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ongolian spots:How important are they? 被引量:4
1
作者 Divya Gupta Devinder Mohan Thappa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3年第8期230-232,共3页
Mongolian spots(MS) are congenital birthmarks seen most commonly over the lumbosacral area. They are bluish-green to black in color and oval to irregular in shape. They are most commonly found in individuals of Africa... Mongolian spots(MS) are congenital birthmarks seen most commonly over the lumbosacral area. They are bluish-green to black in color and oval to irregular in shape. They are most commonly found in individuals of African or Asian ethnic background. Although these lesions resolve by one to two years of age, widespread, extrasacral and dark colored MS sometimes persist into adulthood. Aberrant MS over occiput, temple, mandibular area, shoulders and limbs may be confused with other dermal melanocytoses and bruises secondary to child abuse, thus necessitating documentation at birth. Although traditionally believed to be benign in nature, they have now been shown to co-exist with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most commonly GM1 gangliosidosis and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Ⅰ(Hurler's disease), followed by mucopolysaccharidosis type Ⅱ(Hunter's syndrome), mucolipidosis, Niemann-Pick disease and mannosidosis. They have also been seen to co-exist with various vascular or other pigmented birthmarks like café-au-lait macules. Co-existing Mongolian spots and vascular birthmarks like nevus flammeus, nevus anemicus or nevus spilus is termed as phakomatosis pigmentovascularis.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important associations of Mongolian spots and stresses upon the importance of screening babies with extensive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golian spot INBORN ERRORS of METABOLISM
下载PDF
基于Word Spotting技术的蒙古文古籍图像检索中的特征选择 被引量:2
2
作者 魏宏喜 高光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038-3041,共4页
设计了一个基于word spotting技术的蒙古文《甘珠尔经》图像检索的系统框架。在充分分析了蒙古文《甘珠尔经》中手写单词图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轮廓特征、投影特征和笔划穿越数目来表示单词图像。在由5500个单词图像构成的数据集... 设计了一个基于word spotting技术的蒙古文《甘珠尔经》图像检索的系统框架。在充分分析了蒙古文《甘珠尔经》中手写单词图像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轮廓特征、投影特征和笔划穿越数目来表示单词图像。在由5500个单词图像构成的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确定了最佳的特征组合,平均准确率(MAP)能达到78.79%,R-Precision能达到73.01%。实验结果表明,所选择的特征是合理的、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文古籍图像 甘珠尔经 WORDS POTTING 文档图像检索 轮廓特征 动态时间弯曲
下载PDF
蒙古族和汉族新生儿及幼儿蒙古斑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陆舜华 郑连斌 +6 位作者 韩莉 郑瑾辉 邓莉 栗淑媛 旺庆 海英 李咏兰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6-52,共7页
本文报道了呼和浩特市359例新生儿和465例2—6岁幼儿的蒙古斑特性。结果显示,蒙汉族新生儿的蒙古斑出现率较高(蒙82.17%,汉70.43%),二者间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长,蒙古斑出现率逐渐降低,斑色变浅,斑数量有... 本文报道了呼和浩特市359例新生儿和465例2—6岁幼儿的蒙古斑特性。结果显示,蒙汉族新生儿的蒙古斑出现率较高(蒙82.17%,汉70.43%),二者间差异显著。随着年龄增长,蒙古斑出现率逐渐降低,斑色变浅,斑数量有所增加,斑面积与体表面积比值呈现减小趋势。蒙古斑在新生儿中的分布部位以臀部最多,骶部次之,而在2—6岁幼儿中则相反。绝大多数有斑新生儿及幼儿的斑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 蒙古族 汉族 新生儿 幼儿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黑、白毛色区域皮肤中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白东义 拉希玛 +8 位作者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0-111,共12页
本试验以蒙古斑点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皮肤的表型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验证,试图解析蒙古斑点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斑点马奠定基础。选择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 本试验以蒙古斑点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区域和黑色区域皮肤的表型和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并验证,试图解析蒙古斑点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斑点马奠定基础。选择蒙古斑点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制作组织切片,HE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其表型差异;对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比较差异表达mRNAs;将筛选到的典型基因通过免疫荧光试验和实时荧光定量试验,对转录组测序结果进一步验证。结果显示,蒙古斑点马黑色皮肤组织和白色皮肤组织中的色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黑色素细胞主要分布于黑色皮肤组织表皮和毛囊毛球部位,而白色皮肤组织相应的位置未发现有黑色素沉积。740个基因的表达量在黑白两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09个基因在蒙古斑点马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215个基因在蒙古斑点马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mRNAs主要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等通路,其中TYR、TYRP1、DCT、PAX3、DAPL1等基因与毛色形成相关。在蒙古斑点马毛囊中,TYR和TYRP1蛋白在毛囊的毛球部位不表达。DCT在毛囊毛球的毛母质部位表达。因此,蒙古斑点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的基因的表达量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皮肤组织 差异表达mRNA
下载PDF
新疆维吾尔族婴幼儿蒙古斑发生率及消退时间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斌 杨圣敏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4-88,共5页
调查蒙古斑在维吾尔族婴幼儿中的发生率及消退时间,完善该民族体质人类学资料,探索该民族人种构成特点及演化过程.肉眼观察新生儿身体各部皮肤,用半透明纸拓绘蒙古斑外形轮廓,以重量面积换算法确定蒙古斑的面积.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 调查蒙古斑在维吾尔族婴幼儿中的发生率及消退时间,完善该民族体质人类学资料,探索该民族人种构成特点及演化过程.肉眼观察新生儿身体各部皮肤,用半透明纸拓绘蒙古斑外形轮廓,以重量面积换算法确定蒙古斑的面积.结果表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不同地区维吾尔族新生儿蒙古斑发生率不同,各地区之间差异显著,从东部到西部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发生率为46.12%.从东部到西部,蒙古斑面积占体表面积比率逐渐减少,平均比率为0.69%.1岁内蒙古斑消退78.08%,5岁内消退98.71%,未发现蒙古斑对婴幼儿生理产生异常影响,消退后皮肤未出现异常.蒙古斑在新疆不同地区维吾尔族新生儿中的发生率及东西方向的梯度差异,体现了现代维吾尔族可能具有欧罗巴人种血源,欧罗巴人种血源对维吾尔族的掺入是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深入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婴幼儿 蒙古斑 发生率 人种
下载PDF
LDA单词图像表示的蒙古文古籍图像关键词检索方法 被引量:7
6
作者 白淑霞 鲍玉来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1-54,88,共5页
[目的 ]为了克服传统视觉词袋方法(Bag-of-Visual-Words)中忽略视觉单词间的空间关系和语义信息等问题。[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与视觉语言模型相结合的基于LDA主题模型,并采用查询似然模型实现检索。[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 [目的 ]为了克服传统视觉词袋方法(Bag-of-Visual-Words)中忽略视觉单词间的空间关系和语义信息等问题。[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与视觉语言模型相结合的基于LDA主题模型,并采用查询似然模型实现检索。[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基于LDA的表示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解决蒙古文古籍的关键词检索问题。[结论 ]同时,该方法的性能比Bo VW方法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含狄利克雷分配(LDA) 主题模型 视觉语言模型 蒙古文古籍 关键词检索 查询似然模型
下载PDF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7
作者 王斌 杨圣敏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54-57,共4页
本文采用肉眼观察新生儿身体各部皮肤,用半透明纸拓绘蒙古斑外形轮廓,测量新生儿的身高和体重,用重量面积换算法确定蒙古斑的面积.通过数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维吾尔族新生儿蒙古斑发生率介于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之间,蒙古斑面积占体... 本文采用肉眼观察新生儿身体各部皮肤,用半透明纸拓绘蒙古斑外形轮廓,测量新生儿的身高和体重,用重量面积换算法确定蒙古斑的面积.通过数据分析对比,结果表明,维吾尔族新生儿蒙古斑发生率介于蒙古人种和欧罗巴人种之间,蒙古斑面积占体表面积的比率小于蒙古族和汉族.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的发生率体现了现代维吾尔族可能既具有部分蒙古人种的特征,也具有部分欧罗巴人种的血源,不同地区维吾尔族新生儿蒙古斑的发生率和蒙古斑面积占体表面积的比率差异和变化趋势体现了欧罗巴人种血源对维吾尔族的掺入是由西部向东部逐渐深入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 维吾尔族 新生儿 发生率
下载PDF
蒙古族、汉族新生儿蒙古斑研究
8
作者 栗淑媛 韩丽 +2 位作者 郑明霞 陆舜华 郑连斌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3期145-148,共4页
目的:调查蒙古族、汉族、蒙汉后裔新生儿蒙古斑的出现情况。方法:观测蒙古斑的数量、颜色、分布、面积,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蒙古斑出现率蒙古族为7879%,汉族为7354%,蒙汉后裔为8370%。蒙古斑出现率无性别... 目的:调查蒙古族、汉族、蒙汉后裔新生儿蒙古斑的出现情况。方法:观测蒙古斑的数量、颜色、分布、面积,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蒙古斑出现率蒙古族为7879%,汉族为7354%,蒙汉后裔为8370%。蒙古斑出现率无性别间差异。蒙古斑多分布于臀部和骶尾部。在有斑者中,人均斑面积为00020m2左右,斑面积与体表面积的比值多小于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 蒙古族 汉族 新生儿
下载PDF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并发先天性耳前瘘管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楠 陶娟 +2 位作者 谭志建 杨柳 朱思红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04-207,共4页
报告1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并发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女,4个月。面部、躯干及上肢大面积鲜红斑痣,躯干及下肢大片蒙古斑,皮损以右侧为甚。双侧外耳耳轮脚前可见直径约2 mm的瘘管开口。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 报告1例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并发先天性耳前瘘管。患儿女,4个月。面部、躯干及上肢大面积鲜红斑痣,躯干及下肢大片蒙古斑,皮损以右侧为甚。双侧外耳耳轮脚前可见直径约2 mm的瘘管开口。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心脏彩超及颅脑CT均正常。诊断: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并发先天性耳前瘘管。予脉冲染料激光治疗1次,目前仍密切随访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血管性斑痣性错构瘤病 蒙古斑 鲜红斑痣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年龄、性别与体尺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拉希玛 白东义 +6 位作者 谈格斯 赵若阳 图格琴 王文兴 黄博光 张心壮 芒来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63,共5页
本实验旨在探索蒙古斑点马体尺指标与其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对锡林郭勒盟地区60匹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斑点马进行体尺测定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体尺指标有显著影响。成年马和老年马的体长、体高、胸围都高于青年马(... 本实验旨在探索蒙古斑点马体尺指标与其年龄和性别的关系,对锡林郭勒盟地区60匹不同年龄阶段蒙古斑点马进行体尺测定及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体尺指标有显著影响。成年马和老年马的体长、体高、胸围都高于青年马(PA<0.05),管围没有显著差异;公马的体高、胸围、管围高于母马(PS<0.05),性别对蒙古斑点马的体长没有影响(PS=0.1298);蒙古斑点马的年龄和性别对体尺指标的影响没有互作效应(PA*S>0.05)。综上,马匹体高、体长、胸围、管围、体重等体尺指标是可以直接反映马匹生长发育以及生产能力的可定量指标,也是决定一个马种生产性能和利用方向的指标之一,因此对蒙古斑点马年龄、性别与体尺指标的关系进行分析对蒙古斑点马品种的培育及选育工作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年龄 性别 相关性 体尺指标
下载PDF
2009年蒙古族文学研究热点与主要进展
11
作者 乌日斯嘎拉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32-36,共5页
2009年共有来自58家机构的233位作者在45家期刊发表了有关蒙古族文学研究的论文346篇,现当代作家作品、英雄史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蒙古民歌、异域因素成为当年蒙古族文学的研究热点。在回顾总结、文学思潮、报刊文学、作家研究、... 2009年共有来自58家机构的233位作者在45家期刊发表了有关蒙古族文学研究的论文346篇,现当代作家作品、英雄史诗、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蒙古民歌、异域因素成为当年蒙古族文学的研究热点。在回顾总结、文学思潮、报刊文学、作家研究、诗歌小说、地域文学、叙事民歌、民间艺人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新的进展,但在史料挖掘、理论探索、汉语创作以及学术批评等研究领域亟须深化和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文学 热点 进展 问题
下载PDF
合并广泛蒙古斑的黏多糖贮积症骨骼X线表现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叶 丛力宁 +2 位作者 李玉楼 史文芳 黄伟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121,共5页
目的:探讨合并广泛蒙古斑的黏多糖贮积症(MPS)患儿的骨骼系统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S患儿的蒙古斑分布特征及骨骼系统X线表现,包括脊柱正侧位、骨盆正位及左腕正位。结果:10例患儿中6例合并广泛异常分布的蒙古斑,1例合并局限... 目的:探讨合并广泛蒙古斑的黏多糖贮积症(MPS)患儿的骨骼系统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MPS患儿的蒙古斑分布特征及骨骼系统X线表现,包括脊柱正侧位、骨盆正位及左腕正位。结果:10例患儿中6例合并广泛异常分布的蒙古斑,1例合并局限于骶尾部的叠加蒙古斑,3例未合并蒙古斑;10例患儿的骨骼X线均有异常表现。8例MPS患儿出现不同程度椎体前缘变尖,4例合并扁平椎;8例同时出现髂骨翼变圆和髂骨下段发育不全,8例出现髋外翻,8例出现双髋关节覆盖不全;4例出现骨龄延迟,8例出现爪形手,9例出现掌骨近端变尖,6例出现尺桡骨远端呈V型变。结论:对合并广泛蒙古斑的患儿行骨骼系统影像检查有助于MPS的早期诊断。合并广泛异常分布蒙古斑MPS患儿的骨骼系统X线表现包括椎体不同程度变尖、扁平椎、髂骨翼变圆、髂骨下段发育不全、髋外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龄延迟、爪形手、掌骨近端变尖和尺桡骨远端呈V形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 黏多糖贮积症 儿童 骨骼 放射摄影术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谈格斯 刘宇 +3 位作者 王文兴 黄博光 张心壮 芒来 《肉类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17,共6页
通过对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明确蒙古斑点马体脂脂肪酸组成特点。选择3匹成年蒙古斑点马,屠宰后采集肾周、肠周和皮下脂肪以及肩肌、背最长肌和臀肌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通过对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比较,旨在明确蒙古斑点马体脂脂肪酸组成特点。选择3匹成年蒙古斑点马,屠宰后采集肾周、肠周和皮下脂肪以及肩肌、背最长肌和臀肌样品,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不同脂肪组织中均检出1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含量34.77%~37.38%,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含量达60%以上,UFA中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fattyacid,MUFA)含量33.04%~36.39%,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26.47%~27.51%,其中皮下脂肪C10:0、C18:0、C20:0含量显著低于肾周和肠周脂肪(P<0.05);MUFA在皮下脂肪的沉积程度较其他2个部位高,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UFA中C18:3 n-3含量最高,其在各脂肪组织间无显著差异。3个不同部位肌肉中均检出15种脂肪酸,其中SFA含量占总脂肪酸含量的38.32%~40.04%,MUFA含量占35.70%~40.19%,PUFA含量占15.25%~20.33%;SFA中背最长肌和臀肌C12:0含量显著高于肩肌(P<0.05),其余SFA在不同部位肌肉间无显著差异;MUFA中背最长肌C16:1含量显著高于肩肌和臀肌(P<0.05);肩肌n-6/n-3 PUFA比值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臀肌(P<0.05);皮下脂肪的C18:3 n-3和总PUFA含量显著高于背最长肌(P<0.05)。综上所述,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脂肪酸组成各具特点,但UFA含量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不同部位 脂肪组织 肌肉组织 脂肪酸
下载PDF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长调流传现状调查报告
14
作者 梁米娅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1-26,共6页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人是1771年从伏尔加河南岸东归故里的卫拉特土尔扈特蒙古人的后裔。200多年来,长调歌曲伴随着和布克赛尔蒙古人的生活,以婚礼、祭火神仪式等民俗活动为主要传承途径和生存依托,成为民族身份认同和族群意识自然选择的... 新疆和布克赛尔蒙古人是1771年从伏尔加河南岸东归故里的卫拉特土尔扈特蒙古人的后裔。200多年来,长调歌曲伴随着和布克赛尔蒙古人的生活,以婚礼、祭火神仪式等民俗活动为主要传承途径和生存依托,成为民族身份认同和族群意识自然选择的一种标志。而这种文化认同意识恰恰就是长调民歌得以流传的重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布克赛尔 蒙古长调 奥尔古勒胡 祭火神 田野调查
下载PDF
基于时空立方体的蒙古高原草原火高频区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昙娜 阿拉腾图娅 +2 位作者 包玉龙 高彦哲 敖日格乐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763-2774,共12页
蒙古高原东部草原火频繁发生,波及面广,对畜牧业发展威胁很大。本研究以蒙古高原草原火高频区2001-2020年的MCD64A1遥感火烧迹地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立方体模型挖掘草原火的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整体上,草原火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 蒙古高原东部草原火频繁发生,波及面广,对畜牧业发展威胁很大。本研究以蒙古高原草原火高频区2001-2020年的MCD64A1遥感火烧迹地数据为基础,利用时空立方体模型挖掘草原火的时空演变模式。结果表明:整体上,草原火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多,以国境线为界的火发生面积差异明显,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境内,并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每隔3~4年出现一次草原火发生的高峰。草原火高频集聚立方体的空间和时间自相关关系比较复杂,火事件的规律性差,不具有连续性,对防火防灾带来困难。草原火发生频率显著高或低的个别点主要分布在人口聚集的镇所在地;呼伦贝尔市东部、西部国境线附近,肯特省北部,东方省西南角、东北部、东南部以及与新巴尔虎左旗交界处草原火虽不连续发生,但近期发生频率较高,需要高度警惕。利用时空立方体挖掘蒙古高原草原火高频区时空演变模式,可为准确、快速识别草原火多发点位及其时空演变特性,网格化管理草原火,管护员巡查调度、草原火预测、降低火灾发生频率等提供辅助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火 时空立方体 局部异常值分析 时空热点分析 网格化管理 时空演变模式 蒙古高原
下载PDF
蒙古马(斑点)胎儿期黑白毛色区域皮肤组织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白东义 拉希玛 +9 位作者 图格琴 赵若阳 陶娜拉 韩海格 丁文淇 贾紫洁 刘慧莹 王文兴 黄博光 芒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6-105,共10页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 为确定相关候选基因在毛色产生过程中的差异,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试图解析胎儿期蒙古马毛色形成的分子机制,为今后保护和开发利用蒙古马(斑点)奠定基础,本研究以蒙古马(斑点)胎儿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胎儿期蒙古马体躯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其次对胎儿期蒙古马白色和黑色区域皮肤进行RNA-seq,构建mRNA表达谱,筛选相关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组织学观察,黑色素在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皮里沉积很明显,毛乳头、毛母质部位均有黑色素沉积。相反,白色皮肤组织中没有黑色素沉淀;2)RNA-seq筛选毛色产生差异的相关基因,共鉴定出660个基因,其表达量在黑白2个不同颜色皮肤组织中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197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黑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59个基因在蒙古马胎儿白色皮肤组织表达量较高。差异表达基因TYR、TYRP1、DCT、PAX3和DAPL1等富集到了黑色素生成通路。综上,胎儿时期蒙古马的毛色形成主要由黑色素形成相关基因决定,可为后期蒙古斑点马选育环节中对毛色的筛选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马(斑点) 胎儿 皮肤组织 差异表达mRNA
原文传递
儿童溶酶体贮积症16例蒙古斑的发生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玉叶 丛力宁 +2 位作者 李玉楼 李春林 任伯绪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58-762,共5页
目的探讨泛发型蒙古斑在溶酶体贮积症(LSDs)的发生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本院诊治为LSDs的16例患儿及其中6例患儿兄弟姐妹的蒙古斑发生及分布情况。结果全年龄组泛发型蒙古斑发病率达到68.75%。6例为... 目的探讨泛发型蒙古斑在溶酶体贮积症(LSDs)的发生及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2020年本院诊治为LSDs的16例患儿及其中6例患儿兄弟姐妹的蒙古斑发生及分布情况。结果全年龄组泛发型蒙古斑发病率达到68.75%。6例为灰蓝色色素沉着,5例为浅灰蓝色色素沉着。累及一个部位者最多见,占45.45%,后背部是最常见的累及部位。5名未合并泛发型蒙古斑的患儿,包括3例黏多糖贮积症(MPS)Ⅳa型及1例MPSⅡ型及1例MPSⅥ型患儿。6例患儿兄弟姐妹均未合并泛发型蒙古斑。结论泛发型蒙古斑与LSDs存在关联性,对合并泛发型蒙古斑患儿进行LSDs筛查有助于LSDs的早期诊断。LSDs合并的泛发型蒙古斑的分布特征可以总结为:持续时间长,可渐进性出现且广泛分布的圆形、椭圆形、大片状灰蓝色或浅灰蓝色斑块,其分布超出骶尾部和臀部向外周延伸至背部和肩部,有时手臂或腿也可见。泛发型蒙古斑在MPSⅠ型及黏脂质贮积症(ML)Ⅱ型受累范围较广,MPSⅣa型及减毒型MPSⅡ和MPSⅥ中发生并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发型蒙古斑 溶酶体贮积症 黏多糖贮积症 黏脂质贮积症
下载PDF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张心壮 白东义 +2 位作者 芒来 王文兴 黄博光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3期1-5,共5页
为了研究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为蒙古斑点马马肉提供基础数据,为蒙古斑点马马肉分割及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选用成年蒙古斑点马的颈部、肩部、前肢、胸部、腰部、里脊、臀部和后肢8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肉... 为了研究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肉品质及营养成分,为蒙古斑点马马肉提供基础数据,为蒙古斑点马马肉分割及加工提供参考依据,选用成年蒙古斑点马的颈部、肩部、前肢、胸部、腰部、里脊、臀部和后肢8个部位的肌肉样品,测定肉品质指标(pH、肉色、剪切力、蒸煮损失、失水率)和营养成分(水分、蛋白、脂肪、灰分)。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斑点马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里脊、胸背和腰部部位肌肉L*值和a*较高,具有较好的肉色,剪切力较低,比较符合消费者对高品质肉的要求,但是失水率偏高,需要在贮存和加工过程中注意水分损失,PCA结果显示里脊、胸背和腰部3个部位可以和其他部位进行区分,为蒙古斑点马马肉的分割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斑点马 不同部位 肉品质 营养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