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栗亭杜少陵祠考述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副全 宋涛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10,共10页
栗亭是杜甫发秦州前的理想卜居之所,但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却在同谷结茅以居。乾元二年(759)岁末,杜甫取道入蜀"首路栗亭",并作《栗亭十韵》诗。北宋元祐八年(1093),栗亭令赵洋取杜甫"栗亭名更佳"句建"名嘉亭&qu... 栗亭是杜甫发秦州前的理想卜居之所,但由于种种原因,杜甫却在同谷结茅以居。乾元二年(759)岁末,杜甫取道入蜀"首路栗亭",并作《栗亭十韵》诗。北宋元祐八年(1093),栗亭令赵洋取杜甫"栗亭名更佳"句建"名嘉亭",约请贺铸作诗以志,此为栗亭杜少陵祠雏形。明正德初,御史潘仿创建杜少陵祠,此后明清宦游学人多次修葺,规模渐增。今栗亭南五里元观峡有"少陵钓台"遗迹,祠宇故址遗存三通碑刻是栗亭杜少陵祠兴衰的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栗亭 少陵祠 赵洋 名嘉亭 潘仿 少陵钓台
下载PDF
伍非百名家思想论略 被引量:1
2
作者 卢芸蓉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1-124,共4页
伍非百在《中国古名家言》中对"名家"作了较为新颖、全面的研究。伍非百把先秦与"名"有关的学问都归入"名家",是一种广义的"名家"观;伍非百认为"名家"始于邓析,"名家"与&q... 伍非百在《中国古名家言》中对"名家"作了较为新颖、全面的研究。伍非百把先秦与"名"有关的学问都归入"名家",是一种广义的"名家"观;伍非百认为"名家"始于邓析,"名家"与"形名家"异名同实;在系统论视野下讨论"名家"现存典籍,名学即逻辑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非百 名家观 名家典籍 逻辑学
下载PDF
重读邓析的两可之说 被引量:1
3
作者 余维发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2期130-132,共3页
邓析是刑名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春秋末期一位杰出的辩者,体现其思想精髓的“两可之说”包含着朴素的辩证观点和合理的逻辑思想,对其认真研究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坚持科学和谐的发展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邓析 名家 两可之说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中的伍非百名学研究
4
作者 卢芸蓉 《天中学刊》 2019年第6期53-58,共6页
伍非百所著《中国古名家言》是名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几个显著特色:研究定位上持广义名家观,框架建构具有系统性;研究时机上具有承前启后性;研究方法上具有继承创新性;研究风格上学术性大于政治性。另外,伍非百还为名学研究整理了... 伍非百所著《中国古名家言》是名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具有几个显著特色:研究定位上持广义名家观,框架建构具有系统性;研究时机上具有承前启后性;研究方法上具有继承创新性;研究风格上学术性大于政治性。另外,伍非百还为名学研究整理了丰富的资料并提出了很多新颖有说服力的学术观点。据此,伍非百在中国逻辑史及名学研究史上应享有更高的学术地位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伍非百 名家 学术地位 研究特色
下载PDF
论大陆学界荀子名学本质之研究及其反思
5
作者 李哲贤 《邯郸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7-34,共8页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 在先秦时期,除了名家和墨家之外,在名学研究方面,其成就最大的当属荀子。荀子对于先秦名学之主要贡献是进一步批判和发展名家和墨辩之名学,使儒家之名学更加严谨。然而,历来有关荀子之研究多着眼于其心、性、天、礼等之探讨,而疏于抉发其名学之义蕴。直到近年来,由于大陆学界积极挖掘中国古代之逻辑思想,以免西方逻辑专美于前,于是有关中国逻辑史或逻辑思想之论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此等有关中国逻辑论著之研究对象主要为先秦时期讨论名实辩说之篇章,尤其是公孙龙、墨辩和荀子名学之研究。此外,由于一些国外学者之参与,使得中国古代逻辑之研究,尤其是关于荀子名学之研究,如今已成一较为普遍之现象。目前对于荀子名学本质之探讨,其中最重要之问题是荀子之名学是否即等同于西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384-322B.C.)所创之传统逻辑(traditional logic)或形式逻辑(formal logic)。虽然,大陆学界大多主张荀子之名学即等同于西方之逻辑,然而,学者皆未予以明确之说明或证明。因此,有关荀子名学本质之看法,实有待厘清,否则,将影响吾人对荀子名学之确切理解与把握,此外将对此一议题予以反思,并提出未来可能之研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学界 荀子 名学 逻辑 墨家 名家 墨辩
下载PDF
傳統與現代的激蕩——論劉毓盤的詞學與教育
6
作者 吳志廉 《人文中国学报》 2017年第2期203-230,共28页
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傳統詞人劉毓盤,其《詞史》作爲中國第一本通代詞史,乃嘗試對千年詞壇作出系統梳理與規律把握;此外,他尚撰有《中國文學史》,1有《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1》,蓽路藍縷之功,值得關注。然劉毓盤逝世八十多年後,才陸續出... 從晚清過渡到民國的傳統詞人劉毓盤,其《詞史》作爲中國第一本通代詞史,乃嘗試對千年詞壇作出系統梳理與規律把握;此外,他尚撰有《中國文學史》,1有《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1》,蓽路藍縷之功,值得關注。然劉毓盤逝世八十多年後,才陸續出現幾篇論文開始關注他,其'身後名'長期備受冷落,與其生前作爲構成强烈反差。本文嘗試進入20世紀30年代的詞學氛圍,並以學術史與教育史的眼光探討爲何劉毓盤長期被學界輕視;繼而重新挖掘劉毓盤被學界輕視的詞學貢獻,分别是:《詞1》與《詞史》的文獻積累爲後世詞籍整理提供便利,《詞史》多面向而客觀的理論框架爲後世詞史撰寫提供借鑑,《詞史》有效推動傳統詞學向現代詞學轉型。本文同時關注劉毓盤當年盡責而靈動的課堂傳授,旨在反思側重學術研究而輕視課堂傳授的大學趨勢,是否有調整的需要;並藉著《詞史》反思愈趨'理論化'的學界,如何在理論闡發與詞史描述的張力之間取得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劉毓盤 《詞史》 《唐五代宋遼金元名家詞輯》 《中國文學史》 中國詞學現代化進程
下载PDF
从“名家”到“名学家”——近代学术分科中“名学”和“名学家”之名的生成 被引量:1
7
作者 甘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45,共7页
中国古代有"辩者"之称,无"名学"之名。传统知识分类体系有"名家"之位,无"名学家"之说。"名家"如何在近代学科分类中演变为"名学"和"名学家"?随着晚清分科体系... 中国古代有"辩者"之称,无"名学"之名。传统知识分类体系有"名家"之位,无"名学家"之说。"名家"如何在近代学科分类中演变为"名学"和"名学家"?随着晚清分科体系的建立和大量新名词、新概念的涌入,一系列学科新名词,如化学、计学、名学等被创制生成。词缀"学"在指称学术思想之外成为了具有近代学科意义的学科名称的后缀。在此背景下,"名学"成为了一门学科(discipline)。从"名家"到"名学家"并非自然直接的过渡,除了需要"名学"转接外,还需要"家"这一新词缀。此外,"名学家"一词的创制还与近代汉语在构词上通过附加类词缀构造新词以及汉语的词汇化现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家 名学 名学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