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for antibiosis resistance of the spring wheat accessions to the grain aphid,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Hemiptera:Aphididae) 被引量:2
1
作者 Kifle Gebreegziabiher GEBRETSADIK ZHANG Yong CHEN Ju-l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8期2329-2344,共16页
Resistant cultivar deploy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ereal aphid management.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preliminary antibiosis resistance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on 114 Ethiopian and 22 Chinese spring wheat acces... Resistant cultivar deployment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cereal aphid management.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preliminary antibiosis resistance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on 114 Ethiopian and 22 Chinese spring wheat accessions.After performing a bioassay to determine antibiosis resistance,aphid feeding behaviour and phenolic acid content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aphid resistant wheat accessions by 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respectively.Among the wheat accessions,two high resistances,27moderate-resistances,and 35 low-resistances to Sitobion miscanthi were identified.The antibiosis resistance test showed prolonged pre-adult and pre-reproductive periods,shorter reproductive periods,lower fecundity,an intrinsic rate(rm)of increase,and a finite rate(λ)of increase of S.miscanthi on Lunxuan 145,Wane,Lunxuan 6,204511,Lunxuan 103and 5215 than those on the aphid-susceptible accession Beijing 837.The changes for the parameters of aphid feeding behaviour,including spending a longer time in the penetration and phloem salivation phases and less time in the phloem sap-feeding phase on the resistant wheat accessions,indicated that the aphid resistance may occur during the phloem phase and may be due to difficulties in the mechanical probing of the mesophyll cells.Additionally,the HPLC analysis showed higher contents of:1)ferulic acid in Lunxuan 145,Lunxuan 103 and Lunxuan 6;2)p-coumaric acid in Lunxuan145;3)vanillic acid in Lunxuan 145,Wane and Lunxuan 6;4)syringic acid in Lunxuan 103;and 5)caffeic acid in 5215.The contents of some phenolic acids within wheat leaves,such as p-courmaric acid and vanillic acid showed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uration of aphid development,bu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phid fecundity.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acids may be the causes of antibiosis resistance to S.miscanthi.The identification of grain aphid-resistant wheat accessions in our study will be helpful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 for pest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obion miscanthi spring wheat accessions antibiosis resistance electronic penetration grap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phenolic acid concentrations
下载PDF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of Sitobion miscanthi in China
2
作者 SUN Jing-xuan LI Qian +5 位作者 TAN Xiao-ling FAN Jia ZHANG Yong QIN Yao-guo Frédéric FRANCIS CHEN Ju-lian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The wheat aphid, Sitobion miscanthi,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pests of wheat plants in the temperate regions of China.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genetic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 The wheat aphid, Sitobion miscanthi, is one of the most destructive pests of wheat plants in the temperate regions of China.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genetic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different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S. miscanthi with its migration.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population genetic structure and demographic history of S. miscanthi by analysing 18 geographical populations across China using one mitochondrial gene, COI;one nuclear gene, EF-1α;and two endosymbiont Buchnera genes, gnd and trpA. Analysis of data from the various groups showed high haplotype diversity and low nucleotide variation. SAMOVA analysis did not find a correlation between genetic distance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However, areas with high population diversity exhibited high haplotype diversity. Therefore, we speculate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natural migration pathways of S. miscanthi in China. One is from Yunnan to the Sichuan Basin, and the other is from Wuhan, Xinyang and Jiaodong Peninsula areas to the northwest. Based on this hypothesis, we inferred that these aphid populations appear first in the southwestern and southern regions and spread to the north with the help of the south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monsoons, which occur in spring and summer. In autumn, the aphids spread southward with the northeastern and northwestern monso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tobion miscanthi molecular marker COI symbiotic bacteria phylogenetic tree
下载PDF
荻草谷网蚜ABCG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分析
3
作者 于苗苗 张思宇 +3 位作者 宋国锋 陈巨莲 解海翠 范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6-263,285,共9页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迁飞性害虫。蜕皮激素是参与蚜虫翅型分化调控的内激素,在有翅成蚜体内保持高滴度,且诱导后代产生更高比例的无翅蚜,其进出靶细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特定蛋白的转运。ATP结合盒... 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严重威胁我国小麦生产安全的迁飞性害虫。蜕皮激素是参与蚜虫翅型分化调控的内激素,在有翅成蚜体内保持高滴度,且诱导后代产生更高比例的无翅蚜,其进出靶细胞需要经过细胞膜上特定蛋白的转运。ATP结合盒转运蛋白家族G亚家族(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G, ABCG)中的ABCG1是通过跨膜转运昆虫类固醇、对蜕皮激素信号进行负调控的功能蛋白之一,在蚜虫中尚未见报道。本文克隆了荻草谷网蚜ABCG1(SmisABCG1)基因,并进行了序列比对、系统进化分析以及不同组织部位和发育时期表达模式分析。结果显示,SmisABCG1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全长为1 851 bp,编码616个氨基酸,含7个跨膜结构域,符合ABCG蛋白家族典型结构特性,基因登录ID:OP626323。昆虫间ABCG1较保守,该蛋白系统进化关系与各自物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保持一致。其中,SmisABCG1与来自豌豆蚜、禾谷缢管蚜、棉蚜、花生蚜和雪松长足大蚜等的ABCG1氨基酸序列高度一致(>87%),以上蚜虫聚为一支。与SmisABCG1亲缘关系最近的是豌豆蚜的ABCG1,其次是半翅目的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与膜翅目的新疆菜叶蜂、阿里山潜蝇茧蜂以及鞘翅目的赤拟谷盗、蜂箱小甲虫亲缘关系较远。该基因在伪胚胎和成蚜阶段高表达。包含伪胚胎的有翅、无翅成蚜整蚜SmisABCG1的转录水平无显著差异,但其在来自有翅成蚜的伪胚胎中的转录水平高于无翅成蚜伪胚胎,证实无翅成蚜自身的转录水平较高,而有翅成蚜较低。进一步分析显示这一差异主要是无翅蚜胸部显著高表达所导致。基于该蛋白对蜕皮激素负调控,与有翅成蚜转录水平低,但蜕皮激素水平更高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ABC转运蛋白 蜕皮激素 基因克隆 表达谱
下载PDF
稻蟹田与常规稻田蚜虫发生动态数学模型
4
作者 邢亚楠 代克涛 +1 位作者 刘郁 马晓慧 《北方水稻》 CAS 2023年第4期38-41,共4页
为进一步明确麦长管蚜在盘锦地区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类稻田的发生危害情况。在系统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得到麦长管蚜与环境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以及2类稻田上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盘锦地区... 为进一步明确麦长管蚜在盘锦地区的发生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类稻田的发生危害情况。在系统调查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回归法,得到麦长管蚜与环境因子间的数学模型,以及2类稻田上的发生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盘锦地区2类稻田上发生危害的均为麦长管蚜;麦长管蚜在2类稻田的发生时间动态一致;在水稻穗上部分布比例约为80%,全株蚜量(y)与穗上部蚜量(x)之间的关系,常规田:y=1.25x+2.55,稻蟹田:y=1.19x+1.41;常规田麦长管蚜的发生与当地近7日平均温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蟹田 常规稻田 麦长管蚜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荻草谷网蚜两个内参基因的克隆及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思宇 于苗苗 +2 位作者 王文凯 范佳 陈巨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2-129,共8页
利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展功能基因的表达量检测时,表达稳定内参基因的选择和引物的高特异性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本文针对昆虫通用的内参基因NADH(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和DIMT(dimethyladen... 利用染料法荧光定量PCR技术开展功能基因的表达量检测时,表达稳定内参基因的选择和引物的高特异性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本文针对昆虫通用的内参基因NADH(nicotinamideadenine dinucleotide dehydrogenase)和DIMT(dimethyladenosine transferase)在荻草谷网蚜中进行了基因克隆、序列分析、不同龄期的时间表达谱分析和基因表达稳定性评估。两个基因的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OL770461和OL770462。NADH和DIMT基因克隆序列与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预测结果高度一致,但仍有不同。以β-actin为内参分析两个表达谱,结果显示各自表达稳定、龄期间无显著差异;稳定值由高到低为β-actin,NADH,DIMT,稳定值彼此接近、远小于阈值1.5。以上研究结果说明,通常作为内参基因的持家基因虽然保守,在物种间仍可能存在较大变异,直接引用其他物种的内参引物不可行;不但如此,一代测序技术虽然通量低但准确度极高,与之相比,二代高通量测序则错误率较高,因此引物设计使用的基因应首做克隆测序验证;最后,NADH和DIMT在荻草谷网蚜各发育阶段表达稳定,适用于蚜虫基因、特别是不同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基因克隆 内参基因 表达谱 表达稳定性
下载PDF
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的基因克隆及基于HIGS技术的功能分析
6
作者 王晗 尚哲明 +1 位作者 刘晓明 刘德广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8-170,共13页
【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之一,其唾液中存在许多功能各异的效应蛋白,在取食过程中参与蚜虫-植物互作。本研究旨在探索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在该蚜虫取食和繁殖过程中的功能,探索其作为沉默... 【目的】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之一,其唾液中存在许多功能各异的效应蛋白,在取食过程中参与蚜虫-植物互作。本研究旨在探索荻草谷网蚜唾液蛋白SmHMp1在该蚜虫取食和繁殖过程中的功能,探索其作为沉默靶标用于防治荻草谷网蚜的可行性。【方法】基于荻草谷网蚜唾液腺转录组数据,克隆荻草谷网蚜SmHMp1的cDNA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RT-qPCR技术测定荻草谷网蚜不同发育阶段(1-4龄若虫以及无翅成蚜)、无翅成蚜不同组织(唾液腺、头、胸、腹、胚胎以及整虫)、不同翅型成蚜(有翅成蚜和无翅成蚜)以及取食不同饲料(人工饲料和小麦苗)的无翅成蚜中SmHMp1基因表达量;以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烟草瞬时表达确定SmHMp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构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重组病毒载体,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host-induced gene silencing,HIGS)沉默荻草谷网蚜SmHMp1基因后,通过解剖、生命表和刺探电位(electrical penetration graph,EPG)技术分析SmHMp1基因沉默对荻草谷网蚜生长发育、繁殖和取食的影响。【结果】克隆获得荻草谷网蚜SmHMp1(GenBank登录号:OP021692)cD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长426 bp,编码141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蛋白质分子质量为16.2 kD,理论等电点8.74,N端具有长度为19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系统发育分析显示,SmHMp1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未注释蛋白LOC100165393 precursor(GenBank登录号:NP_001155659.1)亲缘关系最近。RT-qPCR结果表明,荻草谷网蚜SmHMp1在各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在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随发育时间总体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SmHMp1在无翅成蚜唾液腺中表达量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不同翅型成蚜中,SmHMp1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取食不同饲料(人工饲料和小麦苗)的荻草谷网蚜无翅成蚜中SmHMp1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mHMp1蛋白定位于烟草细胞膜与细胞核。在接种BSMV-SmHMp1重组病毒小麦上取食的荻草谷网蚜无翅成蚜中SmHMp1表达量极显著下降至对照组(接种BSMV-GFP)的43.64%;沉默SmHMp1荻草谷网蚜无翅成蚜8日产蚜量和胚胎数显著下降,分别为对照组的54.17%和46.25%;韧皮部取食时间显著缩短至对照组的64.95%。【结论】唾液蛋白SmHMp1在荻草谷网蚜取食和繁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具有作为HIGS靶标防治荻草谷网蚜的应用潜力。本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分子水平上的蚜虫-寄主互作和发展针对荻草谷网蚜的绿色防控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唾液蛋白 效应子 亚细胞定位 基因沉默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调控荻草谷网蚜与小麦互作关系的研究
7
作者 闫夏 尚焕章 +5 位作者 胡佳振 罗继芬 邵雅婷 郭娇 徐世才 罗坤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2期54-58,共5页
为探究荻草谷网蚜取食之后小麦体内迅速累积的茉莉酸(JAs)调控荻草谷网蚜与小麦互作关系的生化基础,研究通过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之后,分析了不同时间点小麦以及取食该小麦的荻草谷网蚜的抗氧化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外源MeJA... 为探究荻草谷网蚜取食之后小麦体内迅速累积的茉莉酸(JAs)调控荻草谷网蚜与小麦互作关系的生化基础,研究通过喷施茉莉酸甲酯(MeJA)之后,分析了不同时间点小麦以及取食该小麦的荻草谷网蚜的抗氧化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外源MeJA处理6 h和12 h后,小麦体内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显著降低,同时荻草谷网蚜的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6 h与12 h时显著上升;而小麦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仅在处理之后24 h时显著下降,荻草谷网蚜的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始终无显著变化;小麦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荻草谷网蚜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处理之后24 h时显著升高;小麦与荻草谷网蚜组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未出现明显变化。说明茉莉酸(JAs)主要通过降低宿主的抗氧化防御酶的活性对荻草谷网蚜的取食行为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茉莉酸甲酯 抗氧化防御酶 丙二醛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贤庆 郭线茹 +2 位作者 李克斌 尹姣 曹雅忠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63-968,共6页
采用网罩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的观测方法,对15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不选择性、抗生性测定;选择其中5个代表性品种(系)观测了田间扬花期麦长管蚜的产蚜量,测定了小麦旗叶和穗部中单宁与槲皮素的含量以及麦... 采用网罩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的观测方法,对15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不选择性、抗生性测定;选择其中5个代表性品种(系)观测了田间扬花期麦长管蚜的产蚜量,测定了小麦旗叶和穗部中单宁与槲皮素的含量以及麦长管蚜羧酸酯酶(CarE)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代表性品种(系)在苗期对麦长管蚜的产蚜量的影响与扬花期的呈显著正相关(r=0.956*)。穗部槲皮素的含量与不同抗性品种(系)上的产蚜量呈显著负相关(r=-0.941*);单宁含量在不同抗性品种(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变化与产蚜量无显著相关。取食不同抗性品种(系)后麦长管蚜的CarE和GST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认为小麦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产蚜量(生殖力)的抑制作用是其抗蚜的重要特性,尤其是中4无芒和冀保一号对麦长管蚜抗生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品种 抗生性 次生物质 羧酸酯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
下载PDF
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的生态调控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解海翠 陈巨莲 +4 位作者 程登发 周海波 孙京瑞 刘勇 Frederic Francis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0-54,共5页
[目的]探讨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态调控作用。[方法]田间调查小麦单作田、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以8:2行距间作田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及其时间动态变化;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麦长管蚜对小麦、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 [目的]探讨麦田间作对麦长管蚜种群的生态调控作用。[方法]田间调查小麦单作田、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以8:2行距间作田麦长管蚜种群数量及其时间动态变化;室内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麦长管蚜对小麦、小麦与绿豆、小麦与豌豆不同组合气味的选择性。[结果]麦田间作不能影响麦蚜种群随时间动态变化曲线,但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麦长管蚜无翅蚜和有翅蚜的数量。室内麦长管蚜无翅蚜和有翅蚜显著选择寄主植物的气味。当小麦与绿豆或小麦与豌豆组合时对麦长管蚜没有吸引作用。[结论]非寄主植物的气味对寄主植物气味起掩盖作用,干扰蚜虫的寄主定位,这可能是间作低于单作蚜量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小麦 绿豆 豌豆 种群动态 选择趋性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取食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彭建红 李耀发 +3 位作者 高占林 党志红 安静杰 潘文亮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96,共6页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拒食作用的差异,通过铷标记法、蜜露法以及两种蚜虫体内总糖、总脂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铷标记法和蜜露法测定的新烟碱类...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拒食作用的差异,通过铷标记法、蜜露法以及两种蚜虫体内总糖、总脂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和棉蚜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铷标记法和蜜露法测定的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的拒食率均在80%以上,而对棉蚜的拒食率均在25%以下。蚜虫体内总糖总脂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处理后麦长管蚜体内总糖、总脂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而棉蚜体内总糖、总脂含量与对照均无显著差异。三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表明新烟碱类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对麦长管蚜具有很强的拒食作用,而对棉蚜没有明显的拒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棉蚜 新烟碱类杀虫剂 拒食作用
下载PDF
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外部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方梅 李祥瑞 +1 位作者 张云慧 程登发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62,67,共8页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 本研究结合体式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有翅型与无翅型麦长管蚜各龄期的外部形态进行详细测量和系统观察。结果表明:1)麦长管蚜1、2龄若蚜外部形态无明显差别,触角均为5节;2)3龄有翅若蚜中胸发达,可见初生翅芽,至成虫期发育为完整的翅;3龄无翅若蚜中胸结构简单,未见翅芽,3龄至成蚜触角均为6节;3)1龄若蚜尾片呈瘤状,着生2根刚毛;2、3、4龄若蚜尾片呈圆锥形;有翅成蚜尾片呈长锥形,无翅成蚜呈长舌状,2龄若蚜至成蚜尾片均着生6根以上刚毛。本文首次探讨了麦长管蚜有翅型与无翅型成、若蚜外部形态的差异,并分析了其与麦长管蚜的生活史、迁移特性等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期为麦长管蚜分化的相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外部形态 触角 尾片 有翅型与无翅型
下载PDF
麦长管蚜OBP7基因的RNA干扰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爽 尹姣 +2 位作者 曹雅忠 樊东 李克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4-109,共6页
OBP是蚜虫嗅觉功能中的一类重要分泌蛋白,能选择性地结合气味分子并进行信号转导。本试验使用显微注射法将麦长管蚜OBP7的小干扰RNA(siRNA)导入麦长管蚜体内,通过qRT-PCR检测OBP7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siRNA浓度0.32μg/... OBP是蚜虫嗅觉功能中的一类重要分泌蛋白,能选择性地结合气味分子并进行信号转导。本试验使用显微注射法将麦长管蚜OBP7的小干扰RNA(siRNA)导入麦长管蚜体内,通过qRT-PCR检测OBP7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在siRNA浓度0.32μg/μL,注射量23nL,注射后24h,麦长管蚜成蚜的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到37.1%,证明了显微注射方式进行RNA干扰的可行性。在注射23nL的siRNA-467,经过36h后,麦长管蚜出现了对EβF趋性行为的改变(P<0.05),表明OBP7蛋白在麦蚜对EβF的识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长管蚜 OBP7 RNA干扰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日本通草蛉幼虫对荻草谷网蚜捕食作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国平 封洪云 +2 位作者 封洪强 黄博 邱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4,共4页
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 为评价一种半固体人工饲料饲养的日本通草蛉幼虫的捕食潜力,在室内研究了1~3龄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的捕食作用和种内干扰作用。结果表明,1~3龄幼虫的捕食量随着猎物密度的增加而上升,当猎物密度增加到一定水平,捕食量趋向稳定,捕食功能反应曲线均符合Holling Ⅱ型方程。不同龄期幼虫对荻草谷网蚜理论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42、179、204头。2龄幼虫的干扰效应用Hassell&Varley的模式(E=QP^(-m))进行模拟,模拟模型为E=0.5074P^(-0.6627),结果说明随着2龄幼虫密度的增大,其捕食作用率随之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通草蛉幼虫 人工饲料 荻草谷网蚜 捕食功能 干扰作用
下载PDF
小麦间作豌豆和挥发物释放结合不同器械施药对麦田害虫和天敌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晓玲 闫甲 +2 位作者 苗进 孙靖轩 陈巨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04-913,共10页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 利用作物间作和挥发物释放的农田害虫生态调控"推-拉"技术,可以增加田间生物多样性,提高天敌的控害效果,减少农药使用。然而,为了实现害虫防控的农药减施增效目的,不同施药器械施药结合生态调控技术对害虫和天敌种群动态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新型自走式喷雾机和传统手动背负式喷雾器两种施药器械,分别对单作小麦、小麦豌豆间作、小麦豌豆间作+蚜虫报警激素反式-β-法尼烯(EBF),以及小麦豌豆间作+水杨酸甲酯(MeSA)等处理下施用杀虫和杀螨剂,系统调查分析四种处理对小麦产量、小麦蚜虫、红蜘蛛,以及相关天敌发生量的影响。结果显示,自走式喷雾机的施药速度显著高于手动背负式喷雾机。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害虫可以显著影响小麦的穗粒数和产量。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千粒重和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在单作田中,两种施药器械对荻草谷网蚜和瓢虫平均发生量无显著影响,自走式喷雾机施药处理的禾谷缢管蚜、红蜘蛛和天敌僵蚜的发生量显著降低。自走式喷雾机施药的间作+MeSA田的荻草谷网蚜、禾谷缢管蚜和红蜘蛛的发生量明显低于其他处理,而瓢虫的发生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种药械施药情况下,间作+MeSA田小麦上僵蚜量均明显高于单作田。两种施药器械施药前,单作和间作+MeSA田红蜘蛛发生量较低;施药后间作+MeSA处理的小麦红蜘蛛密度一直维持比较低的水平;间作+EBF和间作+MeSA的两个处理在喷药后第二次调查才达到红蜘蛛数量低峰,而同期的单作处理红蜘蛛发生数量有明显回升。总之,小麦间作+Me SA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产量,对于麦田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的防控效果和对天敌的吸引保护效果最好。对麦田喷药效率、对害虫防控效果和增加小麦产量综合评价,自走式喷雾机具有明显优势。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比传统手动喷雾器喷药可能对天敌寄生蜂有更强的非靶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药器械 间作 挥发物释放 荻草谷网蚜 禾谷缢管蚜 麦红蜘蛛 天敌
下载PDF
小麦和大豆蚜虫中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彤 武予清 +4 位作者 肖金花 段云 蒋月丽 苗进 巩中军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5-200,共6页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了解其在我国蚜虫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扩增wsp基因片段对采集自我国多个地区的3种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 Wolbachia是一类在节肢动物中广泛感染的胞内共生菌。为了了解其在我国蚜虫中的感染情况,本研究通过扩增wsp基因片段对采集自我国多个地区的3种小麦蚜虫(荻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麦二叉蚜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Rhopalosiphum padi)和1种大豆蚜虫(大豆蚜Aphis glycines)样品进行了内共生菌Wolbachia的感染检测。结果显示:3种小麦蚜虫中均未检测出Wolabchia。大豆蚜也仅在采集自北京和杭州的种群中发现了Wolbachia的感染,感染率分别为95.8%和22.9%,并且所检测的个体均为单株系感染。wsp基因序列的比对分析显示,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与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昆虫物种中所感染的Wolbachia株系间具有高度一致的基因序列。wsp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序列一致性均表明大豆蚜感染的Wolbachia株系属于B大组CauB组。本研究为今后探讨Wolbachia在我国蚜虫中的寄主范围和株系多样性提供了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麦二叉蚜 禾谷缢管蚜 大豆蚜 WOLBACHIA 线粒体基因 WSP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下载PDF
不同灌水处理对麦田麦长管蚜种群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建新 蔡青年 +3 位作者 郜庆炉 崔秋伟 韩占江 姬培培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第3期35-38,共4页
2011年春季对河南新乡洪门地区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15个小区(2 m×2 m)连续11次(每周1次)进行麦长管蚜种群动态调查,发现4月中旬是麦长管蚜种群繁殖增长的关键期.从灌水处理上看,当灌水量达到45 mm时麦长管蚜发生量最大,百株平均蚜量... 2011年春季对河南新乡洪门地区百农矮抗58小麦品种15个小区(2 m×2 m)连续11次(每周1次)进行麦长管蚜种群动态调查,发现4月中旬是麦长管蚜种群繁殖增长的关键期.从灌水处理上看,当灌水量达到45 mm时麦长管蚜发生量最大,百株平均蚜量50.6头;随着灌水量从0 mm到45 mm的增加,麦长管蚜的发生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灌水量超过45 mm后,麦长管蚜发生量明显下降.从发生时间看,在2011年4月14日时麦长管蚜的发生量达到了最高峰,百株平均蚜量166.6头;5月12日又达到次高峰.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灌水处理对麦长管蚜发生量的影响差异极其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水处理 麦长管蚜 种群动态
下载PDF
天敌竹盲走螨在纯竹林中种群数量锐减的原因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艳璇 斋藤裕 +1 位作者 季洁 林坚贞 《华东昆虫学报》 2004年第1期55-61,共7页
本项研究针对我国南方毛竹林 ,近年害螨突发性成灾的现象 ,进行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纯竹林害螨总量平均高于混交林 2 89.2 8% ,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 (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总量平均高于纯竹林2 6 3.5 6 % ;混交林益、害螨比例... 本项研究针对我国南方毛竹林 ,近年害螨突发性成灾的现象 ,进行调查与研究 ,结果表明 :纯竹林害螨总量平均高于混交林 2 89.2 8% ,混交林天敌竹盲走螨 (Typhlodromus bambusae Ehara)总量平均高于纯竹林2 6 3.5 6 % ;混交林益、害螨比例为 1∶ 13,而纯竹林益、害螨比例是 1∶ 118。研究表明纯竹林地面垦复、劈草 ,使得以芒草为生的芒草裂爪螨 (Schizotetranychus miscanthi Saito)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导致乡土优势种竹盲走螨缺乏中间食物 ,难以维持种群。在毛竹——芒草混生的毛竹林 (含其它树种 )由于毛竹上害螨和林下芒草裂爪螨受到共同天敌——竹盲走螨的控制维持着稳定的益、害种群数量 ,虽然有害螨 ,但不成灾 ,在纯竹林由于地面垦复、劈草破坏原有已形成的生物链 ,导致毛竹害螨失去天敌控制而突发性成灾 ,证明纯竹林中天敌锐减是导致毛竹害螨暴发成灾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盲走螨 芒草裂爪螨 毛竹害螨 暴发成灾 纯竹林 种群数量
下载PDF
人工饲料条件下大麦黄矮病毒GAV株系对麦长管蚜种群适合度的直接影响
18
作者 亢菊侠 杨林 兰文学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64-170,共7页
植物病毒与介体蚜虫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前人关于植物病毒对蚜虫调控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毒通过寄主植物对蚜虫的间接影响上,未见植物病毒对介体蚜虫适合度直接调控的报道。鉴于此,我们以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 植物病毒与介体蚜虫存在复杂的互作关系。前人关于植物病毒对蚜虫调控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病毒通过寄主植物对蚜虫的间接影响上,未见植物病毒对介体蚜虫适合度直接调控的报道。鉴于此,我们以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为试虫,以其传播的大麦黄矮病毒-GAV(Barley yellow dwarf virus GAV,BYDV-GAV)为测试病毒,以全纯人工饲料加入BYDV-GAV病毒提取液饲养麦长管蚜4 d,使之在不接触寄主植物条件下获毒,然后分别在全纯人工饲料和无毒小麦叶片上继续饲养,直至死亡。利用生命表技术分析麦长管蚜生长发育和繁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无毒小麦叶片饲养条件下,与未获毒对照麦长管蚜相比,获毒后麦长管蚜生活史参数成虫历期和产仔天数显著降低,繁殖力显著增加;种群参数内禀增长率、净繁殖率、周限增长率显著增加,平均世代周期显著降低。在全纯人工饲料条件下,与未获毒对照相比,获毒后麦长管蚜仅成虫历期和产仔天数显著下降,而其他生活史参数及种群参数均无显著差异。说明BYDV-GAV使得介体麦长管蚜在小麦叶片上的适合度显著提高,这是由麦长管蚜与寄主植物互作引起的,而病毒对介体麦长管蚜的适合度无直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黄矮病毒 麦长管蚜 全纯人工饲料 种群适合度 直接调控
下载PDF
博落回提取物对3种麦蚜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晓宁 陈巨莲 +3 位作者 程登发 曾建国 程辟 孙京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7-190,共4页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MCE)对不同龄期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博落回提取物对不同龄期3种麦蚜均有一定杀虫活性,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4龄有翅若蚜48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8.185 1、5....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博落回提取物(MCE)对不同龄期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博落回提取物对不同龄期3种麦蚜均有一定杀虫活性,对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二叉蚜4龄有翅若蚜48h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8.185 1、5.313 5、2.682 4g/L,有翅成蚜48hLC50分别为8.575 0、6.614 7、0.590 4g/L,毒力大小均为:麦二叉蚜>禾谷缢管蚜>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对博落回提取物最敏感。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博落回对麦蚜活性组分的分离纯化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落回提取物 麦长管蚜 禾谷缢管蚜 麦二叉蚜 毒力
下载PDF
有翅型荻草谷网蚜的田间扩散飞行行为 被引量:5
20
作者 马健 沈佐锐 +1 位作者 金晓华 谢爱婷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4-218,F0004,共6页
研制了NJZ06粘性黄纸诱捕器,用于对有翅型荻草谷网蚜Macrosiphum(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在田间的扩散行为的试验研究;黄色诱板上诱集的蚜虫以微小昆虫自动计数系统计数;试验在北京郊区麦田中进行。结果显示,距地面120cm的高度... 研制了NJZ06粘性黄纸诱捕器,用于对有翅型荻草谷网蚜Macrosiphum(Sitobion) miscanthi(Takahashi)在田间的扩散行为的试验研究;黄色诱板上诱集的蚜虫以微小昆虫自动计数系统计数;试验在北京郊区麦田中进行。结果显示,距地面120cm的高度诱蚜量最多,平均诱蚜数达到573.0头/板,与其他高度诱蚜量差异显著;面朝南的诱板诱蚜量居各朝向之首,平均诱蚜数272.5头/板。生态因子对有翅蚜的扩散飞行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荻草谷网蚜 扩散飞行 黄色诱板 生态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