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pattern of dominant tree species of the secondary monsoon rain forest in Lianjiang, Guangdong Province
1
作者 韩维栋 高秀梅 +1 位作者 李林锋 卢昌义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1-104,146-147,共4页
Based on the summed dominance ratios of species in sample plots, the first three dominant species (Litchi chinensis, Elaeocarpus sylvestris and Canarium album) of the secondary monsoon rain forest of Mt. Royal Shoe in... Based on the summed dominance ratios of species in sample plots, the first three dominant species (Litchi chinensis, Elaeocarpus sylvestris and Canarium album) of the secondary monsoon rain forest of Mt. Royal Shoe in Lianjiang City, western Guangdong, were chosen for analyzing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the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frequency models of Poisson Distribution, Two Negative Items Distribution, Neyman Distribution, aggregate indexes, Taylor exponential equation and Iwao’s equation model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se three species distributed in the congregate spatial pattern. Litchi chinensis and Elaeocarpus sylvestris had the characteristic of basic congregate population and attractive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eir plants. The patterns for Canarium album may change and become more evenly distribu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density. The overall species spatial pattern also depended on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secondary monsoon rain forest besides it was affected by the species re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growing environment. The congregate spatial patterns of three dominant species showed tha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erve forest urgent conservation of the for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condary monsoon rain forest Spatial pattern Summed dominance ratio Aggregate index
下载PDF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柴勇 李玉媛 +2 位作者 方波 和丽萍 何蓉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9,共5页
采用植物群落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主要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植被型相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植被型不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系数为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 采用植物群落学的原理和方法,对菜阳河自然保护区内的3种主要天然植被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植被型相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程度较高,植被型不同的群落间物种相似性系数为山地雨林和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季节雨林和季风常绿阔叶林 季节雨林群落优势种明显,重要值集中在少数优势种上;山地雨林群落优势种不明显,重要值分布均匀;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优势种明显,重要值分布不均匀 山地雨林群落物种丰富,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季节雨林群落和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阳河自然保护区 天然植被 物种多样性 季节雨林 山地雨林 季风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西双版纳不同海拔热带雨林凋落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郑征 李佑荣 +3 位作者 刘宏茂 冯志立 甘建民 孔维静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84-893,共10页
在3个海拔梯度(600、1 100和1 600 m)选取8块热带雨林样地,研究了印度季风环境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凋落动态随海拔的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在3个梯度上,年平均温度分别为22.1、20.1和16.6℃,年平均温度递减率为-0.005 3... 在3个海拔梯度(600、1 100和1 600 m)选取8块热带雨林样地,研究了印度季风环境下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和山地雨林的凋落动态随海拔的变化及其与气候的关系.在3个梯度上,年平均温度分别为22.1、20.1和16.6℃,年平均温度递减率为-0.005 3℃·m-1.随海拔增加,年平均降雨量增加(分别为1 532、1 659和2 011 mm),但旱季的降雨量基本相同(282~295 mm);年蒸发量变化较小(分别为1 369、1 374和1 330mm);年平均空气相对湿度降低(分别为86%、81%和84%),旱季后期湿度降低更明显;样地土壤含水显著增加.热带季节雨林凋落量(1 072~1 285 g·m-2·a-1)显著高于热带山地雨林凋落量(718~1 014 g·m-2·a-1).凋落量和凋落进程变异系数与海拔之间存在线性显著负相关,凋落量与温度线性显著正相关而与降雨量显著负相关.旱季凋落高峰受到空气相对湿度和土壤含水量影响,随海拔增加空气相对湿度降低使得海拔1 105~1 720 m的凋落高峰提前,但土壤含水量继续增加又会使凋落高峰推后.研究结果得出:1)热带季节雨林凋落量与东南亚热带潮湿雨林相近;2)旱季水分限制随海拔增加而变化,影响凋落高峰出现时间;3)随海拔增加,热带山地雨林凋落年进程由季节性向平稳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 热带雨林 热带山地雨林 印度季风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广东季雨林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2
4
作者 林媚珍 卓正大 郭志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0-96,共7页
季雨林是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地区,在干季或多或少,甚至全部落叶的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向热带稀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应归属于经向地带性植被,而非纬度地带性植... 季雨林是分布在具有明显干湿季节变化热带地区,在干季或多或少,甚至全部落叶的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向热带稀疏林过渡的居间类型,而不是由热带雨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过渡的植被类型。应归属于经向地带性植被,而非纬度地带性植被。并且,在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条件下,也不会有季雨林发育。广东南部沿海地区的榕树+香蒲桃+野苹婆(Ficusmicrocarpa+Syxygiumodoratum+Sterculiata)群落等类型不是季雨林,而是热带季节雨林,属广义的热带雨林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雨林 热带森林 广东
下载PDF
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 被引量:11
5
作者 戚剑飞 唐建维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7,共11页
通过3块2500m2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相对生长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建立了石灰山季雨林优势种尖叶闭花木、缅桐、轮叶戟、短棒柄花、油朴及林分2~5、5~20和>20cm... 通过3块2500m2样地的调查资料,采用相对生长法(乔木层)和样方收获法(灌木层、草本层),研究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建立了石灰山季雨林优势种尖叶闭花木、缅桐、轮叶戟、短棒柄花、油朴及林分2~5、5~20和>20cm等3种不同径级的生物量回归方程。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石灰山季雨林的总生物量为(319.158±79.740)t.hm-2。其中,活体植物的贡献达96.32%,粗死木质残体和地上凋落物的总量占3.68%。乔木层生物量占活体植物的96.80%,木质藤本占2.68%,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分别为0.39%和0.12%。乔木层生物量的器官分配以茎为最高(63.72%)、根为18.82%、枝为15.63%,叶的比例仅为1.84%。乔木层生物量的径级分配主要集中于中等径级(20≤D≤40cm)和大径级(D>40cm)中,并集中分配于少量优势树种内。石灰山季雨林的生物量处于该地区的较低水平,其叶面积指数为7.697±1.4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物量分配 回归模型 石灰山 季雨林 西双版纳
下载PDF
海南岛铜鼓岭自然保护区的植被与植物资源(续) 被引量:4
6
作者 钟义 杨小波 +2 位作者 符气浩 李庆咸 林英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1年第2期1-7,共7页
3 铜鼓岭植物群落的演替植被是自然界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铜鼓岭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地质和自然历史地理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其顶极植被类型显然是热带常绿季雨林,但其区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外貌很可能手口现存的次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有... 3 铜鼓岭植物群落的演替植被是自然界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根据铜鼓岭的地理位置以及其地质和自然历史地理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其顶极植被类型显然是热带常绿季雨林,但其区系组成,群落结构以及外貌很可能手口现存的次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有较大的区别。现在的组成除了鸭脚木和榕属的几个种的基径可达50cm 以外,但从发现的其他树桩来看,有的树桩还存在有萌生苗,如海南石梓、山荔技,它们的基径都很大,海南石梓的基径可达50cm 以上,这都足以说明原有顶极森林群落的优势种似菲鸭脚木,而且群落结构似应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铜鼓岭 植被 植物群落
下载PDF
南亚热带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对模拟酸雨的响应 被引量:11
7
作者 梁国华 李荣华 +4 位作者 丘清燕 陈小梅 周国逸 褚国伟 张德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5728-5735,共8页
通过对模拟酸雨处理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试图探讨南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规律以及可能的机制。试验应用分解袋法进行,并设... 通过对模拟酸雨处理下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和木荷(Schima superba)叶凋落物分解的研究,试图探讨南亚热带区域日益严重的酸雨对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规律以及可能的机制。试验应用分解袋法进行,并设计4个模拟酸雨强度处理:CK(p H值4.5左右的天然湖水)、T1(p H值4.0)、T2(p H值3.5)和T3(p H值3.0)。21个月的分解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抑制了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的分解。CK、T1、T2和T3 4个处理下的分解速率常数k值分别为:锥栗(1.18、0.93、0.94和0.86)和木荷(1.10、0.97、0.88和0.94),与CK相比,k值在T1、T2和T3均有下降的趋势。同时,模拟酸雨下两种优势树种叶凋落物的质量残留率均为:T3>T2>T1>CK。酸雨对凋落物分解的抑制作用可能与酸雨胁迫下土壤酸化从而导致土壤微生物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凋落物分解 季风常绿阔叶林 土壤pH值 土壤微生物活性
下载PDF
广东热带季雨林生态修复及高效栽培技术探讨
8
作者 陈杰 陈苑 《桉树科技》 2022年第1期56-60,共5页
以广东省湛江市三岭山退化桉树林地作为广东热带季雨林生态修复示范地,从树种选择、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等方面探讨热带季雨林生态修复实施后的高效栽培技术,推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实现雷州半岛及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 以广东省湛江市三岭山退化桉树林地作为广东热带季雨林生态修复示范地,从树种选择、造林模式及造林技术等方面探讨热带季雨林生态修复实施后的高效栽培技术,推动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工程,实现雷州半岛及周边区域生物多样性、生态稳定性、景色优美度和经济产出高的多功能经营目标,推进华南沿海生态屏障建设与森林资源培育,使其发挥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雨林 生态修复 高效栽培
下载PDF
云南热带季雨林及其与热带雨林植被的比较 被引量:29
9
作者 朱华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63-470,共8页
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对热带季雨林的解释和运用是不一致的,特别是易于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混淆。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之间的一个植被类... 在中国植物学文献中,对热带季雨林的解释和运用是不一致的,特别是易于把季雨林与热带雨林相混淆。季雨林是在具有明显干、湿季变化的热带季风气候下发育的一种热带落叶森林植被,是介于热带雨林与热带稀树草原(savanna)之间的一个植被类型。云南的热带季雨林在分布生境、生态外貌特征、植物种类组成和地理成分构成上,均与热带雨林有明显区别,季雨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下的几大河流开阔河段两岸和河谷盆地,其群落结构相对简单,乔木一般仅有1至2层,上层树种在干季落叶或上层及下层树种在干季都落叶;在生活型组成上,季雨林的木质藤本相对较少,大高位芽植物及地上芽植物很少,但地面芽植物很丰富,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也相对丰富;在叶级和叶型特征上,季雨林植物的小叶和复叶比例相对较高,分别占到24%和44%;在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构成上,季雨林的热带分布属合计也占绝对优势,但以泛热带分布属的比例相对较高,约占到总属数的30%,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属的比例也较高,约占总属数的12%。季雨林的地理成分更为多样性,起源与发展历史也更复杂和古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雨林 热带雨林 云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