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8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ven Decades of China's Fiscal Modernization 被引量:6
1
作者 Yang Zhiyong 《China Economist》 2019年第1期66-93,共28页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 After its founding in 1949,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tarted to modernize its fiscal system-an essential part of its broader modernization drive.Its unified and wellfunctioning fiscal system suppor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nascent government,and helped stabilize the economy and restore public order after then.In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public finance in the country was put at the service of economic plans while striving to reach a fiscal equilibrium,which was of great significance at that time.Economic equilibrium,including fiscal,credit and material equilibrium,was perceived as a manifestation of macroeconomic stability.Problems encountered during the era of the planned economy led to the launch of a reform and opening-up program-a brilliant chapter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1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marks a brand-new era of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is transformative period,China’s fiscal system was initially decentralized to keep abreast of its“planned commodity economy.”After the goal of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reform was announced in 1992,China’s fiscal reforms embarked on a fast track.As China'strived to build a public financ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fiscal reforms took place and fiscal policy played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macroeconomic regulation.The Third Plenum of the 18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held in November 2013 set the goal of the reform to establish a modern fiscal system.Afterwards,China deepened its fiscal reforms,focusing on budget management,taxation and reform of central-local fiscal re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contemporary chinese fiscal history contemporaryfiscal system modernIZATION
下载PDF
“中国目录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框架
2
作者 赵元斌 熊静 何官峰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15,共10页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 中国目录学在经历了漫长的知识积累与经验总结后,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近代学术转型之机,在充分继承传统目录学历史财富基础上,吸收西方目录学思想,完成了学科体系的理论化、系统化建构。本课题旨在对先秦至公元2000年中国目录学的历史发展进行全景式梳理,从“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整理”及“中国目录学史研究”两个维度,按照“提出问题→梳理史料→分析史料→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开展研究:首先,提出中国目录学史重要理论问题,搭建中国目录学史研究框架;其次,全面展开中国目录学史研究资料收集,编撰《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最后,根据中国目录学史的历史分期,分阶段开展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与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目录学史 中国目录学年表新编 古代目录学 近代目录学 现当代目录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下载PDF
习近平抗战史观对“纲要”抗战史教学的导向引领
3
作者 杨立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7期126-128,131,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习近平抗战史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入理解抗战历史的史鉴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抗战史要以史实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要以习近平抗战史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立场和观点来认识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入理解抗战历史的史鉴作用,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在正视历史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抗战精神。抗战史要以史实发言,帮助大学生全面系统的学习抗战历史,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水平和历史辨析能力。习近平抗战史观对当代大学生学习抗战史、提升历史素养,以及加强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起到导向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抗战史观 纲要课 引领
下载PDF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思政课教学的三维契合向度——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审思
4
作者 薛晓芳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3期101-105,共5页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命题的提出,反映出对文化建设规律的把握达到新高度,充分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人类文明形态彻底变革的决心和信心。培育全民族新的文化使命感,自觉将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上升到担当和创新的高度,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不更要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立德树人作用突出,理应立足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演进理路,积极探释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的多重契合向度,从而主动承担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契合向度 思政建设 文化建设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中国话语建构
5
作者 唐剑明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2,共6页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 中国话语是中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阐释着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成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的中国话语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思政建设的实际要求,并且有完整的层次设计和路径安排。明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同中国话语的内在关联解决的不仅是为什么需要中国话语的问题,还有如何用中国话语在历史教育中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问题。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实践当中需要用中国话语对历史教育进行重塑,为中国不同历史阶段的叙事建立连续性,进而提炼出完整的中国叙事,将其体系化并纳入中国话语,更好地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和解放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中国话语 叙事 中国式现代化 生产力
下载PDF
革命文物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洋 白路 姜雪鸣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67-171,共5页
革命文物资源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本文主要从历史传承性、内容契合性、现实需求性等三方面探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在逻辑,并从资源整合、内容优化、师资培育三... 革命文物资源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素材。本文主要从历史传承性、内容契合性、现实需求性等三方面探讨革命文物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内在逻辑,并从资源整合、内容优化、师资培育三方面探讨具体的实践进路,以期更好地运用革命文物资源,提升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的思政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文物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内在逻辑 实践进路
下载PDF
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
7
作者 黄娜 高晓波 《萍乡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4-78,共5页
安源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将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弘扬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国共产... 安源红色文化是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将安源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对于弘扬红色文化、厚植家国情怀、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具有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安源工人运动的伟大实践三个方面为着力点,将安源红色文化融入“纲要”课教学实践全过程,打造课堂教学内容,运用实践教学基地,注重数字技术赋能,提升“纲要”课深度、温度和广度,进而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源红色文化 “纲要”课 价值意蕴 着力点 路径探索
下载PDF
基于“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思路探析
8
作者 王琳 《天津城建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307-312,共6页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 在“中国梦”与“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观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内容,应向学生梳理近代以来“中国梦”的形成及“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要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底色与普遍的现实内涵,体现了世界现代化的普遍规律与中国现代化特殊规律的统一,既彰显了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又涵盖了造福人类的“世界梦”.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只有通过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由此鼓励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
下载PDF
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探究
9
作者 张文涛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2期21-25,共5页
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自身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 爱国主义是维护民族团结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力量。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应当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自身发展与祖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在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且具有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提高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从而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大学生 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融合的路径研究
10
作者 赵辉 明成满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8期169-172,共4页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高校思政课堂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与《纲要》教学的融合,可主要从说明传统文... 近年来,党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高校思政课堂是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应注重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优秀传统文化与《纲要》教学的融合,可主要从说明传统文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共产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运用以及厘清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心态的演变脉络等路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传统文化 融合路径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研究
11
作者 戴红永 胡连芝 李张凤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126,共6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源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的基本路径是“一抓牢、两讲好”,把“一抓牢、两讲好”贯穿于中国近现代... 伟大建党精神是对中国近现代史形成的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好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思想源泉。伟大建党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实践的基本路径是“一抓牢、两讲好”,把“一抓牢、两讲好”贯穿于中国近现代史纲备课、授课、考试、教学研究的全过程。让青年大学生真正能够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并用其培根铸魂,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道,达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目的,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为构建“大思政课”建设提供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教学实践
下载PDF
OBE理念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育人的优化策略
12
作者 陈礼荣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6-80,共5页
OBE教育理念作为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育人的改革探索,认为OBE理念下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育人目标应从学生期待、学校要求... OBE教育理念作为一种以成果为导向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实践价值。本文基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育人的改革探索,认为OBE理念下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育人目标应从学生期待、学校要求、社会需求出发,解决好教学方式与学生期待、教学评价与课程育人目标、教学理念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并从撰写以OBE理念为导向的教学设计、采取多元化的授课模式、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确立多角度的教学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优化,切实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理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设计
下载PDF
回声与低语--在历史脉络中对“西藏五人绘画联展”的研究
13
作者 方晨欣 《当代美术家》 2024年第5期140-150,共11页
1986年4月,翟跃飞、李彦平、李知宝、齐勇和陈兴祝五位在西藏地区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西藏五人绘画联展”,所展出的作品中显露出明显的个人表现倾向以及与藏地特点相结合的风格。笔者以此次画展五位艺术家的... 1986年4月,翟跃飞、李彦平、李知宝、齐勇和陈兴祝五位在西藏地区工作、生活的艺术家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西藏五人绘画联展”,所展出的作品中显露出明显的个人表现倾向以及与藏地特点相结合的风格。笔者以此次画展五位艺术家的作品为切入点,找寻艺术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活动状况,联系同时期与艺术现象相关联的文献材料,并将这些活动放置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与“西藏热”的脉络当中进行研究,绘制一幅艺术思想的活动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五人绘画联展” 中国现当代艺术史 “西藏热”
下载PDF
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融入思政课的价值与实践——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
14
作者 王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20期7-10,共4页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中医药是中华文化软实力的优秀代表,是中华文化自信的底气。在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坚持文化自信,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上要体现中医药文化自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实现以文化人,才能解决中医药学子中医情怀难“落地”的问题,最大限度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整体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文化自信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课程思政
下载PDF
PBL+TBL协同教学模式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张孝凤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1期143-145,共3页
当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式PBL与合作式TBL教学法备受关注,但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文章将结合二者的优势,尝试将其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 当下,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其中,问题式PBL与合作式TBL教学法备受关注,但这两种方法各有利弊。文章将结合二者的优势,尝试将其运用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程的教学中,以期为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及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TBL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 教学策略
下载PDF
淠史杭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的价值理路、历史意蕴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马晓艳 闵杰 张亮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14,34,共6页
淠史杭精神是大别山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深度融入淠史杭精神对于增强课程的... 淠史杭精神是大别山地区的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定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区域性的社会主义建设精神,是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深度融入淠史杭精神对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和党史观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沉浸式体验和大思政格局构建等方式,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形式,实现教学空间的立体化、教学内容的多样化和教学主体多元化,同时推动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淠史杭精神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价值意蕴 路径选择
下载PDF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的几个问题
17
作者 李莉 《科教文汇》 2024年第9期49-52,共4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疑惑为逻辑起点,以宏大叙事的历史逻辑对接微观问题的现实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理论联动,阐释“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和实现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以重大现实问题和学生疑惑为逻辑起点,以宏大叙事的历史逻辑对接微观问题的现实逻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多学科理论联动,阐释“四个选择”“三个为什么”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性,增强大学生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形成符合思政课课程定位的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理念,实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课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专题式教学内容设计 基本原则
下载PDF
学科史、学术史的研究态势、基本问题和提升策略——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为中心
18
作者 王卫平 曹庆慧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5,共11页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研究虽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研究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进展、走向新高度、达到新境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为实现此目标,我们必...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研究虽取得了明显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与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史、学术史研究相比还存在差距。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新进展、走向新高度、达到新境界?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课题。为实现此目标,我们必须克服“重文学创作史,轻文学研究史”,认为学术史研究是“二道贩子”、是“第二等学问”的思想和心态,充分认识到学科史、学术史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必须全面把握学科史、学术史的研究态势;必须准确认识学科史、学术史的功能定位和基本问题;必须深入探讨学科史、学术史研究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学科史 学术史 态势 基本问题 提升策略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侧面:新中国民法典编纂若干重要问题
19
作者 王立民 《法治现代化研究》 CSSCI 2023年第5期1-15,共15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个渐进过程,其中有许多重要侧面,新中国民法编纂是其中之一。民法史是新中国部门法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反映了新中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历程,从一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个渐进过程,其中有许多重要侧面,新中国民法编纂是其中之一。民法史是新中国部门法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反映了新中国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的历程,从一个微观的角度反映出新中国法治发展走过的道路。研究新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有利于通过这个重要侧面来观照新中国民法发展的规律,充分认识颁行民法典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自觉实施这一法典,切实保障民事主体的财产权与人身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法 民法典 中国民法史 当代法制史
下载PDF
校史资源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探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20
作者 刘梅英 夏璐 《高教学刊》 2023年第34期108-111,共4页
浙江理工大学的百年校史资源,是进行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将校史资源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于增加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以及针对性。为此该文基于课程教学实践,通过紧扣教材内容,把握理论教学以及利用多方... 浙江理工大学的百年校史资源,是进行资政育人的宝贵财富。将校史资源有机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中,有助于增加课程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以及针对性。为此该文基于课程教学实践,通过紧扣教材内容,把握理论教学以及利用多方资源,加强实践教学上探索校史资源的融入路径。并认为不断提高相应的教学能力、坚持双边性的教学规律、采取实事求是的教学态度是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将校史资源融入课程教学是推动课程进行改革创新的探索,对实现课程高质量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理工大学 校史资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教学课程 教学实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