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ata movement and stress evolution when mining two overlapping panels affected by hard stratum 被引量:3
1
作者 Jianguo Zhang Wei Yang +2 位作者 Baiquan Lin Jinjing Zhang Man W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5期691-699,共9页
Mining causes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stratum movement.In this paper,a numerical model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12th coal mine in Pingdingshan city to study the strata movement and the... Mining causes stress redistribution and stratum movement.In this paper,a numerical model was built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12th coal mine in Pingdingshan city to study the strata move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stress when mining two overlapping longwall panels,named panels#14 and#15.The strata close to the mined panel move directly towards the gob,while the strata that are farther away swing back and forth during the mining process.The directed movement and swinging can break the transverse boreholes for gas extraction;a surface borehole should not be within the range of directional movement.The stress evolution suggested that the mining of the lower panel#15 after the upper panel#14 would further increase the de-stressed range,while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around the mined panel would be increased.Hard strata usually carry a greater stress than adjacent rocks and soft coal seams.The stress in a hard stratum increases greatly,and the stress decreases greatly in the coal seams below the hard stratum.This study supplies a reference for similar coal mines and is useful for determining the de-stressed range and transverse borehole arrangement for gas ext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atum movement mining LONGWALL panel HARD stratum
下载PDF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 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被引量:34
2
作者 Zhenqi Hu Chao Chen +2 位作者 Wu Xiao Xinjing Wang Mingjie G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EI 2016年第3期339-348,共10页
A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moving westward,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Surface movement observation... As China's energy strategy moving westward,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due to high-intensive coal mining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become a research hotspot. Surface movement observation stations were established to monitor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in one super-large working face. Based on field measurements, the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angle parameters, subside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etc. Besides, the angle and subsidence prediction parameters in similar mining areas ar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was analyz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key stratum theory, mining and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research also indicates that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working faces, uniform subsidence area of the subsidence trough in the windy and sandy region is larger, the trough margins are relative steep and deformation values present convergence at the margins, the extent of the trough shrink towards the goaf and the influence time of mining activities lasts shorter; the overlying rock movement and breaking characteristics presents regional particularity in the study area, while the single key stratum, thin bedrock and thick sand that can rapidly propagat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are the deep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dy and sandy region High-intensive mining Surface movement and deformation Key stratum
下载PDF
Ground movement mechanism in tectonic stress metal mines with steep structure planes 被引量:4
3
作者 夏开宗 陈从新 +2 位作者 刘秀敏 郑元 付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9期2092-2104,共13页
When mining metal mines with steep structure planes by the caving method,there is a mechanical model in which the horizontal stress on the rock mass is simplified as a column before surface subsidence.The model is use... When mining metal mines with steep structure planes by the caving method,there is a mechanical model in which the horizontal stress on the rock mass is simplified as a column before surface subsidence.The model is used to deduce critical support load and limiting column length for a given horizontal stress and support pressure.Considering the impact of the column effect,a method is proposed to determine the movement of the ground and caving area in a mine.After surface subsidence,the horizontal stress on a surrounding rock mass can be simplified to a cantilever beam mechanical model.Expressions for its bending fracture length are deduced,and a method is given to determine its stability.On this basis,an explanation for the large ground movement and subsidence scope was given.A case study shows that the damage effect of column and cantilever beam is significant for ground movement in metal-ore mine,and an appropriate correction value should be applied when designing for its angle of ground m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engineering underground mining ground movement horizontal stress COLUMN cantilever pillar
下载PDF
基于IFM-KS模型的多层煤开采上覆岩层移动模型
4
作者 程健维 盛树平 +1 位作者 冉德志 马永侦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47,共14页
双系煤层条件下的重复开采使得单层开采后已经趋于稳定的岩层再次“活化”,加剧了变形破坏的影响。因此,对煤层重复开采后引起的覆岩移动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力学模型+几何方法”融合的IFM-KS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多层... 双系煤层条件下的重复开采使得单层开采后已经趋于稳定的岩层再次“活化”,加剧了变形破坏的影响。因此,对煤层重复开采后引起的覆岩移动规律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力学模型+几何方法”融合的IFM-KS模型,提出了适用于多层开采条件下的岩层移动计算模型,揭示了煤层重复开采情况下岩层二次扰动后的移动变形规律。通过理论计算及UDEC数值计算方法验证了双系煤层开采情况岩层移动新模型的预测准确性。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的岩层位移结果与采用数值模拟得到的结果整体呈相同的沉降趋势,平均误差率约为15%。结合岩层移动模型计算结果,层间及上覆岩层空隙率的相关计算,与单层煤开采相比,双系煤层开采后造成的采空区空隙率变化剧烈,岩层破坏更加严重,上下采空区可通过裂隙沟通形成漏风通道。该计算模型能为类似采动件下岩层变形预计、采空区空隙率分布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关键层 影响函数法 重复开采
下载PDF
基于覆岩运动规律的煤矿开采工程关键层断裂机理研究
5
作者 王英杰 《能源与节能》 2024年第5期47-49,共3页
随着煤矿开采工程的推进,煤矿区域矿震严重威胁着工人的安全。为了监测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性,对古城煤矿矿井顶板覆岩层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古城煤矿煤层顶板上覆岩层的移动对煤层关键层位的影响,从而挖掘出... 随着煤矿开采工程的推进,煤矿区域矿震严重威胁着工人的安全。为了监测煤矿开采工程的安全性,对古城煤矿矿井顶板覆岩层的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古城煤矿煤层顶板上覆岩层的移动对煤层关键层位的影响,从而挖掘出煤层顶板裂隙与采掘工程的关系。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沉降速率曲线先增后减。在早期的监测时段内,沉降速率较大,2月为6.28 mm/d。后期沉降速率约为5.37 mm/d,沉降速率仍较高,沉降率呈下降趋势。沉降速率曲线初期比较陡,后期渐趋平缓,这表明地面沉降量随时间增加而降低,最终进入缓沉期。深部煤层顶板常形成多个关键层位,煤层开采容易引起多个关键层位的协同活动。采动区域上覆百米以内无巨厚岩层,采区采动后,覆岩破断、下沉、移动充分,与正常地层移动规律相吻合,总体上无大面积悬顶发生的可能。研究对煤矿开采工程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岩运动规律 煤矿开采工程 关键层 断裂机理
下载PDF
覆岩主关键层运动对地表沉陷影响的钻孔原位测试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朱卫兵 许家林 +2 位作者 施喜书 王晓振 刘文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03-409,共7页
通过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31401工作面内部岩移的地面钻孔原位观测与地表沉陷观测的对比研究,就覆岩主关键层运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实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47.01 m的粉砂岩主关键层控制了上覆基岩直至地表的移动变形,上覆岩层的运... 通过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31401工作面内部岩移的地面钻孔原位观测与地表沉陷观测的对比研究,就覆岩主关键层运动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实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47.01 m的粉砂岩主关键层控制了上覆基岩直至地表的移动变形,上覆岩层的运动随主关键层破断出现周期性跳跃变化;受主关键层的控制作用,地表沉陷测站观测时间间隔长短显著影响了测点的下沉速度曲线,观测时间间隔越短,其对应的下沉速度曲线呈现的周期跳跃性变化越强;观测时间间隔越长,其对应的下沉速度曲线更为均化。因此,在浅埋煤层开采中,为了准确反映地表下沉的动态过程,应该缩短观测时间间隔,才能正确掌握采动覆岩内部移动与地表沉陷的内在联系,推动开采沉陷预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关键层 岩层移动 地表沉陷 浅埋煤层 绿色开采
下载PDF
煤矿绿色开采技术 被引量:1053
7
作者 钱鸣高 许家林 缪协兴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3-348,共6页
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内涵和技术体系。绿色开采的理论基础为:开采后岩层中的关键层运动形成的节理裂隙与离层规律以及瓦斯与地下水在破断岩层中的渗流规律。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 提出了煤矿绿色开采的概念,阐述了它的内涵和技术体系。绿色开采的理论基础为:开采后岩层中的关键层运动形成的节理裂隙与离层规律以及瓦斯与地下水在破断岩层中的渗流规律。绿色开采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保水开采、建筑物下采煤与离层注浆减沉、条带与充填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煤巷支护与部分矸石的井下处理、煤炭地下气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绿色开采技术 岩层控制 关键层理论 复合效应 技术体系 瓦斯 地下水 渗流规律 采空区充填开采技术 煤巷支护技术 煤炭地下气化
下载PDF
岩层控制中的关键层理论研究 被引量:758
8
作者 钱鸣高 缪协兴 许家林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首次提出了采场上覆岩层活动中的关键层理论,建立了关键层的判别准则,深入研究了在关键层作用下岩层的变形、离层及断裂规律根据关键层的作用特性。
关键词 关键层 岩层移动 采场矿压 岩体结构 岩层控制
下载PDF
近水平煤层开采上覆岩层运动与沉陷规律相关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王崇革 宋振骐 +1 位作者 石永奎 郑文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343-1346,共4页
将近水平煤层开采的上覆岩层运动与地表沉陷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论述了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和裂隙拱的形成及发展变化过程。并结合地表沉陷的GPS观测,确定了针对具体地质条件的地表移动变形边界角、移动角,找到了井下工作面推... 将近水平煤层开采的上覆岩层运动与地表沉陷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研究,论述了采场上覆岩层的运动规律和裂隙拱的形成及发展变化过程。并结合地表沉陷的GPS观测,确定了针对具体地质条件的地表移动变形边界角、移动角,找到了井下工作面推进位置与地表下沉速度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压力 岩层运动 地表沉陷 沉陷规律
下载PDF
深部开采覆岩关键层对地表沉陷的影响 被引量:59
10
作者 许家林 连国明 +1 位作者 朱卫兵 钱鸣高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86-690,共5页
通过工程实例和数值模拟实验,就深部开采覆岩关键层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倾斜煤层而言,开采深度的增大意味着基岩厚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深部开采覆岩关键层层数一般多于浅部开采,深部开采覆岩主关键层位置距开采煤层... 通过工程实例和数值模拟实验,就深部开采覆岩关键层对地表沉陷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倾斜煤层而言,开采深度的增大意味着基岩厚度的增加,从而引起深部开采覆岩关键层层数一般多于浅部开采,深部开采覆岩主关键层位置距开采煤层的距离一般大于浅部开采.正是由于受深部开采覆岩主关键层位置的改变和覆岩关键层层数增多的影响,导致了深部与浅部开采地表沉陷特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关键层 地表沉陷 岩层移动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的微震探测初步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成云海 姜福兴 +1 位作者 程久龙 汪华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3-277,共5页
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 采用微地震定位监测技术对华丰煤矿关键层运动诱发矿震进行了研究.根据岩体在三维空间的破裂成像,得出:可以依据微震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对关键层进行划分;开采6,4层煤均引起了主关键层砾岩的破裂,砾岩破裂位置的发展顺序在倾向上逐渐向实体煤扩展,在高度上先从下部开始;冲击地压显现地点不一定是矿震震源发生地点;统计观测的结果表明:部分砾岩断裂导致了矿震发生,大约50%的矿震是由于关键层的破裂引起的,只有个别矿震导致了冲击地压显现,说明了矿震与冲击地压的区别.展示了冲击地压产生原因的多样性及复杂性,提出了应根据不同的产生原因进行冲击地压防治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键层运动 矿震 采场 微地震 冲击地压显现
下载PDF
金属矿山崩落采矿法引起的岩层移动规律分析 被引量:18
12
作者 夏开宗 陈从新 +2 位作者 付华 郑允 邓洋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34-1440,共7页
以典型陡倾结构面条件下的金属矿山——程潮铁矿西区为例,通过对矿区的地表变形监测资料及宏观破坏特征分析,认为矿区的岩层移动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采空区顶板岩体破坏扩展至地表引起塌陷阶段;第2阶段为采空区周边围岩向采空区的倾... 以典型陡倾结构面条件下的金属矿山——程潮铁矿西区为例,通过对矿区的地表变形监测资料及宏观破坏特征分析,认为矿区的岩层移动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采空区顶板岩体破坏扩展至地表引起塌陷阶段;第2阶段为采空区周边围岩向采空区的倾倒破坏阶段,并得出了倾倒滑移区的地表岩体变形规律:岩体主要发生水平移动,水平移动值大于沉降值;变形先以缓慢变形为主,然后进入一个快速变形阶段,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开采沉陷和地形引起的应力同向叠加作用,使得地表岩体沿下坡方向的变形值增大,特别是水平移动值。同时揭示了矿区岩层移动角的分布特征;南部岩层移动角大于北部,究其原因是北部受最为发育的NNW、NNE结构面影响,倾倒破坏较为严重。所得成果为其他类似的金属矿山工程提供可借鉴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地下开采 岩层移动 地表变形
下载PDF
岩层移动离层演化规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22
13
作者 许家林 钱鸣高 金宏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32-636,共5页
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 ,对岩层移动过程中的离层位置与离层量、离层动态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覆岩离层主要出现在各关键层下 ,覆岩离层最大发育高度止于覆岩主关键层。当相邻两关键层复合破断时 ,尽管上部关键... 通过试验与理论分析 ,对岩层移动过程中的离层位置与离层量、离层动态发育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 :覆岩离层主要出现在各关键层下 ,覆岩离层最大发育高度止于覆岩主关键层。当相邻两关键层复合破断时 ,尽管上部关键层的厚度与硬度比下部关键层大 ,其下部也不会出现离层。关键层初次破断后的离层区长度和最大离层量仅为关键层初次破断前的2 5 %~ 3 3 %。因此 ,离层区充填应在关键层初次破断前进行 ,并保持关键层不破断。针对目前覆岩离层区充填工艺不能阻止覆岩关键层初次破断的问题 ,提出了离层区充填与留设煤柱相结合的“覆岩离层分区隔离充填减沉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层移动 关键层 离层 离层区充填 绿色开采
下载PDF
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228
14
作者 许家林 王晓振 +1 位作者 刘文涛 王志刚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0-385,共6页
采用理论分析、模拟实验和工程探测等方法,就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覆岩主关键层位置会影响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当主关键与开采煤层距离较近并小于某一临界距离时,顶板导水裂隙带将发育至... 采用理论分析、模拟实验和工程探测等方法,就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对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覆岩主关键层位置会影响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当主关键与开采煤层距离较近并小于某一临界距离时,顶板导水裂隙带将发育至基岩顶部,导水裂隙带高度明显大于按我国《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以下简称"规程")中的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确定方法得到的结果。对导水裂隙带高度产生影响的主关键层与开采煤层临界距离主要与煤层采高、顶板碎胀压实特性、主关键层破断块度等因素有关,可以粗略按7~10倍煤层采高计算该临界距离。当覆岩主关键层与开采煤层距离小于7~10倍采高时,不能按规程中的方法确定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当覆岩主关键层与开采煤层距离大于7~10倍采高时,仍可按规程中的方法确定顶板导水裂隙带高度。上述结果能很好地解释部分煤矿顶板异常突水灾害的发生机制,并指导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顶板突水灾害防治实践,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主关键层 导水裂隙带 顶板突水 绿色开采
下载PDF
基于岩层移动的“煤与煤层气共采”技术研究 被引量:113
15
作者 许家林 钱鸣高 金宏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研究了岩层移动对煤层气卸压运移的影响,结果证明,覆岩关键层的破断运动对邻近层煤层气涌出的动态过程起控制作用;覆岩主关键层位置将决定下保护层可能的最大卸压高度.
关键词 岩层移动 煤与煤层气共采 关键层 绿色开采
下载PDF
采动过程中覆岩离层发育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57
16
作者 滕永海 阎振斌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5-28,共4页
采动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离层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对合理进行离层带注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提出,当岩层移动达到拐点即最大下沉速度时,离层迅速发育;当岩层移动达到最大负曲率时,岩层处于悬空状态... 采动过程中上覆岩层的离层发育是有一定规律的,正确掌握这一规律对合理进行离层带注浆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测资料和理论分析提出,当岩层移动达到拐点即最大下沉速度时,离层迅速发育;当岩层移动达到最大负曲率时,岩层处于悬空状态,离层完全形成;之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离层逐渐变小,直至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过程 岩层移动 离层 注浆 覆岩 发育规律
下载PDF
大采高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09
17
作者 弓培林 靳钟铭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1,共5页
运用关键层理论研究了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与覆岩关键层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大采高的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大于相同煤厚分层开采相应的高度,且随采高增大呈台阶状上升.此研究是大采高条件下采场矿压... 运用关键层理论研究了采场覆岩结构特征及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与覆岩关键层的分布特征密切相关,大采高的垮落带及断裂带高度大于相同煤厚分层开采相应的高度,且随采高增大呈台阶状上升.此研究是大采高条件下采场矿压控制、地表塌陷评价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关键层 岩层运动
下载PDF
保护煤层开采引起覆岩垮落及其被保护煤层透气性变化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世斌 唐春安 +2 位作者 杨天鸿 赵兴东 唐烈先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01期5096-5102,共7页
在充分考虑到岩石的非均匀性、存在的节理、裂隙等基础上,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进行由于深部煤层(保护层)开采诱发的上覆岩层垮落过程及被保护煤层透气性系数变化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展示在开采保护煤层过程中... 在充分考虑到岩石的非均匀性、存在的节理、裂隙等基础上,运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系统(RFPA),进行由于深部煤层(保护层)开采诱发的上覆岩层垮落过程及被保护煤层透气性系数变化的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较好地展示在开采保护煤层过程中覆岩节理、裂隙的发育、顶板的垮落以及被保护煤层的弯曲、变形和透气性系数的变化过程,反映出岩层移动的三带特征:垮落带、断裂带、整体弯曲下沉带以及这三带演化的动态过程。从破坏点空间分布中可以看出岩层破坏的逐层传递性。文中阐明被保护煤层在保护煤层开采期间的应力场与透气性变化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岩层移动 数值模拟 破坏过程 非均匀性 透气性
下载PDF
综放面覆岩运动诱发冲击矿压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19
作者 何江 窦林名 +3 位作者 贺虎 陆振裕 吕长国 郭晓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3920-3927,共8页
基于砌体梁理论提出综放面覆岩运动的双向发展模式,分析综放面冲击矿压的能量来源和力源,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综放面覆岩运动的矿震效应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覆岩运动的矿震活动呈周期性,冲击发生前矿震能量持续增大,冲击发生时达最大值,... 基于砌体梁理论提出综放面覆岩运动的双向发展模式,分析综放面冲击矿压的能量来源和力源,利用微震监测技术对综放面覆岩运动的矿震效应进行监测。结果表明:覆岩运动的矿震活动呈周期性,冲击发生前矿震能量持续增大,冲击发生时达最大值,之后产生突降;冲击发生前,矿震频次先增大后有一定程度减小,冲击发生在频次下降沿,之后急剧下降;平均标高能够反映覆岩运动的空间形态,冲击发生前,平均标高逐渐增大,冲击发生或临近发生时,达到最大值,之后产生突降;矿震活动周期内,矿震空间分布先逐渐向上层位发展,冲击发生前,矿震空间分布达到最大值,工作面近距离岩层矿震活动强烈。指出综放面冲击矿压主要发生在覆岩运动下发展过程,可通过覆岩运动上发展过程的监测预防冲击矿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综放面 覆岩运动 双向发展模式 冲击矿压
下载PDF
厚黄土层煤层开采沉陷规律研究 被引量:22
20
作者 余学义 郭文彬 +1 位作者 赵兵朝 王飞龙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10 24,24,共6页
为了解黄土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结合彬长矿区厚黄土层的采矿地质条件,基于分层传递理论,采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对地表沉陷的概率积分公式进行了修正,从土层对基岩的加载角度给出了厚黄土的定义。以大佛寺煤矿的地层条件为模型,通过... 为了解黄土层对开采沉陷规律的影响,结合彬长矿区厚黄土层的采矿地质条件,基于分层传递理论,采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对地表沉陷的概率积分公式进行了修正,从土层对基岩的加载角度给出了厚黄土的定义。以大佛寺煤矿的地层条件为模型,通过物理材料相似模拟和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彬长矿区的矿井开采地表移动的主要参数,并利用分阶段求解的方法,计算了该矿区亭南煤矿的地表移动等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参数设计了亭南煤矿建筑物群下宽条带开采的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地表沉陷分段求解的方法预测厚黄土覆盖层地表沉陷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黄土层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参数 概率积分函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