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保偏光纤制备及其参数测试原理
1
作者 张雪莲 杨鹏 +1 位作者 刘永建 宁鼎 《激光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39,共6页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 为了研制工作波长为1310 nm的保偏光纤,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保偏光纤预制捧和应力棒,经加工、拼接、清洗、拉丝工艺后,得到几何尺寸精确的高质量保偏光纤;同时搭建了高效测试系统,采用折射近场法、远场扫描法、视频灰度技术(传输近场),分别测量了预制棒的折射率分布和几何尺寸,保偏光纤模场直径、数值孔径、几何尺寸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此标准化测试系统操作流程简单、结果精确;模场直径为6.26μm,数值孔径为0.23,包涂直径80μm/135μm/165μm(精度±0.7μm);终检测试合格的光纤成品随机抽样16.25%,高低温老化实验后拍长、串音变化小。所研制的保偏光纤性能稳定,几何尺寸精确、结构均匀、损耗低,具有优良保偏性能,已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保偏光纤 化学气相沉积 折射近场 远场扫描法 视频灰度技术
下载PDF
MCVD工艺沉积温度对有源光纤掺杂浓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衣永青 田海生 宁鼎 《光通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0-61,共2页
以掺镱双包层光纤为例,主要介绍了用MCVD工艺及溶液掺杂法制备掺稀土离子有源光纤,通过对低温沉积疏松芯层时温度控制对最终研制的有源光纤镱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研究,得出沉积温度对有源光纤掺杂浓度影响的规律,为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MCV... 以掺镱双包层光纤为例,主要介绍了用MCVD工艺及溶液掺杂法制备掺稀土离子有源光纤,通过对低温沉积疏松芯层时温度控制对最终研制的有源光纤镱离子掺杂浓度的影响研究,得出沉积温度对有源光纤掺杂浓度影响的规律,为目前国内普遍采用的MCVD工艺结合溶液掺杂技术制备掺稀土离子有源光纤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vd 有源光纤 稀土掺杂
下载PDF
改性铜集流体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研究进展
3
作者 段长琦 谷月月 +3 位作者 黎子龙 刘婷婷 于镇洋 孙琦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2期119-130,共12页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能源的过度消耗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近年来,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开发应用。锂离子电池(LIBs)被认为是目前最可靠的先进可充电储能器件之一。在LIBs中,集流体发挥着至关重要...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能源的过度消耗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近年来,电动汽车等新能源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开发应用。锂离子电池(LIBs)被认为是目前最可靠的先进可充电储能器件之一。在LIBs中,集流体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连接着LIBs内外电子通路,是活性电极材料的支撑基底。目前,商业铜箔作为集流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高性能储能器件的性能要求。因此,对LIBs铜集流体进行改性,是一种解决其性能不足和部分电池缺陷问题的可行方法。由于碳基材料具有高导电性和高机械强度等优点,与铜材料能够实现良好结合和性能过渡,被认为是最契合的优秀改性材料。本文介绍了LIBs中存在的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铜集流体改性方法,主要包括碳基材料改性以及铜集流体表面改性和结构改性。对于铜集流体碳基材料改性,总结了近年来众多突出成果,包括应用于改性过程中的不同碳纳米材料及其制备过程,以及影响碳纳米材料改性铜基集流体性能的诸多因素。最后对铜集流体在LIBs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集流体 锂离子电池 改性设计 碳基材料 催化化学气相沉积
下载PDF
光纤预制棒(MCVD法)的工艺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竺逸年 《光通信技术》 CSCD 1990年第2期44-50,共7页
本文对光纤预制棒(MCVD)的工艺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沉积过程中的微粒沉降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观察一致。对渐变型折射率分布多模光纤的结构分析表明,MCVD法能精确地控制a参数和数值孔径,为提高沉积速率和生产效率开辟了... 本文对光纤预制棒(MCVD)的工艺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沉积过程中的微粒沉降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观察一致。对渐变型折射率分布多模光纤的结构分析表明,MCVD法能精确地控制a参数和数值孔径,为提高沉积速率和生产效率开辟了应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预制棒 化学汽相沉积法
下载PDF
天然石墨球-热解炭核壳结构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英文)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树和 英哲 +4 位作者 王作明 李峰 白朔 闻雷 成会明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0-36,共7页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以乙炔为碳源,天然石墨球为原料,采用不同流化床CVD工艺和不同的反应时间,制备出具有光滑表面或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核-壳构型改性天然石墨球。改性天然石墨球的核体是具有高度有序石墨结构的天然石墨,而壳体... 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的方法,以乙炔为碳源,天然石墨球为原料,采用不同流化床CVD工艺和不同的反应时间,制备出具有光滑表面或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核-壳构型改性天然石墨球。改性天然石墨球的核体是具有高度有序石墨结构的天然石墨,而壳体是无序结构的热解炭。与天然石墨球相比,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天然石墨球的首次库仑效率和循环性能都得到显著改善。尤其是具有颗粒状热解炭包覆层的改性石墨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41次循环后其放电容量仍为首次容量的84%,这一改善归因于表面沉积的颗粒状热解炭有效地降低了改性天然石墨颗粒之间的接触电阻和增加了接触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化学气相沉积 核-壳结构 热解炭 改性天然石墨 锂离子二次电池
下载PDF
改性金刚石膜的形貌、结构和附着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元盛 邱万奇 +1 位作者 罗承萍 黄彩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为了提高金刚石膜/基附着力,通过氧辅助使高温钨丝蒸发,在基底表面与碳氢基团反应生成纳米碳化钨,从而得到金刚石和纳米碳化钨混合的改性金刚石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压痕法研究了改性金刚石膜的形貌、结构和附着力性能.... 为了提高金刚石膜/基附着力,通过氧辅助使高温钨丝蒸发,在基底表面与碳氢基团反应生成纳米碳化钨,从而得到金刚石和纳米碳化钨混合的改性金刚石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压痕法研究了改性金刚石膜的形貌、结构和附着力性能.结果表明,碳钨化合物以纳米相存在于改性金刚石膜中.碳钨化合物的存在使改性金刚石膜的硬度下降,但是适当的碳钨化合物能使膜/基附着力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当氧气通入量为1.2 sccm时,膜/基附着力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金刚石膜 化学气相沉积 碳钨化合物 附着力性能 氧气
下载PDF
基于SCM的光纤预制棒气相沉积机床控制系统
7
作者 殷建 陆明刚 《机电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62-63,87,共3页
在了解光纤预制棒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选择MCVD法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光纤气相沉积技术要求控制系统高度自动化和可靠性,研制了以单片机为处理芯片的控制系统,设计了包括微处理器模块、过程通道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等硬件组成以及控制系统... 在了解光纤预制棒加工工艺的基础上,选择MCVD法为研究对象。考虑到光纤气相沉积技术要求控制系统高度自动化和可靠性,研制了以单片机为处理芯片的控制系统,设计了包括微处理器模块、过程通道模块、人机接口模块等硬件组成以及控制系统软件的实现方法。实现了性能合格的光纤预制棒产品的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 光纤预制棒 熔缩工艺 单片机
下载PDF
纳米级多孔玻璃CVD改质试验研究
8
作者 张术根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90-293,共4页
采用先进的CVD技术,以TEOS/O2作为反应剂,对平均孔径约4nm的硼硅酸盐多孔玻璃进行了改质处理.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试验条件参数优化和气体渗透分离机理等问题,获得了He/N2分离系数在室温下约为25,并随温度增高而显著增大... 采用先进的CVD技术,以TEOS/O2作为反应剂,对平均孔径约4nm的硼硅酸盐多孔玻璃进行了改质处理.在反复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试验条件参数优化和气体渗透分离机理等问题,获得了He/N2分离系数在室温下约为25,并随温度增高而显著增大的改质效果,提供了环保、化工等领域气体混合物分离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玻璃 改质处理 化学气相沉积 纳米材料
下载PDF
铁氰化钴修饰石墨烯平面电极对过氧化氢的传感作用 被引量:8
9
作者 赵鸿彩 张璞 +1 位作者 李社红 罗红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30-836,共7页
利用高分子支撑法将气相沉积(CVD)石墨烯从铜基底上转移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上,制备出石墨烯平面电极(GPE),通过循环伏安法将铁氰化钴(Co HCF)纳米颗沉积到GPE上,得到铁氰化钴修饰石墨烯平面电极(Co HCF/GPE)。研究表明,此... 利用高分子支撑法将气相沉积(CVD)石墨烯从铜基底上转移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基底上,制备出石墨烯平面电极(GPE),通过循环伏安法将铁氰化钴(Co HCF)纳米颗沉积到GPE上,得到铁氰化钴修饰石墨烯平面电极(Co HCF/GPE)。研究表明,此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传感作用,从而构建一种新型无酶过氧化氢传感器。此传感器在过氧化氢浓度为5.0-1200μmol/L范围内,响应电流与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7.1 nmol/L(S/N=3),响应时间约为2 s,具有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制备简单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沉积 石墨烯 铁氰化钴纳米颗粒 化学修饰平面电极 过氧化氢
下载PDF
纯钛TA1化学气相沉积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崔浩 朱张校 张欣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2-14,共3页
 为提高TA1表面的耐磨性能,在TA1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表面处理。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改性层的物相,使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改性层和基体的硬度,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磨痕形貌。结果表...  为提高TA1表面的耐磨性能,在TA1表面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表面处理。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测定了改性层的物相,使用显微硬度计测定了改性层和基体的硬度,在往复式滑动磨损试验机上进行磨损试验,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磨痕形貌。结果表明,TA1经过CVD处理,表面由α Ti、Ti2N及TiN组成,显微硬度为989HV0.025。干摩擦条件下,经化学气相沉积处理的TA1材料的表面改性层的耐磨性得到了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TAl 表面改性 耐磨性
下载PDF
热解碳沉积温度对增强石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利 陈建勋 黄启忠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4-999,共6页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增密技术制备热解碳增强普通石墨材料。研究沉积温度对增强石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热解碳增强普通石墨材料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随沉积温度升高,增强石墨的抗弯强度提高,在1 600℃沉积时达到最大值39.33 MPa,比石... 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增密技术制备热解碳增强普通石墨材料。研究沉积温度对增强石墨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讨热解碳增强普通石墨材料的沉积机理。结果表明:随沉积温度升高,增强石墨的抗弯强度提高,在1 600℃沉积时达到最大值39.33 MPa,比石墨基体提高21.7%。其主要原因是随沉积温度升高,热解沉积由CVI过程变为CVD过程。当温度低于1 600℃时,化学气相渗透过程占主导;温度高于1 600℃后热解碳极易沉积在基体表面,形成热解碳膜,化学气相沉积过程占主导。在1 600℃温度下,其抗弯强度随沉积时间的变化不大,这证明高温下(1 600℃)化学气相沉积主要发生在石墨块体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碳 改性石墨 化学气相沉积 沉积机理
下载PDF
CVD法Pt改性铝化物涂层的制备及其热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磊 吴勇 +1 位作者 夏思瑶 张博闻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共7页
在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表面采用电镀的方法沉积不同厚度的Pt镀层,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的方法,分别制备了单一铝化物涂层、β-(Ni,Pt) Al涂层和PtAl2+β-(Ni,Pt) Al双相涂层,其中单一铝化物涂层和β... 在镍基高温合金Inconel 718表面采用电镀的方法沉积不同厚度的Pt镀层,然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的方法,分别制备了单一铝化物涂层、β-(Ni,Pt) Al涂层和PtAl2+β-(Ni,Pt) Al双相涂层,其中单一铝化物涂层和β-(Ni,Pt) Al涂层为双层结构,外层为β相,内层为互扩散区;PtAl2+β-(Ni,Pt) Al双相涂层为3层结构,外层由β相和弥散分布的PtAl2组成,中间层为β相,内层为互扩散区。对3种涂层在900℃下95%Na2SO4+5%NaCl混合盐(质量分数)中进行热腐蚀试验,结果表明,Pt镀层为6μm的β-(Ni,Pt) Al涂层表现出较好的抗热腐蚀性能,而Pt镀层增加到12μm的PtAl2+β-(Ni,Pt) Al双相涂层的抗热腐蚀性能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其表面皱曲程度较大引起的氧化膜剥落。Pt的加入增强了表面保护性氧化膜的黏附性,且提高了氧化膜的致密度。所制备的Pt-Al涂层对基体合金可以进行有效地防护,具有广阔的工程化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沉积 电镀Pt 镍基高温合金 Pt改性铝化物涂层 热腐蚀
下载PDF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用20/400双包层掺镱光纤 被引量:2
13
作者 冯高锋 杨军勇 +1 位作者 王建明 闫大鹏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8-441,共4页
采用改进化学气相沉积结合溶液掺杂法制造出了掺镱石英光纤预制棒,预制棒轴向上芯径波动小于5%,折射率差波动小于8%。研磨加工后拉制出20/400双包层掺镱光纤,光纤纤芯不圆度为2%,芯包同心度偏差为0.87μm。双包层掺镱光纤在1095 nm的包... 采用改进化学气相沉积结合溶液掺杂法制造出了掺镱石英光纤预制棒,预制棒轴向上芯径波动小于5%,折射率差波动小于8%。研磨加工后拉制出20/400双包层掺镱光纤,光纤纤芯不圆度为2%,芯包同心度偏差为0.87μm。双包层掺镱光纤在1095 nm的包层损耗为2.1 dB/km。采用拉制的掺镱双包层光纤作为直接振荡结构全光纤化激光器的增益光纤实现了1195 W的1080 nm激光输出,斜率效率达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化学气相沉积工艺 掺镱光纤 双包层光纤 光纤激光器
下载PDF
宽带发光铒铋共掺石英预制棒的制备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金东 吴兴坤 《光电子》 2014年第1期6-12,共7页
采用MCVD结合溶液掺杂技术制备了铒铋共掺的SiO2-Al2O3-GeO2光纤预制棒,测试其吸收和发射光谱,观测到铒铋宽带共同发光现象,该结果对于开发新型宽带放大光纤材料有指导意义,所得到的预制棒可望用于1.3um窗口和S波段新型光纤放大器的研究。
关键词 mcvd 溶液掺杂 铒铋共发光 宽带发光
下载PDF
基于PbSe量子点掺杂环形芯光纤的涡旋模式放大
15
作者 郭恒菲 韦绘梅 +5 位作者 陈娜 董艳华 文建湘 商娅娜 陈振宜 庞拂飞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07-214,共8页
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PbSe量子点掺杂环形芯光纤,光纤为双包层结构,其环形芯与内包层折射率差约为2.2%。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测试了光纤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PbSe量子点的晶格结构,同... 采用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PbSe量子点掺杂环形芯光纤,光纤为双包层结构,其环形芯与内包层折射率差约为2.2%。通过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测试了光纤中的元素种类及含量,在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测到PbSe量子点的晶格结构,同时测量了拉曼光谱,证明此环形芯光纤中成功掺入PbSe量子点。这为制备半导体量子点掺杂光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利用该光纤搭建了涡旋光放大系统,在信号光波长为1550 nm处实现了1~3阶涡旋模式放大,当泵浦光功率为634 mW时,所有模式的开关增益>13 dB,差分模式增益<2.45 dB。该实验系统有望促进涡旋模式宽带放大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PbSe量子点 环形芯光纤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 涡旋模式 增益特性
原文传递
用于U波段高效放大的高锗掺铋光纤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少坤 殷晓科 +3 位作者 何乐 褚应波 戴能利 李进延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9-194,共6页
掺铋(Bi)光纤由于其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实现U波段高效放大的高锗(Ge)掺铋光纤在国内依然尚未研制成功,这是因为在掺铋光纤中实现高掺锗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艺难点,同时如何实现Bi向Ge相关铋活性中心高效转化也是一... 掺铋(Bi)光纤由于其超宽带近红外发光性能引起了广泛关注,然而实现U波段高效放大的高锗(Ge)掺铋光纤在国内依然尚未研制成功,这是因为在掺铋光纤中实现高掺锗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艺难点,同时如何实现Bi向Ge相关铋活性中心高效转化也是一个难题。基于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一种纤芯GeO2摩尔分数约为42%的高锗掺铋光纤。其吸收测试结果显示,在1650 nm处出现明显的Ge相关铋活性中心的吸收峰。通过单级放大系统表征了其放大性能,在1670 nm处实现了26.3 dB的最高增益,增益效率达0.165 dB/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高锗掺铋光纤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 U波段 放大
原文传递
铋铒共掺光纤实现C+L+U波段超宽带放大
17
作者 刘少坤 褚应波 +1 位作者 戴能利 李进延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10-216,共7页
传统掺铒(Er)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带宽需求。为了对现有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扩容,迫切需要开发出可实现多波段同时放大的光纤放大器。然而,国内尚未成功研制出能够实现多波段同时放大的增益光纤。基于改进的化学... 传统掺铒(Er)光纤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通信带宽需求。为了对现有通信系统进行升级扩容,迫切需要开发出可实现多波段同时放大的光纤放大器。然而,国内尚未成功研制出能够实现多波段同时放大的增益光纤。基于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技术,成功制备了可实现C+L+U波段同时放大的铋(Bi)铒共掺光纤,通过比较不同Bi、Er掺杂浓度对增益谱的影响,分析了其影响机制。讨论了不同泵浦方式(前向泵浦、后向泵浦和双向泵浦)和不同泵浦波长(1460 nm和1480 nm)对增益谱的影响。结果显示,基于双向泵浦结构,当输入信号功率为-25 dBm时,采用自制铋铒共掺光纤搭建的放大器在1530~1670 nm范围内实现了11.8 dB以上的增益,噪声指数为6.3 dB~9.3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铒共掺光纤 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 C+L+U波段 放大器
原文传递
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的研制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岩栋 关雅莉 +1 位作者 江中澳 简水生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对三包层的大负色散、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各个参量对色散曲线的调节作用,发现色散补偿光纤只有在一定范围的拉丝芯径内,以牺牲负色散数值才能获得大负色散斜率;采用在光纤拉丝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减小了... 对三包层的大负色散、负色散斜率的色散补偿光纤进行了理论研究,分析了各个参量对色散曲线的调节作用,发现色散补偿光纤只有在一定范围的拉丝芯径内,以牺牲负色散数值才能获得大负色散斜率;采用在光纤拉丝时旋转预制棒的工艺减小了光纤的偏振模色散,并进一步改进国内已有的改进的化学汽相沉积(MCVD)光纤生产工艺,研制出了较高水平的色散补偿光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散补偿 光纤 工艺 偏振模色散 负色散斜率
原文传递
双芯掺铒光纤的研制及其增益均衡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利松 任文华 +2 位作者 陈卫国 彭健 简水生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9-143,共5页
报道了双芯掺铒光纤(TC-EDF)的研制工艺,采用改进化学气相沉积(MCVD)和光子晶体堆积工艺成功试制出单芯掺杂型双芯掺铒光纤。利用耦合模理论和速率方程数值模拟了信号功率在双芯掺铒光纤中的传输并分析了双芯掺铒光纤的增益均衡特性;同... 报道了双芯掺铒光纤(TC-EDF)的研制工艺,采用改进化学气相沉积(MCVD)和光子晶体堆积工艺成功试制出单芯掺杂型双芯掺铒光纤。利用耦合模理论和速率方程数值模拟了信号功率在双芯掺铒光纤中的传输并分析了双芯掺铒光纤的增益均衡特性;同时制作了双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并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双芯掺铒光纤具有良好的增益均衡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双芯 掺铒光纤 改进化学气相沉积 光子晶体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of Bi/Er co-doped optical fibers for ultra-broadband photonic applications 被引量:4
20
作者 Yanhua LUO Binbin YAN +3 位作者 Jianzhong ZHANG Jianxiang WEN Jun HE Gang-Ding PENG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EI CSCD 2018年第1期37-52,共16页
Targeting the huge unused bandwidth(BW)of modem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Bi/Er co-doped silica optical fibers(BEDFs)have been proposed and developed for ultra-broadband,high-gain optical amplifiers covering the ... Targeting the huge unused bandwidth(BW)of modem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s,Bi/Er co-doped silica optical fibers(BEDFs)have been proposed and developed for ultra-broadband,high-gain optical amplifiers covering the 1150-1700 nm wavelength range.Ultrabroadband luminescence has been demonstrated in both BEDFs and bismuth/erbium/ytterbium co-doped optical fibers(BEYDFs)fabricated with the modifi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CVD)and in situ doping techniques.Several novel and sophisticated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ew active fibers.For controll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ive fibers,post-treatment processes using high temperature,γ-radiation,and laser light have been introduced.Although many fundament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ssues and challenges still remain,several photonic applications,such as fiber sensing,fiber gratings,fiber amplification,fiber lasers,etc.,have already been demon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Er co-doped optical fiber (BEDF) broadband emission bismuth-related active center (BAC) modifi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cvd fiber amplifier fiber sens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