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One Dimensional Steady Quasineutral Hybrid Model of 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 被引量:1
1
作者 于达仁 武志文 吴晓瓴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39-2942,共4页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 (SPT), an integral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ion density of the steady SPT and the 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at an arbitrary 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 of the 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 (SPT), an integral equation describing the ion density of the steady SPT and the ion veloc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at an arbitrary axial position of the steady SPT channel are derived. The integral equation is equivalent to the Vlasov equation, but the former is simpler than the latter. A one dimensional steady quasineutral hybrid model is established. In this model, ions are described by the above integral equation, and neutrals and electrons are described by hydrodynamic equations. The transferred equivalency to the differential equation and the integral equation, together with other equations, are solved by an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 (ODE) solver in the Matlab.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various circumstances, the ion average velocity would be different and needs to be deduced separat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tionary plasma thruster one-dimensional steady model integral equa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research of a 2D axial symmetry hybrid model for the radio-frequency ion thruster 被引量:4
2
作者 吴辰宸 孙新锋 +1 位作者 顾左 贾艳辉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4期138-144,共7页
Since the high efficiency discharge is critical to the radio-frequency ion thruster(RIT), a 2D axial symmetry hybrid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plasma evolution of RIT. The fluid method and the drift energy... Since the high efficiency discharge is critical to the radio-frequency ion thruster(RIT), a 2D axial symmetry hybrid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plasma evolution of RIT. The fluid method and the drift energy correction of the electron energy distribution function(EEDF) are applied to the analysis of the RIT discharge. In the meantime, the PIC-MCC method i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ion beam current extraction character for the plasma plume region. The beam current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hybrid model,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error is lower than 11%, which shows the validity of the model. The further study shows there is an optimal ratio for the radio-frequency(RF) power and the beam current extraction power under the fixed RIT configuration. And the beam extraction efficiency will decrease when the discharge efficiency beyond a certain threshold(about 87 W). As the input parameters of the hybrid model are all the design values, it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the optimum design for other kinds of RITs and radio-frequency ion 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o-frequency ion thruster axial symmetry hybrid model beam current extraction COSMOL multiphysics
下载PDF
Different Ablation Models for the Wall-plasma Interaction Process in Pulsed Plasma Thruster 被引量:3
3
作者 YANG Lei LIU Xiangyang WANG Siyu XIE Kan WU Zhiwen WANG Ningfei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01-2308,共8页
Ablation excited by current pulses is a very critical physical process in pulse plasma thrusters(PPT).Its effects on wall-plasma interactio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PPT performances.In order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th... Ablation excited by current pulses is a very critical physical process in pulse plasma thrusters(PPT).Its effects on wall-plasma interaction directly determine the PPT performances.In order to reveal the process of the ablated wall interaction with the discharge plasma in PPT,ablation models formulated by three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at the wall-plasma interface are studied.These are the two widely used high-speed evaporation models(Model-L and Model-M),and the recently developed Keida-Zaghloul model(Model-K)of the Knudsen layer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internal degrees of freedom on the energy flux conservation.First,fundamental mechanisms of the three ablation models are clarified by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order to gai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wall-plasma interaction.Then,the applicability of different ablation models with the numerical solutions of LES-6 PPT is investigated in detail using magnetohydrodynamic(MHD)modeling.Results show that Model-L and Model-M are actually special cases of Model-K when a simplified jump conditions limited by high velocity at the vapor/plasma interface is used;A ratio of ablation rate in Model-L to that in Model-M is about 0.8at the same wall surface temperature,while it rises to 1 at different surface temperature determined by Model-L and Model-M in PPT.Even though Model-K solution requires significant computational time,it shows more accurate ablation feature for the wall-plasma interaction and possesses better computing precision of impulse bit during post-pulse which is useful for future studies of the late time ab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推进器 蒸发模型 电流脉冲 壁挂式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相互作用 交互 放电等离子体
下载PDF
一种配置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动力学模型
4
作者 耿洁 文闻 +2 位作者 李巍 刘蕊 王玉峰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建立全电推进卫星的精确模型、设计全电推卫星的姿轨控方法及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针对一种配置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开展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四关节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模型,推导基于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的全电推卫... 为建立全电推进卫星的精确模型、设计全电推卫星的姿轨控方法及提高卫星的控制精度,针对一种配置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全电推卫星开展动力学模型研究.建立四关节可展开矢量调节机构的模型,推导基于可展开式矢量调节机构构型的全电推卫星的电推力及力矩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电推卫星的姿态轨道动力学方程.利用此模型描述全电推进卫星的姿态运动状态及轨道变化,能够准确反映出卫星的运动性能,该模型已应用于我国亚太6E卫星研制中,应用该模型对卫星进行的动力学仿真结果符合测试及分析结果,且该卫星在轨控制效果与预期一致,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电推进 矢量调节机构 动力学模型 亚太6E
下载PDF
改进型机-电模型及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能量转化效率分析
5
作者 杨楠楠 王尚民 +2 位作者 张家良 温小琼 赵凯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77-189,共13页
最初机-电模型是针对电磁轨道炮的电磁加速过程提出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 plasma thruster,PPT)的工作原理也是通过电磁加速产生元冲量,因此机-电模型是PPT能量转化及元冲量产生机制的主要理论分析工具之一.但是作为PPT放电回... 最初机-电模型是针对电磁轨道炮的电磁加速过程提出的,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 plasma thruster,PPT)的工作原理也是通过电磁加速产生元冲量,因此机-电模型是PPT能量转化及元冲量产生机制的主要理论分析工具之一.但是作为PPT放电回路一部分的等离子体通道,其几何形态与目前机-电模型的电流片模型存在明显差异.PPT放电通道在离开推进剂表面向外喷出过程中多呈现弯曲形状,并不断变化,而非平直片状.结合PPT放电通道的实际形态,本文提出了PPT放电通道的二维形态电流片模型,建立基于二维电流片的改进型机-电模型.通过分析放电通道受力情况以及电磁加速过程,推导了PPT羽流的电磁加速动能与放电回路电感量随时间演变函数的关系.针对机-电模型电路方程,提出了分段拟合PPT放电波形获得回路电感量随时间演变函数的算法.形成了基于PPT放电波形分析得到羽流电磁加速动能的计算方案.将改进型机-电模型应用于PPT样机能量转化效率评价,通过分析PPT放电能量转化过程阐释了PPT机-电转化效率低的原因,提出了提高PPT机-电效率的一种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改进型机-电模型 机-电效率 羽流动能
下载PDF
电喷雾推力器单发射点电流模型及稳定性分析
6
作者 陈冲 夏广庆 +3 位作者 康会峰 范益朋 鹿畅 孙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0-258,共9页
为促进对纯离子模式下电喷雾推力器的深入理解,分析了电喷雾推力器单发射点受力、供液及离子蒸发行为,建立了发射电流理论模型,明确了电压、供液装置流阻等参数对发射电流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所得模型,进... 为促进对纯离子模式下电喷雾推力器的深入理解,分析了电喷雾推力器单发射点受力、供液及离子蒸发行为,建立了发射电流理论模型,明确了电压、供液装置流阻等参数对发射电流的影响规律。所得结果与现有实验数据吻合良好。基于所得模型,进而对单发射点顶端用于发射离子的凸起结构进行了瑞利稳定性分析,得到了单发射点稳定发射的电流上限,并分析了流阻对电流上限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射电流为外加电压的二次函数,与供液装置的流阻成反比关系;纯离子模式存在一个稳定发射电流上限,超过此上限,凸起结构便会破碎;流阻越大,发射电流上限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电喷雾推力器 纯离子模式 电流模型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宽范围微牛顿量级场致发射电推力器设计
7
作者 黄潇博 索晓晨 +5 位作者 杨帆 汪典 贾宏宇 李佳慧 张文生 宋培义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50,共10页
针对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卫星无拖曳控制对微牛顿量级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宽、稳、准、快、久指标要求,需突破宽范围可调与分辨率和推力噪声之间的相互限制,从场发射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并利用高精度单摆对模型精度进行标定,建立了基于流量... 针对空间引力波探测任务卫星无拖曳控制对微牛顿量级场发射电推力器的宽、稳、准、快、久指标要求,需突破宽范围可调与分辨率和推力噪声之间的相互限制,从场发射推力产生的原理出发,并利用高精度单摆对模型精度进行标定,建立了基于流量、电压主动调节策略的推力调控模型,结合调控分辨率与响应速度的需求,提出的反馈控制策略使推力器在更宽推力范围内维持低推力噪声水平。最后对研制的推力器样机开展了性能表征,实现了0.86~83.54μN、<0.1μN的推力分辨率、在毫赫兹频段<0.1μN/Hz^(1/2)的推力噪声和定工质流量下<10 ms的推力响应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拖曳卫星 场发射推力器 推力模型 微推力测量 反馈控制
下载PDF
基于推进器偏置的半潜式平台动力定位模型试验研究
8
作者 唐利纲 王磊 +1 位作者 贺华成 王一听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26-1540,共15页
半潜式平台在进行动力定位作业时,由于其水线面面积较小而初稳性高较低,其垂向运动(横摇、纵摇、垂荡)易受到推进器法向力作用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推进器偏置的推力分配模式,旨在合理利用推进器的法向力抑制平台垂向运动,而不... 半潜式平台在进行动力定位作业时,由于其水线面面积较小而初稳性高较低,其垂向运动(横摇、纵摇、垂荡)易受到推进器法向力作用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一种基于推进器偏置的推力分配模式,旨在合理利用推进器的法向力抑制平台垂向运动,而不影响平台水平面定位功能。在海洋工程水池开展半潜式平台的动力定位模型试验,对比和分析不同载荷工况及推进器偏置模式下平台的六自由度运动响应。结果表明,推进器偏置策略能够基本保证水平面定位精度,并显著减小平台垂向运动在其固有频率附近的响应幅值,在该试验工况下,功率谱密度(PSD)峰值减小高达54.7%,对波频区间的运动影响则较小。该研究结果可为半潜平台垂向运动抑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进器偏置 动力定位 半潜式平台 模型试验 垂向运动
下载PDF
基于Modelica的卫星动力学与控制系统仿真方法研究
9
作者 姚骏 王志瑾 陈阳 《电子机械工程》 2019年第1期60-64,共5页
为了验证卫星从星箭分离到状态建立过程中的控制实施和姿态变化规律,文中采用基于Modelica的方法,通过模型数学原理分析建立了卫星力学模型、太阳翼结构模型、推力器模型以及World模型,并将Modelica方法与传统仿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为了验证卫星从星箭分离到状态建立过程中的控制实施和姿态变化规律,文中采用基于Modelica的方法,通过模型数学原理分析建立了卫星力学模型、太阳翼结构模型、推力器模型以及World模型,并将Modelica方法与传统仿真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随后构建了卫星力学与控制综合系统模型,通过具体算例对卫星从星箭分离到状态建立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为控制策略的制定和验证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lICA 动力学与控制 空间环境模型 推力器 数学模拟
下载PDF
10 cm口径发散磁场离子推力器放电模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明明 耿海 +2 位作者 胡竟 杨福全 龙建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258-2266,共9页
为研究10 cm口径发散磁场离子推力器内部的放电过程并对后续工程改进提供参考,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推力器放电模型,获得关键放电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放电室内部上游磁极和下游磁极之间形成具有强烈... 为研究10 cm口径发散磁场离子推力器内部的放电过程并对后续工程改进提供参考,采用COMSOL多物理场耦合软件建立推力器放电模型,获得关键放电参数,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验证。模拟结果表明:放电室内部上游磁极和下游磁极之间形成具有强烈发散特性的磁场,并在正交电场的影响下,使电子发生以磁力线为导向中心的霍尔漂移运动;放电室内部气体压强分布均匀且基本在0.1~0.11 Pa范围内,大部分区域的中性原子密度约为1.5×10^(19) m^(-3),流体速度在0.2~0.9 m/s的范围内且呈现明显的黏滞流特性;电子密度峰值出现在阴极出口区域,约为8.57×10^(18) m^(-3),阳极壁面附近及栅极上游区域的等离子密度约为6.8×10^(17) m^(-3)。试验结果显示:采用E×B探针测量得到双核离子占总束流离子比为14.1%,根据COMSOL计算值得到的0.353 mA束流理论值与0.323 mA的束流实测值比对误差为9%,误差主要来自于仿真条件设置及试验测量。研究结果可为离子推力器工程化改进提供快速的放电参数分析及优化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散磁场 离子推力器 放电模型 等离子体密度 电子温度
下载PDF
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建军 欧阳 +2 位作者 张宇 赵元政 李宇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8-67,共20页
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不仅具有比冲高和体积小的特点,还具有推力精准可控、工作稳定、抗干扰强以及效率高的优势,可为微纳卫星提供可靠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概述了此类推力器的基本原... 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不仅具有比冲高和体积小的特点,还具有推力精准可控、工作稳定、抗干扰强以及效率高的优势,可为微纳卫星提供可靠的动力来源。本文对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概述了此类推力器的基本原理与优势特征,重点总结了样机设计、数值模型与推进剂研制三部分内容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现有研究内容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对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的进一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电磁复合推力器 空间微推进技术 微纳卫星 数值模型 推进剂 综述
下载PDF
氮工质ECRIT离子源性能计算与实验研究
12
作者 谈人玮 杨涓 +1 位作者 牟浩 吴先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1,共8页
2 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thruster,ECRIT)具有无热阴极、比冲高等特点,适用于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为了适应低轨道氮氧混合大气成分特点,开展氮工质ECRIT离子源的性能计算与实验研究,是分析ECRIT应... 2 cm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推力器(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ion thruster,ECRIT)具有无热阴极、比冲高等特点,适用于吸气式电推进系统。为了适应低轨道氮氧混合大气成分特点,开展氮工质ECRIT离子源的性能计算与实验研究,是分析ECRIT应用于吸气电推进系统的可行性的重要基础。建立了氮工质2 cm ECRIT离子源的整体模型并计算其性能,再与实验结果相互对比,分析两者差别。研究结果表明:①当离子源的输入功率为8 W,气体流量为2 ml/min时,离子引出束流和推力的计算与实验结果均达到最大值,引出束流分别为16.2与12.5 mA,推力分别476.6与368μN。②当输入功率为8 W,气体流量为0.6 ml/min时,比冲的计算与实验结果为2095.8与1855.6 s,均达到最大值,离子引出束流、推力和比冲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的相对误差变化范围均为2%~32%。③当计算采用的输入功率为8 W,气体流量为1 ml/min,实验采用的输入功率为8 W,气体流量为0.8 ml/min时,离子源都处于最优工作状态,此时推进剂利用效率较高,分别为17.8%和16.2%;离子能量损耗较低,分别为443.9和596.2 W/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气式电推进 微型ECR离子推力器 整体模型
下载PDF
霍尔推力器中呼吸振荡激发机理及影响因素
13
作者 杨三祥 郭宁 +5 位作者 贾艳辉 耿海 高俊 刘家涛 刘士永 杨盛林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9-240,共12页
呼吸振荡作为霍尔推力器中的一种低频、大振幅放电不稳定性,对推力器的性能及寿命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利用包含了离子径向扩散和电子壁面相互作用的双区“捕食者-被捕食者”(Predator-Prey,P-P)模型,对霍尔推力器中呼吸振荡的激发机理和... 呼吸振荡作为霍尔推力器中的一种低频、大振幅放电不稳定性,对推力器的性能及寿命有严重的影响.本文利用包含了离子径向扩散和电子壁面相互作用的双区“捕食者-被捕食者”(Predator-Prey,P-P)模型,对霍尔推力器中呼吸振荡的激发机理和影响因素开展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与壁面之间相互作用导致的能量耗散对呼吸振荡有抑制作用,而近阳极区的离子径向扩散对呼吸振荡有激发作用.依赖于近阳极区的离子径向扩散强度,模式振荡频率以及放电电流的振荡峰值呈现非单调变化的趋势.此外,在推力器放电通道长度一定的情况下,呼吸振荡的激发与电离区长度的变化无关,而振荡的频率(周期)随着电离区长度的增大而增大(减小).本文的研究结果将为霍尔推力器中呼吸振荡激发机理的认识以及呼吸振荡抑制新方法的提出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推力器 呼吸振荡 双区P-P 模型 离子径向扩散 电子壁面相互作用
下载PDF
有限水域水下载器推力模型实验壁面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曾岑 仉亚斌 +2 位作者 刘健 陈泳伽 樊哲良 《应用科技》 CAS 2023年第4期8-13,共6页
推力模型实验是水下机器人推进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但是推进系统实验通常伴随壁面效应产生回流,影响推力模型测试结果。为解决静水水池壁面对推进器推力模型测试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水下机器人推进器的静水推力模型,通过实验方法,... 推力模型实验是水下机器人推进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但是推进系统实验通常伴随壁面效应产生回流,影响推力模型测试结果。为解决静水水池壁面对推进器推力模型测试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建立水下机器人推进器的静水推力模型,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水池后壁面距离对推进器推力模型的影响,使用MATLAB对提取的实验结果进行非线性数据拟合,并给出了考虑壁面效应的推进器推力模型修正方法及水池设计的尺寸估计方法。研究发现,由于后壁面的存在,推进器的推力模型被严重低估。本文研究成果对静水实验水池设计及壁面效应下的水下推进器推力模型测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载器 静水实验 推进器 导管螺旋桨 推力模型 壁面效应 水池实验 回流
下载PDF
离子电推进器模拟中Particle-in-Cell模型的发展与应用综述
15
作者 白进纬 田滨 曹勇 《真空与低温》 2023年第6期602-612,共11页
离子推进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中的重要动力装置。数值模拟在揭示离子推进器的物理机理和辅助结构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离子推进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为了推动离子电推进技术的创新发展,并确保其能够持续... 离子推进器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各类航天器中的重要动力装置。数值模拟在揭示离子推进器的物理机理和辅助结构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成为离子推进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研究方法。为了推动离子电推进技术的创新发展,并确保其能够持续满足当前和未来航天任务对推进技术的要求,详细总结了Particle-in-Cell(PIC)粒子模型在离子推进器模拟中的发展和应用现状。梳理和总结了放电室、栅极系统、羽流区这三个关键区域及多区域一体化建模的全PIC和混合PIC的研究进展。针对离子推进器数值模拟研究的需求,指出了粒子模型未来的发展方向,为离子推进技术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推进器 数值模拟 PIC模型 混合PIC模型
下载PDF
50kW级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性能测试与分析
16
作者 刘佳 田雷超 +2 位作者 乔彩霞 张岩 康小录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8-241,共14页
50kW级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是霍尔电推进在大功率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样机之一,在未来载人探月/探火、空间核电推进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介绍50kW级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样机的性能测试情况,主要包括放电特性、推力和阳极比冲等基本性能随放... 50kW级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是霍尔电推进在大功率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样机之一,在未来载人探月/探火、空间核电推进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本文介绍50kW级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样机的性能测试情况,主要包括放电特性、推力和阳极比冲等基本性能随放电功率、放电电压、不同比例氙氪工质等变化情况,并运用理论模型与测试结果开展对比分析。50kW级大功率霍尔推力器放电电流振荡频率为2.5~5.5k Hz,振荡幅度是放电电流平均值的14%~94%;推力器测试放电功率到70kW,最大推力可到3.07N,考虑背景气压的影响,修正后的纯氙气工质阳极比冲降低15%~17%;推力器在纯氙气、纯氪气以及不同比例氙氪混合气体工质条件下均可稳定工作,在相同放电电压条件下纯氪气工质的阳极比冲比纯氙气工质的阳极比冲高8%~15%,但纯氪气工质的阳极效率则比纯氙气的阳极效率低8%~16%;此外,实验测量的不同比例氙氪工质的推力随放电功率变化规律与效率模型计算结果基本保持一致,二者的差异为0.04%~1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推进 霍尔推力器 放电特性 基本性能 理论模型
下载PDF
无电极洛伦兹力推力器的电路模型
17
作者 石峰 史鑫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38-443,共6页
无电极洛伦兹力推力器(ELF)具有比冲高、无电极腐蚀、推力大、可选工质多等优点,可考虑与其他推力器共同组合成复合推力器,可作为新型大功率推力器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该推力器提出了一种电路模型,其中旋转磁场线圈被等效为相位相差90&... 无电极洛伦兹力推力器(ELF)具有比冲高、无电极腐蚀、推力大、可选工质多等优点,可考虑与其他推力器共同组合成复合推力器,可作为新型大功率推力器的发展方向。本文针对该推力器提出了一种电路模型,其中旋转磁场线圈被等效为相位相差90°的集总参数电感,将等离子体等效为具有电容性和电阻性元件的电感负载。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流连续性方程,推导出了推力器的推力产生公式。结果表明,对于高输入能量,效率与输入能量成反比,比冲和效率都随着耦合的增加而提高,并且随着输入能量的增加,存在一个最佳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极推力器 洛伦兹力 旋转磁场(RMF) 电推进(EP) 电路模型
下载PDF
卫星姿控发动机高空羽流场工程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程晓丽 王强 阎喜勤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3,共5页
发展卫星姿控小推力发动机高空羽流场的工程估算方法,计算分析其主要燃气组分的分布特征.采用网格技术将发动机喷管出口截面剖分形成多独立点源,建立了非均匀出口流动条件下的分析模型.与自由分子单一点源模型相比,该模型的计算结果... 发展卫星姿控小推力发动机高空羽流场的工程估算方法,计算分析其主要燃气组分的分布特征.采用网格技术将发动机喷管出口截面剖分形成多独立点源,建立了非均匀出口流动条件下的分析模型.与自由分子单一点源模型相比,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值.对MBB 10N双组元发动机多组分羽流场的研究表明,压强场和内能场的变化较剧烈;不同于轻分子组分,重分子组分主要集中于轴线附近,其密度场呈较强方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羽流 点源模型 双组元发动机
下载PDF
船舶艏侧推器推力减缩试验与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辉 代燚 +3 位作者 冯榆坤 陈作钢 张峥 王平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3,共13页
论文以艏侧推桨为研究对象,用研制的专用动力仪在循环水槽中对艏侧推器螺旋桨进行了敞水试验和带船模艏侧推器的水动力性能试验。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求解非定常RANS方程对艏侧推器螺旋桨敞水以及艏侧推器槽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 论文以艏侧推桨为研究对象,用研制的专用动力仪在循环水槽中对艏侧推器螺旋桨进行了敞水试验和带船模艏侧推器的水动力性能试验。采用有限体积法,通过求解非定常RANS方程对艏侧推器螺旋桨敞水以及艏侧推器槽道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螺旋桨的敞水性征曲线和船舶不同迎流角下艏侧推器的推力系数。将艏侧推器螺旋桨敞水性征曲线以及艏侧推器推力系数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计算艏侧推器的水动力性能。由于康达效应和桨之间干扰的存在,艏侧推器存在推力减缩,某些流向角下艏侧推器的推力减缩幅度超过20%;此外,数值模拟也给出了康达效应的流场细节。论文结论可作为艏侧推器设计的重要参考基础,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艏侧推器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康达效应 推力减缩
下载PDF
矢量推进自主水下航行器动力学建模及仿真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玉 林秀桃 +3 位作者 宋诗军 刘玉红 张宏伟 王树新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8,共6页
采用单矢量推进器进行航向控制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与采用传统的鳍舵进行航向控制的AUV相比,具有更好的低速操控性及定位精度.根据单矢量推进式AUV的特点,将AUV的推力视为螺旋桨转速及矢量推进器摆角... 采用单矢量推进器进行航向控制的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与采用传统的鳍舵进行航向控制的AUV相比,具有更好的低速操控性及定位精度.根据单矢量推进式AUV的特点,将AUV的推力视为螺旋桨转速及矢量推进器摆角的函数,运用Newton-Euler法建立了AUV的6自由度运动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采用四阶五级龙格-库塔方法对单矢量推进式AUV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在Matlab环境下对其动力学行为进行了仿真预测,并通过水域试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为控制系统的设计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水下航行器 矢量推进器 动力学模型 仿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