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ternatives to left lateral sector in pa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a systematic review on monosegmental and reduced grafts
1
作者 Paschalis Gavriilidis Ernest Hidalgo 《Hepatobiliary Surgery and Nutrition》 SCIE 2022年第4期567-576,I0005,共11页
Background: Pa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pL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many liver conditions. However, it still poses relevant challenge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recipients. Unlike in adults, exc... Background: Paediatr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pLT) is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many liver conditions. However, it still poses relevant challenges, mainly related to the size of the recipients. Unlike in adults, excessive graft volume might represent an issue when the estimated graft-recipient-weight-ratio (GRWR) is significantly disproportionate. In this situation, the traditional left lateral sector (LLS) grafts are too big and other alternatives are required, such as monosegmental or reduced (including hyper-reduced) grafts (RLLS/HRLLS). Results with conventional LLS-pLT are excellent and replicating them with monosegmental or RLLS is challenging given (I) the technical complexity and (II) the need to overcome the large-for-size scenario. This article is to review the existing experience with monosegmental, RLLS/HRLLS grafts and appraise its results. Methods: Systematic search of the electronic databases, conducted from their inception until May 2020. Results: After scrutiny of the available literature, 16 studies were included reporting 330 patients transplanted with monosegmental and RLLS/HRLLS grafts. There were 10 re-grafts (6 of them <90 days);90% of grafts were LDLT. Overall, median recipient’s age and weight were 7 months (range, 5 days-22 months) and 5.8 kg (range, 2.6-8 kg) respectively. Median graft weight was 209 grams (range, 124-264 grams) and median GRWR was 3.5% (range, 2.7-5.6%). Hepatic artery and portal vein thrombosis overall incidence were 1.5% and 4.2%;120 out of the 330 pLT were monosegmental (37%) producing a smaller graft (median of 164 grams) and accordingly a lower GRWR (median 3.2%) compared to reduced LLS. With a median follow-up of 39 months (range, 6-87 months), the overall graft and patient survival were 84% (285/340) and 89% (295/330). Discussion: Monosegmental and RLLS/HRLLS grafts provide access to liver transplantation for very small recipients with excellent results comparable to the standard 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osegmental monosegment(MSG) REDUCED hyper-reduced left lateral sector graft liver transplantation
原文传递
脊柱胸腰段骨折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的力学性能比较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桂军 马信龙 +3 位作者 张弢 马剑雄 付鑫 杜长岭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构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及常规短节段固定模型,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论证其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青壮年健康男性志愿者,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脊柱T10~L2正常模型...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技术构建胸腰椎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及常规短节段固定模型,研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的生物力学特点,论证其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青壮年健康男性志愿者,利用CT扫描数据建立脊柱T10~L2正常模型、T12骨折模型以及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和短节段固定模型;分析在轴向压缩、前屈、后伸、侧屈及轴向旋转下各个节段的最大位移差及内固定物的应力情况。结果 骨折模型T10~11、T11~12、T12~L1的最大位移差较正常模型在大多数加载情况时明显增大,经短节段或者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后,该值明显减小,两种固定方式无显著差异。内固定物应力方面:在轴向压缩及前屈时,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模型中螺钉应力明显低于短节段固定;而在后伸、侧屈及轴向旋转时,螺钉应力无明显差异。对于固定棒,轴向压缩及前屈时,两种固定方式无差异;后伸及侧屈时经伤椎节段固定应力高于短节段固定,而旋转时则恰恰相反。结论 对于胸腰段单节段不完全骨折,经伤椎单节段固定可以提供与常规短节段固定相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是治疗胸腰椎不完全骨折的一种良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单节段固定 力学特性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对带横连杆的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段脊柱骨折(T11~L3)的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3
作者 朱旻宇 黄其杉 +3 位作者 池永龙 吴立军 滕红林 王靖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评价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的稳定性。方法将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部分骨折标本作带或不带横连杆的椎弓根钉内固定。这样共有4种脊柱标本:(1)正常标本;(2... 目的评价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后脊柱的稳定性。方法将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部分骨折标本作带或不带横连杆的椎弓根钉内固定。这样共有4种脊柱标本:(1)正常标本;(2)未固定骨折标本;(3)用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的骨折标本;(4)用不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的骨折标本。用三维激光扫描仪依次测量各脊柱标本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6个方向的运动范围,然后将其标准化为稳定指数以比较4种标本的差异。结果与未固定骨折标本相比,两种固定均能显著提高损伤脊柱在各个运动方向的稳定性。带横连杆椎弓根钉固定的骨折标本稳定性虽优于无横连杆固定,但无统计差异。结论椎弓根钉内固定,无论有无横连杆,均能有效提高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横连杆似乎未能进一步增加稳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钉 横连杆 骨折 脊柱 稳定性
下载PDF
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20
4
作者 海涌 鲁世保 +5 位作者 王庆一 张岑山 苏庆军 关立 康南 周立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压缩性骨折和轻度暴力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随访6~27(平均17.5)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压缩性骨折和轻度暴力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患者随访6~27(平均17.5)个月,进行临床Denis疼痛评分、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患者工作恢复状况及X线检查情况(包括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按照Den is疼痛分级,P1级有12例患者无疼痛,P2级有5例患者有轻微疼痛,无需服药治疗,所有患者均对手术表示满意。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矫正率为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 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下载PDF
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崔利宾 袁鑫 +2 位作者 鲁世保 陈学明 张衍军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21期92-95,99,共5页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比较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胸腰段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手术治疗的60例连续的具备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条件的胸腰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接受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对照组接受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分别于术后3 d开始进行至少12个月的随访,随访指标包括患者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评分、伤椎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比较两种手术的临床疗效和矫正度保持方面。结果随访结束后试验组有28例,对照组有25例。末次随访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椎体压缩率、矢状面Cobb角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评分均降低(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伤口感染,迟发神经功能损害等严重并发症。试验组无螺钉及钛棒弯曲断裂,有2例出现螺钉松动。对照组有1例出现螺钉断裂,3例出现螺钉松动。结论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及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均可使椎体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得到满意恢复。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术在治疗AO分型A1型及A3.1型胸腰段骨折时在术后畸形矫正、保持及手术时间方面优于跨伤椎短节段固定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伤椎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下载PDF
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冀旭斌 徐兆万 +5 位作者 隋国侠 王炳武 钟军 刘伟强 历峰 庄青山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3-276,共4页
目的:探讨U型椎弓根钉棒系统单节段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43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节段经椎弓根改良"Krag"置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 目的:探讨U型椎弓根钉棒系统单节段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对胸腰段单椎体骨折复位程度的影响。方法:对具备手术适应证的43例胸腰段单椎体骨折患者采用单节段经椎弓根改良"Krag"置钉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术前、术后1周摄X线片,测量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了解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把-5°≤上下终板成角≤5°视为骨折理想复位;上下终板成角<-5°为骨折过伸复位;上下终板成角>5°为骨折过屈复位。对于复位理想及不理想者,测量术前椎体压缩程度、矢状面螺钉角度(α,伤椎的矢状面螺钉角度;β,邻椎的矢状面螺钉角度)及连接棒预弯曲度(γ)等,并对两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37例(86%)骨折复位理想,6例(14%)骨折复位不够理想。两组术前椎体成角、上下终板成角及伤椎前缘高度与正常高度的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后1周差异有显著性(P<0.05)。矢状面螺钉角度(α、β)与连接棒预弯曲度(γ)的关系与骨折复位程度明显相关,-5°≤(α+β)-γ≤5°时骨折理想复位;α+β-γ<-5°时骨折过伸复位;α+β-γ>5°时骨折过屈复位。结论:改良"Krag"置钉固定方式中置入椎弓根螺钉椎体矢状面倾斜角度与连接棒预弯曲度的大小关系是决定骨折复位程度理想与否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内固定 胸腰段单椎体骨折 复位 手术
下载PDF
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曾腾辉 杨欣建 +4 位作者 顾洪生 田长庆 余铮 陈扬 周文钰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2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我院40例确诊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短节段术式)。实验组行经皮单节段椎弓... 目的研究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用于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经我院40例确诊的胸腰段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行常规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短节段术式)。实验组行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以下简称单节段术式)。对比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影像学效果以及术中的相关情况。结果在经过不同手术方式的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复位疗效相当。术前术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椎体前缘的高度和后凸Cobb’s角以及椎管的受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患者椎体前缘的高度和后凸Cobb’s角以及椎管的受堵方面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在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和用时短以及出血少等优点,推荐其为临床上治疗部分创伤性导致的胸腰段骨折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 胸腰段骨折 疗效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被引量:5
8
作者 邢飞 樊道斌 +2 位作者 陈宏赋 张林胜 朱敏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2期134-135,139,共3页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 目的探讨单节段椎弓根固定结合伤椎打压植骨治疗胸腰椎屈曲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Denis B型)患者行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打压植骨手术。测量术前术后Cobb角,计算伤椎高度恢复率,进行ODI评分,分析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伤椎高度矫正率约95%,Cobb角由术前的14°~25°改善为术后的3°~8°。未出现内固定断裂、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单节段椎弓根固定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创伤小,仅固定1个运动节段;椎体内打压植骨有效解决椎体复位后产生的椎体内骨缺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单节段 椎弓根螺钉固定 椎体内打压植骨
下载PDF
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新光 孙春汉 +4 位作者 郭汉明 蔡宏华 康明 钟浩博 郑剑平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1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适应症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对1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单节段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经伤椎植骨融合。经过5~29(平均16.8)个月随访,随访内容有术前后VAS疼痛评分、神经功能ASIA评分、术前、术后随访时椎体的高度、伤椎的后凸畸形,内固定物的状况。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术后VAS疼痛分级平均0-1分,其中0分8人,1分6人,无需服药治疗。神经功能均恢复至正常;X线检查术后椎体高度恢复满意,术后伤椎高度恢复了96%,随访椎体高度丢失0.4mm,丢失率为1.4%。无内固定物断裂、松动、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选择好适应证,后路单节段伤椎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脊柱创伤
下载PDF
经后路S1截骨短节段固定联合360°环形融合治疗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正光 王冰 吕国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1-217,共7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及360°环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14年9月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青少年重度L5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年龄15.8±2.6岁(1... 目的 :探讨经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及360°环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的优缺点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9月~2014年9月湘雅二医院共收治10例青少年重度L5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患者,年龄15.8±2.6岁(12.5~18.0岁),均行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通过后外侧植骨和前路小切口椎间植骨完成360°环形植骨融合。分析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VAS疼痛评分,脊柱全长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参数,包括滑脱百分比、骨盆入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腰椎前凸角(LL)、胸椎后凸角(TK)、髋关节-S1后角距离(SFD)、C7铅垂线骶骨后角距离(SC7D)、T9倾斜角、腰骶角(Dub-LSA)及腰骶关节角(LSJA),观察矫正效果。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38±6个月,脊柱-骨盆参数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变化如下:滑脱百分比由(78±17.5)%减至(4.5±4.2)%。PI值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均为74.5±9.6°。SS由45.1°±8.5°增至49.2°±9.1°,PT由29.4°±8.4°减至25.3°±6.3°,LL由65.0°±10.3°减至50.2°±8.8°,TK由24.8°±7.1°增至37.2°±7.6°,SFD由58.1±12.4mm减至54.2±11.9mm,SC7D由51.6±37.8mm减至18.7±30.2mm,T9倾斜角由8.2°±4.8°减至1.5°±4.5°,Dub-LSA由76.6°±11.3°增至110.3°±12.4°,LSJA由32.1°±19.4°减至1.7°±12.3°。术后半年患者ODI由(60±7.4)%降为(9.5±2.1)%,VAS疼痛评分由7.2±1.1降为1.8±0.5。所有患者均无永久性神经损害、肌肉萎缩、假关节形成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至1周,伤口愈合可,无继发感染。2例患者出现下肢暂时性放射痛,经过理疗后逐渐消失。结论:经后路S1截骨L5-S1短节段内固定复位及360°环形融合术治疗青少年重度滑脱安全、有效,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并且可恢复脊柱-骨盆矢状位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5-S1短节段内固定 360°环形融合 青少年重度峡部发育不良性滑脱
下载PDF
Rescue case of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with acute hepatic failure 被引量:2
11
作者 Noriki Okada Yukihiro Sanada +8 位作者 Taizen Urahashi Yoshiyuki Ihara Naoya Yamada Yuta Hirata Takumi Katano Kentaro Ushijima Shinya Otomo Shujiro Fujita Koichi Mizut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7年第40期7337-7342,共6页
We report a case involving a rescue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Case: The patient was 1594 g and 32^(3/7) gestational wk at birth. At the age of 11 d, she developed acute liver failure due... We report a case involving a rescued low birth weight infant(LBWI)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Case: The patient was 1594 g and 32^(3/7) gestational wk at birth. At the age of 11 d, she developed acute liver failure due to gestational alloimmune liver disease. Exchange transfusion and high-dose gamma globulin therapy were initiated, and body weight increased with enteral nutrition. Exchange transfusion was performed a total of 33 times prior to living donor liver transplantation(LDLT). Her liver dysfunction could not be treated by medications alone. At 55 d old and a body weight of 2946 g, she underwent LDLT using an S2 monosegment graft from her mother. Three years have passed with no reports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or liver dysfunction. LBWIs with acute liver failure may be rescued by LDLT after body weight has increased to over 25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transplantation Acute liver failure Low birth weight infant Transplantable body weight monosegment graft
下载PDF
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施林军 曹扬 +2 位作者 赵巍 林平 倪东亮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第6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l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l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经伤椎置钉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比较手术前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ner角变化,并观察椎体复位丢失及内固定物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83min(52~125min),出血量120mL(50~350mL),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6.8个月(12~24个月),术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Gardner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脱出,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创伤小,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单节段固定 胸腰椎骨折 脊柱创伤
下载PDF
螺钉F角对腰椎后路单节段固定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朱旻宇 池永龙 +3 位作者 吴立军 黄其杉 徐华梓 毛方敏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比较4组不同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对后路单节段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将24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分为4组,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用4组不同进钉角度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固定... 目的比较4组不同椎弓根螺钉置入方式对后路单节段固定生物力学稳定性的差异。方法将24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分为4组,用椎体楔行切除法在L1椎体上制作严重压缩性骨折模型,用4组不同进钉角度行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频率为1.0Hz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疲劳载荷各3000次,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疲劳后4种状态下固定节段(T13~L1)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运动范围,将其标准化为稳定指数后比较四组内固定方式在4种状态下6个载荷方向上稳定性的差异。结果4组固定均能显著提高骨折模型在6个载荷方向上的稳定性(P<0.01),而且显著强于正常标本组(P<0.01),但四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疲劳试验后4组标本在6个载荷方向上的稳定性均小于各自疲劳试验前,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4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只要保证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且伤椎螺钉避开骨折区域,螺钉的F角大小不会影响单节段固定的即刻稳定性及疲劳后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弓根 单节段 内固定 生物力学 循环载荷
下载PDF
减体积肝段移植治疗儿童胆管闭锁1例报告
14
作者 李江 蔡金贞 +3 位作者 郭庆军 李俊杰 孙晓叶 沈中阳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14年第5期299-303,共5页
目的报道1例减体积肝段移植治疗儿童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例。方法回顾性总结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4年3月为1例先天性胆管闭锁的患儿进行的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年龄5个月,体重7 kg,供体为患儿母亲,术中切取供肝重量为360 g,移植物重量... 目的报道1例减体积肝段移植治疗儿童先天性胆管闭锁的病例。方法回顾性总结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4年3月为1例先天性胆管闭锁的患儿进行的亲属活体肝移植术,患儿年龄5个月,体重7 kg,供体为患儿母亲,术中切取供肝重量为360 g,移植物重量受体体重比(GRWR)偏大(5.14%),手术切取供体肝脏左外侧叶,并在体外对供肝进行减体积的肝切除,受体行保留下腔静脉的全肝切除术,然后行供肝原位移植。结果供体手术时间为6小时30分钟,术中出血150 ml,术后1周顺利恢复出院。受体手术时间为8.5小时,无肝期为50分钟;供肝重量为360 g,减体积后为260 g,GRWR降低为3.71%。免疫抑制采用术中甲泼尼龙诱导,术后三联免疫抑制方案(他克莫司+霉酚酸酯+甲泼尼龙)。受者术后25天转氨酶及胆红素指标降至正常,腹部超声提示移植肝血管及血流未见异常,移植肝体积逐月增大。受者腹部伤口Ⅰ级愈合,于术后35天出院。肝移植术后随访6个月,供、受者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受体术后体重迅速增加。结论针对大体积供肝的儿童活体肝移植,采用减体积肝段移植是有效且安全的选择,前提是在术前对供肝血管影像学检查的准确评估以及受者围手术期的严格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胆管闭锁 减体积 肝段移植
下载PDF
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庆双 陈曦 +6 位作者 李松 徐亮 杜长志 邱勇 王斌 朱泽章 孙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6-543,共8页
目的:探讨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L4/5或L5/S1单节段TLIF患者,共有114例患者纳入... 目的:探讨下腰椎单节段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术后融合器沉降对腰椎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行L4/5或L5/S1单节段TLIF患者,共有11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31例,女83例,年龄57.0±11.6岁(31~74岁),随访时间29.8±4.3个月。按照手术的节段不同分为L4/5组(65例)和L5/S1组(49例);根据术后1年CT融合器沉降情况分为沉降组(沉降≥2mm,22例)和未沉降组(沉降<2mm,92例)。在术前、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站立位全脊柱侧位X线片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局部前凸角(segmental lordosis,SL)、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分别通过术后3月-术前和末次随访-术后三月差值表示手术重建情况以及随访丢失情况,同时填写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和VAS疼痛评分量表评估生活质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数值变量,同时采用卡方检验对分类变量进行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果:L4/5组和L5/S1组术前、术后3月及末次随访时LL、SL及D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L4/5组术后3个月随访时LL(4.8°±1.0°vs 3.2°±0.96°,P<0.001)和SL(2.7°±0.5°vs-0.15°±0.79°,P<0.001)重建明显优于L5/S1组,且在末次随访时的LL(-1.1±1.4 vs-1.7°±1.3°,P<0.05)和SL(-0.53°±0.57°vs-0.84°±0.93°,P<0.05)矫正丢失更小。此外,两组患者DH重建及随访丢失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本研究患者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为19.3%,L5/S1组沉降率高于L4/5,但无统计学差异(15.4%vs 24.5%,P>0.05)。沉降组年龄高于未沉降组(62.1±10.9岁vs 55.8±11.7岁,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及手术重建LL、SL及DH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沉降组末次随访LL(-3.5°±1.4°vs-1.1°±0.94°)、SL(-1.11°±0.89°vs-0.33°±0.71°)及DH(-0.98±1.2mm vs-0.39±0.19mm)丢失均显著高于未沉降组(P<0.05)。沉降组年龄与未沉降组之间术前、术后早期及末次随访ODI、VAS腰痛和VAS腿痛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下腰椎L5/S1单节段TLIF术后1年融合器沉降发生率高于L4/5。融合器沉降导致SL和LL的丢失,但未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腰椎单节段 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 融合器沉降 腰椎矢状面形态
下载PDF
微创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不稳
16
作者 鞠亮 李明 +2 位作者 陈波 聂锋锋 张在青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探讨经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1例外伤性胸腰椎不稳病人临床资料,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为E级。采用经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围手... 目的探讨经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1例外伤性胸腰椎不稳病人临床资料,按ASIA神经功能评定为E级。采用经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观察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比较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体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21例病人全部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6±5.7)个月。手术时间平均(68.9±3.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45.7±2.9)ml,切口长度平均(4.2±1.7)cm,全部患者甲级愈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椎体角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AS术后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末次随访较术后1周进一步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经改良椎旁肌间隙入路单节段固定治疗外伤性胸腰椎不稳创伤小,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确切,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后方韧带复合体 单节段固定 微创性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5
17
作者 马易群 李熙雷 +3 位作者 董健 王会仁 周晓岗 李超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904-908,共5页
目的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比较经皮及开放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不完全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行单节段固定共44例,其中开放组20例,经皮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0)ml比(169±34)ml,P〈0.05];术前及术后1年两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0.7)比(2.1±0.7),P〈0.05];术前、术后1周及1年测量伤椎后凸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医源性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断裂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3.1或A3.2型脊柱胸腰椎骨折.经皮椎弓根螺钉单节段固定能够减少手术创伤.术后疗效宅今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单节段固定
原文传递
单节段与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19
18
作者 李熙雷 周晓岗 +4 位作者 董健 方涛林 林红 马易群 李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5-319,共5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资料共56例,其中单节段固定组28例,短节段固定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 目的探讨后路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至2010年1月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资料共56例,其中单节段固定组28例,短节段固定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伤椎后凸角等。结果单节段固定组手术平均时间(93±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84±64)ml;伤椎后凸角术前17。±10°,术后1周7°±7°,末次随访时10°±7°;VAS评分术前7.6±1.5,术后1周2.4±0.8,末次随访1.5±0.9;术后未发现相邻节段退变征象。短节段固定组手术平均时间(102±3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03±88)ml;伤椎后凸角术前17°±9°,术后1周7°±7°,末次随访8°±5°;VAS评分术前6.8±1.3,术后1周3.1±0.5,末次随访1.2±0.7;1例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时出现固定相邻节段的退变。两组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后凸角和VAS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伤椎后凸角度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较术前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经伤椎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不完全爆裂骨折安全、有效,但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VAS评分改善和伤椎后凸角恢复方面与短节段固定组无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骨折固定术 单节段固定 短节段固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