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逻辑及其表现形态
1
作者 赵素锦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43-52,共10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丰富而深刻,是新时代新征程理解把握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人民至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丰富而深刻,是新时代新征程理解把握二者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的奋斗目标、人民至上的立场原则、和谐共生的思维理念上建构起彼此相契合的同一形态;就实践逻辑而言,中国在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时期的现代化探索和建设之路上对中华传统文化确立了批判继承、守正创新的辩证思维理念;就价值逻辑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根”“魂”渊源的内在关系,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示中国气象、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方面的独特价值作用,向世界传递当代中国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文化自信与自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内在逻辑 表现形态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特质
2
作者 于梦薇 郑士鹏 《决策与信息》 2023年第1期33-40,共8页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接续奋斗的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是昭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指明社会主义前景的最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基础、理想图景、实践指向和世界意...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历程中接续奋斗的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逻辑必然,是昭示社会主义优越性、指明社会主义前景的最新形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基础、理想图景、实践指向和世界意义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创新性、实践性与世界性等内在特质。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发挥其显著优势,必须科学把握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传统文化 人类命运共同体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基于传统文化视角的现代家具设计探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杨艳红 张海敏 孙景荣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8-191,共4页
针对中国现代家具民族元素缺失和多元化的历史背景,重审传统文化、人、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其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形成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家具设计的共生;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传统文化进... 针对中国现代家具民族元素缺失和多元化的历史背景,重审传统文化、人、时代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传统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剖析,分析其与现代设计间的关系,形成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家具设计的共生;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对传统文化进行提炼,并从符号学、形与意、共感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期对中国现代家具设计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形与意 共感设计 现代家具
下载PDF
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元素看现代设计 被引量:22
4
作者 郭晶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32-35,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表征文化。在当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形势下,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变为视觉形象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中国绘画、书法、篆刻及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丰富...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体现了中华民族自身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和表征文化。在当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形势下,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变为视觉形象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中国绘画、书法、篆刻及传统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丰富了现代平面设计表现形式和表现语言,增强了现代艺术设计的感染力,体现了现代设计的历史厚重感的同时也体现了设计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彰显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融合时代特色,对提高现代平面设计的艺术价值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艺术形式 视觉形象 现代设计
下载PDF
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喻英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97-99,共3页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民族服装设计的主要内涵,首先分析了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存在的忽略传统,崇洋媚外、机械复制,缺少创新、注重形式,不够时尚等不足问题。并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三个维度,论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 本文基于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民族服装设计的主要内涵,首先分析了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存在的忽略传统,崇洋媚外、机械复制,缺少创新、注重形式,不够时尚等不足问题。并从社会价值、人文价值、艺术价值三个维度,论述了传统文化元素对现代民族服装设计的重要意义。进而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传统文化思想、传统色彩图案、传统艺术形式、传统戏剧元素四个方面,重点探究了传统文化在现代民族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旨在利用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民族服装设计的有机融合,深化现代民族服装设计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推动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 现代民族服装设计 主要问题 价值 应用路径
下载PDF
传统文化与现代公园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陶练 周■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2-43,共1页
以近代欧洲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为例,对其作出简要的评述和分析,探讨现代公园设计中如何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功能,提出在中国现代公园设计中,不应局限于传统形式,而应寻求更广的途径。
关键词 现代公园 传统文化 传统形式 公园设计
下载PDF
中医养生文化与思澍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结合的探索 被引量:1
7
作者 谭璐 汪源 陆柏松 《林业调查规划》 2013年第5期60-63,共4页
结合中医学"五行"等理论,对成都市温江区思澍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整个规划围绕"金、木、水、火、土"五大主题景观,在周边配合12个局部景观节点,并分别配置了相应的植物种类,将中医传统养身文化中五行的思想融入到... 结合中医学"五行"等理论,对成都市温江区思澍堂湿地公园进行规划。整个规划围绕"金、木、水、火、土"五大主题景观,在周边配合12个局部景观节点,并分别配置了相应的植物种类,将中医传统养身文化中五行的思想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形成具有8个层次的生态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养生文化 现代景观设计 思澍堂湿地公园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16
8
作者 陆卫明 冯晔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76,共15页
基于深刻的理论规律之必然、历史实际之已然、民族情感之应然和时代需求之实然,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在开创中国式现... 基于深刻的理论规律之必然、历史实际之已然、民族情感之应然和时代需求之实然,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程中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新时代在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集中体现在:以新发展理念扬弃朴素辩证与尚和中庸的思维方法,在自我革命中赓续革故鼎新、守正出新的优秀传统,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发展了天人合一、社会大同的社会理想,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践行天下为公、命运与共的天下情怀。中国共产党继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历史自觉精神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方向,以中国精神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内涵,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创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立体实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中国精神 人类文明新形态 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下载PDF
北京月坛公园总体改造设计 被引量:1
9
作者 杨丹 《中国园林》 2007年第2期49-53,共5页
月坛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月坛同天坛、地坛、日坛、先农坛一起并称北京“五坛”,是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载体。结合月坛的自身优势,将坛庙空间作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月文化”为主题,强化月... 月坛又名夕月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夜明神(月亮)和天上诸星神的场所。月坛同天坛、地坛、日坛、先农坛一起并称北京“五坛”,是中国古老祭祀文化的载体。结合月坛的自身优势,将坛庙空间作为背景,以中国传统“月文化”为主题,强化月坛公园特有的景观格局,突显月坛的文化内涵,使改造后的月坛公园成为传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亮点,让这个昔日的皇家坛庙园林在现代城区中更好地发挥其城市功能与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月坛公园 规划设计 坛庙空间 传统“月文化” 恢复与改造
下载PDF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唯物辩证法意蕴
10
作者 韩喜平 刘一帆 郑家璇 《党政研究》 2024年第3期4-12,M0003,共10页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 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必然,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转型的动力看,近代以来中国对现代性文化的需要,构成了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动力。从转型的方向看,发展葆有中华民族文化特性的社会主义现代性文化是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明确的。从转型的过程看,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经由历史的中国文化否定之否定而形成。从转型的方式看,“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文化现代转型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从转型的原则看,坚持和巩固中国文化主体性,防止文化转型走向极端,是对质量互变规律适度原则的坚持。唯物辩证法视角的审视为深度理解把握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提供了科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转型 文化主体性 “两个结合” 唯物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