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林套播下不同共生期对稻田三熟制油菜生长规律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7 位作者 陈明 李钟平 黄天宝 肖小军 李亚贞 刘小三 张昆 叶川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18期156-160,共5页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 为了确保江西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和克服季节矛盾,在江西双季稻区进行套播油菜共生期试验,设置与水稻共生期分别为10天(D10)、5天(D5)、0天(D0,CK),调查油菜生长及产量形成,为研究稻田三熟制谷林套播油菜简化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处理D5、D10与CK油菜成熟期基本一致,但油菜营养生长期分别延长5天和7天,有利于前期营养物质的累积,为最终取得高产奠定基础。(2)共生期延长有利于提高油菜出苗期密度,但其他生育期密度降幅随着共生期延长而增加,导致成苗率和成株率随着共生期延长而下降,成熟期处理D5密度最大、CK次之、D10最小,分别为42.35万株/hm^2、40.02万株/hm^2、36.68万株/hm^2。(3)共生期影响着油菜各期生长状况和产量结构,延长共生期有利于油菜个体生长发育及单株产量形成,但群体产量以处理D5最大、D10次之、CK最小,分别为1564.12 kg/hm^2、1430.72 kg/hm^2、1402.37 kg/hm^2,在单株产量不足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适当增加密度来弥补,从而提高群体产量。根据以上结果,建议本区域内稻田三熟制套播油菜共生期以5-10天为宜,5天为佳,在适宜范围内尽可能早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林套播 共生期 稻田三熟制 油菜 生长规律 产量
下载PDF
江苏里下河地区“一稻两虾”共作模式生产技术规程 被引量:12
2
作者 朱凌宇 张家宏 +5 位作者 寇祥明 王守红 韩光明 李锦霞 陆佩玲 陈京都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5期2811-2813,共3页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 "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是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利用稻虾互利共生,实现生态种养一体化的农渔结合模式,其生产过程绿色环保、节本增效,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价值和应用推广潜力。为进一步规范该模式生产技术,从品种选择、田间工程设置、时空耦合、田间种养管理等技术层面进行操作规范,以期为江苏里下河地区推广应用"一稻两虾"共作模式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稻两虾 共作模式 生产技术 规程
下载PDF
稻田三熟制油菜谷林套播技术研究初探 被引量:2
3
作者 郑伟 肖国滨 +4 位作者 叶川 郭志明 黄天宝 刘小三 张昆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9期80-83,共4页
为了克服江西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确保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通过采用二晚稻田油菜谷林套播栽培方法,研究这一栽培方法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晚接茬油菜相比,谷林套播油菜尽管个体发育受到抑制,植株比较瘦弱、总角... 为了克服江西三熟制稻田季节矛盾,确保三熟制稻田的三熟高产,通过采用二晚稻田油菜谷林套播栽培方法,研究这一栽培方法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二晚接茬油菜相比,谷林套播油菜尽管个体发育受到抑制,植株比较瘦弱、总角果数、每角粒数较少、千粒重也较小,但其每公顷株数最多,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发挥了群体生长优势,因而产量最高,为1680.59kg/hm2,比前者增产30.49%;每公顷的净收益也最大,为3044.95元/hm2,是前者的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田三熟制 油菜 谷林套播
下载PDF
稻田三熟制种植模式下钾肥后效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诚 李双来 +2 位作者 乔艳 陈云峰 刘国际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3期246-248,共3页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钾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28.59%.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由于钾肥对... 研究了油-稻-稻种植模式下钾肥的后效应作用,结果表明:钾肥的施用对当季油菜产量的影响较大,增产28.59%.油菜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早稻的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早稻生长期间施用的钾肥对下季的晚稻生长有一定的后效作用.由于钾肥对油菜和晚稻的增产作用较大,因此,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建议油-稻-稻三熟制种植模式下种植油菜和晚稻时多施钾肥,而种植早稻时少施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肥后效 稻油三熟制 潮土性水稻土
下载PDF
川东丘陵区杂交中稻高产栽培优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声荣 王光明 +2 位作者 石孝均 郑钦玉 朱自均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3年第6期471-476,共6页
1991~1992年,在四川省梁平县天竺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稻产量的综合效益,并求得高产、低耗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建立了3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模型方案。A方案:产量8250~8700Kg/h... 1991~1992年,在四川省梁平县天竺乡采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密度及氮、磷、钾施用量对杂交稻产量的综合效益,并求得高产、低耗的最优综合农艺措施,建立了3套不同产量水平的优化模型方案。A方案:产量8250~8700Kg/ha的农艺措施为:27.89~29.23万窝/ha、施N111.87~123.19kg/ha、P_2O_5 39.41~46.39kg/ha、K_2O 55.09~64.69kg/ha;B:方案:产量8700~9000kg/ha的农艺措施为:24.57~27.50万窝/ha、施N137.61~155.69kg/ha、P_2O_5 36.07~52.32kg/ha、K_2O 98.86~108.99Kg/ha;C方案:产量高于9000kg/ha农艺措施为:22.74~25.63万窝/ha、施N 164.44~178.69Kg/ha、P_2O_5 41.22~58.91Kg/ha、K_2O 111.09~118.44Kg/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中稻 高产 栽培
下载PDF
不同耕作方式和插秧方式对中稻“两迁害虫”发生和产量的影响
6
作者 余永志 宋国锋 钟爱荣 《现代农业科技》 2013年第24期131-132,134,共3页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插秧方式对中稻两迁害虫和中稻产量的影响,特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在黄州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牛耕与机耕2种耕作方式对稻飞虱发生量影响不大,但牛耕方式下稻纵卷叶螟发生重;人插秧方式下稻飞虱发生量显著... 为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和插秧方式对中稻两迁害虫和中稻产量的影响,特采取裂区试验设计的方法在黄州区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牛耕与机耕2种耕作方式对稻飞虱发生量影响不大,但牛耕方式下稻纵卷叶螟发生重;人插秧方式下稻飞虱发生量显著高于机插、抛秧2种方式,而人插秧方式稻纵卷叶螟反而危害轻一些。机耕方式产量显著高于牛耕;机插秧方式平均产量极显著地高于人插秧和抛秧。在黄州区中稻生产中推荐机耕机插栽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插秧方式 两迁害虫 裂区试验设计 中稻
下载PDF
湖北省中稻灌溉定额修订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潘少斌 刘路广 +4 位作者 吴慧蓉 崔远来 陈绪勋 张建涛 杨小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目的】为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中稻现状灌溉用水水平。【方法】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各分区中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目的】为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中稻现状灌溉用水水平。【方法】本文分析了湖北省各分区中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生育期、水层控制标准等灌溉定额计算参数。【结果】基于中稻灌溉定额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人工、机械2种耕作方式与浅灌适蓄、间歇灌溉2种灌溉模式组合下不同分区不同频率的中稻灌溉定额。定额修订成果表明,先进的灌溉模式和耕作方式都能够有效降低中稻灌溉定额,促进农业节水。【结论】目前,湖北省一般适用机械耕作、浅灌适蓄条件下的中稻灌溉定额,对于水源和灌溉工程设施条件较好的地区建议采用机械耕作、间歇灌溉条件下的灌溉定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灌溉定额 计算参数 耕作方式 灌溉模式
下载PDF
赣抚平原灌区双季稻优化灌溉方式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才硕 时红 +4 位作者 许亚群 崔远来 刘方平 杨文祥 谢文韬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4,共4页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 采用田间对比试验的方法,测定双季早、晚稻的耗水量,研究2012年赣抚平原灌区不同灌溉方式下双季早、晚稻的水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间歇灌溉方式下早、晚稻本田期的腾发量、地下渗漏量、作物系数均低于淹水灌溉;与淹水灌溉方式相比,早、晚稻间歇灌溉处理本田期的耗水量分别减少4.35%和4.61%,作物系数(Kc)分别减少4.00%和3.45%,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37%和2.96%,产量分别增加3.30%和1.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赣抚平原灌区 双季稻 节水增产 灌溉方式
下载PDF
湖北省早稻灌溉定额修订方法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潘少斌 刘路广 +4 位作者 吴瑕 张建涛 陈绪勋 董苇 杨小伟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8-112,119,共6页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早稻作为湖北省主要灌溉作物,修订其灌溉定额,对于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北省不同分区早稻作物系... 湖北省现行灌溉用水定额标准颁布于2003年,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的水资源管理需求。早稻作为湖北省主要灌溉作物,修订其灌溉定额,对于实现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湖北省不同分区早稻作物系数、稻田渗漏量、泡田期水面蒸发量、饱和需水量、生育期、水层控制标准等灌溉定额计算参数,基于早稻灌溉定额影响主因子,提出了不同耕作方式与灌溉模式组合下不同分区不同频率早稻灌溉定额,能够更全面真实地反映湖北省早稻灌溉用水水平,对其他地区水稻灌溉定额修订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与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定额 早稻 计算参数 耕作方式 灌溉模式
下载PDF
浙北地区榨菜-乳黄瓜-单季晚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探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金文荣 《园艺与种苗》 CAS 2013年第9期26-28,39,共4页
结合近几年浙北地区的生产实践,探索出榨菜-乳黄瓜-单季晚稻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模式,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对该种植模式的茬口安排和栽培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 榨菜 乳黄瓜 晚稻 水旱轮作 高效栽培模式
下载PDF
湖南省稻区种植结构调整研究Ⅱ——水稻种植模式调整 被引量:4
11
作者 戴力 赵杨 +3 位作者 潘孝武 罗先富 夏胜平 赵正洪 《湖南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00-104,共5页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 对湖南省稻区不同水稻种植模式进行了调研,比较了早晚双季稻、一季稻+再生稻、稻油和稻渔等生产模式的效益,总结了湖南省稻区水稻种植模式调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结果表明:稻油模式经营风险小,增效稳,是目前比较成熟和稳妥的稻田种植模式,适合在全省大范围推广;一季稻+再生稻模式不利于优质稻产业的发展,增产难以增效,只宜适度发展;稻渔模式快速发展,存在着极大风险,同时可能严重危害耕地和粮食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结构调整 双季稻 一季稻 再生稻 稻油模式 稻渔模式 湖南
下载PDF
中稻加秋玉米栽培技术模式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劳叙 《广西农学报》 2008年第6期46-49,共4页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 为充分利用中稻田的资源,提高复种指数和增加粮食产量,探讨新的粮食作物种植模式,经5年试验,总结出中稻加秋玉米免耕栽培技术模式及其适合在中稻地区推广的栽培管理技术。该种植模式中稻每667m^2产量达450-500kg,秋玉米每667m^2产量达350-400kg,比单季稻每667m^2增收380~450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秋玉米 栽培 模式 探讨
下载PDF
移栽方式与增密减氮对双季晚稻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唐志伟 李海林 +5 位作者 余政军 祝博文 龙攀 徐莹 吴建军 傅志强 《湖南农业科学》 2021年第5期18-22,共5页
为探明湘北稻区移栽方式与增密减氮对晚稻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以桃优香占为材料,在湖南益阳南县开展田间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机插、手插和抛栽3种移栽方式,副区为常规密氮和增密减氮2种管理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方式下,SPAD值在... 为探明湘北稻区移栽方式与增密减氮对晚稻光合特性与产量的影响,以桃优香占为材料,在湖南益阳南县开展田间两因素裂区试验,主区为机插、手插和抛栽3种移栽方式,副区为常规密氮和增密减氮2种管理水平。结果表明:不同移栽方式下,SPAD值在抽穗期以手插和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2.54%-3.83%,成熟期机插显著高于抛栽处理8.25%,但与手插处理差异不显著;光合速率在分蘖盛期以手插和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7.75%-11.97%,成熟期机插显著高于手插和抛栽处理9.44%-15.74%;蒸腾速率在分蘖盛期以抛栽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7.11%,但与手插处理差异不显著。相同移栽方式不同肥密水平下,增密减氮处理在分蘖盛期的气孔导度显著高于常规密氮处理12.60%。不同移栽方式下,产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手插>抛栽>机插,其中手插处理显著高于机插处理4.46%;相同移栽方式不同肥密水平下,增密减氮处理产量与常规密氮处理差异不显著。综合考虑水稻生产生态高产的要求,手插增密减氮、抛栽增密减氮和机插增密减氮处理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季晚稻 移栽方式 增密减氮 光合特性 产量
下载PDF
慈利县“中稻+冬季马铃薯”种植模式关键技术与示范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芳 朱付勇 +1 位作者 向君民 肖霞 《湖南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27-28,32,共3页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慈利县结合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技术力量,摸索出适合武陵山区发展的"中稻+冬季马铃薯"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并在慈利县进行示范与推广。实践表明,该种植模式总产量...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慈利县结合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技术力量,摸索出适合武陵山区发展的"中稻+冬季马铃薯"种植模式关键技术,并在慈利县进行示范与推广。实践表明,该种植模式总产量在285.3~317.1 t/667 m^2之间,产出效益显著。该模式能显著增强慈利县农业产业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种植模式 关键技术 示范 慈利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