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ments on Montesquieu's Equity Theory
1
作者 刘辰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9X期210-211,共2页
Montesquieu’s equity theory is not only the reflection of sharp confrontation between French bourgeoisie and despotism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18thcentury,but also is the continual caused by British Bacon’s experime... Montesquieu’s equity theory is not only the reflection of sharp confrontation between French bourgeoisie and despotism in the middle period of 18thcentury,but also is the continual caused by British Bacon’s experimentalism and French Descartes’s rationalism,etc.Montesquieu acutely criticized the decayed social order of feudalism,but also showed his compromising,mild,and rigorous character because the revolution had not succeeded yet.Montesquieu considers that"law"exists in anything as well a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human society.The spirit of"natural law"is"peace";the spirit of"man-made law"is"equality".However,in society and country,equality and freedom are lost easily,so they need to be guaranteed by the spirit and power of law.Therefore,not only"virtue","simplicity","restraint",and"toleration",etc.are required,but also power balance is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TY THEORY montesquieu FREEDOM JUSTICE
下载PDF
On the Authorship of an 18th Century French Writing:Montesquieu or Fréret
2
作者 Xu Minglong 《World History Studies》 2015年第1期22-33,共12页
The long accepted view that Quelques remarques sur la Chine que j'aytirées des conversations que j'ay eües avec Mr. Ouanges was written byMontesquieu was challenged by Benitez and Volpilhac-Auger. However,... The long accepted view that Quelques remarques sur la Chine que j'aytirées des conversations que j'ay eües avec Mr. Ouanges was written byMontesquieu was challenged by Benitez and Volpilhac-Auger. However,their arguments are either groundless or implausible. This article aimsat restoring the authorship to Montesquieu mainly by demonstrating thatthey had misinterpreted Huang, Montesquieu, and their relation; theywere unfamiliar with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ir arguments on theasterisks in the writing at issue lacked substantial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ntesquieu ARCADE Huang Remarques Authorship
原文传递
现代国家的立法者科学——重新思考孟德斯鸠的国家理论
3
作者 张旭 段德敏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59,68,共10页
在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谱系中,孟德斯鸠因为提出了经典的分权理论而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事实上,就现代国家的构建而言,与自由主义更多关注技术层面的法律和制度设计不同,孟德斯鸠所致力于塑造的是与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相联结的政治生活。... 在自由主义国家理论的谱系中,孟德斯鸠因为提出了经典的分权理论而受到普遍的重视。然而事实上,就现代国家的构建而言,与自由主义更多关注技术层面的法律和制度设计不同,孟德斯鸠所致力于塑造的是与人们的情感和精神相联结的政治生活。相较于社会科学以“国家—社会”二元分立的预设来理解国家的做法,在孟德斯鸠的整全性视野中,国家所呈现出的是一种古典意义上政治共同体的景象。而肩负着奠立和维续政治秩序任务的立法者,则既要综合考量人们的现实处境和生活脉络,也要抱持政治宽和的规范取向。这样更为“厚重”的立法者科学,对于当今那些仅仅强调非人格化国家的理性构建的思路来说,无疑具有积极的矫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构建 立法者科学 孟德斯鸠 国家理论 《论法的精神》
下载PDF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的自由观念与实践构想
4
作者 秦炳南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93-95,共3页
自由是实行法治的目的之一,也是立法者的价值判断标准之一。孟德斯鸠作为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法学家,其在《论法的精神》中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表达了对自由、政治自由的见解,提出了以分权和制衡为特点的“英格兰政体”这一... 自由是实行法治的目的之一,也是立法者的价值判断标准之一。孟德斯鸠作为具有代表性和时代性的法学家,其在《论法的精神》中从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方面表达了对自由、政治自由的见解,提出了以分权和制衡为特点的“英格兰政体”这一维系和实现政治自由的法学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法的精神 自由 英格兰政体 孟德斯鸠
下载PDF
论宪法政制中的司法权——从孟德斯鸠的一个古典论断说开去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来梵 刘练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71,共8页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有现代宪法政制所赋予的本质属性,故成为政治上的“不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使这种司法权进一步演化为一种“政治存在”。这是司法参与权力制衡以及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对民主不信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司法权 司法审查制度 民主 不信任
下载PDF
《论法的精神》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权利 曹堂哲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2期146-150,共5页
本着“让存在自己显现自身”的现象学释义学精神。以“方法是主客体的中介 ,是概念的内在规定和对象的原则”作为指导 ,阐发《论法的精神》所贯穿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使孟德斯鸠与古典自然学派区别开来 ... 本着“让存在自己显现自身”的现象学释义学精神。以“方法是主客体的中介 ,是概念的内在规定和对象的原则”作为指导 ,阐发《论法的精神》所贯穿的“整体的、历史的、比较的实证研究方法”。这一方法使孟德斯鸠与古典自然学派区别开来 ,由此对“孟德斯鸠属于自然法学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实证研究 法的精神 自然法学派
下载PDF
论比较研究的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余斌 李嘉玮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3-29,共7页
比较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从纵向这一维度看,人们对它的运用已具有久远的历史;从横向这一维度看,它已深入到了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当中去。这也决定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学科范畴对于比较研究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比较研究方法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从纵向这一维度看,人们对它的运用已具有久远的历史;从横向这一维度看,它已深入到了许多学科领域的研究当中去。这也决定了不同的历史时期与不同的学科范畴对于比较研究方法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进行比较研究时,要在最丰富的具体发展的场合去把握最一般的抽象,考察产生它的历史条件,进而根据要比较研究的对象的历史条件去考察其所处的发展阶段,这样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 司马迁 孟德斯鸠 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 方法论 假说 客观尺度
下载PDF
从吉尔兹“地方性知识”理论说起——关于民族国家法制本土化理论的几点再思考 被引量:8
8
作者 黄金兰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1-46,共6页
民族国家法制现代化应择取本土化路径是一种颇为持久的理论观点。就当下国内学界而言,这种理论往往以吉尔兹、孟德斯鸠等人的相关论述作为逻辑起点。然而,如果采取全面的而非断章取义的、批判的而非迷信的态度对待吉尔兹等人的经典理论... 民族国家法制现代化应择取本土化路径是一种颇为持久的理论观点。就当下国内学界而言,这种理论往往以吉尔兹、孟德斯鸠等人的相关论述作为逻辑起点。然而,如果采取全面的而非断章取义的、批判的而非迷信的态度对待吉尔兹等人的经典理论,得出的结论也许就是:国内学界的本土化理论是一种从逻辑上站不住脚的理论;进而言之,本土化也不应是民族国家法制现代化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知识 孟德斯鸠 自生自发 吉尔兹
下载PDF
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论孟德斯鸠的中西哲学和文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苏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28,共7页
以往我们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批评及其民主政治思想这两个方面,却忽略了其中西政治哲学平行比较研究以及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的思路。从他对儒学与斯多葛派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可... 以往我们对孟德斯鸠思想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其对东方专制政体的批评及其民主政治思想这两个方面,却忽略了其中西政治哲学平行比较研究以及从儒家政治哲学中发现"共和政体因素"的思路。从他对儒学与斯多葛派哲学的比较研究中可以发现,他对这两派学说有着同样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评价;从他关于中国的"礼教构成了民族的一般精神"的论说中可以发现,他认为专制政体的恐怖原则乃是对儒家礼教原则的背离;从他对儒学如何"给专横权力划定范围"的论述中可以发现,他从道德的根源肯定"亲亲互隐",与孔子的观点完全一致;从他对儒家礼教与基督教"一般精神"的比较中,则可以发现他对儒学的局限性有一定的深刻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儒学 斯多噶学派 基督教 民族的一般精神
下载PDF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孟德斯鸠、黑格尔“地理环境决定论”史观比较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学智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9年第4期92-96,102,共6页
近代西方学者中,孟德斯鸠和黑格尔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但同时他们的有关认识和思想也存在着重要的不同之处。孟德斯鸠关于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性格和心态,人们的性格和心态又决定产生何种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论,虽未能科学... 近代西方学者中,孟德斯鸠和黑格尔都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者,但同时他们的有关认识和思想也存在着重要的不同之处。孟德斯鸠关于地理环境决定人们的性格和心态,人们的性格和心态又决定产生何种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论,虽未能科学阐明人类历史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但已开始走出历史唯心主义的迷宫。而黑格尔在描述各种地理环境中人们的社会生活及民族性格的时候,注意到了因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从事着不同的物质生产活动,意识到物质生产活动方式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及民族性格的某种联系。黑格尔地理环境问题的思想比孟德斯鸠有了重要进步,更符合人类历史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黑格尔 地理环境 人类社会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精神”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千帆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0-103,136,共5页
孟德斯鸠经典巨著《论法的精神》继承了亚里士多德的古典政体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孟德斯鸠定律"、自由与专制理论、三权分立学说,甚至预言了联邦制的可能性。孟德斯鸠的宪政学说,对后世思想仍有多方面的启迪。
关键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法律发现观及其司法启示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玉增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7,共8页
站在法律发现的视角,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主要从法律与政体、防御力量、攻击力量、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及事物的本性等"法的精神"诸方面,阐释了立法意义上的法律发现,但在揭示&qu... 站在法律发现的视角,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一书,主要从法律与政体、防御力量、攻击力量、气候、土壤、民族精神、风俗习惯、贸易、货币、人口、宗教及事物的本性等"法的精神"诸方面,阐释了立法意义上的法律发现,但在揭示"法律和它所规定的事物秩序的关系"时,第一次探讨了司法意义上的法律发现,为我们今天研究法律发现提供了一些积极的启示,如法官判案需要进行法律发现,法律发现应主要在现行有效法的体系内进行,利益是处理法律发现之规范冲突时的主要考量等。当然,受时代所限,其对法律发现的认识也不无缺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法律发现 立法视角 司法立场 启示
下载PDF
在洛克、孟德斯鸠与黑格尔之间--苏格兰启蒙思想家论市民社会与国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虹 项松林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0,共4页
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接续了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凸显了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的基础性地位与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汲取了孟德斯鸠有关国家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政治洞见,充分肯定了在现代社会中政... 在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休谟、斯密、弗格森等苏格兰启蒙思想家接续了古典自由主义传统,凸显了市民社会先于国家的基础性地位与决定性作用,同时又汲取了孟德斯鸠有关国家对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政治洞见,充分肯定了在现代社会中政治权威与政治服从的重要性,克服了洛克式"社会先于国家"理念所潜在的政治边际化倾向。此外,与之后的黑格尔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褒贬不同,苏格兰启蒙思想家反复强调与申辩市民社会在伦理上是自足的,不需要国家的道德救济,相反视国家为不可缺少的恶,从而其思想理路又与黑格尔的"国家高于市民社会"迥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与国家 苏格兰启蒙运动 洛克 孟德斯鸠 黑格尔
下载PDF
格义的再现: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之建构 被引量:3
14
作者 喻中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8,共16页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为了促成中国人对于佛教名相的理解,竺法雅开创了格义之法。清末民初,在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早期,格义之法再次浮现:外来的法学被理解为中国的法家学说,法家学说与法学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建构成一种虚拟的对等... 在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早期,为了促成中国人对于佛教名相的理解,竺法雅开创了格义之法。清末民初,在西方法学传入中国的早期,格义之法再次浮现:外来的法学被理解为中国的法家学说,法家学说与法学之间的关系,逐渐被建构成一种虚拟的对等关系。其中,严复运用格义之法,以中国固有的"法家"解释西方的"法学家";梁启超、沈家本、胡适等人以外来的法学解释甚至取代中国固有的法家学说,则是对反向格义方法的运用。反向格义也是格义。无论是以法家学说解释法学,还是以法学解释法家学说,都表明格义之法乃是中国现代法学兴起的一个环节。回顾法家学说与法学对等关系的建构及其终结,省思格义与中国现代法学之间的隐秘联系,是当下及未来中国的法学实现理论自觉的必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义 反向格义 法学 法家 孟德斯鸠 严复
下载PDF
孟德斯鸠中国法律观的洞见与误读——基于法律东方主义的反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蒋海松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6-84,共9页
作为世界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中国政体观与法律观具有深远影响。孟德斯鸠构建了近代经典的政体类型学,他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模式,并探讨了它们各自具有的德性、荣誉和恐怖的精神原则。他判定传统中国是专制政... 作为世界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中国政体观与法律观具有深远影响。孟德斯鸠构建了近代经典的政体类型学,他将政体分为共和政体、君主政体和专制政体三种模式,并探讨了它们各自具有的德性、荣誉和恐怖的精神原则。他判定传统中国是专制政体的典型,其法度构建体现了专制的恐怖精神,并与礼教紧密互动。传统中国有关政体研究基本付之阙如。,氏言说通过梁启超、严复等传入中国后,成为中国批判专制、革命变法的重要理论武器,中国思想界亦开始了有关政体问题的深度研究。但其中国法律观灼见与偏见交集,洞察与误读共有,具有双重性。其误读的原因多样,既有因资料缺失而对中国刑罚的失真观察,也有方法论上的以偏概全,如以中国奸商为例批判中国普遍国民性,更多还出自东西文明比较的文化偏见。孟德斯鸠中国法律观因而成为东方专制主义与法律东方主义的重要源头与范本之一,对此需要理性对待与清醒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法律东方主义 东方专制主义 政体 中国政体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中国印象”之印象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静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6-92,共7页
走出欧洲的人们留下的游记或通信 (包括耶稣会士中国通信 ) ,促使了欧洲十八世纪的思想家们对人类命运以及人类社会组织形式作理性思索和理想设计 ,孟德斯鸠即是此类欧洲思想家之一。他在大量阅读来华人士记述的基础上得出了较清晰的“... 走出欧洲的人们留下的游记或通信 (包括耶稣会士中国通信 ) ,促使了欧洲十八世纪的思想家们对人类命运以及人类社会组织形式作理性思索和理想设计 ,孟德斯鸠即是此类欧洲思想家之一。他在大量阅读来华人士记述的基础上得出了较清晰的“中国印象” ,他在阐述三种政府理论时多次引用他的“中国印象” ,并常常一语中的揭示出“中国印象”的实质 ,这是一种理性的真实。我们今日重读孟德斯鸠有关中国的论述 ,对我们自己本土文化的来龙去脉别有一番认识。这种“印象之印象”应该也成为“跨文化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制政治 传统文化 社会效果 文化个性 孟德斯鸠 “中国印象” 跨文化对话 中国 本土文化
下载PDF
法国大革命前期的三权分立 被引量:2
17
作者 史彤彪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67,共5页
权力分立并通过权力制衡达到政治自由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 则,但卢梭极度轻蔑赋予国家各组成部分独立权力以相互制约的均衡理论。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在法国大革命时 期的前两部宪法中表现得十分鲜... 权力分立并通过权力制衡达到政治自由是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的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基本原 则,但卢梭极度轻蔑赋予国家各组成部分独立权力以相互制约的均衡理论。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在法国大革命时 期的前两部宪法中表现得十分鲜明。从实际情况看,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权力分立有自己的特色:议会至高无上并 发展为相当程度的专制,行政权过于弱化而无法与立法权抗衡,司法权根本没有独立地位。因此可以说,法国人基 本上没有按照孟德斯鸠的思路去制约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革命 权力分立 孟德斯鸠 卢梭 罗伯斯比尔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优良政体论——《论法的精神》第一编中的一对不为人知的政体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涛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5-95,共11页
长期以来,《论法的精神》第一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被视为是孟德斯鸠对于东方社会的政治形式的客观描述,但很多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有关专制政体的讨论成为了孟德斯鸠建构新的政体论的出发点。实际上,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凸显了孟德斯鸠鲜... 长期以来,《论法的精神》第一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被视为是孟德斯鸠对于东方社会的政治形式的客观描述,但很多研究者并未意识到,有关专制政体的讨论成为了孟德斯鸠建构新的政体论的出发点。实际上,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凸显了孟德斯鸠鲜明的价值立场。在孟德斯鸠的描述中,专制政体是一种内在不合法的政体,并且,在他有关专制政体的论述和霍布斯的自然状态的论述中存在着相似性。在《论法的精神》的第一编中,孟德斯鸠多次提及专制政体和宽和政体之间的对立,正是这一对立使我们注意到,宽和政体有可能是通往《论法的精神》第二编的线索。宽和政体中所传达的权力制约的观念,预示了第二编中三权分立的政体形式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自然状态 宽和政体 自由国家
下载PDF
孟德斯鸠的政治品德思想研究——以近代政治哲学中政治与道德关系为视角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育书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145-150,共6页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以爱国家、爱法律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个人道德抑或宗教道德,而是政治的运转所需要的道德... 在对待政治与道德关系问题上,孟德斯鸠在近代政治哲学中独树一帜,他既不同意政治与道德分离,也不主张政治与道德融合,而是提倡政治品德。政治品德以爱国家、爱法律为主要内容,它不同于个人道德抑或宗教道德,而是政治的运转所需要的道德。这一思路具有重要意义,它开阔了道德的领域,推动了现代社会性道德的发展。但在政治品德以及政治本身的道德基础问题上,孟德斯鸠的学说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理论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品德 政治 道德 孟德斯鸠 社会性道德
下载PDF
孟德斯鸠政治学说的生态政治旨趣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京希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8,共6页
孟德斯鸠关于政治法律体系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的“环境因素说”,以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说”,具有明显的生态政治 理论旨趣。从生态关联的观点看,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孕育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 同... 孟德斯鸠关于政治法律体系受制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的“环境因素说”,以及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三权分立说”,具有明显的生态政治 理论旨趣。从生态关联的观点看,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习俗,孕育不同的政治法律制度; 同时,社会结构局部因素的改变,又会引起整个社会结构的改变。正是因为事物间的生态关 联,孟德斯鸠从地理环境和社会习俗入手,探求政治法律体系的环境基础与演变规律,其理 论意义无疑超越了时代的局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法的精神 环境因素说 三权分立 生态政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