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8篇文章
< 1 2 5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GIC CONSCIOUSNESS, NATURAL LANGUAGE AND MODERN SPIRIT OF THE 被引量:1
1
作者 GAO Yangguang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Selected Publications from Chinese Universities》 2018年第1期137-152,共16页
关键词 自然语言 宗教精神 知觉 调制解调器 自然法则 基督教 上下文 法学
原文传递
The Birth of Modern Poetry: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An Understanding of T. S. Eliot's Critical Essay‘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in comparison with Nietzsche's Spirits of Tragedy
2
作者 熊若琳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ritical essays of T.S.Eliot,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 has defined writing a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primitive oneness has seized the individual writer of figurative descriptio...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ritical essays of T.S.Eliot,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 has defined writing a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primitive oneness has seized the individual writer of figurative descriptions to help represent itself.This theory has latter been practiced in Eliot’s Wasteland,and shows its similarity with The Birth of Tragedy,written by Friedrick Nietzsche,the German philosopher.Eliot’s‘tradition’has been concluded by Nietzsche as‘Dionysian Spirit’,which represents oneness transcending good and evil,past and present,while‘individual talent’has resembled‘Apollonian Spirit’in the urge for original figuration as an apparatus.The paper aims to explain and compare the definitions of‘tradition’and‘individual talent’of Eliot’s work with that of‘Dionysian spirit’and‘Apollonian Spirit’in Nietzsche’s illustrations,so as to provid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works by unveiling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of Eliot and Nietzs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Eliot Friedrick NIETZSCHE TRADITION 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 TRAGEDY Dionysian spirit modernity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艺术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3
作者 宋伟 王庆全 《民族艺术研究》 2024年第1期21-28,共8页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现代化历史语境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赋予”的辩证关系,因而,脱离现代化历史语境,就无法辩证地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难以真正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或“现代性转换”。从文化哲学视域看,“创新自觉”需要“文化自觉”和“哲学自觉”,马克思实践哲学思想与中国生命哲学智慧的会通融合,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供了高度契合的哲学基础与阐释视域。从现代性理论视域看,在20世纪现代性反思中,以儒道两家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成为补救西方现代性缺欠的重要思想资源,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为现代视域,重新阐释儒道美学的精神实质、生存智慧与审美境界,才可能赋予传统以现代意义,真正实现中华美学和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艺术精神 儒道互补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论传承周恩来崇高精神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力量
4
作者 韩同友 吴登全 任思远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1-27,107,共8页
周恩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奠基者和推动者。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等六个方面是周恩来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思想之基、政治之基、力量之... 周恩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奠基者和推动者。坚守信仰、对党忠诚、热爱人民、自我革命、勇于担当、严于律己等六个方面是周恩来身上展现出来的崇高精神。周恩来的崇高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筑牢了思想之基、政治之基、力量之基、创新之基、实干之基和廉政之基,成为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恩来 崇高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路径
5
作者 王文静 曾榕清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3-38,共6页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精神引领、文化涵养和制度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路径。精神引领是行动自觉,通过教师内在性的精神领悟与外在化的公共呈现,... 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打造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中之重。精神引领、文化涵养和制度保障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路径。精神引领是行动自觉,通过教师内在性的精神领悟与外在化的公共呈现,让教育家精神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文化涵养是必由之路,立足中华文化传统,秉承“学以成人”的师德涵养理念,构建“时时觉察”的成长机制,追求“立己达人”的理想境界,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制度保障是重要支撑,基于中华文化对人性的洞察,通过公正、合理和健全的制度保障,真正实现对每一位教师的真切关怀。三者相合共生、相辅相成,贯穿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师德师风 精神引领 文化涵养 制度保障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视域下嘉庚精神研究
6
作者 林杰钦 廖永健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14,24,共8页
嘉庚精神具有鲜明民族精神标识和民族价值观念。它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脉,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之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视域下,嘉庚精神的内涵可以从知、情、意、行4个方面把握。新时代... 嘉庚精神具有鲜明民族精神标识和民族价值观念。它深植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脉,是中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之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视域下,嘉庚精神的内涵可以从知、情、意、行4个方面把握。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实践理路,要弘扬敬德修身认知,以推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紧扣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坚定诚信果毅意志,规范社会信用体系;要践行爱岗敬业精神,追求“止于至善”情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陈嘉庚 嘉庚精神
下载PDF
马克思文化文明观视阈下中华文化的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
7
作者 宋培军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9,共12页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 一元、一统、一体、一家,是中华文化的传统话语,1911年开始出现君民一体、上下一体的现代多元共和转向。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居于核心地位,决定中华文化的发展。文化史不仅要前置于成文史,更要前置于文明史,是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文明观的基本认识,体现了文明包含于文化中,且为其最高形式的基本理念,为认识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决定论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罗荣渠先生对人类文明的研究是建立在“一元多线历史观”基础上的,形成了现代化研究的“罗荣渠路径”,有助于文化文明时空坐标的建立。四海一家的传统话语就是内地与边疆各族济济一堂。作为现代化范式的中国应用,笔者倡导边疆与内地“主辅线现代化”的中华文明观,有助于揭示中华文化历史传承与中华文明现代发展的内在关系,有助于说明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话的主体性精神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范式 文化文明观 中华文化 中华文明 现代文明 主体性精神
下载PDF
把握历史主动基本尺度及其在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的呈现
8
作者 龚培河 胡彦磊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14-21,共8页
把握历史主动需要突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行事风格,必然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风险。这就需要坚持真理尺度,将其作为检验历史选择正确与错误的标杆,若偏离了就会迷失方向;需要贯彻价值尺度,将其作为赢得民心得到人民支持的拐杖,若丢掉了就... 把握历史主动需要突破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行事风格,必然要面对各种未知的风险。这就需要坚持真理尺度,将其作为检验历史选择正确与错误的标杆,若偏离了就会迷失方向;需要贯彻价值尺度,将其作为赢得民心得到人民支持的拐杖,若丢掉了就会陷入困境;需要领悟实践尺度,在道路探索、战略制定和具体实践方式方法上实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实践自觉,若出岔了就会丧失主动精神。这3点辩证统一,是把握历史主动的基本要求。将中国近代被动学习西方现代化失败与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主动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成功进行对比,呈现出把握历史主动3个基本尺度的哲学意蕴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主动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主动精神 独立自主
下载PDF
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的理论、特征与方案
9
作者 欧佳艺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善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产物。目前学界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研究大致从理论、历史、实践和时代四个维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讨论,但也呈现出碎片化、片面性和... 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善政基准与善治标尺,也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产物。目前学界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研究大致从理论、历史、实践和时代四个维度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讨论,但也呈现出碎片化、片面性和结合弱的问题,且有游走于构筑社会基础本原特性与外生特性之间的倾向。因此,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理论意蕴与现实旨趣进行回顾就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所呈现的特征较为明显,既是历史经验总结和现实发展需要的统一,也是社会实践性与活力秩序性的统一;既是边界开放性与核心主体性的统一;也是强烈公共精神与总体制度意识的统一。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描绘的“中国之治”制度图景,新时代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的理想方案,要着眼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在科学把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整体性、效能性、基层性、共享性和保障性的前提下,朝着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目标协同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 公共精神 话语重构 中国之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公民法治精神培育研究
10
作者 瞿昊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78-82,共5页
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道路,法治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精神是贯穿法治社会建设的灵魂,因此,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当前,我国部分公民的法治精神还有所缺失,具体表现为盲目迷恋权力而轻规则、过度... 现代化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道路,法治社会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础,而法治精神是贯穿法治社会建设的灵魂,因此,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呼应。当前,我国部分公民的法治精神还有所缺失,具体表现为盲目迷恋权力而轻规则、过度依赖关系而轻程序、片面追求权利而轻义务等方面。对此,应当以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平台,培育法治自觉遵守者;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为引领,培育法治忠实崇尚者;以科学的普法教育为抓手,培育法治坚定捍卫者,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公民法治精神培育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法治精神 培育路径
下载PDF
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过程人的主体性精神
11
作者 张新吾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0-25,共6页
主体性精神实质是人对生存和发展限制超越的表现,即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超越限制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中所彰显出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为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前提与可能,同时快速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等不断向人提出新挑战,积极... 主体性精神实质是人对生存和发展限制超越的表现,即人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超越限制的实践过程与结果中所彰显出来的精神力量。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为人创造了更多的发展前提与可能,同时快速发展着的社会变革等不断向人提出新挑战,积极应对束缚自身发展的受限制问题实现超越,是人提升与发展自身应有的向度,同时,人发扬主体性精神攻坚克难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步伐。从主体的视角,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维理解人的主体性精神及其与中国式现代化演进的关系,有助于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演进人的精神动力本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主体性精神 超越
下载PDF
历史主动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耦合、现实图景、践行路径
12
作者 刘丽丽 任红霞 《吕梁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11,共6页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趋势。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的跃迁。这一跃迁离不开历史主动精神的支撑。历史主动精神内含的... 实现现代化是各国人民的普遍追求,亦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趋势。经过长期探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从“世界失我”到“世界有我”再到“世界向我”的跃迁。这一跃迁离不开历史主动精神的支撑。历史主动精神内含的价值要义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高度的价值耦合性。其中,把握历史规律的科学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尊重人民的主体精神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诉求,未雨绸缪的预见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导向,勇毅前行的担当精神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保障。百余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从探索现代化之路到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的恢弘叙事。如今,站在新征程上,需要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守正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历史主动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路径探析
13
作者 刘蕙 田艾静 高镔琦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26-28,共3页
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出发,阐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人才的历史作用和主体功能,详细论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精神,并通过客观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内嵌... 本文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基本特征出发,阐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青年人才的历史作用和主体功能,详细论述新时代奋斗精神的时代内涵精神,并通过客观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培育面临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内嵌于中国式现代化特色之中的青年力量发挥,从思想引领、实践养成、阵地建设、机制环境等方面,有效探析青年学生奋斗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生 奋斗精神
下载PDF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实践研究
14
作者 杨慧芳 段勃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4年第3期119-121,共3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综合质量,文中从工匠精神的融入角度展开分析,围绕着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的现实困境以及重要性,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以及融入策略,强调把握教... 为了进一步提升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综合质量,文中从工匠精神的融入角度展开分析,围绕着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阐述了工匠精神融入的现实困境以及重要性,分析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工匠精神的主要体现以及融入策略,强调把握教学的渗透点,进一步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以及考评体系,提供具备开放性的对外实践,由此来提升工匠精神的渗透力度,也可以为现代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创新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 现代物流管理 专业建设
下载PDF
“两个结合”视域下延安精神的内涵意蕴与时代价值
15
作者 黄磊 黄会奇 《中州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2-117,共6页
从“两个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内涵意蕴、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就形成基础来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中形成的;就内... 从“两个结合”的新视角出发,探讨延安精神的形成基础、内涵意蕴、时代价值三个方面。就形成基础来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哺育中形成的;就内涵意蕴来看,延安精神是对“两个结合”重要论断的实践与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两个结合”重要思想启示我们:延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精神锻造,是增强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底气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延安精神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16
作者 张觉文 许斗斗 《三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原点,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谋篇布局的精神镜鉴。以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就是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原点,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劲动力,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谋篇布局的精神镜鉴。以伟大建党精神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就是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引领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提供理念指引、实践指引和价值依循;就是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强大动力效能,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奋进;就是要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凝聚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熔铸党心、整合民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精神动力
下载PDF
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认识李大钊的历史性贡献
17
作者 李升亿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有着开创性的意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境界认识表现在六个方...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作为整体概念提出。李大钊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第一人,其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对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认识有着开创性的意义。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境界认识表现在六个方面:最早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近代国情;最早在中国系统宣传阐释马克思学说;最早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领导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具有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政党;培养了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同转型中的中国学术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载PDF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
18
作者 秦希 《职业技术》 2024年第2期30-36,共7页
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独到的视角。本研究旨在从两者的交汇点切入,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现代学徒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期丰富工匠精神的培养理论。文章在现代学徒制... 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研究提供了独到的视角。本研究旨在从两者的交汇点切入,深入探讨和分析基于现代学徒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期丰富工匠精神的培养理论。文章在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对高职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结合高职教育的当前状况以及技能人才的成长模式,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培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工匠精神 高职生 职业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下载PDF
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19
作者 吉志强 张瑜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14,共6页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造就了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及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精神,成为党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坚...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成功实践,造就了其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政治性和革命性以及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和开拓性精神,成为党开创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党的百年自我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方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时代新征程,以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行稳致远就必须要强化党的理论武装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理论领航;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本领担当;健全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价值旨趣和实践路径
20
作者 任彦 彭泽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源,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强大动力源泉。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理解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以伟大...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本源,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强大动力源泉。阐释伟大建党精神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对于理解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以伟大建党精神为引领,落实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大众化宣传、打造正向网络文化空间的实践路径,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实际需求,故探寻将伟大建党精神如何更好地转化为具体现实力量,发挥精神力量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支撑和牵引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大建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内在逻辑 价值旨趣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