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美的色泽及艺术之意境——基于心性工夫之学的研究
1
作者 张晚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6-33,共8页
在心性工夫之学中,审美决不是"在外在对象之姿态万千与色彩缤纷中寻求好奇心的满足",而是"与绝对的‘一’作存在的呼应,既而纯化自家生命,照亮乾坤、朗澈世界"。这样,审美就是一种内在的存养工夫。这种存养工夫的结... 在心性工夫之学中,审美决不是"在外在对象之姿态万千与色彩缤纷中寻求好奇心的满足",而是"与绝对的‘一’作存在的呼应,既而纯化自家生命,照亮乾坤、朗澈世界"。这样,审美就是一种内在的存养工夫。这种存养工夫的结果,其精神色泽必是素朴恬淡的。在此工夫中必然居有天、地、神、人共处于一物的圣域,这便是艺术的意境。故艺术不必抒情,不必叙事,亦不必说理,只须居有物"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 美的色泽 存养 心性工夫
下载PDF
理学工夫论视域中的“树”:以朱子和阳明为例
2
作者 何善蒙 卢涵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5-122,160,共9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从"树"这一中国哲学中的典型意象入手,梳理朱子和阳明对同一意象的不同利用方式,并通过两者对"树"结构和生长的不同解读来分析两者在思想上的差异。第一部分简单梳理了中国传统中对"树"...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从"树"这一中国哲学中的典型意象入手,梳理朱子和阳明对同一意象的不同利用方式,并通过两者对"树"结构和生长的不同解读来分析两者在思想上的差异。第一部分简单梳理了中国传统中对"树"这一意象的运用,引出朱子与阳明对"树"意象的使用,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了朱子以"树"为"气",以之为静观对象的思想,并由此反映出朱子在格物这一道德修养功夫上流露出的"有意识""刻意"的倾向,第三部分是对阳明以"树"为喻,对"心即理"进行说明,并以"心"为根,以枝叶为"节目",将功夫总结为培养本源,保持体用的整体性和上下的一贯性,第四部分根据阳明的"树"喻按条目分析了心学的功夫论,主要落实在内在的善念和身外位置的把握。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树的意象与理学功夫论的分歧,可以用"种"和"格"区分心学和理学功夫论的差异,从功夫对象来说就是以"生"为主的根茎和以"成"为主的花实的区别,因而可由"树"喻见心学功夫达道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学 理学 阳明 朱子 功夫
下载PDF
论香港新派武侠小说的历史生成与式微
3
作者 黄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86,共7页
新派武侠小说的生成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当时中西方政治矛盾尖锐对立、而港英政府采取"无政策"的政策的背景中,香港的文学语境既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也是相对开放与自由的。这不仅要求作家具有较敏锐的政治视角,而且也为其创... 新派武侠小说的生成有其时代的必然性。在当时中西方政治矛盾尖锐对立、而港英政府采取"无政策"的政策的背景中,香港的文学语境既是受到一定限制的,也是相对开放与自由的。这不仅要求作家具有较敏锐的政治视角,而且也为其创作思考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此时的南来文人满怀被放逐的失意,在文学中展开了对现代国家、民族的想象,表现出强烈的悲剧意识。梁羽生与金庸因家变等因素亦产生类似的心态。种种原因加之一定的"触媒"作用,他们终在传统武侠小说的基础上开创了新派武侠小说。但这一小说流派在经历了繁荣期之后,却逐渐走向衰落,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深思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新派武侠小说 创作心态 传统文化
下载PDF
身炁之修决定意识之境——内家武学身心修养的辩证唯物之道与体育课融入 被引量:1
4
作者 郗希 白子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46-156,共11页
新时代内家武学的传承与弘扬需要系统的学科规范与现代转化,需要明确形而上身心性命理论与修习之法的一般规律。我们以修身、养炁、心性境界等内家功夫的共同元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诠释、多学科交叉互证、示意图抽象与唯物辩证分析... 新时代内家武学的传承与弘扬需要系统的学科规范与现代转化,需要明确形而上身心性命理论与修习之法的一般规律。我们以修身、养炁、心性境界等内家功夫的共同元素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诠释、多学科交叉互证、示意图抽象与唯物辩证分析等方法,结合民间访谈与亲身实践对内家功夫的身心性命理论体系与修养次第进行系统性探索。研究认为:在物质决定意识方面,内家元气论内涵与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一致,提倡从元炁与肢体的物质性修养与规律性调节出发,以身带心,在开启身体能力时,自然地达成了智慧、意志、知见、意识等心性境界的提升。技术路径上,传统的内家功夫修养次第分为气、神、虚、道四重境界,普遍通过站桩与静坐达到身体的气质变化、意识的净化、觉知触感的强化与良能的开发,以进入尽性至于命的内圣外王境界。在高校体育课的转化与融入中,应发挥内家功夫松筋、静心、修身、养气的优势,对治学生焦虑、紧张、浮躁的心理缺憾与身体麻木迟滞不协调等体育低能问题,也是增强抵抗力的内修之道。总之,发掘内家武术哲学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共通,并寻找多学科理论支撑,构建系统的内外兼修体系,对新时代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全民身体健康与心性境界的增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家武学 元炁 心性 辩证唯物主义 站桩 静坐 武术体育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