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对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张树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 目的:探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临床效果,探索治疗术后轴性症状新途径。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于赣州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就诊的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后轴性症状且中医辨证属于气血不足症型的7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雷火灸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内服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颈椎JOA评分及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4周,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4周,颈椎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火灸配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脊髓功能障碍,缓解轴性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火灸 加味芍药甘草汤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轴性症状
下载PDF
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2
作者 罗瑞文 《当代医学》 2023年第30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 目的探讨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21年1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6)。对照组采用传统C_(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采用潜行咬除C_(3~7)及C_(3~7)部分椎板保留棘突结合C_(4~6)全椎板切除及侧块螺钉固定融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颈椎Cobb角。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6个月,两组Cobb角均低于前一时间点,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改良全椎板切除结合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时间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术后颈椎轴向疼痛,降低Cobb角下降幅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全椎板切除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刚 关宏刚 +4 位作者 陈超 陈苑妮 沈源彬 霍智铭 梁亮科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2-1075,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A组,17例)和手术加中药组(B组,15例)。两组均行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B组术后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2周。分...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结合中药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手术组(A组,17例)和手术加中药组(B组,15例)。两组均行单开门颈椎管成形术,B组术后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2周。分别于术前和术后3、12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the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椎残障功能量表(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12个月VAS评分、JOA评分及NDI评分均较本组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B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上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有利于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后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早期(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狭窄 椎管成形术 加味补阳还五汤
下载PDF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比较 被引量:6
4
作者 廉民学 何百祥 +3 位作者 鲍刚 王宁 李传坤 廉海平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 目的对比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腰椎椎管肿瘤手术中的应用,评价两种术式手术情况、并发症以及对于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腰椎椎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6例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48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以及术后3、6、12、24月腰椎不稳发生率、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情况。结果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优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患者。两组间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在术后腰椎不稳发生率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在术后3、6、12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组24月JOA评分变化及JOA评分改善率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组。结论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都有很好的术后腰椎稳定效果,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远期神经脊髓功能改善方面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优于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肿瘤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广章 蒋召芹 刘志新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709-711,共3页
目的: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式和传统的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40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 目的: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式和传统的单开门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分析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40例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25例,传统组15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JOA评分及颈部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及轴性症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改良组与传统组相比有升高趋势;改良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5);传统组8例(50%)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8例(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颈半棘肌肌止,颈7椎板造穹隆,锚定法单开门椎管扩大的椎管成形术能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改善颈部疼痛,增加颈椎活动度,具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改良 单开门扩大成形术
下载PDF
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林 张兵 +1 位作者 鲍亮 康晋 《颈腰痛杂志》 2018年第6期718-720,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C3-7单开门椎板...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研究组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照组采用传统C3-7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对比相关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1%,略低于对照组的24.32%(P>0.05);随访1年,两组术后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ROM丢失度明显小于对照组,CCI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改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ROM及CCI,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 颈椎后路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保留C3、C7棘突的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庆明 刘征宇 +2 位作者 沈惠良 曹立 王居勇 《北京医学》 CAS 2016年第7期627-630,共4页
目的总结一种保留颈3、颈7棘突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良组)或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治疗的6... 目的总结一种保留颈3、颈7棘突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应用改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改良组)或传统单开门椎管成形术(传统组)治疗的69例多节段狭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改良组患者38例,平均年龄51.2岁(42~67岁);男25例,女13例;传统组患者31例,平均年龄52.4岁(35~69岁);男18例,女13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前及术后随访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前JOA评分、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时VAS评分改良组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末次随访时颈椎总活动度改良组角度大于传统组(P〈0.01);传统组13例(41.6%)患者出现轴性症状,改良组4例(10.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4例(12.9%)患者出现C5神经麻痹,改良组3例(7.9%)。结论此种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可明显减少术后轴性症状及颈部疼痛的发生,与传统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后开门椎板成形术 改良
下载PDF
“锚定法”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临床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周志刚 傅江明 +3 位作者 李强 严朝华 周欢斌 喻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6年第31期138-140,共3页
目的:针对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当中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所起到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研究组,并将该25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生理... 目的:针对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临床当中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所起到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随机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中选取25例作为研究组,并将该25例患者治疗之前的生理状况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行"锚定法"(即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两年随访,对比分析治疗前后25例患者的ROM值、屈曲角度以及后伸角度、JOA分值、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手术干预,两年随访期间,25例患者当中均无明显并发症状,仅有2例患者发生轻微的创口感染;另外,在ROM值、屈曲角度以及后伸角度、JOA分值以及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上均呈现了明显的好转,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进行治疗的过程当中,行以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锚定法")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临床效果,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锚定法 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并发症 关节活动弧度
下载PDF
两种不同术式治疗脊柱椎管肿瘤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廖伟 张智 +4 位作者 郑佳状 汪凡栋 陈宇 刘元彬 宋昭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2期218-221,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椎管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脊柱椎管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75例(A组),行后路椎弓根... 目的:探讨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对脊柱椎管肿瘤病人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脊柱椎管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75例(A组),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53例(B组)。比较2组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等围手术期指标、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JOA评分改善率及脊柱不稳发生率。结果:A组病人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P<0.01)。2组病人术后JOA评分显著增高(P<0.01);A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和JOA评分改善率显著低于B组(P<0.01)。2组病人术后3、6、12个月腰椎不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可缩短脊柱椎管肿瘤病人的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上述两种术式均具有较好的术后脊柱稳定效果,但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创伤大、出血多,影响脊柱固定节段的活动度,临床上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椎管肿瘤 改良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下载PDF
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及其与颈椎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鹏 温冰涛 +1 位作者 格日勒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3-129,共7页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 目的:探究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全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探讨颈椎矢状位序列变化的意义及其与患者颈椎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64例,其中男性95例,女性69例,年龄64.8±18.3(48~86)岁。随访时间22.7±11.3(9~46)个月。所有患者均行C3-7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的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C1-2 Cobb角、C2-7 Cobb角、颈椎弧弦距(cervical arc chord distance,CACD)、颈倾角(cervical tilting,CERT)、颅倾角(cranial tilting,CRAT)、颈总角(cervical global alignment,CGA)、T1倾斜角(thoracic 1 slope,T1S),C7倾斜角(C7 slope,C7S)和C2-7矢状垂线轴(C2-7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记录入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及改良日本骨科协会评分(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手术前后各参数的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颈椎矢状位序列参数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及与颈椎功能状态评分(颈痛VAS、m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T1S较术前减小1.25°±3.34°(21.38°±7.54°vs 20.13°±7.16°,P=0.004),C7S较术前减小0.44°±4.23°(28.05°±7.72°vs 27.61°±7.81°,P=0.012),C2-7 Cobb角较术前减小5.51°±6.88°(15.92°±12.57°vs10.40°±10.93°,P<0.001),CACD较术前减小1.50±3.92mm (6.94±5.69mm vs 5.44±5.52mm,P=0.003),CERT较术前减小2.23°±5.27°(13.45°±6.37°vs 11.22°±6.78°,P=0.001),C2-7 SVA较术前增大3.35±9.90mm (18.20±9.05mm vs 21.55±10.65mm,P=0.009),C1-2 Cobb角较术前增大2.06°±5.09°(39.56°±0.46°vs 41.62°±0.70°,P=0.002)。末次随访VAS(1.52±1.47分)显著高于术前(1.02±1.12分,P=0.007)。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2-7SVA、CACD、CGA、C2-7 Cobb角、C1-2 Cobb角、CERT、CRAT的变化相互之间有显著统计相关性(P<0.05)。手术前后VAS的变化与C2-7 SVA (r=0.462,P<0.001)、C1-2 Cobb角(r=0.362,P<0.01)及CRAT (r=0.323,P<0.01)的变化呈正相关,与CGA(r=-0.316,P<0.01)及CACD变化(r=-0.344,P<0.01)呈负相关,mJOA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与C2-7 SVA(r=0.273,P<0.05)及C1-2 Cobb角(r=0.298,P<0.05)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出现下颈椎生理曲度变直,头部重心位置前移,上颈椎及颈胸段脊柱过伸。C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轴性症状加重与颈椎矢状位序列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矢状位序列 颈椎功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5
11
作者 葛黁黁 樊成虎 +3 位作者 张尚省 杨蕊琼 唐晓栋 唐仲海 《临床骨科杂志》 201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 目的探讨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行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采用JOA评分评价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30例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内固定节段均获得骨性融合。1例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予对症治疗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无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JOA评分:术后6、12个月分别为(11. 70±3. 23)分、(13. 27±1. 97)分,与术前(7. 81±1. 8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可以有效改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神经功能状态,减少手术相应并发症,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后纵韧带骨化症
下载PDF
改良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价:一项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万程 宋继鹏 +3 位作者 易蒙 姚明涛 蒋浩然 丁立祥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13-919,共7页
背景 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首选方法,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保留C2和(或)C7棘突肌肉附着的改良术式,多数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证据水平不高。目的 本... 背景 椎板成形术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leve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的首选方法,当前研究主要聚焦在保留C2和(或)C7棘突肌肉附着的改良术式,多数研究均为回顾性研究或前瞻性非随机研究,证据水平不高。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保留C2、C7棘突肌肉止点附着的改良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与传统C3~C7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单盲、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以2019年1-12月就诊于北京世纪坛医院的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传统C3~C7双开门椎板成形术(传统手术组)或保留C2、C7棘突肌肉止点附着的改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改良手术组)。术后随访1年,主要结局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变化和神经功能化解率;次要结局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的变化、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的变化、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颈椎活动度、C2~C7 Cobb角等影像学参数变化;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椎板成形术相关的轴性症状和C5神经瘫的发生情况,以及其他脊柱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82例患者被随机分配治疗,最后73例患者完成了随访并纳入分析(随机分为传统手术组37例,改良手术组3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60.47岁。两组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JOA评分变化[x(95%CI):3.86(3.41,4.32) vs 3.78(3.22,4.34)]、神经功能缓解率[x(95%CI):59.83%(54.14%,65.53%) vs 55.66%(49.83%,61.4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改良手术组的VAS评分[x(95%CI):-2.54(-2.84,-2.24) vs-3.22(-3.59,2.85),P=0.005]和NDI评分[x(95%CI):-13.46(-16.18,-10.74) vs-19.50(-24.05,-14.95),P=0.023]下降较传统手术更多。改良手术组的术中出血[(439.46±155.28) mL vs (350.84±171.95) mL,P=0.024]和术后住院时间[(13.24±6.87) d vs (10.47±4.26) d,P=0.043]显著少于传统手术组。在影像学方面,改良手术组颈椎活动度变化值[(-8.61±6.28)°vs (-4.53±5.83)°,P=0.005]和C2~C7 Cobb角变化值[(-6.52±8.65)°vs (-2.16±6.88)°,P=0.020]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传统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患者术后新发AS的人数分别为11例(32.35%)和3例(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 保留C2和C7棘突肌肉附着的改良双开门椎板成形术相较于传统C3~C7双开门椎板成形术,可以获得类似的颈髓减压效果和神经功能恢复,还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和生理曲度,显著减轻了术后颈痛程度,降低了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颈椎板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JOA评分 VAS评分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中帅 陈长青 +4 位作者 林东 王升 林栋 崔新华 赵泽 《右江医学》 2019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 目的探讨C3椎板切除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4月至2017年10月74例行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接受C3椎板切除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32例患者作为改良组,将接受传统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JOA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颈椎曲度指数(CCI)、轴性症状(AS)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JOA评分、术后6个月评分以及改善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AS评级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ROM值及ROM丢失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术后的ROM值低于对照组,ROM丢失值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CI丢失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组的CCI丢失值少于对照组。结论 C3椎板切除的改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获得与传统手术同样神经改善率的同时,可以明显降低颈椎轴性症状的发生,有利于颈椎活动度及曲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轴性症状 脊髓型颈椎病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玉强 全晓丽 王刘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8期815-817,共3页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08~2018-09收治的82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 目的观察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ulti-segmental 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MCSM)行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骨科2016-08~2018-09收治的82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给予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照组给予常规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治疗有效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康复训练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14例,无效6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MCSM患者疗效好,并发症少,预后佳,可以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微型钛板改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应用于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治疗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董征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5期58-62,共5页
目的:探究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3).对照组... 目的:探究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锦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37)和观察组(n=43).对照组采用传统颈椎后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基础指标、疼痛程度、炎症指标、颈椎功能、创伤应激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30%低于对照组的27.03%;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1.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2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VAS、N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WBC、NEU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皮质醇、C反应蛋白、丙二醛、5-羟色胺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可减轻炎症反应,降低机体创伤应激反应,缓解疼痛,提高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改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商振国 李永民 +3 位作者 张纪威 周进国 李超 田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21-725,共5页
目的通过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比较,总结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初步探索其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012年6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 目的通过与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比较,总结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初步探索其在保持脊柱稳定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比研究2012年6月-2013年7月手术治疗的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7例行保留腰椎后柱结构的改良椎管成形术(A组),29例行传统全椎板切除减压术(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狭窄节段及术前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腰痛和下肢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行走耐受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采用JOA评分、VAS评分、行走耐受性及CT、X线片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A、B组各有2例和1例发生术中硬膜囊撕裂,均于术中给予修复;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发生。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24-31个月,平均24.7个月;B组24-37个月,平均26.2个月。A组骨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12个月CT示A组患者棘突椎板连接处均已愈合,B组可见新形成的瘢痕。末次随访时,A组无腰椎不稳发生;B组出现腰椎滑脱4例,腰椎不稳2例,均行二次手术治疗。A、B组椎体滑移距离改变值分别为(0.27±0.23)mm和(0.83±1.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5,P=0.023)。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腰痛及下肢痛VAS评分和行走耐受性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除A组腰痛VAS评分优于B组(P〈0.05)外,其余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在缓解下腰痛、维持腰椎稳定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改良椎管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术
原文传递
改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大勇 隋国侠 +5 位作者 伦登兴 厉锋 徐兆万 庄青山 冀旭斌 任国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2201-2204,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EODL)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改良的EODL。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目的]探讨改良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expansive open-door laminoplasty, EODL)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1年6月对21例颈椎管狭窄症、多节段颈椎病患者行改良的EODL。评价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脊髓、神经、椎动脉损伤、硬膜囊撕裂,无术后C5神经根麻痹。随访12~36个月,共2例患者术后出现新发的轴性痛,发生率为9.52%;2例轴性痛患者均为轻度,术后3个月随访时轴性痛消失。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VAS、NDI和mJOA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影像测量颈椎前凸角显著丢失(P<0.05),但仍保持在较理想的水平。[结论]改良的EODL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颈椎管扩大技术,可降低术后轴性痛、C5神经根麻痹等发生率,并且能够维持较好的颈椎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改良扩大单开门椎管成形术 轴性痛 C5神经根麻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