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 被引量:3
1
作者 Lanbing Yu Jinghan Fan +4 位作者 Shuo Wang Dong Zhang Rong Wang Yuanli Zhao Jizong Zhao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9-106,共8页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total RNA from 15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17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samples, then performed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using the Affymetrix U133 Plus 2.0 GeneChip. Genes that ... In this study, we extracted total RNA from 15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17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samples, then performed genome-wide expression profiling using the Affymetrix U133 Plus 2.0 GeneChip. Genes that wer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between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nd arterial sampl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significance analysis for microarrays, and th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three randomly-selected genes were verifi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alysis. We identified 3 736 differentially-expressed genes out of the 47 000 assayed transcripts. A total of 179 genes showed a 〉10-fold change in expression between the aneurysms and the arterial samples. Genes involved in the proliferation, migration, and apoptosis of vascular muscle cells, atherosclerosis, extracellular matrix disruption,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form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between unruptured and ruptured 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原文传递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
2
作者 Jia Wang Lanbing Yu +2 位作者 Dong Zhang Shuo Wang Jizong Zhao 《Chinese Neurosurgical Journal》 CSCD 2017年第4期219-223,共5页
Background:Different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re observed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tissue. Understanding these genes and what regulates their expression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hogenesis. ... Background:Different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are observed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 tissue. Understanding these genes and what regulates their expression will help us to understand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hogenesis.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differences in gene expression in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Sixteen intracranial aneurysm tissues were compared with 16 matched samples from the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as controls. We detected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 in these samples with the Human U133 Plus 2.0 GeneChip. Results:A total of 2142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transcripts were detected based on th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Verific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VCAM1, MAGI2, PPP2R2B, PPP2R3A gene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These genes mainly encode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CAMs) and ERK/JNK signaling pathways. Conclusion:Changes of genes expression involved in immune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s,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neury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cranial aneurysm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Microarray analysis
原文传递
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海霞 翟宝进 +3 位作者 刘欣民 崔刚 董俊强 王俊妨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56-858,共3页
目的:建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差异基因,为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其可能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抽提60例正常人和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 目的:建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差异基因,为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其可能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抽提60例正常人和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芯片所检测的共14112个基因中,有7749个基因在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呈阳性表达,表达数量较多的基因分别是: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表达类、代谢相关类、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结构运动类基因。表达水平位于前3位的基因分别是核糖体蛋白L41(RPL41)、核糖体蛋白S3A(RPS3A)和核糖体蛋白L23A(RPL23A)基因。与正常人外周血阳性基因比较,颅内动脉瘤患者得到85个差异基因,其中KPNA4基因与信号传导、蛋白质转运过程功能有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SPG3A基因与核苷酸结合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的基因表达谱,KPNA4基因和SPG3A基因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形成和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 颅内动脉瘤 rna
下载PDF
汉族人中可溶性环氧化物酶2基因多态性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4
作者 沙龙金 张国忠 +1 位作者 冯文峰 漆松涛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对汉族人颅内动脉瘤与可溶性环氧化物酶2(EPHX2)基因多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221例为观察组,同期在院就诊的无颅内动脉瘤患者238例为对照组,通过直接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以及PCR对两组患者EPHX... 目的对汉族人颅内动脉瘤与可溶性环氧化物酶2(EPHX2)基因多态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选取颅内动脉瘤患者221例为观察组,同期在院就诊的无颅内动脉瘤患者238例为对照组,通过直接聚合酶链反应(PCR)产物测序以及PCR对两组患者EPHX2基因进行检测,并就其rs2291635、rs751141两个多态性位点各自基因型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EPHX2基因位点rs751141多态性基因型分布方面,观察组患者中女性C等位基因及CC基因型频率占总体分别为83.3%(180/216)及71.3%(77/108),显著性高于对照组75.8%(182/240)及58.3%(70/120)(均P<0.05)。两组患者rs751141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在不分性别以及男性患者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EPHX2基因位点rs2291635在不分性别、女性、男性中的基因频率同样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汉族人群体中女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rs751141基因位点所具有的异质性存在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因表达调控 酶学 聚合酶链反应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Fli-1及其靶基因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
5
作者 魏亮 杨成 +3 位作者 张燕飞 王琦 管宏新 孙志扬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1期1012-1016,共5页
目的探讨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研究纳入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16例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取病人的外周血,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 目的探讨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研究纳入4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25例动脉瘤破裂患者,16例动脉瘤未破裂患者;取病人的外周血,10例正常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根据之前生物信息预测结果,采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Fli-1及其靶基因(COL1A1、TNC)在疾病和健康人群中的表达差异。结果在检测的Fli-1及靶基因COL1A1和TNC中,在颅内动脉瘤中差异表达的基因有2个,分别为Fli-1和COL1A1。进一步分组发现,相比于未发生破裂的动脉瘤患者,这两个基因在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表达有显著升高。结论破裂与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之间Fli-1及COL1A1的表达水平差异可能与动脉瘤的破裂表现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差异表达基因 Fli-1 COL1A1
下载PDF
表达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对家兔动脉平滑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李福生 王宗立 +6 位作者 许漫 乔绘红 刘佩毛 张华 任国锋 赵三妹 佘铭鹏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3-287,共5页
为研究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基因表达对单核细胞进入动脉壁的作用,首先构建了表达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并观察它在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将家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cDNA 反向插入到pLN... 为研究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转基因表达对单核细胞进入动脉壁的作用,首先构建了表达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体,并观察它在培养的细胞中的表达。将家兔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cDNA 反向插入到pLNCX,构成LNCX-anti- MCP-1 重组病毒质粒。再将重组质粒转染φ-2 细胞,继以φ- 2 细胞产生的病毒上清感染PA317细胞,取得G418PA317 抗细胞克隆。上述细胞经扩增培养,收集病毒上清并感染NIH3T3 细胞后进行检测。结果发现,病毒的滴度为5.6×107 CFUL,感染的NIH3T3 细胞中有重组病毒的整合。重组病毒感染培养的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后,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发现,感染的平滑肌细胞基因组DNA中有重组病毒整合;RNAslot 杂交结果显示,感染的平滑肌细胞中有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的表达,与未感染的平滑肌细胞相比,感染的平滑肌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RNA 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结果提示,反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在培养的动脉平滑肌中能表达反义基因并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MCP-1 反义rna 逆转录病毒
下载PDF
基于RNA测序研究CUEDC1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柴星星 杜晓鹏 +1 位作者 孟凡静 庄万传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20年第11期648-654,共7页
目的探讨CUEDC1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构建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库。基于RNA测序技术比较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与阴性对照THP-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探讨CUEDC1基因对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构建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库。基于RNA测序技术比较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与阴性对照THP-1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性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验证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将表达上调和下调的基因分别导入DAVID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成功构建CUEDC1基因干扰的THP-1细胞差异表达基因库。CUEDC1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间共检测到161个差异表达基因(P<0.05),其中显著上调基因85个,显著下调基因76个;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9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10个,与p53基因有关的基因2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基因3个,与泛素化有关的基因8个;其中SMAD5、SG15、CBLL1、FANCF等基因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结论CUEDC1基因可能影响SMAD5、SG15、CBLL1、FANCF等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了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单核细胞 急性 序列分析 rna 基因表达谱 基因 CUEDC1
原文传递
长链非编码RNA在人颅内动静脉畸形组织中差异表达的研究
8
作者 李雄 吴俊 +1 位作者 林福鑫 王硕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 应用Arraystar-LncRNA芯片探讨人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治疗的14例AVM患者的血管巢作为试验组标本,同一例患者的头皮血管或颞浅动脉段作为对... 目的 应用Arraystar-LncRNA芯片探讨人颅内动静脉畸形(AVM)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差异表达.方法 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手术治疗的14例AVM患者的血管巢作为试验组标本,同一例患者的头皮血管或颞浅动脉段作为对照组标本.利用Arraystar-LncRNA芯片行LncRNA及mRNA表达谱分析.选取其中表达差异最大的8个LncRNA进行PCR验证.结果 经过筛选和验证发现,在可探测的28012个LncRNA中,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表达上调≥2倍的有1931个,≥4倍的有450个;表达下调≥2倍的有1852个,≥4倍的有719个.21780个可探测的mRNA中,表达上调≥2倍的有1577个,≥4倍的有450个;表达下调≥2倍的有1699个,≥4倍的有681个.对mRNA进行的生物信息学和通路分析显示,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DXR、SYNE2、FCGR3A、NDUFS4、COX5A、OPA1、ETFA、LPL 8个代码的mRNA差异表达最明显,这些mRNA与线粒体电子呼吸链功能、细胞因子间作用、应激反应、脂蛋白脂肪酶及细胞骨架相关蛋白有关.对与这些mRNA相关的LncRNA进行PCR验证显示,代码ENST00000423394(P=0.03)、ENST00000444114 (P =0.01)、TCONS_00013855(P=0.01)、ENST00000452148(P=0.01)的4个Lnc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颅内AVM的发生、发展机制可能与线粒体NADPH氧化还原酶、脂蛋白脂肪酶、视神经萎缩相关蛋白相关的LncRNA表达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静脉畸形 基因表达谱 生物学过程 长链非编码rna
原文传递
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内源竞争性RNA调控网络预测
9
作者 陈明红 柏勇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28-533,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内源竞争性RNA(ceRNA)网络为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含有21个破裂脑动脉瘤和21个未破裂脑动脉瘤组织样本的数据集,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分别获得与... 目的通过构建内源竞争性RNA(ceRNA)网络为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分子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下载含有21个破裂脑动脉瘤和21个未破裂脑动脉瘤组织样本的数据集,利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分别获得与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信使RNA(m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并基于miRWalk2.0和miRcode数据库及文献证据分别预测和筛选与上述mRNA和lncRNA相互作用的微小RNA(miRNAs);最后,通过分析mRNA-miRNA和lncRNA-miRNA相互关系构建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ceRNA网络。结果通过共表达网络和差异基因分析共获得与脑动脉瘤破裂相关的470个mRNAs和78个lncRNAs,数据库预测到49个miRNAs可与上述mRNAs和lncRNAs结合,结合文献证据共筛选出13个miRNAs、7个lncRNAs和73个mRNAs构建ceRNA网络。结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了一个包含13个miRNAs、7个lncRNA和73个mRNAs的ceRNA网络,为探究脑动脉瘤破裂具体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因表达调控
原文传递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晓宇 楼滟 +1 位作者 温良 陈秋露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9期1090-1094,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lncRNA MEG3)、同型半胱氨酸(Hcy)、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5月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收治的93例AIS患者作为AIS组以及9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健康组。根据脑梗死体积将AIS患者分为大梗死灶组24例、中梗死灶组32例、小梗死灶组37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AIS患者分为重度组23例、中度组34例、轻度组36例;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比较健康组和AIS组、不同脑梗死体积、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分析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的相关性以及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对AIS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AIS组患者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均升高(P<0.05);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及脑梗死体积依次升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lncRNA MEG3、Hcy、MCP-1水平及NIHSS评分依次升高(P<0.05);AIS患者血清lncRNAMEG3、Hcy、MCP-1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和NIHSS评分均成正相关(P<0.05);血清lncRNA MEG3、Hcy、MCP-1各自单独预测AIS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736、0.725,三者联合预测AIS发生的AUC为0.922,三者联合的AUC高于血清lncRNA MEG3、Hcy、MCP-1各自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AIS患者血清lncRNA MEG3、Hcy、MCP-1均高表达,三者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对评估AIS发生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长链非编码rna母系表达基因3 同型半胱氨酸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脑梗死体积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基因芯片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明昌 石忠松 +1 位作者 夏之柏 黄正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55-857,共3页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中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对其中的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相比,颅内动脉瘤中有383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水平达10倍以上;在这383个基因中,有23个基因与细胞外基质有关,其中11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12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调。结论细胞外基质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 颅内动脉瘤 基因芯片 相关基因表达谱 AFFYMETRIX 差异表达基因 动脉组织 人类基因组 生物信息学 发病机制 比较分析 功能分类 异常表达 瘤组织 水平 检测
原文传递
基因芯片筛选颅内动脉瘤炎性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石忠松 李明昌 +4 位作者 孙毅明 戴华浩 朱永华 潘伟生 黄正松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名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单核细胞中炎性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方法采集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10名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血液单核细胞,提取总RNA,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的数据。荧光定量RT-PCR验证芯片结果。结果检测的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差异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35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有16个基因与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有关,其中上调10个基因,下调6个。结论血液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是研究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的新策略,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可能是颅内动脉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芯片 颅内动脉瘤 炎性相关基因 免疫应答 单核细胞 基因表达谱 炎症反应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组织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明昌 石忠松 +1 位作者 黄正松 熊仕秋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9期911-914,共4页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 目的检测颅内动脉瘤组织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U133A分别检测3例颅内动脉瘤组织和3例正常颅内动脉组织中的基因表达谱,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分类.对其中的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颅内动脉组织相比,在所检测的总共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达10倍以上的基因中,有40个基因与免疫和炎症有关.其中38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在颅内动脉瘤中上调10倍以上,2个基因表达水平下调10倍以上。结论免疫和炎症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因芯片 基因表达谱 免疫 炎症
原文传递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翟宝进 刘欣民 +5 位作者 王俊妨 崔刚 董俊强 常斌鸽 薛得友 焦德让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寻找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20例研究者(包括60例患者和60例对照)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基因表达谱分析。提取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总RNA,然后应用BiostarH-140s基因芯片技术和GenePixPro3.0软件分析... 目的寻找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20例研究者(包括60例患者和60例对照)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基因表达谱分析。提取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总RNA,然后应用BiostarH-140s基因芯片技术和GenePixPro3.0软件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应用RT—PCR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8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31个,表达上调的基因54个。RT—PCR结果证实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基于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分析所得的差异基因,有望成为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最有潜力的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白细胞 基因表达谱 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共表达网络构建与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廖宝 周凤坤 +4 位作者 钟松辛 周远方 覃燕生 周梦晓 秦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25-531,共7页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颅内动脉瘤(IA)的公共数据库中的表达谱芯片数据,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方法 基于数据集(GSE75436)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其基因共表达网络,并识别枢纽基因;同时,使用在线工具DAVID对... 目的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颅内动脉瘤(IA)的公共数据库中的表达谱芯片数据,为疾病机制研究提供重要信息。 方法 基于数据集(GSE75436)进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构建其基因共表达网络,并识别枢纽基因;同时,使用在线工具DAVID对与IA具有高度相关的模块进行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 结果 筛选出三个与IA相关的模块,以及识别了棕色模块中的14个枢纽基因COL3A1、SPARC、CDH11、COL5A1、HOPX、CLEC11A、GALNT10、ADAMTS2、CEMIP、KIAA1755、COL11A1、ZIC2、CDKN2A和LINC00460;GO分析显示棕色模块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胶原蛋白分解代谢过程、细胞黏附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显示棕色模块参与了ECM-受体相互作用、局部粘连、蛋白质消化和吸收、PI3K-Akt信号通路等通路。 结论 基于WGCNA,我们识别出了对IA发生发展至关重要的模块与枢纽基因,它们可能成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或)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基因 共表达网络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遗传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高涢 王雄伟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8期760-764,共5页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的异常膨出,其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0%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或转归不良。目前认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尽管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诸多证据... 颅内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管壁的异常膨出,其破裂可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约50%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或转归不良。目前认为,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的复杂疾病。尽管颅内动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诸多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其发生、发展和破裂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近年来颅内动脉瘤的基因连锁研究、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以及基因表达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遗传标记 疾病遗传易感性 多态现象 单核苷酸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基因表达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和颅内动脉瘤的关系
17
作者 祝刚 石忠松 +5 位作者 朱永华 李明昌 孙毅明 戴华浩 潘伟生 黄正松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7期698-701,共4页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周血,且将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其血液单核细胞,另外收集6例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组织标本和3例正常成人的脑动脉血管,提取... 目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探讨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与颅内动脉瘤的相关性。方法采集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外周血,且将10例正常成人作为对照组,分离其血液单核细胞,另外收集6例手术切除的颅内动脉瘤组织标本和3例正常成人的脑动脉血管,提取总RNA.分别与含22215个人类基因的寡核苷酸基因芯片杂交、洗脱、染色和扫描,分析检测数据,荧光定量RT-PCR法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在检测的22215个基因中,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液中共差异表达的基因有325个,颅内动脉瘤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均达2倍以上的基因有571个,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多个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的相关基因存在上调或下调表达,其中3个基因在动脉瘤组织和血液中均有差异表达,即上调表达的RAB31和下调表达的ARHGAP8和CENTG2。结论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可能是颅内动脉瘤的一种重要发病机制,RAB31、ARHGAP8和CENTG2与颅内动脉瘤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G蛋白信号传导通路 基因表达谱
原文传递
颅内动脉瘤的相关信号通路基因集富集及免疫浸润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龙 周牮 +6 位作者 彭建华 庞金伟 谢雨珂 郭科成 张丽芳 陈礼刚 江涌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78-185,共8页
目的: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颅内动脉瘤(IA)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为深入了解IA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GSE75436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基因本体论(... 目的:基于基因芯片技术,对颅内动脉瘤(IA)mRNA表达谱芯片数据进行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和免疫浸润分析,为深入了解IA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获取GSE75436芯片数据,利用R软件对基因表达谱进行基因本体论(GO)中生物学过程(BP)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的GSEA;采用CIBERSORT反卷积方法对表达谱中22种免疫细胞浸润比例进行分析;应用COREMINE数据库对显著富集过程进行中药预测。结果:GSEA结果显示,IA样本的基因表达改变主要涉及细胞因子的调节、白细胞激活及分化、炎症免疫应答等过程。对免疫细胞的浸润矩阵分析结果表明,静息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在IA样本中显著减少。配对样本的分析结果显示,同一个体的IA样本中肥大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呈明显活化趋势,而中性粒细胞和初始CD4+T细胞明显减少。通过COREMINE预测发现,防己与粒细胞激活相关,黄连木、无患子与中性粒细胞激活相关,瓜蒌子、白芍和女贞子与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相关。结论:肥大细胞活化和NK细胞活化与IA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筛选出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LR)信号通路以及NK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等炎症免疫相关通路可能作为IA形成机制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防己等中药可能作为其潜在的分子药物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基因表达谱 基因集富集分析 免疫浸润 炎症细胞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中药
原文传递
雌激素缺乏促进颅内动脉瘤形成的可能机制
19
作者 吴焕成 涂悦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索雌激素缺乏促进颅内动脉瘤(IA)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库(GEO)中下载包含IA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液基因组数据的芯片GSE36791(IA组,60例)以及包含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血细胞基因组数据的芯片GSE56816(对照组,40例)。在GE... 目的探索雌激素缺乏促进颅内动脉瘤(IA)形成的可能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库(GEO)中下载包含IA患者与健康人群血液基因组数据的芯片GSE36791(IA组,60例)以及包含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血细胞基因组数据的芯片GSE56816(对照组,40例)。在GEO2R平台内对两组的数据做mRNA差异分析,选取出差异最大的前500个基因。利用在线分析工具Venny筛选出两组的共同表达差异基因,将共同表达差异基因导入String在线数据库,对其进行生物学注释,完成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和反应组通路富集分析,同时通过绘制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网络找出核心基因。构建IA大鼠模型,验证雌激素缺乏对上述核心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两组共19个共同表达差异基因,主要富集的分子功能为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主要参与反应组通路为细胞-细胞通讯、细胞-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和第二信使分子的产生。其中,Src家族酪氨酸激酶(FYN)和FYN结合蛋白1(FYB)处于相互作用网络的核心。与对照组比较,雌激素缺乏组IA大鼠FYN基因和FYB基因表达降低(P<0.05)。结论雌激素缺乏可能通过靶向作用于FYN和FYB等基因,从而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促进血管壁重塑进而促进IA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雌激素 基因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