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ADSORPTION OF ORGANIC VAPORS ON THE ACTIVATED CARBON FIBERS ACTIVATED WITH PHOSPHORIC ACID
1
作者 FU Ruowen LIU Ling +1 位作者 GUO Xindong ZENG Hanm in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0年第2期97-104,共8页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different binary organic vapor mixtures on ACF-P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d mixtures includ... The dynamic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ehaviors of different binary organic vapor mixtures on ACF-Ps under different operation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in this paper. The studied mixtures included benzene/toluene, toluene/xylene, benzene/isopropylbenzene, ethyl acetate/toluene and benzene/ethyl acetat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various ACF-Ps, as with ACF-W, can remove both vapors in binary vapor mixtures with over 99% of removal efficiency before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more weakly adsorbed vapor. In dynamic competitive adsorption, the more weakly adsorbed vapor not only penetrates early, but also will be displaced and desorbed consequently by stronger adsorbate and therefore produces a rolling up in the breakthrough curve. The ACF-Ps prepar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have somewhat different adsorption selectivity. The feed concentration ratio of vapors, the length/diameter ratio and the thick of bed have effect on competitive adsorption. The competitive adsorption ability of a vapor is mainly related to its boiling point. Usually, the higher the boiling point, the stronger the vapor adsorbed on ACF-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tivated carbon fiber phosphoric acid activation dynamic competitive adsorption binary organic vapor mixture
下载PDF
CFD studies of scraper built in SPA clarifying tank based on mixtur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model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Yu ZHOU Jianxu ZHANG Zhengyang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53-559,586,共8页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trong phosphoric acid(SPA),clarification of the solu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ultimate product.However,the large viscosity of sediment and the induced interface interaction r... In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producing the strong phosphoric acid(SPA),clarification of the solution is essential to the ultimate product.However,the large viscosity of sediment and the induced interface interaction result in difficulties when the SPA is clarified.CFD numerical methodology was applied to simulate internal flow field and performance of the low speed scraper based on Mixture solidliquid two-phase flow model.Sediment deposition was generated by loading solid particles at the bottom of clarifying vessel.The moving mesh and RNG k-εmodel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rotational turbulent flow in clarifying tank.Variables studied,amongst others,were the scraper rotation speed and the mounting height,which could affect the solid suspension height.Features of flow field and solid volume fraction distribution in computational domain we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The numerical reports of the scraper torque and velocities of inlet and outlet filed were obtained.It seems the torque value of rotatio-nal axis and particle suspending height augment with an increasing rotating speed.Meanwhile,a high revolving speed is good for the deposition discharge.The particle fraction distribution in meridional surface and horizontal surface at fixed rotation speed were analyzed to determine the corresponding optimal installation height.The simulating results reflect the flow field is marginally stirred by the scraper and proper working parameters are obtained,in which case the comprehensive properties of the scraper and the clarifying tank are super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phosphoric acid clarifying TANK SCRAPER mixture TWO-PHASE model GRANULAR SUSPENS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下载PDF
Leaching isomorphism rare earths from phosphorite ore by sulfuric acid and phosphoric acid 被引量:2
3
作者 Hui-Xin Jin Fu-Zhong Wu +2 位作者 Xiao-Hao Mao Mei-Long Wang Hong-Yan Xie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840-850,共11页
Most of the phosphorite deposits in the world contain isomorphism rare earths (RE) which are considerably difficult to be leached into solution in the wet phos- phoric acid process. In this work, a systematic study ... Most of the phosphorite deposits in the world contain isomorphism rare earths (RE) which are considerably difficult to be leached into solution in the wet phos- phoric acid process. In this work, a systematic study of leaching RE using sulfuric acid, phosphoric acid, mixed acid and two-step leaching of phosphoric acid and sulfuric acid was performed. The aims are to illuminat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hibit RE leaching and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he further enrichment of RE in the wet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H2SO4 is not an effective acid for leaching isomorphism RE from phosphorite ore. The low RE leaching efficiency attributes to the RE cocrystallized and encapsulated by phosphogypsum (PG) as well as the precipitation of RE by RE sulfates or phosphates. High concentration of H3PO4 can enhance the dissolution and diffusion of RE ions. Hence, the optimized leaching mode of improving RE leaching efficiency is to adequately dissolve phosphorite ores in high concentration of H3PO4 solution and then add H2SO4 to crystallize PG. The effect of corystallization or encapsulation of PG on RE can be decreased due to the crystallizing mode of PG in the bulk solution instead of on the interface of solid reactants. RE leaching efficiency can be high up to 65% by the optimized leaching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OSPHORITE ISOMORPHISM Rare earths LEACHING sulfuric acid phosphoric acid
原文传递
溶剂萃取法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及其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慧 李世鑫 +1 位作者 宾丽英 汤兵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2-336,共5页
研究了利用溶剂萃取体系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并纯化提取磷酸的工艺。系统考察三烷基胺(N235)浓度、萃取温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用McCabe-Thiele图解法预测理论阶段数,结果表明在相比为O/A=2的三个理论阶... 研究了利用溶剂萃取体系自铝材抛光废液中分离去除硫酸并纯化提取磷酸的工艺。系统考察三烷基胺(N235)浓度、萃取温度、相比、振荡时间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用McCabe-Thiele图解法预测理论阶段数,结果表明在相比为O/A=2的三个理论阶段后,98%以上的H_(2)SO_(4)将被去除。设计了一系列串级实验进行三级逆流萃取模拟,得到H_(2)SO_(4)的萃取率为95.40%,H_(3)PO_(4)的萃取率仅为3.33%。结果表明该体系对硫酸具有较高选择性,可实现H_(3)PO_(4)与H_(2)SO_(4)的高效分离。通过机理研究可知,萃取配合物以H_(2)SO_(4)·2[N235]形式存在,H_(2)SO_(4)通过与N235形成离子对络合物被萃取进入有机相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萃取法 N235 铝材抛光废液 硫酸 磷酸
下载PDF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硼和硫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福林 赖波 +1 位作者 邢智 钟郑飞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3期59-64,共6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土壤中硼和硫元素含量的封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HCl-HNO3-HF-H3PO4混合酸为消解液,经封闭溶样进行样品消解。对消解体系、溶样时间和赶酸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配制添加磷酸的标准工作溶液进行基体匹... 建立了同时测定土壤中硼和硫元素含量的封闭溶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以HCl-HNO3-HF-H3PO4混合酸为消解液,经封闭溶样进行样品消解。对消解体系、溶样时间和赶酸温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配制添加磷酸的标准工作溶液进行基体匹配,成功消除了基体效应带来的系统误差。采用了氩气吹扫光室,避免空气以及水蒸气对紫外光的吸收,增强待测元素硫的强度,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的全硼和全硫。硼、硫的质量浓度在0~10 mg/L范围内与光谱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硼的检出限为0.7 mg/kg,硫的检出限为2.5 mg/kg。硼、硫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0%~5.7%和1.7%~7.9%(n=7),相对误差分别为-10.0%~6.2%和-7.5%~10.6%。该方法操作简便、分析快速,满足第三次全国普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要求,可用于土壤中全硼和全硫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溶样 土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磷酸
下载PDF
拜耳法赤泥中钪、钇浸出行为及动力学研究
6
作者 黄魁 丁艳 +4 位作者 唐启桁 李汝桂 单馨可 卢远桓 卢思妍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1-115,119,共6页
采用两步酸浸法浸出赤泥中的钪和钇,用磷酸对赤泥进行一段酸浸,实现脱碱和脱硅并富集稀土金属钪、钇;用硫酸对磷酸浸出渣进行二段酸浸,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钪、钇浸出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浸出动力学分析。结... 采用两步酸浸法浸出赤泥中的钪和钇,用磷酸对赤泥进行一段酸浸,实现脱碱和脱硅并富集稀土金属钪、钇;用硫酸对磷酸浸出渣进行二段酸浸,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钪、钇浸出过程的影响,并进行了浸出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赤泥经磷酸浸出后,脱碱和脱硅效果较好,K、Na、Si浸出率分别为75.62%、87.82%、80.25%;在硫酸浓度2.5 mol/L、液固比7∶1、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45 min条件下进行二段硫酸浸出,Sc、Y平均浸出率分别为74.49%、80.02%。Sc和Y的硫酸浸出过程均符合多相液固区域反应模型,受扩散控制,表观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8.50 kJ/mol和16.74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拜耳法赤泥 酸浸 动力学 磷酸浸出 硫酸浸出
下载PDF
普通过磷酸钙化学反应原理剖析
7
作者 颜鑫 《化肥设计》 CAS 2023年第5期1-3,共3页
在普通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原理中,两个分步反应相加并不等于总反应式,本质上是7∶3的关系。根据过磷酸钙的国家标准和本理论依据进行合理推测,两个分步反应所分解的磷矿粉的比例并不是相关教材上所说的70%和30%的关系。以过磷酸钙优等... 在普通过磷酸钙的化学反应原理中,两个分步反应相加并不等于总反应式,本质上是7∶3的关系。根据过磷酸钙的国家标准和本理论依据进行合理推测,两个分步反应所分解的磷矿粉的比例并不是相关教材上所说的70%和30%的关系。以过磷酸钙优等品为例,第一步反应硫酸分解的磷矿粉理论上约为76.92%,实际上达80.77%;第二步反应磷酸分解的磷矿粉理论上约为19.23%,实际上仅约为14.17%;产品中游离磷酸量为5.0%时,残留磷矿粉约为5.06%,二者的数量几乎相等。本文不仅是对普通过磷酸钙反应原理切合实际的补充和完善,也对在实际生产中计算硫酸的理论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过磷酸钙 化学反应原理 分步反应 总反应 硫酸当量 磷酸当量
下载PDF
硫-磷混合酸全钒电解液设计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葛灵 刘涛 +2 位作者 张一敏 刘红 张天壮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8-75,共8页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作为一种大型储能技术,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设计灵活、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钒电池因为钒化合物溶解度和钒离子的稳定性,使其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受到一定程度...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简称钒电池)作为一种大型储能技术,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设计灵活、对环境影响小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然而,钒电池因为钒化合物溶解度和钒离子的稳定性,使其发展和商业化应用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本文为提高钒电池的容量、能量密度和高温稳定性,对硫磷混合酸体系钒电解液的主要成分与其性能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电解液的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和电池性能测试与分析,研究表明硫磷混酸体系可明显改善五价钒电解液高温稳定性,在50℃时,稳定时间较同浓度硫酸体系延长68 h。但当磷酸浓度超过0.2 mol/L,会产生新的磷酸氧钒沉淀,并且原有的五氧化钒沉淀逐渐消失。当硫磷混合酸电解液浓度组成为钒离子浓度为2.0 mol/L、硫酸浓度3.0 mol/L、磷酸浓度0.15 mol/L时,可以在50℃稳定运行,经100次充放电,硫磷混酸电解液无任何沉淀产生,其比容量为16.9 Ah/L,能量密度21.5 Wh/L,库伦效率可达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 电解液 硫磷混酸体系 能量密度 电化学性能 磷酸 热稳定
下载PDF
白钨矿分解工艺技术评价与发展方向展望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军 张秋江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3-127,共5页
对白钨矿的湿法冶金分解工艺进行了概述,对盐酸分解法、苏打烧结法、苏打压煮法、氢氧化钠分解法、氟盐分解法、硫磷混酸协同分解法、石灰烧结转化-碳铵分解法以及其他分解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氟盐分解法、苏打压煮法、硫磷混... 对白钨矿的湿法冶金分解工艺进行了概述,对盐酸分解法、苏打烧结法、苏打压煮法、氢氧化钠分解法、氟盐分解法、硫磷混酸协同分解法、石灰烧结转化-碳铵分解法以及其他分解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指出氟盐分解法、苏打压煮法、硫磷混酸协同分解法将逐步成为主流的白钨矿分解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冶金 白钨矿 分解 氟盐分解法 苏打压煮法 硫磷混酸分解法
下载PDF
改性水玻璃加固细砂室内试验研究
10
作者 艾振喜 徐厚庆 +1 位作者 亢佳伟 邓国华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5期33-40,共8页
为了探讨磷酸改性水玻璃对工程中细砂层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合理确定改性水玻璃配合比的基础上,利用无侧限压力仪和直剪仪对加固砂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开展研究,分析改性水玻璃溶液对细砂层的加固效果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为了探讨磷酸改性水玻璃对工程中细砂层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合理确定改性水玻璃配合比的基础上,利用无侧限压力仪和直剪仪对加固砂样的应力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开展研究,分析改性水玻璃溶液对细砂层的加固效果和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改性的水玻璃溶液对细砂具有明显加固作用,最优体积配合比为水∶磷酸∶水玻璃=13∶1∶3.3。每1 m^(3)改性水玻璃可固结素砂最大约4 m^(3)。固砂体的轴向抗压强度随时间增长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无侧限抗压强度处于140 kPa~213 kPa范围,凝结时间为42 h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较原状细砂,加固初期黏聚力可增加6 kPa~28 kPa,内摩擦角有所降低;随着凝结时间的增加,黏聚力逐渐减小而内摩擦角有所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水玻璃 磷酸 松散砂层 溶液配合比 抗剪强度 应力-应变曲线
下载PDF
硫酸法和磷酸法处理氨废气的生产状况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段付岗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CAS 2023年第5期8-11,15,I0001,共6页
介绍了硫酸法和磷酸法处理氨废气的工艺过程和原理,从原料(吸氨剂)、产品、工艺、设备、消耗等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生产状况,综合评价认为,磷酸法处理氨废气比硫酸法具有以下优势:①原料磷酸性质温和,对设备的腐蚀性小;②工艺运... 介绍了硫酸法和磷酸法处理氨废气的工艺过程和原理,从原料(吸氨剂)、产品、工艺、设备、消耗等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二者的生产状况,综合评价认为,磷酸法处理氨废气比硫酸法具有以下优势:①原料磷酸性质温和,对设备的腐蚀性小;②工艺运行平稳,产品质量可控,设备故障率低、运转率高;③生产氨水基本上不消耗磷酸,运行费用低、经济效益好等,并提出了将硫酸法改为磷酸法处理氨废气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废气处理 硫酸法 磷酸法 生产状况 对比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改性水玻璃溶液加固地下松散砂层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褚峰 薛沛柯 +2 位作者 张宏刚 陈挺 蔡青松 《工程勘察》 2023年第12期1-7,共7页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背景,探究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磷酸溶液代替硫酸溶液对水玻璃进行化学改性后作为注浆材料对地下松散砂土层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溶液物理性能研究的室内试验,确定适合采用的溶液配合比,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 以工程建设项目为背景,探究在实际工程中采用磷酸溶液代替硫酸溶液对水玻璃进行化学改性后作为注浆材料对地下松散砂土层加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溶液物理性能研究的室内试验,确定适合采用的溶液配合比,然后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直接剪切试验,以此分析改性水玻璃溶液对砂土层的加固效果和加固机理。最后,采用Midas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铁盾构开挖的三维数值模型,对地铁隧道开挖的安全性进行影响评估,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直观分析加固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磷酸改性的水玻璃溶液对松散砂土具有明显加固作用,适合在实际工程中使用的溶液最优体积配合比为水∶磷酸∶水玻璃=13∶1∶3.3;根据模拟渗透试验可知,1m^(3)的浆液可固结砂土约4.75m^(3)。试样的抗剪强度参数值随溶液凝结硬化时间的增长呈线性变化,当溶液对砂土粘聚力和内摩擦的作用达到平衡时抗剪强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水玻璃 磷酸 溶液配合比 应力—应变曲线 抗剪强度
下载PDF
干湿法测定硒碲混合物中金、银含量的研究
13
作者 张雨 《化工设计通讯》 CAS 2023年第8期38-39,60,共3页
采用硫酸溶解、火试金法测定含硒碲混合物中金、银含量。硒碲混合物中硒、碲含量高,火试金法测定金银时有铅扣不易形成、合粒较脆等现象,因此采用硫酸除去硒碲混合物中铜、硒、碲,火试金法测定金银含量。讨论了硫酸用量、灰化时间、配... 采用硫酸溶解、火试金法测定含硒碲混合物中金、银含量。硒碲混合物中硒、碲含量高,火试金法测定金银时有铅扣不易形成、合粒较脆等现象,因此采用硫酸除去硒碲混合物中铜、硒、碲,火试金法测定金银含量。讨论了硫酸用量、灰化时间、配料配比对金、银回收率的影响,使用该方法金加标回收率94.0%~97.1%、银加标回收率95.0%~9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硒碲混合物 硫酸溶解 火试金法 合粒
下载PDF
酸性催化剂对木材苯酚液化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71
14
作者 张求慧 赵广杰 陈金鹏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6-70,共5页
为了探讨酸性催化剂对木材 (杉木和三倍体毛白杨 )苯酚液化的影响 ,该研究采用磷酸 (85 % )、低浓硫酸(36 % )、盐酸 (37% )、草酸 (99 5 % ) 4种弱酸性无机酸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木材的液化试验 .结果表明 ,磷酸和低浓硫酸是木材苯酚... 为了探讨酸性催化剂对木材 (杉木和三倍体毛白杨 )苯酚液化的影响 ,该研究采用磷酸 (85 % )、低浓硫酸(36 % )、盐酸 (37% )、草酸 (99 5 % ) 4种弱酸性无机酸 ,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木材的液化试验 .结果表明 ,磷酸和低浓硫酸是木材苯酚液化效果较好的催化剂 .在温度为 15 0℃、液化时间为 2h、液体比 (苯酚 木材 )为 4、催化剂含量为10 %的条件下 ,采用磷酸或低浓硫酸 ,可以分别使木材液化后的残渣率降至 3 2 %和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苯酚液化 催化剂 残渣率
下载PDF
杉木屑制备高丁烷工作容量颗粒活性炭(英文) 被引量:13
15
作者 朱光真 邓先伦 +3 位作者 刘晓敏 许玉 林冠烽 龚建平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22,共6页
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方法。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中通过添加浓硫酸作为助催化剂,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了BWC高达165 g/L的产品,其表观密度为241 g/L,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和平均... 研究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方法。在磷酸法制备活性炭的工艺中通过添加浓硫酸作为助催化剂,以杉木屑为原料制备了BWC高达165 g/L的产品,其表观密度为241 g/L,比表面积、总孔容、微孔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2 627 m^2/g、1.574 cm^3/g、0.941 cm^3/g和2.397 nm。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为:磷酸浓度为56%,浸渍比为1.9∶1,硫酸添加量为6%,硫酸浓度为80%,干燥固化温度为300℃,干燥固化时间为3 h,活化温度为450℃,活化时间为60 min,并且浓硫酸和活化温度是制备丁烷吸附用颗粒活性炭的重要影响因素。通过本研究可将高BWC颗粒活性炭制备时间从20-70 h缩短在5 h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活性炭:丁烷工作容量 正交试验 杉木 磷酸 硫酸
下载PDF
封闭酸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硼砷硫 被引量:56
16
作者 李冰 马新荣 +1 位作者 杨红霞 何红蓼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7,共7页
采用充氩电荷注入检测器(CI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结合HF HNO3 HClO4 H3PO4密封溶样法,建立了适用于多目标地质调查中土壤、水系沉积物等地质样品中B、As、S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加入少量H3PO4避免了易挥发元素... 采用充氩电荷注入检测器(CI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结合HF HNO3 HClO4 H3PO4密封溶样法,建立了适用于多目标地质调查中土壤、水系沉积物等地质样品中B、As、S的同时测定方法。方法的特点是通过加入少量H3PO4避免了易挥发元素B的挥发损失;采用Se196.0nm谱线为内标,对残留空气对超紫外区谱线测定中的强度漂移影响起到了很好的补偿作用;该方法还可同时测定Cu、Pb、Zn、Cr、Ni、Li、Mn和V等微量元素。B、As、S的仪器检出限(3SD,μg/mL)分别为0.01、0.008、0.03,方法检出限(10SD,DF=100,μg/g)分别为2.61、3.28、9.58。用国家标准物质土壤GBW07401~07408,水系沉积物GBW07309~07312验证了测定B、As、S的准确性及精密度,允许误差范围之内,测定值与标准值接近,样品10次测定的RSD为4.34%~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非金属元素测定 发射光谱 磷酸 封闭溶样
下载PDF
乙二胺/磷酸溶液化学吸收法烟气脱硫的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汤志刚 周长城 陈成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5-291,共7页
提出了一种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硫的新型烟气脱硫工艺,并建立了有机胺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气液平衡模型,首次较好预测了二氧化硫-乙二胺-磷酸水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对比0.3mol·L-1乙二胺缓冲溶液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 提出了一种有机胺吸收二氧化硫的新型烟气脱硫工艺,并建立了有机胺吸收烟气中二氧化硫的气液平衡模型,首次较好预测了二氧化硫-乙二胺-磷酸水溶液体系的气液平衡.对比0.3mol·L-1乙二胺缓冲溶液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最大相对偏差不超过7%.同时,以乙二胺/磷酸混合溶液作为吸收剂,在φ 30mm×600mm的填料塔中进行了逆流吸收和解吸实验,确定了实验室规模下适宜的吸收工艺条件:液气比L/G=0.6~1.0 L·m-3,乙二胺浓度0.3 mol·L-1,吸收液初始SO2浓度4~6g·L·1,pH值6.0~7.5;解吸工艺条件为:预热温度60℃,塔釜温度103℃,喷淋密度0.7m3·m-2·h-1,富液中SO2浓度14~16 g·L-1.进一步的经济分析表明,乙二胺/磷酸法脱硫费用相当于石灰石法的1/3,低于氨法和新近开发的NADS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二氧化硫 有机胺 吸收 气液平衡
下载PDF
磷酸对石灰性土壤pH及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8
作者 姚晓芹 马文奇 楚建周 《土壤肥料》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16,20,共4页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以硫酸为对照研究了磷酸对石灰性土壤的酸化效果及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培养 1周结果表明 ,随酸浓度增加 ,土壤 pH降低 ,低浓度时磷酸对石灰性土壤的酸化效果强于对照硫酸 ,高浓度时硫酸酸化效果强于磷酸 ,有效Fe...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 ,以硫酸为对照研究了磷酸对石灰性土壤的酸化效果及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影响。培养 1周结果表明 ,随酸浓度增加 ,土壤 pH降低 ,低浓度时磷酸对石灰性土壤的酸化效果强于对照硫酸 ,高浓度时硫酸酸化效果强于磷酸 ,有效Fe、Mn的含量随着酸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 ,有效Zn的含量随着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有效Cu的含量随着磷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 硫酸 石灰性土壤 微量元素 有效性 pH
下载PDF
磷酸浸出渣中提取稀土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冯林永 蒋训雄 +4 位作者 汪胜东 蒋开喜 范艳青 王海北 张登高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4-37,共4页
以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非石膏类伴生稀土渣为原料、硫酸为浸出剂,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液固比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综合试验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以达到81.9%:硫酸浓度14%、温度90℃、液固比4∶1、反应时间2h... 以湿法磷酸工艺中产生的非石膏类伴生稀土渣为原料、硫酸为浸出剂,考察硫酸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液固比等对稀土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综合试验条件下稀土浸出率可以达到81.9%:硫酸浓度14%、温度90℃、液固比4∶1、反应时间2h,硫酸浸出渣主要由石英、针状石膏和柱状石膏晶体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磷酸 稀土渣 硫酸 浸出率
下载PDF
催化活化法制备高丁烷工作容量颗粒活性炭 被引量:9
20
作者 朱光真 邓先伦 刘晓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B11期884-887,891,共5页
在已报道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研究中,其制备周期比较长。在传统的磷酸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塑化阶段加入浓硫酸来促进杉木屑组织中生物高聚物的酸催化解聚并低分子化。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添加量... 在已报道的高丁烷工作容量(BWC)颗粒活性炭(GAC)的制备研究中,其制备周期比较长。在传统的磷酸法颗粒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塑化阶段加入浓硫酸来促进杉木屑组织中生物高聚物的酸催化解聚并低分子化。研究结果表明浓硫酸添加量为6%时,GAC的BWC由未添加浓硫酸时的11.9 g/100mL增加到14.4g/100mL,提高了近21%;中孔孔容由0.508cm3/g增加到0.939cm3/g,提高了85%;BET比表面积由1902m2/g增加到2325m2/g,提高了22%;总孔容由1.029cm3/g增加到1.685cm3/g,提高了近64%;微孔容积由0.521cm3/g增加到0.746cm3/g,提高了43%。而且,其制备周期也从先前的20~70h缩短至5h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烷工作容量 颗粒活性炭 磷酸 硫酸 杉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