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7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canopy ratio of powered roof support on longwall working stability——A case study 被引量:1
1
作者 Sylwester Rajwa Tomasz Janoszek Stanis?aw Pruse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4期591-598,共8页
The case study describes longwall coal seam A in a hard coal mine,where longwall coal face stability loss and periodic roof fall occurrences had been registered.The authors have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situation base... The case study describes longwall coal seam A in a hard coal mine,where longwall coal face stability loss and periodic roof fall occurrences had been registered.The authors have attempted to explain the situation based on in-situ measurements and observations of the longwall working as well as numerical simulation.The calculations included several parameters,such as powered roof support geometry in the form of the canopy ratio,which is a factor that influences load distribution along the canopy.Numerical simulations were realized based on a rock mass model representing realistic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at a depth of 600 m below surface for coal seam A.Numerical model assumptions are described,while the obtained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in-situ measurements.The conclusions drawn from this work can complement engineering knowledge utilized at the stage of powered roof support construction and sel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both personnel safety and longwall working stability,and to achieve better ex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ING Modelling Powered roof supports LONGWALL workings Safety STABILITY
下载PDF
Preventing roof fall fatalities during pillar recovery:A ground control success story 被引量:4
2
作者 Mark Christopher Gauna Michae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7年第1期107-113,共7页
For decades, pillar recovery accounted for a quarter of all roof fall fatalitie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Studies showed that a miner on a pillar recovery section was at least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killed by ... For decades, pillar recovery accounted for a quarter of all roof fall fatalities in underground coal mines.Studies showed that a miner on a pillar recovery section was at least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be killed by a roof fall than other coal miners. Since 2007, however, there has been just one fatal roof fall on a pillar lin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ocess that resulted in this historic achievement. It covers both the key research finding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ose insights, beginning in the early 2000 s, were implemented in mining practice. One key finding was that safe pillar recovery requires both global and local stability.Global stability is addressed primarily through proper pillar design, and became a major focus after the2007 Crandall Canyon mine disaster. But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rovements resulted from detailed studies that showed that local stability, defined as roof control in the immediate work area, could be achieved with three interventions:(1) leaving an engineered final stump, rather than extracting the entire pillar,(2) enhancing roof bolt support, particularly in intersections, and(3) increasing the use of mobile roof supports(MRS). A final component was an emphasis on better management of pillar recovery operations.This included a focus on worker positioning, as well as on the pillar and lift sequences, MRS operations,and hazard identification. As retreat mines have incorporated these elements into their roof control plans,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pillar recovery is not ‘‘inherently unsafe."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challenges that remain, including the problems of rib falls and coal bur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treat mining roof support Room-and-pillar Ground control
下载PDF
Case study and design of steel set support for aged belt entry rehabilitation
3
作者 Kevin Jinrong Ma John Stanku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8年第1期101-106,共6页
In order to access remote reserve areas, some U.S.coal mines have to maintain aged underground entries for a great distance.However, high humidity, warm temperature, and time dependent deterioration can cause progress... In order to access remote reserve areas, some U.S.coal mines have to maintain aged underground entries for a great distance.However, high humidity, warm temperature, and time dependent deterioration can cause progressive roof deterioration and unexpected roof falls, and pose a great challenge to ground control engineers.With an active belt structure in place and limited space, re-bolting becomes very costly, less effective,and, sometimes, impractical and unfeasible.To gain long-term entry stability and serviceability, operators typically rehabilitate the aged belt entries by installing standing steel set supports.In the last several years,Keystone Mining Services, LLC,(KMS) has assisted many coal mines with their belt entry rehabilitation projects, evaluated the ground condition of various aged belt entries, and designed different standing steel set support systems.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of a large-scale roof fall that occurred at an aged belt entry in a mine located in an eastern coalfield, analyzes root causes of excessive deformation of square sets that were installed in an adjacent entry, evaluates the adequacy of an existing rehabilitation square set, and develops remedial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habilitation practice.Based on the case study, the paper outlines design guidelines for rehabilitation steel sets that include field evaluation, engineering considerations, design assumptions, steel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field installation quality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mine roof FALL BELT ENTRY REHABILITATION Steel SET support
下载PDF
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结构模型及液压支架支护阻力计算
4
作者 吴锋锋 《晋控科学技术》 2024年第6期1-7,11,F0002,共9页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覆岩垮落范围大,易出现液压支架稳定性差、损坏率高以及支架压死的问题,采用物理模拟、理论分析以及工程实践的方法,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破断结构模型与支架合理支护阻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采高工作面...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覆岩垮落范围大,易出现液压支架稳定性差、损坏率高以及支架压死的问题,采用物理模拟、理论分析以及工程实践的方法,对大采高工作面顶板破断结构模型与支架合理支护阻力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大采高工作面推进,受采空区空间大的影响,顶板将呈现“组合悬梁-非铰接顶板-铰接顶板”结构特征;支架与围岩相互作用体系由支架-组合悬梁结构-非铰接顶板结构-铰接顶板结构组成,揭示了各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确定了大采高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的计算公式,支架支护阻力应适应覆岩结构失稳运动的变化,承载结构自身重量以及运动产生的附加载荷;结合大同矿区晋华宫煤矿大采高工作面开采条件,计算了工作面支架合理支护阻力并进行了支架选型,矿压监测显示,选择的ZZ13000/28/6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能满足顶板控制的要求,保障了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工作面 顶板结构 支架支护阻力
下载PDF
强采动巷道断顶卸压稳定性控制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光饶 齐振敏 +5 位作者 杨位良 刘建荣 翟军存 何晓青 王慧 孙延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090-7098,共9页
为解决强采动条件下巷道大变形难题,以新上海一号矿1806N工作面辅运顺槽为工程背景,采用实地勘探、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强采动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及围岩大变形机理,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发现:1806N工作面... 为解决强采动条件下巷道大变形难题,以新上海一号矿1806N工作面辅运顺槽为工程背景,采用实地勘探、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强采动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及围岩大变形机理,提出相应的控制对策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发现:1806N工作面辅运顺槽大变形主要影响因素为岩石强度低、节理裂隙发育、完整性差、顶板富水严重、围岩遇水泥化,强采动高集中应力。基于围岩大变形断顶控制机理,形成辅运顺槽深部爆破定向预裂断顶结合补强加固的设计方案。借助数值模拟对断顶及未断顶巷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断顶巷道端头最大垂直应力14.6 MPa,断顶后巷道端头最大垂直应力12.5 MPa,断顶后端头处垂直应力减小14%,断顶具有一定切断应力传递及减小巷道收缩的效果。开展现场工业性试验,断顶后端头顶底板位移减小37%,两帮变形减小19%,底臌发育长度减小92%,结果表明断顶可有效减少端头巷道变形以及超前底臌发育长度和高度,可为相似工程地质条件巷道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采动 断顶卸压 巷道支护 软岩
下载PDF
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护孔技术
6
作者 薛江达 孙永康 +1 位作者 王军 张庚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66,共7页
煤矿工作面单翼布置顺序开采的情况下,工作面顺层钻孔容易受到邻近工作面采动支承应力影响导致钻孔失效。现阶段的护孔研究集中在增强钻孔本身强度,未针对影响钻孔稳定性的根本性因素提出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力压裂弱... 煤矿工作面单翼布置顺序开采的情况下,工作面顺层钻孔容易受到邻近工作面采动支承应力影响导致钻孔失效。现阶段的护孔研究集中在增强钻孔本身强度,未针对影响钻孔稳定性的根本性因素提出解决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护孔技术。通过水力压裂弱化顶板,减小作用在邻近工作面煤体上的采动支承应力峰值,阻断高支承应力向顺层钻孔周围煤体的传递,并在顺层钻孔内全程下筛管,保证煤体逸散出的瓦斯可以进入顺层钻孔。采用数值模拟分析了水力压裂弱化顶板前后顺层钻孔周围煤体垂直应力和塑性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水力压裂弱化顶板,顺层钻孔周围煤体的垂直应力峰值由21.2 MPa降低为9.1 MPa,煤体塑性区范围由19 m减小为11 m。根据数值模拟结果确定的水力压裂参数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护孔技术后,钻孔瓦斯抽采体积分数平均值由3.6%提高到14.1%,瓦斯抽采混合流量平均值由1.28 m^(3)/min降低为0.464 m^(3)/min,未出现大范围顺层钻孔内发生煤体氧化而产生CO的情况。因此,水力压裂弱化顶板护孔技术可有效避免钻孔失效漏气,提高钻孔抽采效果,保证钻孔抽采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弱化顶板 采动支承应力 顺层钻孔 塑性区
下载PDF
煤巷断层区顶板破断机制分析及支护对策研究
7
作者 程光鹏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事故,顶板事故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煤矿开采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产生人员伤亡,危害巨大。在阐述断层区顶板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基础上,研究断层区顶板破断机制,最终总结了支... 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各种事故,顶板事故是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煤矿开采造成经济损失,而且可能会产生人员伤亡,危害巨大。在阐述断层区顶板出现事故的主要原因基础上,研究断层区顶板破断机制,最终总结了支护断层区煤巷顶板破断的合理措施,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以及煤矿行业发展都能够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顶板事故 支护措施 断层区
下载PDF
过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8
作者 高志琦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118-121,共4页
过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对于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综合分析了煤矿常用的支护技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优化支护结构设计、改进顶板管理策略、引入先进支护材料等手段,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 过厚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对于煤矿的安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综合分析了煤矿常用的支护技术,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优化支护结构设计、改进顶板管理策略、引入先进支护材料等手段,提高了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工作面的安全性,最后将其应用于实际工程中,证明了该支护方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厚煤层 综采工作面 顶板支护 支护技术
下载PDF
煤矿液压支架顶梁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
9
作者 韩斌权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5期220-222,共3页
针对ZY29000/45/100D型液压支架出现顶梁破坏的问题,借助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开展了顶梁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顶梁垫块侧柱窝上方横筋板上靠近顶梁盖板位置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其他位置也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是其出现破坏问题的主要原... 针对ZY29000/45/100D型液压支架出现顶梁破坏的问题,借助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开展了顶梁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顶梁垫块侧柱窝上方横筋板上靠近顶梁盖板位置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其他位置也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是其出现破坏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增大顶梁筋板的厚度、贴板与斜搭肋板结合方法对横梁进行的改进,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顶梁应力集中问题得到了改善,最大应力数值降低了近43.6%,安全性数达到了1.06,改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液压支架 顶梁 强度分析
下载PDF
煤矿液压支架顶梁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
10
作者 殷琪 《机械管理开发》 2024年第3期145-147,共3页
针对ZY29000/45/100D型液压支架出现顶梁破坏的问题,借助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开展了顶梁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顶梁垫块侧柱窝上方横筋板上靠近顶梁盖板位置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其他位置也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是其出现破坏问题的主要原... 针对ZY29000/45/100D型液压支架出现顶梁破坏的问题,借助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开展了顶梁强度分析,结果表明,顶梁垫块侧柱窝上方横筋板上靠近顶梁盖板位置存在明显的应力集中,其他位置也有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是其出现破坏问题的主要原因。采用增大顶梁筋板的厚度、贴板与斜搭肋板结合方法对横梁进行的改进,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顶梁应力集中问题得到了改善,最大应力数值降低了近43.6%,安全性数达到了1.06,改进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液压支架 顶梁 强度分析 优化设计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技术
11
作者 雷晓东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6期121-123,154,共4页
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对于安全开采十分重要。结合407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回采过程中采用的顶板控制技术。首先,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支护设计,主要包括支护设备和支护强度的确定;然后,探讨了回采过程中采用的顶板控制方式,主要包括顶板... 综采工作面顶板控制对于安全开采十分重要。结合407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回采过程中采用的顶板控制技术。首先,对工作面顶板进行支护设计,主要包括支护设备和支护强度的确定;然后,探讨了回采过程中采用的顶板控制方式,主要包括顶板管理、端头支护、超前支护和退锚方法;最后,探讨了回采过程中的矿压观测内容和方法,并进行矿压分析。可以为综采工作面回采过程顶板控制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顶板控制 支护设计
下载PDF
破碎顶板下回采巷道超前支护参数优化研究
12
作者 孙思晋 龙思晨 +1 位作者 梁子晨 闫逸飞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0-55,共6页
为解决三交河矿10-205工作面正巷破碎顶板下超前支护区巷道变形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开展了超前支护优化研究。通过现场实测和室内试验,获得煤岩力学参数,采用注浆锚索代替部分单体支柱,设计了3种排距超前支护优化方案。通过FLAC3D分析... 为解决三交河矿10-205工作面正巷破碎顶板下超前支护区巷道变形大,劳动强度高等问题,开展了超前支护优化研究。通过现场实测和室内试验,获得煤岩力学参数,采用注浆锚索代替部分单体支柱,设计了3种排距超前支护优化方案。通过FLAC3D分析不同方案下巷道位移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在10-205正巷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浆锚索优化方案下,超前30 m范围内单体立柱排距由0.8 m增加至1.6 m,减少16排立柱,显著减少了单体支柱数量,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作业空间,为类似工况下回采巷道超前支护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顶板 回采巷道 超前支护优化 注浆锚索
下载PDF
黄泥夹层灰岩顶板回采巷道支护技术研究
13
作者 张震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219-222,共4页
为进一步探究黄泥夹层灰岩顶板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优化路径,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黄泥夹层灰岩顶板回采巷道存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采用锚索网联合支护形式对其进行针对性优化,并确定了支护技术的参数与整体支护方案。对支护效... 为进一步探究黄泥夹层灰岩顶板回采巷道的支护技术优化路径,结合实际案例,通过仿真分析确定了黄泥夹层灰岩顶板回采巷道存在的风险因素,确定采用锚索网联合支护形式对其进行针对性优化,并确定了支护技术的参数与整体支护方案。对支护效果进行现场测试,结果显示,本次支护方案在降低顶底板位移方面发挥了显著效果,证明了该支护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顶板 巷道回采 巷道支护 支护技术
下载PDF
煤矿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的研究
14
作者 马文聪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8期165-168,共4页
针对煤矿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问题,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技术方法和管理问题;然后深入探讨了煤矿顶板的稳定性和支护技术,包括岩层特征、评估方法、支护材料及结构设计,提出了顶板管理的优化策略,该策略涉及安全开采、环境保... 针对煤矿采掘工作面的顶板管理问题,首先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技术方法和管理问题;然后深入探讨了煤矿顶板的稳定性和支护技术,包括岩层特征、评估方法、支护材料及结构设计,提出了顶板管理的优化策略,该策略涉及安全开采、环境保护、经济管理、人员培训和技术推广等方面;最后总结了顶板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强调了新技术应用和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以期提升煤矿顶板管理水平,并促进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掘工作面 顶板管理 支护技术
下载PDF
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法不稳固顶板支护方案研究
15
作者 李凡 罗正良 龙赣 《云南冶金》 2024年第3期41-47,共7页
采场切顶巷道支护成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的重点难点,支护方案显的尤为重要。针对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顶板支护方案,统筹分析了切顶巷道的失稳原因,提出了切顶层两侧布置点柱与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方式,顶板区域位移监测... 采场切顶巷道支护成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的重点难点,支护方案显的尤为重要。针对大直径深孔侧向崩矿嗣后充填法顶板支护方案,统筹分析了切顶巷道的失稳原因,提出了切顶层两侧布置点柱与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方式,顶板区域位移监测量仅为5.97 mm,进而大幅度提高了顶板稳定性,可为类似矿山采场顶板支护方案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深孔嗣后充填采矿法 不稳固顶板 支护方案 理论分析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控制技术研究
16
作者 武旭辉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202-204,218,共4页
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和控制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结合山西A矿11001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对回采过程中采用的顶板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顶板控制技术,重点探讨了超前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的选型;针对顶板管理措施,... 综采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和控制对煤矿安全生产十分重要。结合山西A矿11001综采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对回采过程中采用的顶板控制技术和管理措施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顶板控制技术,重点探讨了超前支护的单体液压支柱的选型;针对顶板管理措施,重点分析了工作面顶板管理、冒顶处理、过硐室以及泥岩顶板处理等。以期为煤矿综采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顶板管理 超前支护
下载PDF
煤矿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原因及防治措施
17
作者 高徽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7期278-280,共3页
通过分析煤层顶板的不稳定性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突出地应力,揭示了顶板事故原因,讨论了顶板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经济的影响,强调了问题的紧迫性。在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改进矿山设计、加强采煤工艺管理以及优化支护技术等策... 通过分析煤层顶板的不稳定性和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突出地应力,揭示了顶板事故原因,讨论了顶板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矿山生产经济的影响,强调了问题的紧迫性。在防治措施方面,提出了改进矿山设计、加强采煤工艺管理以及优化支护技术等策略。采取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少顶板事故的发生。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强调了防治措施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顶板事故 突出地应力 支护技术 矿山设计
下载PDF
基于覆岩破断特征的极薄煤层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确定
18
作者 童应山 王森 +3 位作者 张连东 王永安 李培煊 李帅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4-73,共10页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 延安子长矿区极薄煤层分布广泛,因赋存煤炭为稀缺配焦煤,回采价值较高,但该矿区未有过开采极薄煤层的先例,开采过程中面临支架选型不合理的问题,且国内在该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因此,以禾草沟二号煤矿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等研究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顶板覆岩结构破断特征及其演化过程,建立了采场顶板岩梁断裂前后力学解析模型,获得了极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直接顶周期破断距,确定了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结果表明:极薄煤层工作面开采初期顶板垮落后会较快的对上覆岩层形成支撑,至顶板极限跨距后,直接顶与基本顶周期破断,且基本顶破断位置位于直接顶破断线前方,两者间存在离层空间,共同回转下沉;工作面液压支架主要受直接顶回转载荷作用,其作用载荷为3 980.89 kN,确定支架选型为ZZ4000/6.5/13D四柱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现场应用后,可以有效发挥支架支护性能,满足采场围岩控制要求。研究成果为国内极薄煤层开采工作面支架选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薄煤层 综采工作面 顶板结构演化 支架-围岩作用 支架工作阻力
下载PDF
煤矿综放工作面顶板支护安全管理研究
19
作者 李成志 李守强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10期313-315,共3页
在煤矿开采中,综放工作面顶板容易出现下沉、断裂及支架下滑等诸多安全隐患,为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稳定性,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此,以一煤矿713下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该工作面矿压情况,为顶板的管... 在煤矿开采中,综放工作面顶板容易出现下沉、断裂及支架下滑等诸多安全隐患,为确保煤矿开采的安全稳定性,煤矿企业需要加强对工作面顶板的安全管理工作。基于此,以一煤矿713下05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通过监测该工作面矿压情况,为顶板的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参数支持。结合工作面顶板所需支护强度,科学选择支架型号,并针对不同条件下的顶板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工作面 支护技术 顶板管理
下载PDF
煤矿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顶板支护工艺研究
20
作者 刘伟战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4期157-159,163,共4页
为了提升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需要对煤矿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的顶板支护工艺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通过探讨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顶板支护的实际情况,总结导致掘进巷道受损的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山西泽州天泰和瑞煤业南翼... 为了提升煤矿生产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需要对煤矿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的顶板支护工艺进行全面研究和分析。通过探讨掘进巷道过断层破碎带顶板支护的实际情况,总结导致掘进巷道受损的因素,并以此为切入点,针对山西泽州天泰和瑞煤业南翼3条大巷过断层破碎带的顶板支护工作,探讨支护工艺的优化措施,进一步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使煤矿开采工作更顺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掘进巷道 断层破碎 顶板支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