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the change rule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its impacts on vegetation at arid mining area 被引量:3
1
作者 雷少刚 卞正富 +1 位作者 张日晨 李林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Shendong mining area was broken because of large-scale underground mining activities. Selecting 32201 working-face as research area, analyzed the change rule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aquifer...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Shendong mining area was broken because of large-scale underground mining activities. Selecting 32201 working-face as research area, analyzed the change rule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aquifer thickness under mining impact with a large number of water level observation data. Then, the impacts of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on vegetation were analyzed by the relationship theory of arid area groundwater and veget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quifer structure and the water condition of supply flow and drainage are changed by the water proof mining. The groundwater level recovere only a little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groundwater level in two years. But the great change of groundwater level do not have notable influences on vegetation of this mining area, and further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re are certain conditions where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impacted on vegetation. When the influence of groundwater level change was evaluated, the plant ecological water level, warning water leve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 of original groundwater and mining-impacted groundwater-level change should be integ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working-face groundwater level VEGETATION arid area
下载PDF
Impact of coal mining on groundwater of Luohe Formation in Binchang mining area 被引量:5
2
作者 Kui Sun Limin Fan +6 位作者 Yucheng Xia Cheng Li Jianping Chen Shuai Gao Boyun Wu Jie Peng Yiwei J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CAS CSCD 2021年第1期88-102,共15页
Groundwater of Luohe Formation is the main water source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and residential use in Binchang mining area,which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to water conservation coal mining.However,few studie... Groundwater of Luohe Formation is the main water source for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and residential use in Binchang mining area,which is one of the key elements to water conservation coal mining.However,few studies are available to document the enrich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coal mining on groundwater for the Luohe Formation.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changes of groundwater levels and spring flow caused by mining activities 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coal mining on groundwater by comparatively analysing existing mining data and survey data combined with a series of mapping method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quifer of Luohe Formation are gradually thinning south-eastwards,disappeared at the mining boundary.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the lithological structure is distinct,due to alternative sedimentation of meandering river facies and braided river facies.According to the yielding property,the aquif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namely,strong water-rich section,medium water-rich section,and weak water-rich section,which are located in northwest and central part,southwest,and the rest part of the mining area,respectively.Mining of Tingnan Coal Mine since 2004 has caused a 3.16 to 194.87 meters drop in groundwater level of Luohe Formation.Until 2015,70.10%of the mining area undergoes a groundwater level drop larger than 10.00 meters.Another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mining is that the total flow from 34 springs in 8 southern coal mines of the area has decreased by 286.48 L/s with a rate of decrease at 46.95%from 2007 to 2017.The areas that groundwater level falls or spring flow declines are manly located in the mine gob areas.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 ratio of the height of water conducted fracture zone to the mining height in Binchang mining area is between 16.85 and 27.92.This may increase ground water flow in vertical direction,causing a water level in the aquifer system to drop and ultimately decreasing the flow from the springs.The research results will provide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protection of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al mining of Luohe Formation in Binchang min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ifer enrichment groundwater level Water conservation coal mining Luohe Formation Binchang mining area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功能化利用构想与实践 被引量:1
3
作者 袁亮 徐良骥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5-74,共10页
高潜水位矿区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矿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沉陷区国土资源由以土地资源为主转变为水资源为主、水土资源共存的局面。目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多能互补利用和废弃矿井抽水蓄... 高潜水位矿区井工开采往往造成地表大面积沉陷积水,矿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沉陷区国土资源由以土地资源为主转变为水资源为主、水土资源共存的局面。目前,采煤沉陷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充分,可再生能源开发、多能互补利用和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发展潜力,采煤沉陷区国土空间功能也需结合现有条件重新定位与建构。在此背景下,提出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资源化、能源化和功能化利用构想。系统阐述了“三化”面临的科学问题,如采煤沉陷水域水资源量和水生态环境演变规律、地表残余变形规律;“三化”涉及的关键技术与模式,包括监测与评价技术,如“天-空-地-水-井”一体化协同监测技术体系、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价方法、采煤沉陷区建设场地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以及治理利用技术及模式,如采煤沉陷区水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模式、采煤沉陷区水资源保持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水资源区域协调开发与高效利用技术模式、风光互补模式、制氢-合成氨-掺氨燃烧发电模式、废弃矿井抽水蓄能模式、农业用地功能构建(复垦地土壤重构)技术、建设用地功能构建(采空区注浆地基加固)技术、生态用地功能构建(地表水系重构与生态湿地建设)技术;并从产业融合、资金筹集、科技创新、区域统筹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区 资源化 能源化 功能化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赋存特征及风险评估
4
作者 葛建华 丁雨薇 +4 位作者 李佳 张万 马东坡 任雪 张世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327-2335,共9页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 为探明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微塑料污染赋存特征及其环境风险,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春申湖、舜耕湿地公园两个典型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采集了表层水体,底泥及周边农田土壤样品,采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对微塑料尺寸、形状、颜色及丰度等赋存特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采集的样本中多为纤维微塑料和薄膜微塑料,类型主要以聚乙烯,聚丙烯为主,颜色以黄色和透明为主,粒径大多小于500μm.采煤沉陷区的地表水丰度范围为0.77~7.1pcs/L,沉积物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540~2800pcs/kg,周边农田土壤微塑料的丰度范围为380~2380pcs/kg.采用污染负荷指数(PLI)模型进行评估,地表水和农田土壤的风险评估都为于Ⅰ级,属于轻微污染,而沉积物中的微塑料风险评估为Ⅱ级,属于中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塑料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表层水体 土壤 沉积物 风险评估
下载PDF
高潜水位矿区土地利用和碳储量时空变化规律与预测
5
作者 徐良骥 贺震东 +2 位作者 刘潇鹏 张坤 吴满毅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5-365,共11页
高潜水位矿区采矿活动及城镇化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变化,进而影响矿区的固碳能力。采用潘谢矿区2002-2021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选取了采矿、社会经济和气候环境等方面数据作为驱动因子,... 高潜水位矿区采矿活动及城镇化发展会导致土地利用类型明显变化,进而影响矿区的固碳能力。采用潘谢矿区2002-2021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选取了采矿、社会经济和气候环境等方面数据作为驱动因子,分别预测了自然发展和生态保护两种情景下2028年土地利用变化,再结合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计算了潘谢矿区2002-2021年的历史碳储量以及2028年不同情景下的未来碳储量,并对潘谢矿区碳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002-2021年潘谢矿区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不断减少,湿地和建筑用地持续增加,其中耕地减少了147.93 km^(2),湿地和建筑用地分别增加了71.01 km^(2)和75.76 km^(2)。在此期间,潘谢矿区碳储量减少了1.62×10^(5)t,减少幅度为3.83%,其中在2018-2021年碳储量下降最快。(2)预测结果显示,2028年2种情景下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变化均为湿地和建筑用地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但相较于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矿区内耕地受到保护,面积有所增加,湿地和建筑用地的增长减缓。与2021年相比,自然发展情景下的碳储量减少了0.74×10^(5)t,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碳储量减少了0.53×10^(5)t。研究结果表明,受采煤沉陷和城镇发展影响,沉陷湿地和建筑用地扩张导致耕地减少是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采取生态保护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碳储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矿区 土地利用变化 FLUS模型 InVEST模型 碳储量
下载PDF
采煤沉陷松散层变形研究现状与分析
6
作者 许时昂 吴海波 +1 位作者 欧元超 席超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999-7013,共15页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 开采沉陷是煤炭资源井工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其中松散层变形是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生态修复和西部生态脆弱区保护所关注的重点,获得沉陷变形参数对推动开采减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借助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数据库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对该研究方向近30年主要研究力量、研究热点和现状趋势量化统计与分析,详细地阐述了该方向的研究现状,简要概述了沉陷成因、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原位实测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内容。从多学科交叉促进理论研究发展、多方法联合建立高精度动态监测、发展与创新测试装备和技术等方面对其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空-天-地-孔”一体化监测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以期通过多维度、网格化立体数据的获取,进一步掌握松散层内部变形特征与传递机理,为实施“源头控制”和“过程治理”理念和评价废弃矿井CO_(2)封存地质条件提供基础数据与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散层变形 文献计量 矿区复垦 开采沉陷 高潜水位矿区
下载PDF
电法在菲律宾AREA矿区红土镍矿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行英弟 叶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17-1126,共10页
菲律宾AREA矿区红土镍矿为硫化镍矿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矿风化基岩中。为圈定该矿区红土镍矿有利地段,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采用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简称对称四极法)面积性测量,发... 菲律宾AREA矿区红土镍矿为硫化镍矿岩体风化-淋滤-沉积形成的地表风化壳型矿床,矿体赋存在含矿风化基岩中。为圈定该矿区红土镍矿有利地段,依据岩(矿)石物性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采用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简称对称四极法)面积性测量,发现低阻异常;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简称高密度电法)剖面,对成矿有利地段进行评价并确定含矿层厚度和产状,圈定镍矿富集部位。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见矿较好位置与电法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红土镍矿勘探在前期工作中,采用电阻率法可圈定含矿层范围和延伸产状,有效缩小勘探范围,指导工程勘探布置,节约勘探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对称四极电阻率剖面法 高密度电阻率测深法 area矿区 菲律宾
下载PDF
基于物元可拓法的高潜水位煤矿区土地损毁程度评价
8
作者 李超 崔瑞豪 +3 位作者 张曦 张曦元 马晋明 王培俊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7,共11页
高潜水位煤矿区井工开采造成了地面塌陷积水、农田减产等情况,但积水农田的损毁程度、损毁范围较难获取;加之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沉陷土地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科学进行土地损毁程度评定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受损农民... 高潜水位煤矿区井工开采造成了地面塌陷积水、农田减产等情况,但积水农田的损毁程度、损毁范围较难获取;加之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沉陷土地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因此,科学进行土地损毁程度评定成为矿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受损农民补偿标准制定的理论基础。采用熵权法确定积水时长、下沉深度、倾斜变形(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曲率(东西方向,南北方向)、水平变形(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和水平移动(东西方向,南北方向)10种指标的权重,将极限条件法和可拓评价方法相结合,对芡实地、水稻玉米田和莲藕池共计34个评价单元的土地损毁程度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芡实地总面积为444.7hm^(2),中度损毁面积为135.7hm^(2),占比30.51%;水稻玉米田总面积为747.2hm^(2),整体属于轻度损毁状态;莲藕池总损毁面积为562.6 hm^(2),中度损毁面积为151.8 hm^(2),占比26.98%;研究区整体土地损毁程度较好。研究结论为科学确定土地损毁程度及范围提供理论支撑,对地区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及损毁补偿标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损毁 熵权法 物元可拓法 年内水频率指数(AWFI) 高潜水位 煤矿区
下载PDF
临湖高地下水位区基坑灌注桩及旋喷桩复合止水帷幕施工技术分析
9
作者 黄旭生 潘锡中 +1 位作者 马丽伟 刘柱 《江西建材》 2024年第5期228-230,共3页
文中以深圳东湖水厂扩能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灌注桩与旋喷桩复合止水帷幕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利用灌注桩的高刚度和旋喷桩的隔水效果,实现基坑的稳定性、防渗性和平面布置的灵活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场地和... 文中以深圳东湖水厂扩能改造工程为例,提出了一种灌注桩与旋喷桩复合止水帷幕的施工技术。该技术利用灌注桩的高刚度和旋喷桩的隔水效果,实现基坑的稳定性、防渗性和平面布置的灵活性,缩短了工期,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场地和基坑内的作业空间,保障了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桩 旋喷桩 复合止水帷幕 临湖高地下水位区 稳定性
下载PDF
新疆典型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确定研究——以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例
10
作者 曹伟 安卡尔·阿合买提 +1 位作者 孜吾热古丽·叶斯塔依 吕树萍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77-80,共4页
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维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稳定的关键。以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区,基于国家地下水位监测井日监测数据,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 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位控制指标是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维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稳定的关键。以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为研究区,基于国家地下水位监测井日监测数据,在对研究区地下水位进行年内、年际动态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年度超采量比例法确定逐年地下水位年变差,得到2025年和2030年超采区地下水位控制指标。结果显示:(1)研究区地下水位年内呈U型变化,7-9月地下水位达最低,对人为开采地下水响应显著;年际总体呈下降趋势特征;(2)现状年末地下水埋深为28.704 m,年变差为-1.25 m,乌苏市超采区2025年地下水位控制指标为22.74 m,2030年控制指标为21.30m。研究结果可为新疆乌苏市地下水超采区的地下水治理综合管控指标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为新疆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超采 地下水位管控指标 地下水动态 超采区治理
下载PDF
高潜水位资源型城市水域转化及其碳排放分析
11
作者 陈孝杨 黄美琴 +2 位作者 张红梅 张旭阳 解雯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6-67,共12页
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高潜水位资源型城市的水域转化及其碳排放,为低碳背景下的水资源治理提供科学支持和有效依据。以淮南市为例,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调用随机森林和Landsat系列数据,对1987~2019年进行水域时空演变分析,并对... 从土地利用转型角度研究高潜水位资源型城市的水域转化及其碳排放,为低碳背景下的水资源治理提供科学支持和有效依据。以淮南市为例,通过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调用随机森林和Landsat系列数据,对1987~2019年进行水域时空演变分析,并对2007~2019年进行土地利用分类,构建水域转化矩阵,运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淮南市和矿区水域与其他地类相互转化产生的碳排放。结果表明,1987~2019年,淮南市和矿区的水域面积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增量分别为87.98km 2和68.20km 2;在空间上,淮南市水域变化主要分布于矿区;2007~2019年,水域与耕地相互转化最为频繁,主要是耕地转化为水域,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矿区;淮南市和矿区水域转化产生的碳排放在2007~2013年分别呈碳源和碳汇,2013~2019年均呈碳汇。淮南市和矿区水域转化呈碳源/碳汇主要取决于水域与建设用地相互转化产生的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域转化 碳排放 高潜水位 淮南市 矿区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动态预复垦理论分析及工程实践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学良 杜亚敏 +1 位作者 郭鑫 余洋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在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由于单一厚煤层和多煤层的长时间无序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非稳沉区及积水区,致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若不及时治理则会导致治理成本增加、复垦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本着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程管... 在我国东部高潜水位矿区,由于单一厚煤层和多煤层的长时间无序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非稳沉区及积水区,致使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若不及时治理则会导致治理成本增加、复垦效率降低等一系列问题。本着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过程管理”与“防治结合”的理念,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动态预复垦从原理、优势、关键技术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动态预复垦的整体技术体系与实施方法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动态预复垦能够将采矿与复垦有效结合,通过合理分区、科学确定标高、表土有效剥覆等手段,可有效保护和利用浅部耕作土层的土地资源,缩短土地恢复治理时间,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矿区 开采沉陷 动态预复垦 关键技术 生态修复
下载PDF
徐州高潜水位区采煤塌陷地及其复垦土壤碳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余健 房莉 +4 位作者 方凤满 支俊俊 张平究 李冉 黄振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881-2892,共12页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土壤碳积累与转化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潜水影响下的采煤塌陷地复垦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变化及机制较为复杂。复垦土壤碳动力学过程研究是实现复垦土壤生态系统科学恢复的重要基础。利用年龄时间序列... 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土壤碳积累与转化研究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潜水影响下的采煤塌陷地复垦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变化及机制较为复杂。复垦土壤碳动力学过程研究是实现复垦土壤生态系统科学恢复的重要基础。利用年龄时间序列方法和定位监测法分别于2012年和2020年采集徐州柳新镇高潜水位煤矿区塌陷地不同复垦年限的土壤,对土壤总碳(C_(TC))、总有机碳(C_(TOC))、总无机碳质量分数(C_(TIC)),总碳库(S_(TC))、总有机碳库(S_(TOC))和总无机碳库储量(S_(TIC))进行了测算,同时分析了各类碳与相关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未塌陷地土壤(CK)S_(TC)、S_(TOC)和S_(TIC)分别为268.34、81.63、186.70 t/hm^(2)。土地塌陷引起土壤碳质量分数及碳库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S_(TIC)和C_(TC)下降,S_(TOC)变化不明显。(2)复垦土壤恢复过程中土壤碳质量分数及碳库储量变化呈正二次方程曲线特征,0~20 cm层土壤C_(TC)和C_(TIC)在复垦14~18 a达到最大,并超过CK。土壤S_(TOC)在复垦13~14 a可以超过CK。(3)新复垦土壤0~40 cm层内碳质量分数及碳库储量在上下层次间差异不显著。复垦后恢复过程中,以表层(0~10 cm)土壤碳质量分数和碳库储量增加量最大,C_(TIC)在剖面上的变化特征不明显。(4)土壤C_(TOC)和S_(TOC)及C_(TC)均与土壤孔隙度、土壤黏粒、分形维数(D)及>3.2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密度、紧实度、pH及2~0.50 mm团聚体质量分数呈负相关关系。塌陷地复垦土壤在恢复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固碳潜力。高潜水位地区,土壤水分通过影响土壤通气状况、团聚体形成及颗粒变化来影响复垦土壤碳固定和转化。塌陷地复垦耕作利用通过土壤翻耕、破碎、有机肥配施及潜水位调节,改善了土壤结构及通气状况,促进了植物及土壤微生物生长,增加了土壤有机碳来源,推动了复垦土壤有机碳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潜水位区 采煤塌陷地 复垦土壤 土壤碳库
下载PDF
高潜水位采煤沉陷区水质评价与污染因子识别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林 陈永春 +6 位作者 徐燕飞 李兵 王锦 安士凯 陈晨 孙宏杰 苗伟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3-91,共9页
淮南矿区潜水位高,采煤沉陷区范围广、面积大、水质监测数据缺失,水环境问题较突出,开展大尺度的沉陷区水质评价及污染因子识别,对于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采集、测试研究区175个样点的水样,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沉陷区水... 淮南矿区潜水位高,采煤沉陷区范围广、面积大、水质监测数据缺失,水环境问题较突出,开展大尺度的沉陷区水质评价及污染因子识别,对于区域水环境治理工作意义重大。通过采集、测试研究区175个样点的水样,采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沉陷区水域进行水质评价,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评价。结果表明:(1)开放型沉陷区Cu、As和Cr的水质评价等级为优良,DO、COD、NH_(3)-N、Hg、F^(-)评价等级为良好,TN、TP评价等级为较好。封闭型沉陷区,对标地表水Ⅲ类标准,Cu、Cr水质评价等级为优良,NH_(3)-N、Hg、As、DO为良好,COD、TN为较好,TP、F^(-)为较差;对标地表水Ⅴ类标准,NH_(3)-N、Hg、As、Cu、Cr的评价等级为优良,DO、COD、TP、TN为良好,F^(-)为较好。(2)研究区综合营养指数范围为40~90,平均68.61,属于中度富营养,沉陷区水体营养水平适中。175个水样中,轻度富营养占比8.57%,中度富营养占比51.43%,中营养占比2.29%,重度富营养占比37.71%。(3)对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常规指标中DO、NH_(3)-N超过Ⅴ类占比极小,而COD、TP、TN超过Ⅴ类占比较大;研究区所有水域均无重金属超标现象,测试结果极佳;无机阴离子指标F^(-)超过Ⅴ类占比较大。开放型沉陷区水域水质状况整体优于封闭型。对于开放型水域,张集、潘一沉陷区TP、F^(-)指标均较差;对于封闭型水域,潘一、潘三、顾桥、顾北、张集沉陷区TP指标较差,F^(-)污染分布呈现地域特征,淮河以北普遍较差,淮河以南普遍优良。所有水域的Cr、Cu、Hg、As、NH_(3)-N、TN、COD、DO指标均处于“优良-较好”区间内;开放型水域的F^(-)、TP指标均处于“优良-较好”区间内;封闭型水域中潘集片区F^(-)和凤台颍上片区TP均处于“较差”区间内;区域污染程度表现为凤台颍上片区>潘集片区>老矿区。(4)从保护煤矿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2种污染因子识别方法的特性,最终确定淮南矿区采煤沉陷区污染因子有COD、TP、TN和F^(-)。本次水质评价工作识别了淮南采煤沉陷区污染因子,为地方政府和企业制定生态环保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高潜水位 水质评价 污染因子识别 富营养化评价 淮南矿区
下载PDF
新街台格庙矿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评价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团团 辛德林 李臣 《煤化工》 CAS 2023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作为煤炭及其深加工产业的最前端,矿区的高质量建设及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新街台格庙矿区整体情况,对尚未开发的新街台格庙矿区进行了顶层规划,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并基于调研与数据统计,构建了矿区高质量建设难易程度和... 作为煤炭及其深加工产业的最前端,矿区的高质量建设及发展至关重要。介绍了新街台格庙矿区整体情况,对尚未开发的新街台格庙矿区进行了顶层规划,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并基于调研与数据统计,构建了矿区高质量建设难易程度和发展评判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评价综合模型,量化了矿区高质量分阶段发展评价得分。结果表明:按照既定规划配合动态修正,矿区建设、发展的三个阶段目标均能较高质量实现,研究结果能够持续性地动态评价矿区建设及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格庙矿区 高质量发展 顶层规划 评价模型
下载PDF
新街台格庙矿区高质量发展规划评价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周爱平 辛德林 +3 位作者 谢松岩 董俊亮 陈团团 陈虎 《中国煤炭》 2023年第7期31-37,共7页
对矿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是矿区高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尚未开发的新街台格庙矿区进行了顶层规划,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并构建了矿区高质量发展评判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评价综合模型,通过量化指标运算获得了矿区高... 对矿区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是矿区高质量建设的重要环节。对尚未开发的新街台格庙矿区进行了顶层规划,提出了不同阶段的高质量发展目标,并构建了矿区高质量发展评判指标体系,建立了模糊评价综合模型,通过量化指标运算获得了矿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得分。评价结果显示:矿区在建设期、中期和远期均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且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在此基础上从创新开放、集约高效、智能安全、绿色低碳4个评价维度阐述了高质量矿区的建设路径,明确了矿区建设中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街台格庙矿区 高质量发展 顶层规划 评价模型
下载PDF
软土地区高层建筑桩基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明 《地基处理》 2023年第6期512-518,共7页
软土地区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桩筏基础、独立承台桩基等形式。由于地层浅部土质软弱、施工速度过快、工序安排不合理、施工质量缺陷等原因,通常会造成桩基出现偏位、断桩等问题。建筑在施工完成后出现不均匀沉降,同时伴随着墙体开裂、倾斜... 软土地区高层建筑通常采用桩筏基础、独立承台桩基等形式。由于地层浅部土质软弱、施工速度过快、工序安排不合理、施工质量缺陷等原因,通常会造成桩基出现偏位、断桩等问题。建筑在施工完成后出现不均匀沉降,同时伴随着墙体开裂、倾斜等质量问题,后续使用存在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对某高层建筑的基础形式、不均匀沉降原因进行研究分析,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桩基加固,并针对桩基加固设计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法,解决了高层建筑桩基加固过程中涉及到的大吨位锚杆桩施工、低净空狭小空间压桩、独立承台桩基础无补桩空间、高地下水位封桩易渗漏等技术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区 锚杆静压桩 独立承台桩基 狭小空间 高地下水位
下载PDF
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形态发育评价 被引量:23
18
作者 胡振琪 李玲 +1 位作者 赵艳玲 冯新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5-101,共7页
土壤的形态特征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是环境变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依据,可以推断土壤发育的强弱。矿山复垦土壤为人造新土壤,可能构造出不同的土壤形态,复垦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对复垦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复垦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 土壤的形态特征含有丰富的环境信息,是环境变化与生态重建的重要依据,可以推断土壤发育的强弱。矿山复垦土壤为人造新土壤,可能构造出不同的土壤形态,复垦土壤形态特征的研究对复垦土壤生产力的提高和复垦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定量评价复垦土壤形态发育状况。研究采用实地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依据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用土壤剖面描述标准,构建了复垦土壤形态发育评价体系,进行土壤形态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形态发育指数HI(土层发育指数)和WPDI(土壤权重剖面发育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复垦土壤与当地原状土壤的发育程度差异:复垦土壤土层发育指数HI和土壤权重剖面发育指数WPDI平均值分别为0.57、0.56,而当地原状土壤HI和WPDI的平均值为0.68、0.69,表明复垦土壤形态发育程度相对较弱;HI曲线形状异于原状土壤,表层HI高于其他土层,不同复垦方式的WPDI显示的发育程度序列为:充填复垦(外源土)>挖深垫浅>挖深垫浅(泥浆泵)>充填复垦(粉煤灰、煤矸石等);随复垦时间的延长,复垦土壤发育程度呈现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复垦 土壤形态发育评价 土层发育指数 权重剖面发育指数 高潜水位平原区采煤塌陷地
下载PDF
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技术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2
19
作者 胡振琪 王培俊 邵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8-295,共8页
为探寻适合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的土地复垦新技术,该文选取济宁市北部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新技术,包括技术工艺流程、复垦后地貌景观、复垦土壤剖面状况、复垦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 为探寻适合中国东部高潜水位平原矿区的土地复垦新技术,该文选取济宁市北部试验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采煤沉陷地的新技术,包括技术工艺流程、复垦后地貌景观、复垦土壤剖面状况、复垦土壤理化性状以及复垦农田生产力。结果表明:1)短距离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在济宁市北部试验场得到了成功应用,土地复垦率为100%,耕地面积恢复率达95%,证明了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的可行性;2)黄河泥沙充填复垦土壤剖面的保水保肥性能存在一定的不足,复垦农田的表层(0-20 cm)、中层(〉20-50 cm)和底层(〉50-80 cm)土壤的含水量、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含量以及表层(0-20 cm)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均小于对照农田相应层的含量,且复垦农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较为缺乏,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3)实地测产发现充填复垦农田的产量只有对照农田的一半左右,说明需要对充填复垦工艺进行革新和复垦土壤进行改良。论文在分析引黄充填技术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需要革新的4个方面:复垦土壤剖面重构的革新、水沙快速分离的充填排水工艺革新、动水条件下高效取沙设备的优选与革新以及远距离管道输沙技术参数优选。引黄河泥沙充填复垦技术对滨黄河流域的河南、山东等省很多矿区的采煤沉陷地都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复垦 矿区 泥沙 高潜水位 采煤沉陷地 黄河 理化性状 农田生产力
下载PDF
采区地表动态沉陷模拟与复垦耕地率分析 被引量:26
20
作者 肖武 胡振琪 +3 位作者 李太启 王凤娇 李慧 刘坤坤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6-128,共3页
针对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塌陷地稳沉后再复垦存在的复垦率低、复垦成本高、复垦难度大等问题,选取恒源煤矿某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采前地面地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开采计划,对地表动态沉陷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煤炭开采影响下地... 针对高潜水位煤矿区采煤塌陷地稳沉后再复垦存在的复垦率低、复垦成本高、复垦难度大等问题,选取恒源煤矿某采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采前地面地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煤矿开采计划,对地表动态沉陷过程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煤炭开采影响下地面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过程。在沉陷情景模拟的基础上,将地表动态沉陷信息与地面原始地形信息结合,比较了各开采阶段无源复垦条件下的复垦耕地率,定量揭示了各阶段沉陷积水面积与复垦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塌陷地 土地复垦 动态模拟 高潜水位矿区 开采沉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