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on of real modes and physical matrices from modal testing
1
作者 Wang Tong Zhang Lingmi Tee Kong Fah 《Earthquake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Vibration》 SCIE EI CSCD 2011年第2期219-227,共9页
A technique to extract real modes from the identified complex mod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enables the normalized real mode shapes, modal masses, and full or reduced mass and stiffness matrices to be obtain... A technique to extract real modes from the identified complex modes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which enables the normalized real mode shapes, modal masses, and full or reduced mass and stiffness matrices to be obtained. The theoretical derivation of the method is provided in detail. An 11-DOF vibration system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algorithm, an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he number of modes utilized and measurement DOFs on the extraction results. Finally, the method is used to extract real modes from both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nd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al analysis complex mode real mode normalized mode shape modal mass
下载PDF
基于跨模型模态应变能变化的结构损伤识别两阶段法
2
作者 朱学坤 李翠 +2 位作者 俞记生 张雅儒 伍晓顺 《力学季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0-221,共12页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精度,采用跨模型模态应变能变化(Cross-model Modal Strain Energy Changes,CMSEC)代替传统的模态应变能变化(Modal Strain Energy Changes, MSEC)建立先定位后定量的结构损伤识别两阶段法.与传统模态应变能(Modal St... 为提高结构损伤识别精度,采用跨模型模态应变能变化(Cross-model Modal Strain Energy Changes,CMSEC)代替传统的模态应变能变化(Modal Strain Energy Changes, MSEC)建立先定位后定量的结构损伤识别两阶段法.与传统模态应变能(Modal Strain Energy, MSE)计算时仅利用结构损伤后的振型不同,跨模型模态应变能(CMSE)的计算同时利用结构损伤前后的振型.先利用CMSEC构建CMSECI (Cross-model Modal Strain Energy Index)损伤指标来确定损伤位置,筛选出疑似损伤构件后,再利用CMSEC建立定量识别损伤程度的灵敏度方程.采用基于奇异值截断的迭代法求解该方程,以避免迭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病态方程问题.根据公式构成可以定性判断CMSEC比MSEC更难被噪声干扰.某简支梁算例表明,本文方法在损伤定位和损伤定量两个阶段均比传统方法具有更高的识别精度.为了深入考察本文方法的优越性,采用蒙特卡洛法从宏观的相对误差上界和具体的相对误差分布这两个视角解释了本文方法优于传统方法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识别 模态应变能 模态识别 结构健康监测 损伤灵敏度
下载PDF
An Improved Modal Strain Energy Method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Offshore Platform Structures 被引量:3
3
作者 Yingchao Li Shuqing Wang +1 位作者 Min Zhang Chunmei Zhe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CSCD 2016年第2期182-192,共11页
柔韧的损坏察觉方法为的发展近海结构是关键的阻止结构的失败引起的大祸。在这研究,我们为检测损坏在开发了一个改进形式的紧张精力(IMSE ) 方法近海站台基于一个传统的形式的紧张精力方法(Stubbs 索引方法) 组织。从 Stubbs 索引方法... 柔韧的损坏察觉方法为的发展近海结构是关键的阻止结构的失败引起的大祸。在这研究,我们为检测损坏在开发了一个改进形式的紧张精力(IMSE ) 方法近海站台基于一个传统的形式的紧张精力方法(Stubbs 索引方法) 组织。从 Stubbs 索引方法的最重要的差别是形式的频率的应用程序。目标是改进传统的方法的坚韧性。表明建议 IMSE 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物,数字、试验性的研究用夹克衫站台结构为不同损坏情形被进行。当仅仅有限、空间地不完全、弄脏噪音的形式的数据是可得到的时,结果在损坏地点表明了 IMSE 方法的有效性。比较研究证明 IMSE 索引超过了 Stubbs 索引并且展出了更强壮的坚韧性,证实建议途径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变能法 结构损伤检测 海洋平台 传统方法 鲁棒性 海洋结构 结构故障 模态频率
下载PDF
Modal Strain Energy Based Structural Damage Localization for Offshore Platform using Sim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被引量:5
4
作者 WANG Shuqing LIU Fushun ZHANG Min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97-406,共10页
Modal strain energy based methods for damage detection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most of published articles use numerical methods and some studies conduct modal tests with simple 1D or 2D structures to ve... Modal strain energy based methods for damage detection have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However, most of published articles use numerical methods and some studies conduct modal tests with simple 1D or 2D structures to verify the damage detection algorithms. Only a few studies utilize modal testing data from 3D frame structures. Few studies conduct performance comparisons between two different modal strain energy based methods.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 traditional modal strain energy method(Stubbs index) and a recently developed modal strain energy decomposition(MSED) method for damage localization, for such a purpose both simulated and measured data from an offshore platform model being used. Particularly, the mode shapes used in the damage localization are identified and synthesized from only two measurements of one damage scenario because of the limited number of sensors. The two methods were first briefly reviewed. Next, using a 3D offshore platform model, the damage detection algorithms were implemented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damage severities for both single damage and multiple damage cases. Finally, a physical model of an offshore steel platform was constructed for modal testing and for validating the applicability.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SED method outperforms the Stubbs index method for structural damage de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应变能法 损伤位置 测量数据 二维结构 海洋平台 模拟 结构损伤检测 损伤定位
下载PDF
Experimental and FEM Modal Analysis of a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被引量:4
5
作者 P. Jia S. K. Lai +1 位作者 W. Zhang C. W. Lim 《Modern Mechanical Engineering》 2014年第4期183-197,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for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A modal impact test was c...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conduct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to verify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for aircraft and spacecraft. A modal impact test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free vibration characteristics. Natural frequencies and vibration mode shapes were obtained via measurement in LMS Test. Lab. The frequency response functions were identified and computed by force and acceleration signals, and then mode shapes of this morphing wing structure were subsequently identified by PolyMAX modal parameter estimation method. FEM modal analysis was also implemented and its numerical results convincingly presented the mode shape and natural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Experimental study i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ransverse response of morphing wing as its moveable part is deploying or retreating. Vibration response to different rotation speeds have been collected, managed and analyzed through the use of comparison methodology with each other. Evident phenomena have been discovered including the resonance on which most analysis is focused because of its potential use to generate large amplitude vibration of specific frequency or to avoid such resonant frequencies from a wide spectrum of response. Manufactured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s are studied in stage of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in which some nonlinear vibration resulted should be particularly noted because such wing structure displays a low resonant frequency which is always optimal to be avoided for structural safety and st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ployable-Retractable WING EXPERIMENTAL modal Analysis FEM mode shapeS Natural Frequency LMS Test. Lab
下载PDF
Two-Dimensional Modal Curvature for Damage Detection in Plates
6
作者 曹茂森 潘丽霞 韩奕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CSCD 2015年第3期255-260,共6页
Mode shape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vibration-based damage detection in plates.Two-dimensional(2D)modal curvature(MC2D),derived from mode shapes,is a prevailing physical quantity used to indicate damage.Unfortunately,t... Mode shape has become a hotspot of vibration-based damage detection in plates.Two-dimensional(2D)modal curvature(MC2D),derived from mode shapes,is a prevailing physical quantity used to indicate damage.Unfortunately,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MC2 Dfor characterizing damage in plates has not been clarified to date.In contrast,one-dimensional(1D)modal curvature(MC1D)has explicit physical mechanism to portray damage in beams.Unresolved physical mechanism of MC2 Dseverely hampers its applications for damage identification in plates.To address this deficiency,the clarification mechanism of MC2 Dis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damage.With the clarified mechanism,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case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MC2 Din detecting damage in pl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MAGE detection mode shape 2D modal CURVATURE CRA
下载PDF
基于曲率模态差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胶损伤识别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阎玉芹 曲京儒 张鑫 《建筑技术》 2023年第6期725-727,共3页
鉴于应用曲率模态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胶损伤识别研究较少,提出以隐框玻璃幕墙面板单块试件为研究对象,针对四边不同脱胶损伤进行模态试验并获取模态参数,通过模态分析获取模态振型,采用中心差分法获得曲率模态差,并利用Matlab进行绘图,... 鉴于应用曲率模态的隐框玻璃幕墙结构胶损伤识别研究较少,提出以隐框玻璃幕墙面板单块试件为研究对象,针对四边不同脱胶损伤进行模态试验并获取模态参数,通过模态分析获取模态振型,采用中心差分法获得曲率模态差,并利用Matlab进行绘图,针对不同工况损伤进行了一阶曲率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结构胶脱胶损伤处的玻璃面板模态振型相比未损失时振幅发生起伏,但很难直接用于判断损伤位置,但损伤处曲率模态差值变化显著,采用曲率模态差法可以对损伤位置进行准确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分析 结构胶 曲率模态 振型
下载PDF
基于车桥接触点响应的桥梁振型与损伤识别研究
8
作者 项长生 李祖栋 亓兴军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1-10,32,共11页
以过桥车辆为桥梁动态特性的信息载体对桥梁进行监测,避免了利用动载试验测量桥梁模态参数而存在的成本高、操作复杂等缺陷。基于车辆与桥梁之间的耦合作用,结合中心差分方法得到车辆与桥梁的接触点加速度,利用变分模态分解与希尔伯特... 以过桥车辆为桥梁动态特性的信息载体对桥梁进行监测,避免了利用动载试验测量桥梁模态参数而存在的成本高、操作复杂等缺陷。基于车辆与桥梁之间的耦合作用,结合中心差分方法得到车辆与桥梁的接触点加速度,利用变分模态分解与希尔伯特变换获得桥梁的各阶分量响应,并重构振型。以某一简支梁桥为例,研究车速、路面粗糙度、随机交通等参数对振型识别的影响,利用重构的一阶振型结合曲率模态法对桥梁的损伤定位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路面粗糙度对振型识别不利,通过加入一辆伴随车辆激励桥梁能较为精确地识别出A级粗糙度下桥梁的前三阶振型。由于随机交通的存在,量测车采集到的加速度信号中包含交通流中车辆的频率信息,但重构的振型仍可以满足工程精度。当量测车的行驶速度较低时,信号数据中包含的桥梁模态信息丰富,重构的一阶振型具有较高的分辨率,结合曲率模态法可以准确地定位桥梁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点 变分模态分解 振型识别 随机交通 曲率模态
下载PDF
基于应变模态振型和误差补偿的形状重构方法
9
作者 尚秋峰 张晓旭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5-608,共4页
形状传感技术是近年来传感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模态振型和误差补偿的形状重构方法,通过测量物体部分位置点的应变数据,采用模态理论实现应变-位移转换,进而重构物体形状。以长宽高分别... 形状传感技术是近年来传感领域备受关注的新研究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应变模态振型和误差补偿的形状重构方法,通过测量物体部分位置点的应变数据,采用模态理论实现应变-位移转换,进而重构物体形状。以长宽高分别为1 000,1 000和0.5 mm的钛合金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ANSYS workbench18有限元仿真软件获取位移模态振型及应变模态振型,依据有限元仿真中位置点模态的相似性,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应变测量点位置进行优化,在合金板上表面施加400 N的力使其产生形变。该算法的形状重构误差小于常规的均匀分布算法。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对误差和重构位移数据集进行了训练,依据拟合重构误差和重构位移的关系,补偿误差后重构误差不大于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状重构 模态法 布局优化 误差补偿 仿真模型
下载PDF
轴-艇耦合系统自由振动特性建模与分析
10
作者 聂睿 李天匀 +1 位作者 朱翔 陈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53-961,共9页
为了探究水下航行器结构间的振动传递规律,本文基于能量变分原理,以梁-组合壳作为轴-艇耦合系统结构的简化,建立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其自由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引入改进傅里叶级数构造梁结构及组合壳结构的位移函数,得到各自结构的动能和应... 为了探究水下航行器结构间的振动传递规律,本文基于能量变分原理,以梁-组合壳作为轴-艇耦合系统结构的简化,建立理论计算模型并对其自由振动特性进行分析。引入改进傅里叶级数构造梁结构及组合壳结构的位移函数,得到各自结构的动能和应变能;分别利用耦合弹簧组和边界弹簧组将结构之间的位移连续条件和边界约束条件转换为对应的耦合弹簧势能;对系统能量泛函进行变分求解,得到耦合系统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通过与有限元软件的对比,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并对不同壳体边界条件下耦合系统固有频率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耦合系统低频段存在解耦模式,振动模态可等效于刚体结构上的多跨梁弯曲振动;壳体边界约束增强会导致耦合系统大部分固有频率随之增大并最终趋于稳定,但不会对解耦模式的固有频率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轴-艇耦合系统 自由振动特性 能量变分原理 改进傅里叶级数 固有频率 模态振型 边界约束
下载PDF
全弹结构振型斜率测试系统技术研究
11
作者 路梓照 崔英伟 +2 位作者 高世阳 孙立明 贾业宁 《环境技术》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振型斜率测试结果可以为弹的姿态控制提供必要的控制参数,同时可以有效校核弹敏感元件如速率陀螺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弹结构的舱段局部变形对结构的振型斜率参数有较大影响,因此,弹进行全弹模态试验以获取振型斜率参数十分必要。本文... 振型斜率测试结果可以为弹的姿态控制提供必要的控制参数,同时可以有效校核弹敏感元件如速率陀螺的安装位置是否合适。弹结构的舱段局部变形对结构的振型斜率参数有较大影响,因此,弹进行全弹模态试验以获取振型斜率参数十分必要。本文以弹为研究对象,从振型斜率测量原理、振型斜率测量系统设计等方面,完成了通过速率陀螺测量指定点角速度和加速度计测量参考点加速度的振型斜率试验系统的研究,为后续类似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试验 振型斜率 速率陀螺 加速度计
下载PDF
基于谱分析的全焊接球阀抗震特性分析
12
作者 吴胜 刘惺 +2 位作者 何庆中 梅静 胡冬 《机械工程师》 2023年第10期116-119,共4页
为研究全焊接球阀的抗震特性,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从PEER地震数据库获取的实际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球阀在横向、纵向、竖向及组合地震载荷作用下球阀的地震响应,发现球阀在横向、纵向及组合地震载荷作用下,球阀阀体与管道连接处为危险... 为研究全焊接球阀的抗震特性,利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和从PEER地震数据库获取的实际地震数据,计算得到球阀在横向、纵向、竖向及组合地震载荷作用下球阀的地震响应,发现球阀在横向、纵向及组合地震载荷作用下,球阀阀体与管道连接处为危险位置;在竖向地震载荷作用下,最大应力出现在球体与支撑板的连接处。按照JB 4732标准对危险截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焊接球阀在地震载荷下安全;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建议,在设计时可采用极限设计法,并且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危险截面处的横向和竖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焊接球阀 抗震分析 模态分析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下载PDF
基于ANSYS的汽车转向节模态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家盼 何俊艺 《时代汽车》 2023年第11期101-103,共3页
本研究基于ANSYS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块,对汽车转向节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计算并提取转向节的振动特性,得到了转向节的前十阶固有振型和频率。通过对转向节产生的模态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转向节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振动模态,这些振动模态与... 本研究基于ANSYS结构动力学分析模块,对汽车转向节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计算并提取转向节的振动特性,得到了转向节的前十阶固有振型和频率。通过对转向节产生的模态特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转向节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振动模态,这些振动模态与转向节结构的不同部分以及工作条件密切相关。本研究为汽车转向节的结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转向节 模态分析 ANSYS 固有振型 频率 振动特性
下载PDF
大型立井凿井井架工作状态的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
14
作者 赵巍平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23年第3期1-7,共7页
针对施工过程中凿井井架的受力与自身结构、凿井设备的布置和地面提绞设备的布置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研究井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结合实际施工提出:首先结合井架杆件受力情况,对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进行计算分析... 针对施工过程中凿井井架的受力与自身结构、凿井设备的布置和地面提绞设备的布置密切相关,为了深入研究井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受力情况,结合实际施工提出:首先结合井架杆件受力情况,对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刚度和整体稳定进行计算分析,采用抛物线型经验公式计算得到井架构件临界应力,然后对井架杆件逐层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的理论应力分析,最后通过分析井架模态分析理论,得出井架模态分析采用LDR向量分析法,对井架进行有限元模态分析,得到井架前6阶模态的阵型图和固有频率。结果表明,井架杆件在工作状态下符合设计要求、处于弹性受力阶段且都不会发生失稳破坏,以及井架阵型图对应的受力状态,井架的失稳形式为整体失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工作状态 模态分析 阵型图 固有频率
下载PDF
浮置板轨道的模态分析 被引量:38
15
作者 丁德云 刘维宁 +1 位作者 张宝才 孙晓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1-64,共4页
为了研究低频振动对地铁线路附近精密仪器的影响,设计一种新型参数的浮置板轨道。应用MIDAS/GTS软件,对浮置板轨道进行三维的模态分析,得到6种不同分析工况下轨道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型参与质量,并进一步研究浮置板轨道的传导比... 为了研究低频振动对地铁线路附近精密仪器的影响,设计一种新型参数的浮置板轨道。应用MIDAS/GTS软件,对浮置板轨道进行三维的模态分析,得到6种不同分析工况下轨道的固有频率、振型和振型参与质量,并进一步研究浮置板轨道的传导比。结果表明:①设计的浮置板轨道基本频率为5.7~8.2Hz,弹簧刚度不变、支承间距增大,或者支承间距不变、减小弹簧刚度,均可以降低浮置板轨道的基本频率;②浮置板轨道的振型以道床板振动为主,同一支承间距下,弹簧刚度不同,浮置板轨道振型相似;同种弹簧刚度下,支承间距不同,振型在低阶部分差别较大,在高阶部分相似;③浮置板轨道的基本频率越低,浮置板轨道的传导比峰值就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置板轨道 模态分析 频率 振型 传导比
下载PDF
一种弹性支撑柔性转子模态动平衡方法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曦 廖明夫 +1 位作者 刘展翅 李岩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02-409,共8页
针对目前模态平衡法难以高效平衡支承在弹性支承上的柔性转子,提出一种考虑弹性支承影响的柔性转子模态动平衡方法,建立转子的有限元模型,搭建转子试验平台,计算并实测临界转速与振型,进而借助动平衡测试系统进行模态动平衡。结果表明... 针对目前模态平衡法难以高效平衡支承在弹性支承上的柔性转子,提出一种考虑弹性支承影响的柔性转子模态动平衡方法,建立转子的有限元模型,搭建转子试验平台,计算并实测临界转速与振型,进而借助动平衡测试系统进行模态动平衡。结果表明:临界转速计算与实测的相对误差仅为0.36%,一阶计算振型与实测振型的模态置信度为0.990 6。考虑弹性支撑的柔性转子模态动平衡方法合理,算法正确,在保证全正交平衡的前提下能够减少试重的个数。左弹支与右刚支的计算支承刚度组合符合转子结构的实际情况,减振百分比CH1~CH3高达80%以上,CH4可达38%,总体减振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前景,可为航空发动机柔性转子动平衡试验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支承 模态动平衡 振型 有限元 柔性转子
下载PDF
多叶片风轮的试验模态测试与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汪建文 闫建校 +1 位作者 刘金鹏 赵志渊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60-1464,共5页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单叶片、两叶片风轮、三叶片风轮、五叶片风轮和中心固定圆板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实际模态振型。实验结果显示,单叶片的模态振型和多叶片的模态振型有较大不同,单叶片的结构动态特性不能代替整个...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分别对单叶片、两叶片风轮、三叶片风轮、五叶片风轮和中心固定圆板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实际模态振型。实验结果显示,单叶片的模态振型和多叶片的模态振型有较大不同,单叶片的结构动态特性不能代替整个风轮的结构动态特性;对比多叶片风轮和中心固定圆板,按照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采用中心固定圆板的振型来研究多叶片风轮的挥舞模态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多叶片风轮 试验模态分析 模态振型
下载PDF
三叶片风轮动力学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汪建文 赵志渊 刘博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2-225,共4页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三叶片风轮、中心固定整体圆板和中心固定按120°开口的圆板,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实际模态振型。运用模态计算软件ANSYS对动力学特性一致的三叶片风轮和动力学特性有差异的三叶片风轮进行了定... 采用试验模态分析的方法分别对三叶片风轮、中心固定整体圆板和中心固定按120°开口的圆板,进行了模态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实际模态振型。运用模态计算软件ANSYS对动力学特性一致的三叶片风轮和动力学特性有差异的三叶片风轮进行了定性计算分析。试验结果显示,三叶片风轮的振型和中心固定圆板的振型有一定对应关系,可采用中心固定圆板的振型来研究三叶片风轮的挥舞模态振型。并且使用ANSYS软件和中心固定按120°开口的圆板的振型图,更合理地解释了三叶片风轮的挥舞模态振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三叶片风轮 模态分析 模态振型
下载PDF
基于试验模态振型的结构损伤检测参数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沈文浩 张森文 +2 位作者 李长友 曹玉华 康要强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如腐蚀、疲劳、冲击、过载等)的影响时,容易产生损伤破坏。结构损伤会引起结构的几何形态或者材料性质产生变化。因此,无损检测技术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如腐蚀、疲劳、冲击、过载等)的影响时,容易产生损伤破坏。结构损伤会引起结构的几何形态或者材料性质产生变化。因此,无损检测技术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使用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结构损伤检测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寻找到一种参数,它可以通过对测量得到的特征向量的变化值进行计算分析来获得。这种损伤敏感参数必须满足在损伤位置能够出现明显的"跳动"这个条件,从而可以判定损伤的位置以及程度。本文结合对悬臂梁的试验模态分析数据,对现有的两种基于模态振型的损伤识别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两种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检测 试验模态分析 振型 识别参数
下载PDF
高速铁路PC斜交箱梁桥振动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20
作者 何旭辉 盛兴旺 陈政清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9-92,共4页
简述了斜交桥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概况,通过对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设计中的一座3跨预应力混凝土斜交箱形连续梁桥缩尺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斜交箱梁的固有频率、振型及模态阻尼比等结构动力特性,比较了正交、斜交箱梁的固有频率、振型的差异... 简述了斜交桥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概况,通过对我国京沪高速铁路设计中的一座3跨预应力混凝土斜交箱形连续梁桥缩尺模型的试验研究,得出斜交箱梁的固有频率、振型及模态阻尼比等结构动力特性,比较了正交、斜交箱梁的固有频率、振型的差异,结合空间结构分析结果,探讨了这种桥型的结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PC斜交箱梁桥 振动特性 模型试验 研究 固有频率 振型 模态阻尼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