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5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grant Workers and Elimination of Risks in Chinese Modern Transformation
1
作者 JIA Nan, GUO Qiang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Research,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1年第12期44-46,51,共4页
Firstly, risks in Chinese modern transformat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mobility of rural laborers. Secondly,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migrant works in elimination of... Firstly, risks in Chinese modern transformation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mobility of rural laborers. Secondly,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migrant works in elimination of risks in Chinese modern transformation is analyzed from two aspects, namely rural migrant workers pursuing equ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atus (identity and household registration) when working in cities. Finally, it is concluded that migrant works play a key role in Chinese modern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GRANT workers modern transformATION RISKS China
下载PDF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dramas in modern Shijiazhuang
2
作者 李惠民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5-9,共5页
下载PDF
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4
3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数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质化的理论机理是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 数字新质生产力本质是新质生产力在当前数字经济时代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新质生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质化的理论机理是以数字新质生产力来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产业融合、产业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产业生态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关键问题包括数字新质生产力形成与发展、传统产业新质化改造以及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路径疏通三个方面。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机制包括生产模式变革机制、价值供给优化机制以及产业业态创新机制。数字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产业新质化的路径为:以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融合应用为基础,推动传统产业基础能力现代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以数据要素市场完善为依托,充分发挥数字要素对传统产业新质化改造的赋能作用;以数字共享精神培育为核心,构建传统产业数字新技术创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新质生产力 传统产业新质化 理论机理 现代化转型 科技创新
下载PDF
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与逻辑 被引量:3
4
作者 曾凡军 王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40,共12页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 基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目标,探寻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具有重大意义。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蕴含的“融合共生”特质推动了城乡“经济-社会”的一体化,构建了双中心意义的城乡关系。通过解构城乡发展中政策赋值、组织赋权、技术赋智的实践过程,发现城乡关系现代化转型表现为城乡结构一体化、要素均衡流动和功能差异化互补,并呈现了价值理性、结果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再生产过程。在逆差序理念、双中心发展与数字红利扩散的逻辑取向下,城乡关系转型的价值观从差序向逆差序转变,成效观从极化发展向合作生产转型,方法观从效率增利向效益共享转换,既建构了稳定有序的城乡关系秩序,亦充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内涵,更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智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现代化转型 共同富裕 中国式现代化
下载PDF
智能技术驱动下的图书馆服务现代化:转型与创新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柏嵩 杨春艳 +2 位作者 殷文婷 刘若奇 豆洪青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19,共7页
智能技术是图书馆服务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文章提出了三种转型模式:“图书馆+AI”的增强型变革、“图书馆×AI”的解构型变革以及“图书馆∞AI”的新生型变革,现代图书馆正朝着多模态感知、个性化精准化、多模态交互式服务方向... 智能技术是图书馆服务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助推器,文章提出了三种转型模式:“图书馆+AI”的增强型变革、“图书馆×AI”的解构型变革以及“图书馆∞AI”的新生型变革,现代图书馆正朝着多模态感知、个性化精准化、多模态交互式服务方向转变。文章从AI赋能下的学习支持服务、科研服务创新、学科情报决策服务创新等方面展开讨论,强调了作为“软智能”的图书馆馆员在AI环境下能力重塑的重要性,并对未来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现代化 图书馆数字化转型 多模态智慧图书馆 服务重塑
下载PDF
人工智能驱动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霍丽 张林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6-102,共17页
产业链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社会分工协作网络,由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构成。人工智能能够驱动产业链主体要素现代化和结构要素现代化。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 产业链是一种特殊性质的社会分工协作网络,由主体要素和结构要素构成。人工智能能够驱动产业链主体要素现代化和结构要素现代化。在此基础上,科学构建中国产业链现代化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3—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人工智能影响产业链现代化的作用效果及具体机制,结果发现人工智能有助于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并且提升作用在西部地区最强,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政策冲击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具有显著的因果效应;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拉动消费需求三条途径推动产业链现代化。中国应把握人工智能等新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传统产业链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产业链 现代化 转型升级 产业体系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健 《工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1,共9页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 作为传统生产力蝶变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重点产业全链条数智化改造升级的核心动力,亦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多种计量模型,对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关系以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质生产力可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正向促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间的关系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在南方地区、小规模产业地区中,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建设的正向推动作用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数字化转型 创业活跃度 中国式现代化 异质性分析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武术现代转型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6
8
作者 余洋 温搏 高圣灏 《武术研究》 2024年第4期33-37,共5页
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传统武术面临挑战与机遇。聚焦于现代技术手段,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质生产力”,探索它们如何促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技术驱动的创新逻辑、市场需求的响应,以及... 在全球化和技术快速进步的背景下,传统武术面临挑战与机遇。聚焦于现代技术手段,包括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质生产力”,探索它们如何促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文章通过深入分析技术驱动的创新逻辑、市场需求的响应,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融合,揭示这些技术如何帮助传统武术在形式上实现现代化,并扩大其全球文化影响力。研究不仅为武术教育者和实践者提供实践指导,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决策参考,促进传统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武术 新质生产力 现代转型 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 文化传承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武术现代转型的实践向度 被引量:4
9
作者 余洋 温搏 高圣灏 《武术研究》 2024年第5期55-59,共5页
文章运用构建理论框架并分析实际案例,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在促进传统武术现代转型中的作用,展示了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尤其是虚拟现实、大数据、社交媒体等媒介,成为推动传统武术... 文章运用构建理论框架并分析实际案例,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在促进传统武术现代转型中的作用,展示了科技创新如何赋能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新质生产力,尤其是虚拟现实、大数据、社交媒体等媒介,成为推动传统武术跨越发展的重要力量。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显著提高了教学效率与学习体验,拓宽了文化传播渠道,但也面临着维持传统文化精髓、技术接受度及文化适应性等挑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相应策略,如,深化技术与武术教学的融合,提升人员技术能力,维护文化核心,制定行业标准及加强国际交流。指出,恰当借用新质生产力,结合文化传承与技术创新,可有效促进传统武术的现代化转型与全球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传统武术 现代转型 虚拟现实 大数据 社交媒体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发展阻滞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晓鸣 吕卓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8-45,共8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时代特点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农业先天禀赋差、科技含量低、体系不健全以及国际竞争压力渐增等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以数字文明带动传统一次产业整体性跃升,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升的根本性内容。在这方面...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我国顺应时代特点的重大战略选择。在农业先天禀赋差、科技含量低、体系不健全以及国际竞争压力渐增等因素交织叠加的背景下,以数字文明带动传统一次产业整体性跃升,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提升的根本性内容。在这方面,数字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渗透相融将引发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等农业生产力诸要素及其各类组合发生系统性优化,进而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并呈现出高科技、高效能、不同于工业新质生产力的鲜明特征。然而,由于历史矛盾和现实因素的复合影响,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将面临农业研发推广存在困难、以小农为主的经营方式有效需求不足以及基础生产条件支撑力不够等方面的阻滞。据此,必须有针对性地探寻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加快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质增效以及数字化动能持久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现代农业 数字化转型
下载PDF
弓箭技艺与社会互动:宋代山西武庄挽弓的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
11
作者 吕慧 宿继光 +3 位作者 李金龙 武晓敏 张锦 杨浩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4,共7页
本文以宋代山西地区传统武术项目武庄挽弓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武庄挽弓作为一项传统弓箭技艺的历史文化发展动因,并探讨其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路径。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追溯武庄挽弓的历史演变与社会互动过程,... 本文以宋代山西地区传统武术项目武庄挽弓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武庄挽弓作为一项传统弓箭技艺的历史文化发展动因,并探讨其文化传承与现代转型路径。运用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追溯武庄挽弓的历史演变与社会互动过程,从历史起源、军事应用到文化融合,探讨其在不同社会历史阶段的角色和意义;深入阐释武庄挽弓在器物、制度和精神文化层面的文化传承,这些文化要素共同塑造了武庄挽弓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社会实践价值;剖析武庄挽弓通过传承策略和集体记忆构建,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实现文化的持续传播与创新发展。研究认为,武庄挽弓通过推广与教育促进参与行为和文化认同、在地方发展中实现体旅融合等现代转型策略,不仅推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为传统武术文化的理解和保护拓宽新视角,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代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庄挽弓 弓箭 文化传承 社会互动 现代转型
下载PDF
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基本内涵、模式演进与关键挑战 被引量:2
12
作者 岳文泽 侯丽 韦静娴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4,共9页
研究目的:解析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内涵与模式演进,探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挑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指多元主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 研究目的:解析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内涵与模式演进,探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挑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指多元主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国土、参与制定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助力高质量国土空间构建的过程;(2)根据对象、主体与目标来解析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内涵,包括以数字孪生国土空间为基础场域,以政府—市场—社会多跨协同为重要形式,以系统重塑为核心目标三个方面;(3)数字化视域下我国国土空间治理先后经历了自然资源考察、数字地球建设、智慧地球发展、全面推进“数治化”4个发展阶段;(4)从传统国土空间治理向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面临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需求高度分化、技术理性与民主价值难以统筹等现实问题。研究结论:多元主体利用数字化手段协同开展国土空间治理是加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规范数据管理体系、关联多元场景、完善技术应用空间治理的顶层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治理 数字化转型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现代化与社会转型:郑杭生先生的社会观 被引量:1
13
作者 麻国庆 《社会建设》 CSSCI 2024年第5期3-20,共18页
在郑杭生先生的学术历程中,从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到“社会转型”“社会互构”“社会运行”“社会建设”“新型现代性”“社会发展”“民族与社会的关系”等的研究,都反映了郑杭生先生始终基于社会理论和具体的社会调查,以一种家国情怀、... 在郑杭生先生的学术历程中,从现代化的比较研究到“社会转型”“社会互构”“社会运行”“社会建设”“新型现代性”“社会发展”“民族与社会的关系”等的研究,都反映了郑杭生先生始终基于社会理论和具体的社会调查,以一种家国情怀、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来认识中国社会、中国文化,思考中国的现代化之路,形成了郑杭生先生的大社会学的学科理念和社会观,其核心代表了他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过程和追求。郑杭生先生的研究对于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杭生 现代化 社会转型 社会互构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下载PDF
建构现代学术与重勘中华文明——20世纪以来《楚辞》神话研究概述及反思
14
作者 谭佳 王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5,共11页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 有别于传统经史范式,中国现代神话学的建立是《楚辞》神话研究的基本前提。在异质文化冲击和现代学术建构的驱力下,20世纪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成为时人理解中华文化、重勘中华文明的途径。20世纪前期形成的四条基本路径影响至今:诉诸信史的实证研究、文学艺术的系统研究、跨文明比较研究、人类学和民族学阐释。经20世纪中期过渡,80年代以来的《楚辞》神话研究走向繁荣和学科自觉。同时,随着中国神话学界的前沿反思与范式推进,《楚辞》神话与中国文明起源特征、早期经典形成、早期中国思想史等问题成为学界热点。新的学术视野和新的学术使命都昭示着,《楚辞》神话研究必将继续参与到更深入更宽阔的当代学术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神话 现代转型 文明探源 神话历史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视域下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研究
15
作者 张想林 束长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81-84,95,共5页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民观、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需要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关...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思想源泉。中华传统美德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在人民观、发展观、文明观上具有高度契合性。中华传统美德现代转化需要厘清其与马克思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新时代公民道德的关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准则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视野,在“第二个结合”中深挖道德资源,发挥社会、学校、家庭“三个课堂”的教育传导作用,善用“微融入”的新媒体传播手段,推进中华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传统美德 现代转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逻辑框架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扬 黄亚娴 朱思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80,95,共8页
作为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机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引领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储备人才与科技力量。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具有专业... 作为驱动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支撑,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有机融入技能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引领低碳技术创新、服务产业结构升级储备人才与科技力量。绿色低碳转型背景下,职业教育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具有专业教学资源绿色化、合作办学模式集约化、实践教学活动生态化特征,可通过对接专业教学内容与行业绿色职业需求,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面向绿色低碳转型趋势,职业院校以中国式现代化价值谱系为精神内核,以绿色教育政策嬗变历程为行动指南,以国际绿色技能经验为逻辑参鉴,形塑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的逻辑框架。为实现现代化工匠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可立足绿色低碳转型理念,优化类型定位,健全保障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打造合作联盟;深化技术嵌入,创建教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低碳转型 职业教育 现代化工匠人才 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
下载PDF
公民道德养成过程中的传统伦理信仰价值资源及其现代转化
17
作者 赵浩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5-75,共11页
在以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所推进的近代以来带有伦理启蒙性质的“公德—私德”之辩中,有关中国传统道德之公共性向度缺失已成共识,这被视为养成现代公民道德需要直面且必须予以纾解的文化难题,加之当前公民道德遭遇的现实问题,可能进一... 在以梁启超、梁漱溟为代表所推进的近代以来带有伦理启蒙性质的“公德—私德”之辩中,有关中国传统道德之公共性向度缺失已成共识,这被视为养成现代公民道德需要直面且必须予以纾解的文化难题,加之当前公民道德遭遇的现实问题,可能进一步放大这一缺陷及对传统道德的责难。然而,走出这一困境并不意味着只能外求,而是应当探寻中国文化传统之伦理信仰与公民道德养成之间的涵蕴关系。借助将传统宗教信仰进行理性化、世俗化改造之后公民宗教的孕育、涵养与转化,西方现代公民道德得以生成,然而,中西方文化从一开始就走向了不同的发展路径,传统中国并未产生西方式制度性宗教及其独一排他的信仰模式,但对伦理实体及其构成的整全世界的信仰塑造了传统中国的信仰形态,它具有支配人的内在心灵与指导人的道德实践的功能。这意味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的伦理信仰,使之为现代公民道德养成与完善提供价值资源,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伦理学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道德 伦理信仰 价值资源 现代转化
下载PDF
比较视野下清代关税的近代转型
18
作者 倪玉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6,共9页
关税在清代经历了传统体制下的自我转型、外部势力介入后的全新变化等阶段。清代前期,朝廷的常税整体收入不高,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不突出。晚清时期,关税的重要性上升,洋税逐步交由洋人管理后,采用西式的管理模式,征收数量大为增加,关... 关税在清代经历了传统体制下的自我转型、外部势力介入后的全新变化等阶段。清代前期,朝廷的常税整体收入不高,在财政体系中的地位不突出。晚清时期,关税的重要性上升,洋税逐步交由洋人管理后,采用西式的管理模式,征收数量大为增加,关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西方财政结构和征收方式与中国差异很大,但两者的发展演变却有相似之处。双方都经历了由直接税为主过渡到以间接税为主的阶段;同时西方由包税制转为国家官员直接征税,和中国长期以来的做法趋同。晚清时期关税的演进,既有内生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影响,两种合力共同推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这种转型的方向和结果,与西方所走过的道路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税 洋税 农业型财政 商业型财政 近代转型
下载PDF
“道家式教师”:缘由、内涵与本土探索方法
19
作者 刘峻杉 孙钰欣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4,共7页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 “道家式教师”是近30年来西方学者提出和使用的概念。它是道家思想在教师形象和行为上的反映。在已有研究中,“道家式教师”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能够以“静”守住教师人格和身份的“本真”,以“接纳”带来对全体学生的“包容”,以“无为”开展自然流动式的教学。对“道家式教师”进行本土探索和现代转化需要以研究方法上的思考为前提,注重从先秦道家经典中探索“道家式教师”的理论原型,通过理论比较来构建其现代教育场域中的概念内涵,并以实证研究来探索其可行性,这有助于这个概念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理论和实践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思想 “道家式教师” 本土探索 现代转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三论人类学的第四次革命:企业人类学对互联网社会下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研究
20
作者 张继焦 陆霓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9-107,共9页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 在互联网和数字时代语境下,老字号企业的“传统-现代”转型既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学术议题。这需要问题导向研究,以达成人类学领域内基础层面的详细分析;也需要扩展至学科导向研究,推动企业人类学这一分支学科的建设与深化。而研究现代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现代企业组织变迁所形成的“四层次分析法”“四结构分析法”“二元社会分析法”“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双向分析法”以及新古典“结构-功能论”等一系列概念群,既是企业人类学也是中国人类学乃至世界人类学界的理论和方法。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将视角进一步提升至人类学第三层次的高度,即基于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的实证研究,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及其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助力等议题,以构建起企业人类学乃至人类学整个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第四次革命 企业人类学 互联网社会 老字号企业“传统-现代”转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