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5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blade rubb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ft-disk-blade-casing system with large rotation
1
作者 Zhiyuan WU Linchuan ZHAO +3 位作者 Han YAN Ge YAN Ao CHEN Wenming ZH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24年第1期111-136,共26页
Blade rubbing faults cause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aeroengines.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blade rubbing in the shaft-disk-blade-casing(SDBC) system have overlooke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b... Blade rubbing faults cause detrimental impact on the operation of aeroengines. Most of the existing studies on blade rubbing in the shaft-disk-blade-casing(SDBC) system have overlooked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of the blade, while some only consider the whirl of the rotor, neglecting its spin. To address these limitations, this paper proposes a dynamic model with large rotation for the SDBC system. The model incorporates the spin and whirl of the rotor, enabling the realistic reproduction of multiblade rubbing faults. To verify the accuracy of the SDBC model with large rotation and demonstrate its capability to effectively consider the rotational effects such as the centrifugal stiffening and gyroscopic effects, the na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responses of the proposed model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reported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Furthermore, the effects of the rotating speed, contact stiffness,and blade number on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DBC system with multi-blade rubbing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hase angle between the rotor deflection and the unbalance excitation force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rotating speed,whic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the rubbing penetration of each blade.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DBC system with rubbing constrain can be observed in the acceleration response of the casing and the torsional response of the shaft, and the frequency is related to the contact stiffness. Moreover,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ith the product of the blade number under rubbing, and the rotating frequency approaches the natural frequency of the SDBC system. The proposed model can provide valuable insight for the fault diagnosis of rubbing in bladed rotating machin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aft-disk-blade-casing(SDBC) large rotation spin and whirl multi-blade rubbing rotational effect
下载PDF
Arbitrary skin metallization by pencil-writing inspired solid-ink rubbing for advanced energy storage and harvesting
2
作者 Yonghan Zhou Zhongfeng Ji +5 位作者 Wenrui Cai Xuewei He Ruiying Bao Xuewei Fu Wei Yang Yu Wa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2-602,I0013,共12页
The development of a durable metallic coating on diverse substrates is both intriguing and challenging,particularly in the research of metal-conductive 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batteries,soft electronics,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durable metallic coating on diverse substrates is both intriguing and challenging,particularly in the research of metal-conductive materials for applications such as batteries,soft electronics,and beyond.Herein,by learning from the pencil-writing process,a facile solid-ink rubbing technology(SIR-tech)is invented to address the above challenge.The solid-ink is exampled by rational combination of liquid metal and graphite particles.By harness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between rubbing and adhesion,controllable metallic skin is successfully formed onto metals,woods,ceramics,and plastics without limitation in size and shape.Moreover,outperforming pure liquid-metal coating,the composite metallic skin by SIR-tech is very robust due to the self-lamination of graphite nanoplate exfoliated by liquid-metal rubbing.The crit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structures-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metallic skin have been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as well.For applications,the SIR-tech is demonstrated to fabricate high-performance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s for next-generation batteries without traditional metal foils.Meanwhile,advanced skin-electrodes are further demonstrated for stable triboelectricity generation even unde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from-196 to 120℃.This facile and highly-flexible SIR-tech may work as a powerful platform for the studies on functional coatings by liquid metals and beyo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adhesion guided technology Skin metallization by solid-ink rubbing Liquid metal composites Composite current collector Batteries an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下载PDF
“文化活化”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实践路径探索--以浙江大学图书馆馆藏拓片活化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薛霏 韩松涛 黄晨 《大学图书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0-106,共7页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古籍活化成为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以文化活化促进古籍活化的特藏揭示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拓片活化应用实践为例,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的五种实践路径及“4C”策略,... 在“文化强国”建设的背景下,古籍活化成为古籍保护与利用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以文化活化促进古籍活化的特藏揭示模式,并以浙江大学图书馆拓片活化应用实践为例,总结了高校图书馆古籍活化的五种实践路径及“4C”策略,以期为古籍活化工作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活化 古籍活化 拓片 高校图书馆 图书馆实践
下载PDF
双盘转子—电磁轴承系统的碰摩振动特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尹凤伟 王学明 张晓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9-313,共15页
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是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尤其转子系统碰摩振动的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诱发倍周期分岔、hopf分岔及混沌等复杂现象。建立一类考虑碰摩故障的主动电磁轴承支撑双盘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 转子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是工程实际中的复杂问题,尤其转子系统碰摩振动的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诱发倍周期分岔、hopf分岔及混沌等复杂现象。建立一类考虑碰摩故障的主动电磁轴承支撑双盘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基于非线性动力学和转子动力学理论,采用多目标协同、多参数耦合仿真分析,运用变步长4阶Runge-Kutta法数值计算,通过获得的转子系统周期分岔图、碰摩分岔图、轴心轨迹图、Poincaré映射图、最大碰摩力及碰摩占空比曲线图,揭示了转子系统的非线性动态响应。同时研究复杂转子系统的碰摩振动特性与结构参数的关联关系。计算结果表明,系统的间隙阈值越小且转速越低条件下的周期碰摩振动越具复杂性和多样性,且系统因碰摩故障引发的最大碰摩力及碰摩占空比曲线峰值也较高。系统的定子刚度比越大,其表现出的各类周期碰摩振动的振动幅值和冲击速度越高;最大碰摩力越大。系统的偏心比值越大,系统的周期碰摩振动模式类型越多样化且混沌窗口越多;系统的各类周期碰摩振动产生的最大碰摩力和碰摩占空比也越高。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基本周期振动、亚谐振动、概周期振动和混沌的发生区域及转迁规律。研究结果可以有效地为该类转子系统动态匹配设计、大数据诊断与协同优化提供实际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动力学 电磁轴承 数值计算 周期碰摩振动 分岔
下载PDF
基于多成分含量测定的红芪搓条与未搓条样品比较研究
5
作者 罗旭东 李昕蓉 +5 位作者 李成义 齐鹏 梁婷婷 冯晓莉 贾妙婷 王燕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5-1225,共11页
建立搓条和未搓条红芪样品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比较搓条和未搓条样品的差异。采用Angilent 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建立14批搓条和未搓条样品... 建立搓条和未搓条红芪样品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定量,比较搓条和未搓条样品的差异。采用Angilent C 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柱温30℃,建立14批搓条和未搓条样品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评价和化学计量学分析,研究不同红芪样品的差异性,测定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总多糖、总黄酮等成分的含量。结果显示,搓条和未搓条样品均标定25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成分,分别为腺苷、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美迪紫檀素。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均能很好地区分搓条和未搓条样品,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共找到12个差异性标志物,差异显著性排序分别为峰25>峰23>峰14>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峰18>峰19>峰15>芒柄花苷>峰4>香草酸。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红芪搓条样品中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浸出物、总多糖含量明显高于未搓条样品,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苷、香草酸、总黄酮含量明显低于未搓条样品。该研究为红芪质量和搓条加工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搓条 未搓条 指纹图谱 化学计量学 芒柄花素
下载PDF
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振动特性分析
6
作者 张雷克 蔚建辉 +3 位作者 王雪妮 张金剑 马震岳 邓显羽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18,60,共9页
针对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因联轴器偏角不对中引起的碰摩转子-转轮系统振动问题,基于修正的LuGre摩擦模型,该研究推导了联轴器不对中故障下转轮叶片碰摩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综合考虑不平衡磁拉力等外激励作用下系统动力学模型。... 针对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因联轴器偏角不对中引起的碰摩转子-转轮系统振动问题,基于修正的LuGre摩擦模型,该研究推导了联轴器不对中故障下转轮叶片碰摩力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综合考虑不平衡磁拉力等外激励作用下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不对中角度对系统振动特性的影响,并结合Floquet理论分析了以转速为控制变量的系统周期解稳定性。结果表明,不对中的存在增大了系统发生失稳可能性,显著改变了系统动态特性。此外,不对中角度对转子与转轮振动响应的影响具有较大差异,随着不对中角度的增加,转轮振动变化明显且碰摩程度较为恶劣。该研究结果可为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及稳定性分析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 转子-转轮系统 不对中 碰摩
下载PDF
基于MRD优化布置的水轮发电机组碰摩系统振动抑制
7
作者 张雷克 聂梁 +2 位作者 张金剑 王雪妮 马震岳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11,共11页
针对水轮发电机组转子-转轮系统碰摩故障问题,采用磁流变液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对轴系振动进行抑制,旨在探究MRD对机组轴系振动的影响规律及其对系统碰摩故障的抑制效果。首先,将机组轴向位置函数引入MRD非线性动力... 针对水轮发电机组转子-转轮系统碰摩故障问题,采用磁流变液阻尼器(magneto-rheological damper,MRD)对轴系振动进行抑制,旨在探究MRD对机组轴系振动的影响规律及其对系统碰摩故障的抑制效果。首先,将机组轴向位置函数引入MRD非线性动力学模型,推导了碰摩故障下含轴向分布参数的MRD-转子-转轮系统动力学方程。其次,基于数值模拟方法,以机组转速为控制参数对比分析了是否考虑MRD的转子-转轮系统非线性动力学行为。最后,研究了不同MRD轴向布置参数对碰摩转子-转轮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MRD的加入对转子、转轮非稳态运动具有良好约束作用,能够显著减小转子、转轮振动幅值,有效避免了机组轴系碰摩故障的发生;当阻尼器位置参数s_(1)、s_(2)分别取0.25与0.95时,MRD对系统的减振效果最佳。通过在机组轴系合理布置MRD,可有效改善系统振动情况,从而为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控制提供有益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轮发电机组 转子-转轮系统 碰摩 磁流变液阻尼器(MRD) 振动优化控制
下载PDF
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变化规律研究
8
作者 罗旭东 李昕蓉 +9 位作者 李成义 齐鹏 梁婷婷 刘书斌 强正泽 何军刚 李旭 魏小成 冯晓莉 王明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47-754,共8页
目的 考察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UPLC-MS/MS法测定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迪紫檀素、染料木素、木犀草素、甘草素、异甘草素、香草酸、阿魏酸、γ-氨基丁酸、腺苷、甜菜碱的含量,聚... 目的 考察红芪搓条前后主要次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方法 UPLC-MS/MS法测定芒柄花素、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毛蕊异黄酮苷、美迪紫檀素、染料木素、木犀草素、甘草素、异甘草素、香草酸、阿魏酸、γ-氨基丁酸、腺苷、甜菜碱的含量,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化学模式识别以寻找差异性成分。结果 搓条后,芒柄花素、毛蕊异黄酮、甘草素、γ-氨基丁酸含量升高,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苷、香草酸含量降低。搓条、未搓条药材聚为2类,毛蕊异黄酮苷、芒柄花素、γ-氨基丁酸、香草酸、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为差异性成分。结论 本实验阐明红芪搓条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可为其他药材搓条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芪 搓条 次级代谢产物 UPLC-MS/MS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基于修正共形接触的往复压缩机轴承碰磨研究
9
作者 唐友福 丁涵 缪皓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4,共7页
传统Hertz接触模型在分析往复压缩机轴承碰磨故障时,存在计算误差大的问题。为此,针对滑动轴承碰磨故障的共形接触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轴承碰磨故障的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该模型在L-N接触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修正刚度系数Kc和修正刚度指... 传统Hertz接触模型在分析往复压缩机轴承碰磨故障时,存在计算误差大的问题。为此,针对滑动轴承碰磨故障的共形接触特点,提出一种适用于轴承碰磨故障的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该模型在L-N接触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修正刚度系数Kc和修正刚度指数nc,得到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基于拉格朗日第二类动力学方程,建立含有往复压缩机连杆大头处轴承间隙的动力学方程;利用RecurDyn软件仿真验证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不同轴承间隙对十字头加速度和轴承接触力的影响,并研究了轴承最大磨损间隙下的轴心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相比于L-N接触力模型,更适用于小间隙的载荷接触,且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相比L-N接触力模型误差最大可减少约82%。所提出的修正共形接触力模型更适应于往复压缩机轴承间隙碰磨故障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往复压缩机 间隙碰磨 共形接触 动力学仿真 RecurDyn软件
下载PDF
考虑“筒中筒”耦合作用的深水隔水管柱与钻柱碰摩运动规律
10
作者 狄勤丰 骆大坤 +2 位作者 秦垦 王文昌 陈锋 《石油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2,共8页
深水钻井时,旋转钻柱与海洋环境力作用下发生振动的隔水管柱易发生接触,造成钻柱与隔水管柱的碰撞或者摩擦。为了解隔水管柱与钻柱间的运动状态,减轻两者间碰摩,保证作业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模拟深水隔水管柱-钻柱组成的“筒中筒”耦合系... 深水钻井时,旋转钻柱与海洋环境力作用下发生振动的隔水管柱易发生接触,造成钻柱与隔水管柱的碰撞或者摩擦。为了解隔水管柱与钻柱间的运动状态,减轻两者间碰摩,保证作业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模拟深水隔水管柱-钻柱组成的“筒中筒”耦合系统模型,通过分析二者间的位移与接触力,实现海洋深水钻井作业时隔水管柱与钻柱的耦合动力学模拟的建立。模拟结果表明,考虑隔水管柱与钻柱接触的情况下,海流作用和涡激作用对钻柱的动力学特征具有较大影响;海流速度增加,隔水管柱弯曲程度变大,隔水管柱的振动特征会限制钻柱运动;井口转速增加对钻柱的涡动特征影响小,但会增大钻柱与隔水管柱内壁的接触力,增大钻柱与隔水管柱的失效风险。该理论为海洋深水钻井摩阻分析提供了新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钻柱动力学 “筒中筒”耦合结构 隔水管柱-钻柱耦合振动 接触碰撞
下载PDF
混凝土粗糙面几何特征采集的压饼拓模法试验研究
11
作者 吴二军 郭金辉 胡雨晴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1,89,共6页
提出适用于粗糙面几何特征采集的压饼拓模法,并介绍了压饼仪构造及使用方法,使用此方法进行了5种不同预置时长的超轻黏土物理性能和拓印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当黏土开封预置2h左右时,可获得最优拓模精度;塑性沉陷值比含水率更适宜作为界... 提出适用于粗糙面几何特征采集的压饼拓模法,并介绍了压饼仪构造及使用方法,使用此方法进行了5种不同预置时长的超轻黏土物理性能和拓印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当黏土开封预置2h左右时,可获得最优拓模精度;塑性沉陷值比含水率更适宜作为界面粗糙度拓模精度控制的黏土物理性质评价指标,当黏土塑性沉陷值不小于1.5mm时,对应点平均误差在0.3mm以内;回弹值对拓模精度影响不大。同时采取增大按压压力、二次按揉、附加刚性背板等措施进行拓模精度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按压压力不应小于50N;二次按揉可提高模印精度;采用刚开封黏土时,附加刚性背板措施可实现高精度即时脱模,其对应点平均误差在0.12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表面 粗糙度 压饼拓模法 超轻黏土 对应点平均误差
下载PDF
基于可追溯性的家用电器检测方法研究
12
作者 郭艳萍 乐洋铄 +1 位作者 王芳 李子秋 《家电科技》 2024年第1期114-119,共6页
通过研究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 60335-1标准和相关CTL决议内容,并结合不同检测人员出具的关于家用电器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的案例,通过案例从标准条款、试验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应... 通过研究GB 4706.1—2005《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IEC 60335-1标准和相关CTL决议内容,并结合不同检测人员出具的关于家用电器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的案例,通过案例从标准条款、试验前准备、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应用案例等方面对标准中部分检测项目的试验方法进行研究,旨在使标准条款的试验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试验记录更具有检测过程可追溯性。以标志擦拭试验和电源软线拉力扭矩试验为例,从质量控制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人、机、料、法、环等方面的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并归纳出能应用到家用电器检测过程的追溯性控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志擦拭试验 电源线拉力扭矩试验 可追溯性 案例
下载PDF
RuB-PVP胶态催化剂的制备及苯选择加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卜娟 王建强 +3 位作者 乔明华 闫世润 李和兴 范康年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338-1342,共5页
系统研究了制备时间、Ru/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比及钌浓度对PVP稳定的RuB胶态催化剂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了粒径在1.3~3.9nm的RuB-PVP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催化剂对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uB粒径越小,催化剂的苯选择加氢性... 系统研究了制备时间、Ru/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比及钌浓度对PVP稳定的RuB胶态催化剂粒径及分布的影响;制备了粒径在1.3~3.9nm的RuB-PVP催化剂,研究了不同粒径的催化剂对苯选择加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RuB粒径越小,催化剂的苯选择加氢性能越好.在粒径为1.3nm的RuB-PVP催化剂上,环己烯得率达到16.8%.在无机添加剂ZnSO4的存在下,环己烯得率可进一步提高至23.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无PVP稳定的RuB催化剂上的苯选择加氢性能则远低于RuB-PVP胶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 PVP 环己烯 选择加氢
下载PDF
聚乙二醇稳定的RuB非晶态纳米催化剂对吡啶及其衍生物加氢反应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晔 樊光银 +3 位作者 王磊 李瑞祥 陈华 李贤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270-2274,共5页
制备了聚乙二醇(PEG)稳定的RuB非晶态纳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uB以高分散态存在,其平均粒径为2.4nm.该催化剂体系对吡啶及其衍生物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 制备了聚乙二醇(PEG)稳定的RuB非晶态纳米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透射电镜(TEM)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RuB以高分散态存在,其平均粒径为2.4nm.该催化剂体系对吡啶及其衍生物显示了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在100℃、氢气压力3.0MPa,催化剂与底物的摩尔比为1/670的条件下,反应60min,催化吡啶加氢的转化率大于99.0%,生成哌啶的选择性为100%.对含不同取代基的底物的加氢反应活性顺序如下:2-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吡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氢 rub非晶态合金 聚乙二醇 吡啶 哌啶
下载PDF
稀土对非晶态RuB/膨润土合金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石秋杰 李万刚 谌伟庆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4,共5页
采用气相脉冲法,首次将非晶态RuB/Bn(膨润土)合金催化剂用于催化丙酮常压气相加氢反应。结果表明RuB/Bn催化剂低温下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活性及生成异丙醇的选择性。稀土元素Nd、Eu、Er的加入提高了RuB合金催化剂的活性,异丙醇的产率也有... 采用气相脉冲法,首次将非晶态RuB/Bn(膨润土)合金催化剂用于催化丙酮常压气相加氢反应。结果表明RuB/Bn催化剂低温下就表现出了很高的活性及生成异丙醇的选择性。稀土元素Nd、Eu、Er的加入提高了RuB合金催化剂的活性,异丙醇的产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用程序升温还原(TPR)、程序升温脱附(TPD)、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等方法对催化剂表面性质及含量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元素的加入改变了催化剂的组成,使钌物种易于还原,而且增加了催化剂的氢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非晶态rub合金 丙酮加氢
下载PDF
RuB分子和RuB^+分子离子基态结构与性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蒋和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98-600,共3页
在Ru原子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和Lanl2dz基函数近似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B原子6-311G**基函数分别对RuB分子和RuB+分子离子进行几何优化,得到基态电子状态分别为X2Σ和X3Σ,基态势能函数可用Murrell-Sorbie函数表达,并计算得到... 在Ru原子相对论有效原子实势和Lanl2dz基函数近似下,使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和B原子6-311G**基函数分别对RuB分子和RuB+分子离子进行几何优化,得到基态电子状态分别为X2Σ和X3Σ,基态势能函数可用Murrell-Sorbie函数表达,并计算得到相应的力常数与光谱数据以及RuB分子的垂直电离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 rub+ 结构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津田芜菁泛素化相关蛋白基因BrRUB1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闫海芳 王斐 +2 位作者 李桥 李鸿昌 杨虎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1,共6页
RUB1(related to ubiquitin 1)是植物和酵母中一种泛素类似蛋白质,是Cullin家族的一个成员。为阐释津田芜菁Br RUB1基因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津田芜菁RUB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Br RUB1,Gen Bank登录号为KF501173。其ORF全长471... RUB1(related to ubiquitin 1)是植物和酵母中一种泛素类似蛋白质,是Cullin家族的一个成员。为阐释津田芜菁Br RUB1基因的表达特性,本研究克隆了津田芜菁RUB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Br RUB1,Gen Bank登录号为KF501173。其ORF全长471 bp,编码156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Br RUB1-GFP定位于细胞核,表明Br RUB1蛋白可能在细胞核中发挥其功能。q RT-PCR检测Br RUB1的表达表明,该基因表达量在花蕾中最高,花瓣中次之,具有组织特异性。而且Br RUB1在芜菁根皮中的表达受长波紫外线(UV-A)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田芜菁 rub1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下载PDF
转子-机匣耦合系统碰摩非线性特征研究
18
作者 赵先锋 杨洋 +1 位作者 曾劲 杨翊仁 《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6-22,共7页
转子-机匣碰摩问题是航空发动机中最常见故障之一。在临界转速附近,转子振动幅值会急剧增大,超过转子-机匣初始间隙就会引起碰摩。为了进一步探究碰摩机理,建立了考虑阻尼的非线性碰摩力模型并将其耦合在转子-机匣系统模型中,采用四阶Ru... 转子-机匣碰摩问题是航空发动机中最常见故障之一。在临界转速附近,转子振动幅值会急剧增大,超过转子-机匣初始间隙就会引起碰摩。为了进一步探究碰摩机理,建立了考虑阻尼的非线性碰摩力模型并将其耦合在转子-机匣系统模型中,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求解,给出了不同转速下转子-机匣系统的响应分岔图,研究了转子-机匣系统的振动响应。同时,分别讨论了碰撞恢复系数、碰摩间隙对转子运动和碰摩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碰撞恢复系数减小会导致转子-机匣嵌入深度增大,从而导致碰摩力增大。碰摩间隙会改变碰摩的频率,且随着间隙的减小,碰摩的频率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 碰摩 非线性 分岔 耦合系统
下载PDF
轴承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下双转子系统非线性振动特性分析
19
作者 聂彦春 蔚建辉 +3 位作者 张雷克 王雪妮 张金剑 唐华林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526,共9页
为揭示因轴承不对中导致的故障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基于坐标变换关系,推导了轴承不对中下转子偏转位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碰摩力、油膜力等外激励影响下双盘转子轴承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 为揭示因轴承不对中导致的故障转子系统振动特性,基于坐标变换关系,推导了轴承不对中下转子偏转位移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考虑碰摩力、油膜力等外激励影响下双盘转子轴承不对中-碰摩耦合故障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转速及质量偏心对系统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轴承不对中故障会增加系统碰摩发生可能性、恶化轴系振动并加大系统非稳态运动范围。虽然不对中量的加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系统因参数变化引起的失稳运动,但据此产生的振幅增加与系统安全运行目标相悖,故应采取必要措施对轴承不对中故障加以控制。相关结论可为转子-轴承系统振动状态识别及稳定性分析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轴承系统 轴承不对中 碰摩 偏转
下载PDF
高速湿式离合器摩擦片表面微织构优化设计
20
作者 张琳 蒙华 +3 位作者 冯宇 赵晓龙 魏超 严运兵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0-328,共9页
湿式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核心元件,在高速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和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其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降低离合器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为目标,对摩擦片表面微织构进行了优化设... 湿式离合器是车辆传动系统核心元件,在高速分离状态下易出现摩擦片和钢片之间的碰撞摩擦,由此引起离合器带排转矩的急剧增大,影响其传动效率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以降低离合器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为目标,对摩擦片表面微织构进行了优化设计。首先提出了摩擦片表面任意微织构形线参数化建模方法;然后选取了微织构的数量、深度、周向占比、径向占比和形线参数,构建了微织构优化的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优化目标函数,通过将试验设计、模拟近似模型和搜索寻优相结合,建立了摩擦片表面微织构优化设计模型;最后进行了微织构优化前后的带排转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微织构可显著降低高速段碰摩带排转矩,并大幅推迟摩擦副高速碰摩现象出现的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式离合器 流固耦合 碰撞摩擦 带排转矩 优化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