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1
作者 郭小霞 谢秀春 +2 位作者 吴夏颖 王苗 李静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9期83-87,共5页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 目的分析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血氧状态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取2017年2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N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7年2月至2019年8月)和观察组(2019年9月至2022年3月),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联合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经胃管微创注入PS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入氧浓度(Fi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aO_(2)高于对照组,PaCO_(2)及FiO_(2)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及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IL-18水平及WB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呼吸系统阻力(Rrs)、肺动态顺应性(C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Rrs低于对照组,Crs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胃管微创注入PS联合NCPAP可减轻NRDS患儿的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及血氧状态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微创注入 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血氧状态 炎症反应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卫武 何晓红 +5 位作者 高丽娟 王传光 蓝菊红 吕卓超 孙增贤 兰俊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8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采用胃管代替气管导管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早产儿NRDS的替代... 目的探讨采用胃管代替气管导管注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患儿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9月在早产儿NRDS的替代中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患儿分为两组,将采用MIST方法的患儿确认为观察组(n=45);使用INSURE方法为对照组(n=45)。记录两组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量,气管插管次数,插管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时间,吸氧时间。观察治疗中患儿发生气胸,早期败血症等并发症及镇静治疗情况等。结果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体重、产前激素使用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首次插管1次性成功率,首次气管插管时间,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总剂量,再次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插管时间,有创、无创通气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中有69%的患儿不需要再次进行气管插管,而对照组患儿需要麻醉镇静的患儿增加,提高了气管插管率,延长了通气时间。结论采用MIST方法给药治疗损伤小,不需要镇静,减少给药次数,节约给药量,减少有创与无创通气时间,有效降低治疗期间患儿的并发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微创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13
3
作者 高志礼 《中国民康医学》 2020年第1期26-28,共3页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 目的:观察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6例RDSN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INSURE)治疗,研究组予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O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CO2和FiO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RDSN效果较好,可改善患儿血气和呼吸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LISA技术与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郑丽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9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用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 目的:探讨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LISA)技术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与用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INSURE)技术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汕尾市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为观察组患儿采用LISA技术联合NCPAP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儿采用INSURE技术联合NCPAP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FiO_(2)、PaC0_(2)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Pa0_(2)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采用INSURE技术联合NCPAP相比,用LISA技术联合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经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技术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汪昕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1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究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成都新生堂妇产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 目的:探究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期间成都新生堂妇产医院收治的94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为对照组患儿采用气管插管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采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表明活性物质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插管的成功率、再次插管率、首次插管的时间、吸氧的时间、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总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首次插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其首次插管的时间及吸氧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儿,其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总量少于对照组患儿,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用经胃管微创注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法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显著,可降低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经胃管微创注入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