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民国武侠小说中的宗教人物形象 被引量:2
1
作者 任传印 《武陵学刊》 2015年第2期97-102,共6页
佛道文化向来是武侠小说的重要资源,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语境中,武侠作家对宗教亦有借鉴,塑造出不少佛道人物形象。就审美意蕴而言,宗教人物形象传达了宗教思想,同时对儒家德性、民间伦理、现代观念等有所兼容;从艺术性来看,宗教人物形... 佛道文化向来是武侠小说的重要资源,民国时期的社会转型语境中,武侠作家对宗教亦有借鉴,塑造出不少佛道人物形象。就审美意蕴而言,宗教人物形象传达了宗教思想,同时对儒家德性、民间伦理、现代观念等有所兼容;从艺术性来看,宗教人物形象除少数较有立体感外,其余多具有扁平化、符号化、模式化等特征。从文学史视角来看,该形象群总体多保守,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武侠小说 宗教人物形象 审美意蕴 艺术特征
下载PDF
杰克·伦敦小说的民族特色
2
作者 王平 董伟建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7-131,共5页
杰克·伦敦小说之所以能在新的语境下不断再现其艺术生命力,就在于它既有浓郁的美国民族生活气息,又能超越具体事件和民族个体去展现人类生存的意志,去探寻人道与正义,赞美生命、理想和信仰,弘扬和追求一种崇高的情操和精神,闪烁着... 杰克·伦敦小说之所以能在新的语境下不断再现其艺术生命力,就在于它既有浓郁的美国民族生活气息,又能超越具体事件和民族个体去展现人类生存的意志,去探寻人道与正义,赞美生命、理想和信仰,弘扬和追求一种崇高的情操和精神,闪烁着人道主义理想的光辉,给人以启迪和净化,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引导人们审美水平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小说 民族特色 艺术魅力
下载PDF
试论克拉夫琴科《母亲的来信》之艺术魅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张红梅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6-88,共3页
微型小说作为一枝奇葩,在文艺的百花园里,散发着独特的幽香,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读者可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获得极大的审美享受。文章通过分析前苏联作家克拉夫琴科《母亲的来信》的审美特征,把握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微型小说 审美特征 艺术魅力
下载PDF
徐念慈的小说美学思想
4
作者 黄洁 《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86-90,共5页
徐念慈的小说美学研究 ,对近代小说美学理论有突出的贡献。他以公允的态度对小说与社会、人生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辩证的论述。其小说社会学研究 ,开中国小说社会学研究之先河。他参考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的理论 ,对小说的艺术特性进行美... 徐念慈的小说美学研究 ,对近代小说美学理论有突出的贡献。他以公允的态度对小说与社会、人生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而辩证的论述。其小说社会学研究 ,开中国小说社会学研究之先河。他参考黑格尔等西方美学家的理论 ,对小说的艺术特性进行美学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念慈 小说 社会学研究 艺术特性 美学 审美价值 审美特性 社会 人生
下载PDF
揭示书法艺术魅力之谜——读邓承奇、邓华《书法美学》 被引量:1
5
作者 孔祥鹤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34-36,共3页
中国书法为什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迷人的艺术魅力?邓承奇、邓华的新作《书法美学》,从多方面进行了论证、阐释。本文主要从意识与无意识在书法创作中的作用、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了评述。
关键词 意识 无意识 审美特征 艺术魅力
下载PDF
论唐代鬼魂题材小说的审美特征
6
作者 迟鲁宁 关四平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72-180,共9页
唐代鬼魂题材小说摆脱了唐前同类作品以述异、纪实为内核的史传笔法,在唐代诗歌创作审美意境追求的影响下,其审美意境较唐前鬼魂题材小说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其审美特征有了质的新变和高层次提升。通过冥界与人世的交融互摄,创造出鬼魂幻... 唐代鬼魂题材小说摆脱了唐前同类作品以述异、纪实为内核的史传笔法,在唐代诗歌创作审美意境追求的影响下,其审美意境较唐前鬼魂题材小说有了突破性的拓展,其审美特征有了质的新变和高层次提升。通过冥界与人世的交融互摄,创造出鬼魂幻化虚构之地与人间生活图景的虚实结合之美;在故事主题创作、人物思想倾向、作品价值取向及语言艺术层面做到了高雅之美与通俗之美的结合,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审美境界;在景色环境描写与人物情感表现等方面,实现了绮丽之景与人伦之情的统一,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之美。这一系列创新性的审美特征,使作为唐代小说组成部分的鬼魂题材小说,脱离了唐前同类作品令人恐怖的低浅层次,进入使读者获得审美愉悦的高品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小说 鬼魂题材 审美特征 意境
下载PDF
明清小说中的“双姝”模式研究——以《聊斋志异》与《红楼梦》为例
7
作者 白丽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74-77,共4页
《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是明清“双姝”模式小说的典型代表。《聊斋志异》通过异类组合塑造出奇幻的“双姝”形象,既是对明末以来文学思潮的反思,也是对人间至情的向往;《红楼梦》则通过“影身人物”一真一幻等技法表现出作者的精神... 《聊斋志异》与《红楼梦》是明清“双姝”模式小说的典型代表。《聊斋志异》通过异类组合塑造出奇幻的“双姝”形象,既是对明末以来文学思潮的反思,也是对人间至情的向往;《红楼梦》则通过“影身人物”一真一幻等技法表现出作者的精神倾向。这既是受明末市井文学的影响,也是受中国传统儒家与道家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小说 “双姝”模式 艺术特点 美学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