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MCS系统的调试
1
作者 钟新元 徐教锋 《江西电力》 2004年第4期23-25,共3页
江苏省大屯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是目前国内CFB最大容量主流机组之一,CFB锅炉系统与常规锅炉有较大的区别。介绍该CFB锅炉机组的锅炉系统及其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并着重介绍了在调试过程中MCS系统软件设计与系统投运中问题的分析与... 江苏省大屯440t/h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是目前国内CFB最大容量主流机组之一,CFB锅炉系统与常规锅炉有较大的区别。介绍该CFB锅炉机组的锅炉系统及其相应的自动控制系统,并着重介绍了在调试过程中MCS系统软件设计与系统投运中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循环流化床 mcs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 热工控制系统 调试
下载PDF
Observational and Mechanistic Analysis of a Nighttime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Within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
2
作者 叶龙彬 朱婧 +2 位作者 谌芸 李菲 郑林晔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3年第4期448-459,共12页
In August 2021,a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occurred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Induced by a linearly shaped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t... In August 2021,a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event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occurred over the southeastern coast of China.Induced by a linearly shaped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MCS),this heavy rainfall ev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localized heavy rainfall,high cumulative rainfall,and extreme rainfall intensity.Using various observational data,this study first analyzed the precipitation features and radar reflectivity evolution.It then examined the role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mbient wind field and convective initiation(CI).Furthermore,the dynamic lifting mechanism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MCS was revealed by em-ploying multi-Doppler radar retrieval methods.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nearly shaped MCS,develop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subtropical high,was the primary cause of the extreme rainfall event.High temperatures and humidity,coupled with the convergence of low-level southerly winds,established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MCS develop-ment.The superposition of the convergence zone generated by the southerly winds in the boundary layer(925-1000 hPa)and the divergence zone in the lower layer(700-925 hPa)supplied dynamic lifting conditions for CI.Additionally,a long-term shear line(southerly southwesterly)offered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he linearly shaped MCS.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trengthening low-level southerly winds and secondary circulation in mid-upper levels were influential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linearly shaped M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early shaped mcs warm-sector heavy rainfall convergence/divergence secondary circulation
下载PDF
一种非血液接触式气动心室辅助装置的设计及体外测试 被引量:8
3
作者 邬顺捷 杨明 +1 位作者 黄欢 李虹磊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398-401,共4页
介绍了一种非血液接触式气动心室辅助装置,它包含一个双腔室心脏辅助杯,一个可与电脑连接的心脏辅助控制器及真空泵、空压机等装置。将其接入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进行测试,得到与人体正常血压相接近的输出。
关键词 气动心室辅助 心脏辅助杯 模拟人体循环系统
下载PDF
西藏班公湖岛弧带晚白垩世地壳伸展期间碳的壳内循环 被引量:8
4
作者 宋扬 曲晓明 +2 位作者 辛洪波 王志云 杜德道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5-233,共9页
班公湖镁质碳酸岩体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在岩浆和流体作用下,含碳物质壳内循环作用的产物。本文利用LA-MC-ICP-MS测试技术对镁质碳酸岩样品中的交代型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分析,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0.3±1.2Ma(MSWD=3.8),说明... 班公湖镁质碳酸岩体是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在岩浆和流体作用下,含碳物质壳内循环作用的产物。本文利用LA-MC-ICP-MS测试技术对镁质碳酸岩样品中的交代型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年分析,其加权平均年龄为80.3±1.2Ma(MSWD=3.8),说明班公湖地区交代型镁质碳酸岩形成于晚白垩世,与这一地区同期的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岩体中菱镁矿和菱铁矿δ13CV-PDB在0.9‰~1.6‰之间,平均为1.25‰;δ18OV-SMOW值在15.9‰~21.7‰,平均为18.65‰,指示碳来自于围岩中的海相碳酸盐岩。碳循环条件研究认为,大量的流体作为碳循环的载体,来自于大气降水,循环温度可能在300~350℃之间,循环范围从地表以下100m到2.1km左右。班公湖岛弧带白垩纪晚期伸展松弛的构造背景为下部岩浆上涌、天水下渗循环、加快CO2气体排放、加速碳的壳内循环提供了重要的驱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镁质碳酸岩体 LA—MC—ICP—MS测年 同位素 西藏 班公湖
下载PDF
模拟循环系统中的主动脉流间接测量 被引量:3
5
作者 黄欢 杨明 邬顺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38-1141,1145,共5页
模拟循环系统主动脉内的流量波动很大,采用流量计直接测量受管道直径、管壁厚度、流量计量程等因素制约,不利于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模拟.文中提出一种利用压力信号间接测量主动脉流的方法.首先利用不同的Windkessel模型对模拟体循环系统... 模拟循环系统主动脉内的流量波动很大,采用流量计直接测量受管道直径、管壁厚度、流量计量程等因素制约,不利于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模拟.文中提出一种利用压力信号间接测量主动脉流的方法.首先利用不同的Windkessel模型对模拟体循环系统进行建模,然后分别以主动脉压和动脉压作为输入变量和观测变量,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器对模型参数和主动脉流进行联合估计.流量的估计精度采用均方根误差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四元Windkessel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系统的动态性能并估计流量,为心血管装置的定量分析和测试提供了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循环系统 Windkessel模型 主动脉流 软测量 扩展卡尔曼滤波
下载PDF
一次暴雨过程受不同系统影响的动力热力场结构特征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丽 关铭 +1 位作者 李有缘 王深义 《气象科技》 2019年第6期959-968,共10页
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受不同系统影响的连续2d暴雨过程的热力和动力场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4日为暖锋锋生暴雨,暴雨范... 本文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出现在东北地区北部受不同系统影响的连续2d暴雨过程的热力和动力场结构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4日为暖锋锋生暴雨,暴雨范围大;25日为台风暴雨,暴雨出现在台风移动路径上,为狭长带状。暴雨是由MCS活动造成的,每次短时强降水均与TBB低值中心相对应,台风倒槽内的MCS强度比暖锋云系内的MCS弱,但是降水强度却更大。台风安比携带大量暖湿空气,其东侧的低空急流向北输送热量和水汽,水汽辐合集中在边界层内,台风暴雨的水汽辐合强度比暖锋暴雨更强烈,所造成的雨强更大。暖锋暴雨期间,小兴安岭迎风坡地形的辐合抬升作用明显;高层强辐散及地形辐合抬升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台风暴雨期间,低空辐合,特别是水汽辐合作用对暴雨有较大贡献;辐合区位于台风倒槽附近,倒槽表现为冷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暖锋 倒槽 次级环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下载PDF
搏动式心脏辅助装置体外模拟试验的建立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刘强 周健 臧旺福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在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测试搏动式血泵的流体力学特性,并通过动物实验论证其可行性,为进一步的临床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水和林格氏液作为循环介质,模拟体外循环条件,观察体外模拟循环试验前、后负荷的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 目的:在体外模拟循环实验台测试搏动式血泵的流体力学特性,并通过动物实验论证其可行性,为进一步的临床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利用水和林格氏液作为循环介质,模拟体外循环条件,观察体外模拟循环试验前、后负荷的变化对输出量的影响,并通过动物实验加以论证。结果:在固定前负荷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后负荷可使心输出量逐渐下降,而保持后负荷不变的情况下,逐渐加大前负荷,输出量增加不明显。设定前负荷的改变范围为10~50 mmHg,后负荷的改变范围为60~110 mmHg,测出相应输出量的变化为4.0~5.9 L。后期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该搏动式血泵对心衰猪的心脏功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结论:搏动式血泵对后负荷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流量抑制效应,而对前负荷反应则不明显,动物实验亦证实了其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式血泵 心脏辅助装置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一次东北暖锋锋生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任丽 孙磊 +2 位作者 张桂华 白雪梅 张天华 《暴雨灾害》 2019年第4期311-319,共9页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日发生在黑龙江南部的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高加强西伸... 使用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资料、自动气象站降水量以及0.25°×0.25°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17年8月1日发生在黑龙江南部的暖区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在副高加强西伸北抬及有台风活动的背景下,副高外围的水汽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低层西南风的增大导致暖锋锋生,暖锋的辐合抬升作用加强,造成较大范围的暴雨天气;锋生区附近存在CSI,锋生作用及CSI的释放,加强了沿着锋面倾斜向上的斜升气流及锋面次级环流,CSI导致的斜升气流的发展进一步触发对流不稳定,导致大范围的垂直上升运动,降水显著加强;暖锋云带内部探空分析显示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利于以短时强降水为主的对流发展。暴雨是由云团的后向传播造成的,强降水以暖云降水为主,降水效率高,雨强大,暖锋稳定少动,由暖锋锋生所致的对流单体在同一区域重复新生,并沿暖锋自西向东传播,形成列车效应,暴雨中心一直有最大反射率因子超过45 d Bz且降水效率高的强回波活动,持续时间超过4 h,导致强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累积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暖锋 锋生 条件对称不稳定(CSI) 次级环流 中尺度对流系统(mcs) 台风
下载PDF
基于单片机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化控制
9
作者 邓彬 李庆芬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年第3期140-141,共2页
介绍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工作原理。设计了采用MCS-51系列的8031为主控制机的变频调速恒压恒水位供水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可根据管网用水量的变化实现泵组的自动切换或变频调速,控制方便、... 介绍了循环冷却水系统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的工作原理。设计了采用MCS-51系列的8031为主控制机的变频调速恒压恒水位供水控制系统。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变频调速恒压供水系统,可根据管网用水量的变化实现泵组的自动切换或变频调速,控制方便、灵活,可以大幅度地节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机 循环冷却水系统 变频调速
下载PDF
有效提高页岩气井固井质量的泥饼固化防窜固井技术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杜建平 顾军 +3 位作者 张辉 刘琎 翁继祥 罗洪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9-94,共6页
X2井是湖北某盆地的一口重点页岩气评价井。为解决该区域存在的φ139.7 mm生产套管固井前钻井井漏严重、井径极其不规则、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后续储层体积压裂作业等问题,在室内评价实验的基础上,决定使用泥饼固化(MCS,Mud Cake Solidific... X2井是湖北某盆地的一口重点页岩气评价井。为解决该区域存在的φ139.7 mm生产套管固井前钻井井漏严重、井径极其不规则、固井质量难以保证后续储层体积压裂作业等问题,在室内评价实验的基础上,决定使用泥饼固化(MCS,Mud Cake Solidification)防窜固井技术。该项技术的机理是把泥饼固化剂放在先导水泥浆之前注入,通过其与井壁泥饼接触并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胶凝物质对泥饼中的各物质进行填充和黏接,相互胶结形成致密的固结体,进而实现固井二界面泥饼固化。X2井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声波一变密度测井(CBL/VDL)解释结果第一界面固井质量胶结好的占91.4%,胶结中等的占8.3%,胶结差的占0.3%;第二界面固井质量胶结好的占29.4%,胶结中等的占70.6%,胶结差的占比为0,综合评价为优质,较邻井(X1井)固井质量大幅度提高;X2井经初步压裂,测试获得页岩气产量900 m^3/d。充分说明了MCS技术不但可显著提高复杂井界面胶结质量和层间封隔效果,满足页岩气体积压裂的需要,而且还能避免因顶替效率低、界面胶结质量差而导致的测井质量差和潜伏的环空气窜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井 泥饼固化 井漏 井径不规则 胶结强度 固井质量 产量
下载PDF
用于心室辅助装置系统性能测试的标准化体外模拟循环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实 李澍 +5 位作者 陈琛 支梦竹 黄鹏辉 马云善 陈紫文 徐博翎 《中国医疗设备》 2018年第9期10-14,18,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用于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标准化体外性能测试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ion System,MCS)。通过统计临床文献大数据,以涵盖文献中95%心力衰竭患者的生理参数的极值组合框定出MCS的测... 本研究的目的是研制用于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标准化体外性能测试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ion System,MCS)。通过统计临床文献大数据,以涵盖文献中95%心力衰竭患者的生理参数的极值组合框定出MCS的测试条件矩阵。根据要求完成MCS元件设计,建立水力学回路,能够通过对生理参数的调节准确模拟不同的生理条件。同时集成传感仪器以及控制与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参数的实时运算和波形显示。最后将研制完成的MCS与待测VAD同步运行,模拟标称心衰状态下的VAD辅助性能实验。实验结果表明,MCS本身能够完全满足临床文献给出的测试条件,同时系统能够精准的模拟每一个生理参数的目标值。在VAD辅助性能实验中,待测VAD能够将系统流量和主动脉压恢复至健康生理范围。总而言之,本文研制的MCS能够满足ISO规定的VAD体外系统性能测试标准,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试手段。同时,该MCS也能够提供VAD辅助下,循环系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平台,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室辅助装置 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生理条件 标准化 系统性能测试
下载PDF
一种模拟血液循环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怡铭 李军 许剑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9-334,共6页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准确复现人体血流动力学环境的模拟血液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ion system,MCS)用于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人工心肺机等人工器官研发过程中的体外测试。方法建立一套包括体肺循环的双心驱动MCS... 目的研究一种能够准确复现人体血流动力学环境的模拟血液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ion system,MCS)用于心室辅助装置(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VAD)、人工心肺机等人工器官研发过程中的体外测试。方法建立一套包括体肺循环的双心驱动MCS,基本涵盖心血管系统的主要生理特征及功能,其中对瓣膜和动脉的模拟提出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的新方式。该系统可以通过调整控制系统参数或结构参数来模拟正常人体、心衰、瓣膜疾病、动脉硬化以及外周阻性变化等多种生理环境,并利用传感器与控制系统实现压力、流量的实时显示、控制和数据保存。结果该MCS模拟正常人体和多种病症下的血流动力学环境均与人体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并且新的瓣膜和动脉模拟方式减小了压力波动,使模拟效果更好。在模拟心衰病症下使用航天泰心HeartCon型VAD接入系统,可以看到其血流动力学环境(主动脉压力、左心室压力、心排量等)均能恢复到正常范围。结论该MCS能够准确复现多种生理状态下体肺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环境,为VAD等人工器官的性能测试和控制策略的设计提供有效的实验平台。同时,采用硅胶材料制作瓣膜和动脉的模拟方式也可以作为MCS研究中的新思路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血液循环系统 人工器官 心室辅助装置 瓣膜 动脉
下载PDF
用于心室辅助装置血流动力学性能评价的体外模拟循环系统技术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黄鹏辉 黄柊喻 +2 位作者 党维国 王亚伟 徐博翎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5-371,共7页
体外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ory systems,MCS)是一个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试验平台,被广泛用于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瓣膜等心血管人工器官的体外性能评价和生机电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响应研究。通过调整模拟心脏的驱动... 体外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ory systems,MCS)是一个模拟人体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状态的试验平台,被广泛用于心室辅助装置和人工瓣膜等心血管人工器官的体外性能评价和生机电系统中的血流动力学响应研究。通过调整模拟心脏的驱动元件和模拟血管系统的集中参数元件,MCS可以模拟人体健康、运动、心力衰竭等不同生理状态的血流动力学特性。自1960年代至今,MCS研发目标从满足最基本的心室辅助装置或机械瓣膜的系统性能评价要求,已发展到能够复现局部重要器官的血流动力学状态。总结MCS目前的设计原则、系统搭建以及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模拟循环系统 血流动力学 心室辅助装置 人体循环系统 人工心脏
下载PDF
2017年梅雨期浙江中部连续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周梅 许洪泽 +1 位作者 郑朝霞 项素清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9年第1期32-39,共8页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FNL再分析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梅汛期前后浙江中部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对梅汛期三次强降水过程的梅雨锋结构、对流层低层风场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影响以及中...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的FNL再分析资料和FY-2E卫星云图资料对2017年梅汛期前后浙江中部大尺度环流背景进行分析,同时对梅汛期三次强降水过程的梅雨锋结构、对流层低层风场对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的影响以及中尺度云团特征等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进入梅汛期,贝加尔湖长波脊发展及长久维持,带状分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强,有利于冷暖空气交汇于浙江一带,形成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的强降水;2)在垂直方向上,高空西风急流的入口区右侧与低空急流核左前方相叠加,高低空急流耦合作用明显,为中尺度对流系统维持提供了必备的不稳定机制;3)三次强降水过程均具有正涡度带随时间东移的现象,揭示了梅雨锋区低值系统沿切变线东移的特点。其中,第三次暴雨过程正涡度东移特点最明显,对流层低层的有利动力条件导致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及强降水的出现;第二次过程的副热带西风急流中心风速明显较第一次和第三次小,但西风急流中心位置南移至30°—35°N,正好位于梅雨锋区上空,补偿了因急流风速减小对高层辐散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特征 梅雨锋 中尺度对流系统
下载PDF
宁夏麻黄山地区钻井液技术
15
作者 梅永刚 冯英 余雨林 《石油钻探技术》 CAS 2003年第4期35-36,共2页
麻黄山地区钻井过程中易出现井塌、井漏、卡钻等工程事故及井下复杂情况,在分析该地区地层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了应用钾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钻进,并在目的层井段实施屏蔽暂堵技术,有效地防止了井漏、井眼失稳,而且提高了油井产量,经济效益... 麻黄山地区钻井过程中易出现井塌、井漏、卡钻等工程事故及井下复杂情况,在分析该地区地层特点的基础上,采取了应用钾基聚合物钻井液体系钻进,并在目的层井段实施屏蔽暂堵技术,有效地防止了井漏、井眼失稳,而且提高了油井产量,经济效益非常明显。详细介绍了该地区分井段钻井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麻黄山地区 钻井液技术 聚合物钻井液 性能 井漏 井塌 井眼稳定 地层伤害
下载PDF
A novel pressure difference-induced perforation aortic stent-grafts system: an experimental study
16
作者 DENG Guo-yu ZHOU Jian +7 位作者 LU Qing-sheng WANG Lu HOU Le-wei DONG Jian WANG Jian-nan ZHANG Shu-ming ZHAO Zhi-qing JING Zai-p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7期1264-1268,共5页
Background Most of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modifications to preserve side branch must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extensi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which may not be possible in many hospitals and emergency settings.... Background Most of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modifications to preserve side branch must be customized according to extensive pre-operative assessment, which may not be possible in many hospitals and emergency settings. The study was to develop a novel stent-grafts system that would allow in situ "fenestration", with less reliance on preoperative imaging. Methods The magnitude of pressure difference (PD) between 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 and aortic arch were measured in 12 experimental pigs. Changes of PD before and after LSA was covered were analyzed respectively. The novel stent graft was made by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ple textiles forming tech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D measurement in pigs, we evaluat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ent-graft in a mock circulation system. Results In pigs, the blood pressure of aortic ar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LSA after it was covered (P 〈0.001) and PD was (42.78±5.17) mmHg. After target vessel was covered and when PD between the LSA and aorta reached the magnitude measured in pigs, contrast media oozed from the cranny of graft to the LSA, which was generated by sliding and deformation of yarns of novel stent-graft. Conclusions The study proposes the design of pressure difference-induced perforation aortic stent-grafts system and verifies that the PD between LSA and aortic arch is high enough to allow in situ "fenestration" by stent graft made by multi-dimensional and multiple textiles forming technoloa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ORTA left subclavian artery STENT-GRAFT pressure difference mock circulation
原文传递
超声影像数据源3D打印结合模拟循环系统制作体外动态二尖瓣模型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浩 张斌 +6 位作者 宋宏宁 杨远婷 邓倾 加丹 郭娟 任伟 周青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6-212,共7页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数据源3D打印结合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ory system,MCS)制作体外动态二尖瓣模型的可行性,以期实现3D打印瓣膜模型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构到功能的转变,从而辅助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 目的探讨超声影像数据源3D打印结合模拟循环系统(mock circulatory system,MCS)制作体外动态二尖瓣模型的可行性,以期实现3D打印瓣膜模型从静态到动态、从结构到功能的转变,从而辅助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治疗选择。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检查的10例非瓣膜病患者作为二尖瓣正常组,另选10例同期于我院诊断为二尖瓣狭窄的患者作为二尖瓣狭窄组,10例诊断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作为二尖瓣关闭不全组。各组受检者先行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取二尖瓣瓣口流速(E峰)、压差等血流动力学参数,对二尖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患者,同时评估瓣膜狭窄及反流程度。行3D-TEE检查,获取二尖瓣三维图像。经图像后处理、3D建模后,应用可溶性材料(PVA)打印瓣膜模具,将人体皮肤硅胶、硅油、淀粉、固化剂等按照一定配比混合后灌注于二尖瓣模具中制作出柔性的硅胶二尖瓣模型。后将模型置于体外MCS中,以实现瓣膜动态启闭。于体外装置中再次测量二尖瓣上述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评估狭窄和反流程度。应用配对t检验对各组体内外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所有受检者二尖瓣3D-TEE图像均成功进行后处理,打印、制作出柔软的二尖瓣模型,并完成体外血流动力学测试。瓣膜模型于体外装置中的启闭状态与体内相似。各组于体外测得的各血流动力学参数与体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高(r=0.76)。对10例二尖瓣狭窄及1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定性评估中,18例与体内评估程度相同。结论以超声为数据源3D打印结合MCS制作体外动态二尖瓣模型是可行的,且准确性较高。动态二尖瓣模型于体外再现了二尖瓣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可为进一步的临床诊疗、术式模拟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关闭不全 血流动力学 模拟循环系统
原文传递
海洋条件对浮动式核电厂事故后自然循环特性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帆 张丹 +2 位作者 谭长禄 冉旭 余红星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8-151,共4页
基于自主开发的海洋条件系统分析程序RELAP5/MC,研究了倾斜、摇摆海洋条件对浮动式核电厂全船断电事故(SBO)后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一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的浮动式核电厂,PRHR冷凝器在海洋条件下的... 基于自主开发的海洋条件系统分析程序RELAP5/MC,研究了倾斜、摇摆海洋条件对浮动式核电厂全船断电事故(SBO)后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具有一次侧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PRHR)的浮动式核电厂,PRHR冷凝器在海洋条件下的响应受稳压器波动流量、蒸汽发生器并联热阱的影响,与二次侧PRHR在海洋条件下的性能有较大的差异;稳压器和回路间的流量交换对左舷环路的冷却能力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动式核电厂 全船断电 自然循环 RELAP5/MC
原文传递
冷源、热源温度对自然循环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玉宇 钱晓明 +1 位作者 高庆瀚 王晓轩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62-65,共4页
物理过程失效是导致非能动系统运行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予以考虑。而对于物理过程失效,目前尚无成熟的分析方法。本文提出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冷源温度、热源温度在其合理范围内变化对自然循环系统运... 物理过程失效是导致非能动系统运行失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在非能动系统可靠性分析中予以考虑。而对于物理过程失效,目前尚无成熟的分析方法。本文提出采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研究冷源温度、热源温度在其合理范围内变化对自然循环系统运行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源、热源温度变化对系统物理过程失效具有重要影响,且运行列数越少,影响越显著。计算结果说明系统运行失效是物理过程失效与设备失效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并非二者的简单叠加,物理过程失效与设备失效是互为条件的;当系统设计安全裕量较大时,即使参与运行的设备列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也并不一定导致系统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过程失效 蒙特卡罗模拟 非能动系统 自然循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