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ment Magnitude and Its Calculation 被引量:1
1
作者 Chen Yuntai Liu Ruifeng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4期447-455,共9页
In this paper,w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concept. Moment magnitude MWis the best physical quantity for measuring earthquakes. Compared with other m... In this paper,we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proposal and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earthquake magnitude concept. Moment magnitude MWis the best physical quantity for measuring earthquakes. Compared with other magnitude scales used traditionally,moment magnitude is not saturated for all earthquakes,regardless of big and small earthquakes,deep and shallow earthquakes,far field and near field seismic data,geodetic and geological data,moment magnitude can be measured,and can be connected with wellknown magnitude scales such as surface wave magnitude MS. Moment magnitude is a uniform magnitude scale,which is suitable for statistics with wide magnitude range.Moment magnitude is the preferred magnitude select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ommunity,and it is preferred by the departments responsible for publishing seismic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Moment magnitude is a uniform magnitude scale,which is suitable for statistics with wide magnitude range. Moment magnitude is a preferred magnitude for international seismology,it is preferred by the agency responsible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about earthquakes to the public. We provide all formulas used in the calculation of moment magnitude,and the calculation steps in detail. We also analyzed some problems and rul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by using different formulas and numerical value calculation ste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rthquake magnitude Local magnitude ML Surface WAVE magnitude MS Body WAVE magnitude MB magnitude SATURATION moment magnitude mw Energy magnitude Me
下载PDF
A theoretical study of correlation between scaled energy and earthquake magnitude based on two source displacement models
2
作者 Jeen-Hwa W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13年第6期373-376,共4页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caled energy,e = Es/ Mo, versus earthquake magnitude, Ms, is studied based on two models: (1) Model 1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time function of the average displacements, with a ω^-2 source ... The correlation of the scaled energy,e = Es/ Mo, versus earthquake magnitude, Ms, is studied based on two models: (1) Model 1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time function of the average displacements, with a ω^-2 source spectrum, across a fault plane; and (2) Model 2 based on the use of the time function of the average displacements, with a ω^-3 source spectrum, across a fault plane. For the second model, there are two cases: (a) As ζ= T, where r is the rise time and T the rupture time, lg(e) - -Ms; and (b) As ζ 〈〈 T, lg(e)- -(1/2)Ms. The second model leads to a negative value of e. This means that Model 2 cannot work for studying the present problem.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Model 1 suggest that the source model is a factor, yet not a unique one, in controlling the correlation of e versus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aled energy Earthquake magnitude Seismic-wave energy Seismic moment Source displacemodel
下载PDF
高频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
3
作者 李波 高志钰 +2 位作者 曾致 李亚芳 李金香 《导航定位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3-150,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2020年阿拉斯加矩震级(MW)7.8地震同震形变获取及震级预估,提出一种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方法:利用双差动态定位方法处理震中周边9个高频GPS测站数据,并解算得到这些测站的三维位... 为了进一步研究2020年阿拉斯加矩震级(MW)7.8地震同震形变获取及震级预估,提出一种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监测的阿拉斯加地震同震形变与震级预估方法:利用双差动态定位方法处理震中周边9个高频GPS测站数据,并解算得到这些测站的三维位移波形;最后获取此次地震引起的同震形变并对震级结果进行预估分析。结果表明,近场GPS测站位移波形变化幅度显著,波动幅度变化不仅受震中距的影响,也可能受破裂断层、地震波传播路径及场地效应等的影响;距震中最近的AC12测站水平地面峰值位移约为40 cm,永久水平位移约为24 cm,垂向抬升约30.6 cm,震中140 km范围内的GPS测站均能够监测到量值大于1 cm的永久水平形变,330 km范围内的GPS测站能够监测到毫米级以上的永久水平形变,除AC12测站与AC45测站外,此次地震造成其余测站明显的永久沉降。这些结果反映出此次地震的震源特征表现为逆冲性质,也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利用这些高频GPS地面峰值位移(PGD)预估此次地震的震级为7.78,与实际震级基本一致,表明利用高频GPS数据进行强震震级快速预估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全球定位系统(GPS) 位移波形 同震形变 震级估计 矩震级(mw) 阿拉斯加mw7.8地震
下载PDF
关于1920年海原大地震震级高估的讨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静 徐晶 +6 位作者 偶奇 韩龙飞 王子君 邵志刚 张培震 姚文倩 王鹏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9-596,共18页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_(W)(7.9... 1920年海原大地震作为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大陆震级最高、伤亡最多的极具破坏性的地震之一,开启了我国用现代地震学方法研究大地震的新篇章,在我国地震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最新研究结果表明,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矩震级为M_(W)(7.9±0.2),与文献和大众广泛接受的M8(1/2)的数值相差较大。本文通过对震级标度及其演化历史的总结和梳理,阐述了仪器记录早期阶段基于地震波波形振幅和频率的震级标定存在系统偏差的问题,这与仪器限制、台站稀疏、标定不统一等因素有关,也使得1920年海原大地震和同时期世界上其它一些重要大地震的震级不同程度被高估。在各种震级标度中,矩震级MW与地震破裂面积和位移等物理参数关联,是地震震级的最佳标定方法。震级作为表述地震大小和能量的重要参数,被广泛地用于评估断层未来的地震潜势;震级的偏差对地震活动时空分布样式的研究会产生重要影响,并造成基于历史地震资料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灾害评估等产品的可信度降低。因此,本文倡导对历史地震震级进行检验和修订,并建议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采用矩震级M_(W)(7.9±0.2)表示,修正后的1920年海原大地震的震级与2008年汶川地震(M_(W)7.9,M_(S)8.0)和2001年昆仑山大地震(M_(W)7.8,M_(S)8.1)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20 年海原大地震 历史地震 震级标定 面波震级 矩震级 同震位移分布
下载PDF
The Key Technical Point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of Magnitude
5
作者 Liu Ruifeng Wang Liyan 《Earthquake Research in China》 CSCD 2018年第3期301-314,共14页
The New Magnitude National Standard of General Rules for Earthquake Magnitude( GB17740-2017) is the state mandatory standard. It was released on May 12,2017,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 The New Magnitude National Standard of General Rules for Earthquake Magnitude( GB17740-2017) is the state mandatory standard. It was released on May 12,2017,by the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necessity of revis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magnitude,and the main contents,technical points and primary features of the new national standard of magnitude,so that it can be applied better in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magnitude M L Surface WAVE magnitude M S Body WAVE magnitude M b moment magnitude M W National standard
下载PDF
不同震级标度转换关系研究概述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莹甄 殷娜 李小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0-87,共8页
简述了中国学者近年来在地震震级转换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比较了中国台网测定的各种震级与国外主要地震机构测定的地震标度之间的差别与各震级间的转换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统一给出了矩震级与各种震级标度之间的对应关系:... 简述了中国学者近年来在地震震级转换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与进展,比较了中国台网测定的各种震级与国外主要地震机构测定的地震标度之间的差别与各震级间的转换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统一给出了矩震级与各种震级标度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国外震级标度中,6.5≤M≤7.6时,mB≈MW;5.2≤M≤8.0时,mS≈MW;4.2≤M≤7.0时,mL≈MW;4.0≤M≤6.0时,mb≈MW。在上述震级区间,MW与mB、mb、ML和MS的偏差≤0.2。经过推导,我国常规震级标度与矩震级的之间的对应关系为:4.5≤M≤5.8时,mb≈MW;4.5≤M≤7.5时,mB≈MW;4.5≤M≤7.0时,ML≈MW;MS≈MW;MS7=MW。在上述震级区间,MW与mB、MS的偏差≤0.2,与MS7偏差为0;与ML偏差为0.22。上述结论可为地震预测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级标度 矩震级 震级转换
下载PDF
震级标度的不一致与震源的复杂性 被引量:7
7
作者 戴志阳 刘斌 +4 位作者 查显杰 吕彦 郑先进 张虎 杨凤琴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05-709,共5页
矩震级标度是从地震矩换算过来的,换算关系中地震应力降与剪切模量估算的不准确会对矩震级标度产生影响.本文利用1976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在东经75°~135°,北纬15°~55°的M≥5地震的矩震级与面波震级,探讨了... 矩震级标度是从地震矩换算过来的,换算关系中地震应力降与剪切模量估算的不准确会对矩震级标度产生影响.本文利用1976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在东经75°~135°,北纬15°~55°的M≥5地震的矩震级与面波震级,探讨了应力降与剪切模量的比值Δσ/μ在中国及邻区以及在不同震级下的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及邻区的Δσ/μ值分布较分散,不同地区的Δσ/μ值明显不同,且绝大部分值大于矩震级和地震矩换算关系中使用的全球平均值.对于同一地区不同震级的地震,其Δσ/μ值也不一样,震级大,Δσ/μ值通常也大.研究认为剪切模量和地震应力降的估计对矩震级标度的影响不能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标度 矩震级 应力降 剪切模量
下载PDF
基于复合Zernike矩相角估计的图像配准 被引量:6
8
作者 易盟 郭宝龙 张旭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7-1125,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Zernike矩相角估计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尺度不变检测子Harris-laplace检测图像中的兴趣点作为初始特征点,计算以兴趣点为中心、邻域具有尺度不变性的Zernike矩;提出一种鲁棒的相角估计方法,用于估计两个归一化... 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Zernike矩相角估计的图像配准方法。首先,利用尺度不变检测子Harris-laplace检测图像中的兴趣点作为初始特征点,计算以兴趣点为中心、邻域具有尺度不变性的Zernike矩;提出一种鲁棒的相角估计方法,用于估计两个归一化区域的旋转角度值。然后,利用Zernike矩的幅值和相角信息,通过比较每个兴趣点邻域Zernike矩的相似度提取出初始匹配点。最后,提出一种迭代角度修正算法用于精确估计变换参数,并对输入图像进行几何变换后将两幅图像配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在尺度缩放、任意角度旋转以及噪声等复杂条件下实现图像的高精度配准。当旋转角度误差小于20°时,图像的平均覆盖率达到94.125%,有效降低了误匹配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配准 兴趣点 尺度不变性 相位和幅值分量 ZERNIKE矩
下载PDF
中亚地震目录震级转换及其完整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果 周庆 冉洪流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2014年第3期368-383,共16页
为编制能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中亚地区统一震级标度为矩震级的地震目录,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下载得到该地区1907—2012年的地震数据,该数据包含众多机构不同震级标度的地震记录。以MW,GCMT为参考机构震级标度,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 为编制能够应用于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中亚地区统一震级标度为矩震级的地震目录,从国际地震中心(ISC)下载得到该地区1907—2012年的地震数据,该数据包含众多机构不同震级标度的地震记录。以MW,GCMT为参考机构震级标度,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其他机构震级标度与MW,GCMT之间的转换关系。在挑选某次地震事件的唯一震级记录时,以对应转换关系的相关系数大且剩余标准差小为准则进行筛选。对于少量没有震级转换关系或者拟合优度过差的地震记录,使用间接转换关系或者全球转换关系予以补充转换。震级转换后,用时空窗法删除前余震,并考虑构造环境和地震活动水平的空间差异性将研究区划分成5个子区域。采用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最大曲率法(MAXC)和拟合优度检验法(GFT)综合分析各个分区的最小完整震级(MC),并在此基础上用极大似然法拟合相应的地震活动性参数。结果表明,每种完整性分析方法各具一定的优缺点,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能够得出最佳的MC。地震记录时间累积曲线法能分析出高质量地震目录的起始时间,以作为后两种方法的基础,但容易受到地震活动水平随时间波动的影响。由于研究区目录质量较差,最大曲率法误差过大以至于只能作为其他方法的补充,拟合优度检验法的GFT参数也普遍只能达到80%左右。GFT最大值点可能并不对应MC,但是MC通常都在GFT极大值点取得。5个分区1964—2012年的MC普遍在MW4.8左右,b值在1.136—1.514之间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震级 震级转换 最小完整震级 最大曲率法 拟合优度检验法 极大似然法
下载PDF
新震级国家标准在四川台网的应用——宽频带面波震级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春梅 苏金蓉 +3 位作者 唐淋 魏娅玲 吴朋 王宇航 《华北地震科学》 2018年第1期25-30,共6页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国内2009—2016年间的217次地震事件,重新测定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面波震级M_S和部分矩震级M_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M_S与M_(S(BB))差值分布为-0.1~0.6,其中97%的地震M_S较M_(S(BB))偏大,通... 利用四川区域地震台网记录到的国内2009—2016年间的217次地震事件,重新测定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面波震级M_S和部分矩震级M_W,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1)M_S与M_(S(BB))差值分布为-0.1~0.6,其中97%的地震M_S较M_(S(BB))偏大,通过正交回归分析,M_(S(BB))较M_S系统偏小0.27左右;(2)M_W与M_S差值为-0.8~0.35,其中M_W与M_S差值在±0.3以内的地震数约为74%,由正交回归分析4.0≤M≤8.0时M_S整体偏大,且偏差值随着震级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偏大范围为0.1~0.4之间;(3)M_W与M_(S(BB))差值分布为-0.5~0.55,差值在±0.3以内地震占87%,正交回归分析出4.0≤M≤5.0时M_W较M_(S(BB))偏大,偏大范围为0~0.13,而5.0≤M≤8.0时M_W较M_(S(BB))偏小,偏差值均在0.23以内。总体来说,相较于M_S,M_(S(BB))与M_W的偏差更小,M_(S(BB))更接近地震矩震级M_W,更能准确评估地震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波震级MS 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 矩震级mw 正交回归
下载PDF
新的震级国家标准的技术要点与主要特点 被引量:16
11
作者 刘瑞丰 陈运泰 王丽艳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1期1-11,共11页
新的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是一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已于2017年5月12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本文介绍了震级国家标准修订的必要性,以及新的震级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要点... 新的震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是一个国家强制性标准,已于2017年5月12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本文介绍了震级国家标准修订的必要性,以及新的震级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和主要特点,以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能更好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震级ML 面波震级MS 体波震级mb 矩震级mw 国家标准
下载PDF
测定的震级之间不应相互换算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瑞丰 陈运泰 薛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3期1-9,共9页
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规定了地方性震级M_L,短周期体波震级mb,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面波震级M_S,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和矩震级M_W等6种震级的测定方法,并将矩震级M_W作为对外发布的首选震级。由于不... 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地震震级的规定》(GB17740—2017)规定了地方性震级M_L,短周期体波震级mb,宽频带体波震级mB(BB),面波震级M_S,宽频带面波震级M_S(BB)和矩震级M_W等6种震级的测定方法,并将矩震级M_W作为对外发布的首选震级。由于不同震级所使用的地震波类型不同,所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因此新标准明确要求:测定的震级之间不应相互换算。为了帮助相关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并能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新国标此项规定,本文从地震的复杂性、震级的多样性、新旧国标的一致性,以及使用地方性震级M_L转换成面波震级M_S开展地震速报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等方面,阐述制订该规定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震级ML 面波震级MS 矩震级mw 国家标准
下载PDF
矩震级及其计算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运泰 刘瑞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8年第2期1-9,共9页
简要叙述地震震级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文中指出,矩震级MW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最理想的物理量。与传统上使用的其他震级标度相比,矩震级不会饱和,对于所有地震,无论大小、深浅,无论使用远场、近场地震波资料,大地测量和地质资料中的... 简要叙述地震震级概念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文中指出,矩震级MW是目前量度地震大小最理想的物理量。与传统上使用的其他震级标度相比,矩震级不会饱和,对于所有地震,无论大小、深浅,无论使用远场、近场地震波资料,大地测量和地质资料中的何种资料,均可测量矩震级,并能与熟知的震级标度如面波震级MS相衔接。矩震级是一个均匀的震级标度,适于震级范围很宽的统计。矩震级是国际地震学界选定的首选震级,负责向公众发布地震信息的部门优先采用的发布的震级。文中介绍了计算矩震级所用的公式,详细解说了具体的计算步骤,分析了由于采用的计算矩震级公式的不同,采取的具体的数值计算步骤的不同引起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的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级 地方性震级ML 面波震级MS 体波震级mb 震级饱和 矩震级mw 能量震级Me
下载PDF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观测报告》震级的确定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保昆 陈培善 刘瑞丰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04年第4期8-13,共6页
概述了用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资料测定的各种震级标度及相关问题。同时阐明矩震级标度MW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今后我国观测报告中给出新参数MW。
关键词 数字化地震台网 震级标度-M1、Ms和mb 矩震级标度mw
下载PDF
新的震级国家标准在2018年陕西宁强M_S 5.3地震震源参数测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媛媛 赵韬 +2 位作者 惠少兴 张宝文 关昕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19年第5期1-7,共7页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8年9月12日陕西宁强MS 5.3地震的波形数据,使用新震级国标计算了此次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震源机制解及矩震级MW。结果显示:利用50个宽频带测震台站的波形数据测得此次地震的MS... 利用国家测震台网记录到的2018年9月12日陕西宁强MS 5.3地震的波形数据,使用新震级国标计算了此次地震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得到震源机制解及矩震级MW。结果显示:利用50个宽频带测震台站的波形数据测得此次地震的MS(BB)为5.0,与GCMT测定的MS震级一致;由CAP方法反演得到的最佳双力偶参数为节面Ⅰ:走向169°/倾角81°/滑动角9°,节面Ⅱ:走向78°/倾角81°/滑动角171°;矩震级MW为5.0,与USGS公布的结果较一致,与GCMT公布的结果仅差0.1。研究认为,此次地震震级应为5.0左右,在日常地震速报中可将MW作为首选发布震级;而对于中强地震,MS(BB)震级相较于MS震级作为发布震级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强MS5.3地震 宽频带面波震级MS(BB) 矩震级mw 震源机制解
下载PDF
应用近场速度记录快速估算川滇地区中强地震强度
16
作者 梁姗姗 梁建宏 +4 位作者 邹立晔 王晓欣 赵博 刘敬光 徐志国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0年第3期31-36,共6页
采用Wu等(2004)提出的地震强度测定方法,应用近场速度波形记录,测定地震参数Mew,实现了川滇地区中强地震(MW≥5.7)强度近实时快速测定。Mew是一个与矩震级MW对接的地震参数,与传统的应用振幅测定震级的方法相比,不会存在震级饱和问题,... 采用Wu等(2004)提出的地震强度测定方法,应用近场速度波形记录,测定地震参数Mew,实现了川滇地区中强地震(MW≥5.7)强度近实时快速测定。Mew是一个与矩震级MW对接的地震参数,与传统的应用振幅测定震级的方法相比,不会存在震级饱和问题,与全球矩心矩张量(GCMT)的矩震级MW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解决了应用近场波形资料和矩张量反演方法求取大地震矩震级比较困难的问题,可为区域中强地震速报提供近实时矩震级提供参考,从而提高地震速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同时为强震加速度数据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参数Mew 矩震级mw 地震速报
下载PDF
基于圆谐-傅里叶矩的数字水印算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银国瑞 平子良 董佳莉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0期142-144,共3页
针对几何攻击对数字水印的巨大破坏性,提出一种抗几何攻击水印算法,将水印信息隐藏于图像圆谐-傅里叶矩的幅度变化中。进行水印检测时只要比较受攻击图像的圆谐-傅里叶矩与密钥的差别,就能提取到水印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旋转攻... 针对几何攻击对数字水印的巨大破坏性,提出一种抗几何攻击水印算法,将水印信息隐藏于图像圆谐-傅里叶矩的幅度变化中。进行水印检测时只要比较受攻击图像的圆谐-傅里叶矩与密钥的差别,就能提取到水印序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旋转攻击、缩放、JPEG压缩和其他噪声攻击具有良好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水印 圆谐-傅里叶矩 矩幅度 旋转和缩放攻击
下载PDF
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国弢 胡克旭 周礼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57,共10页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地震动持时、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等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能体现持时和矩震级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持时和矩震级对阻尼调整系数有...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的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地震动持时、矩震级、断层距和场地类别等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然后采用非线性回归分析提出了能体现持时和矩震级影响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持时和矩震级对阻尼调整系数有显著的影响,而断层距和场地类别影响较弱;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存在异方差性;持时的影响可以通过在模型中包含线性震级项来体现.本文所提出的包含线性矩震级项的阻尼调整系数模型既能体现矩震级的影响,也能间接地体现地震动持时对阻尼调整系数的影响;模型的标准差能体现阻尼调整系数相对于阻尼比的异方差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阻尼比为5%的位移谱衰减模型,也可为我国抗震设计规范的制订和修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动持时 矩震级 断层距 场地类别 阻尼调整系数 阻尼 位移谱衰减模型
下载PDF
考虑矩震级影响的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国弢 胡克旭 雷敏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7-123,共7页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矩震级( Mw )对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 DSF )的影响。结果表明:Mw 对DSF的影响与周期( T )和阻尼比(ξ)有关;在T >0.6 s的范围内,当ξ<5%时, DSF随着Mw的增长而增长;当ξ... 基于408条地震地面运动记录统计分析,首先研究了矩震级( Mw )对位移谱阻尼调整系数( DSF )的影响。结果表明:Mw 对DSF的影响与周期( T )和阻尼比(ξ)有关;在T >0.6 s的范围内,当ξ<5%时, DSF随着Mw的增长而增长;当ξ>5%时, DSF随着Mw的增长而减小。随着T的增长, Mw 对DSF的影响越显著;ξ越远离5%, Mw对DSF的影响越显著。在T <0.6 s的范围内, Mw对DSF无显著影响;当Mw =5~6时, DSF受T的影响显著;随着Mw的增大,在T >~0.6 s范围内, DSF受T的影响逐渐减弱;当Mw =7~8时,在T >0.6 s范围内,除阻尼比为0.5%和1%的DSF外, DSF基本不随T而变化;DSF相对于ξ存在异方差性。然后提出了只考虑周期和阻尼比影响的DSF回归方程,计算出在指定周期和阻尼比处的残差,根据在长周期处该回归方程的残差随Mw 显直线分布,最后提出了包含线性矩震级项的DSF回归模型并给出了模型的回归系数。该模型的残差随Mw 和相对能量持时( D5-95)的分布表明:模型能体现Mw对DSF的影响,能间接地体现D 5-95对DSF的影响。模型的标准差能体现DSF相对于ξ的异方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震级 阻尼调整系数 周期 阻尼比 重要持时
下载PDF
The December 26, 2004,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M_W=9.0, earthquake and the critical-point-like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20
作者 蒋长胜 吴忠良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5年第3期290-296,378,共8页
Long-term seismic activity prior to the December 26, 2004,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MW=9.0 earthquak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arvard CMT catalogue. It is observed that before this great e... Long-term seismic activity prior to the December 26, 2004,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Indonesia, MW=9.0 earthquake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Harvard CMT catalogue. It is observed that before this great earth-quake, there exists an accelerating moment release (AMR) process with the temporal scale of a quarter century and the spatial scale of 1 500 km. Within this spatial range, the MW=9.0 event falls into the piece-wise power-law-like frequency-magnitude distribution. Therefore,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ritical-point-like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the failure to forecast/predict the approaching and/or the size of this earthquake is not due to the physically intrinsic unpredictability of earthquak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2004 off the west coast of northern Sumatra mw=9.0 earthquake accelerating moment re-lease (AMR) before earthquakes power-law-like frequency-magnitude distribution critical-point-like model of earthquake prepar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