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storation of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within Helicobacter pylori VacA Intoxicated Cells
1
作者 Robin L. Holland Kristopher D. Bosi +1 位作者 Ami Y. Seeger Steven R. Blanke 《Advances in Microbiology》 2023年第8期399-419,共21页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vacuolating cytotoxin (VacA) is an intracellular, mitochondrial-targeting exotoxin that rapidly caus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fragmentation. Although VacA targeting of mitochondria has b... The Helicobacter pylori vacuolating cytotoxin (VacA) is an intracellular, mitochondrial-targeting exotoxin that rapidly caus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fragmentation. Although VacA targeting of mitochondria has been reported to alter overall cellular metabolism, there is little known about the consequences of extended exposure to the toxin. Here, we describe studies to address this gap in knowledge, which have revealed that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nd fragmentation are followed by a time-dependent recovery of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cellular ATP levels. Cells exposed to VacA also initially demonstrated a reduction in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as well as increase in compensatory aerobic glycolysis. These metabolic alterations were reversed in cells with limited toxin exposure, congruent with the recovery of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nd the absence of cytochrome c release from the mitochondria. Taken together, thes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model that mitochondri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are restored in VacA-intoxicated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bacter pylori VACA Vacuolating Cytotoxin mitochondria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mitochondrial fission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 ATP mitochondrial Dynamics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基因dnm1缺失对粟酒裂殖酵母细胞有丝分裂及能量代谢的影响
2
作者 张丁 余雯 +3 位作者 刘梦楠 青昕 丁祥 侯怡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1-343,共13页
在粟酒裂殖酵母细胞中,线粒体分裂蛋白Dnm1是调控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动态过程的关键蛋白.为研究酵母细胞dnm1基因缺失后对有丝分裂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活细胞成像技术分析其细胞有丝分裂动力学的变化、RTqPCR技术分析cdc2和cdc13基因的... 在粟酒裂殖酵母细胞中,线粒体分裂蛋白Dnm1是调控线粒体分裂和融合动态过程的关键蛋白.为研究酵母细胞dnm1基因缺失后对有丝分裂和能量代谢的影响,采用活细胞成像技术分析其细胞有丝分裂动力学的变化、RTqPCR技术分析cdc2和cdc13基因的转录水平、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其能量代谢物的变化并验证.结果表明dnm1基因缺失后抑制裂殖酵母生长.活细胞成像显示dnm1Δ菌株在有丝分裂间期微管束长度较野生型增长了(0.83±0.70)μm(P<0.01),产生5根微管束的菌株增加、3根微管束的菌株减少.有丝分裂前期dnm1Δ菌株中纺锤体伸长时间延长(0.85±0.02)min(P<0.05),后期时间延长(5.80±1.62)min(P<0.01),后期纺锤体伸长速度减慢0.06μm·min^(-1)(P<0.05),且dnm1Δ菌株出现纺锤体延迟断裂和滞后的染色体分离.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结果表明,dnm1Δ菌株存在辅酶合成缺陷,NADPH含量显著降低(P<0.05),中间代谢产物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柠檬酸、顺式乌头酸、丙酮酸、异柠檬酸和L-苹果酸相对含量显著降低(P<0.05),出现ATP产生障碍.验证结果显示代谢物分析结果可靠,且dnm1Δ菌株在对数生长期cdc2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寻Dnm1蛋白在细胞有丝分裂中的功能和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酵母 线粒体 dnm1基因 有丝分裂 能量代谢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和裂变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邹小义 冯同保 张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5-712,共8页
线粒体是多细胞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融合和裂变进行形态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重新排列以适应细胞的需求,维持能量平衡,这个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通过融合和裂变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能量代谢... 线粒体是多细胞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融合和裂变进行形态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重新排列以适应细胞的需求,维持能量平衡,这个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通过融合和裂变参与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能量代谢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最新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动力学障碍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线粒体动力学障碍为呼吸系统疾病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学 融合 裂变
下载PDF
补肾类中药通过线粒体途径干预衰老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肖毅 谭从娥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953-958,共6页
线粒体在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生命体年龄的增长,线粒体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细胞功能下降和衰老过程加速。线粒体功能的衰退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补肾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线粒体数量及功能来... 线粒体在细胞内能量代谢和调节细胞生命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随着生命体年龄的增长,线粒体功能逐渐衰退,导致细胞功能下降和衰老过程加速。线粒体功能的衰退是衰老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而补肾中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线粒体数量及功能来延缓衰老过程。首先,补肾中药可以调控线粒体抗氧化防御系统清除活性氧,增加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第二,补肾中药可以调控线粒体自噬来清除受损线粒体,维持线粒体的正常状态。第三,补肾中药可以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提高线粒体的功能和稳定性。第四,补肾中药可以激活线粒体融合与分裂,帮助维持线粒体的数量平衡,保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个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衰老及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描绘更清晰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类中药 线粒体 衰老 氧化应激 自噬 生物合成 融合与分裂
下载PDF
Time representation of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被引量:10
5
作者 Zhi-qiang Jia Gang Li +4 位作者 Zhen-yu Zhang Hao-tian Li Ji-quan Wang Zhong-kai Fan Gang Lv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137-143,共7页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ondary damage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e recorded the time representation of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 Changes in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econdary damage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We recorded the time representation of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nd function in rats with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Results showed that mitochondria had an irregular shape, and increased in size. Mitochondrial cristae were disordered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rupture was visible at 2–24 hours after injury. Fusion protein mitofusin 1 expression gradually increased, peaked at 8 hours after injury, and then decreased to its lowest level at 24 hours. Expression of dynamin-related protein 1, amitochondrial fission protein, showed the opposite kinetics. At 2–24 hours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 malondialdehyde content, cytochrome c levels and caspase-3 expression were increased, but glutathione content, adenosine triphosphate content, Na+-K+-ATPase activity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were gradually reduced. Furthermore, mitochondrial morphology altered during the acute stage of spinal cord injury. Fusion was important within the first 8 hours, but fission played a key role at 24 hours. Oxidative stress was inhibited, biological productivity was diminished, and 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 and permeability were reduced in the acute stage of injury. In summary, mitochondrial apoptosis is activated when the time of spinal cord injury is prolo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spinal cord injury mitochondria fusion fission oxidative damage bioenergy 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cytochrome c Caspase-3 apoptosis NSFC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AMs)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诗雨 许玉珉 +1 位作者 徐红彩 路芳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30,共10页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mitochondria⁃associated membranes,MAMs)是线粒体外膜和内质网膜之间进行通讯交流及物质交换的特殊结构域,执行不同条件下细胞生命活动的多种生物学过程。MAMs功能障碍介导的Ca2+稳态失衡、内质网应激、线粒体自噬缺陷、线粒体分裂-融合平衡障碍、脂质代谢紊乱、炎症反应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关键的发病机制。本文围绕MAMs结构与功能、参与AD病理环节、药物干预靶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MAMs在AD发病中的作用及最新机制研究进展,以期为A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偶联 钙稳态 内质网应激 线粒体自噬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力学 脂质代谢 炎症
下载PDF
线粒体网络重塑对巨噬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朱莲莲 孔祥敏 朱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56-662,共7页
线粒体网络重塑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与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新线粒体的形成(生物发生)和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粒体网络重塑的重要表现方式。此外,线粒体的裂变和融合是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之间的桥... 线粒体网络重塑是维持细胞稳态的重要过程,与线粒体的功能密切相关。新线粒体的形成(生物发生)和受损线粒体的清除(线粒体自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线粒体网络重塑的重要表现方式。此外,线粒体的裂变和融合是生物发生和线粒体自噬之间的桥梁。近年来,这些过程的重要性已经在多种组织和细胞类型以及各种条件下被描述出来。比如在巨噬细胞的极化及效应器功能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线粒体网络的强健重塑。研究也揭示线粒体形态结构和代谢改变在调控巨噬细胞功能中的重要作用,所以相应的如何调控线粒体网络的重塑同样在巨噬细胞免疫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主要总结了线粒体网络重塑中,线粒体新生、裂变、融合和自噬的分子机制,并整合这些机制,探讨它们在巨噬细胞极化、炎症小体激活和胞噬作用中的生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裂变 融合 线粒体自噬 巨噬细胞 极化 炎症小体 综述
下载PDF
大黄酸抑制线粒体分裂和EMT减缓乳腺癌细胞迁移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小波 谢艳 +4 位作者 陈金霞 娄兴凤 苗春龙 范庆 郑衍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692-2698,共7页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方法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为对照组(0μmol·L^(-1)大黄酸组)、低剂量大黄酸组(100μmol·L^(-1)大黄酸组)、高剂量大黄酸组(200μmol·L^(-1)大黄酸组),不同浓度大黄酸处理24 h后,采用CCK-8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情况,透射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融合蛋白2(Mitofusi2,Mfn2)和动力相关蛋白1(Dynamin-related protein1,Drp1)、波形蛋白(Vimentin)、E钙粘蛋白(E-cadherin)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可减低Drp1、Vimentin蛋白表达(P<0.05),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减少细胞线粒体数目和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情况,从而减低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P<0.05)。大黄酸高剂量效果较低剂量更佳(P<0.05)。结论大黄酸通过降低Drp1,Vimentin,增高Mfn2,E-cadherin蛋白表达,降低线粒体分裂和上皮细胞转分化,抑制乳腺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酸 乳腺癌转移 线粒体分裂 上皮细胞转分化
下载PDF
骨骼肌线粒体对细胞能量需求的快速应答:mfn1/2与fis1基因在急性运动中的动态表达 被引量:13
9
作者 孙卫东 丁虎 +6 位作者 刘晓然 姜宁 刘慧君 文立 刘树森 吉力立 张勇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44-550,共7页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的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2和分裂基因fis1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和态... 目的:本研究探讨在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变化的条件下,骨骼肌线粒体能量代谢与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2和分裂基因fis1表达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SD大鼠一次递增负荷跑台运动为实验模型,测定骨骼肌线粒体ROS生成速率和态3、态4呼吸速率,ATP合成酶活性和膜电位水平,并观察运动中及其恢复期骨骼肌线粒体mfn1/2和fis1 mRNA表达变化。结果:(1)150分钟运动过程中mfn1 mRNA表达逐渐降低,其中E45、E90、E120和E150组分别较安静组下降了21、42、707、7%(均P<0.01),PE-3h、PE-6h、PE-12h和PE-24h组则分别较安静组增加至144、152、134和135%(P<0.01);mfn2 mRNA表达呈相似表现,在运动中至运动后6小时较安静时分别下降了36、73、96、64、57和59%(均P<0.01),PE-12h和PE-24h组则增加至148和154%(均P<0.01);对应以上时间点,fis1 mRNA表达在运动中各时间点较安静时显著增加,并在运动后3小时达到峰值,分别增加至264、213、252、406和450%(均P<0.01),随后逐渐下降,但仍高于安静值(P<0.01)。(2)在运动中及运动后各时间点,ROS生成速率均较安静组显著增高,其中E45、E90和E120组ROS生成速率持续增高,E150、PE-3h、PE-6h、PE-12h和PE-24h组较E120组明显下降;整个过程中线粒体能化态膜电位无显著变化。E45组ATP合成酶活性与安静组比较明显增加,但PE-3h组显著降低,其余各组无明显变化;除E150组线粒体态3呼吸速率较安静组显著降低外,其它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1)急性运动中骨骼肌mfn 1/2 mRNA表达显著减少,fis1 mRNA表达明显增加;运动后骨骼肌mfn1/2 mRNA水平逐渐明显增加,fis1 mRNA转录逐渐减少。(2)线粒体能量代谢耦联效率能够对机体的能量需求作出快速应答反应,线粒体分裂与融合基因的动态表达是线粒体对细胞能量需求急剧增加的快速应答反应的一个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代谢 骨骼肌线粒体 融合 分裂 急性运动
下载PDF
线粒体分裂、融合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12
10
作者 蒋春笋 肖伟明 陈佺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56-264,共9页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并形成网状结构。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Drp1/Dnm1p,Fis1/Fis1p,Caf4p和Mdv1p参与线粒体分裂的调控;Mfn1/2/Fzo1p控制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Mgm1p/OPA... 线粒体是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不断分裂、融合并形成网状结构。线粒体的分裂和融合是由多种蛋白质精确调控完成的。Drp1/Dnm1p,Fis1/Fis1p,Caf4p和Mdv1p参与线粒体分裂的调控;Mfn1/2/Fzo1p控制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Mgm1p/OPA1则参与线粒体内膜的融合。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线粒体片段化,网状结构被破坏,线粒体嵴发生重构,抑制这一过程可以部分抑制细胞色素c的释放和细胞凋亡。线粒体形态对于细胞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和机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出现障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分裂 融合 细胞凋亡
下载PDF
简述调控线粒体形态变化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斌 蒋春笋 +1 位作者 肖伟明 陈俭 《生命科学》 CSCD 2008年第4期560-565,共6页
线粒体是细胞内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不断运动、融合、分裂并形成动态平衡的网状结构。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是由多种蛋白精确调控完成。Mfns/Fzolp控制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Mgmlp/OPAl则参与线粒体内膜的融合:Dnmlp/Drpl、Fisl... 线粒体是细胞内高度动态变化的细胞器,其在细胞内不断运动、融合、分裂并形成动态平衡的网状结构。线粒体的融合和分裂是由多种蛋白精确调控完成。Mfns/Fzolp控制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Mgmlp/OPAl则参与线粒体内膜的融合:Dnmlp/Drpl、Fislp/Fisl和Mdvlp介导线粒体分裂的调控。线粒体形态对于细胞维持正常生理代谢和机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调控出现障碍会导致严重的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融合 分裂 动态变化
下载PDF
大负荷运动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和分裂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晓然 于滢 +3 位作者 王蕴红 阎守扶 王瑞元 李俊平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7-171,共5页
观察大负荷运动后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变化,分析与探究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之间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方法:56只SD大鼠经适应后分安静对照组(8只)和运动组(48只),运动模型为一次中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16°,20m/min,... 观察大负荷运动后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与分裂蛋白的变化,分析与探究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之间的关系及其生理意义。方法:56只SD大鼠经适应后分安静对照组(8只)和运动组(48只),运动模型为一次中大强度离心跑台运动,-16°,20m/min,90min。运动大鼠分别在运动后即刻、6h、12h、24h、48h和72h(各时间点8只)取比目鱼肌。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析骨骼肌Mfn1、Mfn2、Opa1、Fis1和Drp1的蛋白表达。结果:Mfn1蛋白在运动后即刻表达升高,而后降低,72h为最低点;Mfn2蛋白在运动后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Opa1蛋白在运动后表达先降低后升高,24h为最高点,而后逐渐降低;Drp1蛋白在运动后表达升高,6h出现高峰,而后逐渐降低;Fis1蛋白在运动后表达升高,12h为最高点,而后在48h和72h表达降低。结论:一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失衡,主要表现为线粒体分裂增强、线粒体融合抑制;而在运动恢复期,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之间重塑平衡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负荷运动 骨骼肌 线粒体 动力学 融合 分裂
下载PDF
线粒体融合、分裂与神经变性疾病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美芬 何轶群 管敏鑫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13-1119,共7页
线粒体是一种处于高度运动状态的频繁地进行融合与分裂的细胞器.在生理状态下,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受线粒体融合蛋白1/2(Mfn1/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调节.Mfn1/2介导线粒体外膜... 线粒体是一种处于高度运动状态的频繁地进行融合与分裂的细胞器.在生理状态下,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受线粒体融合蛋白1/2(Mfn1/2)、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和动力相关蛋白1(Drp1)的调节.Mfn1/2介导线粒体外膜的融合,而OPA1则参与线粒体内膜的融合,这些蛋白受泛素化和蛋白水解的调控.Drp1参与线粒体的分裂过程,受多种翻译后修饰的调节,如磷酸化、泛素化、SUMO化和S-硝基化.对于神经元来说,线粒体融合分裂的动态平衡对保证神经元末梢长距离运输和能量平均分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线粒体融合分裂异常可能是许多神经变性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对线粒体融合而言,Mfn2错义突变将导致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2型(CMT2A);OPA1错义突变将引起显性遗传性视神经萎缩(ADOA),而就线粒体分裂而言,Drp1突变与多系统功能障碍的新生儿致死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融合与分裂 神经变性疾病
下载PDF
不同运动方式对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及Mfn2、Drp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漆正堂 郭维 +2 位作者 张媛 贺杰 丁树哲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8,共6页
目的:比较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方式下线粒体管网发生运动适应的动力学差异。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耐力运动组(ET,n=10)、间歇性运动组(... 目的:比较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对骨骼肌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运动方式下线粒体管网发生运动适应的动力学差异。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Con,n=10)、耐力运动组(ET,n=10)、间歇性运动组(SIT,n=10)。间歇性运动组每天进行9~10次10s极量强度(≥42 m/min)间歇跑台运动,间歇时间30~60 s;耐力运动组每天进行30~60 min低强度(≤16.7 m/min)持续跑台运动;每周训练6天,训练8周。最后一次训练结束后休息24 h,安静状态下取腓肠肌,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融合基因Mfn1、Mfn2、OPA1与分裂基因Drp1、hFis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Mfn2、Drp1蛋白水平。结果:(1)ET组Mfn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SIT组Mfn2 mRNA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SIT组OPA1 mRNA表达显著高于ET组(P<0.05)。SIT组Drp1 mRNA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和ET组(P<0.01),ET组和SIT组hFis1 mRNA表达均无显著变化。(2)SIT组线粒体Mfn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Con组(P<0.05),Drp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Con组(P<0.05)。结论:线粒体融合分裂基因以及线粒体Mfn2、Drp1蛋白对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和大强度间歇性运动有不同的适应机制,这来源于运动方案的差异。大强度间歇性运动可能通过Mfn2、Drp1基因转录与蛋白表达水平影响骨骼肌线粒体的融合与分裂;长时间低强度耐力运动可能通过Mfn1基因转录发挥类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力运动 间歇性运动 线粒体融合 线粒体分裂 骨骼肌
下载PDF
哺乳动物细胞线粒体融合-分裂与钙离子信号的关系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光举 卢中秋 姚咏明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71-176,共6页
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融合和分裂两个相反的过程来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在哺乳动物中,多种因素影响线粒体的融合-分裂的平衡,但现已明确,线粒体融合的主要调节因子为Mfn1/2、OPA1,介导线粒体分裂的主要调节因子为Drp1、Fis... 线粒体是一种高度动态的细胞器,通过融合和分裂两个相反的过程来维持正常的形态结构。在哺乳动物中,多种因素影响线粒体的融合-分裂的平衡,但现已明确,线粒体融合的主要调节因子为Mfn1/2、OPA1,介导线粒体分裂的主要调节因子为Drp1、Fis1。新近研究发现,线粒体融合-分裂平衡的紊乱将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在细胞内分布的异常,进而影响细胞和线粒体对钙离子信号的反应;同时,钙离子也可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线粒体的形态结构与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钙信号 融合-分裂
下载PDF
RNSP改善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质量与学习记忆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闫清伟 色里玛 +2 位作者 巴桑次仁 格桑罗布 田青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7-63,共7页
为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atanasampil,RNSP)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病理中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APP/PS1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Morris 水迷宫、RT-PCR、透射电镜、ELISA等实验手段,对小鼠的空... 为探讨藏药七十味珍珠丸(ratanasampil,RNSP)对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病理中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以APP/PS1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Morris 水迷宫、RT-PCR、透射电镜、ELISA等实验手段,对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线粒体融合、分裂,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功能的关键指标进行了系统检测。结果表明:持续给药RNSP 12周,可改善APP/PS1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上调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融合相关基因即线粒体融合蛋白(mitofusin1/2, mfn1,mfn2)基因和视神经萎缩症蛋白质1(optic atrophy protein1,Opa1)基因的mRNA,下调线粒体分裂基因动力相关蛋白质1(dynamin-related protein 1,Drp1)基因的mRNA,改善线粒体形态结构,上调海马ATP合成酶基因(ATP Synthetase C)的mRNA及ATP水平。结果提示,RNSP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RNSP对该模型小鼠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及后续能量代谢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症 七十味珍珠丸 线粒体 融合与分裂 能量代谢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跑台运动改善海马线粒体功能提高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清伟 徐波 田青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69-677,共9页
为研究跑台运动对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作用的影响,将遗传背景为C57BL/6的3月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2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1)和运动组(ADE,n=21),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1)和运动组(WTE,n=21)。ADE... 为研究跑台运动对APP/PS1小鼠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作用的影响,将遗传背景为C57BL/6的3月龄APP/PS1小鼠和野生小鼠各42只分别随机分为APP/PS1安静对照组(ADC,n=21)和运动组(ADE,n=21),野生安静对照组(WTC,n=21)和运动组(WTE,n=21)。ADE、WTE组进行12周跑台运动,同时ADC、WTC组置于安静跑台环境。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RT-PCR法检测线粒体功能关键酶的mRNA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融合、分裂及线粒体关键酶的蛋白质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线粒体融合、分裂状态。结果发现,6月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 05);海马线粒体融合蛋白质Mfn1、Mfn2、Opa1表达降低(P<0. 05),线粒体分裂蛋白质Drp1、Mff表达增高(P<0. 05);线粒体膜结构模糊,嵴不明显,线粒体碎片增多,空泡化线粒体增多;线粒体呼吸关键酶COX IV及ATP合酶表达均下调(P<0. 05)。12周跑台运动可逆转APP/PS1小鼠的上述变化,改善海马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综上提示:12周跑台运动改善APP/PS1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机制可能与其对线粒体结构与功能的改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海马 线粒体 分裂融合 学习记忆
下载PDF
调控线粒体动力学分子机制在心肌保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俞瑾 郑宏 《中国科技论文》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5-650,共6页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内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更是动态变化的细胞器,通过融合与分裂这2个相反的过程改变其形态以维持其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因需要持续收缩运动而富含线粒体,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及...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内能量来源的重要细胞器,更是动态变化的细胞器,通过融合与分裂这2个相反的过程改变其形态以维持其正常的结构与功能。心肌细胞因需要持续收缩运动而富含线粒体,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动态平衡对维持心脏正常的收缩功能及能量代谢至关重要。目前普遍认为线粒体融合有利于心肌保护,特别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应激状况下,因其整合了线粒体继续提供能量的能力。然而,过度融合与分裂不足或者过度的分裂而融合不足,都会导致线粒体质量控制机制平衡的破坏,致使细胞死亡。本文就线粒体动态变化中的融合与分裂,论述了在心肌保护特别是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围术期心肌保护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保护 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学 融合与分裂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下调参与人tau蛋白所致线粒体分裂融合和功能失衡
19
作者 柳秀平 郑铮 +2 位作者 喻丽玲 胡娟 李夏春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97-306,共10页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 目的探讨蛋白磷酸酶2A催化亚基(PP2Ac)下调是否参与人tau蛋白积聚引起的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及功能失衡的机制。方法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转染mito-dsRed质粒和人tau40质粒48 h后,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线粒体分布,免疫印迹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PP2Ac及PP2A调节亚基b(PP2Ab)表达水平;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野生型HEK293细胞(293wt)共转染si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检测线粒体形态和分布;293wt细胞共转染siPP2Ac质粒和mito-Dendra2质粒40 h后,实时观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293wt细胞沉默PP2Ac表达后,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蛋白水平及细胞膜电位和细胞活力;稳定表达人tau的HEK293细胞(293htau)共转染PP2Ac-EGFP质粒和mito-dsRed质粒48 h后,分析线粒体分布和形态及功能。结果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表达人tau蛋白引起突起线粒体分布下降并伴有PP2Ac水平显著下降(t=4.814,P=0.0086)。下调PP2Ac表达引起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变长并异常分布于细胞核周围;引起293wt细胞线粒体融合明显加速(t=2.857,P=0.0074);使293wt细胞融合蛋白线粒体融合蛋白(MFN)1(t=6.768,P=0.0025)、MFN2(t=3.121,P=0.0035)和视神经萎缩蛋白1水平显著升高(t=3.775,P=0.0199),动力样蛋白1和Fis1水平不变;使HEK293细胞线粒体相对膜电位(t=2.300,P=0.0270)和细胞活力(t=6.249,P<0.0001)显著降低。上调PP2Ac表达可减轻293htau细胞线粒体形态和分布及功能异常。结论PP2Ac表达下调参与了人tau蛋白引起的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和HEK293细胞线粒体形态分布异常及细胞活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脂酶2A 原代海马神经元 人胚肾母细胞瘤 线粒体分裂融合动态 线粒体融合蛋白
下载PDF
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线粒体分裂融合的影响 被引量:18
20
作者 张业昊 姚明江 +1 位作者 丛伟红 刘建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70-775,共6页
目的 观察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90 min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Drp1、Opa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 目的 观察西红花提取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90 min中脑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再灌注模型。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融合基因Drp1、Opa1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HE染色观察病理学形态变化;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变化。结果 西红花提取物(3 mg·kg^(-1))可明显降低神经行为学分值,抑制神经元坏死及星形胶质细胞恶性增殖;并可抑制缺血侧皮层区线粒体分裂融合异常,抑制线粒体分裂基因Drp1表达,促进线粒体Opa1表达,最终减轻缺血/再灌注带来的能量代谢紊乱。结论 西红花提取物可抑制缺血周边区线粒体动力学异常、维持线粒体正常形态,说明维持线粒体动力学正常可能是西红花提取物促进缺血脑区自修复功能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脑缺血 神经元 线粒体分裂融合 Drp1 Opa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