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MONGOLIAN OAK FORESTS
1
作者 王传宽 桑运荣 鲍淳松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3期65-70,共6页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long-lerm research, the structure, succession, energy flow,nutrient and water cycles, produetivity, ete. of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forest ecosysteins are synthetically summarized... After the investigation and long-lerm research, the structure, succession, energy flow,nutrient and water cycles, produetivity, ete. of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forest ecosysteins are synthetically summarized. The oak, with a simple stand composition, naturally distributes at hilltops, where the soil is arid and inlfertile and lots of tree species can not grow, and stabilizes for a long period for its high adaptive capacity and long longevity, but it will grow better in good sites.Compared with other forest ecosystems in temperate zone, the oak forest has not only more intensive biological cycles of nutrients but higher productivity as well. Among the nine elements determined, the concentrations of Ca and Zn are the highest and lowest, amounling to 41 .99% and 0.0015%, respectiveiv. In the vegetation, the largest nutrient pool is root svstem, making up 47.75%, and the trunk steps the following, 25. 13%. Among the main secondary forest types in Maoershan region, the oak stands have not only highest biomass but best biomass structure for in which the biomass of trcc stratum reaches 95.6% of the total of the stands and that of trunk does 68.9% of the total of the tree. The oak stands have high steinflow, which amounts to 15.6% of the precipitation and carries a lot of nutrients, and high evapotranspiration, which is as high as 504. 1 mm and for which 77.45% of the total radiation (123.3 KJ. cm-2) is consumed as latent heat transter in the growing reason. The clearcutting of the oak stands will result in not only inereasing the surlace runoff and interflow percentage but also intensitying the loses of N, Ca, Mg and Fe. Finally, it is proposed to pay a great attention to cnltivating.rejuvenating and even planting the oak as high yield timber and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oak STRUCTURE Energy flow Nutrient cycle Water cycle PRODUCTIVITY
下载PDF
GROWTH OF MONGOLIAN OAK
2
作者 赵惠勋 王传宽 刘滨辉 《Journal of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SCIE CAS CSCD 1994年第1期10-17,共8页
The height fast growing period of oak seedling (Quercus mongolica) was between 25 to 30 years old but the diameter varied greatly. The maximum diurnal height incre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oak tree reached 3. 3 cm, but... The height fast growing period of oak seedling (Quercus mongolica) was between 25 to 30 years old but the diameter varied greatly. The maximum diurnal height increment of the investigated oak tree reached 3. 3 cm, but at daytime it was much greater than at night. The oak trees usually sprouted twice and even treble in the growing season. In natural oak stands. the volume rarely exceeded 200 m3/hm2 and the mean volume increment was only about 2 m3/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oak Grand period of growth Seasonal growth Diurnal height growth Stand growth
下载PDF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Growth Functions for Mongolian Oak(Qurcus Mongolica)
3
作者 李长胜 孙剑峰 +1 位作者 吴振海 FrancoisHoullier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4期195-200,共6页
Four alternative functions are used for lilting tree height and diameter growth models for mongolian oak(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t Turcz)The data set includes 1250 random trees and 755 dominant trees coming from 510l... Four alternative functions are used for lilting tree height and diameter growth models for mongolian oak(Quercus mongolica Fisch et Turcz)The data set includes 1250 random trees and 755 dominant trees coming from 510lemporary plots The resultsshow that the Richads function is the best model for predicting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DBH) and dominant height from age The average growth curveof domnant height is used as a guide curv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site index table which is partially validated using an independent data set The Mischerlic function is the bestmodel for estimating height and dominam height from DB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wth functions Richards function Site index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gnlica)
下载PDF
Canopy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of a Mongolian Oak (<i>Quercus mongolica</i>) Forest Estimated by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4
作者 Seung Jin Joo Soon-Ung Park 《Americ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 2017年第3期390-411,共22页
The canopy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of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tree species that are dominant in East Asia and Korea is estimated with empirical models derived from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 The canopy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of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tree species that are dominant in East Asia and Korea is estimated with empirical models derived from field experimental data obtained from the Nam-San site in Seoul, Korea for the growing period from early May to late October in 2010. The empirical models include the attenuation function of photosynthetic photon flux density (PPFD) (r2 = 0.98-0.99, p r2 = 0.99, p < 0.001) derived from the measured data at several levels within the canopy. The incident PPFD at each level within canopy significantly varies diurnally and seasonally due to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otal plant area index (TPAI = leaf area index + wood silhouette area index) and the light shielding effect of light path-length through the canopy in association with the variation of solar elevation angle. Consequently, a remarkable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total canopy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of Q. mongolica forest stand is found for its growing period. The PPFD exceeding 1000 μmol m-2·s-1 is found to cause the decrease of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due to the thermal stress in the early (May) and late (September) growing period.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season, the estimated total canopy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is found to be about 3.3 kg CO2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oak (Quercus mongolica) CANOPY Net Photosynthesis Rate PPFD TPAI Solar Elevation Angle
下载PDF
蒙古栎叶提取物和木醋液酚类物化感作用
5
作者 周宝坤 刘志明 王海英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7期67-69,共3页
以蒙古栎叶与木醋液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蒙古栎叶提取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2,3-二甲基-2-环戊烯-1-酮(13.49%)、2-甲基苯酚(9.22%)等。木醋液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愈创木酚(28.27%)、苯酚(7.78%)... 以蒙古栎叶与木醋液为原料,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别分析其成分,结果表明,蒙古栎叶提取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2,3-二甲基-2-环戊烯-1-酮(13.49%)、2-甲基苯酚(9.22%)等。木醋液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愈创木酚(28.27%)、苯酚(7.78%)、对甲酚(4.97%)、2,3-二甲基-2-环戊烯-1-酮(4.93%)等。种子萌发实验表明,相比对照组,叶提取物稀释50、100、200、400倍对小白菜发芽率抑制显著,稀释50、100、200、400、800、1600倍对芥菜发芽率抑制显著;木醋液稀释50倍对芥菜发芽率抑制显著,叶提取物与木醋液中所含酚类物对种子发芽率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木醋液 GC-MS 化感作用 愈创木酚
下载PDF
蒙古栎木醋液及乙酸和山梨酸抗氧化应用
6
作者 胡晓杰 刘志明 王海英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0期12-14,27,共4页
探讨蒙古栎木醋液及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蒙古栎木醋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萌发的影响。蒙古栎木醋液及乙酸和山梨酸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蒙古栎木醋液抗氧化活性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结果,蒙古栎木醋液抗氧化活性均高于质... 探讨蒙古栎木醋液及酸类成分的抗氧化活性,研究蒙古栎木醋液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萌发的影响。蒙古栎木醋液及乙酸和山梨酸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蒙古栎木醋液抗氧化活性是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结果,蒙古栎木醋液抗氧化活性均高于质量浓度28.36%乙酸和质量浓度6%山梨酸,蒙古栎木醋液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效果较好,半数抑制浓度IC_(50)为(40.15±0.07)g/L。蒙古栎木醋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呈现浓度低促高抑的效果,蒙古栎木醋液对小麦种子萌发实验结果表明稀释2000倍时,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P<0.05),发芽率增加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木醋液 乙酸 山梨酸 DPPH自由基 OH自由基
下载PDF
热处理升温速率对柞木微观结构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陆健 丁涛 +1 位作者 施静波 杜静静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3,共8页
升温速率对木材热处理的产品性能和反应机制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对生产实践操作也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以柞木为试样,在常压过热蒸汽条件下以5,10,15,20和25℃/h的升温速率分别升温至200℃进行热处理。分析处理材的主要化学... 升温速率对木材热处理的产品性能和反应机制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对生产实践操作也具有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十分缺乏。以柞木为试样,在常压过热蒸汽条件下以5,10,15,20和25℃/h的升温速率分别升温至200℃进行热处理。分析处理材的主要化学组分和结构,并测试其主要物理力学性能,探索升温速率对处理材结构和性能的影响,为木材热处理技术的优化应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热处理升温速率对柞木化学组成和结构都具有显著影响。细胞壁半纤维素含量随升温速率的减小而下降,而木素的相对含量则随着升温速率的减小而提高,纤维素含量受热处理影响很小,但微纤丝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升温速率水平下热处理柞木的主要性能也呈规律性变化。热处理后柞木的静态与动态弹性模量均有所增加,且都随着升温速率的下降先增大后减小,与微纤丝结晶度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热处理后柞木的吸湿性随升温速率的减小而逐步下降,并与半纤维素浓度的变化密切相关。综上可见,升温速率是调节热处理柞木性能的有效工艺参数,但试材性能的变化与升温速率之间并非都是线性关系,应根据木材热处理的主要性能需求,结合生产效率和安全性等综合因素确定木材热处理的升温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升温速率 柞木 微观结构 物理力学性能
下载PDF
抚育间伐对蒙古栎次生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7
8
作者 尤文忠 赵刚 +4 位作者 张慧东 郭元涛 颜廷武 魏文俊 毛沂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6-64,共9页
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措施是实现天然次生林稳定、高效、可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萌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林(15年生)和中龄林(35年生)两组抚育间伐试验区,利用两组试验区伐后8a和26a的长期连... 科学合理的抚育间伐措施是实现天然次生林稳定、高效、可持续经营的必然要求。以辽宁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萌生蒙古栎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设置幼龄林(15年生)和中龄林(35年生)两组抚育间伐试验区,利用两组试验区伐后8a和26a的长期连续测定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抚育间伐强度对林分生长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蒙古栎次生林幼龄林阶段经轻度、中度、强度间伐8a后,林分平均胸径及定期生长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高2.1、1.3和2 cm;不同间伐强度对林分蓄积增长量影响不大,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12 cm以上径阶蓄积定期生长量累计分别是对照的0.97、1.03和1.21倍。中龄林阶段,轻度、中度、强度间伐26a后林分平均胸径分别比对照高0.3、1.7和5.1 cm,强度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平均胸径生长量;间伐能显著提高林分蓄积定期生长量累计及定期生长量,轻度、中度和强度间伐12 cm以上径阶蓄积定期生长量累计分别是对照的1.97、1.65和1.63倍;轻度、强度间伐林分胸径呈单峰右偏山状分布,大径阶树木占绝对优势,而中度间伐、对照林分胸径呈单峰左偏山状分布。综合分析不同林龄阶段不同强度抚育间伐措施对林分生长状况的影响,可以得出蒙古栎天然次生林高效经营技术为幼龄阶段时采用轻度、中度、强度间伐均可,在中龄林时宜采用强度间伐(保留密度1600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伐强度 蒙古栎次生林 林分生长 径阶
下载PDF
两种温带落叶阔叶林降雨再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37
9
作者 孙忠林 王传宽 +1 位作者 王兴昌 张全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978-3986,共9页
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着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于2012年5—10月连续测定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两种温带天然次生林型——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雨及树干径流,旨在量化其降雨再分配过... 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水文过程,影响着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于2012年5—10月连续测定帽儿山森林生态站的两种温带天然次生林型——蒙古栎林和杂木林的林外降雨、穿透雨及树干径流,旨在量化其降雨再分配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蒙古栎林的平均穿透雨、树干径流、林冠截留分别占同期林外降雨的76%、7%和17%;杂木林分别占85%、5%和10%。根据模型估算,当降雨量分别超过1.0mm和0.7mm时蒙古栎和杂木林开始出现穿透雨;当降雨量超过3.0mm开始出现树干径流。当降雨量超过5.6mm,树干径流体积会随着树木胸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当降雨量低于5.6mm则出现相反趋势。穿透雨、树干径流及林冠截留的绝对量均随降雨量的增大而显著增加,但其占降雨量的比例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穿透雨量的空间变异随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两种林型的降雨再分配格局因受降雨量、降雨强度等降雨特征和林冠结构的影响而产生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林 杂木林 穿透雨 树干径流 截留
下载PDF
柞木木醋液有机成分分析 被引量:22
10
作者 王海英 李玉生 +1 位作者 杨国亭 刘志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0-112,共3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烟温度采集的柞木木醋液的有机成分.结果表明,柞木木醋液是一种组成成分相当复杂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采集的木醋液,其主要有机成分分别为:低温(烟温度80~90℃)是醇类;中温(烟温度90~15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了不同烟温度采集的柞木木醋液的有机成分.结果表明,柞木木醋液是一种组成成分相当复杂的混合物,在不同温度下采集的木醋液,其主要有机成分分别为:低温(烟温度80~90℃)是醇类;中温(烟温度90~150℃)是醇类、酮类和有机酸类;高温(150℃以上)是酮类、有机酸类(主要是乙酸)、醇类和酚类.从木醋液有效成分(以有机酸含量为标准)上看,90℃开始收集可以获得较多的有效化学成分.3种不同烟温度采集的柞木木醋液,其有机酸含量、pH值和精制得率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木木醋液 有机成分 GC—MS 采集 烟温度 有机酸含量
下载PDF
蒙古栎种源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桂芹 刘跃杰 +2 位作者 姜秀煜 赵兴堂 姚盛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7,36,共4页
以带岭试验点内25个种源的12年生蒙古栎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试验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蒙古栎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种源及优良家系。结果显示:12年生蒙古栎25个种源间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树高的变异幅度在4... 以带岭试验点内25个种源的12年生蒙古栎种源林的生长性状为试验材料,通过综合分析,揭示蒙古栎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优良种源及优良家系。结果显示:12年生蒙古栎25个种源间生长性状变异幅度较大,树高的变异幅度在4.45~6.75 m,平均值为5.68 m,超过平均值的有11个种源。胸径的变异幅度在30.60~63.27 mm,平均值为51.94 mm,超过平均值的有12个种源;种源间生长性状的方差分析显示蒙古栎种源间树高、胸径、材积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区组间差异不显著,说明这种差异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综合树高、胸径、材积生长指标,评选出盘石、集安、弯甸子、沾河、白石山、绥棱、松花湖7个种源为伊春地区的优良种源,树高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7.0%~19.0%以上,胸径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18.0%~22.0%以上,材积大于种源群体平均值39.0%~54.0%以上。其中盘石为最优种源,其树高大于群体平均值19.0%,胸径大于群体平均值22.0%,材积大于群体平均值54.0%;在优良种源中进一步选择优良个体,其树高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1.80%,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22.2%;胸径平均值超过优良种源平均值的17.3%,超过种源群体平均值的3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生长性状 遗传变异 优良种源
下载PDF
蒸汽爆破处理对板材渗透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苗平 庄寿增 +1 位作者 刘进 刘彬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9-42,共4页
对柞木(蒙古栎)板材和红栎板材进行了压力为0.25、0.40和0.55 MPa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并测量了板材在爆破以后的横向气体渗透性。与未爆破板材的横向气体渗透性相比,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板材的渗透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蒸汽爆破处... 对柞木(蒙古栎)板材和红栎板材进行了压力为0.25、0.40和0.55 MPa的蒸汽爆破预处理,并测量了板材在爆破以后的横向气体渗透性。与未爆破板材的横向气体渗透性相比,经过蒸汽爆破预处理后板材的渗透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而且蒸汽爆破处理的压力越大及处理温度越高,处理后板材的渗透性越大;板材的厚度越薄,蒸汽爆破处理后其渗透性越大。爆破次数对板材的渗透性也有影响,爆破次数越多,其渗透性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爆破处理 渗透性 预处理 蒙古栎 红栎
下载PDF
金苍林场蒙古栎天然中龄林竞争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沈琛琛 雷相东 +2 位作者 王福有 马武 沈剑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39-345,共7页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2块面积为0.25 hm2的蒙古栎天然中龄林固定样地为对象,采用8个竞争指标,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种内、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竞争激烈,蒙古栎与其他各树种存在种间竞争,但其主要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种外... 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金仓林场2块面积为0.25 hm2的蒙古栎天然中龄林固定样地为对象,采用8个竞争指标,研究蒙古栎天然林种内、种间竞争状态。研究结果表明,该林分竞争激烈,蒙古栎与其他各树种存在种间竞争,但其主要竞争压力来自种内,种外竞争压力主要来自黑桦与白桦。其它树种的竞争主要为种间竞争。蒙古栎竞争能力处于中等,白桦与黑桦最强。各竞争指标结果存在差异性,但均能反映蒙古栎天然林竞争状态。蒙古栎竞争强度与胸径存在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个体大小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 天然中龄林 竞争指标
下载PDF
柞树木醋液酚类物质的组分分析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海英 杨国亭 刘志明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5年第B10期143-145,共3页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柞树木醋液的基本参数,所得木醋液为黑褐色且带有烟焦味, pH值4.06,有机酸含量(以醋酸计)5.20%,密度(20℃)1.026 0 g/cm3,木炭粉吸附法精制得 率90.7%。采用分配法将柞树木醋液系统地划分为酸性物、酚类物和... 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了柞树木醋液的基本参数,所得木醋液为黑褐色且带有烟焦味, pH值4.06,有机酸含量(以醋酸计)5.20%,密度(20℃)1.026 0 g/cm3,木炭粉吸附法精制得 率90.7%。采用分配法将柞树木醋液系统地划分为酸性物、酚类物和中性物,并利用GC-MS 联用仪对酚类物进行了组分分析。结果表明,酚类物中的主要组分是苯酚3.60%、2-甲基苯酚1.20%、 1,2,3-三甲氧基苯12.82%、2,6-二甲氧基苯酚34.41%和4,6-二(1,1-二甲基乙基)-2-甲基-苯酚35.97 %。该分析对柞树木醋液产品品质基准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柞树 木醋液 酚类物质
下载PDF
蒙古栎红松林物种组成和结构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桑卫国 陈灵芝 +1 位作者 于顺利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31-237,共7页
通过对蒙古栎红松林3个年龄阶段物种和结构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森林的更新状况良好,早期阶段红松(Pinuskoraiensis)和阔叶树的更新数量相同,后期更新树种以红松为主;在森林发育早期阶段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等阳性... 通过对蒙古栎红松林3个年龄阶段物种和结构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型森林的更新状况良好,早期阶段红松(Pinuskoraiensis)和阔叶树的更新数量相同,后期更新树种以红松为主;在森林发育早期阶段蒙古栎(Quercusmongolica)等阳性树种占优势,中期为红松和阔叶树占优势的混交林,后期形成红松占优势的林分;随着森林的发育,灌木和草本层动态是现复杂的变化。通过对该类型森林直径分布变化的研究得出,在林分发育的早期,阔叶树中大径级木较多,针叶树中小径级木多,在林分发育的后期呈相反的规律。用理论概率模型拟合直径分布表明,韦布尔概率分布模型是描述蒙古栎红松林直径分布的最适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红松林 物种组成 林分结构
下载PDF
烟头点燃蒙古栎落叶床层的概率 被引量:11
16
作者 金森 张运林 +1 位作者 朱凯月 胡悦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5-78,共4页
以蒙古栎凋落叶片为实验材料,在室内构建不同含水率、风速及压缩比的可燃物床层,用烟头对蒙古栎落叶床层进行了900余次点燃燃烧试验,记录点燃概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对点燃概率有很大影响,当风速<2 m·s-1时,不论蒙... 以蒙古栎凋落叶片为实验材料,在室内构建不同含水率、风速及压缩比的可燃物床层,用烟头对蒙古栎落叶床层进行了900余次点燃燃烧试验,记录点燃概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风速对点燃概率有很大影响,当风速<2 m·s-1时,不论蒙古栎落叶的含水率与压缩比如何改变,烟头都不能点燃蒙古栎落叶;当风速≥2 m·s-1时,可燃物能够点燃,但风速对点燃概率无显著作用。含水率、床层压缩比对燃烧概率有极显著作用,3个因子间的交互作用对燃烧概率也有极显著作用。当可燃物含水率超过10%时,无论有风无风,烟头都难以点燃蒙古栎凋落叶片。用Logistic回归拟合得到含水率、风速、压缩比对烟头点燃蒙古栎落叶的概率模型,模型预报的准确率在90%左右,误报率不超过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率 风速 压缩比 烟头 蒙古栎
下载PDF
灌木层及主要灌木树种在蒙古栎林养分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关继义 陈义亮 +2 位作者 祝宁 卓丽环 刘义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本文对次生蒙古栎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树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在林分养分生物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灌木层在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等方面在林分中都次于乔木层,但循环速率为0.68,... 本文对次生蒙古栎林中的灌木层及主要灌木树种(毛榛子、溲疏和刺五加)在林分养分生物循环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灌木层在生物量、养分量、存留量、归还量等方面在林分中都次于乔木层,但循环速率为0.68,高于乔木层(0.60),又高于林分(0.64),在林分养分步入良性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作用。毛棒子和溲疏是灌木中的优势或亚优势树种,是在养分良性循环中具有突出贡献的树种,是重点保护的树种。刺五加在养分循环中,养分存留的比较多,归还比较少、循环速率比较低,具有消耗地力并具有药用的灌木,在此林分中既应保护、维持,又要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 蒙古栎林 养分循环
下载PDF
蒙古栎种群种子雨与地表种子库 被引量:28
18
作者 刘彤 周志强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2-23,共2页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平均年龄为22a和30a的天然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蒙古栎种群种子雨一般从8月下旬开始下落到9月下旬结束,种子雨下落强度不均匀,存在高峰期;不同年龄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强度不... 对黑龙江省帽儿山地区平均年龄为22a和30a的天然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和地表种子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蒙古栎种群种子雨一般从8月下旬开始下落到9月下旬结束,种子雨下落强度不均匀,存在高峰期;不同年龄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强度不同,22a和30a蒙古栎种群的种子雨强度分别为11粒/m2和30粒/m2;不同时期下落的蒙古栎种子质量存在差异,中、前期下落的种子发芽率高,千粒质量大,种子质量好;蒙古栎种群地表种子库损耗的主要因素是虫害和动物取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种子雨 土壤种子库
下载PDF
风速对蒙古栎阔叶床层两个重要失水时间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张运林 孙萍 +1 位作者 胡海清 张俪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5-71,共7页
风是森林火险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会加快降低可燃物含水率,使可燃物更容易被引燃。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使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是火险预报需要提供的。这两个时间受风速影响很大,但现有研究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因此... 风是森林火险预报中必不可少的因子,会加快降低可燃物含水率,使可燃物更容易被引燃。雨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的时间和其后使蔓延速率倍增所需的时间是火险预报需要提供的。这两个时间受风速影响很大,但现有研究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因此,在室内条件下控制温度和相对湿度不变,在不同风速条件下研究蒙古栎床层失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风速对蒙古栎阔叶床层失水速率有显著的影响。在温度近20℃,湿度近0.2 g·g^(-1)的条件下,风可以改变可燃物雨后从不燃到可燃及林火蔓延速率倍增的时间。风速超过2 m·s-1可使一般条件下可燃物以后不燃变为可燃所需时间缩短一半,使蔓延速率倍增所需时间减少1/2以上。失水时间受风速的影响可用二次抛物线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 失水时间 阔叶 含水率 蒙古栎 可燃物
下载PDF
我国东北地区蒙古栎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许中旗 李文华 +1 位作者 刘文忠 吴雪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24,共4页
对我国东北地区常见5种蒙古栎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生物量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249754.45 kg/hm2)>高产栎林(184750.00 kg/hm2)>胡枝子蒙古栎林(128312.00 kg/hm2)>杜鹃蒙古栎林(124573.16 kg/hm2)>... 对我国东北地区常见5种蒙古栎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的结果表明,各林分生物量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249754.45 kg/hm2)>高产栎林(184750.00 kg/hm2)>胡枝子蒙古栎林(128312.00 kg/hm2)>杜鹃蒙古栎林(124573.16 kg/hm2)>矮栎林(42974.50 kg/hm2),各林分乔木层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数量较少的大径级林木中,大径级林木在森林生态系统生物量构成中占主导地位。几种次生林乔木层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白桦林>高产栎林>杂木林>胡枝子蒙古栎林>杜鹃蒙古栎林>山杨林>硬阔叶林>矮栎林。各林分净生产力依次为榛子蒙古栎林(18701.3kg/hm2.a)>矮栎林(7682.6kg/hm2.a)>杜鹃蒙古栎林(7622.1kg/hm2.a)>胡枝子蒙古栎林(7588.5kg/hm2.a)>高产栎林(6984.0kg/hm2.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栎林 生物量 生产力 森林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