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叶虫化石图像符号在现代陶艺装饰中表达路径探索
1
作者 龙丹 王爱红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1-408,共8页
目的在“三叶虫”化石图像符号元素的形成-提取-转化-运用这一路径中,形成独特的装饰图案,并将这一图案元素运用在现代陶艺装饰创作中。方法运用图像学、符号学、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使非再生资源得以“活态化”传承与发展。结果探讨在... 目的在“三叶虫”化石图像符号元素的形成-提取-转化-运用这一路径中,形成独特的装饰图案,并将这一图案元素运用在现代陶艺装饰创作中。方法运用图像学、符号学、田野考察的研究方法,使非再生资源得以“活态化”传承与发展。结果探讨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如何将“三叶虫”化石图像符号作为装饰技法与艺术表达相互融合,从而产生内在的关联,从技艺层面,分析三叶虫化石图像符号转化的表达方法路径;从艺术层面,探寻如何塑造两者装饰设计表达的兼容性、艺术性;从实践案例层面,通过对三叶虫化石进行田野考察,获取关于其形象和结构素材的信息,将这一素材进行艺术升华创作,分析创作过程,再对个案艺术家的陶艺作品创作形式进行分析,得出不同的创作语言表达路径;从价值层面,分析三叶虫化石图像符号与现代陶艺的创作路径,从而得出物质与精神高度统一的价值取向。结论得出延续现代陶艺传统技艺的创新表达方式,从而保护非再生资源,避免生态资源过度挖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叶虫化石 图像符号 现代陶艺 技艺发展
下载PDF
探究数字技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2
作者 胡越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83-86,共4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就包括现代陶艺。二十世纪80年代奥蒂斯革命以后,现代陶艺不再注重实用价值,而强调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本文以现代陶艺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技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艺术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其中就包括现代陶艺。二十世纪80年代奥蒂斯革命以后,现代陶艺不再注重实用价值,而强调内心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本文以现代陶艺为研究对象,探究数字技术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一是利用电脑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作品草图绘制,进行陶艺创作造型构思。二是利用3D打印技术辅助成型。三是运用影像辅助呈现。数字技术介入现代陶艺创作,丰富了作品展示效果,拓宽了现代陶艺的表现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现代陶艺 3D打印 电脑辅助设计 影像
下载PDF
论现代陶艺中构建意象的纽带——想象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爱红 欧阳之川 《中国陶瓷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70,共3页
本文认为无论什么形态意象都少不了陶艺家主观心灵的意识想象 ,任何陶艺作品离开创作想象 ,其作品意象都是苍白无力的。陶艺家在创作想象环节中 ,应针对陶艺创作的表达予以全面分析、思考和设计 。
关键词 现代陶艺 构建 意象 想象
下载PDF
意象重构:近代学科中的“园林”图像 被引量:1
4
作者 段建强 张桦 《新建筑》 2017年第4期128-133,共6页
近代以来,以"园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造园学""建筑学""园艺学"等学科,这些学科在研究中采用了一些图像作为学科研究重要的材料和证据,以阐述和论证其学科相关观点。这些图像在近代学科的相... 近代以来,以"园林"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有"造园学""建筑学""园艺学"等学科,这些学科在研究中采用了一些图像作为学科研究重要的材料和证据,以阐述和论证其学科相关观点。这些图像在近代学科的相关研究著述中虽然不多,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园林作为传统文化对象在近代学科建制中的消解与重构。拟就近代以来若干学科重要研究著作中的"园林"图像加以研究,并就相关学科整合传统文化对象的议题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近代 学科 园林 图像
下载PDF
现代语言想像
5
作者 刘恪 《中州大学学报》 2014年第6期1-8,共8页
讨论语言想像的含义、特征、结构,其意图是打开从语言到影像、再到人文社会想像的构成,为现代语言想像建立结构性理论基础,确定现代想像的认知原理。
关键词 语言想像 影像 社会想像 现代性
下载PDF
意象思维在现代陶艺设计中的应用
6
作者 赵鹏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176-177,共2页
在简单分析意象及现代陶艺内涵的基础上,从意象生成之客观素材,意象生成之身心体验及意象生成之艺术表达形态三个方面分析意象思维对现代陶艺创作的影响,并对意象思维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一些个人浅见。
关键词 意象思维 现代陶艺创作 应用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作家笔下的“南洋”热带风物描写
7
作者 罗克凌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112-118,共7页
“风物”亦称“方物”,指的是出自某个地方的所有东西,包括各地方所特有的物产资源,如农、林作物和渔、矿资源等;也包括各地方机工、手工生产的各样产品,这些产品通常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技术文明程度,主要指各种实用制作技艺物品。中国现... “风物”亦称“方物”,指的是出自某个地方的所有东西,包括各地方所特有的物产资源,如农、林作物和渔、矿资源等;也包括各地方机工、手工生产的各样产品,这些产品通常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技术文明程度,主要指各种实用制作技艺物品。中国现代作家笔下有许多描写“南洋”“风物”的内容,他们对各种“南洋”“风物”(主要通约化地集中在“槟榔”“榴莲”和“橡胶”三种“南洋”特色风物上)进行描叙想像,事实上是对异国的一种“形象”想象,借物拟志,寄寓了作家们各式不同的文学思悟和审美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南洋” 热带风物 形象 想象
下载PDF
近代中国的“少年论述”与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8
作者 郑晓岚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73-79,共7页
近代中国"少年"与国家形象发生联系,本质上不再是一个年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政治和文化概念,隐喻一个朝气蓬勃、革新进步的"少年中国"。近代中国"少年论述"的兴起,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源于... 近代中国"少年"与国家形象发生联系,本质上不再是一个年龄范畴,而是一个历史、政治和文化概念,隐喻一个朝气蓬勃、革新进步的"少年中国"。近代中国"少年论述"的兴起,源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更源于近代中国对"少年"的发现与重视。近代有识之士通过文学翻译或创作,将"少年"与新民、新国、民族复兴等意象联系起来,参与近代中国"少年"的精神世界建构和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少年论述 国家形象 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下载PDF
试论陶艺的表现特质及其在公共艺术中的融入
9
作者 李静 李晓鸿(英文编校)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年第1期107-108,114,共3页
现代陶艺作为时空意象的创作材料,具有质变性、表面处理性等特征。融入公共艺术中的现代陶艺,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壁画类、雕塑类、彩绘类、色釉类等4种。
关键词 现代陶艺 公共艺术 表现特质 时空意象
下载PDF
异趣·影响·意识形态——英国浪漫主义东方想象的三大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0
作者 力勇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1-58,共8页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对"东方"的想象日益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重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包括他者形象研究、溯源影响研究以及后殖民主义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研究等三大范式。但是,对于"东方"想象何以...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作品对"东方"的想象日益受到当代学术界的重视,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相关的研究包括他者形象研究、溯源影响研究以及后殖民主义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研究等三大范式。但是,对于"东方"想象何以呈现出内在的异质性,既有的研究范式并未给出令人满意的解答。本文认为,将现代性批判引入后殖民主义研究之中,也许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成为这一领域内新的范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想象 他者形象 溯源影响 意识形态 现代性批判
下载PDF
基于视觉图像背景分析看中国对现代化的视觉想象
11
作者 李沛儒 钱磊 《湖南包装》 2023年第3期48-52,91,共6页
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视觉图像的研究,厘清图像背景与视觉想象的内在关联。通过建立视觉想象动力模型,以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相关图像为样本,从中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像、象征性事件,以图像背景为切入点,聚焦于中国力量,探讨视觉想象... 通过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视觉图像的研究,厘清图像背景与视觉想象的内在关联。通过建立视觉想象动力模型,以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相关图像为样本,从中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图像、象征性事件,以图像背景为切入点,聚焦于中国力量,探讨视觉想象的动态变化,并以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为思路,在新力量的吸引下,挖掘图像背景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背景 视觉想象 动力模型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浅谈中国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几种意象表现
12
作者 潘恒 《江苏陶瓷》 CAS 2012年第4期10-11,共2页
中国现代陶艺有属于自己的表达方法和言说方式,意象表现符合了中国传统美学中所追求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效果,是适合现代陶艺的一种言说方式。
关键词 意象表现 现代陶艺
下载PDF
聚焦中国现代化难题的民族国家想象——评吴翔宇的《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
13
作者 雷登辉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80-83,共4页
吴翔宇教授的专著《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现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集中梳理鲁迅想象民族国家的文化语境、动机和策略,营构"老中国""未来中国""文明中国"等形象谱系,深入揭示鲁迅小说内蕴的家国意... 吴翔宇教授的专著《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立足于现代中国的社会问题,集中梳理鲁迅想象民族国家的文化语境、动机和策略,营构"老中国""未来中国""文明中国"等形象谱系,深入揭示鲁迅小说内蕴的家国意象及鲁迅基于中国现代进程所生成的思想文化体系,为鲁迅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的中国形象研究 民族国家想象 现代化难题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小说英雄形象塑造的嬗变研究
14
作者 田文山 《唐山学院学报》 2022年第5期83-88,共6页
老舍终其一生都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这种情结的产生与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境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语境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小说英雄形象塑造的嬗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旅英时期着重塑造市民英雄形象、知识分子英雄形象,归国初期... 老舍终其一生都具有强烈的英雄崇拜情结,这种情结的产生与其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境遇以及所处的时代语境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小说英雄形象塑造的嬗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旅英时期着重塑造市民英雄形象、知识分子英雄形象,归国初期着重塑造悲剧英雄形象,抗战时期着重塑造抗日英雄形象。老舍小说中的英雄形象既是其自身英雄崇拜情结的投射,又寄寓着其不同阶段对中国现代化方案的构想。以时间为轴对这一历史时期老舍笔下的英雄形象谱系进行梳理,能够从中窥见老舍对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应该走向何方这一重大命题的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舍 英雄形象 嬗变 现代化构想
下载PDF
土耳其民众的“中国想象”和中国主流媒体的国家形象传播——基于土耳其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调查(2016—2019)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汇群 夏勇敏 《外国语言与文化》 2021年第4期103-115,共13页
本文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2016年和2019年对土耳其民众的两次电话访谈为样本,分析土耳其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研究发现,土耳其民众对中国的多项认知数据近年来都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在他们心目中仍然是遥远陌生的国家,而土耳其媒体的... 本文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于2016年和2019年对土耳其民众的两次电话访谈为样本,分析土耳其民众的中国国家形象认知。研究发现,土耳其民众对中国的多项认知数据近年来都呈上升趋势,但中国在他们心目中仍然是遥远陌生的国家,而土耳其媒体的中国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影响了土耳其民众的中国认知。针对现状,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采取打造外宣品牌、贴近受众、平衡报道等多种策略,在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 国家形象 现代性想象 主流媒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