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tteo Ricci’s Contribution to Sino-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1583-1610)
1
作者 PU Jingxi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4年第11期704-711,共8页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ivotal role of Matteo Ricci(1583-1610)in promoting Sino-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during his mission in late Ming China,focusing on the period from his arrival in 1583 until his death in 1610....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ivotal role of Matteo Ricci(1583-1610)in promoting Sino-Western cultural exchange during his mission in late Ming China,focusing on the period from his arrival in 1583 until his death in 1610.Ricci’s unique approach of cultural accommodation,scientific knowledge dissemination,and religious dialogue positioned him as a bridge between two vastly different civilizations.This study analyzes Ricci’s methods of engagement with Chinese scholars,his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and the impact of his religious and philosophical exchanges.Ricci’s strategy of adopting Chinese customs and intellectual traditions allowed him to foster trust and dialogue,making him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missionaries in China.The paper further examines how Ricci’s translations of scientific works and his attempts to harmonize Christianity with Confucian values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Chinese intellectual circles.By introducing advanced European knowledge in astronomy,mathematics,and geography,Ricci not only facilitated scientific exchange but also enhanced the Jesuits’reputation among Chinese scholars.Ricci’s enduring legacy is examined in the context of early global interactions,emphasizing his influence on subsequent Jesuit missions and the broader history of intercultural dialogue between East and West,highlighting the transformative power of empathy,respect,and intellectual curiosity in cross-cultural engag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teo Ricci sino-western exchange Ming China cultural accommodation Jesuit mission cross-cultural dialogue
下载PDF
传教士汉学的性质、历史、特点与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西平 龙宇飞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1-36,共16页
传教士汉学作为西方汉学史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对西方专业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学术界尚未对传教士汉学的诸多基本问题加以厘清。传教士汉学不仅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紧密相连,而且其学术成果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 传教士汉学作为西方汉学史上的一个关键阶段,对西方专业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然而学术界尚未对传教士汉学的诸多基本问题加以厘清。传教士汉学不仅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紧密相连,而且其学术成果在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传教士汉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1500—1800年的初识与和平交往期,以及1807—1949年的紧张与冲突期。传教士汉学对西方中国观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其研究成果不仅属于中国历史,也是欧洲历史的一部分,对于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 传教士汉学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早期英国汉学家对唐诗英译的贡献 被引量:18
3
作者 江岚 罗时进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3-42,共10页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 唐诗向英语世界的传播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盛事。为此事发端并奠定了基础的,是一批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员。传教士汉学家中首开唐诗英译先河的是罗伯特.马礼逊(Robert Morrison),迄今所知最早的唐诗单篇英文译介,便见于1815年由广州东印度公司出版社出版的马礼逊译著《汉语原文英译(附注)》(Translations from the Original Chinese,with Notes)。艾约瑟(Joseph Edkins)作为一位传教士在中国生活了半个多世纪,他对唐诗英译的贡献,在于他先后发表的两篇关于李白及其诗歌的论文。而在早期英国驻华外交官出生的汉学家中,戴维斯(Sir John Francis Davis)、庄延龄(Edward Harper Parke)、翟尔斯(Herbert Allen Giles)和弗莱彻(William John Bainbrigge Fletcher)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唐诗译介者。其中弗莱彻的《英译唐诗选》(Gems of Chinese Verse)是第一本断代唐诗英译著作,具有较高的传播影响。这些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来华的传教士和外交官在中国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精通汉语,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相当程度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的唐诗英文译本,虽然作品选择多非名篇,且瑕瑜互见,远未达到完美的境界,甚至有不少误读误解,但他们的努力,不仅体现了对唐诗这一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从不同侧面和不同层次上推进了唐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入西方文化视野的进程,使英语世界的文化探求者,可以借此约莫遥望到东方诗国的顶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英国汉学家 传教士 外交官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中国丛报》与中国历史研究 被引量:21
4
作者 吴义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91,共13页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综合性英文月刊。这份刊物不仅报道时政新闻,而且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学术论文,在西方学术界重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它所发表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 《中国丛报》是由美国传教士创办、1832-1851年发行于广州等地的综合性英文月刊。这份刊物不仅报道时政新闻,而且发表了大量关于中国的学术论文,在西方学术界重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过程中具有显著地位。它所发表的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这些文章对中国传统史学著作和19世纪中期以前天主教传教士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观念提出质疑,发表了众多评论中国史学著作和西方学术界的中国历史研究著作的文章,主张重写中国史,就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关键性问题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观点。该刊还将一些中国历史文化典籍作了翻译或评介。这些,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丛报》 中国研究 中国历史研究 传教士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近代来华基督教传教士所创中外文期刊之影响——以《印支搜闻》为中心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树林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6,共7页
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 ,作为其传教的手段 ,《印支搜闻》即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这些报刊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创办、出版机构的建立以及近代印刷技术的传... 近代来华新教传教士在中国境内外创办了一些中外文报纸期刊 ,作为其传教的手段 ,《印支搜闻》即是新教传教士在马六甲创办的最早的外文期刊。这些报刊开我国近代报业之先河 ,对中国近代报业的创办、出版机构的建立以及近代印刷技术的传入均起到重要作用 ,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文期刊 基督教 新教传教士 《印支搜闻》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十七世纪来华波兰耶稣会士卜弥格中医译介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银泉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3-121,共9页
17世纪来华的波兰耶稣会传教士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中医知识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向欧洲翻译传播了若干重要的中医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中学西传"做了历史性的奠基工作。他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 17世纪来华的波兰耶稣会传教士卜弥格是第一个将中国古代中医知识全面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向欧洲翻译传播了若干重要的中医著作,促进了欧洲对中医文化的认识与了解,为"中学西传"做了历史性的奠基工作。他在这方面的突出成就和贡献,长期被学术界忽略。依托大量重要文献,对卜弥格的中医译介著述成果进行整理和挖掘,可以进一步明确其在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史上的居功至伟作用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卜弥格 耶稣会士 中医 翻译 中西科技文化交流
下载PDF
美国传教士伯驾在华医疗事业影响述论 被引量:5
7
作者 谭树林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33-37,共5页
伯驾(Peter Parker, 1804-1888)是美部会派往中国的第一位医药传教士.他在华期间的医疗活动不仅对基督教在华传教事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尤其在中美医学交流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对中国医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起了重要的推逐作用.
关键词 传教士 伯驾 医疗事业 文化交流
下载PDF
伦敦会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视角 被引量:1
8
作者 肖朗 傅政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16,共10页
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伦敦会作为最早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英国基督教布道会,致力于采取"社会服务型"传教策略和方式在华开展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活动长达一个多世纪,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就读于伦敦会创办的... 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史上,伦敦会作为最早派遣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英国基督教布道会,致力于采取"社会服务型"传教策略和方式在华开展教育、出版、医疗、慈善等活动长达一个多世纪,不少中国知识分子早年曾就读于伦敦会创办的各类学校,或协助伦敦会传教士在华开展翻译及其他文教活动,王韬、孙中山、许地山即为其中的杰出代表。探讨他们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与伦敦会之间所建立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界从一个重要的侧面了解在近代中西文化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下西方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敦会 中西文化教育交流 王韬 孙中山 许地山
下载PDF
“西来孔子”——艾儒略中文著述与传教工作考述 被引量:6
9
作者 叶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8-123,共6页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 艾儒略是第二代耶稣会最为杰出的传教士之一。他侧重在中国民间传教,特别是福建地区的天主教传播工作,赢得了"福建宗徒"的号称;他在中国传教数十年,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亦获得巨大成就,被誉为"西来孔子"的美誉;编有汉文著作24种,这是一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工作,他成为了继利玛窦之后,汉语水平最高的来华传教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耶稣会士 艾儒略 西来孔子 中文著述
下载PDF
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林延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17-20,共4页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 明清之际 ,以传教士为桥梁和纽带的中西文化交流分三个时期 :从 15 82— 16 4 4年为初步发展阶段 ,16 4 4— 172 2年为发展和繁荣阶段 ,172 3— 1795年为日趋衰落阶段。此次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一种双向交流 ,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清代 传教士 文化交流 中国文化 西方文化 历史分期 历史意义
下载PDF
东来西传:传教士参与圆明园修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段建强 张桦 《风景园林》 2019年第3期31-35,共5页
研究在圆明园修造过程中传教士们的参与方式,包括将西方绘画、建筑工程与造园技艺引入中国,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同时,考察传教士们如何将中国园林的相关特质、建筑式样、造园手法与园艺植物传播至西方。探讨圆明园修... 研究在圆明园修造过程中传教士们的参与方式,包括将西方绘画、建筑工程与造园技艺引入中国,及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桥梁的作用;同时,考察传教士们如何将中国园林的相关特质、建筑式样、造园手法与园艺植物传播至西方。探讨圆明园修造中传教士群体在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圆明园 造园 文化交流
下载PDF
晚清来华美国新教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评说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邦华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87-193,共7页
晚清时期来华美国新教传教士十分关注中国科举制度,并发表了不少介绍、评论科举制度的言论。本文围绕美国传教士对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弊端及其改革建议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论述,换一个视角,借西人的眼光,多方位认识科举制度的利弊。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科举制度 中西文化交流 美国
下载PDF
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之基本认识 被引量:3
13
作者 赵艾东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1期97-101,共5页
根据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发掘的各种图像与文献等原始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提出了六点基本认识,即该时期西方人进入康藏地区有三大原因,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发现"... 根据2006年以来在国内外发掘的各种图像与文献等原始史料,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与自己的研究基础上,对1846—1919年西方人在康藏活动提出了六点基本认识,即该时期西方人进入康藏地区有三大原因,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发现"时期,该时期是西方对康藏地区的介绍与重要认知时期,该时期是东、西方文化在康藏相遇、碰撞、交流、交融的时期,该时期是西方现代科技与文教医疗开始引入康藏的时期,该时期引发了康藏地区东、西方文化互为竞争之势态。这对在世界视野下研究近代康藏史与东西方文化的互动具有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人 康藏 文化交流 传教士
下载PDF
清代中俄文化交流述论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希隆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康熙年间的北京“俄罗斯百人队”是俄国文化在中国清代的第一批传播者。《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定期来京的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及俄国汉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和中俄之间的正式条约是中俄文... 康熙年间的北京“俄罗斯百人队”是俄国文化在中国清代的第一批传播者。《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定期来京的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对两国文化的交流及俄国汉学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清朝的宗教宽容政策和中俄之间的正式条约是中俄文化交流长期持续发展的保障。俄国在交流中是积极、主动的一方,而清朝则是相对消极、保守的一方。在充分肯定俄国传教士和留学生在中俄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俄文化交流 东正教传教士 留学生 俄罗斯学
下载PDF
晚清传教士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静 《攀枝花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2-67,共6页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栈山航海来到中国传教,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互争雄长。为了顺利传教,传教士推行文化改造路线:首先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的伦理观异同进行比较与会通,力求基督教教义能被中国人所接受... 晚清时期,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传教士栈山航海来到中国传教,基督教与中国儒家思想互争雄长。为了顺利传教,传教士推行文化改造路线:首先对儒家思想与基督教教义的伦理观异同进行比较与会通,力求基督教教义能被中国人所接受;其次进行"学术传教",通过翻译、编著中文期刊和书籍等介绍西学,同时向欧美国家传播中国文化及儒家思想经典;最后通过推行"以学辅教"策略兴办教会学校,意图通过教育手段促进基督教在华传播。传教士的活动造就了晚清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性,既融入了殖民主义的宗教文化,又渗透了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对近代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推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中西文化交流 晚清
下载PDF
苏慧廉、柏格理与中西文化交流
16
作者 唐建荣 潘朝霖 《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6,共6页
中国近代史上,部分传教士充当传播科学与民主的重要角色,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和柏格理就是其中当之无愧的代表。
关键词 传教士 苏慧廉 柏格理 中西文化交流 贡献
下载PDF
清代满语文对中华民族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
17
作者 戴克良 黄大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7-30,共4页
本文旨在探讨清代满语文对中华民族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从满语文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来看:满语文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入关前满文主要是满文化的载体不同,满文承载更多的是汉文化;满族及其先世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 本文旨在探讨清代满语文对中华民族文化与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从满语文与中华民族文化的关系来看:满语文是满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与入关前满文主要是满文化的载体不同,满文承载更多的是汉文化;满族及其先世文化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从清代满语文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来看:在清顺康年间,西方传教士就非常热衷学习满语文,南怀仁、白晋、郎格斯、钱德明、克拉普罗特等人是其主要代表;满文图书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历史上帮助了西方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起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语文 中华民族文化 中西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西方传教士
下载PDF
明代中后期“广州交易会”与中西文化交流
18
作者 伍玉西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10期92-96,共5页
在明代中后期,广州举办季节性的中外商品交易会。一些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混在葡萄牙商人中来到广州,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把有关中国的资讯源源不断地发往欧洲,同时也借机传播西方宗教与世俗学术。特别是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罗明坚... 在明代中后期,广州举办季节性的中外商品交易会。一些西方天主教传教士混在葡萄牙商人中来到广州,对中国社会进行了多方面的观察,把有关中国的资讯源源不断地发往欧洲,同时也借机传播西方宗教与世俗学术。特别是意大利籍耶稣会士罗明坚,通过参加"广州交易会"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受到中国官员的好评,并因此而获准定居肇庆,把西方文化传到更远的内地。明代中后期的"广州交易会"为中西文化交流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和最早的平台,也成为西方文化人得以深入中国内地最早的唯一通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后期 “广州交易会” 中西文化交流 传教士
下载PDF
传教士:晚近中西文化与文学交流的桥梁——《传教士与晚清口岸文人》述评
19
作者 郭霞 《城市学刊》 2016年第2期75-77,共3页
传教士作为晚近来华的一个特殊群体,历来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传统观点认为他们只是侵略者的附庸,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进行文化侵略。同时他们并非各国政要,因此从表面上看似乎对中西交流难以产生重大影响。而对于并无宗教信仰... 传教士作为晚近来华的一个特殊群体,历来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传统观点认为他们只是侵略者的附庸,来华的主要目的是协助进行文化侵略。同时他们并非各国政要,因此从表面上看似乎对中西交流难以产生重大影响。而对于并无宗教信仰传统的中国,他们试图发展教徒的目标又显得如此艰巨,因而曾有学者一度认为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意义不甚明显。然而,当我们仔细考察传教士在华从事的工作,从历史的档案中我们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并重新估量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文化交流 文学交流
下载PDF
雍乾时期的手工技艺观念新视角——西方传教士与清宫珐琅作手工行业知识传承
20
作者 毕传龙 《创新》 2015年第3期24-29,126,共6页
从学术史上看,关于传教士在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作用的讨论颇多,而对传教士与造办处作坊的关系从手工行业知识传承角度鲜有具体个案研究。其实,观察西方传教士与清宫造办处的关系,手工行业知识传承的维度恰恰是绕不过去... 从学术史上看,关于传教士在天文、数学、地理、绘画、音乐等方面作用的讨论颇多,而对传教士与造办处作坊的关系从手工行业知识传承角度鲜有具体个案研究。其实,观察西方传教士与清宫造办处的关系,手工行业知识传承的维度恰恰是绕不过去的。以手工行业知识传承的问题为切入点,描述传教士在清雍正和乾隆两朝清宫造办处珐琅作作坊内当差行走时的具体活动及其具体作用,呈现皇室珐琅作对传教士所操持行业知识的基本态度和管理特点,是发现珐琅作手工行业知识的多种结构和来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造办处 传教士 珐琅作 手工行业知识传承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