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mits to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of an extra high voltage transmission tower in a mining subsidence area 被引量:10
1
作者 Shu Qianjin Yuan Guanglin +1 位作者 Guo Guangli Zhang Yunfei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Given the background of a transmission tower erected on a particular mining subsidence area,we use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to analyze the anti-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towers under a number of differen... Given the background of a transmission tower erected on a particular mining subsidence area,we use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to analyze the anti-deformation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towers under a number of different load conditions,including horizontal foundation displacement,uneven vertical downward displacement,wind loads and icing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ilure in stability of a single steel angle iron represents the limit of the tower given ground deformation.We calculated the corresponding limits of foundation displacemen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ompression displacement of the foundation is more dangerous than tension displacement.Under complex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conditions,horizontal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is a key factor leading to failure in the stability of towers.Under conditions of compression or tension displacement of the foundation,wind load becomes the key factor.Towers do not fail when foundation displacements are smaller than 1% (under tension) or 0.5% (under horizontal compression or single foundation subsidence) of the distance between two suppor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subsidence area Electricity transmission tower Foundation displacement limit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Limit state stability failure
下载PDF
Study on the Suitabl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echnology for Mining Areas in the Northwestern Arid Desert Regions in China
2
作者 Yanping Liu Hao Rong +1 位作者 Dan Shan Zhanqi Li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0年第10期127-133,共7页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Water is the key factor to ensure plant survival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coal base of China northwest deserts.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mi... <div style="text-align:justify;"> Water is the key factor to ensure plant survival in the proces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the coal base of China northwest deserts. On the premise of meeting the mine production and living water demands,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such as dirt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water-saving irrigation to increase income and reduce expenditure and allocate limited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ly, to provide mining area ecological restoration maximum usable water resources. The mining dump has large slope and thin soil layer and it is easy to produce surface runoff. So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udy the irrigation technology needed to satisfy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the premise of guaranteeing not to produce surface runoff and the slope stability. In this paper, through field plot test, the suitable irrigation method for mine slope, slope surface soil moistur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three slope ir-rigation technologies have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 the whole, the effect of drip irrigation is the best, micro spray irrigation is the second, infiltrating irrigation is not ideal. The permeability of mine soil slope is very strong, the infiltration rate of the slope direction is the high-est, inverse slope infiltration rate is lowest. In the process of irrigat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slope safety factor is the decreased obviously, the whole slope surface soil moisture content is 14% for the slope stability safety threshold. </di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ning area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Side Slope Water-Saving Irrigation stability
下载PDF
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区块经济评价技术
3
作者 李日富 刘佩 戴林超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273-276,共4页
针对我国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区块评价技术缺乏,难以有效指导经济开发应用这一问题,基于煤层气开发效果与综合效益,分析了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区块评价关键参数,构建了考虑技术进步等动态影响因素的煤层气开发区块经济评价指标体... 针对我国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区块评价技术缺乏,难以有效指导经济开发应用这一问题,基于煤层气开发效果与综合效益,分析了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区块评价关键参数,构建了考虑技术进步等动态影响因素的煤层气开发区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获得了各单项指标的相对权重,并提出了开发区块最大隶属原则经济评价方法。应用试验表明,该经济评价方法可为煤矿采动稳定区煤层气开发决策提供可靠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稳定区 煤层气开发 层次分析法 经济评价技术 区块评价模型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充填采矿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伟兰 刘毓 +4 位作者 王朝隆 李军 张晨阳 张庆嵩 邱景平 《有色金属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151,共8页
通过FLAC3D软件建立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结合有限元理论,针对某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填率的增加,顶板最大主应力和竖向位移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40 m首次开采中段回采后及时进行充填的... 通过FLAC3D软件建立的三维数值仿真模型,结合有限元理论,针对某矿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的地表沉降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充填率的增加,顶板最大主应力和竖向位移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在-40 m首次开采中段回采后及时进行充填的情况下,100%充填率相比于90%充填率,竖向位移最大值降低了45%;当回采至305 m中段时,100%充填率相比于90%充填率,竖向位移值降低了22%。地表监测点的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均随充填率的增加而降低。在保证95%充填率的情况下,地下开采对地表构筑物的影响较小,满足规程允许的地表变形值。研究结果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地表沉降规律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率 数值模拟 采空区 顶板稳定性
下载PDF
某金矿多中段充填开采对地表塌陷区稳定性影响分析
5
作者 孙万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16-225,共10页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 随着矿井开采逐步向深部发展,多中段开采引起的围岩稳定问题是矿井面临的主要安全因素。某金矿开采分为早期浅部空场法开采和后期深部充填开采两个阶段,早期开采在地表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塌陷区。为了掌握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的覆岩移动变形叠加效应是否引起浅部塌陷区的活化,进而影响地表稳定性及井下安全生产,首先,采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浅部塌陷区形成原因、机理,进而分析了地表塌陷区当前的自身稳定性;然后,采用RHINO、FLAC3D等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深部上向水平分层充填开采引起的围岩移动变形规律及其引起的地表塌陷区的剩余沉降和塑性区发育。研究认为,某金矿深部多中段充填开采后充填区自身的变形量、浅部采空区内部岩层位移及地表沉降整体较小,相比于未充填情况下可较大程度减小围岩变形和地表塌陷区沉降,地表塌陷区仅在局部区域出现塑性区,多中段充填开采在维持当前充填效果的前提下不影响地表塌陷区的整体稳定性。本文研究方法及成果可为金属矿山充填开采覆岩变形安全性评价及地表塌陷区灾害防治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多中段开采 塌陷区 采空区 充填开采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InSAR监测数据的采煤沉陷特征及稳定性分析——以江苏省沛县矿地融合示范区为例
6
作者 汤志刚 钱静 +3 位作者 谢梦雨 孙晓倩 孟宪中 张凤鸣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4期132-139,共8页
为查明江苏省沛县采煤沉陷区时空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危险程度,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在煤矿开采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多期Sentinel-1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技术的地表沉降监测。... 为查明江苏省沛县采煤沉陷区时空发育特征、发展趋势及其危险程度,更好地指导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在煤矿开采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开展基于多期Sentinel-1卫星的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数据技术的地表沉降监测。通过采煤沉陷区2018—2022年InSAR监测数据进行地表变形分析得知:2018—2022年,采煤沉陷区地表已沉降0.139~0.558 m,2022年6—12月采煤沉陷区地表沉降速率为0~2.159 mm/d;已稳沉沉陷区(老采空区)沉降量已接近最大值,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并趋于0,未稳沉沉陷区(新采空区)沉降量和沉降速率从0开始并逐渐增大;2022年底尚存在未稳沉沉陷区面积约18.45 km 2,主要分布在张双楼煤矿等煤矿近5 a开采区域。采煤沉陷区InSAR监测数据可以较好地反映这一时期的变形特征,研究可为沛县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亦可为其他类似区域采煤沉陷区特征分析和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AR监测数据 江苏省沛县 采煤沉陷区 时空发育特征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FLAC3D的多层复杂采空区稳定性研究
7
作者 向欣欣 张耀平 刘书瑶 《矿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20-24,共5页
某矿山位于-360 m中段的金属矿开采已基本结束,遗留了大量复杂采空区,对周边矿体的开采和井下作业人员安全造成严重隐患。通过采空区精密探测和三维建模技术掌握采空区的三维形态和精确数据,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围岩的应力、位移... 某矿山位于-360 m中段的金属矿开采已基本结束,遗留了大量复杂采空区,对周边矿体的开采和井下作业人员安全造成严重隐患。通过采空区精密探测和三维建模技术掌握采空区的三维形态和精确数据,利用FLAC3D有限差分法分析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空区的大部应力集中在顶板中上部,数值模拟和力学分析表明空区顶板发生冒落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要尽量减少对大空区的扰动,合理布置采场跨度,优化采场参数,同时注重空区角隅处的拉应力及大位移量的变化,减少采空区周边采矿和爆破对空区振动的影响,并且及时对空区进行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采空区 应力集中 数值模拟 稳定性
下载PDF
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比选与地表稳定性分析
8
作者 梅鹏里 何贤珍 田飞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128-133,共6页
针对当前煤矿塌陷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难以选取有效方案的难题,以华北某地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勘查资料,首先对此塌陷区建立三维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应用FLAC 3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确定该塌陷区塌陷问题主要由空洞所引起,且... 针对当前煤矿塌陷区治理工作存在的难以选取有效方案的难题,以华北某地采煤塌陷区为研究对象,根据前期勘查资料,首先对此塌陷区建立三维仿真分析模型,基于该模型应用FLAC 3D数值模拟分析方法,确定该塌陷区塌陷问题主要由空洞所引起,且风险在进一步增加,应采用充填法进行处理。其次,基于AHP层次分析法构建该煤矿塌陷区的治理方案,并以正交实验法对充填治理方案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选取,确定合理方案组合如下:使用废石对采空区进行填充;填充过程中增设2道隔离墙,并设置270~290 m中段隔离板。最后,将该技术方案付诸实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现场评估,结果显示,优选后的煤矿塌陷区治理方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均较为凸显,证明该方案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塌陷区 治理方案 方案优选 地表稳定性
下载PDF
某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稳定性评价及治理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田学军 段利媛 《路基工程》 2024年第1期182-190,共9页
依托某高速公路拟建清镇北互通周围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采空区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评价。采空区范围内分别有D匝道桥、A匝道和C匝道某段场地或地基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须进行工程治理。设计采用注浆法... 依托某高速公路拟建清镇北互通周围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采用三维数值模型,对采空区场地和地基稳定性进行模拟、分析评价。采空区范围内分别有D匝道桥、A匝道和C匝道某段场地或地基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须进行工程治理。设计采用注浆法进行处治,最大注浆深度约101.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区 地基稳定性评价 FLAC3D 地表沉降 变形曲率 治理方案
下载PDF
红岭铅锌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10
作者 张建伟 赵江波 姚景亮 《黄金》 CAS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为确定红岭铅锌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合理采场结构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顶板厚度分别为3 m、5 m、7 m和10 m,采场长度分别为20 m、30 m、40 m和60 m的16种工况进行了研究,对比了顶板厚度为3 m情况下各工况的应力、... 为确定红岭铅锌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合理采场结构参数,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顶板厚度分别为3 m、5 m、7 m和10 m,采场长度分别为20 m、30 m、40 m和60 m的16种工况进行了研究,对比了顶板厚度为3 m情况下各工况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结果表明:红岭铅锌矿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顶板厚度3 m,采场长度35 m时,采场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凿岩 阶段空场嗣后充填 采场结构参数 顶板厚度 采场长度 采区稳定性
下载PDF
祁连山南麓露天矿区高寒草地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以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例
11
作者 陈峰 杨利亚 +3 位作者 冯海波 周建伟 熊瑞民 朱怡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1-300,共10页
高寒草原矿区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开展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能够深刻揭示露天采矿活动及其生态修复工程对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前至修复完... 高寒草原矿区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开展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能够深刻揭示露天采矿活动及其生态修复工程对高寒草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的影响。以祁连山南麓青海木里-聚乎更矿区为研究区,通过分析煤矿开采前至修复完成后2002—2022年共9期Landsat遥感影像,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的网格化处理,以NDVI的均值(μ)、均方差(σ)和相对涨落值(δ)3个植被稳定性指数为依据,开展煤矿露天开采与整治修复过程对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揭示煤矿开采前至修复治理后全生命周期矿区植被生态系统变异性与稳定性特征,并对比两次生态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①矿区天然草地背景区植被生态系统处于宏观稳定状态,NDVI相对涨落值δ<0.45;②与天然草地背景区相比,煤矿开采后矿区NDVI相对涨落值明显增加,与背景区阈值的差值可达0.97,说明矿区植被生态系统失稳;③2015—2017年第一次修复治理后,矿区NDVI相对涨落值未能有效降低,该值范围为0.28~1.10,覆土+人工建植在高寒草原矿区修复效果不显著;④2020—2022年第二次修复治理后,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明显改善,治理区NDVI相对涨落值降低至与天然草地背景区相似水平(0.07~0.59),矿区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排序为矿区坑底平台>矿区矿坑斜坡>矿区渣山;⑤土壤改良显著提高了各地形条件下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促进植被正向演替,地形是影响矿区植被生态恢复的主要因子,可通过优化矿区渣山与阴坡斜坡的治理措施来进一步提升矿山受损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效率。研究成果可为我国高寒草原矿区的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地 植被生态系统稳定性 时空数据序列分析 植被归一化指数 相对涨落值 木里-聚乎更矿区
下载PDF
金属矿露天采区边坡稳定性分析
12
作者 曹亚伟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1期61-63,共3页
金属矿露天开采中,边坡稳定性影响到开采安全系数,直接会造成开采工作停滞,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问题,危及到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某地金属矿山为依据,该矿区处于上覆岩层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表层黄土节理发育,... 金属矿露天开采中,边坡稳定性影响到开采安全系数,直接会造成开采工作停滞,甚至会出现重大安全事故问题,危及到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选取某地金属矿山为依据,该矿区处于上覆岩层被第四系风积沙覆盖,表层黄土节理发育,很容易形成裂缝甚至出现滑坡地质灾害,并且区域内地质层大部分是砾岩、砂砾岩两种组成,加上自然降水影响,边坡稳定性持续下降,导致边坡软化程度增强,造成不稳定情况频繁出现。现阶段整个矿区处于剥采阶段,在采掘工作加快推进中,没有开展施工作业的区域越来越多,受到风化影响程度愈发严重,亟需对边坡稳定性分析,找出科学合理的边坡加固方式,以此实现边坡稳定系数提升,保障采矿工作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露天采区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某露天矿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13
作者 王学平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115-120,共6页
为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对露天矿边坡变形的影响,本文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计算,结合合成孔径边坡雷达监测数据,对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倾岩质层状边坡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 为研究反倾岩质边坡对露天矿边坡变形的影响,本文基于刚体极限平衡法,利用GeoStudio软件进行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计算,结合合成孔径边坡雷达监测数据,对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反倾岩质层状边坡对露天采场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小,采场边坡在自然、地震及爆破3种工况下,采区现状及年度计划均满足安全系数要求;采用合成孔径边坡雷达监测,结合现场监测数据情况,受冻土融化影响,区域受到自然沉降的影响而产生变形,刚体极限平衡法和合成孔径边坡雷达监测技术相互验证采场区域稳定性较好。研究成果可为该类边坡的灾害防控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边坡 刚体极限平衡法 边坡雷达 稳定性 露天采场
下载PDF
煤矿采空塌陷区稳定性评价及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
14
作者 张兴辉 胡泽广 辛红旗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9期154-160,共7页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采空塌陷区的更多细节特征,从而为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以张双楼大型煤矿采空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的因子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沉陷区的地表沉陷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为开采厚度和顶板岩性,影响相对... 为进一步探究煤矿采空塌陷区的更多细节特征,从而为治理工作奠定基础,以张双楼大型煤矿采空塌陷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的因子指标体系,结果显示沉陷区的地表沉陷影响最大的2个因素为开采厚度和顶板岩性,影响相对较小的因素为开采煤层和终采时间,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采煤活动频繁的矿区,而中等危险区则位于高风险区域的外围,在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区域也可能出现中等危险区,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应用“挖深垫浅”的工程模式,并综合应用多种措施,对矿区土地做到更好复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采空塌陷区 稳定性评价 地质灾害 风险评估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内错开采上下双层位煤柱稳定性研究
15
作者 吴晓宇 周豪 吴晓伟 《山西冶金》 CAS 2024年第4期86-90,共5页
近距离煤层上下煤柱叠加,双煤柱稳定性关系到煤柱留设的成功,通过理论计算分别推导出内错时上窄下宽双层位煤柱的载荷与煤柱合理宽度计算公式。分析上窄下宽双层位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为上下煤柱宽度比、上下煤层开采厚度比、上下煤层采... 近距离煤层上下煤柱叠加,双煤柱稳定性关系到煤柱留设的成功,通过理论计算分别推导出内错时上窄下宽双层位煤柱的载荷与煤柱合理宽度计算公式。分析上窄下宽双层位煤柱稳定性影响因素为上下煤柱宽度比、上下煤层开采厚度比、上下煤层采空区宽度比,得出:随着下、上煤柱宽度比的增加,上窄下宽煤柱下煤柱荷载呈现递减,下、上煤柱宽度比一定时,下煤柱荷载随着采空区宽度增加而增大;随着采空区宽度的增加,上窄下宽煤柱下煤柱荷载呈现递增,采空区宽度一定时,下煤柱荷载随着下、上煤柱厚度比增加而增加;随着下、上煤柱厚度比增加,上窄下宽煤柱下煤柱荷载呈现递增,下、上煤柱厚度比一定时,下煤柱荷载随着下、上煤柱宽度比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内错开采 双层位煤柱稳定性 煤柱宽度 采空区 煤柱荷载
下载PDF
大倾角大采高采场塑性区分布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浩 伍永平 解盘石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55-64,共10页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临空高度大,自由运移空间广,自稳平衡性差,煤壁在工作面内并非独体,其会与围岩及支架等介体组成承载结构,且采动行为间密切联动,倾角效应极易促使煤壁所处应力环境异化,诱使其响应行为复杂化,增加煤壁及围岩稳定... 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临空高度大,自由运移空间广,自稳平衡性差,煤壁在工作面内并非独体,其会与围岩及支架等介体组成承载结构,且采动行为间密切联动,倾角效应极易促使煤壁所处应力环境异化,诱使其响应行为复杂化,增加煤壁及围岩稳定性控制难度,制约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为解决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稳定性控制难题,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法进行研究。研究得出大倾角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塑性区内应力呈指数曲线状递增,煤壁邻域存在非对称拱状残余应力影响区,塑性区广度分区异化,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上部、中部、下部,分布形态呈梯级拱状,塑性区内煤体会重复性承压,并会随塑性区扩展增强;采高增大,煤壁邻域残余支承压力降低,煤壁前方煤体承压强度、位移幅度及受扰动范围均会增加;倾角效应下煤壁应力及运移分区式发展,其中,应力由大到小依次为下部、上部、中部,位移由大到小依次为中部、上部、下部,此外,伪斜布置下工作面倾角会诱使煤壁失稳模式转换,伪斜角大时,工作面倾角小,支承压力压缩分力作用增强,主要发生外凸片落式破坏,反之,则为采动应力及煤体自重倾向分力耦合性侧压下滑移失稳。综合分析可知,倾角及采高耦合作用下煤壁采动性状区域异化,且由于工作面中部、上部应力卸荷、运移量均较大,故此两域应为大倾角大采高工作面煤壁失稳重点防控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倾角 大采高 三维模型 煤壁稳定性 塑性区
下载PDF
喀斯特锑矿植被恢复区植物多样性及群落稳定性 被引量:9
17
作者 杜忠毓 王剑武 +4 位作者 邢文黎 肖江 薛亮 侯红 陈光才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8-197,共10页
了解喀斯特锑矿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对生态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晴隆大厂镇锑矿植被恢复区(锑矿区)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展开研究.基于样方法对锑矿区和对照区进行植被调查,... 了解喀斯特锑矿区植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对生态恢复和群落构建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贵州晴隆大厂镇锑矿植被恢复区(锑矿区)为研究对象,并选择锑矿区周边未被破坏的植物群落作为对照区展开研究.基于样方法对锑矿区和对照区进行植被调查,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群落、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Godron稳定性.结果表明:锑矿区植物共22种,分属14科18属,且有16种为草本植物,低于对照区的30科53属68种;豆科(Leguminosae)、禾本科(Poaceae)、菊科(Compositae)、蔷薇科(Rosaceae)和荨麻科(Urticaceae)各有2~4种,且以被子植物的双子叶植物为主(共11科13属17种),占总物种数的77.27%.锑矿区优势植物以亮叶桦(Betula luminifera)、苎麻(Boehmeria nivea)、密蒙花(Buddleja officinalis)、茅莓(Rubus parvifolius)、水麻(Boehmeria penduliflora)和插田泡(Rubus coreanus)为主;对照区优势植物以亮叶桦、油桐(Vernicia fordii)、杨树(Populus simonii)、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和香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为主.锑矿区与对照区乔灌植物的密度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锑矿区植物高度101~130 cm、131~200 cm和>200 cm的物种数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锑矿区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显著低于对照区(P<0.05),物种丰富度分别比对照区显著降低了82.8%和89.5%(P<0.05),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比对照区显著降低了100%和94.8%(P<0.05). Godron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锑矿区植物群落不稳定.综上,锑矿区物种组成简单,物种多样性低且不稳定,处于植被演替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锑矿区 植物物种多样性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采煤沉降区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
18
作者 武强 屈从涛 安冬 《能源与环保》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采煤沉降区面积较大或建筑平面面积较大时,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往往不准确,设计了一种新的采煤沉降区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多源SAR数据融合,实现采煤沉降区的建筑地面监测,构建采煤沉降区的建筑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有限... 采煤沉降区面积较大或建筑平面面积较大时,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往往不准确,设计了一种新的采煤沉降区建筑结构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多源SAR数据融合,实现采煤沉降区的建筑地面监测,构建采煤沉降区的建筑结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法实施建筑结构数值模拟,对建筑地基在建筑荷载作用下的土体空间实施受力分析,获取地基沉降和变形情况;通过模拟沉降区建筑结构应力场特征分析采煤沉降区的建筑结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方法的模拟准确度较高,且计算性能比较优越,能够满足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降区 建筑结构 SAR数据 稳定性分析 有限元计算模型
下载PDF
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蒋志洋 龙林丽 +3 位作者 程海燕 周育智 徐燕飞 陈孝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7期68-72,共5页
为了探究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采用干筛法、湿筛法测定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计算稳定性参数及有机碳贡献率,分析覆土厚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粒级下... 为了探究覆土厚度对复垦土壤团聚体稳定及有机碳贡献率的影响,采用干筛法、湿筛法测定不同覆土厚度下土壤机械稳定性、水稳定性团聚体、团聚体有机碳分布,计算稳定性参数及有机碳贡献率,分析覆土厚度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粒级下,随着覆土厚度的增加,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覆土0~20 cm的>0.25 mm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最大、土壤团聚体团粒指数最小,覆土为60~80 cm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团聚体稳定率最大,团聚体破坏率最低,是研究区最适合微生物活动及土壤根系生长的覆土厚度,研究结果对煤矸石充填复垦土壤的合理利用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土地复垦 覆土厚度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 有机碳贡献率
下载PDF
菌剂配施有机肥下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内稳性——以内蒙矿区排土场中药复垦模式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郑笑影 王东丽 +5 位作者 赵晓亮 连昭 王东 邰姗姗 谢伟 郭建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52-362,共11页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有效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制度对植物—土壤—微生物连续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可为揭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实现矿山复垦农业系统元素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与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有效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制度对植物—土壤—微生物连续体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影响,可为揭示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实现矿山复垦农业系统元素平衡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武家塔露天煤矿排土场复垦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微生物菌剂配施不同有机肥(A1B0、A2B0、A3B0、A1B1、A2B1、A3B1)6个施肥处理,结合苦参的种植,研究其植物—土壤—微生物碳氮磷特征及内稳性。结果表明:(1)与单施有机肥相比,有机肥配施微生物菌剂对茎叶磷、土壤碳氮磷和微生物量氮影响显著(p<0.05),但对根系养分影响不显著。其中,微生物菌剂与A1有机肥配施下对土壤全磷影响最大,增加90.06%;与A2有机肥配施下,对土壤有机碳和生物量氮影响最大,分别增加104.60%和71.95%;与A3有机肥配施下,对茎叶全磷和土壤全氮影响显著,茎叶全磷减少183.96%,土壤全氮增加29.14%。(2)施肥处理下,相比于茎叶和微生物,苦参根系内稳性较弱,对于外源养分的输入比较敏感。(3)施肥处理下,植物根系养分与土壤及土壤微生物之间相关性较强,因此可通过根系敏感协调各组分的养分平衡,以维持植物体的稳定。研究结果可为矿山复垦农业系统的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微生物菌剂 有机肥 化学计量学 内稳态 养分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