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思政课教学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审思
1
作者 薛晓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01-105,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当和创新的高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更要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立德树人作用突出,理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理路,积极探释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多重契合向度,从而主动承担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契合向度 思政建设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景小勇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39-44,I0003,共7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一方面为文艺繁荣和民族发展持续提供丰厚养分,另一方面构筑了独特的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做到把握方向、坚守立场,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宝贵的时代价值,一方面为文艺繁荣和民族发展持续提供丰厚养分,另一方面构筑了独特的文化主体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表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和内在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既要做到把握方向、坚守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又要努力用文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出新气象新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时代表达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话语逻辑体系的三维向度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雪姣 高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是一套科学严整、内涵深厚、逻辑分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话语体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需要从价值立场上正确认识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社会主义本质...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是一套科学严整、内涵深厚、逻辑分明的中国式现代化生态话语体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需要从价值立场上正确认识其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从战略图景上科学把握其远景目标规划与阶段性任务目标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路径实践上遵循其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开启多层次全方位的动力机制。因此,需要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话语逻辑体系中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对资本主义运行模式的整体性超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性描绘,对连接过去、当下和未来变革方案的创新性探索,从而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的绿色政治阐释潜能,强化绿色变革主体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话语逻辑体系 社会生态转型 环境政治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思想探析
4
作者 张俊生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5期11-22,共12页
政治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创造... 政治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贯穿于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并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创造性地丰富与发展了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发展思想,鲜明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性,也蕴含着深刻的现代化意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道路、发展逻辑和发展策略作出全新阐释。在中国式现代化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在明确两者内在关系的基础上,需要明晰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合理内核,认为这是由根本问题、目标、动力和价值取向构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新征程,要从政治发展战略、政府治理模式、公民政治参与的完善以及民主话语体系的建构等方面谋划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发展的实践策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以人民为中心 政治发展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马克思的农民土地思想:历史探索与当代价值——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视角
5
作者 王欣娜 左立凡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马克思的农民土地思想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观点:规模化经营必将取代小块土地经营;肯定小块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的历史进步性;实现土地国有化。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借助马克思农民土地思想的指导,探究“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 马克思的农民土地思想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观点:规模化经营必将取代小块土地经营;肯定小块土地所有制和小农的历史进步性;实现土地国有化。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借助马克思农民土地思想的指导,探究“农民土地集体所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的土地演进逻辑,总结土地问题探索的经验,给予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下土地问题以时代启示:坚持和完善土地集体所有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农民土地思想 历史探索 当代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课程思政视域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6
作者 雷成佳 《菏泽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课程思政是对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的积极落实。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教育力量,体现出课程思政的实施优势。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而言,线上线... 课程思政是对协同育人的教育理念和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的积极落实。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的教育力量,体现出课程思政的实施优势。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这门课程而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助于拓展思政内容、促进教学资源平衡、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生互通互助。科任教师需变革传统教学理念,提升信息化教学技能,将混合式教学法贯穿于课程的全过程中,并且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开掘在线考核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思政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内涵、问题挑战和实践进路
7
作者 徐莉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0期83-89,共7页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它确保了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从政治方向、政治关系、政治能力以及政治生态四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同时,加强党的政治...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它确保了我们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战斗力。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要从政治方向、政治关系、政治能力以及政治生态四个方面理解和把握其基本内涵。同时,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不能空喊口号,要深抓党内存在的理想信念动摇、党内民主发挥不够充分、执政能力不足、“四风”现象顽固复杂等问题,并以此为着力点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把党的政治建设体现在各级党员的言语上,落实到各级党员的行动中。做到知行合一、一以贯之,从而确保党和人民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政治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与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8
作者 王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7-10,共4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现以文化人,才能解决中医药学子中医情怀难“落地”的问题,最大限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析
9
作者 余绪鹏 刘念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6,F0003,共7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使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本科阶段的必修思政课。二十大精神如何融入该课程,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思政课教师的主要任务。在融入理念上需要坚持:以史为据,讲清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事实依据;学史明理,阐释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理论逻辑;读史增信,感悟二十大精神植根于历史的政党自信。在融入的重点内容上,要准确把握百年奋斗的历史主题,深刻阐释“两个行”的理论内涵,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思想脉络,全面解读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融入的具体建议上,要将二十大精神融入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深入讲解“三个务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五个必由之路”等知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61
10
作者 蒲清平 黄媛媛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86-298,共13页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 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入行的有效渠道。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教育引导大学生牢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民族复兴的使命任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既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政治要求,亦是时代新人成长成才的时代要求,更是课程思政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要求。要把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党和国家的最新要求等主要内容有机融入课程思政。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课程思政,要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有效性、学理性和实践性。一是把握系统性、有机性、实践性原则,切实提升融入的系统性。把握系统性原则,整体统筹、分类实施、协同推进、开放发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整体融入课程思政课程体系;把握有机性原则,“基因式”植入教材、“生态式”融入教案、“化学式”融入教法,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科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把握实践性原则,整合实践资源、丰富实践内容、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完善支持机制,把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践体系。二是紧扣“融料”“融点”“融机”,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紧扣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的发展史、奋斗史、贡献史,各学科专业新时代十年诞生的杰出榜样、孕育的精神谱系,各学科专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伟大事业中的角色定位,精选“融料”;紧扣公共基础课、专业教育课、实践类课程的育人目标,找准融入的着力点、侧重点、落脚点等“融点”;紧扣学生的关注热点,思想堵点、情绪沸点,把握“融机”解“思之惑”“心之堵”“情之困”。三是讲好“道理”“学理”“哲理”,切实提升融入的学理性。抓住时代之问,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道理”讲深;结合学术逻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理”讲透;融入现实生活,把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哲理”讲活。四是落脚“内化”“外化”“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化于心,坚定理想信念;促使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外化于行,练就过硬本领;激励学生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责,强化使命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式现代化 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 融入 道理学理哲理 内化外化 新时代十年
下载PDF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流派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新庚 肖继军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68,共4页
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既有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学多元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排斥阻碍发展的消极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去意识形态论、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等思想严重冲击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干预、... 西方经济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既有推进中国政治经济学多元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排斥阻碍发展的消极影响。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的去意识形态论、鼓吹自由化和私有化等思想严重冲击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干预、福利国家、经济制度等思想对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西方经济思想 流派 中国政治经济学
下载PDF
"毛主义"话语的起源、性质与内涵——简评史华慈《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文涛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3-26,共4页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他强调:"毛主义"在革命的理念上与斯大林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毛主义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的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史华慈的这些论点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并引起了广泛争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华慈 革命 共产主义运动 重要目标 毛泽东 斯大林主义 内涵 简评 名著 论点
下载PDF
近百年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综论 被引量:19
13
作者 葛荃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3-152,共10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 中国政治思想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始于20世纪初叶,迄今已近百年。近百年来,这一研究领域固然出现了众多学术大师,却没能够形成得到学术界公认的明显的学术派别。尽管如此,以方法论为参照,大体上还是可以划分为“新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和“现代政治学”三个流派。其中,新学历史学流派在三四十年代最为活跃,可谓大师辈出;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流派的鼎盛时期是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陆学术界;现代政治学流派源起颇早,兴盛却晚,然而这一流派代表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 新学历史学派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 现代政治学派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发展 被引量:13
14
作者 魏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9-146,共8页
经过40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站在历史的高位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经过40年的奋斗,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站在历史的高位上,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核心使命,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新发展理念、对市场和政府关系的科学定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分别更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框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将指导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下载PDF
他永远是他自己——陈独秀的人生和心路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志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8-60,共13页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 陈独秀的传奇人生,充满对立、紧张和颠覆。他一生言论的核心,即在帝制改共和这一根本转变之下,"国"与"民"的关系需要釐清和重构,在此基础上建设一个现代国家。他因发出了时代的声音而引起瞩目,又因关注趋新青年这一社会变迁的新兴群体而赢得了大量追随者,更因倡导从国家向国民、从政治到文化的转向而起到开风气的作用,很快形成全国性的影响,与胡适一起取代康有为和梁启超,成为代表时代的标志性人物。而读书人的责任感,又使他从不谈政治到谈政治,最终走向直接诉诸行动的政治革命,并长期以政治人物自期。但实际政治运作并非其强项,在孤寂落寞的晚年,他终于回归了文章士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 近代中国思想 国家与国民 政治与文化
下载PDF
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渊源、新议题与新方向 被引量:7
16
作者 周文 司婧雯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1,共11页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曾一度对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经济实践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国家富强既需要吸收经典经济理论的有益成分,也需要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曾一度对中国的经济学理论研究和中国经济实践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国家富强既需要吸收经典经济理论的有益成分,也需要在总结自身经验的基础之上构建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困境,破解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一要“化中国”,立足于中国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实现“实践—经验—理论”的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统一;二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引,突破和重构既有经济学理论的范畴和方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习近平经济思想 自主经济学知识体系
下载PDF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科学涵义、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 被引量:5
17
作者 邸乘光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1,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大命题,并作出系统阐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是追求真理、揭示真理和笃行真理的过程,是不断谱写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新篇章并指导中国实践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开辟新境界”的理论价值在于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以原创性理论成果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价值在于实现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进而指导新实践、开创新局面、创造新伟业。“开辟新境界”必须坚持科学态度、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和运用好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报告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各党派工运思想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爱娣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8-92,共5页
国内外对中国近现代各党派,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和中华工党、社会民主党、无政府主义党等工运思想的研究,是中国工运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工运思想的研究著述寥寥,主要集中在刘少奇的工运思想方面;有关国民党的劳工政策的... 国内外对中国近现代各党派,包括共产党、国民党和中华工党、社会民主党、无政府主义党等工运思想的研究,是中国工运史研究的薄弱环节。有关中国共产党的工运思想的研究著述寥寥,主要集中在刘少奇的工运思想方面;有关国民党的劳工政策的研究成果,还停留在建国之前或港台地区;有关其他资产阶级党派工运思想的研究,则刚刚起步。尽管如此,对中国近现代工运思想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为填补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 现代 党派 工人运动思想 劳工政策
下载PDF
《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政治思想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汉全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5,共6页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 《每周评论》对推动五四时期舆论界的进步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作为新文化运动重要领导人物的高一涵,在《每周评论》上发表了许多文章,其政治思想表现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抨击军阀的黑暗统治,追求理想的民主政治,导引着进步舆论的前进。研究《每周评论》时期高一涵的政治思想,对于深化五四时期思想的研究,恢复高一涵的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一涵 政治思想 《每周评论》 五四时期 中国现代思想史
下载PDF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整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基于四十年来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通史性著作的考察 被引量:2
20
作者 颜德如 李过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19年第1期62-78,198,共18页
四十年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在整体性研究方面经历了起步、转变、进一步发展等阶段,取得的成绩主要有:意识形态色彩不断淡化,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论述与评价不断趋向理性、客观与多元;研究范围逐渐扩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不少新的... 四十年来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在整体性研究方面经历了起步、转变、进一步发展等阶段,取得的成绩主要有:意识形态色彩不断淡化,对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的论述与评价不断趋向理性、客观与多元;研究范围逐渐扩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不少新的研究方法与分析视角得以运用。但其不足也是显明的:写作体例比较僵化;研究涉及的人物和思潮局限于主流;尚未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学科规范;研究方法、研究视角较为单一;解释概念过于笼统、单一;缺乏对学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吸收。今后,应在处理如下具有根本性意义的关系中不断改进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整体性研究:"事实"与"价值"、"历史主义"与"世界主义"、"有用之用"与"无用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 整体性研究 通史性著作 现代政治知识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