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bining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orali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by Virtue
1
作者 徐显明 LI Kuny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17年第2期103-109,共7页
Key points:Throughout the ages,rule of law has been an indispensable means of governing a state.However,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pointed out,it is not enough to govern a state by the rule of law
关键词 of it or 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Discours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ule of Law and Rule by Virtue combining the Rule of Law with the Rule of morality RULE by is that been on with
下载PDF
德才兼备视域下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2
作者 何春 唐酥 +3 位作者 黄文彬 黄凡 田双红 舒东 《高教学刊》 2024年第25期74-77,共4页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双重炙烤。在这种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该如何应对自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针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校特... 新时代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面临着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与国家绿色发展战略的双重炙烤。在这种形势下,环境工程专业该如何应对自身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该文针对现有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和不足,结合学校特色对德才兼备视域下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进行思考与探索,提出“德育”+“能力”共培养的环境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并详细介绍可应用实践的方法、措施,以期对国家省属高校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有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环境工程 德才兼备 创新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的逻辑与实践路向
3
作者 杨聪林 蒲清平 +1 位作者 周宇 王涛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4年第11期85-94,共10页
“德法并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突出强调新时代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是遵循高校师德养成规律的内生要求,是顺应高校师德建设历史的逻辑选择,是解决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现实问题... “德法并举”,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形成的重要历史经验。突出强调新时代高校师德内部治理“德法并举”,是遵循高校师德养成规律的内生要求,是顺应高校师德建设历史的逻辑选择,是解决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现实问题的客观需要。错误认知制约治理对象的思想认知,人情迁就成为治理主体的情感牵绊,机制运行不畅制约治理过程的运行效能。“德法并举”推进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提升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效能,需以“德法普及”为先手,统一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思想;以“信息公开”为抓手,夯实高校师德内部治理环节;以“挂图作战”为推手,盘活高校师德内部治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法并举” 高校师德 内部治理
下载PDF
德法共治助推社会治理的实践经验与重构路径
4
作者 蔡欣欣 陈鹏帆 《河北法律职业教育》 2024年第3期82-88,共7页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 社会治理,要合理磨合与协调互补德治与法治的关系,提高公众的道德素质,提升治理精度。从做实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做好社会治理的民众关切,做优社会治理的资源整合等方面重构德法共治社会治理的路径,以增强向心力,激活内驱力,提升服务力,提高社会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德法共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的价值指向、理念转向与行动路向
5
作者 张铭凯 朱沁馨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1期11-16,共6页
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题中之义,对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需要明确构建基于价值指向、理... 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题中之义,对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最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深入推进具有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需要明确构建基于价值指向、理念转向和行动路向的“三位一体”逻辑,系统回应治理走向何方、如何引领和何以推进的关键议题。具体而言,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的价值指向在于坚守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彰显以治促改的过程性和实现优质均衡的持续性,与之相应要着力促成全过程一体化治理、撬动校家社共同体治理和全面激活技术治理效能的理念转向。深化基础教育治理改革的行动路向是通过德治引领、法治护佑和自治自觉的方式,重塑一种共治在场的治理新格局,进而达至善治目标,最终彰显高质量基础教育发展的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化改革 基础教育治理 系统观念 防治结合 协同联动 技术赋能 德治引领 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下载PDF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6
作者 马立国 朱朝磊 《科教导刊》 2024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效果三部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基础理论到观测知识,从点到面建立新型传帮带实践模式,从虚拟任务到实际工程,三方面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实践性强,其课程目标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效果三部分。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从基础理论到观测知识,从点到面建立新型传帮带实践模式,从虚拟任务到实际工程,三方面强化理论和实践结合;课程兼顾立德树人,将家国情怀、科学创新精神、社会责任和个人修为等德育工作有机融入课程并有效落地;优化建立阶梯型课程综合考评体系,结合课程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改进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目标 理论实践结合 课程德育 综合考评
下载PDF
“双元四融”德技并修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施冬梅 孙翠改 盛雪丰 《镇江高专学报》 2024年第2期106-108,共3页
分析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与德技并修内涵的契合度,找准结合点,探索校企“双元”合作机制,采用工作岗位要求、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融”教学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系统推... 分析产教融合育人机制与德技并修内涵的契合度,找准结合点,探索校企“双元”合作机制,采用工作岗位要求、课程教学体系、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四融”教学模式,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课程体系,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平台,系统推进“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实施多元多维综合评价,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岗课赛证 德技并修 人才培养 职业素质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模式改革:理念与路径
8
作者 曹远琳 张威 《职教通讯》 2024年第6期80-85,共6页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模式改革是当前提升院校内部治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当下仍存在重技轻德、德技分离、德技贫弱等现象。基于此,从德中寓技、技中养德、德技融合三方面提出...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模式改革是当前提升院校内部治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当下仍存在重技轻德、德技分离、德技贫弱等现象。基于此,从德中寓技、技中养德、德技融合三方面提出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模式改革的理念。展望改革路径,应营造德技并修育人氛围、搭建德技并修育人平台、完善德技并修育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高质量发展 德技并修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德斌 吴彤 《现代教育科学》 2024年第2期62-67,共6页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两个结合”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校思政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为高校思...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两个结合”的创新发展离不开高校思政课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其为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以“两个结合”为出发点,从价值、理论、实践三重维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二者融入的实践路径,充分发挥其以德育人和以文化人的教育价值,有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思政课育人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个结合” 思政课 立德树人 教师队伍建设
下载PDF
儒家“三达德”对青年道德人格培育的时代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可兴 袁笑笑 《晋中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仁”“智”“勇”“三达德”蕴含儒家思想精髓要义,对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将儒家“三达德”融入青年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与新时代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自身内省中... “仁”“智”“勇”“三达德”蕴含儒家思想精髓要义,对新时代青年道德人格培养具有启示意义。将儒家“三达德”融入青年道德人格培养过程,与新时代青年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从自身内省中提升道德修养的现实要求相契合,可以帮助新时代青年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推进自觉的道德养成,进而指引积极的道德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育有智慧、品德好、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生力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儒家“三达德” 青年道德人格培育 时代价值
下载PDF
类型定位视角下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德技并修”育人路径研究
11
作者 曹璐云 李娟 +1 位作者 张颖 廖梦笔 《计算机应用文摘》 2024年第18期17-20,共4页
文章将类型定位与“德技并修”育人路径相结合,提出以职业教育类型的4大类型特征为改革方向,探讨并构建了一种类型定位视角下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德技并修”育人路径,即在深入理解本地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通信专... 文章将类型定位与“德技并修”育人路径相结合,提出以职业教育类型的4大类型特征为改革方向,探讨并构建了一种类型定位视角下高职院校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德技并修”育人路径,即在深入理解本地产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准确把握通信专业的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并归纳该类型定位所需的德育要素和技术技能要素集合,同时通过课程体系设计、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路径将德技要素集合系统性、循序渐进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这不仅解决了传统职业教育“德技并修”育人定位不清晰的问题,还解决了输出人才面临的岗位适应性和社会服务能力不高的问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技并修 类型定位
下载PDF
《新青年》中的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12
作者 李中涵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81,共20页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 作为近代以来最具有影响力的刊物,《新青年》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道德问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落地生根必然要面临如何与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对接”的问题。《新青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阐释、传播,为批判中国传统旧道德确立了基本坐标,也为建构新道德提供了理论参照和实践引导。对《新青年》中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研究,是我们了解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中国化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发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为深入理解“两个结合”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提供了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青年》 马克思主义道德观 中国化 “两个结合”
下载PDF
“两个结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逻辑机理及实现路径
13
作者 卓青青 刘於清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0期29-32,共4页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其性质、宗旨和任务与“两个结合”高度一致,具有内在契合性。深刻掌握“两个结合”融入思想道德... “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理论成果。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其性质、宗旨和任务与“两个结合”高度一致,具有内在契合性。深刻掌握“两个结合”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逻辑机理,弄清如何在融入“两个结合”的过程中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价值、实践价值、文化价值。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通过完善思政知识体系、拓宽思政教育场域、丰富思政教育载体等方式,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现“两个结合”与思想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无缝衔接,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对马克思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加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育人作用更好地发挥,开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结合”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 逻辑机理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德技并修视域下墨家思想融入高职人才培养的路径研究
14
作者 周如川 吴泳慧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35-40,共6页
德技并修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是墨家人才培养目标。古老的墨家思想从平等博爱、不嫌鄙事、培养“兼士”三个方面奠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神底色。在历史长河... 德技并修是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使命,培养“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兼士”是墨家人才培养目标。古老的墨家思想从平等博爱、不嫌鄙事、培养“兼士”三个方面奠定了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精神底色。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德以为先的道德教育内容、技以为本的实践教育导向,蕴藏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德技并修的文化基因。现代高职教育可以从五个维度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即抓好“立德树人”,落实根本任务;讲好“职教故事”,提升社会认同;强调“关键能力”,关注实践养成;推动“三教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矢志服务社会,增进“全球福祉”。古为今用,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服务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技并修 墨家思想 高职人才培养 五维路径
下载PDF
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有效路径探索
15
作者 王娟 冯国娟 +1 位作者 拓婷 杨森 《高教学刊》 2024年第30期78-81,共4页
西安交通大学历经30余年,打破常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人才培养制度、招生选拔模式、教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成才理念的创新,构建一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两阶段四模块科学选拔,个性化培养,德智结合敦笃育人”的拔尖创新人才... 西安交通大学历经30余年,打破常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通过人才培养制度、招生选拔模式、教学体制机制和育人成才理念的创新,构建一套“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协同育人,两阶段四模块科学选拔,个性化培养,德智结合敦笃育人”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该文围绕上述内容展开论述,总结西安交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和经验,提出现阶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对我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尖创新人才 协同育人 科学选拔 个性化培养 德智结合
下载PDF
从嵌入到互嵌: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的契合性分析
16
作者 潘俊杰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0期5-17,共13页
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结合中契合的学理性探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立足道德观契合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是中华传统道德基因从“隐性在场”到“显性自为”的时代要求,是... 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和对结合中契合的学理性探索,是深刻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立足道德观契合的视角,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相契合,是中华传统道德基因从“隐性在场”到“显性自为”的时代要求,是科学社会主义道德观从“原生态”到“再生态”的理性呼唤,是中国共产党人从“文化认同”到“理论自觉”的必然结果。中华传统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在道德本体论、道德认识论、道德方法论等方面形成了对话交流、融通互促的内嵌式结构,使得二者的高度契合成为可能。面向新时代道德实践,必须把握好根与魂、古与今、内与外、体与用的逻辑关系,坚守文化叙事定力,增强文化建设动力,彰显文化传播魅力,凝聚文化发展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中华传统道德观 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文化自信
下载PDF
荀子礼治思想现代价值的社会治理分析
17
作者 何浩东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121-125,共5页
荀子在承袭孔子礼学思想时受到法家思想影响,提出援法入礼,创新性地把礼与法提到同等地位,强调隆礼至法、援法入礼和隆礼重法,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礼治思想,且对当今完善社会治理模式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德法并举 义利统一 和谐共生 社会治理
下载PDF
物质文化遗产与道德精神的融合研究
18
作者 赵天恒 桑登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9期173-178,共6页
道德建设作为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关乎个人的品行修养,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实物资料,能够直观地反映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演变历程,通过将抽象的道德精神融入具象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和宣传中... 道德建设作为社会进步、文明发展的重要基石,不仅关乎个人的品行修养,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实物资料,能够直观地反映中华民族道德发展的演变历程,通过将抽象的道德精神融入具象的物质文化遗产,在展示和宣传中为大众传递文物中的道德价值,进而起到引导教育大众树立良好道德观的作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下,该文首先介绍物质文化遗产和道德精神二者之间的联系,其次分析物质文化遗产中所蕴含的道德精神及其价值,最后归纳物质文化遗产对道德精神的塑造作用,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道德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两个结合 文化自信 中华文明精神家园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程肇基 陈红萍 邓志军 《教师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0-15,共6页
大学生道德修养课是大学德育过程的开端。在大力倡导全人教育的今天,针对大一学生正处于适应大学生活这一特殊阶段,如何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积极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与活动体验安排,共同服务于健全人格教育,对学生道德... 大学生道德修养课是大学德育过程的开端。在大力倡导全人教育的今天,针对大一学生正处于适应大学生活这一特殊阶段,如何实践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积极寻找两者的结合点与活动体验安排,共同服务于健全人格教育,对学生道德成长不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应该是道德教育取得良好实效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结合 研究
下载PDF
大学德育的文化支点:从校园文化到社会文化 被引量:18
20
作者 陈湘舸 吴太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I0001-I0001,共1页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使得传统的大学价值定位和大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这一过程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长期性原则,从而为大学德育的... 当代大学与社会的全新关系使得传统的大学价值定位和大学文化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必须实现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良性互动和融合,这一过程要遵循方向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主导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和长期性原则,从而为大学德育的创新发展提供文化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大学德育 校园文化 文化支点 方向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主导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 现代社会 大学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