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现实困境及其应对
1
作者 华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154-156,共3页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养成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律规则以及“妥善处理”涉外事务,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服务。但目前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存在“法律+X外语”培养模式浮于浅层交叉、... 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要求学生养成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能够“熟练运用”国际法律规则以及“妥善处理”涉外事务,为我国涉外法治建设服务。但目前课程思政背景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存在“法律+X外语”培养模式浮于浅层交叉、核心课程设置较为混乱、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和后备力量不足等问题,需要实现“法律+X外语”的深度融合;明确核心课程设置理念;提升涉外法治人才实践能力和充实后备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涉外法治人才 德法兼修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价值、维度和路径
2
作者 何丽新 邱哲昊 《贵州省党校学报》 2024年第6期119-128,共10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应从历史维度、知识维度、... 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高校“大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增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思政课”,应从历史维度、知识维度、实践维度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文化底蕴、精髓要义和现实要求。在实践路径方面,应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大阵地”“大课堂”和“大机制”,进一步增强“大思政课”铸魂育人的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大思政课 立德树人
下载PDF
协同育人理念下民法学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
3
作者 臧东娥 苏敬沣 李骞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10期86-88,共3页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民法学》课程思政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民法学》专业知识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学是《民法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核心目标。《民法学》课程思政要求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育人导向,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民法学》专业知识中。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融入教学是《民法学》课程思政的重点和难点,《民法学》课程思政采取“一依据、三结合”和“四融入原则”将思政元素融入《民法学》教学;明确各方协同以推进《民法学》课程思政建设、科学设计《民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及其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等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德树人 民法学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下载PDF
红色音乐融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4
作者 王莉荣 冯缦 王晓燕 《甘肃高师学报》 2024年第1期117-121,共5页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时代要求,实现思政和美育教育目标。红色音乐属于一种篇幅短、规模小、但具备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红色音乐元素,通过激发学生对红色音乐的兴趣,探... 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程必须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满足时代要求,实现思政和美育教育目标。红色音乐属于一种篇幅短、规模小、但具备巨大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红色音乐元素,通过激发学生对红色音乐的兴趣,探寻红色音乐和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契合点,来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效,培养更多优秀的服务于社会发展的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音乐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思想政治教育 实践探索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琦 张晓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39-46,共8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人的发展理论和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德主刑辅思想为理论来源,以"新时代"依法治国需求为实践来源,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培养...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人的发展理论和我国传统的民本思想、德主刑辅思想为理论来源,以"新时代"依法治国需求为实践来源,以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德才兼备法治人才为目标,以三全育人和实践育人为途径和方法,呈现出人民性、人本性、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法学教育理论对我国法学教育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法学院系要找准定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法学教师要率先垂范,不断提升执教本领;法科学子要坚定信念,争当卓越法治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学教育 法治人才 德法兼修
下载PDF
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有效衔接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兴宏 张玉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74-177,共4页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 对高等学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调研结果表明,教学内容与中学阶段存在重复之处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有效衔接,克服简单重复;按照现代教育的客观要求,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让学生认可和接受,达到教学实效性。解决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有效衔接途径,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全程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育体系,形成不同层级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机制,突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研究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思想道德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法治教育 有效衔接
下载PDF
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层级目标论 被引量:40
7
作者 梁平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1-156,F0002,共7页
通过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点在于专业的课程思政要以明确的育人目标为引领。“知识—价值—能力—行为”构成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四个层级,其中知识层级是最基础层级,包括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旨在提高认知... 通过课程思政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重点在于专业的课程思政要以明确的育人目标为引领。“知识—价值—能力—行为”构成了课程思政“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四个层级,其中知识层级是最基础层级,包括专业知识和思政知识,旨在提高认知能力,价值层级则包括知识价值理性、个人道德情操以及价值立场等,属于超越知识的价值判断层面。只有将知识和价值内化为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才完成了对作为本体的“人”的培养,最终需要将能力转化为行为,达致“知行合一”,才真正完成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此为检验立德树人成效的最终依据。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应当结合专业知识以及四个层级的育人要求,找准课程思政点,挖掘和融入思政知识,并通过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实习实践、社会服务等多元途径,将思政与专业有机融合,实现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立德树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知识 价值 能力 行为
下载PDF
突破师德评价若干困境的思考 被引量:16
8
作者 糜海波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师德评价功能的实现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和影响,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认识的困境和疑惑,主要表现为师德能否进行量化评价、师德评价中义与利的价值冲突以及应试教育对教...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师德评价功能的实现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挑战和影响,同时,在实践操作中也面临着一些认识的困境和疑惑,主要表现为师德能否进行量化评价、师德评价中义与利的价值冲突以及应试教育对教师道德理性的困扰等问题。师德评价是评与导的结合,必须确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规律的价值理念,强化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以素质教育的逻辑和要求来推进新时代的师德建设,促进教师科学道德理性的形成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德评价 义和利 教育发展规律 人的发展规律 立德树人 素质教育 教师道德理性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学教育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9
作者 季连帅 李景瞳 《继续教育研究》 2022年第7期109-112,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双重诉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赓续新时代法学教育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着眼于延续中华文脉与法学教育改革的双重诉求,必须深刻把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本质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实践要求、赓续新时代法学教育文化基因的必然要求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法学教育的内在逻辑。着力从明确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地位,坚持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培养方针;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要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突破传统文科的思维定式,秉承新文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传统与现代的理性衔接;借助数字化学习资源,建构虚拟现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景等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法学教育的深度融合,以此适应新时代法学教育铸魂育人的现实需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法学教育 有机融合 德法共治 德法兼修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张晓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7-91,共5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通过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任课教师队伍与专职辅导员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达到了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探索新形势下高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通过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将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活动、任课教师队伍与专职辅导员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较好地达到了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的良好效果。探索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构建和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环节
下载PDF
高校法学专业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邵燕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3期69-71,共3页
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和根本的一致性,开展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法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建立协调有力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制度,是实现立德树人教... 法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具有天然的联系和根本的一致性,开展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法学教育的应有之义。在具体实践中,教师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建立协调有力的制度体系,特别是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和激励制度,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课程思政 立德树人 制度保障
下载PDF
基于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互动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客洪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4-208,共5页
"基础"课课程本质、任务和实践性特点,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等决定了"基础"课要以解决学生成长问题为关键。同时鉴于学生成长问题的长期性和"基础"课教学的阶段性、有限性的矛盾,有必要实现&qu... "基础"课课程本质、任务和实践性特点,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客观要求等决定了"基础"课要以解决学生成长问题为关键。同时鉴于学生成长问题的长期性和"基础"课教学的阶段性、有限性的矛盾,有必要实现"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衔接互动。通过"基础"课教学内容专题化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化设置,实现二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多样互补,综合性立体式地解决学生成长问题。"基础"课与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衔接互动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和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日常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方法改革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案例教学探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昕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与相关知识素养,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现实感知力,丰富的育人情感和良好的组织和语言表达... 案例教学法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之一,但也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教师要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与相关知识素养,积极的创新意识和敏锐的现实感知力,丰富的育人情感和良好的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案例教学法 教师 要求
下载PDF
纵向贯通:思政教育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融合建设 被引量:3
14
作者 彭光明 季聪聪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0-75,86,共7页
思政教育是课程教育的“根脉”,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是思政教育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同向同行之本,两者的纵深贯通式融合是必然之势。为使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挖掘“纵向贯通空间”则是应然之举,即实现面向深度学习的“双课”教学共同... 思政教育是课程教育的“根脉”,立德树人、德法兼修是思政教育与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同向同行之本,两者的纵深贯通式融合是必然之势。为使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挖掘“纵向贯通空间”则是应然之举,即实现面向深度学习的“双课”教学共同运行,数据赋能“双课”教育联通以及打破“教”与“学”的边界,实现“双课”教育的相互贯通。构建“纵向贯通空间”需要打造以道德素质教育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发展学习分析技术的资源服务,建设基于学生情感培养的话语互动体系和促进深度学习的评价体系,建立法律职业伦理教育共同体和提升实践教学载体中思政引领效果,从而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中实现思政教育空间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 思政教育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实效性调查与思考——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玲 谭晓岚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9-62,共4页
新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教学要求、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基础"课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的认可度、考核方式认识状况,思考如何提高"基础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效性调查 高等学校
下载PDF
高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素质教育途径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水兰 《高教论坛》 2008年第1期49-51,共3页
本文在厘清素质的内涵及"基础"课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素质的形成规律出发,认为"基础"课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加强课堂、校园、社会实践教学,二是加强科学方法论教育和思维训练,并用两次问卷调查数据说明... 本文在厘清素质的内涵及"基础"课素质教育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从素质的形成规律出发,认为"基础"课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加强课堂、校园、社会实践教学,二是加强科学方法论教育和思维训练,并用两次问卷调查数据说明本院学生对课堂"基础"课素质教育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素质教育 途径
下载PDF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道德教育情景式教学设计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敏 陶传平 《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青年工作论坛)》 2010年第5期137-139,共3页
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引入情景式教学会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情景式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大学生自身状况、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情景创设等因素,以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在实际教学中,以道德... 道德教育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引入情景式教学会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进行情景式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大学生自身状况、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以及情景创设等因素,以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在实际教学中,以道德价值教育作为核心,以法律与道德的价值对比情景、中国传统道德的文化情境和现实问题情境作为表现平台,来增强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道德教育 情景设计
下载PDF
高校法科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韦留柱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8期8-11,共4页
我国法学教育目的的自身特性、法治国家建设以及法律内在属性外化的要求,决定了高校法科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就现实情况看,这种教育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文章从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性这一特点出发,论述了高校法科学生道德养成... 我国法学教育目的的自身特性、法治国家建设以及法律内在属性外化的要求,决定了高校法科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不可或缺性。但就现实情况看,这种教育并未得到充分重视。文章从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性这一特点出发,论述了高校法科学生道德养成教育的必要性,对其内涵进行了界定和概括,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强化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科学生 道德养成教育 必要性 内涵 路径
下载PDF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调查与思考——以昭通师专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联英 华业庆 李宇卫 《价值工程》 2012年第10期285-286,共2页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昭通师专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的认可度和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 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对教学目的要求、教学方法手段、教学模式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以昭通师专为例,通过问卷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高专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教学的认可度和教师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在此基础上,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使这门课程真正成为大学生喜欢和终身受益的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实效性
下载PDF
广西壮族地区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爱国主义”篇章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峥 吕宁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98-102,84,共6页
抗战时期,壮族军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广西壮族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爱国主义"教学中,将壮族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教学的... 抗战时期,壮族军民为抗战的胜利做出重大贡献,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广西壮族地区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第二章"爱国主义"教学中,将壮族抗战历史文化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有利于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推进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抗战历史文化资源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爱国主义”教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