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末民国时期海派京剧女伶的崛起兴盛及其历史意义
1
作者 刘欣 《民族艺林》 2023年第2期45-51,共7页
京剧自1867年传入上海后,迅速风靡沪上,海派京剧逐渐形成并迅速崛起。海派京剧女伶也在这时顺时而动、顺势而为,重登舞台并大放异彩。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女伶崛起的条件。女伶突破禁令的枷锁重新登上城市戏曲舞台,对繁荣戏曲艺术、推动... 京剧自1867年传入上海后,迅速风靡沪上,海派京剧逐渐形成并迅速崛起。海派京剧女伶也在这时顺时而动、顺势而为,重登舞台并大放异彩。诸多因素共同构成了女伶崛起的条件。女伶突破禁令的枷锁重新登上城市戏曲舞台,对繁荣戏曲艺术、推动戏曲改革和传播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是近代女性解放的先声,具有鲜明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国时期 海派京剧 女伶 髦儿戏 时装新戏
下载PDF
辛亥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形态
2
作者 倪君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87-91,共5页
京剧南下上海后,受本地工商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观念熏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地域性京剧流派——海派京剧。辛亥革命时期的海派京剧已经明显反映出很多新思想,通过分析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探索这一时期海派京剧中新思想产... 京剧南下上海后,受本地工商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观念熏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地域性京剧流派——海派京剧。辛亥革命时期的海派京剧已经明显反映出很多新思想,通过分析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探索这一时期海派京剧中新思想产生背后的社会基础;通过辛亥时期海派京剧新思想看20世纪初期中国现代美学形态,从而更清晰的揭示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审美文化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海派京剧 新思想 现代美学形态
下载PDF
辛亥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与中国现代美学形态
3
作者 倪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2-16,共5页
京剧南下上海后,受本地工商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观念熏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地域性京剧流派——海派京剧。通过分析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探索这一时期海派京剧中新思想产生背后的社会基础,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美学形态... 京剧南下上海后,受本地工商社会环境和西方文化观念熏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地域性京剧流派——海派京剧。通过分析研究辛亥革命时期海派京剧中的新思想,探索这一时期海派京剧中新思想产生背后的社会基础,分析20世纪前期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产生与发展,从而更清晰地揭示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审美文化所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 海派京剧 新思想 现代美学形态
下载PDF
论近代上海新式剧场的沿革及其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菲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25-32,共8页
1908年,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式剧场——“新舞台”,此后,新式剧场风靡全国,不久即取代茶园成为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新式剧场给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演出空间,使得欣赏戏曲成为相对单纯、严肃的文化娱乐活动,也... 1908年,上海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新式剧场——“新舞台”,此后,新式剧场风靡全国,不久即取代茶园成为戏曲演出的主要场所。新式剧场给戏曲艺术提供了一个封闭的演出空间,使得欣赏戏曲成为相对单纯、严肃的文化娱乐活动,也促使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但新式剧场(镜框式舞台)毕竟是从西方引进的,它对于西方戏剧艺术自然是适用的,而对于中国戏曲独有的表演程式、观演关系等就有难以调和的矛盾。本文对中国戏曲演出的观演心理作一番考察,进而从戏曲表演、戏曲语言、观演关系等方面讨论新式剧场(镜框式舞台)对于传统戏曲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新式剧场 戏曲演出 近代 剧场沿革
下载PDF
近代以来上海沪剧演出场所变迁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寿胜 解军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8-25,共8页
上海的沪剧先后经历了花鼓戏、本地滩簧、申曲沪剧时期,与之相对的演出场所同样也经历了郊县的茶楼酒肆或农村高台、城区茶楼、城市游乐场等变化。上海沪剧演出场所的变迁,为沪剧剧目的趋新、舞台艺术的革新以及沪剧音乐的改善等提供了... 上海的沪剧先后经历了花鼓戏、本地滩簧、申曲沪剧时期,与之相对的演出场所同样也经历了郊县的茶楼酒肆或农村高台、城区茶楼、城市游乐场等变化。上海沪剧演出场所的变迁,为沪剧剧目的趋新、舞台艺术的革新以及沪剧音乐的改善等提供了契机,促进了沪剧艺术走向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剧 演出场所 近代 上海
下载PDF
“以现代剧目为纲”背景下上海戏曲的创作与演出——“大跃进”时期上海戏曲现代戏生态
6
作者 骆兵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1年第3期97-103,共7页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文化部召开全国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发出了“以现代剧目为纲,推动戏曲工作的全面大跃进”的号召。上海戏曲界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响应文化部的... 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制定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文化部召开全国戏曲表现现代生活座谈会,发出了“以现代剧目为纲,推动戏曲工作的全面大跃进”的号召。上海戏曲界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响应文化部的号召,紧密配合形势,顺应时代需求,掀起了戏曲现代戏剧目的创作与演出热潮。上海戏曲现代戏剧目的创作与演出主要体现了反映现实和粗制滥造两个相互关联的性质和特征。其中一小部分戏曲现代戏剧目最终淬炼成为艺术精品,凸显了艺术家难能可贵的革命现实主义的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现代剧目为纲 大跃进 上海戏曲现代戏 创作与演出
下载PDF
近代上海市民社会与沪剧艺术的关系初探
7
作者 石梦洁 《上海地方志》 2021年第2期45-49,95,共6页
本文从上海及其地方戏——沪剧之间的关系入手,意在探讨近代城市社会与当地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关于近代上海社会,前人已有太多研究。但从戏曲与市民生活的关系进行探微并不多见。本文以20世纪20-40年代为背景,概述沪剧的起源及其深入... 本文从上海及其地方戏——沪剧之间的关系入手,意在探讨近代城市社会与当地戏曲文化之间的关系。关于近代上海社会,前人已有太多研究。但从戏曲与市民生活的关系进行探微并不多见。本文以20世纪20-40年代为背景,概述沪剧的起源及其深入都市的过程;继而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探讨这一时期沪剧在市民社会中的接受程度。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开启一个对上海这座城市新的观察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剧 申曲 形式内容 近代上海 市民社会
下载PDF
近代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中国性”和“现代性”--以海派京剧为例
8
作者 倪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39-45,共7页
经济基础对美学形态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西方学者对“审美现代性”的解读是基于西方语境的阐述,即西方社会各阶段都有清晰的社会进程、明确的现代性目标,审美文化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审美现代性在新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上萌发... 经济基础对美学形态的产生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西方学者对“审美现代性”的解读是基于西方语境的阐述,即西方社会各阶段都有清晰的社会进程、明确的现代性目标,审美文化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审美现代性在新的经济基础--商品经济--上萌发生长。近代中国有别于西方的社会存在,使中国审美现代性转型展现出与西方不同的“中国性”和“现代性”。“中国性”指中国的审美现代性相较西方存在继发、被动、不平衡的特殊性和“共时性”、“双重性”的任务特征。“现代性”指中国现代美学与古典美学在特征上的差异。20世纪初海派京剧因其独特的发展背景和演进历程,成为解读近代中国审美现代性转型的典型艺术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中国性 现代性 五四新文化 海派京剧
下载PDF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与“五四”精神
9
作者 倪君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20年第2期88-97,共10页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是商业都市的产物,反映了商业背景下市民大众的审美趋向。这些蕴含着现实关怀精神的外国戏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诉求,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文化,还代表着一种酝酿“五四”精神的文化形式。外国戏作为一种新文化形式,... 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是商业都市的产物,反映了商业背景下市民大众的审美趋向。这些蕴含着现实关怀精神的外国戏具有强烈的现代性诉求,不仅作为一种娱乐文化,还代表着一种酝酿“五四”精神的文化形式。外国戏作为一种新文化形式,所酝酿的“五四”精神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个体层面,对个体启蒙与解放的追求;二是在国家层面,对民族独立与强大的争取;三是在戏剧层面,对现代性的自觉追求。外国戏在这三方面的变革创新,既为上海民众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一种新的娱乐样式、开辟了一个新维度,又为中国现代性进程提供了必要的传播媒介,成为中国旧文化向新文化转变中、量变走向质变的一股重要力量。20世纪初海派京剧中的外国戏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对当下的文艺建设亦深具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背景 海派京剧 外国戏 现代性诉求 “五四”精神 20世纪初
下载PDF
都市想象与视觉现代性——以清末民初上海特色戏为视角
10
作者 倪君 李红梅 《文化研究》 2021年第2期304-315,共12页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中产生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剧目类型,该类剧作具有明显的上海本地特色,统称为上海特色戏。上海特色戏勾勒出沪城的都市文化样貌,展现了清末民初炫目现代而内涵丰富的世界景观。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舞美手段上,其皆体现... 清末民初海派京剧中产生了一种较为特殊的剧目类型,该类剧作具有明显的上海本地特色,统称为上海特色戏。上海特色戏勾勒出沪城的都市文化样貌,展现了清末民初炫目现代而内涵丰富的世界景观。无论是在题材内容上还是舞美手段上,其皆体现出在视觉现代性上的种种尝试,呈现出明显的写实审美倾向,透露着清末民初社会转型背景下时人对这个时代与世界的现代想象,而观众亦借由这些剧作的视觉展示,形成新的上海认同。新的现代主体也正是在这一观看经验中诞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特色戏 视觉现代性 写实审美观 清末民初 市想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