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虾混养模式下黄鳍鲷的咸淡水养殖技术研究
1
作者 刘坤鸿 《黑龙江水产》 2024年第6期737-740,共4页
由于在鱼虾混养模式下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具有捕食行为,难以保障黄鳍鲷与虾类的和谐共生。为实现黄鳍鲷与虾类的和谐共生,开展了鱼虾混养模式下的黄鳍鲷咸淡水养殖技术研究。首先,针对养殖系统,确定了适合黄鳍鲷和虾类共生的... 由于在鱼虾混养模式下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具有捕食行为,难以保障黄鳍鲷与虾类的和谐共生。为实现黄鳍鲷与虾类的和谐共生,开展了鱼虾混养模式下的黄鳍鲷咸淡水养殖技术研究。首先,针对养殖系统,确定了适合黄鳍鲷和虾类共生的养殖环境,设计了养殖池结构及内部布局。其次,饲养管理上设计了饲料配方和定时定量投喂方法。最后,采取病害防治、筛选和隔离病弱个体等生物安全措施,实现鱼虾混养模式下黄鳍鲷咸淡水的健康养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虾混养模式 黄鳍鲷(Acanthopagrus latus) 咸淡水 养殖
下载PDF
鱼虾混养生态系中细菌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李秋芬 陈碧鹃 +4 位作者 曲克明 袁有宪 李健 孙修涛 赵法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31-734,共4页
中国对虾和黑鲷混养生态系中几种主要细菌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养殖初期 ,鱼虾混养池水体中异养菌总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较低 ,但高于对照的对虾单养池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对照池的两种菌的菌量急剧增加 ,8、9月份菌量仍维持在... 中国对虾和黑鲷混养生态系中几种主要细菌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 ,养殖初期 ,鱼虾混养池水体中异养菌总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较低 ,但高于对照的对虾单养池 .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 ,对照池的两种菌的菌量急剧增加 ,8、9月份菌量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而混养池的菌量在高温季节虽有增加 ,但仍保持在 10 4 cells·ml-1范围内 ,增长幅度远远低于对照池 ,且 9月底开始下降 .底泥中的细菌数量与水体中细菌有相似的变化规律 ,但一般高于同期水中菌量 1~ 2个数量级 .混养池中的弧菌数量一直低于同期对照池 .可见 ,鱼虾混养可通过对养殖生态系中细菌的激活和调节作用 ,调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使其保持高速、稳定运行 ,为对虾生长提供一个健康而稳定的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虾混养 生态系 细菌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麦鱼套作改良滨海盐土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兆普 沈其荣 +2 位作者 邓力群 茆泽圣 罗以筛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5-322,共8页
从1988年开始,进行沿海滩涂盐土大面积以囤蓄雨水为主、回龙水灌溉为辅的养鱼改良强度盐渍化土的试验,当其含盐量降至一定的数值后,脱盐速率明显下降[1,2]。在此基础上,从1990年开始,又建立了麦鱼套作新的种养殖模式,并与其它中... 从1988年开始,进行沿海滩涂盐土大面积以囤蓄雨水为主、回龙水灌溉为辅的养鱼改良强度盐渍化土的试验,当其含盐量降至一定的数值后,脱盐速率明显下降[1,2]。在此基础上,从1990年开始,又建立了麦鱼套作新的种养殖模式,并与其它中度以下盐渍土单纯种植大麦的传统种植制度和目前的大面积蓄淡养鱼改土的利用方式进行比较试验。三年的试验结果表明:1.滨海中度盐渍化土以麦鱼套作模式脱盐最快,Na+/Ca2下降幅度最大,0~20cmCa2+富集明显。2.土壤性质的改善亦是麦鱼套作最为理想:0~20cm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和土壤速效磷增加以麦鱼套作最明显;有机碳增幅为传统单种大麦的1.48倍,土壤供氮强度因素亦表现为麦鱼套作>大麦单作>蓄淡养鱼;同时麦鱼套作试验土壤脲酶活性最高,而该酶活性与滨海盐土肥力因素之间显示了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滨海盐土 大麦 套作
下载PDF
3种罗非鱼养殖模式对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丹丹 孟顺龙 陈家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53,71,共5页
通过对广东省3种典型罗非鱼养殖模式(罗非鱼精养模式、鱼-鸭混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比较评价3种养殖模式的群落结构状况。结果 3种养殖模式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64种,其中,裸藻门7种,硅藻门8种,蓝藻门13种,黄藻... 通过对广东省3种典型罗非鱼养殖模式(罗非鱼精养模式、鱼-鸭混养模式、鱼-菜共生模式)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分析,比较评价3种养殖模式的群落结构状况。结果 3种养殖模式共检出浮游植物6门64种,其中,裸藻门7种,硅藻门8种,蓝藻门13种,黄藻门1种,绿藻门32种,隐藻门3种。浮游植物数量在2 023×104~4 545×104cells/L之间;多样性指数在2.57~4.00之间,均匀度在0.5~0.7之间。表明鱼菜共生模式浮游植物种类最多,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最复杂,生态环境最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菜共生 鱼鸭混养 浮游植物 多样性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嗜盐古生菌混合菌株的鱼露发酵工艺优化 被引量:5
5
作者 袁丽 孙楚楚 +3 位作者 赵梦琴 陆文婷 崔恒林 高瑞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5-110,共6页
以嗜盐古生菌TBN4(Halobacteriaceae sp.)、深红盐颗粒形菌RO2-11(Halogranum rubrum)和向烟氏盐微菌9738(Halomicrobium mukohataei)3株嗜盐古生菌为混合菌株发酵剂,以低值龙头鱼为原料,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总氮含量、组胺含量、... 以嗜盐古生菌TBN4(Halobacteriaceae sp.)、深红盐颗粒形菌RO2-11(Halogranum rubrum)和向烟氏盐微菌9738(Halomicrobium mukohataei)3株嗜盐古生菌为混合菌株发酵剂,以低值龙头鱼为原料,以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总氮含量、组胺含量、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和有价值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比例为指标,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加盐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和添加3种菌的比例等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利用上述3种嗜盐古生菌对龙头鱼发酵生产鱼露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添加盐量15%、发酵温度42℃、发酵6个月、添加菌种量107CFU/m L、菌种比例3:1:1。氨基酸态氮含量、可溶性总氮含量、组胺含量、游离氨基酸总含量和有价值挥发性风味物质相对比例理论值分别为1.682 g/100 m L、3.615 g/100 m L、24.395 mg/100 m L、485.898 mg/100 m L和0.8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盐古生菌 混合菌株发酵剂 鱼露 发酵工艺优化 均匀设计
下载PDF
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帆 李春阳 +2 位作者 闫征 于海 周洲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5-79,共5页
研究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加工工艺。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混合菌种和配比(杆菌B265∶球菌C116∶酵母菌0408为1∶2∶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鱼肉香肠的工艺参... 研究了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制备发酵鱼肉香肠的加工工艺。筛选出具有良好发酵性能的混合菌种和配比(杆菌B265∶球菌C116∶酵母菌0408为1∶2∶2),并通过单因素实验、Plack-ett-Burman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发酵鱼肉香肠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和优化,得出发酵鱼肉香肠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盐含量2%、糖含量2%、玉米淀粉含量8%、发酵温度37℃。文章进一步研究了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产品质量的影响,与未发酵的鱼肉香肠相比,发酵鱼肉香肠的油脂氧化和腐败变质得到延缓,鱼肉中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的含量增加,表明本发酵工艺有助于提高鱼肉香肠的营养价值和保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联合发酵 鱼肉香肠
下载PDF
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帆 迟明旭 +1 位作者 韩德权 李春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82-186,共5页
本文研究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微生物测定、化学指标测定、色差分析和TPA质构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的24h中,乳酸菌作为优势菌显著增殖,降低了鱼... 本文研究乳酸菌、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对鱼肉香肠品质的影响。通过微生物测定、化学指标测定、色差分析和TPA质构分析,探讨发酵过程中鱼肉品质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发酵的24h中,乳酸菌作为优势菌显著增殖,降低了鱼肉香肠的p H,抑制了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的生长;鱼肉香肠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在发酵过程中显著降低,氨基态氮(AAN)含量、白度、硬度和弹性显著提高,说明混合菌种联合发酵可以延缓鱼肉香肠的腐败变质和油脂氧化,有助于风味的形成和营养价值的提高,并使得产品的色泽和质地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菌种 联合发酵 鱼肉香肠 品质
下载PDF
海南地区鱼虾混养模式下密度对罗非鱼的生长、代谢和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肖炜 李大宇 +5 位作者 邹芝英 祝璟琳 李芳远 佟延南 王德强 杨弘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1-106,共6页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 为优化鱼虾混养模式,设置不同的罗非鱼(Oreochromis)养殖密度(6 000、8 000和10 000尾/667 m^2),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轮捕轮放,每次每口5 000尾,通过150 d的养殖比较分析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和非特异性免疫。结果显示:3个密度下罗非鱼增重率分别为71 194%、69 285%和49 977%,特定生长率分别为4.37%/d、4.36%/d和4.14%/d;10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血清中葡萄糖、甘油三脂和总胆固醇浓度均低于6 000尾/667 m^2和8 000尾/667 m^2密度组,而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含量则呈现相反的趋势;肝脏免疫基因C-LZM表达量随着养殖密度的上升显著下调,而IL-1β、TNF-α则与之相反,6 000尾/667 m^2密度下罗非鱼肝脏表达水平显著低于10 000尾/667 m^2组。结果表明,高密度养殖下养殖密度对罗非鱼生长、血清代谢、肝脏免疫基因表达影响显著,建议罗非鱼密度不高于8 000尾/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虾混养 养殖密度 特定生长率 血清代谢 非特异性免疫
下载PDF
复合发酵剂对发酵鱼肉香肠品质、风味及其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冯美琴 李天翊 孙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38-145,共8页
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接种发酵鱼肉香肠,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利用pH值、质构、色差、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探究功能... 将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CD101)和模仿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imulans NJ201)作为功能性发酵剂接种发酵鱼肉香肠,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利用pH值、质构、色差、抗氧化能力、挥发性风味物质、游离氨基酸等指标,探究功能性发酵剂对发酵鱼肉香肠品质、风味及多肽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功能性发酵剂能够使鱼肉香肠在发酵期间pH值迅速降低,具有更低的pH值,提高了香肠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了香肠的硬度和咀嚼性、提升了亮度和色泽,使之拥有更好的品质;显著提高了香肠多肽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以及羟自由基的清除率,有助于香肠多肽抗氧化活性的提升;增加了酮类、酯类等风味物质的含量,丰富了香肠的风味,使其有更强烈的甜味和果香;促进了香肠中游离氨基酸的释放,这些氨基酸有利于香肠营养性、抗氧化能力、风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鱼肉香肠 复合发酵剂 抗氧化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鱼-鸭-菜生态种养模式的方法与效益 被引量:4
10
作者 肖建中 吕耀平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4570-4575,共6页
鱼、鸭、菜混养技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生态渔业模式。于2010年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关镇水东村养鸭场进行了鱼、鸭、菜共育试验。结果表明,鱼池为鸭提供了清洁的活动场所,而鸭子排泄的粪便为养鱼提供了充足的肥源,水面的空心菜使水体清... 鱼、鸭、菜混养技术是一种效益较高的生态渔业模式。于2010年在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城关镇水东村养鸭场进行了鱼、鸭、菜共育试验。结果表明,鱼池为鸭提供了清洁的活动场所,而鸭子排泄的粪便为养鱼提供了充足的肥源,水面的空心菜使水体清洁,提高溶氧,也使池塘美观;试验面积1.06 hm2,试验塘(面积为0.53 hm2)和对照塘(面积为0.53 hm2)净产值分别为61 480元和11 130元,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00:1.46和1.00:1.26,鱼、鸭、菜混养的平均纯收入是单纯养鱼的5.5倍,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鸭、菜共育 生态经济系统 经济效益
下载PDF
江苏里下河地区鸭鱼共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建春 陆建飞 +3 位作者 张家宏 白和盛 寇祥明 韩光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2期12602-12603,共2页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 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 [目的]探讨江苏里下河地区半放养情况下鸭鱼共生比例关系。[方法]通过鸭鱼共养试验测定鸭日排粪量和鱼塘中鸭粪的施肥量,并观测正常养鸭情况下河塘水质情况和鱼的生长情况。[结果]每只鸭每天排出153 g新鲜粪。鸭粪中干物质含量为44.83%,全氮含量为1.67%,全磷含量为0.92%,全钾含量为1.62%。采用鸭鱼共养模式可以提高江苏里下河地区养殖的综合效益。[结论]鸭鱼共养模式在江苏里下河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粪 鱼塘 水质 施肥量 共养模式 经济效益
下载PDF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研究——基于贵州从江稻鱼鸭系统保护性开发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澜 刘丽伟 马晓旭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51,共8页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是新时代的要求,“从江实践”的积极探索不仅有效应对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而且取得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实现的突出...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进行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是新时代的要求,“从江实践”的积极探索不仅有效应对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而且取得了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同步实现的突出成效,增强了“五个认同”。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需要重视两大问题——其一是人的利益问题,要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协调好多重利益关系,以共享发展成果推进共同富裕;其二是传统向现代的转型问题,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开放共享促进资源整合互动,增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扩大农业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性开发 从江稻鱼鸭系统
下载PDF
几株微生物转化花生蛋白废水为禽用代鱼粉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玉臻 马桂荣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81-384,共4页
几株微生物转化花生蛋白废水为禽用代鱼粉张玉臻,马桂荣(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关键词:禽用代鱼粉,花生蛋白废水,混合培养,液-固两步发酵技术.花生蛋白废水是花生蛋白加工过程中排放的一种高浓... 几株微生物转化花生蛋白废水为禽用代鱼粉张玉臻,马桂荣(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济南250100)关键词:禽用代鱼粉,花生蛋白废水,混合培养,液-固两步发酵技术.花生蛋白废水是花生蛋白加工过程中排放的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每生产1t花生蛋白约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禽用代鱼粉 花生蛋白废水 发酵技术 淀粉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特点与历史渊源——以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成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与智慧的传承与结晶。它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贡献与作用,在将来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创出耀眼的辉煌。过去,研究者对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困难、保护、传承、旅游开发与价值意义做了大量的研究...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生存与智慧的传承与结晶。它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的贡献与作用,在将来的人类发展过程中仍然可以创出耀眼的辉煌。过去,研究者对农业文化遗产面临的困难、保护、传承、旅游开发与价值意义做了大量的研究,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结构特点与历史渊源关注较少。为了弄清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的结构特点与历史渊源,文章从历史学的角度,对黔、桂、湘、渝毗邻地区“糯稻文化圈”的结构进行剖析,并追叙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以期达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稻鱼鸭复合生计 经验与教训
下载PDF
从“稻鱼鸭共生”看侗族的原生饮食——以贵州省从江县稻鱼鸭共生系统为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石敏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6-82,共7页
侗族先民以生产糯稻为主,并利用稻田养鱼鸭,创造了侗族地区"稻鱼鸭共生"的原始有机农业文化经典形式。侗族特有的生存环境和农耕方式,形成了侗族人民食不离酸、喜糯食、喜酒、好鱼、茶饮独特等饮食特点及文化。侗族的原生食... 侗族先民以生产糯稻为主,并利用稻田养鱼鸭,创造了侗族地区"稻鱼鸭共生"的原始有机农业文化经典形式。侗族特有的生存环境和农耕方式,形成了侗族人民食不离酸、喜糯食、喜酒、好鱼、茶饮独特等饮食特点及文化。侗族的原生食品加工方法独特,选料考究,营养价值高,富含各种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特别是以鱼类为加工原料的侗族酸食富含人体所需的可溶性钙是新鲜鱼食品的16倍以上,"稻鱼鸭共生"系统成为侗族食材的一个重要来源。稻鱼鸭复合系统保证了侗族传统食品的特殊性及无公害性,只有优质的传统原生态食材才能保证传统民族食品的传统性,保护"稻鱼鸭共生"系统不仅为民族食品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原料的保障,也为侗族传统食品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原料供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鱼鸭共生系统 侗族饮食文化 原生食品 贵州省从江县
下载PDF
自然发酵与接种发酵对鲊鱼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潇 唐静 +1 位作者 龚吉军 周汉军 《农产品加工》 2015年第12期1-5,共5页
以脱水草鱼块和米粉为主料,以糖、食盐、辣椒粉、红曲色素、紫苏粉等为辅料,以主要微生物数量、可滴定酸(TA)、游离氨基酸(FAA)、多肽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过氧化物值(POV)和感官品质为指标,对比研究在50 d发酵期间混合发酵剂接... 以脱水草鱼块和米粉为主料,以糖、食盐、辣椒粉、红曲色素、紫苏粉等为辅料,以主要微生物数量、可滴定酸(TA)、游离氨基酸(FAA)、多肽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过氧化物值(POV)和感官品质为指标,对比研究在50 d发酵期间混合发酵剂接种发酵(IF)(20℃)和自然发酵(NF)鲊鱼品质的差异,旨在探明NF与IF对鲊鱼(一种发酵草鱼)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IF鲊鱼中的有益菌(如植物乳杆菌、木糖葡萄球菌和酿酒酵母)数量显著高于NF鲊鱼(p<0.05),IF鲊鱼比NF鲊鱼提前10 d使鲊鱼中肠杆菌和假单胞菌的数量降至1(log CFU/g)以下;IF鲊鱼的可滴定酸、游离氨基酸、多肽的含量及感官评分显著高于NF鲊鱼(p<0.05);而对于TVB-N值和POV值,IF鲊鱼的含量要显著低于NF(p<0.05)。研究结果显示,与NF相比,采用IF能使鲊鱼的品质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鲊鱼 混合发酵剂 自然发酵 接种发酵 品质
下载PDF
稻鱼鸭生态系统对传承弘扬侗族传统文化的反思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子奇 《凯里学院学报》 2014年第5期34-36,共3页
对如何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传统,提出了三条措施,一是合理规划,营造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空间;二是顺势而为,抓住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时间;三是凝心聚力,拓展有利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的平台。
关键词 稻鱼鸭生态系统 侗族传统文化 反思
下载PDF
海水鱼种土池混合暂养试验
18
作者 王伟定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17-119,共3页
对大黄鱼、花尾胡椒鲷、黑鲷三种鱼苗在海水土池中进行了混合中间暂养 试 验,海水鱼类苗种的土池暂养以单一品种为好,多种鱼种混合暂养的结果使强壮凶悍的鱼 种较单养效果好,而相对较弱的鱼种在生长和生存率方面都受到较大影响。并... 对大黄鱼、花尾胡椒鲷、黑鲷三种鱼苗在海水土池中进行了混合中间暂养 试 验,海水鱼类苗种的土池暂养以单一品种为好,多种鱼种混合暂养的结果使强壮凶悍的鱼 种较单养效果好,而相对较弱的鱼种在生长和生存率方面都受到较大影响。并对鱼种土池暂 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花尾胡椒鲷 黑鲷 土池 鱼种混养 海水鱼
下载PDF
“沼—萍—鱼”大宗淡水鱼类混养模式养殖技术及经济效益分析
19
作者 樊海平 陈志援 +1 位作者 秦志清 薛凌展 《福建农业科技》 2016年第7期29-32,共4页
总结了"沼—萍—鱼"大宗淡水鱼类混养模式养殖技术,并以2两家专业合作社为例分析该模式养鱼的成本及经济效益,每667 m^2纯收益2556~2930元。
关键词 “沼—萍—鱼”模式 淡水鱼:混养 经济效益
下载PDF
“鱼鸭共育”生态养殖模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0
作者 姚子亮 吕耀平 +3 位作者 叶丽平 陆君 杨燕波 王霞红 《丽水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41,共5页
养鱼水域养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还可以提高养鸭饵料利用率,提高鱼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精饲料消耗。其基本机理:鸭的游动能够增加水中溶氧,促进水体有机物分解,提供有机碎屑为鱼食用;鸭粪又可直接培育水质,形成水体的良性循... 养鱼水域养鸭,不仅可以充分利用水体资源,还可以提高养鸭饵料利用率,提高鱼产量,降低养殖成本,减少精饲料消耗。其基本机理:鸭的游动能够增加水中溶氧,促进水体有机物分解,提供有机碎屑为鱼食用;鸭粪又可直接培育水质,形成水体的良性循环,提高养鱼水体的综合经济效益。就鱼鸭共育的国内外研究概况、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生态养殖模式的展望作一总结,并提出了鱼鸭混养的改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鸭 共育 生态养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