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规模分布的经济绩效——基于中国市域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孙斌栋 李琬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8-334,共7页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 基于2010年市域数据,定量分析市域范围的城市规模分布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并探索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其它重要的生产要素后,单中心规模分布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2随着规模由小变大,具有最优经济绩效的城市规模分布形式存在单中心-多中心-单中心的转变;3没有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最优城市规模分布的明确证据;4西部地区城市规模单中心分布更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模分布 城市空间结构 单中心 多中心 经济绩效 市域
下载PDF
聚集经济与最优城市规模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蒋涛 沈正平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71,104,共5页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聚集经济是空间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外部性对经济活动的集中有重要影响,但要解释聚集经济的来源还必须寻求更微观、更基本的经济主体行为上的原因。每个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规模,这个... 经济活动的空间集中是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聚集经济是空间集中的重要原因之一。虽然外部性对经济活动的集中有重要影响,但要解释聚集经济的来源还必须寻求更微观、更基本的经济主体行为上的原因。每个城市都存在着一个最优的规模,这个最有效率的规模是由经济活动空间集中所带来的利益与所引起的成本之间的一个均衡所决定的。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必须注重城市功能与效率的充分发挥。本文结合规模收益递增和单中心圆形城市模型,分析了通勤成本、城市规模收益递增程度对最优城市规模的影响,讨讨了城市人均收入与城市规模之间的关系,推导了两种对立的力量所决定的最优城市规模。文中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城市人均收入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倒U形关系;否则,在城市总生产函数中规模收益递增程度足够强的情况下,最优城市规模取决于通勤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经济 最优城市规模 单中心城市模型 规模收益递增 城市化
下载PDF
规划与市场——中国城市用地规模决定因素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柯善咨 何鸣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18,共7页
研究目的:研究规划和市场两种力量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决定作用。研究方法:根据城市经济学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城市用地规模实证模型,对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中国城市用地规模的决定因素与土地私有化的美国城市的用... 研究目的:研究规划和市场两种力量对城市用地规模的决定作用。研究方法:根据城市经济学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建立城市用地规模实证模型,对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中国城市用地规模的决定因素与土地私有化的美国城市的用地决定因素惊人地相似,城市规划中很少考虑的工资收入、通勤成本和临时人口等都对用地规模有显著影响,并且,经济因素随着市场的完善对用地配置产生日益显著的影响。研究结论:在经济因素作用下城市用地的扩大是有序的,积极地考虑相关经济因素有可能制定出更有效的用地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经济学 城市用地规模 单中心城市模型 城市规划
下载PDF
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单元城市交通需求特性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何嘉耀 叶桢翔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13年第3期5-11,43,共8页
我国大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探讨城市形态对减少交通需求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论述单元城市的概念,并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构建自下而上的城市微观模拟系统,结合竞租理论、经济地理学、交通规划理论等学科的成果,定量研究单中心城... 我国大城市交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探讨城市形态对减少交通需求的影响是一个重要课题。论述单元城市的概念,并基于多智能体系统构建自下而上的城市微观模拟系统,结合竞租理论、经济地理学、交通规划理论等学科的成果,定量研究单中心城市与单元城市在交通效率、碳排放上的区别。结果表明,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城市,单元城市在减少交通需求、节能减排上有更好的表现。模型除用于研究理想城市形态对交通、碳排放量的影响外,还可用于研究与评价实际城市规划中不同城市形态方案的交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城市 单中心城市 交通需求 碳排放量 多智能体
下载PDF
工业化、全球化与中国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演化与发展 被引量:5
5
作者 万陆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7-28,共12页
优化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需从优化全国各个城市群空间格局入手。单中心和多中心是城市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多中心城市群符合国家提倡"大扩散、小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代表了城市群的世界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中国... 优化中国城镇化空间格局需从优化全国各个城市群空间格局入手。单中心和多中心是城市群的两种基本形态,其中多中心城市群符合国家提倡"大扩散、小集聚"的区域发展思路,代表了城市群的世界发展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现阶段中国所有城市群均具备发展多中心的条件。在辨析城市群效率机制的基础上,将工业化作为推动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的基本动力,同时纳入对外开放、区域一体化和行政干预三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化进程主导了城市群空间格局演化,且其演化趋势并不是单向的,工业化先推动城市群趋向单中心,到一定阶段后又推动城市群走向多中心;区域一体化和对外开放同样不是简单地促进或抑制城市群多中心化,而是因应城市群的演化趋势而发挥作用;城市行政级别作为看得见的手,显著迟滞了城市群及时向多中心结构转化。这一研究反驳了中国城市群已整体进入多中心时代的观点,主张不同城市群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阶段,因地制宜又适度前瞻地制定城市群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 工业化 全球化 单中心 多中心 城市群空间格局 对外开放 区域一体化 城市行政级别
下载PDF
传统单中心与组团城市的空间重构模式对比与特征差异 被引量:3
6
作者 刁琳琳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128,共9页
选取山东省双核心城市——传统单中心城市济南和组团城市青岛,对其城市空间重构模式和特征作对比研究。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对研究时期内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用地扩展、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变动等各种空间特征指标进... 选取山东省双核心城市——传统单中心城市济南和组团城市青岛,对其城市空间重构模式和特征作对比研究。借助ArcGIS9.0空间分析和空间统计功能,对研究时期内城市空间形态演变、用地扩展、人口和生产力空间分布变动等各种空间特征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构建用地与人口异速增长模型、人口空间分布模型和基于空间基尼系数的生产力分布模型。研究表明:①济南和青岛正在经历完全相异的空间演进过程,即济南由单中心向东西组团式分散扩展、青岛组团式发展空间被不断填充连片而趋向紧凑;②两个城市用地扩张、人口分布以及投资、就业分布边缘化的趋向表明,单中心城市扩张的集约度更高,但未来用地供给也易受到城市形态制约,可持续度较低,城市未来发展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经历投资和就业空间失配带来的效率损失;③在空间重构模式的选择方面,青岛应当选择重点区域集中开发的发展模式,而济南选用城市用地结构调整的策略要优于城市用地规模扩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中心 组团 城市重构模式 特征差异 对比
下载PDF
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联系特征探讨——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20
7
作者 丁亮 宋小冬 钮心毅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7-116,共10页
依据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包括空间形式和功能联系两方面特征.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多关注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缺少对功能联系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中提取街道之间的就业-居住功能联系和游憩-居... 依据空间结构理论,空间结构包括空间形式和功能联系两方面特征.但传统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多关注要素的空间分布形式,缺少对功能联系特征的分析.本研究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使用手机信令数据从中提取街道之间的就业-居住功能联系和游憩-居住功能联系,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单位面积吸引量、联系紧密程度两方面分析空间结构的功能联系特征.研究发现,从功能联系来看,上海中心城区呈“单中心+扇形”结构,中心地区对就业、游憩活动的吸引力远大于外围地区,外围地区居民沿与放射地铁线网耦合的若干扇面与中心地区产生紧密的联系.行政区划、黄浦江和苏州河会通过对居民活动范围的限制影响扇形结构边界.这与“多中心+内环、中环、外环3个圈层”的空间结构传统认识和圈层式的社会空间结构有较大差异.说明表象的圈层结构下,就业和游憩活动都受中心地区强烈吸引,不同社会经济属性的居民虽然居住分布存在圈层分异,但就业-居住和游憩-居住活动相互交错,不存在空间隔阂.基于功能联系,补充空间结构理论中既已提出,但还难以实证的内容,希望能有助于深化对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功能联系 单中心 扇形结构 上海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城镇化、郊区化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 被引量:17
8
作者 龙茂乾 孟晓晨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60,共8页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等因素都会导致城市的空间扩张,但其作用的机理不同。结合中国的情况,将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城镇化和郊区化2个市场化动力,二者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边界向外延伸。历年截... 城市经济学的理论表明,城市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等因素都会导致城市的空间扩张,但其作用的机理不同。结合中国的情况,将城市空间扩张的影响因素分为城镇化和郊区化2个市场化动力,二者都会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导致城市边界向外延伸。历年截面数据和面板数据分析结果都表明,在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中,城镇化动力和郊区化动力都在起作用,城镇化动力占主导地位,与此同时,郊区化动力也有增强的趋势。人口增长和交通改善推动城市空间扩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张的推动力远大于阻力。作为城市空间扩张速度变化的分水岭以及市场作用下收入水平显著性改变的分界点,1998年的住房制度改革对于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进程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扩张 单中心城市模型 城镇化 郊区化 面板数据 地级市
下载PDF
城市交通出行影响因素的计量检验 被引量:27
9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吴雅菲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1-15,26,共6页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40个交通出行样本数据的计量分析,建立了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多元回归方程,发现城市规模是影响单中心城市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主要因素,公交车分担率的提高相应增加了平均出行时耗,而高密... 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国内40个交通出行样本数据的计量分析,建立了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多元回归方程,发现城市规模是影响单中心城市平均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主要因素,公交车分担率的提高相应增加了平均出行时耗,而高密度的城市开发有利于出行距离和出行时耗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出行距离 出行时耗 城市规模 单中心城市
原文传递
单中心扩展型城市的交叉口交通量时空演变——以长春市为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青山 张鹏 +2 位作者 张佳 王岩 肖超伟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070-2079,共10页
以长春市这一典型单中心扩展型城市为例,通过对1980年、198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间断面60个道路交叉口交通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典型单中心扩展型城市的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量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主要道路交叉口人... 以长春市这一典型单中心扩展型城市为例,通过对1980年、1985年、2000年和2007年4个时间断面60个道路交叉口交通量的数据分析,研究典型单中心扩展型城市的主要道路交叉口交通量时空演变特征和规律,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的空间分布及演变特征带有典型的单中心圈层式扩展和轴向集聚特点,即圈层式中心放射状特征。具体表现为城市中心区交通量和道路利用率较高,边缘区交通量和道路利用率偏低;(2)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时空演变特征存在差异,人流量增幅较小、增速较慢,历年间变异系数均维持较高水平且变化不大,中心集聚特征明显。车流量增幅较大、增速较快,历年间变异系数均较人流量小且变化较大,在中心集聚的基础上,沿主要交通干道呈现明显的点轴式集中特征;(3)虽然1980~2007年主要道路交叉口人流量与车流量发生较大变化,但交通量时空分布格局并没有根本改变,反映出单中心扩展型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量空间分布的强大制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中心扩展型城市 交叉口交通量 时空演变 长春市
原文传递
城市空间结构对交通出行影响研究的进展--单中心与多中心的论争 被引量:72
11
作者 孙斌栋 潘鑫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2,28,共5页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 通过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构建来疏解单中心城市的交通拥挤是城市规划历来的理想,但这种理想正日益受到实证研究的挑战。关于多中心空间结构能否节省通勤距离与通勤时间,存在截然相反的观点。分析表明,两种截然相反的实证结论源于两种不同形成机制的多中心结构,改善交通出行的多中心结构是以就业与居住就地平衡为前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交通出行 单中心 多中心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效率和平衡效应研究——基于2001—2017年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金锴 钟昌标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95-103,共9页
基于融合校正的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衡量2001—2017年中国地级市空间结构,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及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及内部均衡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城市群)存在异质性,当人... 基于融合校正的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衡量2001—2017年中国地级市空间结构,考察了城市空间结构对经济增长及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空间结构对经济效率及内部均衡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城市群)存在异质性,当人口规模低于600万人时,单中心结构能够实现效率与均衡的双赢,而当人口规模高于1000万人时,多中心结构更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率并实现城市均衡发展。对于人口规模介于600万—1000万人的城市而言,实施单中心结构规划的城市可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多中心结构规划的城市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助力其实现提高经济发展效率及城市内部均衡发展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结构 单中心结构 多中心结构 产业结构 交通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