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中美文化交流的独特符号:丁龙研究的解构与再建构 |
张国雄
石坚平
|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
2024 |
0 |
|
2
|
彝族历史文化视角下的三星堆文化 |
段树乔
|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多元历史空间信息挖掘与可视化表达技术研究——以上海红色地名文化为例 |
李亚云
|
《工程勘察》
|
2024 |
0 |
|
4
|
美味的视觉呈现:美食纪录片中地域文化建构的视听语言 |
王昊方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4 |
0 |
|
5
|
国际中文教材史的研究维度、历时分期与基本内容——兼议《国际中文教材史》的设计 |
王世友
张君
|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
2023 |
1
|
|
6
|
声音、语言与文化侨易——以《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为主要线索的考察 |
叶隽
|
《社会科学论坛》
|
2023 |
0 |
|
7
|
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发展之路的整体探究 |
木克迪曼·阿合买提
|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
2023 |
0 |
|
8
|
地名:镌刻在地球上的历史 |
邵则遂
唐磊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
|
|
9
|
从英语“钱”看语言的社会与文化现象 |
严新航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7
|
|
10
|
韩国汉语教育史论纲 |
金基石
|
《东疆学刊》
|
2004 |
27
|
|
11
|
试论美国学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地位 |
王波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7
|
|
12
|
民俗语言表述之初探——以青海民间民俗语汇为例 |
贾晞儒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9 |
4
|
|
13
|
“读议写”课程改革——以美国历史与文化教学实践为例 |
谢文玉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5
|
|
14
|
译者责任和文化现实 |
章艳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5
|
|
15
|
国学运动新倾向述评 |
谢桃坊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2
|
|
16
|
平和长远、散中见聚:欧华文学的历史进程和现状 |
黄万华
|
《华文文学》
|
2009 |
2
|
|
17
|
蒙古语言与蒙古族历史、文化 |
贾晞儒
|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8
|
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根源 |
陈燮轲
|
《浙江体育科学》
|
2010 |
1
|
|
19
|
日语中的文化特征 |
王南
|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1 |
2
|
|
20
|
《西儒耳目资》出版--明末中西语言文化的交流与会通 |
封传兵
邓强
|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