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 of Modern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North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1976 Tangshan Earthquake 被引量:3
1
作者 Cui Xiaofeng and Xie Furen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 CSB, Beijing 100085, China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2002年第1期71-80,共10页
By using 126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M S≥4.7)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3~1998, modern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North China is inverted by means of the step by step convergence. The inversion results ind... By using 126 earthquak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M S≥4.7) during the period of 1963~1998, modern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North China is inverted by means of the step by step convergence. The invers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the research region is clearly variational in space and time: (1) The middling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 2 is basically vertical. The maximum and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xes σ 1 and σ 2 are nearly horizontal, but the azimuths of σ 1 and σ 3 are inconsistent in different districts and periods. (2) Before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in 1976, the three principal stress axes are uniform. The azimuth of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 1 is 68° (striking in a NEE-SWW direction). (3) After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 1 and min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 3 have variations in different districts. In the northern area of North China and on the eastern side of the Tancheng-Lujiang fault zone,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 1 is also striking in a NEE-SWW direction. Its azimuth is 68°. It is the same as that before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In the southern area of North China,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axis σ 1 is striking in a E-W direction and its azimuth is 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部 反演分析 构造应力场 时空分析 唐山地震 1976年
下载PDF
近代华北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及不平衡性论析
2
作者 岳红廷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华北地区近代意义上的乡村小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年的清末学制改革,到三十年代末乡村小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受农村经济衰败、教育观念和社会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华北乡村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不平衡特征,如区域... 华北地区近代意义上的乡村小学教育起步于20世纪初年的清末学制改革,到三十年代末乡村小学教育已经初具规模。但是,由于受农村经济衰败、教育观念和社会观念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华北乡村小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一系列的不平衡特征,如区域之间的差异,各类小学发展的不均衡,男校、女校及男、女生比例失衡,女教师严重短缺,乡村小学的快速发展与乡村儿童入学率不高之间的不平衡。华北乡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恰好体现了近代中国乡村教育由“旧”到“新”的艰难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华北 乡村社会 小学教育
下载PDF
近代列强在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商业博弈
3
作者 牛淑贞 《兰州学刊》 2023年第2期14-30,共17页
近代列强在东北北部地区的商业博弈,是在日俄共同侵略中国的“两强凌一弱”格局下进行的,是以俄国的日益退却与日本的不断扩张为其突出表征,其中也有德、美等西方列强的参与,在某些时候甚至呈现出多方交叉博弈的格局。
关键词 近代 日本 俄国 东北北部地区 商业博弈
下载PDF
港口与腹地:近代天津皮毛市场网络的构建
4
作者 张智超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8,共8页
天津与皮毛腹地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双向经济互动。一方面,津埠是腹地连接国际市场的窗口与重要枢纽,港口对腹地区域有着重大的辐射推动力。另一方面,天津皮毛皆来自“三北”的广阔腹地,腹地范围、经济规模、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发育程... 天津与皮毛腹地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赖的双向经济互动。一方面,津埠是腹地连接国际市场的窗口与重要枢纽,港口对腹地区域有着重大的辐射推动力。另一方面,天津皮毛皆来自“三北”的广阔腹地,腹地范围、经济规模、人口数量以及经济发育程度又制约着港口城市的发展。这种经济互动轨迹同时重塑着港口与腹地间的近代化样貌。以天津为中心的皮毛市场网络的构建,更凸显出皮毛贸易的市场化与外向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 皮毛贸易 西北腹地 华北腹地 市场网络 近代化
下载PDF
华北平原农田耕作便利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任艳敏 刘玉 +1 位作者 潘瑜春 胡月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5-171,共7页
耕作便利是表征农田综合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准确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对耕作便利条件的要求,基于农业机械效率视角界定农田耕作便利度,进而构建定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在华北平原项目区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界定的耕作便利度强化了农业机... 耕作便利是表征农田综合质量的重要因素。为准确反映现代农业发展对耕作便利条件的要求,基于农业机械效率视角界定农田耕作便利度,进而构建定量综合评价模型,并在华北平原项目区开展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界定的耕作便利度强化了农业机械耕作效率的影响,包括田间作业效率和机械通行效率两方面。明确了机械化耕作背景下的连片度、耕作距离和田间道路通达度3个关键指标的内涵与快速获取方法,为准确评价耕作便利度奠定了基础。耕作便利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82. 41%的耕地处于非常便利和比较便利的级别,平均地块面积大,集中连片且交通便利,是发展高效农业、推广机械化耕作的适宜区域;一般便利和不便利级别的田块平均面积较小,分布分散且远离居民点,机械耕作效率较低,不利于发挥规模效益。该研究可为耕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便利度 耕地质量 评价 现代农业 效率 华北平原
下载PDF
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栽培利用考述 被引量:1
6
作者 孙启忠 柳茜 +2 位作者 陶雅 李峰 徐丽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43-150,共8页
华北及毗邻地区是我国近代农业变革的重要区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农业技术有明显的进步。苜蓿作为华北及毗邻地区(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河南、山西、绥远、山东及苏北地区)的重要作物或饲草,在变革的农业发展中,苜蓿亦得到发展。... 华北及毗邻地区是我国近代农业变革的重要区域,受西学东渐的影响,农业技术有明显的进步。苜蓿作为华北及毗邻地区(河北、察哈尔、北平、天津、河南、山西、绥远、山东及苏北地区)的重要作物或饲草,在变革的农业发展中,苜蓿亦得到发展。采用植物考据学方法与原理,结合近现代研究成果,对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栽培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考证。结果表明,齐如山考释了华北地区苜蓿的方言,发现该地区常将苜蓿读为木须。据不完全考查,该区域近代大约有73个县(厅、地区)有苜蓿种植,其中以山东最多,达27个县,河北次之,达19个县,山西第三,达11个县,3个省占总数的78.0%。由于华北及毗邻地区近代苜蓿的种植,都形成了地方苜蓿品种,如晋南苜蓿、蔚县苜蓿、无棣苜蓿及淮阴苜蓿等。在华北地区为了发展苜蓿,政府也出台了若干项鼓励种植苜蓿的政策。苜蓿是华北及毗邻地区极好的饲草,常以花草的形式饲喂家畜,在苜蓿幼嫩时亦是很好的蔬菜。在近代盐碱地改良中,苜蓿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山东和苏北盐垦区都有苜蓿种植。苜蓿是其主要播种形式,并注意到了播种床的精耕细作,本地区苜蓿一年刈割3次,用钐镰刈割。苜蓿种一次可使用10余年,但苜蓿怕积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近代 华北 苜蓿史
下载PDF
华北平原土壤肥力的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建革 陆建飞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98年第3期12-16,共5页
通过对20世纪以来华北平原土壤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冀北地区的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而冀南和鲁西北地区有所上升。影响肥力变化的因子包括河流治理、施肥、高产品... 通过对20世纪以来华北平原土壤调查数据的分析对比,揭示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土壤肥力的变化。从总体上看,冀北地区的土壤肥力有所下降,而冀南和鲁西北地区有所上升。影响肥力变化的因子包括河流治理、施肥、高产品种使用后种植制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种植制度 华北平原 肥力变化
下载PDF
近代中国东北移民历史动因探源 被引量:15
8
作者 高乐才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35,共7页
中国东北人口绝大多数为移民,而近代期间移民就高达2000万之多,主要是来自华北,其中以山东移民为最,河北次之,两省占移民总数的90%以上。探究其动因:一方面是来自原住地的推力,另一方面是来自移住地的吸力,是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东北人口绝大多数为移民,而近代期间移民就高达2000万之多,主要是来自华北,其中以山东移民为最,河北次之,两省占移民总数的90%以上。探究其动因:一方面是来自原住地的推力,另一方面是来自移住地的吸力,是两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华北因人口稠密,自然灾害频仍,苛捐杂税繁重,使本来就极度贫困的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困窘。为了谋求生存,广大华北灾民被迫越海闯关,迁居到地域毗连、人口稀少,资源丰富的东北。特别是清末民初,华北灾民更是成群结队地拥入东北,形成了空前未有的移民大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中国 东北 华北 移民动因
下载PDF
论近现代华北农村饮食的变迁 被引量:4
9
作者 饶明奇 祝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在近现代以来的华北农村,人们的饮食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近现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结果。尽管它是缓慢的、有局限的、不... 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在近现代以来的华北农村,人们的饮食领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是近现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影响和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结果。尽管它是缓慢的、有局限的、不平衡的,但它却是人们物质生活领域一个划时代的变革。它昭示着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苦难深渊的华北农村,正蕴育着走向近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现代 华北农村 饮食 变迁
下载PDF
事变俗移:从春节习俗看社会变迁——以近代以来华北农村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滕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53-57,共5页
近百年来,华北农村春节民俗与农村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30-40年代,农民难以度过年关,却异常重视敬神、祭祖,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的破败及人们的无奈与企盼;50年代初期的春节习俗新旧交织,体现了社会的急剧变革;60年代末70年代初,... 近百年来,华北农村春节民俗与农村社会的变化息息相关。20世纪30-40年代,农民难以度过年关,却异常重视敬神、祭祖,反映出当时农村经济的破败及人们的无奈与企盼;50年代初期的春节习俗新旧交织,体现了社会的急剧变革;60年代末70年代初,是社会泛政治化、革命话语充斥生活的年代,传统春节习俗退出了乡村社会;而近几年,农村春节年味淡化,正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及新一代农民生存方式、思想观念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节习俗 华北农村 社会经济 思想观念
下载PDF
现代小说中的华北农村集市 被引量:2
11
作者 马景文 彭秀良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6期22-25,共4页
现代小说中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不在少数,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优秀作品产生在战争年代,但是仍然能够从中发掘出关于集市的描写和叙述,供我们今天研究使用。小说中的描写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学家的记述,但作为小说场景渲染的重要一环,作... 现代小说中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不在少数,尽管其中的大部分优秀作品产生在战争年代,但是仍然能够从中发掘出关于集市的描写和叙述,供我们今天研究使用。小说中的描写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历史学家的记述,但作为小说场景渲染的重要一环,作者对乡村集市的把握不应该距离现实太远。从现代小说对华北农村集市的描写入手,进入华北农村集市的研究领域,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小说 华北农村集市 早期描述 辐射范围
下载PDF
近代华北农产品商品化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瑞静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76-81,共6页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向近代农业经济转变,最明显的就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具体到华北地区,由于北方口岸城市的兴起,铁路运输网的形成和近代农业的改进等一系列的变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得农业与市场紧密的联系...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的农业经济开始逐渐向近代农业经济转变,最明显的就是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具体到华北地区,由于北方口岸城市的兴起,铁路运输网的形成和近代农业的改进等一系列的变化,促进了农产品的商品化,使得农业与市场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北 农产品商品化 口岸贸易 交通运输 农业改进
下载PDF
论近代中国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衰——以华北乡村手工织布业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彭南生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4,共6页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至 1 930年代早期 ,华北若干乡村中的手工织布业出现了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半工业化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主、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 ,早期工业化的影响与相关区域内的民间组织和地方能人起了关键作用... 1 9世纪末 2 0世纪初至 1 930年代早期 ,华北若干乡村中的手工织布业出现了以技术进步和市场导向为主要特征的半工业化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主、客观因素作用的结果 ,早期工业化的影响与相关区域内的民间组织和地方能人起了关键作用。但是 ,由于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日本的侵华战争等的迭加影响 ,半工业化未能得到充分发展就步入了衰退。尽管如此 ,半工业化在农村社会经济变迁中仍起了积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工业化 华北乡村 近代中国
下载PDF
近代华北农家经济与农具配置 被引量:8
14
作者 朱洪启 《古今农业》 2004年第1期28-37,共10页
在近代的华北农村 ,农具资本在农业资本中的比例很低 ,而且分布不均。经营规模较大之富裕农户对农具投资较多 ,因此拥有较多的农具及役畜 ;经营规模较小的贫困农户则缺乏大农具及役畜 ,常几户合资购买、共同使用。贫困农户常向富裕农户... 在近代的华北农村 ,农具资本在农业资本中的比例很低 ,而且分布不均。经营规模较大之富裕农户对农具投资较多 ,因此拥有较多的农具及役畜 ;经营规模较小的贫困农户则缺乏大农具及役畜 ,常几户合资购买、共同使用。贫困农户常向富裕农户借用农具及役畜 ,从而对富裕农户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华北 农户 经营规模 农具配置
下载PDF
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利民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年第3期12-16,共5页
从中国区域史兴起原因和研究人员的构成介绍了近代华北区域史的研究状况;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史研究的比较,分析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存在着开放观念滞后、研究力量整合欠缺和整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在研究中有缺乏长时段、空... 从中国区域史兴起原因和研究人员的构成介绍了近代华北区域史的研究状况;通过与长江中下游和珠江三角洲区域史研究的比较,分析近代华北区域史研究存在着开放观念滞后、研究力量整合欠缺和整体意识不强等问题,在研究中有缺乏长时段、空间意识淡漠、区位选择的失衡、档案资料发掘欠缺、比较研究匮乏等不足;认为今后应该规范研究方法、重视整体的关照和外向型取向、注重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方法更新并开展比较研究,进而构建适用于华北区域的研究体系和理论方法,总结华北区域发展的特点,进一步论证我国社会经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华北 区域
下载PDF
20年来近代华北灾荒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全有 闫喜琴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11-15,共5页
我国华北地区在近代灾荒频发,近20年来对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主要集中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不过,目前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其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 我国华北地区在近代灾荒频发,近20年来对其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主要集中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不过,目前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其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荒史 近代 述评 华北地区 研究状况 研究方法 不平衡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近代华北灾荒史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7
作者 苏全有 闫喜琴 《防灾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2期14-18,91,共6页
近代华北灾荒频发,改革开放以来对其研究已有一定成果涌现,主要表现在对华北整体和各行政省份的灾荒史研究方面。但其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表现为研究状况严重不平衡、研究方法与理论把握以及史料收集与整理方面均存在很多问题。
关键词 近代 华北 灾荒
下载PDF
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文正 栾光忠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2001年第4期6-11,共6页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NNW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地貌现象、温泉地热异常和微震震中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根据NNW向断裂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中的表现,阐述了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并且认为地震监测中NNW向断裂是一组应予以重视的现... 本文根据华北地区NNW向断裂对海岸线方向、地貌现象、温泉地热异常和微震震中的控制作用,特别是根据NNW向断裂在华北地区地震活动中的表现,阐述了华北地区NNW向断裂的现代活动性特征,并且认为地震监测中NNW向断裂是一组应予以重视的现代活动性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NNW向断裂 现代活动性 地震监测 环境地质 地貌 地热
下载PDF
近代华北对外贸易特征浅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锦超 郭凤辉 《国际经贸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9-32,共4页
近代华北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地区,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全国外贸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从近代华北地区外贸的增长趋势、在全国的外贸地位及主要贸易对象来看,近代华北对外贸易虽然和以前相... 近代华北是中国的政治中心地区,其对外贸易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低级向高级逐步发展的过程,在全国外贸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从近代华北地区外贸的增长趋势、在全国的外贸地位及主要贸易对象来看,近代华北对外贸易虽然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总体上来说仍比较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近代 对外贸易 特征
下载PDF
铁路与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的兴衰(1905—1937) 被引量:9
20
作者 熊亚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0-103,共4页
明清时期,华北内陆地区涌现了数量众多的工商业市镇,其发展则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近代以来,铁路运输的作用日益凸显。作者以1905—1937年间驻马店、漯河、道口、清化、周村等重要市镇为例,通过考察铁路与其工商业发展、人口增长及街市... 明清时期,华北内陆地区涌现了数量众多的工商业市镇,其发展则与交通运输密切相关。近代以来,铁路运输的作用日益凸显。作者以1905—1937年间驻马店、漯河、道口、清化、周村等重要市镇为例,通过考察铁路与其工商业发展、人口增长及街市扩展等方面的关联作用,阐明铁路对华北内陆传统工商业市镇发展及华北区域社会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华北 传统市镇 城市化 近代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