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
作者 欧阳淑怡 卢嫦青 +5 位作者 谢庆 韩盖宇 黄晶 王欣 谭玲玲 冯旭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4期35-37,共3页
目的总结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3例房颤患者施行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确保腔镜设备及射频系统完好,掌握射频原理,具备熟练的操作及应急能力,主动密切配合手术... 目的总结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护理配合。方法对33例房颤患者施行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术前做好患者的评估,确保腔镜设备及射频系统完好,掌握射频原理,具备熟练的操作及应急能力,主动密切配合手术,加强团队互相协作。结果 33例房颤患者顺利完成3D全腔镜下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效果满意,术中无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出院时30例患者为窦性心律。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正确摆放手术体位,熟练掌握3D腔镜手术操作技能,术中密切主动的配合及有效的团队协作是顺利完成3D全腔镜双侧改良Mini-Maze手术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胸腔镜 心房颤动 mini-maze手术 护理配合
下载PDF
Wolf Mini-Maze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胜中 曾富春 丛伟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目的总结Wolf Mini-Maze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10年11月起,我科采用AtriCureTM干式双极微创射频消融系统经胸腔镜对2例单纯性心房颤动患者施行了双侧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结果 2例手... 目的总结Wolf Mini-Maze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自2010年11月起,我科采用AtriCureTM干式双极微创射频消融系统经胸腔镜对2例单纯性心房颤动患者施行了双侧肺静脉隔离及左心耳切除术。结果 2例手术过程顺利,消融术后即刻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3~17个月,维持窦性心律,无卒中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Wolf Mini-Maze手术治疗单纯性心房颤动具有微创、简单、安全、高效的特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WOLF mini-maze手术
下载PDF
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单中心30例临床分析
3
作者 刘健 郭惠明 +7 位作者 黄帅 谢斌 张煜源 刘方舟 詹贤章 薛玉梅 方咸宏 廖洪涛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4期412-415,共4页
目的总结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孤立性非阵发性AF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 目的总结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非阵发性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经验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采用全腔镜改良Mini-Maze术治疗孤立性非阵发性AF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59±9.8)岁,其中11例持续性AF,19例长程持续性AF。手术于全胸腔镜下施行,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双侧胸壁双孔入路组及左后外侧胸壁三孔入路组。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1例(3%)左后外胸入路组患者中转开胸。1例(3%)术后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1±4.8)d,术后重症监护病房停留时间为(18.3±5.9)h,出院时16例(53.3%)为窦性心律,9例(30%)为AF心律,5例(16.7%)为心房扑动心律。术后随访(6.9±2.5)个月,8例(26.6%)维持AF,2例(6.7%)转为心房扑动,20例(66.7%)维持窦性心律。复发的5例患者在术后3~4个月接受再次导管消融,4例转为窦性心律,最后随访时窦性心律转复率为80%(24/30)。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卒中、左心房血栓和肺静脉口狭窄发生。结论全腔镜改良Mini-Maze法治疗非阵发性AF疗效满意。本研究首创的双侧双孔入路安全、可重复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迷宫术 外科消融 导管消融
下载PDF
Mapping and ablation of atrial arrhythmia after valve surgery plus mini-maze procedure
4
作者 XUE Yu-mei,ZHAN Xian-zhang,YANG Ping-zhen,LIAO Hong-tao,FANG Xian-hong,WEI Wei,WU Shu-lin (Guangdong Institute of Cardiology,Guangdong General Hospital, Guangdong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Guangzhou 510100)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1年第S1期90-91,共2页
Background Recurrent atrial arrhythmia is very common in patients after mitral valve surgery plus mini-maze procedure.Investigation about the mechanism for these patient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 Background Recurrent atrial arrhythmia is very common in patients after mitral valve surgery plus mini-maze procedure.Investigation about the mechanism for these patients may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 to improve the surgery strategy.Methods Mini-maze procedure was defined as follow: Pulmonary vein encircling incision and roof line connecting the two circles lesion,left atrial isthmus lesion,and the right atrial isthmus lesion.There were 517 patients with 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 and pre-operative atrial fibrillation (AF) undergoing valve surgery plus mini-maze procedure in our hospital in the last 3 years,and 93 patients(18%) had recurrent atrial arrhythmia.Twelve patients(6 males and 6 females,mean age 53.8±7.8 ys) underwent electrophysiological study using 3-D mapping system(10 pts) or conventional mapping method(2 pts).Results The first recurrent time from surgery was 4.4±2.2 months.The mean follow-up time after catheter ablation was(12.0±6.0) months.One patient with sinus bradycardia had recurrent incessant atrial tachycardia (AT),but the AT was terminated by catheter position and never could be induced any more.She underwent a repeat procedure but failed just as the course in the first time, and was treated with DDDR pacemaker plus amiodarone.Six patients had 10 kinds of stable AT,including 5 at right atrial isthmus,2 at roof line,1 related to right atrial incision, 1 at anterior wall of left atrial,and 1 related to left superior pulmonary vene.All the stable AT were eliminated and remained sinus rhythm.Three patients had ATs with variable cycle length and the 3-D mapping suggested macro-reentry AT around mitral annulus.We tried to ablate at routine mitral isthmus and also in coronary sinus,but could not reach bi-directional conduction blocking.The other 2 patients were AF with reconnection at all previous ablation sites.Ablation strategy for AF included lesion at re-conduction sites and complex fractionated atrial electrogram.The patients with AF and mitral isthmus related AT were administrated with DC cardioversion and then took amiodarone.One AT and one AF recurred. Conclusions The recurrent atrial arrhythmia after mini-maze mostly related to reconnection at previous lesion sites and catheter ablation for AT could have a high success rate.It would be very hard to block mitral isthmus after valve replacement,so transmural lesion during surgery procedure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rategy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atrial arrhyth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pping and ablation of atrial arrhythmia after valve surgery plus mini-maze procedure AT
下载PDF
心外、内膜联合射频消融的改良Mini-Maze术随访结果与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崔永强 孟旭 +2 位作者 王坚刚 侯晓彤 李晖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6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介绍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一种改良Mini-Maze术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经验,以及术后1年期间的随访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该手术短期疗效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讨论目前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若干特点和优势。方法2005年4月至... 目的介绍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应用一种改良Mini-Maze术消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经验,以及术后1年期间的随访结果。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该手术短期疗效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而讨论目前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房颤的若干特点和优势。方法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共45例房颤患者接受了心脏直视手术中改良Mini-Maze术消融治疗。此术式使用单、双极射频消融系统,应用内、外膜联合消融等新技术,同时还包括心脏直视下部分心外膜去迷走神经化的新治疗手段等。结果改良Mini-Maze术的总体消融时间为(13.1±5.4)min,术后1年的总体窦性转复率为82.9%,术后1年的总体生存率为100%,中风率为0。在有相关检测结果的窦性转复病人中,左心房收缩功能的恢复率为100%。在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分析中,仅有术前血浆心钠肽浓度、术前左心房内径与其有显著性联系。结论此改良Mini-Maze术消融过程迅速,操作简便、安全,术后短期随访期间的窦性转复率满意,为心脏直视术中治疗房颤提供了一种有价值和应用前景的消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脏外科手术 改良mini-maze
原文传递
改良 Mini-Maze手术患者左心耳组织PITX2及KCNQ1蛋白表达特点分析及其临床相关性分析
6
作者 刘鼎乾 过常发 王春生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3,共6页
目的通过检测改良Mini-Maze手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PITX2及KCNQ1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数据对不同类型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房颤于本中心行手术患者共59例的左心耳组织,其中58例行改良... 目的通过检测改良Mini-Maze手术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左心耳组织PITX2及KCNQ1蛋白表达水平,结合临床数据对不同类型房颤的临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因房颤于本中心行手术患者共59例的左心耳组织,其中58例行改良Mini-Maze手术,即双侧微创切口下行双极射频消融术、双侧肺静脉隔离、Marshall韧带的离断及左心耳结扎,1例因术前合并左房血栓行正中开胸改良Mini-Maze手术附加左心房取栓术。取左心耳组织,行Western-blotting对组织PITX2及KCNQ1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结合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Binary-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KCNQ1表达水平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证实KCNQ1表达水平(分析中取KCNQ1和Actin的比值)为0.60时,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最佳截断点。结论房颤患者左心耳KCNQ1高表达是阵发性房颤进展为持续性房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改良mini-maze手术 PITX2 KCNQ1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的外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6
7
作者 吴松 王继相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892-894,共3页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经过长年的探究,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发生机制为:多子波折返假说和肺静脉等部位的异位兴奋灶触发,其维持主要与转子机制、离子通道机制和兴奋频率机制有关。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左房隔离术 走廊术 迷宫手术 微创迷宫手术 杂交手术
下载PDF
10MeV电子辐照加速器周围辐射场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商静 李珏忻 +2 位作者 吴璨 李为民 李裕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0-544,共5页
详细计算了一台10 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周围某些关键位置的辐射剂量,并对其进行了连续监测以及累积剂量的测量,测量结果充分说明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迷宫出口位置理论值很好地符合测量值,这充分验证了经验公式的合理性.同时发现迷道内... 详细计算了一台10 MeV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周围某些关键位置的辐射剂量,并对其进行了连续监测以及累积剂量的测量,测量结果充分说明工作环境是安全的.在迷宫出口位置理论值很好地符合测量值,这充分验证了经验公式的合理性.同时发现迷道内剂量衰减趋势与计算模型中使用的距离平方反比规律有所不同,要在迷道长度达到一定值后才能确保经验公式给出的结果是保守的.为了实现对辐射场的连续实时监测,此次测量中使用一种新的数据采集设备Mini-DDL(mini digital data logg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辐照加速器 辐射场 迷宫 剂量计算方法 Mini-DDL
下载PDF
10MeV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迷道出口处的设计优化 被引量:5
9
作者 段宗锦 陈裕凯 +3 位作者 任广益 何丽娟 李裕熊 陈志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17,共5页
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其辐射屏蔽优化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设计出既经济又有效的屏蔽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叙述了对一台10 MeV的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迷道出口的剂量率所进行的经验公式计算和蒙特卡... 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但是其辐射屏蔽优化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设计出既经济又有效的屏蔽方法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叙述了对一台10 MeV的辐照型电子直线加速器迷道出口的剂量率所进行的经验公式计算和蒙特卡罗(Monte Carlo,Fluka)模拟,结合伽马探测器和微型数据采集器Mini-DDL(Mini Digital Data Logging)的连续实时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只要在迷道门处增加一个拐弯,就增加一次反散射,出口处的剂量率会下降一个量级以上,使其不仅低于剂量限值而且合理地达到尽可能低。这个结果是在基本没有增加额外成本的基础上实现的,符合辐射防护ALARA(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原则,为以后加速器的屏蔽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照加速器 屏蔽优化 迷道出口 反散射 成本 Mini—DDL(Mini Digital Data Logging)
下载PDF
梅氏微创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左心房僵硬综合征的回顾性临床分析
10
作者 杨琦 丁士骜 +3 位作者 江雪艳 袁源 刘浩 梅举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4-438,共5页
目的 分析梅氏微创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左心房僵硬综合征(stiff left atrial syndrome,SLAS)的临床特点,探索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梅氏微... 目的 分析梅氏微创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左心房僵硬综合征(stiff left atrial syndrome,SLAS)的临床特点,探索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2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梅氏微创射频消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早期是否发生SLAS将患者分为SLAS组和非SLAS组。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围术期超声心动图及实验室检验指标。结果 纳入患者1 056例,其中男672例(63.6%),平均年龄(63.6±9.3)岁。持续性房颤患者489例、阵发性房颤患者567例。全组患者中共有14例(1.3%)发生SLAS,平均发生时间为术后(2.1±1.1)d。全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1.4±7.8)个月,SLAS组有2例患者在出院后再次发生SLAS,发生时间分别为术后3周、4周;非SLAS组患者出院后无SLAS发生。糖尿病、术前左心房内径小是术后发生SLAS的危险因素。SLAS患者经过充分的利尿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梅氏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后SLAS发生率低,多发生于术后早期,经充分利尿治疗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房僵硬综合征 心房颤动 梅氏微创房颤射频消融术
原文传递
直视下左心房后壁射频消融微创迷宫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临床对照研究
11
作者 陈伟 盖延红 +4 位作者 孟宪章 王晓丽 杨杰书 柏本建 王春贵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照观察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换瓣术)过程中直视下微创迷宫术法射频消融左心房后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伴慢性房颤患者中,76例在换瓣术中... 目的通过对照观察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换瓣术)过程中直视下微创迷宫术法射频消融左心房后壁治疗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慢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128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风心病伴慢性房颤患者中,76例在换瓣术中直视下以微创迷宫术法射频消融左心房后壁,设计两条迷宫线路:一条为围绕4个肺静脉口外侧的环形线,另一条为连接左下肺静脉口下缘与二尖瓣后叶根部的最短直线。术中分次节段性消融,输出功率30~40w,放电时间45~60s;术前3d静脉应用胺碘酮,术后口服3个月停药;随访24个月。其余52例拒绝行射频消融微创迷宫术的风心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其换瓣术、胺碘酮应用及术后随访同射频消融微创迷宫术组(消融组)。结果随访24个月,消融组成功率81.58%(62/76),对照组成功率44.23%(23/5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换瓣术中采用直视下在左心房后壁行射频消融微创迷宫术法能显著提高术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比传统的药物治疗疗效好,且方法简单,并发症少。胺碘酮有助于逆转心房电重构,减少房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迷宫术 射频消融 心房颤动 风湿性心脏病
原文传递
单独心房颤动综合治疗的单中心经验与入路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卿洪琨 刘健 +8 位作者 谢斌 张煜源 方亮正 刘方舟 薛玉梅 詹贤章 方咸宏 吴书林 郭惠明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849-854,共6页
目的探讨单独心房颤动综合治疗的临床经验、手术入路的演变及各种术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本中心行单独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手术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2岁。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3... 目的探讨单独心房颤动综合治疗的临床经验、手术入路的演变及各种术式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于本中心行单独心房颤动外科消融手术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0例、女19例,平均年龄57.2岁。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3组:正中开胸组9例,左后外侧腔镜组7例,双前外侧腔镜组53例。3组分别有1例(11.1%)、3例(42.9%)和26例(49.1%)于外科消融术后行导管标测和补充射频消融。结果开胸组平均随访10.2个月,随访中9例(100.0%)维持窦性心律;左后外侧腔镜组平均随访7.4个月,5例(71.4%)维持窦性心律;双前外侧腔镜组平均随访5.0个月,47例(88.7%)维持窦性心律。全组无围术期死亡,随访期间无死亡、卒中、大出血和肺静脉狭窄等。结论经典迷宫Ⅳ手术成功率高,是治疗心房颤动的基础术式,而新式迷你迷宫手术有微创、可重复性强等优点,联合导管射频消融可取得与经典迷宫Ⅳ手术相近的治疗效果。单独心房颤动综合治疗是非阵发性心房颤动治疗的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单独心房颤动消融手术 迷你迷宫手术 复合手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