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8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and Flow Modes of Vertical Taylor-Couette System with Free Surface
1
作者 Takashi Watanabe Yorinobu Toya Shota Hara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4年第3期90-96,共7页
We have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flow modes of Taylor-Couette system consisting of coaxial two cylinders with vertical axes. The inner cylinder rotates and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end ... We have numerically and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the flow modes of Taylor-Couette system consisting of coaxial two cylinders with vertical axes. The inner cylinder rotates and the outer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ylinders remain stationary. The upper top boundary is the free surface of the working liquid between the inner and outer cylinders and it contacts with the air. While this flow appears in fluid machinery and chemical reactors and includes industrial interests, it also contains problems of fluid mechanics, which is about the behavior of the free surface in the rotating field. In this paper, we concretely show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one cell mode flow and the three cell mode flow at a small aspect ratio. We also represent the bifurcation diagram of the flow at the moderate aspect ratio about 5.5. In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the flow is rest in the initial state, and the inner cylinder is linearly or suddenly accelerated to attain a flow with a prescribed Reynolds number. When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inner cylinder is high, an imperfect bifurcation occurs and the flows of the secondary modes emerge. At high Reynolds numbers, the flow first has many vortices and then some of the vortices collapse and the final stable flow arises. The loci of the normal five cell mode, the anomalous six cell mode and the secondary seven cell mode are determ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ylor-Couette SYSTEM vertical Cylinders Free Surface Flow MODE MODE transition BIFURCATION
下载PDF
W-band millimeter wave vialess microstrip-to-microstrip vertical transition in multilayer LCP substrate
2
作者 Liu Weihong Zhang Xu Guan Dongyang 《The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ies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EI CSCD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In this paper,a W-band broadband vialess microstrip(MS)-to-MS vertical transition in multilayer 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substrate is presented,which consists of two MS lines in the top layer,a common ground plane a... In this paper,a W-band broadband vialess microstrip(MS)-to-MS vertical transition in multilayer 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substrate is presented,which consists of two MS lines in the top layer,a common ground plane and slotline resonators in the second layer,and a close-loop transmission-line in the third layer.To increase the passband of the vialess vertical transition,an H-shaped slotline resonator is introduced,which greatly improves the impedance performance of the slotline resonator,and the full-wave simulat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insertion loss(IL)is less than 2 dB and return loss(RL)is better than 10 dB at W-band.To verify this design,the broadband vertical transition is fabricated and measured.The measur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broadband vertical transition with RL better than 10 dB and IL less than 5.67 dB can be obtaine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from 70.00 GHz to 104.09 GHz.Due to the fabrication error in the preparation process,the measured results are deteriorated compared to the simulated results,and 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deviation is caused by the thickness error of the LCP subst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BAND broadband microstrip(MS)-to-MS vialess vertical transition liquid crystal polymer(LCP)
原文传递
Intersubband, interband transitions, and optical properties of two vertically coupled hemispherical quantum dots with wetting layers
3
作者 Masoomeh Dezhkam Abdolnasser Zakery Alireza Keshavarz 《Chinese Optics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13-116,共4页
The electron and heavy hole energy levels of two vertically coupled In As hemispherical quantum dots/wetting layers embedded in a Ga As barrier are calculated numerically. As the radius increases, the electronic energ... The electron and heavy hole energy levels of two vertically coupled In As hemispherical quantum dots/wetting layers embedded in a Ga As barrier are calculated numerically. As the radius increases, the electronic energies increase for the small base radii and decrease for the larger ones. The energies decrease as the dot height increases. The intersubband and interband transitions of the system are also studied. For both, a spectral peak position shift to lower energies is seen due to the vertical coupling of dots. The interband transition energy decreases as the dot size increases, decreases for the dot shapes with larger heights, and reaches a minimum for coupled semisphere do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tically transitions wetting radius excited numerically exciton reaches interact confinement
原文传递
基于间接高差法的自动化竖向位移监测方法研究
4
作者 刘凯 郭城磊 《铁道勘察》 202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目前,针对铁路及轨道交通既有线结构物监测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求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并需要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网络平台,而传统的人工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十分耗时耗力,已不能满足该行业监测的相关要求。为了解决全站仪自动化竖向... 目前,针对铁路及轨道交通既有线结构物监测工作,相关管理部门要求采用自动化监测手段,并需要将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监测网络平台,而传统的人工几何水准测量方法十分耗时耗力,已不能满足该行业监测的相关要求。为了解决全站仪自动化竖向位移监测精度达不到人工几何水准测量精度的问题,采用间接高差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获取相邻监测点间的间接高差,以减弱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对竖向位移监测的影响。首先以“相邻监测点观测距离相近”的原则进行监测路线自动化设计;接着对自动化测量得到的天顶距、距离进行预处理,以判断外业观测数据是否超限,进而保证原始观测数据精度;最后进行水准测量线路平差,计算出每个监测点的高程值。实测结果表明,在相邻监测点测距相差较小的情况下采用0.5″全站仪可以达到二等水准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轨道交通 自动化监测 间接高差 竖向位移
下载PDF
竖曲线与平面缓和曲线重叠设置研究
5
作者 柳世辉 《高速铁路技术》 2024年第1期13-16,共4页
城际铁路引入中心城区和地下车站时,在困难条件下无砟轨道地段允许竖曲线(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本文对比分析了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对行车平稳性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优化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 城际铁路引入中心城区和地下车站时,在困难条件下无砟轨道地段允许竖曲线(变坡点)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本文对比分析了竖曲线与缓和曲线的不同位置关系对行车平稳性的影响,并总结了相应的适应性措施,对于优化竖曲线与缓和曲线重叠设置提供了一种技术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竖曲线与缓和曲线总体上不应重叠设置。当确需重叠设置时,应对平竖曲线匹配条件予以严格限制;(2)变坡点处设凸形或凹型竖曲线,在不同位置与平面曲线搭配形成的空间线形几何形态各不相同,对车轮与钢轨的密贴性能、列车横竖向激扰震动的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影响行车平稳性;(3)竖曲线、缓和曲线间位置关系的合理搭配,有利于改善线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曲线 缓和曲线 重叠设置 行车平稳性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轮轨垂向力测量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鹏涛 漆泰岳 +2 位作者 梁孝 雷波 覃少杰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隧道病害,列车轮轨力是各种病害的主要成因,因此,需在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对列车轮轨垂向力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7号线茶店子站—一品天下站下行区间道...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通常会出现大量的隧道病害,列车轮轨力是各种病害的主要成因,因此,需在不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正常运营的条件下,对列车轮轨垂向力的测量方法进行研究。[方法]以成都地铁7号线茶店子站—一品天下站下行区间道床剥离病害为研究对象,基于弯矩差法理论,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静荷载及动荷载作用下的钢轨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在室内对1根长2 m、3跨布置的钢轨进行了标定试验。[结果及结论]静荷载数值模拟分析表明,钢轨测点可选择在钢轨跨中轨底上表面边缘两侧位置;当钢轨跨中位置受到垂向力作用时,该点沿钢轨方向的应变最大,且应变随垂向力线性增加。通过标定试验测得的标定系数为0.6260×10^(6)kN,而数值模拟测得的标定系数为0.6441×10^(6)kN,两者偏差仅2.8%,可通过静荷载标定试验确定标定系数。轮轨垂向力的测量方法可以更好地评估轨道结构和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复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 轮轨垂向力 测量方法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间接测量法仿真验证
7
作者 刘畅 张胜龙 +2 位作者 张昀青 王文斌 罗鹏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6-91,共6页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 针对现有传统轮轨力直接测量法测力轮对安装复杂、前期贴片与标定操作难度较大且成本较高等问题,以现有的相关研究为基础,以城市轨道交通列车为研究对象,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对轮轨力间接测量法进行仿真验证。推导出轮轨力间测量法的理论公式,利用Simpack软件,建立车辆-轨道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运算得出直线段轮轴横向力与轮轨垂向力两者在不同工况下误差的50%、75%、90%与最大值。结果表明,间接测量法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为城市轨道交通轮轨力测量提供可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间接测量法 轮轨垂向力 轮轴横向力
下载PDF
Q波段微带到带状线垂直过渡结构
8
作者 邹辉耀 孙树风 张晓阳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7期748-751,共4页
层间垂直过渡结构通常被用来实现组件结构的小型化和高密度设计,在毫米波电路布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Q波段的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垂直过渡结构,在微带线的末端采用“水滴”匹配结构,以金属通孔连接传输线的形式进... 层间垂直过渡结构通常被用来实现组件结构的小型化和高密度设计,在毫米波电路布线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用于Q波段的微带线到带状线的垂直过渡结构,在微带线的末端采用“水滴”匹配结构,以金属通孔连接传输线的形式进行射频信号的垂直传输。运用三维高频电磁仿真软件(HFSS)建立该结构,并与其他类似结构进行性能仿真比对。优化结果表明,这种结构在42~47 GHz频带范围内,反射系数小于-20 dB,带内插入损耗优于0.3 dB,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相比同类型的其他垂直过渡结构,本文结构在减小占用面积的同时保持了良好的传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过渡 Q波段 “水滴”匹配 带状线 微带线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场坪竖向设计分析及应用
9
作者 付婷 《科技资讯》 2024年第3期125-127,共3页
场坪竖向高程方案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分析了车辆基地场坪高程的控制性因素,基于竖向设计理论分析了车辆基地常见的场坪竖向高程方案,并以某停车场为例,结合停车场总平面布置,分析选址范围内地势特点及与其他控... 场坪竖向高程方案设计是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设计的重要内容。分析了车辆基地场坪高程的控制性因素,基于竖向设计理论分析了车辆基地常见的场坪竖向高程方案,并以某停车场为例,结合停车场总平面布置,分析选址范围内地势特点及与其他控制性因素的关系,对停车场场坪进行竖向设计研究,确定了厂前区及轨行区内部各区域均不等高的场坪竖向设计方案,在保障停车场洪涝安全、满足停车场生产及运营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节省了工程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场坪标高 竖向设计
下载PDF
抬轮器垂向刚度对运输故障动车通过曲线的影响
10
作者 刘加蕙 黄志辉 +1 位作者 杨鸿泰 秦晓特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2,共9页
针对仿真过程中出现抬轮器车轮轮轨垂向力为零的现象,建立抬轮器—故障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Matlab和Simpack软件分析抬轮器运输故障动车通过缓和曲线时出现轮轨垂向力异常现象的原因,研究垂向刚度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大的... 针对仿真过程中出现抬轮器车轮轮轨垂向力为零的现象,建立抬轮器—故障车辆动力学模型,基于Matlab和Simpack软件分析抬轮器运输故障动车通过缓和曲线时出现轮轨垂向力异常现象的原因,研究垂向刚度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过大的垂向刚度使抬轮器轮对一侧悬空,出现轮轨垂向力为零的现象;抬轮器应选取适宜的垂向刚度,否则会造成一侧车轮轮重减载过多,影响其安全性能;通过缓和曲线时,由于构架相对轨面存在反向侧滚,造成抬轮器轮对呈现出相反的承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抬轮器 垂向刚度 故障车辆 缓和曲线 承载特性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董晓 周宁 +1 位作者 张欣 魏海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32,共7页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性接触网、柔性接触网两种接触网类型下的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案例线路上进行了弓网动态受流试验,对所建的刚性接触网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基于列车运行速度为80 km/h、90 km/h、100 km/h、110 km/h及120 km/h五种速度工况,选取了其中两种速度工况对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绝缘子底座处的垂向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在五种速度工况下分别对两种接触网类型下弓网模型、车-弓-网模型的各动态响应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所建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车体振动会对弓网受流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柔性接触网下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影响很小,可不予考虑;刚性接触网下,与未考虑车体垂向振动的弓网模型相比,考虑了车体垂向振动的车-弓-网模型计算得到的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变化率的最大值为24.7%,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变化率的最大值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车-弓-网关系 弓网受流性能 车体垂向振动 多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超宽带低损耗带状线-共面波导垂直互联设计
12
作者 郑磊 金颖康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0期1051-1055,1062,共6页
随着电子技术向更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三维电路布局日益普及,其中毫米波信号在表层与内部电路间的有效传输变得尤为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低损耗的带状线-共面波导垂直互联结构,以应对互联结构中寄生电感和电容引起的信号... 随着电子技术向更高集成度和小型化发展,三维电路布局日益普及,其中毫米波信号在表层与内部电路间的有效传输变得尤为关键。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超宽带低损耗的带状线-共面波导垂直互联结构,以应对互联结构中寄生电感和电容引起的信号反射和辐射问题。通过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和参数初步设计,结合三维场仿真优化,确定了最终设计参数。该互联结构采用0.2 mm直径的通孔实现连接,并具有仅0.8 mm直径的隔离环,保证了结构的简洁性和易于加工的特点。仿真结果表明,该设计可实现DC~80 GHz的宽带覆盖,S_(11)小于-13 dB,S_(21)大于-0.4 dB,显示出优异的性能。为了匹配测试系统,设计了测试板转换至同轴接口的转换结构,使其工作频率达到40 GHz。实际测试结果显示,在DC~40 GHz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11 dB,插入损耗小于0.4 dB,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垂直互联 带状线-共面波导 低损耗 小尺寸
下载PDF
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病害对钢轨竖向位移影响研究
13
作者 赵雄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7-41,共5页
[目的]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因其具有较强的减振降噪特性,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但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病害对钢轨竖向位移影响较大,需对其进行研究,以有效整治该类病害。[方法]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主要病害为支承块空吊和扣件失效... [目的]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因其具有较强的减振降噪特性,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被广泛应用。但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病害对钢轨竖向位移影响较大,需对其进行研究,以有效整治该类病害。[方法]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主要病害为支承块空吊和扣件失效。基于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弹性支承块轨道结构,建立了弹性支承块轨道静力学模型,分析了无缝线路和有缝线路轨道在列车静荷载下支承块空吊、扣件失效对钢轨竖向位移的影响。[结果及结论]支承块空吊病害会对钢轨竖向位移产生较大影响。对于无缝线路,无支承块空吊病害时的钢轨竖向位移为1.441 mm;对于有缝线路,无支承块空吊病害时的钢轨竖向位移为1.530 mm。发生支承块空吊时,随着支承块空吊量的增加,钢轨竖向最大位移先增加后趋于稳定。在扣件完全失效情况下,钢轨竖向位移会随着失效扣件套数的增加而成倍增加,有缝线路钢轨竖向位移比无缝线路的大0.056~1.186 mm。扣件刚度折减越少,对其他位置钢轨竖向位移影响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轨道结构 支承块空吊 扣件失效 钢轨竖向位移
下载PDF
泄洪系统深大渐变断面竖井二次衬砌施工技术
14
作者 吕秋影 《建筑技术开发》 2024年第5期43-45,共3页
水电站泄洪系统旋流竖井为结构复杂的渐变段面竖井结构。我国外渐变段面竖井多采用常规的钢平台+定型钢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成本高,若采用相对先进的滑模施工又面临滑模模板、主要支撑结构及大直径渐变竖井结构变化等难题... 水电站泄洪系统旋流竖井为结构复杂的渐变段面竖井结构。我国外渐变段面竖井多采用常规的钢平台+定型钢模板+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大、施工成本高,若采用相对先进的滑模施工又面临滑模模板、主要支撑结构及大直径渐变竖井结构变化等难题。故针对传统施工方法和滑模施工进行了阐述和对比,分析了在当前施工环境下的优劣,提出了有关滑模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变段面 竖井 滑模
下载PDF
地铁车辆基地上盖开发中的垂直绿化设计研究
15
作者 胡凤祥 《山西建筑》 2024年第5期168-171,共4页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4S店”,用地动辄几十公顷,占地面积大;在车辆基地上方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城市人口住房问题。但上盖开发体量大,割裂城市空间严重,在车辆基地盖板上下进行垂直绿化设计,不仅...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基地是地铁车辆的“4S店”,用地动辄几十公顷,占地面积大;在车辆基地上方进行上盖物业开发,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城市人口住房问题。但上盖开发体量大,割裂城市空间严重,在车辆基地盖板上下进行垂直绿化设计,不仅能够缓解给城市带来的冲击,还能够改善上盖开发品质,具有多重效益。从城市垂直绿化的意义出发,结合垂直绿化在车辆基地设计中的应用实例,重点阐述上盖开发垂直绿化设计中的要点,为打造空间丰富的上盖开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车辆基地 上盖开发 垂直绿化
下载PDF
TAD工法在大型机场交通枢纽工程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丁德申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期89-91,共3页
结合工程实际,对渠式切割组合式地下连续墙(TAD工法)在大型机场交通枢纽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TAD工法的施工工艺,并在施工前对TAD工法的施工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TAD工法止水性能较好,墙体刚度较大,且在施工过程中... 结合工程实际,对渠式切割组合式地下连续墙(TAD工法)在大型机场交通枢纽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详细阐述了TAD工法的施工工艺,并在施工前对TAD工法的施工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TAD工法止水性能较好,墙体刚度较大,且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施工影响小,可以作为上海软土地区基坑工程围护结构的一种新型工艺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场捷运线 基坑试验工程 渠式切割组合式地下连续墙 垂直度控制
下载PDF
路桥过渡段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上拱整治方案
17
作者 任西冲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9,共7页
针对路桥过渡段连续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端梁位置道床板上拱病害,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层间黏结状态和端梁支承条件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五种植筋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整体上,道床板在路基侧距离端... 针对路桥过渡段连续型双块式无砟轨道端梁位置道床板上拱病害,建立理论分析模型,研究了层间黏结状态和端梁支承条件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影响规律;提出五种植筋方案,并对比分析了各方案的整治效果。结果表明:整体上,道床板在路基侧距离端梁中心10 m范围内上拱,最大上拱位置距离端梁中心约3 m;随着层间抗拉和抗剪强度增加,道床板最大垂向位移呈非线性减小趋势,层间黏结强度显著抑制了道床板的上拱变形;层间摩擦因数以及支承层、级配碎石、AB组填料造成的端梁侧向支承刚度变化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距离端梁20 m范围以外植筋对道床板上拱变形的限制较小,增加路基侧距离端梁10 m范围内植筋可以明显减小道床板上拱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路桥过渡段 双块式无砟轨道 道床板垂向位移 影响规律 植筋方案
下载PDF
盖挖逆作法液压垂直插入钢管柱技术在地铁施工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更生 《工程技术研究》 2024年第14期73-75,共3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盖挖逆作法成为地铁施工的常见方法。钢管柱作为盖挖逆作施工的主体承载及力学传导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铁站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为此,文章结合深惠城际西丽站盖挖逆作法施工实例,总...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盖挖逆作法成为地铁施工的常见方法。钢管柱作为盖挖逆作施工的主体承载及力学传导结构,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地铁站整体施工质量和安全。为此,文章结合深惠城际西丽站盖挖逆作法施工实例,总结了盖挖逆作法施工钢管柱的重难点,并对液压垂直插入钢管柱技术在盖挖逆作法地铁站施工中的应用展开论述,以期为类似地铁站钢管柱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盖挖逆作法 液压垂直插入 钢管柱技术
下载PDF
断层垂向封闭模式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47
19
作者 付广 王朋岩 孙洪斌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10,共4页
在深入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层垂向封闭的三种地质模式,并利用断层面压力、断移地层的砂泥比值和断层填充物与围岩声波时差的相对关系,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断层垂向封闭性。实例应用表明,这些方法用于... 在深入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断层垂向封闭的三种地质模式,并利用断层面压力、断移地层的砂泥比值和断层填充物与围岩声波时差的相对关系,分别研究了三种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断层垂向封闭性。实例应用表明,这些方法用于研究断层垂向封闭性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垂向封闭模式 研究法 砂岩 油气运移
下载PDF
多层面步行系统中垂直联系对人流预测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庄宇 宋晓宇 戴晓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51-1057,共7页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与垂直联系的距离及其类型对多层面步行系统的人流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以两个轨交站区的多层面步行系统为例,分析发现距离及类型两个因子均对行人流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别采用两种修正方法之后,人流预测模型...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通过与垂直联系的距离及其类型对多层面步行系统的人流预测模型进行修正.以两个轨交站区的多层面步行系统为例,分析发现距离及类型两个因子均对行人流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分别采用两种修正方法之后,人流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均得到较为显著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多层面 行人流量 垂直联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