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义马矿区大型逆冲断层防冲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一哲 张宁博 +4 位作者 王寅 任伟光 秦凯 郝其林 孙彦宁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78,共6页
大型断层活化会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保证开采工作面与断层的充分距离是防治此类冲击地压的关键手段之一。以义马矿区大型逆冲断层为例,基于钻孔探测和沉陷观测,分析了断层空间形态、断层运动特征及其与冲击地压的关联性,基于矿区... 大型断层活化会导致煤矿冲击地压灾害频发,保证开采工作面与断层的充分距离是防治此类冲击地压的关键手段之一。以义马矿区大型逆冲断层为例,基于钻孔探测和沉陷观测,分析了断层空间形态、断层运动特征及其与冲击地压的关联性,基于矿区开采下的冲击显现归纳与断层滑移模拟,提出了冲击次数与断层距离呈反比例的关系,得到避免断层滑移的工作面-断层安全距离,制定了逆冲断层条件下的井间工作面接续方案,微震监测评估了防冲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断层对浅部的水平应力环境起主导作用,断层滑移错动过程中上盘地表抬升程度高于下盘,断层错动诱发了工作面冲击显现。工作面距离断层越近,断层运动越明显,冲击显现频次和能量越高,避免断层活化的工作面-断层最小安全距离为455 m。相较于近断层工作面开采,跃进-常村井间区域的远断层工作面开采使断层活化次数、冲击显现程度和微震能量显著降低。研究结果为大型断层条件下冲击地压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逆冲断层 断层活化 工作面-断层安全距离 工作面接续
下载PDF
A limit equilibrium fracture zone model to investigate seismicity in coal mines 被引量:2
2
作者 Daniel Malan John Napi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745-753,共9页
This paper explores possible synergies between techniques used to minimise seismicity in deep South African gold min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control coal bumps. The paper gives a summary of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paper explores possible synergies between techniques used to minimise seismicity in deep South African gold mines and their applicability to control coal bumps. The paper gives a summary of the techniques used in the deep gold mines and a critical appraisal if these are useful in coal mines. The techniques typically include control of mining rate, preconditioning, optimisation of extraction sequences and centralised blasting. Of particular interest to the coal bump problem is an experimental limit equilibrium fracture zone model implemented in a displacement discontinuity code. This was recently developed for the gold mines to enable the interactive analysis of complex tabular mine layout extraction sequences. The model specifically accommodates energy dissipation computations in the developing fracture zone near the edges of these excavations. This allows the released energy to be used as a surrogate measure of ongoing seismic activity and addresses a number of the weaknesses in the traditional usage of this quantity as a criterion for the design of seismically active layout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model to a hypothetical coal longwall layout and the specific problem of coal bum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umps LIMIT EQUILIBRIUM model Mining rate SEISMICITY
下载PDF
Using LaModel to analyze coal bumps 被引量:2
3
作者 Keith A.Heasley Ihsan Berk Tul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5期729-737,共9页
Coal bumps have long been a safety hazard in coal mines, and even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the exact mechanics that cause coal bumps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Therefore, coal bump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predic... Coal bumps have long been a safety hazard in coal mines, and even after decades of research, the exact mechanics that cause coal bumps are still not well understood. Therefore, coal bumps are still difficult to predict and control. The LaModel program has a long history of being used to effectively analyze displacements and stresses in coal mines, and with the recent addition of energy release and local mine stiffness calculations, the LaModel program now has greatly increased capabilities for evaluating coal bump potential. This paper presents three recent case histories where coal stress, pillar safety factor, energy release rate and local mine stiffness calculations in LaModel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illar plan and cut sequencing that were associated with a number of bumps. The first case history is a longwall mine where a simple stress analysis was used to help determine the limiting depth for safely mining in bump-prone ground. The second case history is a room-and-pillar retreat mine where the LaModel analysis is used to help optimize the pillar extraction sequencing in order to minimize the frequent pillar line bumps. The third case history is the Crandall Canyon mine where an initial bump and then a massive pillar collapse/bump which killed 6 miners is extensively back-analyzed. In these case histories, the calculation tools in LaModel are ultimately shown to be very effective for analyzing various aspects of the bump problem, and in the conclusions, a number of critical insights into the practical calculation of mine failure and stability developed as a result of this research are presen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bump BURST Energy RELEASE rate Local mine STIFFNESS LaModel
下载PDF
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和矿震发生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翟新献 刘勤裕 +1 位作者 赵晓凡 钱红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0,共10页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以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利用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特征。结果表明:(1)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为0... 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综采工作面冲击地压事故,以耿村煤矿巨厚砾岩层下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综放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利用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特征。结果表明:(1)13230综放工作面冲击危险性指数为0.65,属于中等冲击地压类型;(2)综放工作面回采期间矿震主要发生在工作面前方顶底板煤岩体中,工作面处于“见方区”时发生矿震的频次、最大能量和总能量均明显高于“非见方区”的,“见方区”矿震的震源主要位于工作面前方中部顶底板煤岩体和运输平巷上帮顶板煤岩体中;(3)综放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期间通常伴随大能量的矿震事件。研究结果可为耿村煤矿综放开采冲击地压监测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厚砾岩层 综放工作面 冲击地压 矿震 综合指数法 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综放开采冲击危险性的微震多参量监测预警分析
5
作者 张丁丁 闫立恒 +3 位作者 张珀钒 罗江昊 张洪岚 郝宪杰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5-207,共3页
为探究综放开采冲击地压预警防治技术,以亭南煤矿3409工作面为背景,基于微震监测系统,提出了微震监测多指标和矿压规律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冲击地压预警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冲击危险性的微震多参量监测预警分析的综合指... 为探究综放开采冲击地压预警防治技术,以亭南煤矿3409工作面为背景,基于微震监测系统,提出了微震监测多指标和矿压规律结合的方法来提高冲击地压预警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冲击危险性的微震多参量监测预警分析的综合指标可以预警工作面的来压情况,指导工作面的卸压防控,提高工作面的安全生产。该结论对于其他类似条件矿井的冲击地压防治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冲击地压 综放开采 多参量指标
下载PDF
冲击地压防治关键理论与技术分析 被引量:117
6
作者 姜福兴 魏全德 +2 位作者 姚顺利 王存文 曲效成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9,共4页
基于50多个煤矿的防冲实践总结,介绍了13个冲击地压治理的关键理论和相关技术,并重点阐述冲击地压治理的成套体系中的开采前危险性评价、开采设计方案优化、开采前危险区的防冲预处理、开采过程中监测预警、开采过程中的危险区解危、解... 基于50多个煤矿的防冲实践总结,介绍了13个冲击地压治理的关键理论和相关技术,并重点阐述冲击地压治理的成套体系中的开采前危险性评价、开采设计方案优化、开采前危险区的防冲预处理、开采过程中监测预警、开采过程中的危险区解危、解危效果检验、工作面安全管理、防治经验总结等8个重要环节,并提出在实践方面需要建立防冲的组织体系、技术体系、管理体系和闭环式的工作流程,且在技术方面需做到在冲击地压危险区进行"强卸压、强监测和强防护"的防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矿震 冲击地压防治理论 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监测预警
下载PDF
冲击地压机制的细观实验研究 被引量:64
7
作者 姜耀东 赵毅鑫 +1 位作者 何满潮 彭苏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1-907,共7页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结合我国最新冲击地压案例,分析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阐述冲击地压孕育过程中“煤体–围岩”系统内能量集聚及耗散特征;同时,研究煤体细观结构参...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冲击地压发生特征,结合我国最新冲击地压案例,分析冲击地压的诱发因素。基于非平衡态热力学和耗散结构理论,阐述冲击地压孕育过程中“煤体–围岩”系统内能量集聚及耗散特征;同时,研究煤体细观结构参数及有机组分分布等因素与煤体冲击倾向性的内在关系。通过煤样断裂过程的细观实验,探讨煤岩体在采动等外界因素影响下内部微裂纹快速成核、贯通、扩展进而诱发煤体整体失稳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细观结构 冲击倾向性 能量耗散
下载PDF
冲击地压的应力增量预报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平 姜福兴 +4 位作者 王存文 王洛锋 孔令海 冯增强 王道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5-9,共5页
采用覆岩空间结构运动理论预测了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9303孤岛放顶煤工作面的岩层运动规律,确定了冲击危险区和危险程度,并对冲击危险区域进行了卸压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在危险区采用"钻孔应力增量、钻屑量和钻屑过程中... 采用覆岩空间结构运动理论预测了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9303孤岛放顶煤工作面的岩层运动规律,确定了冲击危险区和危险程度,并对冲击危险区域进行了卸压预处理。在此基础上,在危险区采用"钻孔应力增量、钻屑量和钻屑过程中的动力现象为主要指标"的冲击地压应力增量预报方法,对工作面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位置进行了准确的预测预报。由于提前做好了预先卸压、监测检验和防护,在预测区域内发生2.6级矿震时,成功避免了矿震诱发的冲击地压灾害,实现了"有震无灾"的控制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应力增量法 预测预报 煤矿 矿震
下载PDF
冲击倾向性煤体破坏过程声热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5
9
作者 赵毅鑫 姜耀东 韩志茹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65-971,共7页
介绍自行设计的多系统、同步监测试验机构,并对冲击倾向性煤体分别进行单向加载和循环加载破坏试验。利用系统所具有的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方式,分析两种加载条件下,冲击倾向性煤体破坏过程的声、热效应及破坏前的异常信息特... 介绍自行设计的多系统、同步监测试验机构,并对冲击倾向性煤体分别进行单向加载和循环加载破坏试验。利用系统所具有的红外热像、声发射、应变等监测方式,分析两种加载条件下,冲击倾向性煤体破坏过程的声、热效应及破坏前的异常信息特征。对比研究不同监测方式下,冲击倾向性煤体中同一破坏事件的响应速度以及各自响应的灵敏度;获得冲击倾向性煤体的固有物理力学特性,并发现强冲击倾向性和非冲击倾向性煤体单轴压缩时的最终破坏前兆点分别为0.9和0.7个荷载强度比,也说明强冲击倾向性煤体的失稳破坏更突然、更难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倾向性 热红外线 声发射 冲击地压 单轴压缩
下载PDF
我国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机理和防治 被引量:763
10
作者 姜耀东 潘一山 +2 位作者 姜福兴 窦林名 鞠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5-213,共9页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 总结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灾害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冲击地压、岩爆和矿震之间存在的联系和区别,建立了煤矿冲击地压的3种力学模型:材料失稳型冲击地压、滑移错动型冲击地压和结构失稳型冲击地压。提炼出煤炭开采中的冲击地压研究需要解决的4个方面的科学问题:地质赋存环境对冲击地压的作用机制及量化分析方法、深部断续煤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和工程动力响应特征、采动应力分布和能量场的时空演化规律与多因素耦合致灾机理、煤矿冲击地压的监测预警与防治方法,总结归纳了近年来我国在冲击地压机理与防治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问题,指出了今后我国煤矿提高冲击地压防治水平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煤炭开采 冲击地压分类 冲击地压防治 机理
下载PDF
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的微震探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44
11
作者 成云海 姜福兴 +1 位作者 程久龙 汪华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 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实体煤扩展,在高度上先从下部开始;冲击地压显现地点不一定是矿震震源发生地点;统计观测的结果表明:部分砾岩断裂导致了矿震发生,大约50%的矿震是由于关键层的破裂引起的,只有个别矿震导致了冲击地压显现,说明了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区别.展示了冲击地压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运动 矿震 采场 微地震 冲击地压显现
下载PDF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6
12
作者 潘俊锋 毛德兵 +2 位作者 蓝航 王书文 齐庆新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1-25,41,共6页
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目前的发生现状、总体特点以及发生机理、监测手段、防治方法等。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频度强度激增,并且浅部开采激增明显;关于冲击地压的研究由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逐步转向冲击地压... 通过文献统计分析了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目前的发生现状、总体特点以及发生机理、监测手段、防治方法等。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冲击地压发生频度强度激增,并且浅部开采激增明显;关于冲击地压的研究由对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研究逐步转向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研究;冲击地压监测采用多参量综合监测模式较科学,但该模式需与冲击地压发生机理相结合;冲击地压防治方法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较为合理,但需对该方法进行精细化研究。最后笔者归纳总结了防治冲击地压的"三个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发生机理 监测手段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不规则煤柱影响下旋采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法兵 毛德兵 +2 位作者 蓝航 潘俊锋 王书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11,共4页
唐口煤矿3303工作面初采期间存在多个不规则煤柱,对工作面的围岩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造成了不利影响,工作面存在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为了防止工作面初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发生,对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倾斜推... 唐口煤矿3303工作面初采期间存在多个不规则煤柱,对工作面的围岩应力状态和分布规律造成了不利影响,工作面存在冲击地压发生可能性。为了防止工作面初采期间冲击地压的发生,对工作面初采期间的应力状态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倾斜推进、旋采和水平推进3个阶段的工作面围岩应力状态变化及其冲击危险性,划分了6个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回采过程中对危险区域进行应力监测,若发现危险立即采取放炮卸压措施解除冲击地压危险。实践证明通过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划分和危险性分析,继而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防止工作面冲击地压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开采 不规则煤柱 冲击地压 冲击危险区划分
下载PDF
我国煤矿冲击地压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被引量:147
14
作者 蓝航 齐庆新 +1 位作者 潘俊锋 彭永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5,36,共6页
为了全面掌握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和防治现状,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发生的区域、条件、特点以及防治手段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煤矿采深的日益加大,冲击地压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坚硬厚层顶板条件和断层、褶曲等构... 为了全面掌握目前我国冲击地压的发生情况和防治现状,统计分析了近年来我国冲击地压发生的区域、条件、特点以及防治手段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我国煤矿采深的日益加大,冲击地压灾害将越来越严重;坚硬厚层顶板条件和断层、褶曲等构造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地质因素;开采形成的煤柱应力集中和动载是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开采技术因素。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采用物探方法量化地质构造因素的影响并考虑深部条件下瓦斯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对冲击地压监测多源数据的综合处理方法;重视对防冲开采设计方法和巷道防冲能力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发生条件 防治手段 统计分析
下载PDF
防治冲击地压的应力三向化理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2
15
作者 于正兴 姜福兴 +1 位作者 桂兵 张安元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52,共5页
基于欧拉小挠度理论建立了顶底板压杆稳定模型,煤层卸压将增加顶底板的临界载荷,增加顶底板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以此提出了冲击地压治理的应力三向化理论,以济三煤矿163下00工作面为例,对冲击危险区采取了煤层卸压和爆破断底解危措施... 基于欧拉小挠度理论建立了顶底板压杆稳定模型,煤层卸压将增加顶底板的临界载荷,增加顶底板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性,以此提出了冲击地压治理的应力三向化理论,以济三煤矿163下00工作面为例,对冲击危险区采取了煤层卸压和爆破断底解危措施,通过钻孔窥视仪检验爆破断底的效果,观测孔发生变形、破裂或破碎,证明坚硬底板已经卸压,巷道围岩达到了应力三向化状态。工程实践表明,运用应力三向化理论对冲击危险巷道进行解危,可有效地防治冲击地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板卸压 冲击地压 断底卸压 应力三向化理论
下载PDF
煤矿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被引量:174
16
作者 齐庆新 李晓璐 赵善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共5页
基于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提出以应力控制为中心,以单位应力梯度为表征的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并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原岩应力、构造应力、采动应力对冲击地压发生诱发机制,从应力控制的角度对冲击地压防治进行现场实... 基于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提出以应力控制为中心,以单位应力梯度为表征的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并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原岩应力、构造应力、采动应力对冲击地压发生诱发机制,从应力控制的角度对冲击地压防治进行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构造应力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受邻近采区残余应力的影响,采动应力也会诱发掘进巷道发生冲击地压。超前深孔顶板预裂爆破和开切眼贯通动态应力控制技术应用于防冲实践中,验证了应力控制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应力控制理论 单位应力梯度 相似模拟
下载PDF
浅部矿井静载荷主导型冲击地压监测方法与实践 被引量:14
17
作者 潘俊锋 王书文 +2 位作者 刘少虹 冯美华 秦子晗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70,98,共8页
针对浅埋强冲击危险区静载荷高度集中、无顶板活动就面临冲击危险的特征,以古山煤矿为例,确定其冲击地压发生类型为集中静载荷主导型,对集中静载荷采用地震CT技术、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分步评价,分步驱散,联合检验。结果表明... 针对浅埋强冲击危险区静载荷高度集中、无顶板活动就面临冲击危险的特征,以古山煤矿为例,确定其冲击地压发生类型为集中静载荷主导型,对集中静载荷采用地震CT技术、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开展了分步评价,分步驱散,联合检验。结果表明:浅埋厚硬单层岩浆岩顶板提供集中静载荷,本次冲击地压无动载荷参与,冲击地压监测应以监控静载荷为主;据采前地震CT探测结果揭示冲击发生后,仍然存在静载荷高度集中区域;开采过程中静载荷实时监测与数值模拟揭示的强冲击危险区相吻合,微震、地音监测技术提供的动载荷信息检验了静载荷监测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中顶板未垮断,高集中静载荷导致底板、煤层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冲击地压 静载荷 冲击地压评价 强冲击危险区
下载PDF
软及硬煤层钻孔卸压效果对比分析研究 被引量:46
18
作者 易恩兵 牟宗龙 +3 位作者 窦林名 居建国 谢龙 徐大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5,85,共6页
为分析冲击矿压矿井软煤层钻孔卸压效果比硬煤层好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FLAC对软及硬煤层的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孔深度达到10~15 m时,软煤体内应力35 MPa,硬煤体内应力29 MPa,并且软煤体35 ... 为分析冲击矿压矿井软煤层钻孔卸压效果比硬煤层好这一问题,通过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软件FLAC对软及硬煤层的大直径钻孔卸压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钻孔深度达到10~15 m时,软煤体内应力35 MPa,硬煤体内应力29 MPa,并且软煤体35 MPa的应力大于硬煤体29MPa的应力,从而说明软煤层中实施钻孔卸压效果较好,硬煤层中钻孔卸压效果较差,最后对张双楼煤矿7123工作面实施大直径钻孔卸压,卸压效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大直径 钻孔卸压 数值模拟 应力集中 卸压效果
下载PDF
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2
19
作者 王书文 徐圣集 +2 位作者 蓝航 潘俊锋 陈法兵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4-27,84,共5页
基于近年来在多个采煤工作面开展的实测研究结果,论述了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进行不同目的探测时的应用原理、方法及解释原则。研究表明:基于地震波波速异常率分布可以对工作面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冲击危险区域;根据地震波波速条... 基于近年来在多个采煤工作面开展的实测研究结果,论述了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进行不同目的探测时的应用原理、方法及解释原则。研究表明:基于地震波波速异常率分布可以对工作面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冲击危险区域;根据地震波波速条带异常分布规律,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可开展工作面内断层展布情况精探;利用工作面前方波速分区特征,可进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划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CT技术 地震波速 围岩应力 断层 冲击地压
下载PDF
工作面过褶曲时微震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国瑞 窦林名 +3 位作者 王利利 杜涛涛 卢新伟 孙兴林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1-74,共4页
在煤矿的地质灾害构造中,褶曲构造是常常出现的,它是岩层在水平应力挤压下形成的,在高应力状态下褶曲内部聚集了大量的弹性能,当工作面过褶曲时,破坏了褶曲内部原来的应力状态,这必然导致矿震的发生。冲击矿压和矿山震动总是相伴而生,... 在煤矿的地质灾害构造中,褶曲构造是常常出现的,它是岩层在水平应力挤压下形成的,在高应力状态下褶曲内部聚集了大量的弹性能,当工作面过褶曲时,破坏了褶曲内部原来的应力状态,这必然导致矿震的发生。冲击矿压和矿山震动总是相伴而生,作为一种区域、实时、动态监测手段,微震监测技术用于预测预报冲击矿压等地质灾害乃至防灾减灾完全可行。结合山寨矿微震系统监测到的矿震数据,通过对褶曲的力学分析和对波形的时谱分析,研究了工作面在过褶曲时的矿震活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褶曲构造 冲击矿压 矿震 时谱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