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uil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Effect on the Wind in Beijing 被引量:6
1
作者 苗世光 李萍阳 王晓云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115-1124,共10页
An urban boundary layer model (UBLM) is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with a sectional drag coefficient and a height-distributed canopy drag length scale. The improved UBLM is applied to simulate... An urban boundary layer model (UBLM) is improved by incorporating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with a sectional drag coefficient and a height-distributed canopy drag length scale. The improved UBLM is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wind fields over three typical urban blocks over the Beijing area with different height-towidth ratios. For comparisons, the wind fields over the same blocks are simulated by an urban sub-domain scale model resolving the buildings explicitly. The wind fields simulated from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re in good agreement. Then, two-dimensional buil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urban canopy parameters for Beijing are derived from detailed building height data. Finally, experiements are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buildings on the wind field in Beijing using the improved UB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ilding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urban boundary layer model urban canopy model
下载PDF
空间棱锥式单元金属屋面施工技术
2
作者 王上上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18期98-101,146,共5页
青岛大学城图书馆项目位于沿海地区,采用棱锥式单元金属屋面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屋面系统在抗风、防水及美观方面的不足。该屋面系统包含302个三角锥,具有坡度大和低中部排水特性,因而对防水和抗风性能有较高要求。通过采用BIM技术深化设... 青岛大学城图书馆项目位于沿海地区,采用棱锥式单元金属屋面系统,旨在解决传统屋面系统在抗风、防水及美观方面的不足。该屋面系统包含302个三角锥,具有坡度大和低中部排水特性,因而对防水和抗风性能有较高要求。通过采用BIM技术深化设计,并结合双层防水及双路径抗风技术,优化了结构节点和连接方式,显著提升了屋面的防水性和抗风性,确保了屋面造型的整体美观。本工程综合技术应用不仅保证了屋面整体防渗漏,也实现了图书馆金属屋面实用与美观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面 金属屋面 建筑信息模型 双层防水 双路径抗风 棱锥单元
下载PDF
厂房建筑功能改造中的结构设计研究
3
作者 陈月红 《建筑施工》 2024年第9期1503-1507,共5页
近几年,国家对城市更新高度重视。为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积累旧厂房建筑功能改造中的结构设计经验,以某展厅改造项目为例,研究了旧厂房在建筑功能改造中面临的结构设计难题。该项目原为1978年建成的单层单跨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中间经... 近几年,国家对城市更新高度重视。为更好地响应国家政策,积累旧厂房建筑功能改造中的结构设计经验,以某展厅改造项目为例,研究了旧厂房在建筑功能改造中面临的结构设计难题。该项目原为1978年建成的单层单跨混凝土排架结构厂房,中间经过多次改造成带插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现计划改造为大挑空展厅和部分功能用房。因此,改造过程中主要难点有:原有结构的抗震性能不足、结构体系复杂,以及多次改造带来的不确定性;需在满足抗震要求的同时保留原始幕墙。为解决这些问题,采用了增设斜撑恢复原结构体系、模型试算、加固方案的确定、详细的拆除和施工顺序制定,以及具体加固节点做法,显著提高了旧厂房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确保改造后的建筑功能满足使用要求,可为类似旧厂房建筑功能的改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房建筑功能改造 结构设计 抗震性能 单层单跨混凝土排架结构 带插层混凝土框架结构 模型试算
下载PDF
Study on Effects of Building Morphology on Urban Boundary Layer Using an Urban Canopy Model 被引量:2
4
作者 周荣卫 蒋维楣 +1 位作者 何晓凤 刘罡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2009年第3期338-349,共12页
An urban canopy model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njing University Regional Boundary Layer Model. Temperature simulated by the urban canopy model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night tim... An urban canopy model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Nanjing University Regional Boundary Layer Model. Temperature simulated by the urban canopy model is in better agreement with the observation, especially in the night time, than that simulated by the traditional slab model. The coupled model is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building morphology on urban boundary layer and meteorological environment by changing urban area, building height, and building density. It is found that when the urban area is expanded, the urban boundary layer heat flux, thermal turbu- lence, and the turbulent momentum flux and kinetic energy all increase or enhance, causing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to rise up. The stability of urban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is affected to different extent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When the building height goes up,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height, zero plane displacement height of urban area, and ratio of building height to street width all increase. Therefore, the increase in building height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of the surface heat flux, urban surface temperature, mean wind speed, and turbulent kinetic energy in daytime. While at night, as more heat storage is released by higher buildings, thermal turbulence is more active and surface heat flux increases, leading to a higher urban temperature. As the building density increases, the aerodynamic roughness height of urban area decreases, and the effect of urban canopy on radiation strengthens. The increase of building density results in the decrease in urban surface heat flux, momentum flux, and air temperature, the increase in mean wind speed, and the weakening of turbulence in the daytime. While at night, the urban temperature increases due to the release of more heat sto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canopy model urban boundary layer building morphology numerical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Urban Heat Island Effect Using an Improved CTTC and STTC Model 被引量:2
5
作者 张于峰 王志刚 孙越霞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9年第3期201-205,共5页
An improved cluster thermal time constant(CTTC) and surface thermal time constant(STTC) numerical model was introduced,which took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modified the expression of net longw... An improved cluster thermal time constant(CTTC) and surface thermal time constant(STTC) numerical model was introduced,which took into account the effect of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modified the expression of net longwave radiation of the canyon layer.In the case study the model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at downtown of Tianjin City.The relative error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measured air temperatures was less than 3%.The tendency of 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 was predicted when the building aspect ratio,vegetation rate,and wind speed changed respectively.It is demonstrated that when the aspect ratio of a building with south-north orientation increased,the heat island intensity at day time was mitigated;however,it became worse after sunset.The vegetation coverage rate and wind speed both had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 canopy layer CTTC and STTC model net long-wave radiation building aspect ratio vegetation coverage rate wind speed
下载PDF
A Layer-Stripping Method for 3D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Building Using Seismic First-Arrival Times 被引量:6
6
作者 Taikun Shi Jianzhong Zhang +1 位作者 Zhonglai Huang Changkun J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502-507,共6页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3D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building, we develop a layer-stripping method using seismic first-arrival times. The velocity model within a Common Mid-Point (CMP) gather is assu...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3D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building, we develop a layer-stripping method using seismic first-arrival times. The velocity model within a Common Mid-Point (CMP) gather is assumed to be stratified into thin layers, and the velocity of each layer var- ies linearly with depth. The thickness and velocity of the top layer are estimated using minimum-offset first-arrival data in a CMP gather. Then the top layer is stripped and the second layer becomes a new top layer. After removing the effect of the top layer from the former first-arrival data, the new first-arrival data are obtained and then used to estimate the parameters of the second layer. In this manner, the velocity model, being regarded as that at a CMP location, is built layer-by-layer from the top to the bottom. A 3D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is then formed using the velocity models at all CMP locations. The tests on synthetic and observed seismic data show that the layer-stripping method can be used to build good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s for static correction, and its computation speed is approximately hundred times faster than that of grid tom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rst-arrival time layer-stripping NEAR-SURFACE velocity model building static correction.
原文传递
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下击暴流风洞试验
7
作者 辛亚兵 刘志文 陈浩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1-159,共9页
为研究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在下击暴流作用下的响应,采用所开发的基于边界层风洞的下击暴流出流风速模拟试验装置模拟下击暴流稳态风场和瞬变风场,设计并制作了几何缩尺比为λL=1∶200的CAARC气弹模型,分别在下击暴流稳态风、瞬态风... 为研究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在下击暴流作用下的响应,采用所开发的基于边界层风洞的下击暴流出流风速模拟试验装置模拟下击暴流稳态风场和瞬变风场,设计并制作了几何缩尺比为λL=1∶200的CAARC气弹模型,分别在下击暴流稳态风、瞬态风以及大气边界层B类风场条件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所模拟的稳态下击暴流风速剖面与经验风速剖面较为吻合;所模拟的瞬态下击暴流风速时程特性、湍流度与已有文献推荐值总体较为吻合;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在稳态、瞬态下击暴流风场作用下,顶部x、y方向位移时程波动较大,与大气边界层B类风场作用下位移时程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ARC高层建筑标准模型 下击暴流 大气边界层风 风振响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风致响应试验
8
作者 褚云朋 伏金蓉 +1 位作者 姚勇 王嵘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7-74,共8页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属于风敏感结构,为研究基本风压及风向角等因素对该结构房屋风致响应的影响,对某4层房屋缩尺气弹性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随风向角增加,顶层侧移先增大后减小,风向角为90°时又增大,且为横风向振...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属于风敏感结构,为研究基本风压及风向角等因素对该结构房屋风致响应的影响,对某4层房屋缩尺气弹性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结果表明:随风向角增加,顶层侧移先增大后减小,风向角为90°时又增大,且为横风向振动所致,但仅当风压达到1.18 kN/m^(2)后顶层侧移才超限,在风向角为45°时各层层间侧移均超限;随风向角增加,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在0°和90°时来流引起的横风向振动对加速度影响明显,当基本风压大于0.6 kN/m^(2)时,建议采用增加阻尼等措施减小加速度过大带来的振动问题;随偏角增加加速度呈非线性变化,功率谱中高阶振型贡献明显,在风致加速度响应计算中应对高阶振动给予更多考虑,且自振频率应避开加速度峰值段的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房屋 气弹性模型 风致响应 风洞试验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基于热路解析模型的海底电缆动态温度场计算与短时允许载流量评估 被引量:4
9
作者 边晓燕 谌云峰 +3 位作者 周歧斌 张耀 魏本刚 童攀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93-802,共10页
准确计算海底电缆动态温度场和短时允许载流量对保障海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解析方法无法精确求解海底电缆动态温度场和短时允许载流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最优热路解析模型,将海底电缆的本体和埋设环境进行分层建模,推导出... 准确计算海底电缆动态温度场和短时允许载流量对保障海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的解析方法无法精确求解海底电缆动态温度场和短时允许载流量的问题,提出一种最优热路解析模型,将海底电缆的本体和埋设环境进行分层建模,推导出可以计算海底电缆外部环境等效热阻、热容的公式;然后采用热电类比法构建海底电缆本体和埋设环境的热路解析模型,并应用控制变量法确定热路解析模型的最优分层数和最优传热半径。最后,以某500 kV型号的交流海底电缆为例,对所提最优热路解析模型进行分析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最优热路解析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基于该模型对海底电缆的短时允许载流量进行评估,计算发现海底电缆短时允许最大载流量与海底电缆的初始稳态电流和过载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环境分层建模 等效热阻和热容 热路解析模型 动态温度场 短时允许载流量
下载PDF
超大板块双层双曲幻彩蜂窝铝板幕墙系统施工技术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长春 何海波 +1 位作者 杨雨霏 贺浩 《建筑施工》 2023年第3期460-463,共4页
为解决成都空港新城企业总部规划馆项目幕墙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双曲造型复杂多变、放线定位精度要求高、龙骨与面板加工困难、超大板块安装困难、板块安装误差要求高及工期紧张等难题,对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为解决成都空港新城企业总部规划馆项目幕墙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双曲造型复杂多变、放线定位精度要求高、龙骨与面板加工困难、超大板块安装困难、板块安装误差要求高及工期紧张等难题,对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装配式工艺、可调节式铝合金抱箍龙骨系统,实现了龙骨的集中化、模块化、批量化精确加工和安装及面板的精确下单,并控制了双曲幻彩铝板的安装误差问题。经实践,所述技术措施使超大板块双层双曲幻彩蜂窝铝板幕墙系统品质得到有效控制,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双曲幕墙 幻彩蜂窝铝板 装配式施工 建筑信息模型
下载PDF
双层复合幕墙快速建造技术
11
作者 乔稳立 秦瑞冬 +2 位作者 李刚 王德明 许益锋 《建筑施工》 2023年第6期1101-1103,共3页
对双层复合幕墙快速建造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进行幕墙优化设计,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前提下了减少材料种类及数量。采用放线机器人对钢结构龙骨、玻璃幕墙、双曲面穿孔铝板、大曲率穿孔铝板吊顶进行放线定位。采用建筑... 对双层复合幕墙快速建造技术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数值分析进行幕墙优化设计,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前提下了减少材料种类及数量。采用放线机器人对钢结构龙骨、玻璃幕墙、双曲面穿孔铝板、大曲率穿孔铝板吊顶进行放线定位。采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进行可视化下料,并进行龙骨、玻璃幕墙、钢结构龙骨、双曲穿孔铝板焊接高效吊装、精准拼接、精确焊接、快速安装,合理穿插扣件式脚手架搭接,确保各道工序合理进行,最终实现双层复合幕墙快速建造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复合幕墙 有限元数值分析 幕墙优化设计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
下载PDF
数字孪生系统构架技术在恩施烟草标准化应用
12
作者 池明 钟用 +2 位作者 杨天才 廖成 彭子忠 《品牌与标准化》 2023年第4期151-153,共3页
本文以数字孪生系统构架技术在我国汽车制造、钢铁冶炼、水务水业、饮料、白酒酿制、烟草科研、烟草机械制造行业的构建现状为实例,探析数字孪生系统构架技术在以恩施烟草复烤加工、卷烟生产、卷烟市场营销、烟叶生产收购为构成单元的... 本文以数字孪生系统构架技术在我国汽车制造、钢铁冶炼、水务水业、饮料、白酒酿制、烟草科研、烟草机械制造行业的构建现状为实例,探析数字孪生系统构架技术在以恩施烟草复烤加工、卷烟生产、卷烟市场营销、烟叶生产收购为构成单元的标准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支撑层 数据互动层 模型构建层与仿真分析层 共性应用层 行业应用层
下载PDF
基于ArcGIS 10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斑自动化综合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宗升 陈龙乾 +3 位作者 周天建 张婷 杨乐虹 李灵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17,共8页
研究目的:探索按语义级别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自动化图斑综合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在ArcGIS 10中构建模型、制作模型工具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制定了图斑综合原则,利用模型构建器、Python脚本语言和一系列地理处理工具构建了... 研究目的:探索按语义级别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自动化图斑综合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在ArcGIS 10中构建模型、制作模型工具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制定了图斑综合原则,利用模型构建器、Python脚本语言和一系列地理处理工具构建了模型并制作了模型工具;实现了按语义级别进行自动化的图斑综合:按属性挑选小图斑的合并对象时,在与小图斑所属行政区相同的前提下,遵循土地规划地类、土地用途区类型、建设用地管制区类型的先后顺序。研究结论: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且自动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图斑综合 构建模型 语义图层 ArcGIS 10
下载PDF
火灾模型在火灾安全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霍然 李元洲 李坚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2000年第1期8-10,共3页
以单元式住宅火灾为例,讨论了火灾模型在火灾安全分析中对几种情况下的火灾的应用。区域火灾模型能够算出有关房问内烟气层的高度、温度和代表有害组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可以较好估算烟气对人页安全的影响。
关键词 火灾模型 火灾安全分析 建筑火灾 释热速率 烟气层
下载PDF
应用城市冠层模式研究建筑物形态对城市边界层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荣卫 蒋维楣 +1 位作者 何晓凤 刘罡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89-499,共11页
文中将城市冠层模式耦合到南京大学城市尺度边界层模式中,通过模拟对比发现,耦合模式对城市地区气温模拟结果更接近于观测值,尤其是对城市地区夜间气温模拟的改进。运用改进耦合模式通过多个敏感性试验的模拟,从城市面积扩张、建筑物高... 文中将城市冠层模式耦合到南京大学城市尺度边界层模式中,通过模拟对比发现,耦合模式对城市地区气温模拟结果更接近于观测值,尤其是对城市地区夜间气温模拟的改进。运用改进耦合模式通过多个敏感性试验的模拟,从城市面积扩张、建筑物高度增加、建筑物分布密度变化等角度研究城市建筑物三维几何形态变化对城市边界层及城市气象环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城市面积扩张使得城市下垫面的热通量增大,热力湍流活动增强,动量通量输送增强,城市湍能增大,湍流扩散系数变大,城市气温升高,且对不同时刻城市区域大气层结稳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建筑物高度增加增大了城市下垫面的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同时也增大了城市街渠高宽比。城市建筑物越高,白天城市地区地表热通量越小,城市上空大气温度越低,平均风速减小,湍能减小;夜间由于高大建筑物释放储热比低矮建筑物要多,其热力湍流相对活跃,地表热通量增大,使得城市区域气温较高。(3)建筑物密度增大,会减小城市下垫面的粗糙度同时增强街渠对辐射的影响。建筑物密度增大在白天会减小地表热通量和动量通量,使城市气温降低,平均风速增大,城市湍流活动能力减弱;夜间城市释放较多储热使得气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冠层模式 城市边界层 建筑物形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不同建筑容积率下密集建筑群区地面沉降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唐益群 宋寿鹏 +2 位作者 陈斌 王建秀 杨坪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3425-3431,共7页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密集建筑群所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借助离心模型试验手段,探讨建筑容积率因素对上海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区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地层沉降是工程性地面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密集建筑群所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问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借助离心模型试验手段,探讨建筑容积率因素对上海软土地区密集建筑群区工程性地面沉降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软土地层沉降是工程性地面沉降的主要组成部分,地层及区域各点随时间的沉降变化量均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密集建筑群区的地面沉降存在明显的叠加效应,并随建筑容积率的增大呈增加趋势;在试验指定的建筑容积率下,地面沉降的叠加效应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建筑容积率需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止地面沉降超过其容许沉降量,而成为引起城市环境问题的不稳定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离心模型试验 建筑容积率 软土地层 密集建筑群 工程性地面沉降
下载PDF
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王者顺 樊佳芳 王卫江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4期384-387,共4页
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建立的速度一深度模型正确与否。通常以叠后偏移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为构造背景,以叠加偏移的均方根速度为初始速度,来制作初始速度一深度模型,然后再经反复迭代,求得最终的速度一深度模型。但是,当构造复... 叠前深度偏移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建立的速度一深度模型正确与否。通常以叠后偏移数据的构造解释结果为构造背景,以叠加偏移的均方根速度为初始速度,来制作初始速度一深度模型,然后再经反复迭代,求得最终的速度一深度模型。但是,当构造复杂、速度变化剧烈时,叠偏剖面成像差,不能得到正确的构造,使这种制作速度一深度模型的方法难以得到预期结果。以EAGE/SEG盐丘模型为例,探讨了在从叠加偏移剖面中无法得到正确构造形态和速度的情况下,采用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的方法来求取叠前深度偏移速度一深度模型的处理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地震数据处理,得到了成像效果良好的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GE SEG 叠前逐层成像速度建模方法 均方根 盐下成像技术 地质构造
下载PDF
建筑物非均质地基的地震液化有效应力判别法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文化 崔杰 +1 位作者 门福录 赵成刚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36-42,共7页
在建筑物均质地基地震液化总应力判别法的基础上 ,针对非均质建筑物地基 ,利用锥体传力机制 ,求得地基中的附加动应力场 ,对于复杂成层地基 ,提出了可以直接求解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地震液化有效应力法判别方法 .结合多孔介质动力学理论 。
关键词 地震液化 非均质地基 有效应力法 建筑物
下载PDF
河道三维错层的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大鸣 付庆军 +1 位作者 林毅 包振茹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69-776,共8页
应用垂向坐标变换,结合水平有限元、垂向有限差分的分层方法建立了河道拟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过流断面变化剧烈的河段提出了错层计算方法,弥补了同层网格垂向落差较大的分层模型缺陷.利用水流泥沙理论解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应用垂向坐标变换,结合水平有限元、垂向有限差分的分层方法建立了河道拟三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过流断面变化剧烈的河段提出了错层计算方法,弥补了同层网格垂向落差较大的分层模型缺陷.利用水流泥沙理论解对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采用该模型对海河下游河段穿河隧道施工过程中主体隧道悬浮于主流区时的水流泥沙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流速模拟结果与半理论半经验公式估算结果基本一致,为明渠流和河道中悬浮建筑物下压力流的混合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拓展了三维分层水流泥沙数学模型的应用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三维模型 错层计算方法 水流泥沙数学模型 河道中悬浮建筑物
下载PDF
建筑物分布对市区流场及污染物扩散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20
作者 苗世光 蒋维楣 +2 位作者 胡非 陈鲜艳 季崇萍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7-144,共8页
本文运用已建精细城市PBL模式 ,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 ,并以北京前三门地段板房为例 ,通过 8个数值试验具体研究了建筑物对气象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三门地段板房的有无对风速、湍能和NOx 浓度的影响较明显。有板房比没有... 本文运用已建精细城市PBL模式 ,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 ,并以北京前三门地段板房为例 ,通过 8个数值试验具体研究了建筑物对气象场的影响。结果表明 :前三门地段板房的有无对风速、湍能和NOx 浓度的影响较明显。有板房比没有板房时 30m处水平总风速减少 0 .0 3~ 0 .10m/s ,湍能增大 0 .0 2~ 0 .14m2 /s2 。板房对水平总风速的影响大于 0 .0 1m/s的范围为 :迎风向和背风向约 4 0 0~ 5 0 0m ,侧风向约 10 0~ 2 0 0m ;垂直方向的影响高度约为 15 0m ,在 30m高度附近影响最大。对湍流动能的影响范围与风速的类似。对NOx 浓度的影响以地面为最大 ,其影响程度及影响范围和板房与污染源的相对位置以及板房与周围建筑物的距离有关。总之 ,在高分辨的边界层模式中 ,用拖曳力法考虑城市建筑物的影响是可行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边界层模式 城市参数化 建筑物风场影响度 污染扩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