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ioactive and nutri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modeled and optimized consumer-ready flakes from pseudocereal(Amaranthus viridis), high-protein soymeal and modified corn starch
1
作者 Temitope Omolayo Fasuan Kenneth Chigozie Asadu +4 位作者 Cynthia Chioma Anyiam Linda Obianuju Ojokoh Titilope Modupe Olagunju Judith Uchenna Chima Kingsley Osita Okpara 《Food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Nutrition》 2021年第1期136-148,共13页
Flake is consum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Flakes are majorly prepared from cereals.However,most flakes are deficient in protein and some other healthful substances.High-protein soymeal is rich in protein,mineral,am... Flake is consumed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Flakes are majorly prepared from cereals.However,most flakes are deficient in protein and some other healthful substances.High-protein soymeal is rich in protein,mineral,amino acids,antioxidants,and other healthful substances.Formulating flakes with high-protein soymeal would improve the health status of consumers.This work investigated consumer-ready flake from amaranth,high-protein soymeal,and modified corn starch produced under the optimized condition and characterized with the aim to develop models that would give a healthful consumer-ready flake.Amaranthus viridis,corn,and soybean grains were sorted,wet-cleaned,and dried.Soybean grains were processed into high-protein soymeal,starch was extracted from corn grains while A.viridis grains were processed into flour.Formulated flour mixtures were developed into flakes using three-level factorial categoric factor desig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The flakes were analyzed using standard procedures.Optimal flour mixtures of high-protein soymeal(34.78 g/100 g),amaranth(56.52 g/100 g),and modified corn starch(8.70 g/100 g)were established.Results showed the optimized flakes contained per 100 g:29.05 g protein,6.00 g fat,4.10 g fibre,3.84 g ash,8.96 g moisture,249.74 mg calcium,272.35 mg magnesium,12.08 mg iron,618.42 mg phosphorus,6.41 mg niacin,4.85 mg pyridoxine,0.21 g tannin,1.85 mg phytate,2.96 mg alkaloids,908.24GAE total phenolics and 12.75mgRE flavonoids with goo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in amino acids.The study illustrated the feasibility of formulating quality consumer-ready flakes from amaranth,high-protein soymeal,and modified corn starch.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calable and could be employed for both domestic and industrial purpo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protein soymeal modified corn starch Amaranth Optimized consumer-ready flakes Modeling Characterization
原文传递
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壳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谭心 梁春艳 +2 位作者 邓松林 陈启杰 罗永清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8-193,共6页
目的:采用改性淀粉与明胶共混制备胶囊壳,降低胶囊壳制备成本。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采用15%用量的过氧化氢氧化制备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共混,分别通过流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膜和胶囊壳,并采用傅里叶变换... 目的:采用改性淀粉与明胶共混制备胶囊壳,降低胶囊壳制备成本。方法:以玉米原淀粉为原料,采用15%用量的过氧化氢氧化制备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共混,分别通过流延法和浸渍法制备了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膜和胶囊壳,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当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质量比为5∶5,制备的氧化玉米淀粉/明胶复合胶囊壳的干燥失重在13.0%~15.0%,在蒸馏水和模拟人工胃液中的崩解时限在10 min以内,脆碎度不超过5粒。结论:采用氧化玉米淀粉与明胶共混制备的复合胶囊壳性能符合《中国药典》(2020)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玉米淀粉 明胶 胶囊壳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
3
作者 任逸 仇丹 +3 位作者 姚利辉 庞嘉敏 周坤 何宇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9-686,696,共9页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丙交酯熔融体系中制备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建立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以取代度为响应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丙交酯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异辛酸亚锡为催化剂,在丙交酯熔融体系中制备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建立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以取代度为响应值,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丙交酯添加量为考察因素,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了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的合成工艺,得到最优工艺为:反应时间12.46 h,反应温度111.75℃,丙交酯添加量为淀粉质量的258%,预测最大取代度为0.0253,通过实际操作条件调整后实际取代度为0.0238。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聚乳酸改性淀粉进行了系列表征,证实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的颗粒结构没有被完全破坏,晶型、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能优于溶剂法传统技术制备的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交酯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取代度 响应面实验 颗粒结构 淀粉化学品
下载PDF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酶解产物的结构解析
4
作者 任逸 周坤 +2 位作者 何宇鹏 姚利辉 仇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3-938,共6页
该文通过考察不同淀粉酶对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组合酶解方法:异淀粉酶酶解10 h+普鲁兰酶酶解10 h+α-淀粉酶酶解10 h+β-淀粉酶酶解12 h。将组合酶解产物以环己烷提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含有乳酸基团的... 该文通过考察不同淀粉酶对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得到最优组合酶解方法:异淀粉酶酶解10 h+普鲁兰酶酶解10 h+α-淀粉酶酶解10 h+β-淀粉酶酶解12 h。将组合酶解产物以环己烷提取,核磁共振氢谱结果表明,含有乳酸基团的碳水化合物能被有效提取富集,且与未取代的碳水化合物实现分离;质谱分析证明,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主要由乳酸酯和二聚乳酸酯所构成。该研究探索建立了有效的分离和解析方法,促进了对淀粉酯精细结构的科学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改性糯玉米淀粉 酶解 还原糖含量 环己烷提取 乳酸酯
下载PDF
玉米子粒淀粉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5
作者 段民孝 赵久然 +5 位作者 王元东 滕海涛 邢锦丰 宋同明 王利明 范弘伟 《玉米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9-32,共4页
本文综述了玉米淀粉生物合成途径和子粒胚乳遗传变异研究进展 ,阐述了发展高淀粉玉米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
关键词 玉米 直链淀粉 支链淀粉 遗传修饰 生物合成 遗传变异 化学性质 品质改良 胚乳突变基因
下载PDF
玉米淀粉与玉米变性淀粉性质比较研究 被引量:55
6
作者 岳晓霞 毛迪锐 +1 位作者 赵全 张根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6-118,共3页
测定了玉米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粘度、糊化特性等主要物理性质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与玉米淀粉的性质不同,由于变性淀粉引进了羟丙基、羧甲基、磷酸基团等亲水性基... 测定了玉米淀粉、羟丙基淀粉、羧甲基淀粉、淀粉磷酸酯的冻融稳定性、透光率、膨胀度、粘度、糊化特性等主要物理性质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变性淀粉与玉米淀粉的性质不同,由于变性淀粉引进了羟丙基、羧甲基、磷酸基团等亲水性基团,使淀粉极性增强,亲水能力增大,使其都具有较强的冻融稳定性、抗凝沉性,较高的膨胀度、透明度,因此变性淀粉具有更广阔的应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变性淀粉 物理性质
下载PDF
食用醋酸酯淀粉制备和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于泓鹏 朱婉怡 +1 位作者 高群玉 彭志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70-74,共5页
选用木薯和玉米淀粉为原料,探讨反应温度、反应pH值、酸酐用量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其酯化反应效率的影响,并对淀粉醋酸酯的粘度性质、流变特性和冻融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找出生产作为食品增稠剂的淀粉醋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木薯淀粉 变性淀粉 醋酸酯淀粉 制备 性质 食品增稠剂
下载PDF
糯玉米交联淀粉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张钟 刘正 +1 位作者 蔡治华 盛本国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1-33,共3页
本文采用混合酸酐交联法,用糯玉米淀粉制备糯玉米交联淀粉,并着重研究了糯玉米交联淀粉的性质如交联度、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明度和凝沉性。试验表明:通过交联作用制成的糯玉米交联淀粉,大大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具有交联度高(沉降... 本文采用混合酸酐交联法,用糯玉米淀粉制备糯玉米交联淀粉,并着重研究了糯玉米交联淀粉的性质如交联度、冻融稳定性、膨胀度、透明度和凝沉性。试验表明:通过交联作用制成的糯玉米交联淀粉,大大改进了原淀粉的性能。具有交联度高(沉降积为0.75mL)、冻融稳定性好(析水率最低为56.3%)、抗凝沉性强(凝沉性最弱)和具有一定膨胀力(膨胀度低于原淀粉但高于其它变性淀粉)和透明度(透光率比糯玉米淀粉低,但较其它淀粉而言仍具有较高的透光率,说明糯玉米交联淀粉具有较高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交联淀粉 制备 性质
下载PDF
物理法在淀粉改性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9
作者 段善海 徐大庆 缪铭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1-366,共6页
淀粉作为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性资源,具有价廉易得、可降解性和易转变成淀粉衍生物等特点。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淀粉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尤其通过各种方法对淀粉的改性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 淀粉作为仅次于纤维素的可再生性资源,具有价廉易得、可降解性和易转变成淀粉衍生物等特点。长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淀粉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尤其通过各种方法对淀粉的改性一直是科技工作者和生产厂商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的物理方法(如热液处理、微波处理、电离放射线处理、超声波处理、球磨处理、挤压处理等)改性淀粉的形成机理、制备条件以及物理改性淀粉的理化性质和结构变化的基本研究状况,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改性 变性淀粉 机理 制备 性质
下载PDF
A-型淀粉球晶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2
10
作者 刘延奇 于九皋 孙秀萍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1-34,60,共5页
通过盐酸的温和酸解作用 ,使玉米淀粉颗粒的无定型区域水解 ,得到结晶度较高的酸解淀粉。将该酸解淀粉溶解后冷冻重结晶 ,制备出B -型球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结晶制备得到了A -型淀粉球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 -射线衍射、热... 通过盐酸的温和酸解作用 ,使玉米淀粉颗粒的无定型区域水解 ,得到结晶度较高的酸解淀粉。将该酸解淀粉溶解后冷冻重结晶 ,制备出B -型球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重结晶制备得到了A -型淀粉球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X -射线衍射、热重分析法 (TG)以及凝胶渗透色谱 (GPC)等方法对所得的淀粉球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A -型球晶的平均粒径约为 3μm ,晶体形态为A型、其热分解起始温度低于天然淀粉而高于酸解淀粉和B型球晶 ,组成球晶的淀粉分子链长度约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淀粉球晶 制备 结构表征 玉米淀粉 结晶度
下载PDF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11
作者 柳志强 杨鑫 +1 位作者 高嘉安 孙志浩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81-85,共5页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开发的变性淀粉 ,同时它也是一种新型食品添加剂。本文综述了该变性淀粉的反应机理、制备方法、产品性质及在各领域的应用 。
关键词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变性淀粉 反应机理 制备方法 产品性质 食品添加剂
下载PDF
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及其RVA谱特性分析 被引量:17
12
作者 宋晓燕 阮晖 +1 位作者 许琼 何国庆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59,共5页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湿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滞特性,并探讨了氯化钠和蔗糖对其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 以糯玉米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湿法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粘度速测仪(RVA)分析了不同取代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滞特性,并探讨了氯化钠和蔗糖对其粘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为:酸酐用无水乙醇稀释3倍;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35℃;pH值8.5;淀粉乳液浓度30%-35%;酸酐加入量为3%~5%。RVA谱分析表明,随着变性程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粘度增加,糊化温度降低;氯化钠抑制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糊化,使其粘度显著降低,蔗糖则使其粘度稍有增加。该研究为糯玉米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淀粉 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 酯化反应 RVA谱 制备 粘度速测仪
下载PDF
多孔淀粉的生物法制备、改性及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忠 王鹏 +1 位作者 缪铭 黄敏捷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77-80,共4页
多孔淀粉是一种中空变性淀粉,有超声波照射、喷雾、机械撞击、醇变性和酸水解等多种生产方法。介绍了酶水解制备多孔淀粉的影响因素和条件,并探讨了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现代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 多孔淀粉是一种中空变性淀粉,有超声波照射、喷雾、机械撞击、醇变性和酸水解等多种生产方法。介绍了酶水解制备多孔淀粉的影响因素和条件,并探讨了多孔淀粉的吸附性质和流变学性质,以及现代分析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布拉班德黏度仪、比表面积分析仪等)在多孔淀粉研究中的基本应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淀粉 吸附剂 淀粉酶 改性淀粉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玉米变性淀粉压裂液稠化剂的研制 被引量:11
14
作者 周亚军 王淑杰 +2 位作者 于庆宇 刘微 张陆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4-67,共4页
对玉米淀粉经化学和物理变性制得变性淀粉。将该变性淀粉与少量植物胶XDF复配制成压裂液稠化剂。并对该稠化剂的理化性能、用量、复配比例以及压裂液的配方、性能和影响凝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稠化剂配成的压裂液粘度高、... 对玉米淀粉经化学和物理变性制得变性淀粉。将该变性淀粉与少量植物胶XDF复配制成压裂液稠化剂。并对该稠化剂的理化性能、用量、复配比例以及压裂液的配方、性能和影响凝胶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该稠化剂配成的压裂液粘度高、流变性好、摩擦阻力小、易破胶、低残渣、低伤害,是一种适用于80℃以下低温的优良压裂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变性淀粉 植物胶XDF 压裂液 凝胶
下载PDF
嗜热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玉米淀粉湿法生产浸泡工艺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寿经 黄丽 +2 位作者 钱延春 王辉 梁彦龙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6-49,共4页
从淀粉生产车间的玉米浆中筛选出耐50℃高温的嗜热乳酸菌,以不同浓度接种量接种嗜热乳酸菌到玉米浸泡水中,研究嗜热乳酸菌对缩短玉米浸泡时间的效果。结果表明,选育的嗜热乳酸菌适应浸泡环境,接入10%的嗜热乳酸菌可缩短玉米细胞破壁所... 从淀粉生产车间的玉米浆中筛选出耐50℃高温的嗜热乳酸菌,以不同浓度接种量接种嗜热乳酸菌到玉米浸泡水中,研究嗜热乳酸菌对缩短玉米浸泡时间的效果。结果表明,选育的嗜热乳酸菌适应浸泡环境,接入10%的嗜热乳酸菌可缩短玉米细胞破壁所需有效乳酸浓度到达的时间,由传统工艺的20 h缩短为14 h;乳酸菌发酵有效地降低了浸泡水的pH值,在玉米浸泡过程的第1阶段不加入SO_2同样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淀粉 浸泡工艺 嗜热乳酸菌 SO2 湿法生产
下载PDF
玉米羧甲基淀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崔凌飞 张家伟 王遂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218-220,232,共4页
研究了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的工艺并对产品性能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氧化钠用量、一氯乙酸用量、乙醇质量分数等对产品取代度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将不同取代度的产品进行了性质比较.
关键词 羧甲基淀粉 性能研究 制备 玉米 最佳工艺条件 乙醇溶剂法 反应温度 产品性能 反应时间 氢氧化钠 正交试验 质量分数 取代度 酸用量
下载PDF
食用玉米醋酸酯淀粉的研制及特性 被引量:15
17
作者 陈刚 高群玉 +2 位作者 陈慧音 肖仔君 张佩芬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02年第10期38-40,共3页
原玉米淀粉于水相体系碱性条件下与醋酸酐作用生产醋酸酯淀粉。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醋酸酐用量等条件 ,探讨了这些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并对产品的糊透明度、取代度、冻融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 原玉米淀粉于水相体系碱性条件下与醋酸酐作用生产醋酸酯淀粉。在前人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值、反应时间和醋酸酐用量等条件 ,探讨了这些条件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并对产品的糊透明度、取代度、冻融稳定性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并用Brabender粘度仪测定了样品的起糊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酯 玉米淀粉 醋酸肝 酯化 变性淀粉
下载PDF
异淀粉酶改性玉米淀粉胶囊的研制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慧 吴琳 +3 位作者 王楠楠 姜义军 牟新东 李春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74-277,286,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主料,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甘油及卡拉胶等为辅料制备异淀粉酶改性玉米淀粉胶囊,并对其吸湿性、崩解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0.2m L 10mg/m L的异淀粉酶处理5min后得到的玉米淀粉在溶胀、糊化等一系列过程中操作可控性增... 以玉米淀粉为主料,聚乙烯醇、海藻酸钠、甘油及卡拉胶等为辅料制备异淀粉酶改性玉米淀粉胶囊,并对其吸湿性、崩解性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经0.2m L 10mg/m L的异淀粉酶处理5min后得到的玉米淀粉在溶胀、糊化等一系列过程中操作可控性增强,改性后溶胶的粘度降低了约42%。通过添加辅料3.0%卡拉胶、0.2g KCl、1.0%甘油、0.5%海藻酸钠及0.2%聚乙烯醇,所得淀粉植物胶成膜性、阻水性及强度均明显增强,相比于明胶胶囊崩解时限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淀粉酶 改性玉米淀粉 胶囊 性能
下载PDF
复合交联玉米淀粉的制备工艺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徐忠 周美琴 +1 位作者 杨雪欣 吴艳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43,共4页
采用环氧氯丙烷、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轻度交联复合交联玉米淀粉。探讨了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1.7... 采用环氧氯丙烷、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备轻度交联复合交联玉米淀粉。探讨了三偏磷酸钠的用量,反应p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质量的1.75%,反应时间1 h,反应pH 10,反应温度45℃。所制备的复合交联玉米淀粉较玉米原淀粉、单一交联淀粉在糊液黏度的稳定性、抗老化性、抗酸性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交联 玉米淀粉 制备工艺 特性
下载PDF
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徐忠 周美琴 杨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4-196,共3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轻度交联淀粉,探讨三偏磷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干质量的1.5%、反应时间1.5h...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轻度交联淀粉,探讨三偏磷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干质量的1.5%、反应时间1.5h、反应pH10.25、反应温度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偏磷酸钠 交联 玉米淀粉 制备工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