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ogging Intensity on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of a Broadleaf-Korean Pine Mixed Forest on Changbai Mountains,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WU Zhijun SU Dongkai +6 位作者 NIU Lijun Bernard Joseph LEWIS YU Dapao ZHOU Li ZHOU Wangming WU Shengnan DAI Limi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1期59-67,共9页
In order to identify a harvesting model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broadleaf-Korean pine mixed forest(BKF) sustainability, we investigated four types of harvested stands which have been logged with intensities of 0(T0, c... In order to identify a harvesting model which is beneficial for broadleaf-Korean pine mixed forest(BKF) sustainability, we investigated four types of harvested stands which have been logged with intensities of 0(T0, control), 15%(T1, low intensity), 35%(T2, moderate intensity), and 100%(T3, clear-cutting), and examined the impacts of logging intensity on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these stand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0 and T1 for all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except for density of seeding and large trees. The mean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1.3 m above the ground), stem density and basal area of large trees in T2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0, while the density of seedlings and sapling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2 than in T0.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T3 were entirely different from T0. Dominant tree species in primary BKF comprised 93%, 85%, 45% and 10% of the total basal area in T0, T1, T2 and T3, respectively. Three community similarity indices, the Jaccard′s similarity coefficient(CJ); the Morisita-Horn index(CMH); and the Bray-Curtis index(CN), were the highest for T0 and T1, followed by T0 and T2, and T0 and T3, in generall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effects of harvesting on forest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are related to logging intensities. Low intensity harvesting is conductive to preserving forest structure and composition, allowing it to recover in a short time period. The regime characterized by low logging intensity and short rotations appears to be a sustainable harvesting method for BKF on the Changbai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强度 结构特征 混交林 长白山 组成 阔叶 朝鲜 松树
下载PDF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minimum sampling area of a riparian mixed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in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2
作者 DAI Fang-zhou XU Dong DENG Hong-bi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71-474,共4页
Riparian areas are unique although often smal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watershed landscape. The structure of riparian forests along Erdaobai River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 Riparian areas are unique although often small component of the overall watershed landscape. The structure of riparian forests along Erdaobai River on the north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ield data collected from eight sampling transects perpendicular to the Erdaobai River channel. Two kinds of species-area saturation curves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cies number and minimum sampling are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iparian gymnosperms accounted for a high proportion of all gymnosperms in the Changba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while riparian ferns and angiosperms accounted for a relatively low proportion. The average minimum sampling areas of riparian forest that included 60%, 80%, and 90% of the community species pool were about 85, 185, and 328 m 2 , respectively; while those for nonriparian forest were about 275, 390, and 514 m 2 , corresponding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xed broadleaved-korean pine forest minimum sampling area ecosystem management changbai mountain
下载PDF
Age structure of Tilia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on northern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3
作者 代力民 孙伟中 +3 位作者 邓红兵 代洪才 章依平 姜萍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3期182-185,共4页
Based on a vast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n stamps in Tilia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on northem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age structure of some major speci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 Based on a vast of field investigation on stamps in Tilia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on northem slope of Changbai Mountain, age structure of some major species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Korean pine population was composed of grouped patches with different ages. There were not strict intervals among the dominated generations,and the curve of age structure often had two or more peaks. The distribution of broad-leaved species in natural Korean pine forest was grouped or scattered, and age distribution was also uneven-aged. There existed close relation between quantity of broad-leaved species and Korean pine. So, it shaped multi-storied and uneven-aged mixed forest. The model of age structure and growth demonstrated their passive correlation, but growth became slow when woods had reached old 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LIA broad-leaved korean pine forest Age STRUCTURE changbai mountain
下载PDF
长白山6种阔叶树测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数量
4
作者 刘颖 刘琪璟 +2 位作者 宋超杰 钱尼澎 秦立厚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6-73,共8页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 2019年7—8月份,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选取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色木槭(Acer mono)、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紫椴(Tilia amurensis)、糠椴(Tilia mandshurica)、拧筋槭(Acer triflorum)6个阔叶树种为研究对象,在采集叶片前将树木大小划分为3个径级(小径树木(D_(1))、中径树木(D_(2))、大径树木(D_(3))),由于6种阔叶树的性状差异,树木大小3个等级对应的胸径(D)大小不一致(假色槭,D≤10 cm为D_(1)、10 cm<D≤15 cm为D_(2)、D>15 cm为D_(3);拧筋槭,D≤10 cm为D_(1)、10 cm<D≤20 cm为D_(2)、D>20 cm为D_(3);其余4个树种,D≤15 cm为D_(1)、15 cm<D≤30 cm为D_(2)、D>30 cm为D_(3)),每个等级选择3~4棵样树,每个树种选取10株;针对选取的样树、新鲜倒木,将树冠划分为上、中、下3部分,应用高枝剪等工具在树冠中部的东、西、南、北4个方位以及树冠底部、树冠上部2个方位,共6个方位,分别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叶片20片,每株树共计选取120片叶片,6个树种共采集叶片7165片(假色槭1193片、糠椴1162片、蒙古栎1139片、拧筋槭1216片、色木槭1311片、紫椴1144片),作为抽样总体。应用Excel进行数据基础分析,获取6个树种、3个胸径等级、6个取样方位的叶面积平均值和标准误差;应用R 4.2.3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ANOVA)对6个树种的叶面积进行方差分析,并通过多重比较法(Tukey HSD法)分析不同树种之间叶面积的差异性;应用t.test函数计算不同胸径等级、不同取样方位的差异性,分析不同树种在区分胸径等级和取样方位时叶面积均值与总体叶面积均值的差异;应用t检验法和随机抽样法,分析不同树种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6个树种在区分胸径和取样方位时确定树木叶面积的最适取样数量。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同,与种内的叶片变异系数密切相关。②6个树种的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644片、色木槭750片、蒙古栎677片、糠椴648片、紫椴697片、拧筋槭701片。③在径级和取样方位时对叶片取样,除了紫椴选择中等胸径树木的西方位取样,其余5个树种在野外工作环境时可选取中等胸径树木的下方位进行取样,最适叶片取样数量分别为,假色槭30片、色木槭46片、蒙古栎17片、糠椴65片、紫椴39片、拧筋槭66片。④综合试验研究结果,在野外采样时,应针对树种、胸径和取样方位,选择最适叶片取样数量,不应统一选择理论数据的25~40片叶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阔叶树 叶面积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研究 被引量:69
5
作者 蒋延玲 周广胜 +2 位作者 赵敏 王旭 曹铭昌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11-414,共4页
用密闭静态箱式法观测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中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在18∶0 0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呈单峰曲线,7月最大。6、7、8、9... 用密闭静态箱式法观测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生长季中的土壤呼吸作用。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日动态呈单峰曲线,在18∶0 0左右达到最大值。土壤呼吸作用在生长季中的动态呈单峰曲线,7月最大。6、7、8、9各月平均土壤呼吸作用分别为0 .2 2、0 .32、0 .2 3和0 .13gC·m-2 ·h-1。温度升高可以提高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地下5cm的土壤温度比气温更能准确地反映土壤呼吸作用的动态变化;土壤水分含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使土壤呼吸作用强度增加,但水分过多也会对土壤呼吸产生抑制作用而导致土壤碳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生态系统 土壤呼吸作用 密闭静态箱式法 土壤水分含量 温度 土壤碳排放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乔木树种幼苗组成及其年际动态 被引量:36
6
作者 张健 李步杭 +4 位作者 白雪娇 原作强 王绪高 叶吉 郝占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乔木树种幼苗的组成及其年际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在样地内150个种子收集器周围设置了600个5m×5m幼苗样方。基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幼苗样方调查数据,对乔木幼苗...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乔木树种幼苗的组成及其年际动态,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a动态监测样地为平台,在样地内150个种子收集器周围设置了600个5m×5m幼苗样方。基于2006-2008年连续3年的幼苗样方调查数据,对乔木幼苗的树种组成、数量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年际动态、新增和死亡幼苗组成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从树种组成来看,该群落乔木树种的幼苗组成种类较为丰富,共记录到21个树种,这些树种也是样地内胸径1cm以上乔木树种的主要组成成分。树种组成在年际间变化不大,但各样方间表现出极大的空间变异。(2)从数量组成来看,共记录到11,959株乔木幼苗,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和紫椴(Tilia amurensis)幼苗数最多,占总幼苗数的72.75%;水曲柳、紫椴和红松的幼苗数量在年际间有明显波动,其他树种年际间波动较小。(3)从新增和死亡幼苗的数量与组成来看,共记录到15个乔木树种的新增幼苗,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Acer mono)、红松等10个树种在每次调查中都有新苗记录,新苗数量在年际间随物种和样方位置表现出明显差异。(4)对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组成和空间分布的比较发现,各树种的幼苗、种子和大树之间的数量组成和比例差异较大,其中紫椴、水曲柳、色木槭和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的幼苗、种子在整个样地内都有分布,春榆(Ulmus japonica)和怀槐(Maackia amurensis)幼苗的空间分布与种子和大树不一致,糠椴(T.mandshurica)和山丁子(Malus baccata)等的幼苗、种子和大树的个体数相对都较少,且它们的分布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组成 森林更新 空间分布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中红松与紫椴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关联性 被引量:174
7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宋波 叶吉 李步杭 姚晓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81-1687,共7页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 以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 hm^2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O-ring统计,分析了红松与紫椴两个优势树种在主林层、次林层和林下层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各林层之间的种内和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尺度上,红松和紫椴总体上呈聚集性分布,但不同林层的分布格局各异.物种在较低的林层呈明显的聚集分布,而在较高的林层则呈随机或规则分布,聚集度随林层的增高而降低.主林层与次林层红松在<11 m的尺度内呈明显的正相关.主林层与次林层、林下层紫椴之间呈负相关.红松和紫椴在整体上表现为正相关,但不同林层间的关联性各异.主林层红松与3个林层紫椴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次林层红松与次林层紫椴在>4 m的尺度上呈负相关,而与林下层紫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主林层紫椴与次林层红松在0~100 m尺度内都表现为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格局分析 空间关联性 空间格局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种子雨组成及其季节动态 被引量:42
8
作者 张健 郝占庆 +3 位作者 李步杭 叶吉 王绪高 姚晓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2445-2454,共10页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 为了解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的种子雨组成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内,设置了150个种子收集器,收集掉落于种子收集器中的果实、种子等。所有收集到的样品分别鉴定其种类并分为成熟种实、未成熟种实、花序和果实或种子碎片及其附属物4类,计算各类别的数量,而后分别烘干秤重。从2005年6月到2006年11月,共收集到隶属11科12属20种的种实及其生殖器官残体。累计收集到121291粒种实,其中成熟种实23147粒,仅占所有种实总个体数的19.1%。种实数最多的树种是紫椴(Tilia amurensis)和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两个树种种实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90%。对2006年5月-11月种子雨季节动态的分析发现:种实在7月中旬至10月下旬数量极大,但主要由未成熟种实组成;在10月中旬出现成熟种实散落高峰,但未成熟种实仍占一定的比例。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成熟种实数统计,成熟种实数量在100-200之间的收集器数量最多。按每个收集器收集到的树种数统计,收集器中最多收到的树种数为7,树种数为3和4的收集器个数最多。对6个主要树种成熟种实所在收集器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紫椴和水曲柳的成熟种实在整个样地都有分布,春榆(Ulmusjaponica)、糠椴(T.mandshurica)、色木槭(Acermono)和假色槭(A.pseudo-sieboldianum)则只在样地的局部区域收集到成熟种实。成熟种实的空间分布与母树的空间分布大都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表明这些树种的成熟种实并没有扩散到离母树较远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雨 种子扩散 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采伐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26
9
作者 齐麟 于大炮 +4 位作者 周旺明 周莉 赵福安 王长海 代力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065-3073,共9页
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固碳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且影响的程度因采伐强度和方式不同而有巨大差异。以长白山地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7至2009年建立的11块1 hm2永久样地中... 采伐对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和固碳能力有重要的影响,且影响的程度因采伐强度和方式不同而有巨大差异。以长白山地区原始阔叶红松林在不同采伐方式、采伐强度干扰后形成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2007至2009年建立的11块1 hm2永久样地中植被层、凋落物层和土壤层碳密度在采伐前后变化特征的分析,研究了采伐强度与恢复时间对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内,采伐导致了植被层和土壤表层(0—20cm)碳密度值的减少,其中植被碳密度与采伐强度有显著的线性负相关关系(y=-0.9x+91.17,R2=0.626,P<0.01),而后,随着植被的恢复,生态系统碳密度增加,其中植被、土壤层碳密度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根据植被碳密度与恢复时间之间的相关关系,确定以生态系统恢复、木材生产与固碳三者兼顾的合适采伐强度为30%,轮伐期为45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红松林 采伐 碳密度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主要树种高度生态位的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吴刚 梁秀英 +3 位作者 张旭东 郝占庆 周永斌 尹若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62-264,共3页
森林生态系统内主要乔木的高度生态位反映了不同树种在各个高度资源单位内资源利用的互补情况,同时也是表征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趋势及其森林循环过程主要特征之一.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接近的树种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大,反之则较小... 森林生态系统内主要乔木的高度生态位反映了不同树种在各个高度资源单位内资源利用的互补情况,同时也是表征森林生态系统演替的趋势及其森林循环过程主要特征之一.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接近的树种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大,反之则较小.在Gap内,色木槭和扭筋槭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而青楷槭和千金榆、花楷槭和水曲柳、青楷槭和裂叶榆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在非Gap生态系统内,青楷槭和白牛槭的高度生态位重叠最大,青楷槭和裂叶榆、青楷槭和千金榆、花楷槭和水曲柳的高度生态位重叠较小.红松和阔叶树之间的高度生态位分离较大,利用资源的方式和能力差异较大,它们之间可以在不同空间的资源利用上达到互补,种间竞争较弱,从而能够保持红松和阔叶树之间长期而稳定的共存.但Gap内红松和阔叶树的高度生态位重叠均大于非Gap生态系统,可见Gap的存在加大了红松和阔叶树之间的种间竞争,减小了红松和阔叶树之间的资源互补利用的能力.Gap削弱了个体生态位重叠值较大的树种间的种间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生态位 林冠空隙 红松阔叶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林和次生林土壤有效氮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被引量:35
11
作者 胡艳玲 韩士杰 +2 位作者 李雪峰 赵玉涛 李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38,42,共4页
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生长季土壤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其在高氮(50kg.hm-2.a-1)、低氮(25kg.hm-2.a-1)处理下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生长季内,两种林型土壤有效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二者土壤铵态氮... 研究了长白山地区阔叶红松林和杨桦次生林生长季土壤有效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及其在高氮(50kg.hm-2.a-1)、低氮(25kg.hm-2.a-1)处理下的变化状况。结果表明:生长季内,两种林型土壤有效氮含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二者土壤铵态氮在研究期内均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变化趋势,而硝态氮在林型中的变化趋势不同:杨桦次生林中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阔叶红松林中则呈减小的趋势,生长季末略有增加。杨桦次生林和阔叶红松林土壤有效氮的生长季总平均值分别为6.83和6.80mg·kg-1,其中铵态氮分别占45.36%和33.30%,硝态氮占54.64%和66.70%。两种林型土壤总有效氮、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对不同氮沉降梯度的响应大致相同,表现为随氮沉降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高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中的铵态氮、硝态氮及总有效氮的含量(P<0.05),但这种促进效果在低氮处理下则不明显(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杨桦次生林 土壤有效氮 氮沉降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 被引量:27
12
作者 王绪高 郝占庆 +3 位作者 叶吉 张健 李步杭 姚晓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应用随机分布多度模型和聚集分布多度模型,探讨不同研究尺度下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的物种多度不仅受物种分布面积大小的影响,还受其聚集程度的影响。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尺度效应,即随着... 应用随机分布多度模型和聚集分布多度模型,探讨不同研究尺度下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预测的物种多度不仅受物种分布面积大小的影响,还受其聚集程度的影响。物种多度和空间分布格局的关系存在着明显的尺度效应,即随着研究尺度的增加,无论是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还是聚集分布多度模型,通过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来预测物种多度的准确度都在下降。聚集分布多度模型预测物种多度的结果要好于随机分布多度模型,这表明该区大多数物种是聚集分布的。由于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不同物种多度的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也不同。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的准确性,进一步考虑不同物种的生活史特性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多度 随机分布 聚集分布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草本植物多样性季节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1
13
作者 李步杭 张健 +3 位作者 姚晓琳 叶吉 王绪高 郝占庆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7-473,共7页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 基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5hm2样地(CBS)一年内草本植物的4次调查数据,对样地内草本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动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样地内草本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102种,隶属于40科84属.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3.52、0.96和0.75;物种组成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以初夏物种数最多;各季节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较大,个体数量从早春到秋季逐渐减少;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主要表现为斑块性分布,说明草本植物对微环境有较强的依赖性;坡向是影响物种丰富度和多度的主要因素,在早春、夏末和秋季,不同坡向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差异极显著(P<0.01),且早春阶段北坡和东坡的丰富度高于南坡和西坡,夏末和秋季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本植物 物种多样性 季节动态 空间格局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被引量:45
14
作者 杨弘 李忠 +3 位作者 裴铁璠 王安志 金昌杰 朱教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72-276,共5页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 对长白山北坡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的土壤水分物理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容重和各种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相同,即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容重和毛管孔隙度逐渐增加,总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逐渐降低;两种森林类型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比较明显,阔叶红松林0~100cm土层的平均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和非毛管孔隙度分别为1.41g.cm-3、52.31%、46.11%和6.20%,暗针叶林地土壤分别为0.98g.cm-3、50.65%、40.32%和10.33%;阔叶红松林和暗针叶林地土壤100cm土层贮水能力相差较大,分别为619.89和1033.05t.hm-2.两种森林类型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与一般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土壤水分物理性质 阔叶红松林 暗针叶林
下载PDF
人为干扰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 被引量:27
15
作者 谷会岩 代力民 +2 位作者 王顺忠 于大炮 周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5,共5页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 研究人为干扰(森林采伐)对长白山红松针阔叶混交林(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林和择伐林的粗木质残体平均材积分别为78.88和41.7m3.hm-2;天然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2~4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94%、5.8%和0.2%,择伐林粗木质残体大部分径级11~50cm,其中倒木、枯立木和伐桩分别占总材积的41%、4%和55%。天然林和择伐林粗木质残体的覆盖面积分别为376.2和189.3m2.hm-2;天然林和择伐林倒木腐烂级为E的倒木分别占33.5%和14%。择伐活动明显减少了森林倒木的数量。为促使采伐后的森林能维持原始林粗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现行的森林管理措施应进行必要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营 粗木质残体 红松针阔叶混交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研究 被引量:44
16
作者 杨弘 裴铁璠 +2 位作者 关德新 金昌杰 王安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7-591,共5页
在1990~1992年和2003年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期:春季聚水阶段、旱季耗水阶段、雨季蓄墒阶段、秋季失墒阶段和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阶段.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 在1990~1992年和2003年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水分动态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年内变化可划分为5个时期:春季聚水阶段、旱季耗水阶段、雨季蓄墒阶段、秋季失墒阶段和冬春土壤水分相对稳定阶段.利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对土壤水分垂直变化进行分层,得出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分为速变层、活跃层和次活跃层,并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各层次间土壤水分及其与其间降水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土壤水分动态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浓度特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吴家兵 关德新 +3 位作者 赵晓松 韩士杰 于贵瑞 孙晓敏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度CO2浓度特征进行了分层连续监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与垂直变化,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及林内湍流交换... 采用红外气体分析仪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2003年度CO2浓度特征进行了分层连续监测,并结合同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长白山阔叶红松林CO2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与垂直变化,这些变化与植被生理活动、土壤呼吸及林内湍流交换强度有关.生长季林内全天CO2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凌晨500左右的近地面层,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500左右的冠层部位;日出前后,随着逆温层的打破,林下CO2有一明显的释放过程.观测期间林内CO2平均浓度为377μmol·mol-1,月平均最高值出现在1月,为388μmol·mol-1,最低值出现在8月,为352μmol·mol-1.生长季夜间森林表现为CO2的排放源,日间表现为CO2的吸收汇;非生长季日间与夜间森林都主要表现为CO2的排放源,但在午间冠层部位仍有数小时表现为CO2的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浓度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CO2交换
下载PDF
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隙动态变化对早春草本植物的影响 被引量:27
18
作者 吴刚 尹若波 +2 位作者 周永斌 郝占庆 梁秀英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59-663,共5页
采用生态学的方法,系统分析了长白山红松阔叶林林冠空隙的动态变化对早春草本层植物的分布密度和生物量的影响以及早春草本层植物对林冠空隙的反应,进而探讨了早春草本层植物在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所起的生态作用。
关键词 早春 草本层植物 林冠空隙 红松阔叶林 长白山
下载PDF
长白山原始阔叶红松(Pinus koraiensis)林及其次生林细根生物量与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55
19
作者 杨丽韫 罗天祥 吴松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3609-3617,共9页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梯度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为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细根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阔... 以我国东北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同一海拔梯度的原始阔叶红松林及其次生林——白桦山杨成熟林和白桦山杨幼林为对象,采用土钻取样法对不同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的变化、细根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系统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原始阔叶红松林的正向演替过程中,林地细根的总生物量逐渐增加,其中主要乔木细根的生物量逐渐增加,而灌木和草本细根的生物量则逐渐降低。在演替过程中,细根的垂直分布逐渐加深。在长白山地区,3块林地中细根生物量的组成分布受林分植被组成的影响;细根的垂直分布与土壤容重、水分含量以及不同土层中C、N含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与土壤温度则不存在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红松 原始林 次生林 细根 土壤因子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动态研究 被引量:42
20
作者 周莉 代力民 +1 位作者 谷会岩 于大炮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0期1771-1775,共5页
采用对比实验 ,对不同采伐年限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采伐年限的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很大 .林地土壤 pH值随着伐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表层土壤在伐... 采用对比实验 ,对不同采伐年限的长白山阔叶红松林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采伐年限的采伐迹地土壤养分含量差异很大 .林地土壤 pH值随着伐后时间的推移而出现一个先下降后上升的过程 ,表层土壤在伐后 5年的酸性最强 ,10~ 2 0cm层土壤在伐后 10年酸性最强 ;土壤有机质含量、全量养分含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在采伐初期 2~ 5年增加 ,随后又迅速减少 ,尤其是表层土壤变化更为明显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CEC)及交换性Ca、Mg也都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 .因此 ,森林采伐后应及时人工造林、更新进行植被恢复 ,可将养分固定而减少和防止土壤养分的流失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伐迹地 土壤养分 阔叶红松林 长白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