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分散多孔St/DVB共聚微球的制备 被引量:10
1
作者 尚元艳 朱以华 +1 位作者 胡玲 杨晓玲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1,共5页
用分散聚合法制出了粒径约为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种子,再通过改进的活性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了粒径约为4.5μm的单分散多孔 St/DVB共聚微球。在溶胀阶段,用 XSP 8CA生物显微镜观察活化、溶胀温度,1 氯代十二烷(CD,mL)/PSt(g)的比... 用分散聚合法制出了粒径约为2μm的单分散聚苯乙烯(PSt)种子,再通过改进的活性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得了粒径约为4.5μm的单分散多孔 St/DVB共聚微球。在溶胀阶段,用 XSP 8CA生物显微镜观察活化、溶胀温度,1 氯代十二烷(CD,mL)/PSt(g)的比例及单体混合物总体积对溶胀种子粒径及单分散的影响,确定了合适的制备工艺条件。用SEM观察多孔聚合物微球的粒径和形貌,并用BET法考察了不同比例的及甲苯浓度变化对多孔聚合物微球孔结构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VDVB /VSt 的比例的增大和甲苯浓度的提高,多孔微球的比表面积增大,孔分布向小孔区域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步种子溶胀法 St/DVB共聚微球 制备方法 有机载体 催化剂 溶胀方法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悬浮聚合法 1-氯代十二烷
下载PDF
种子溶胀法制备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东莎 刘彦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89-1294,共6页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1.8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交联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讨论了单体浓度和醇水比对种球的影响,以及溶胀剂的种类、溶胀剂浓度、交联剂浓度、溶胀温... 以分散聚合法制得平均粒径为1.80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交联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单分散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讨论了单体浓度和醇水比对种球的影响,以及溶胀剂的种类、溶胀剂浓度、交联剂浓度、溶胀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对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分散系数的影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心式粒度分析仪及DSC分析测试技术对微球的外观形貌、粒径大小及分布和玻璃化转变温度分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溶胀剂质量分数为25%、交联剂质量分数为23%、溶胀温度30℃、搅拌速度为150r/min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6.20μm且单分散性较好的高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种子溶胀法 单分散 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下载PDF
单分散性SiO_2小球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生朝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0-33,共4页
以四乙氧基硅烷为原料,以氨水为催化剂,采用Sol-gel反应合成了单分散性SiO_2小球。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原料及氨水的浓度,可以对小球的粒径(70~1 000 nm可调)进行控制;采用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 以四乙氧基硅烷为原料,以氨水为催化剂,采用Sol-gel反应合成了单分散性SiO_2小球。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原料及氨水的浓度,可以对小球的粒径(70~1 000 nm可调)进行控制;采用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等分析手段对小球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小球具有较为致密的实心结构,基本实现了无机化,并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性 SiO2小球 Sol—gel反应 光子晶体
下载PDF
悬浮共聚法合成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11
4
作者 熊颖辉 李红 +3 位作者 李慧芝 申剑仁 钟至荣 何杰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02-506,共5页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主单体苯乙烯(St)、功能单体AA、稳定剂PVA、... 以葡萄糖水溶液为分散介质、丙烯酸(AA)为功能单体,加入稳定剂聚乙烯醇(PVA),用悬浮共聚法合成了含羧基的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简称聚苯乙烯微球)。考察了葡萄糖、主单体苯乙烯(St)、功能单体AA、稳定剂PVA、交联剂二乙烯苯(DVB)、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含量对聚苯乙烯微球的粒径及其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较佳的聚合条件为:葡萄糖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5%~7.0%;St,AA,DVB,AIBN,PVA分别占总物料质量的20%~25%,100%,0.10%,0.25%,1.00%;温度79℃;反应时间10h。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的平均直径为50~70μm,分散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浮共聚 葡萄糖水溶液 功能单体 丙烯酸 苯乙烯 功能性微米级单分散交联聚苯乙烯微球
下载PDF
单分散SiO_2无孔微球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研制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以梅 周倩 +2 位作者 陈胜利 董鹏 袁桂梅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27-1331,共5页
A new idea for specific surface area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 (SRM) which are made of nonporous mono-disperse SiO2 spheres and the true specific surface area can be calculated accurately from their diameters is pr... A new idea for specific surface area standard reference materials (SRM) which are made of nonporous mono-disperse SiO2 spheres and the true specific surface area can be calculated accurately from their diameters is presented.Firstly,the mono-disperse SiO2 spheres were synthesized in bulk.Secondly,the spheres were modified to make them nonporous.Thirdly,the characteristic dimensions,such as the size,density of the spheres,were determined accurately.Finally,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 static volumetric type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nitrogen gas) instrument.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holes on the surface of mono-disperse SiO2 spheres were almost be sealed by calcining at the temperature of 1000℃ for three hours.The BET surface area was larger than the geometric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e values of the deviation were 1.2 m2·g-1,2.0 m2·g-1 and 3.6 m2·g-1 for mono-disperse SiO2 spheres with diameters 1150 nm,453 nm and 269 nm respectively.In this case,the theoretical value can be used as referenc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nonporous mono-disperse SiO2 spheres S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SiO2微球 封孔 BET 比表面积
下载PDF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粉体分散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纪霞 张秋禹 +1 位作者 苗振华 张和鹏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98-801,共4页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单分散球形二氧化硅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胶-凝胶法、溶胶种子法、微乳液法等;并且根据二氧化硅的性质介绍了其粉体的分散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最后简要介绍了球形二氧化硅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单分散 二氧化硅 制备 分散方法
下载PDF
分散聚合制备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5
7
作者 曹健 刘彦军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9-42,共4页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及溶剂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外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9.52%,聚... 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大小均一的聚苯乙烯微球,研究了单体、稳定剂、引发剂及溶剂比对微球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对微球外观形态进行了表征。当单体质量分数为29.52%,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质量分数为3.94%,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2.36%,溶剂为乙醇时,制备得到平均粒径达到10.06μm单分散大粒径聚苯乙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聚合 聚苯乙烯微球 单分散
下载PDF
种子溶胀聚合法制备微米级聚苯乙烯微球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力 袁桂梅 陈胜利 《中国粉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8-22,32,共6页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的平均粒径为7.7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引发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溶胀聚合后,制备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讨论溶胀剂的种类、溶胀剂用量、单体用量、单体和引发剂的加入方式、溶胀温度... 以分散聚合法制备的平均粒径为7.7μm的聚苯乙烯微球为种子,与溶胀剂和单体、引发剂的混合物经二步溶胀聚合法溶胀聚合后,制备大粒径单分散聚苯乙烯微球,并讨论溶胀剂的种类、溶胀剂用量、单体用量、单体和引发剂的加入方式、溶胀温度等因素对聚苯乙烯微球粒径及单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与聚苯乙烯种子的质量比为7,单体与聚苯乙烯种子质量比为9,且引发剂与单体同时加入,溶胀温度30℃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12.2μm左右且单分散性较好的聚苯乙烯微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溶胀法 单分散 聚苯乙烯微球
下载PDF
单壳体潜艇球柱组合壳结构边缘效应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白旭 王晓天 +1 位作者 孙丽萍 李金华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9-414,共6页
针对单壳体潜艇球柱组合壳结构连接处的边缘效应问题,采用薄壳理论及变形协调条件研究了球柱组合壳结构连接处的构件边界形式,建立了简化边界模型,通过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简化边界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简化边界... 针对单壳体潜艇球柱组合壳结构连接处的边缘效应问题,采用薄壳理论及变形协调条件研究了球柱组合壳结构连接处的构件边界形式,建立了简化边界模型,通过将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简化边界模型的正确性.最后采用简化边界模型分析了球柱组合壳结构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边缘效应的影响范围是局部的,肋骨相对于球壳厚度对其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壳体潜艇 球柱组合壳 简化边界模型 边缘效应
下载PDF
球差存在之数学推导
10
作者 刘永利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2002年第4期51-52,共2页
光学系统成象时存在着球差,这在光学书上有定性的描述,用数学推导的方法对球差的存在加以证明。
关键词 球差 数学推导 单球面折射 单球面反射 光学成象
下载PDF
St-DVB交联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曹健 刘彦军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41-444,共4页
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胀剂、引发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加料顺序等反应条件对微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选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 制备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交联微球,用扫描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对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胀剂、引发剂、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加料顺序等反应条件对微球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选用过氧化苯甲酰作为引发剂,质量分数为1.26%~6.12%;丙酮为溶胀剂,质量分数为2.65%~34.28%;制备的交联微球呈单分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微球 单分散 交联
下载PDF
用图象法讨论单球面系统成象规律
12
作者 陈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1997年第S1期47-50,共4页
讨论了单球面系统成象问题上所采用的不同于惯用的解析法与几何作图法的图象作图法.叙述了图象法的基本作法同时给出了证明,并就其对单球面折射,反射成象及推广到单球面系统成象等方面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初步介绍和讨论,且给出了几个具体... 讨论了单球面系统成象问题上所采用的不同于惯用的解析法与几何作图法的图象作图法.叙述了图象法的基本作法同时给出了证明,并就其对单球面折射,反射成象及推广到单球面系统成象等方面的应用范围进行了初步介绍和讨论,且给出了几个具体的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象法 单球面 成象直线
下载PDF
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合成中时间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严小琴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1期47-49,53,共4页
采用正硅酸乙酯、氨水和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粒子粒径可控,单分散性良好,表面非常平整光滑;此外着重研究了在实验温度、氨水浓度、正硅酸乙酯的用量以及... 采用正硅酸乙酯、氨水和丙醇为原料,合成了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样品粒子粒径可控,单分散性良好,表面非常平整光滑;此外着重研究了在实验温度、氨水浓度、正硅酸乙酯的用量以及加水量一定的条件下反应时间对样品粒径的影响,结合对所合成产物的扫描电镜表征,确定了制备不同粒径、均匀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微球适宜的时间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硅酸乙酯 二氧化硅微球 单分散
下载PDF
单分散SiO_2无孔微球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张以梅 周倩 +2 位作者 陈胜利 董鹏 袁桂梅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83-986,共4页
从单分散二氧化硅(SiO2)微球的合成方法、粒度表征、定值及其组装体几何比表面积的计算等几个方面对SiO2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合成进行了总结。这种类型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合成不仅可以扩展我国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种类,而且将有助于加深... 从单分散二氧化硅(SiO2)微球的合成方法、粒度表征、定值及其组装体几何比表面积的计算等几个方面对SiO2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合成进行了总结。这种类型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合成不仅可以扩展我国比表面积标准物质的种类,而且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物质真实比表面积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SiO2微球 封孔 低温氮吸附法 比表面积
原文传递
A study on solid density primary standard 被引量:6
15
作者 LUO ZhiYong YANG LiFeng GU YingZi GUO LiGong DING JinG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21期2881-2886,共6页
The accuracy of solid density primary standard is decided mainly by the accuracy of the diameter measurement of silicon sphere. With traditional five-interferogram algorithm to unwrap phase for di- ameter measurement,... The accuracy of solid density primary standard is decided mainly by the accuracy of the diameter measurement of silicon sphere. With traditional five-interferogram algorithm to unwrap phase for di- ameter measurement, the phase steps should be equal to π/2 exactly, but this is almost impossible to achieve in nanometer positioning techniqu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is defect, we have derived an im- proved five-interferogram algorithm, which not only keeps the high accuracy of traditional five-inter- ferogram algorithm, but also does not require absolute equal step to unwrap phase. Instead, the im- proved five-interferogram algorithm only needs measuring phase shifting. Based on the improved al- gorithm, we have developed a novel interferometer with special etalon, and the cavity length of this etalon can be changed by pressure from vertical direction to realize phase shifting. The accuracy of this interferometer is better than 3 nm and can be improved in future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密度 衡量标准 标准具 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