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Green Total-factor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n China
1
作者 MA Dalai ZHANG Fengtai +3 位作者 GAO Lei YANG Guangming YANG Qing AN Youzh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21年第5期795-814,共20页
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een total-factor water-use efficiency(GTFWUE)which reflected both economic and green efficiencies of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Then we measured the GTFWUE o... In this study,we develope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green total-factor water-use efficiency(GTFWUE)which reflected both economic and green efficiencies of water resource utilization.Then we measured the GTFWUE of 30 provinces/municipalities/autonomous regions(hereafter provinces)in China(not including Tibet,Hong Kong,Macao,Taiwan as no data)from 2000 to 2018 using a minimum distance to the strong frontier model that contained an undesirable output.We further analyzed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correlations of GTFWUE using these values based on Global and Local Moran’s I statistics,and empirically determin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GTFWUE using a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The evalu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GTFWUE differed substantially between the regions.The provinces with high and low GTFWUE values were located in the coastal and inland areas of China,respectively.The eastern region had a significantly higher GTFWUE tha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The GTFWUEs for all three regions(eastern,central,and western regions)decreased slowly from 2000 to 2011(except 2005),remained stable from 2012 to 2016,and rapidly increased in 2017 before decreasing again in 2018.We found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provincial GTFWUEs.The GTFWUE for most provinces belonged to the high-high or low-low cluster region,revealing a significant spatial clustering effect of provincial GTFWUEs.We also found that China’s GTFWUE was highly promoted by economic growth,population size,opening-up level,and urbanization level,and was evidently hindered by water endowment,technological progress,and government influence.However,the water-use structure had little impact on GTFWUE.This study ful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water use mode would be improved,and water resources needed to be used more efficiently and green in China.Moreover,based on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several policy recommendations were proposed from the aspects of cross-regional cooperation,economy,society,and instit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een total-factor water-use efficiency(GTFWUE)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water scarcity influencing factors spatial econometric model
下载PDF
基于非线性SEM-改进GRA的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
2
作者 黄东京 梁新 《舰船电子工程》 2023年第7期173-178,共6页
体系贡献率是决定装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首先,提出了同时考虑作战效能和经济费用的体系贡献率定义及公式。然后,鉴于体系效能的涌现性特征和作战环理论,采用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起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路径图。在此基... 体系贡献率是决定装备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首先,提出了同时考虑作战效能和经济费用的体系贡献率定义及公式。然后,鉴于体系效能的涌现性特征和作战环理论,采用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构建起装备体系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与路径图。在此基础上,将专家评估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来确定装备体系综合效能中各项能力的权重。最后,以典型的航母编队体系对抗为例,计算各型号驱逐舰的体系贡献率并排序,验证了上述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备体系贡献率 体系综合效能 非线性结构方程模型 灰色关联度分析 舰船装备
下载PDF
热管式太阳能集热系统在郑州地区的供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郑慧凡 田国记 +2 位作者 李丹丹 黄晨茜 范晓伟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3-76,72,共5页
搭建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供热性能测试平台,基于EES软件,建立了热管式集热装置供热性能仿真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太阳能集热热水温度、集热效率、供热性能、贡献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太阳能集热效率... 搭建了热管式真空管太阳能集热装置供热性能测试平台,基于EES软件,建立了热管式集热装置供热性能仿真模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太阳能集热热水温度、集热效率、供热性能、贡献率等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太阳能集热效率和集热量随时刻的变化先上升后下降,集热效率最大达0.62、集热量最高可达8.02 k W。该系统对郑州地区某200 m2别墅供暖,11月至次年3月份的月平均供暖贡献率在40%~78%之间波动,平均值为54%,最大值达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管式真空管 仿真 集热效率 贡献率
下载PDF
无碱二元驱提高波及因数和驱油效率对采收率贡献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肖传敏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32-135,8,共4页
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今后化学驱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认清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无碱二元驱过程中非均质油藏波及因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并量化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中渗透层提高采收... 无碱二元复合驱是今后化学驱发展的主要方向。为认清二元驱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室内三维物理模拟试验,研究了无碱二元驱过程中非均质油藏波及因数与驱油效率的变化特征,并量化其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程度。试验结果表明,中渗透层提高采收率幅度最高,低渗透层次之,高渗透层最低;饱和度场变化分析,二元驱高渗透层以提高驱油效率为主,低渗透层以提高波及因数为主,中渗透层以提高波及因数和驱油效率共同作用,初步得出驱油效率对最终提高采收率的贡献率为40%,扩大波及因数的贡献率为60%,可有效指导二元驱配方组合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碱二元驱 波及因数 驱油效率 物理模拟 贡献率
下载PDF
一种基于协作的最优无线传感器节点密度控制算法
5
作者 杨白薇 于宏毅 张霞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93-1496,共4页
基于一种协作感知模型(CSM),提出了一种最优的保证覆盖的密度控制算法——EECDC。CSM建立了一系列的非线性约束方程,从而找出了该模型下能够最小化工作节点数的最优节点位置,EECDC则基于该最优节点位置对节点进行休眠调度。仿真试验表明... 基于一种协作感知模型(CSM),提出了一种最优的保证覆盖的密度控制算法——EECDC。CSM建立了一系列的非线性约束方程,从而找出了该模型下能够最小化工作节点数的最优节点位置,EECDC则基于该最优节点位置对节点进行休眠调度。仿真试验表明,相比于基于传统圆盘感知模型的最优密度控制算法,EECDC协议能够以较少的工作节点和较少的能耗来保证原始网络覆盖率,从而达到较好的能量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 协作感知模型 平均覆盖贡献 能量有效性
下载PDF
北京市产业部门用水效率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马东春 刘建翠 +2 位作者 王宏伟 王凤春 欧阳志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7-33,共7页
以严重用水紧缺的特大型城市北京为例,基于直接计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了价值型—实物型混合性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和行业用水效率贡献模型,测算了2010—2015年期间各行业用水效率及效率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总用水效率提高的贡献情... 以严重用水紧缺的特大型城市北京为例,基于直接计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建立了价值型—实物型混合性水资源投入产出模型和行业用水效率贡献模型,测算了2010—2015年期间各行业用水效率及效率变动和产业结构变动对总用水效率提高的贡献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第一、二产业的直接用水效率有较大的提高,第三产业的直接用水效率下降,细分的40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的用水效率在下降(占37.5%);(2)三次产业的完全用水效率都有所提高,40个行业中17个行业的完全用水效率在下降;(3)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贡献大于用水效率提高的贡献,23个工业行业的用水效率提高的贡献大于结构变动贡献;(4)第三产业中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4个行业用水效率是第三产业中细分的13个行业中最低的,2010年和2015年的用水量占第三产业用水总量的比重分别是58.48%和59.22%,万元增加值之和占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的比重是19.9%和18.84%。分析得出政策建议:(1)在明确城市功能定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农业用水效率,降低农业用水总量;(2)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总量;(3)加大服务业用水监管和增强节水意识,降低服务业用水总量增长速度,提升重点控水行业的用水效率。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节水潜力行业,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用水效率 完全用水效率 价值型—实物型混合性投入产出模型 用水效率贡献模型
下载PDF
基于光能利用率集成模型的GPP估算不确定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思源 付博 +2 位作者 赖雨亲 李京怡 李本纲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1-371,共11页
为探究全球及区域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及其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来源,基于广泛使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的算法结构,搭建多算法集成模型,结合气象再分析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模拟全球及区域尺度总初级生产力,并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模拟结果的... 为探究全球及区域尺度总初级生产力(GPP)及其模型模拟的不确定性来源,基于广泛使用的光能利用率模型的算法结构,搭建多算法集成模型,结合气象再分析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模拟全球及区域尺度总初级生产力,并使用方差分析方法对模拟结果的不确定性来源进行量化研究。结果表明:1)集成模型与基于通量观测升尺度(FLUXCOM)的GPP之间具有较强的一致性,皮尔逊相关系数达0.97,均方根误差为24.36 gC/(m^(2)·月),且集成模型的表现优于单一结构配置模型;2)光合有效辐射、水分相关数据及水分限制因子为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相对贡献分别为41.73%,26.79%和23.82%;3)不确定性的构成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干旱区域水分限制因子的相对贡献超过80%,低温区域温度限制因子的相对贡献超过40%。使用光能利用率模型估算GPP时,控制光合有效辐射和水分相关数据的不确定性可以有效地提高模拟精度,而在极端环境条件(干旱、低温)下,优化环境条件限制因子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初级生产力 光能利用率模型 不确定性 集成模型 相对贡献
下载PDF
预测农药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的LSER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祁晓娟 李雪花 +3 位作者 黄杨 肖子君 蔡喜运 陈景文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9-255,共7页
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对评价农药的渗透及残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方法难以高效且经济地测定多种农药的Kcw值,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快速预测农药Kcw值的模型。作者收集了23种农药在不同植物中的64个log Kcw实测值,构建了预测农药... 植物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对评价农药的渗透及残留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验方法难以高效且经济地测定多种农药的Kcw值,因此有必要发展一种快速预测农药Kcw值的模型。作者收集了23种农药在不同植物中的64个log Kcw实测值,构建了预测农药log Kcw值的线性溶解能关系(liner solvation energy relationship,LSER)模型。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R^2adj,tra=0.79,RMSEtra=0.38)、稳健性(Q^2BOOT=0.78)和预测能力(Q^2ext=0.81)。该模型可用于预测含有-X(Cl,F,I)、>N-C(O)-NH2、-OCH2COOH、-NH-、-NH2、>C=O、-O-C(O)-NH-、-CN、-S-及-S(O)(O)-等官能团的农药的log Kcw值。机理分析结果表明:疏水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为48%)和n/π电子对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9%)对农药进入植物角质层为正贡献,而氢键受体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26%)和极性相互作用(平均相对贡献率17%)对农药进入角质层为负贡献。本研究构建的pp-LFER模型可用于预测新农药的log Kcw值,并且有助于理解农药在植物角质层与水相间分配的相互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减量增效 预测模型 角质层-水分配系数(Kcw) 线性溶解能关系模型 分配机制 贡献率
下载PDF
基于SEM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贡献度评估方法 被引量:56
9
作者 罗小明 朱延雷 何榕 《装备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6,共6页
有效评估体系贡献度是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作战试验开展和作战使用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探讨了增强作战效果贡献度指标、增强作战效率贡献度指标和降低作战代价贡献度指标的量化方法,分析了作战效果、作战效率、作战代价与体系作战能... 有效评估体系贡献度是武器装备发展论证、作战试验开展和作战使用保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探讨了增强作战效果贡献度指标、增强作战效率贡献度指标和降低作战代价贡献度指标的量化方法,分析了作战效果、作战效率、作战代价与体系作战能力之间的定性关系,提出了武器装备作战体系贡献度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武器装备作战体系贡献度评估模型,并进行了算例评估与验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系贡献度 结构方程模型 体系作战能力 作战效果 作战效率 作战代价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西南地区上市药企研发贡献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丹 周戈耀 +2 位作者 田海玉 陈文佼 孟小夏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85-1590,共6页
目的:为医药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改善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国西南地区13家上市医药企业的年报数据,以固定资产、营业成本、在职员工数量、研发投入金额为投入指标,以净利润、营业收入、每股收益为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数据... 目的:为医药企业提高研发能力、改善研发投入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国西南地区13家上市医药企业的年报数据,以固定资产、营业成本、在职员工数量、研发投入金额为投入指标,以净利润、营业收入、每股收益为产出指标,采用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运用MyDEA1.0软件计算运营效率值,对比各企业在有、无研发投入两种情况下的企业运营效率和研发投入对企业的贡献度,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比较两者差异。结果:2013-2015年,13家上市医药企业中有10家企业加大了研发投入,表明西南地区上市医药企业对研发投入越发重视。连续3年13家上市医药企业中有研发投入企业的效率值明显高于无研发投入企业,且前者达到DEA有效的数量较多,表明研发投入与医药企业运营效率呈正相关;经Wilcoxon符号秩检验也证实研发投入是有效投入。有3家企业加入研发投入指标后运营效率得到改善,研发贡献度较大;有5家企业研发贡献度为零,无论是否加入研发投入其效率值均不变;其余各上市医药企业各年研发贡献度差异较大。结论:建议在行业总体层面,企业应在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的同时注意提升研发效率,建立完善的研发创新体系和研发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方式;政府也应创造环境支持医药企业的研发活动。而在企业个体层面,不同的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采用不同的策略,以提高研发投入对企业运营效率的拉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 研发投入 西南地区 上市医药企业 研发贡献度
下载PDF
Patterns and drivers of seasonal water sources for artificial sand-fixing plants in the northeastern Mu Us sandy land,Northwest China
11
作者 Yanwu PEI Laiming HUANG +2 位作者 Ming'an SHAO Jiao WANG Yinglong ZHA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63-77,共15页
Understanding plant water-use pattern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for sustainabl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Howeve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ater sources and their ... Understanding plant water-use patterns is important for improving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for sustainabl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Howeve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water sources and their control by different sand-fixing plants in water-limited desert ecosystems remain poor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stable isotopic ratios of hydrogen(δ^(2)H) and oxygen(δ^(18)O) in precipitation, soil water, groundwater, and xylem water were determined to document seasonal changes in water uptake by three representative plant species(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Litv., Amygdalus pedunculata Pall., and Salix psammophila) in the northeastern Mu Us sandy land, Northwest China. Based on the depth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measured gravimetric soil water content(SWC), the soil water profile of the three species stands was divided into active(0.01 g g^(-1)< SWC < 0.08 g g^(-1), 20%<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 < 45%), stable(0.02 g g^(-1)< SWC < 0.05 g g^(-1), CV < 20%), and moist(0.08 g g^(-1)< SWC < 0.20 g g^(-1), CV >45%) layers. Annually, P. sylvestris, A. pedunculata, and S. psammophila obtained most water from deep(59.2%±9.7%, moist layer and groundwater),intermediate(57.4%±9.8%, stable and moist layers), and shallow(54.4%±10.5%, active and stable layers) sources, respectively. Seasonally, the three plant species absorbed more than 60% of their total water uptake from the moist layer and groundwater in the early(June) dry season;then, they switched to the active and stable layers in the rainy season(July–September) for water resources(50.1%–62.5%). In the late(October–November) dry season, P. sylvestris(54.5%–66.2%) and A. pedunculata(52.9%–63.6%) mainly used water from stable and moist layers, whereas S. psammophila(52.6%–70.7%) still extracted water predominantly from active and stable layers. Variations in the soil water profile induced by seasonal fluctuations in precipitation and groundwater levels and discrepancies in plant phenology, root distribution, and water demand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asonal water-use patterns of artificial sand-fixing plants. Our study addresses the issue of plant water uptake with knowledge of proportional source-water use and reveal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water management in the Mu Us sandy land and similar desert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ert ecosystem MixSIAR model plant water uptake soil moisture stable isotope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water-use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不同主体对研发投入要素使用效率研究
12
作者 司海恩 史莉桦 +1 位作者 王双 代秋红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1期54-59,共6页
从成果产出的投入要素出发,将科技成果归结为R&D资本、R&D人员和剩余要素综合作用的产出,构造科技成果生产函数。运用国内2011—2020年相关面板数据对不同主体的科技成果的要素研发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不同主体的投入要素的使用... 从成果产出的投入要素出发,将科技成果归结为R&D资本、R&D人员和剩余要素综合作用的产出,构造科技成果生产函数。运用国内2011—2020年相关面板数据对不同主体的科技成果的要素研发效率进行测算,分析不同主体的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通过分析不同主体投入要素对科技成果产出贡献份额,为我国合理配置有效科技投入资源、提高研发资源利用效率和促进科技成果最大化产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效率 知识积累 创新投入 要素贡献 模型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