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保水溶性海岛纤维的制备工艺
1
作者 秦其峰 李学清 +2 位作者 陈涛君 许丽莉 潘颖颖 《合成纤维》 CAS 2023年第6期24-27,共4页
采用直接酯化法,在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中加入改性组分共缩聚,合成了可在热水中溶解的环保水溶性聚酯(WSPET)切片,分析了切片的性能指标及熔体流变性,研究表明,WSPET切片的关键性能指标优异,熔体流变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可纺性... 采用直接酯化法,在精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中加入改性组分共缩聚,合成了可在热水中溶解的环保水溶性聚酯(WSPET)切片,分析了切片的性能指标及熔体流变性,研究表明,WSPET切片的关键性能指标优异,熔体流变性较好,具有良好的可纺性。以WSPET切片为海组分、普通聚酯切片为岛组分进行复合纺丝制备海岛纤维,从干燥工艺、纺丝温度、复合比选择、冷却条件、卷绕工艺等方面对纺丝工艺进行了探讨,试验表明,采用低温长时间干燥工艺,稍低纺丝温度,70/30的复合比,温和的环吹冷却条件,制备的海岛纤维的各项性能指标优良,在热水中具备良好的开纤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纤维 水溶性聚酯 复合纺丝 改性组分
下载PDF
茶活性成分改性涤纶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池姗 黄效华 +5 位作者 刘彦明 刘翠 朱丽萍 相恒学 蔡强 孙丕谆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7-44,共8页
绿色、健康和环境保护概念的兴起,对纺织品提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但涤纶的生产过程温度过高且直接添加天然活性成分会导致其炭化失活。针对该问题,采用分子巢技术,对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儿茶素类)进行负载和保护,制备的茶活性成分... 绿色、健康和环境保护概念的兴起,对纺织品提出了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但涤纶的生产过程温度过高且直接添加天然活性成分会导致其炭化失活。针对该问题,采用分子巢技术,对茶叶中的活性成分(儿茶素类)进行负载和保护,制备的茶活性成分改性涤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氧化作用。采用扫描电镜、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和功能测试开展研究得出:山东崂山绿茶(夏季采摘)含有优质的儿茶素类活性物质;介孔SiO_(2)对活性物质的载物量达60.7%;改性涤纶内部有分子巢分布,粒径约为100 nm。改性涤纶的断裂强度为3.36 cN/dtex,纤维中儿茶素类总含量为5.17 mg/kg,抗菌率≥91%,抗病毒率为99.51%,抗氧化自由基清除率为51.39%,显著优于对照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活性成分改性涤纶 分子巢 抗菌性能 抗病毒性能 抗氧化性能
下载PDF
咖啡炭改性涤纶/羊毛/有机炭黑纤维复合功能织物的开发及其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雒芳林 张雄 +2 位作者 周梅花 程菊芳 周雪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3-149,159,共8页
为开发蓄热保暖、抗静电、吸附异味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毛精纺面料,采用多组分纤维混纺与织物不同组织结构变化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高品质羊毛纤维及有机炭黑纤维作为混纺原料,设计了5种不同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 为开发蓄热保暖、抗静电、吸附异味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毛精纺面料,采用多组分纤维混纺与织物不同组织结构变化相结合的方式,优选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高品质羊毛纤维及有机炭黑纤维作为混纺原料,设计了5种不同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和4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织物,对织物的复合功能性进行了测试和剖析,并运用origin软件分别建立织物保温率、温升度及对甲醛的吸附性和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含量之间的回归方程,获取了多组分纤维复合功能毛精纺面料的开发思路及产品成果,为新型复合功能产品研发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组分 混纺 咖啡炭改性涤纶纤维 有机炭黑纤维 毛精纺面料 复合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