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arison of Te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s and Their Attribution Analyses for Ten Chinese Drainage Basins 被引量:2
1
作者 Ruiheng XIE Aihui W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9期959-974,共16页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PET)is usually calculated by empirical methods from surfac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such as temperature,radiation and wind speed.The in-situ measured pan evaporation(ETpan)can also be u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PET)is usually calculated by empirical methods from surface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such as temperature,radiation and wind speed.The in-situ measured pan evaporation(ETpan)can also be used as a proxy for EPET.In this study,EPET values computed from ten models are compared with observed ETpan data in ten Chinese river basins for the period 1961−2013.The daily observed meteorological variables at 2267 stations are used as the input to those models,and a ranking scheme is applied to rank the statistical quantities(ratio of standard deviations,correlation coefficient,and ratio of trends)between ETpan and modeled EPET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s.There are large deviations between the modeled EPET and the ETpan in both the magnitude and the annual trend at most stations.In eight of the basins(except for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China),ETpan shows decreasing trends with magnitudes ranging between−0.01 mm d−1 yr−1 and−0.03 mm d−1 yr−1,while the decreasing trends in modeled EPET are less than−0.01 mm d−1 yr−1.Inter comparisons among different models in different river basins suggest that PETHam1 is the best model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PETHam2 outperforms other models in the Huaihe River,Yangtze River and Yellow River basins,and PETFAO is the best model for the remaining basins.Sensitivity analyses reveal that wind speed and sunshine duration are two important factors for decreasing EPET in most basins except in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China.The increasing EPET trend in Southeast China i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reduced relative humid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model pan evaporation model comparison sensitivity analysis China
下载PDF
Effect of Temporal Resolution of NDVI 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ion and Hydrological Model Performance
2
作者 LI Xianghu REN Liliang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7年第4期357-363,共7页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obtained from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are essential in the Shuttleworth-Wallace (S-W)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data, obtained from remote sensing information, are essential in the Shuttleworth-Wallace (S-W)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evapotranspiration.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emporal resolution of NDVI 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T) estimation and hydrological model performance, monthly and 10-day NDVI data set were used to estimat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January 1985 to December 1987 in Huangnizhuang catchment, Anhui Province, China. The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alculation results were analyzed and used to drive the block-wise use of the TOPMODEL with the Muskingum-Cunge routing (BTOPMC) model to test the effect on model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annual and monthly PETs estimated by 10-day NDVI are lower than those estimated by monthly NDVI. Annual PET from the vegetation root zone (PETr) lowers 9.77%-13.64% and monthly PETr lowers 3.28%-17.44% in the whole basin. PET from the vegetation interception (PETi) shows the same trend as PETr. In addition, temporal resolution of NDVI has more effect on PETr in summer and on PETi in wint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Tr as estimated by 10-day NDVI and pan measurement (R2= 0.835) is better than that between monthly NDVI and pan measurement (R2 = 0.775). The two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es were used to drive the BTOPMC model and calibrate parameters, and model performance was found to be similar. In summary, the effect of temporal resolution of NDVI 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estimation is significant, but trivial on hydrological model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DVI temporal resoluti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BTOPMC model
下载PDF
Shortwave radiation balance modulates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China
3
作者 Fuxiao Jiang Xianhong Xie +2 位作者 Yibing Wang Arken Tursun Yao L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Earth》 SCIE EI 2023年第1期1358-1371,共14页
Shortwave radiation is an influential driver of global hydrological cycle,as its variation will alter evapotranspiration(ET).While climate change discussion extensively examined ET response to temperature,wind speed a... Shortwave radiation is an influential driver of global hydrological cycle,as its variation will alter evapotranspiration(ET).While climate change discussion extensively examined ET response to temperature,wind speed and land use/cover variations,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contribution of shortwave radiation balance on ET partly because of data availability.In this study,we applied the newly-released 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GLASS)products to detect changes in shortwave radiation and albedo for 2003–2018 over China,and quantified their contributions 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PET)which is the upper limit of ET and generally the basis to estimate i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downward shortwave radiation declined,together with a slight decrease in albedo,causing a decrease of net shortwave radiation.While climate change affected PET,the decreased net shortwave radiation reduced PET during the period.We identified a hotspot area in the north China plain that is one of the ma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regions,as the radiation balance induced a contrasting effect on PET for the warm and the cold seasons.Our study indicates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shortwave radiation balance when estimating PET and ET to make reliable evaluation of climate change on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cosystem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ortwave radiation ALBEDO radiation balanc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Penman model
原文传递
1956—2019年元谋干热河谷潜在蒸散发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4
作者 罗志锋 何真敏 +3 位作者 欧朝蓉 齐丹卉 彭凌霄 孙永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3,118,共6页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应用彭曼蒙特斯模型、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和距平相关方法,分时段分析1956—2019年逐日气象要素值。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整体呈极显著下降的趋势... 为探究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通过应用彭曼蒙特斯模型、曼-肯德尔突变检验、气候倾向率和距平相关方法,分时段分析1956—2019年逐日气象要素值。结果表明:元谋干热河谷地区潜在蒸散发整体呈极显著下降的趋势,年度潜在蒸散发在1982年发生突变;各季潜在蒸散发变化明显,变化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3—5月、12月—次年2月、6—8月、9—11月;除1956—1982年12月—次年2月,1982—2019年9—11月、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有所增长外,剩下时段都呈减少趋势,1982年为各季的突变点。潜在蒸散发转折点为1982年;1982年前,年度潜在蒸散发距平占主导;1982年后,负距平占据主导,2008、2015年发生两次较大的波动。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年潜在蒸散发变化主要取决于日照时间、气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各季潜在蒸散发主要是由各气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具有季节性差异;1982年以前,6—8月、9—11月潜在蒸散发的减少和12月—次年2月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仅与平均风速的减弱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谋干热河谷 潜在蒸散发 彭曼蒙特斯模型 曼-肯德尔突变检验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emporal trends i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over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from 1960 to 2009 被引量:18
5
作者 ZHU Guofeng HE Yuanqing +4 位作者 PU Tao WANG Xufeng JIA Wenxiong LI Zongxing XIN Huijuan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2年第1期71-85,共15页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20 station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during 1961–2009,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enman-Monteit... Based on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of 20 stations in the Hengduan Mountains region during 1961–2009,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enman-Monteith model. With the method of Spline interpolation under ArcGI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was presented to research the regional difference, and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discuss the domin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n-nual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howed a decreasing tendency since the 1960s, especially from the 1980s to 1990s, while it showed an increasing tendency since 2000. Regional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howed a rate of –0.17 mm a?1.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in north, middle and south of the Hengduan Mountains exhibited decreasing trends over the studied period, and its regional trend was on the decline from southwest to northe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Spline interpolation Penman-Monteith model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Hengduan Mountains
原文传递
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露 郭伟 +1 位作者 倪向南 李晓婷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23年第3期328-338,共11页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干旱生态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由于青海湖地区蒸发皿实测值存在数值偏大、长期观测器皿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研究了青海湖地区天峻、刚察气象站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干旱生态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由于青海湖地区蒸发皿实测值存在数值偏大、长期观测器皿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P-M)模型研究了青海湖地区天峻、刚察气象站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67-2010年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天峻站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807 mm·a^(-1),刚察站为0.499 mm·a^(-1)。(2)青海湖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潜在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域差异:天峻为风速主导;刚察则由气温和风速共同主导。(3)与蒸发皿实测值的潜在机理相比,P-M模型更强调水汽输送条件的影响作用;在能量供给条件上,P-M模型与气温关系更密切,而蒸发皿实测值与日照百分率相关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man-Monteith模型 潜在蒸散发 因子分析 青海湖地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情景下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64
7
作者 左德鹏 徐宗学 +1 位作者 李景玉 刘兆飞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5-461,共7页
根据渭河流域20个气象站1959~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的各站逐日潜在蒸散量作为标准值,对基于气温的Hargreaves法进行参数校正以使其适用于渭河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将HadCM3输出数据降尺度到各站点,生... 根据渭河流域20个气象站1959~2008年逐日气象资料,以FAO Penman-Monteith法计算的各站逐日潜在蒸散量作为标准值,对基于气温的Hargreaves法进行参数校正以使其适用于渭河流域。应用统计降尺度模型SDSM将HadCM3输出数据降尺度到各站点,生成A2,B2两种情景下各站未来日最高、最低气温数据,将其输入校正参数后的Hargreaves模型,从而分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以及最高、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站校正后Hargreaves法可用于估算未来情景下渭河流域潜在蒸散量;两种情景下流域日最高、最低气温和年潜在蒸散量较基准期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且B2情景低于A2情景下增幅;各区域年潜在蒸散变化量在未来3个时期均呈现明显递增趋势,增幅较大地区主要分布在渭河南岸,而渭河北岸大部分变幅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气候变化 大气环流模式 渭河
下载PDF
干旱内陆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量评价——以黑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35
8
作者 王根绪 张钰 +2 位作者 刘桂民 程雨菲 胡宏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467-2476,共10页
河道外生态系统需水量的合理评价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基于不同植被蒸散发潜力估算模型,依据不同生态系统及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气候与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生态需水规律的特点,提出了可... 河道外生态系统需水量的合理评价是干旱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最为关键的科学问题。基于不同植被蒸散发潜力估算模型,依据不同生态系统及同一生态系统在不同气候与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生态需水规律的特点,提出了可模拟和评价不同时期生态系统需水量的方法,不仅能体现生态系统需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能反映年内不同时间段(月、季节甚至每日)的需水量变化,并提出干旱区生态适宜需水量在不同时期是一个区间。以黑河流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黑河中游地区年平均生态需水量(11.16±2.67)×108m3,其中绿洲生态系统需水(9.13±2.29)×108m3;下游地区生态需水量(16.16±4.04)×108m3,现状绿洲生态体系需水(11.06±2.77)×108m3,现阶段实施的下游分水9.7亿m3/年的方案,可以促使现有绿洲生态系统有一个良好的结构与功能,并给出了不同典型年不同月份的生态需水量及其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蒸散发潜力 评价模型 黑河流域
下载PDF
帕默尔旱度模式的进一步修正 被引量:105
9
作者 刘巍巍 安顺清 +1 位作者 刘庚山 郭安红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7-216,共10页
为了正确评估干旱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思路和 1 986年安顺清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 ,我们以济南、郑州和太原 3站逐年逐月气温和降水等作为基本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 ,以哈尔滨、佳木斯、呼和浩特、沈阳、北京、固原、西安... 为了正确评估干旱 ,根据帕默尔旱度模式的思路和 1 986年安顺清等人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 ,我们以济南、郑州和太原 3站逐年逐月气温和降水等作为基本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 ,以哈尔滨、佳木斯、呼和浩特、沈阳、北京、固原、西安、汉中、青岛、德州、运城、长沙、武汉、南昌、杭州、福州、广州、昆明、南宁、成都和贵阳 2 1个站的有关资料 ( 1 961~ 2 0 0 0年 )为权重因子修正资料 ,并且在计算可能蒸散时选用了FAO推荐的彭曼 蒙蒂斯公式。另外 0~2 0cm和 2 0~ 1 0 0cm土层的土壤田间有效持水量根据我国测定的资料和土壤特性确定 ,对帕默尔旱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修正。利用此模式计算了我国北方地区 1 39个站点 ( 1 961年1月~ 2 0 0 0年 1 2月 )的帕默尔指数值。将计算的帕默尔指数值与一些文献记载的实际旱涝灾情相对照进行验证 ,表明进一步修正的帕默尔旱度模式能较为准确地评估旱涝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帕默尔早度模式 蒸散量 地表净辐射
下载PDF
潜在蒸散发量计算公式在贵州省适用性分析 被引量:31
10
作者 秦年秀 陈喜 +2 位作者 薛显武 凌敏华 张志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7-363,共7页
利用贵州省18个气象站1961-200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对以辐射和气温为基础的简化公式参数进行率定,对比分析不同计算公式推求的潜在蒸散发量之间的差异以及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适用程度。结果表... 利用贵州省18个气象站1961-2001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潜在蒸散发量,对以辐射和气温为基础的简化公式参数进行率定,对比分析不同计算公式推求的潜在蒸散发量之间的差异以及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预测适用程度。结果表明,各种潜在蒸散发量公式经参数率定后计算的多年平均蒸散发量相近,但变化趋势存在较大差异。与考虑综合气象因子对潜在蒸散发影响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相比,以辐射为基础的蒸散发公式在该地区的适用性较好,以气温为基础的蒸散发公式用于气候变化情景下潜在蒸散发量预测,结果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量(ET) PENMAN-MONTEITH公式 温度估计法 辐射能量法 适用性 贵州省
下载PDF
五种潜在蒸散发公式在汉江流域的应用 被引量:66
11
作者 张晓琳 熊立华 +1 位作者 林琳 龙海峰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9-237,共9页
以汉江流域14个测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以及Hargreaves,Blaney-Criddle,Thornthwaite,Hamon 4种温度法计算各测站逐日以及逐月潜在蒸散发量,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流域面平均年潜在蒸散发... 以汉江流域14个测站1960-2009年逐日气象资料为数据源,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以及Hargreaves,Blaney-Criddle,Thornthwaite,Hamon 4种温度法计算各测站逐日以及逐月潜在蒸散发量,利用反距离加权插值法得到流域面平均年潜在蒸散发量。以FAO-56 Penman-Monteith结果为标准,与温度法年潜在蒸散发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修正温度法计算公式的经验系数,分析修正公式在汉江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参数修正前温度法计算结果存在较大误差,相对偏差最大可达41.34%。修正后计算结果相对误差明显减小,最大偏差小于0.1%,并显示出较好的变化趋势和峰谷一致性。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与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到0.94,其次为Hamon公式和Thornthwaite公式,最后是Blaney-Criddle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发量 汉江流域 温度法 适用性
下载PDF
甘肃黄土高原区潜在蒸散量时空变化与成因研究 被引量:25
12
作者 卓玛兰草 刘普幸 +2 位作者 张亚宁 王洪岩 曹立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0-75,287,共6页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a来,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 基于甘肃黄土高原区12个气象站点1960—2008年逐日气温、降水、风速、日照时数、太阳总辐射和相对湿度数据,应用Penman—Monteith模型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了其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近49a来,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的潜在蒸散量均呈上升趋势。在四季中,潜在蒸散量的值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潜在蒸散量空间差异显著,潜在蒸散量的值表现为自北向南递减,其中最大值在景泰为1 105.82mm,最小值在岷县为772.31mm。相关分析表明,研究区年均潜在蒸散量所受气候因子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日照时数,而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为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辐射项主要受太阳总辐射和最高气温影响,动力项主要受风速影响,辐射项的值都远大于动力项。不同气候区辐射项均呈上升趋势,但动力项有所不同,在陇中北部冷温带半干旱区呈下降趋势,斜率为-0.631mm/a,在陇中南部冷温带半湿润区呈上升趋势,斜率为0.415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蒸散量 Penman—Monteith模型 影响因子 黄土高原
下载PDF
渭河流域关中段潜在蒸发量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1
13
作者 刘闻 曹明明 +2 位作者 邱海军 郭帅 李苒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45-1152,共8页
根据渭河流域关中段11个主要代表气象站点1955~2012年逐日气象数据,以FAOPenman-Monteith公式得出潜在蒸发量,分析渭河流域关中段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关中段年平均潜在蒸发量在1 073.9~1 284.1 mm,流域内多年... 根据渭河流域关中段11个主要代表气象站点1955~2012年逐日气象数据,以FAOPenman-Monteith公式得出潜在蒸发量,分析渭河流域关中段潜在蒸发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关中段年平均潜在蒸发量在1 073.9~1 284.1 mm,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随着海拔的降低逐渐增高。2夏季潜在蒸发量在327.6~547.2mm,占全年的34%~42%,变化趋势与全年潜在蒸发量变化趋势高度一致。3渭河关中段随气温上升,潜在蒸发量减少。4年均潜在蒸发量与日较差、平均气温、平均风速、日照时数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发量 FAO PENMAN-MONTEITH公式 渭河流域关中段
下载PDF
双源蒸散发模型估算潜在蒸散发量的对比 被引量:22
14
作者 杨雨亭 尚松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85-91,共7页
潜在蒸散发取决于气候条件与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是农田及流域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针对现有的3种估算潜在蒸散发的双源模型(层状模型、块状模型、混合型模型),设定不同的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较为详细地比较了3种模型在不同植被... 潜在蒸散发取决于气候条件与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是农田及流域水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文针对现有的3种估算潜在蒸散发的双源模型(层状模型、块状模型、混合型模型),设定不同的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较为详细地比较了3种模型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的潜在蒸散发估算能力,并对其区分土壤表面潜在蒸发与植被冠层潜在蒸腾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混合双源模型较层状模型和块状模型具有更好的模拟效果,能够适用于更广的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植被 模型 潜在蒸发 潜在蒸腾 层状模型 块状模型 混合型模型
下载PDF
四川省潜在蒸散量估算模型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顺谦 马振峰 张玉芳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6,共8页
Penman-Monteith法是FAO-56推荐的计算潜在蒸散量的标准方法,但由于涉及的气象要素较多,难于在业务中应用。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业务化应用为目标,利用1971—2000年四川省156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作为标准... Penman-Monteith法是FAO-56推荐的计算潜在蒸散量的标准方法,但由于涉及的气象要素较多,难于在业务中应用。以综合气象干旱指数的业务化应用为目标,利用1971—2000年四川省156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以Pen-man-Monteith法计算结果作为标准,分析了Thornthwaite法和Hargreaves法对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年、月潜在蒸散量的估算精度,建立了可供业务应用的ET0估算模型,并应用于2006年四川省特大伏旱监测,结果表明:Thorn-thwaite法反映不出ET0的年际变化,在冬季显著偏小,而Hargreaves法对ET0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反映能力,与Thornthwaite法相比,其ET0年、月估算值更接近于Penman-Monteith法标准值,且Hargreaves法估算值与Pen-man-Monteith法标准值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引入风速和相对湿度两个订正因子后,Hargreaves订正值的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基于该文ET0估算模型计算的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对四川干旱具有较强的监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潜在蒸散量 精度比较 估算模型
下载PDF
分布式模型在流域蒸散模拟中的应用与验证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建梅 王安志 +1 位作者 刁一伟 裴铁璠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5-50,共6页
根据四川杂谷脑河流域上游地区1989-2000年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应用分布式模型方法,考虑流域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变异性,选择离散单元格尺度为500m,时间步长为1d.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的改进形式,估算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 根据四川杂谷脑河流域上游地区1989-2000年气象站常规观测数据,应用分布式模型方法,考虑流域的空间异质性及时空变异性,选择离散单元格尺度为500m,时间步长为1d.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的改进形式,估算流域多年平均潜在蒸散量的时空分布;结合流域下垫面特点,估算逐日实际蒸散量的时空分布;并将模型模拟的多年平均值与研究区同期水量平衡法计算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为+3.47%且时空分布合理.为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提供了可靠的实际蒸散量模拟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量 实际蒸散量 时空分布 分布式模型
下载PDF
基于云模型的淮北平原参考作物蒸散量时空分布 被引量:8
17
作者 金菊良 宋占智 +2 位作者 蒋尚明 周玉良 张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5-32,共8页
传统的时空分布分析方法仅可以描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平均时空分布情况,难以对ET0时空分布的离散程度与稳定性进行量化。根据安徽淮北平原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与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ET0,基于云模型分析了其时空分布... 传统的时空分布分析方法仅可以描述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平均时空分布情况,难以对ET0时空分布的离散程度与稳定性进行量化。根据安徽淮北平原5个站点的气象数据与地理信息资料,采用彭曼-蒙特斯公式计算ET0,基于云模型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年ET0呈下降趋势,春、冬季增长,夏、秋季减小;年ET0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季节ET0空间分布不均匀;2004年较为分散而不稳定,1956年较集中而稳定;阜阳站较为分散而不稳定,宿县站较集中而稳定;ET0时间变化的离散程度相对于空间分布较小,稳定性相近。因此,基于云模型分析ET0时空分布特性可行、有效,研究结果可为淮北平原不同作物蒸散发以及旱灾、灌溉等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作物蒸散量 彭曼2蒙特斯公式 淮北平原 云模型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湖北省潜在蒸散估算模型对比 被引量:11
18
作者 秦鹏程 刘敏 +3 位作者 刘志雄 邓环 邓爱娟 汤阳 《干旱气象》 2014年第3期334-339,共6页
利用湖北省74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与FAO56-Penman-Monteith(FAO-PM)模型潜在蒸散估算结果对比,从月、季、年际变化及不同干湿状况条件比较了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及Thornthwaite 3种简化的经验模型在湖北省... 利用湖北省74个气象站1961~2011年逐日气象资料,通过与FAO56-Penman-Monteith(FAO-PM)模型潜在蒸散估算结果对比,从月、季、年际变化及不同干湿状况条件比较了PriestleyTaylor、Hargreaves及Thornthwaite 3种简化的经验模型在湖北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3种简化模型与FAO-PM模型计算的逐月潜在蒸散均存在一定偏差,Thornthwaite模型偏差最大且冬夏季偏差反位相,Priestley-Taylor模型偏差最小,Hargreaves模型各月间的偏差最为稳定。3种简化模型与FAOPM模型估算结果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且在各区域间相对稳定,但不同季节和干湿状况下各有差异,其中Hargreaves模型各季节间和不同干湿状况下与FAO-PM模型的关系均最为稳定。在年际变化上,Priestley-Taylor和Hargreaves模型与FAO-PM模型计算结果年际波动基本一致,Thornthwaite模型与FAO-PM模型计算结果尽管在量值上较为接近,但年际波动偏小;Priestley-Taylor和FAOPM模型年潜在蒸散趋势变化基本一致,Hargreaves模型年潜在蒸散趋势变化微弱,而Thornthwaite模型年潜在蒸散趋势变化与FAO-PM模型相反。建议在湖北省气象资料匮乏或不便应用的情况下,作物模拟模型及气候变化等研究中采用Priestley-Taylor估算模型,日常干旱监测及水资源规划中采用Hargreaves模型,干湿气候区划等工作中可采用Thornthwaite模型。同时,使用中应基于FAO-PM模型对经验模型进行适当订正,模型订正应建立在季节或月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蒸散 模型比较 湖北省
下载PDF
黑河上中游潜在蒸散发模拟及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赵捷 徐宗学 左德鹏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14-623,共10页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估算了黑河上中游流域2000—2010年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TP),并考虑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分析了ET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要素,分别利用ETP和ET0驱动水文模型... 基于多源遥感数据产品,利用Shuttleworth-Wallace(S-W)模型估算了黑河上中游流域2000—2010年潜在蒸散发(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ETP),并考虑不同土地覆被类型,分析了ET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要素,分别利用ETP和ET0驱动水文模型,比较径流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基于高精度遥感数据,S-W模型可模拟区域ETP。黑河上中游流域,夏季ETP对年值的贡献最大,各土地覆被类型的ETP年内变化趋势一致。总体而言,植被条件越好,ETP越小;2在研究区内,相对湿度对ETP变化的影响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对ETP变化的影响与辐射相近。植被越稀疏,ETP对气象要素及LAI的敏感性越强;3与ET0相比,ETP能够更好地描述陆面蒸散发能力,相同条件下使用ETP驱动水文模型模拟精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覆被 潜在蒸散发量 Shuttleworth—Wallace模型 黑河
下载PDF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两熟制节水潜力与灌溉对策 被引量:26
20
作者 房全孝 王建林 于舜章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7-44,共8页
利用详细校正的农业系统模型可以综合土壤、气候及作物等因素综合评价节水灌溉制度,为农田水分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该文利用根系水质模型(RZWQM-CERES)模拟分析了华北平原2个代表性站点(禹城和栾城)小麦-玉米两熟制下作物产量... 利用详细校正的农业系统模型可以综合土壤、气候及作物等因素综合评价节水灌溉制度,为农田水分优化调控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该文利用根系水质模型(RZWQM-CERES)模拟分析了华北平原2个代表性站点(禹城和栾城)小麦-玉米两熟制下作物产量、农田蒸散和灌溉需水量多年的变化特征(1961-1999),结果表明栾城站小麦季农田最大蒸散量与灌溉需水量多年平均分别为632和496mm,明显高于禹城站,而玉米季最大蒸散量相近,分别为395和384mm。2个站点灌溉需水量都集中在小麦季(3-5月),但在栾城站播种期(6、10月)灌溉需水量较高。由于2站点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差异,作物产量对水分胁迫的响应特征明显不同,在获得相似目标产量时,禹城站灌溉需水量低于栾城站。以作物水分胁迫指数为基础的节水灌溉制度模拟评价表明2个站点冬小麦水分敏感期为孕穗期,但播前灌溉的产量效应差异明显。综合以上结果初步建立了2个站点高效用水和环境友好型的节水灌溉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模型 蒸散量 作物水分胁迫指数 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潜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