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1篇文章
< 1 2 7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lue Appeal of Harmonious Moral Life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1
作者 Nannan CHE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1期76-79,共4页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community,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moral appeal,the loss of moral behavior,the supremacy of physical values and the unclear role orientation f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uman nature and community,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problems such as the weakening of moral appeal,the loss of moral behavior,the supremacy of physical values and the unclear role orientation faced by some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ourse of their moral life so as to cultivate moral feelings and construct moral values,reshape the ethics of behavior,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chann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herit the outstand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s the focal point,and probe into the value demands of 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moral li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Harmonious moral life Value appeal HUMANITY
下载PDF
梁漱溟的“真道德”论
2
作者 赵昆 张金铭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1,159,共13页
“真道德”是横贯梁漱溟人心论与人生论的核心议题。“真道德”主要表现为:人类个体生命的自觉向上、“以身从心”,以及人类社会生命之自觉恪尽伦理义务。梁漱溟以生物进化论为方法,揭示出“真道德”根源于人心之理性,并以本体——宇宙... “真道德”是横贯梁漱溟人心论与人生论的核心议题。“真道德”主要表现为:人类个体生命的自觉向上、“以身从心”,以及人类社会生命之自觉恪尽伦理义务。梁漱溟以生物进化论为方法,揭示出“真道德”根源于人心之理性,并以本体——宇宙论的方式建构了“真道德”的先天根据。“真道德”之归趣隐含了梁漱溟对新文明形态的憧憬,寄托了一种儒家式的社会人生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真道德” 道德 生命本性
下载PDF
关于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3
作者 杜治政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6,共6页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它的基本原则和生命伦理学应有所不同。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五原则可视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利益主要是指病人生命和健康利益,是由医生根据医学科学... 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既有相同之处也有诸多差异,它的基本原则和生命伦理学应有所不同。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自主、不伤害、公正、友善五原则可视为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病人利益主要是指病人生命和健康利益,是由医生根据医学科学允许度、医生的经验和病人实情决定的;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原则的落实,首先需要医生和医院对此有真切的认识,同时也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和国家的财政支持;将目前实际上已经被倒置的医患利益关系纠正过来,是既艰难又十分迫切的,需要做多方面的工作。假以时日,这一目标是应当而且能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生命和健康利益 道德堤坝 医生的价值观和财富观
下载PDF
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可能性、挑战与应对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明 王佳奇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5,共7页
道德教育应指向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其兼具外在与内在可能性,前者源于美好生活作为“至善”给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后者则是源于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本然性关系。但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好生活的“去... 道德教育应指向人的美好生活的建构,其兼具外在与内在可能性,前者源于美好生活作为“至善”给道德教育提出的要求,后者则是源于道德与美好生活之间的本然性关系。但朝向美好生活的道德教育在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美好生活的“去道德化”“个人化”,以及现代学校道德教育对美好生活的疏远。因此,在具体实践中,应向学生传达一种完整的美好生活观,帮助学生理解道德在美好生活实现中的独特价值,培育学生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道德敏感性,引导学生将道德规范融入追求美好生活的行动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 道德教育 美好生活 去道德化 道德敏感性
下载PDF
终身教育视角下的家庭德育策略
5
作者 弓新林 李海云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第5期92-95,共4页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今的中国教育也始终秉持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人的一生必须无间断式学习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应对外界变化,即“活到老,学到老”。通过梳理终...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成为国际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今的中国教育也始终秉持着终身教育的理念,强调人的一生必须无间断式学习以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应对外界变化,即“活到老,学到老”。通过梳理终身教育与家庭德育的相关文献,将家庭德育置于终身教育视角之下,重申家庭德育重要地位,分析发现目前家庭德育存在家庭教育理念偏差、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家长缺乏正确的家庭德育理念、家庭德育的角色错位与缺位等问题,进而提出“树立终身教育理念,提升家庭德育意识”“采用民主开放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德育实效”“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终身性的道德生活场”“构建全域性的道德学习场,推动家庭德育归位”等家庭德育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家庭德育 家庭德育策略研究 道德生活场 道德学习场
下载PDF
道德共同体何以可能?——一种塞拉斯的方案
6
作者 周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30,170,共10页
在探讨道德共同体形成可能性问题上,塞拉斯并未遵循经典方案,围绕“是”与“应当”的关系展开讨论,而是直接将“我们-意向”视为基本且初始的伦理意向。这种方法既避免了以现实但偶然的情感为起点,也避免了以普遍却非现实的先验法则为... 在探讨道德共同体形成可能性问题上,塞拉斯并未遵循经典方案,围绕“是”与“应当”的关系展开讨论,而是直接将“我们-意向”视为基本且初始的伦理意向。这种方法既避免了以现实但偶然的情感为起点,也避免了以普遍却非现实的先验法则为起点。塞拉斯从主体间性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哲学的核心任务并非为从个体走向道德共同体奠定根据,因为真实的主体直接就是共同体内的一个成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包含了我们对彼此关系的普遍理解,道德共同体的形成与伦理世界的构建是同一进程的两面。塞拉斯的立场挣脱了“是”与“应当”关系构成的枷锁,凸显了人本的精神,也为解决“我们为何必然成为规范的道德生物”这一问题提供了富有启发意义的独特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拉斯 道德主体 伦理生活 规范性
下载PDF
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及制度防范——基于公共生活伦理的分析
7
作者 姜子豪 刘潞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6,共8页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 以伦理的视角看,公共生活受陌生人伦理和契约伦理的支配。陌生人伦理排斥道德情感,契约伦理过分注重个人权利和形式合理性,导致美德丧失了存在的空间,本该具有崇高性的道德在公共生活中被拉向了底线水平。当前学校的道德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盲目迎合公共生活底线要求的趋势,造成规范主义的突显和美德的消解。正因每个主体(学生)进入制度化的公共生活是不可避免的历史趋势,才呈现出公共生活之于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学校道德教育的美丽风险具体表现为:公共生活默认的规范主义对道德教育的侵蚀;道德教育崇尚的美德在公共生活中的消隐。公共生活伦理视域中道德教育的危机不仅仅是道德教育的内部问题,更是制度伦理的问题。要摆脱学校道德教育制度化趋势的负面影响,就要健全“扬善”的制度功能,强化“正义”的制度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公共生活 契约伦理 陌生人伦理 制度正义
下载PDF
美好生活何以可能: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与超越
8
作者 赵森 郑航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58,98,共8页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 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异化遭遇,偏离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愿景的价值追寻。社会加速理论对于科技加速、社会变迁加速、生活步调加速的理论阐释,有助于回应社会加速与道德减速这一悖论问题。数智时代,道德教育的新异化表征为科技加速导致德育的精确量化取向;社会变迁加速导致德育的代际不同步以及普遍知识化、抽象化;生活步调加速带来德育的离身化以及师生负担的增加。道德教育新异化形成的底层逻辑在于,人类在本体论上遭遇安全危机,寄托数字体验以超越生命的有限性;在认识论上坚持理性的霸权地位,导致绝对的技术崇拜;在价值论上奉行资本至上,导致时间和教育被物化。数智时代,对于道德教育新异化的超越,应寻求共鸣、促进德育质的提升;追寻中华文化传统,回溯家的教育意蕴;回归道德教育的本真,重新审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借助加速主义哲学的成果,拥抱加速,释放技术变革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道德教育 新异化 社会加速 美好生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有机渗透生命教育的嵌入逻辑及实施路向
9
作者 方锜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24-127,共4页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秉持着“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变化不断丰富,以增强学生“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索生... 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义务教育阶段思政课程的一项重要内容。秉持着“生命至上、健康第一”理念,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的内容随着社会变化不断丰富,以增强学生“安全为本”意识和能力。基于《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探索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学科课程的嵌入逻辑和实施途径,解读新课标中的课程设计逻辑,从教材、教师、教学三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实施路向,以期为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聚焦学生生命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课程嵌入逻辑 教学实施
下载PDF
“重命”与“伪道义”:东晋南朝“荒政”制度新论
10
作者 潘嘉晖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由于“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促使东晋南朝时期的“荒政”制度呈现出“多样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制度有着鲜明的“重命”色彩。君王们之所以重视民命,客观上与“天灾”“人祸”这一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主观上受儒、佛、... 由于“天灾”“人祸”的双重打击,促使东晋南朝时期的“荒政”制度呈现出“多样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势。这一制度有着鲜明的“重命”色彩。君王们之所以重视民命,客观上与“天灾”“人祸”这一因素有关,更重要的是主观上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综合影响下所形成之帝王“重命”观的影响所致。该观念一经产生便深刻影响了其时“荒政”的制定与社会的发展。然而,君主观念上的重视民命,并不意味着其实际行动就一定“民本”“道义”。这一时期的“荒政”制度自其制定与执行伊始,便具有帝王权术运作用以安定民心之“把戏”的性质。虽然其对当时社会在备灾、防灾、救灾、抗灾以及对于民命的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这并不能掩盖深藏于其下君主维护王朝的“政权合法性”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晋南朝 荒政 “重命”观 “伪”道义 政权合法性
下载PDF
《礼记》中的日常生活礼仪规范及现代启示
11
作者 艾红玲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期75-80,共6页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记载了先秦时期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及变迁,其中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仪表举止之礼,包括仪容端庄、举止稳重、衣冠得体、仪表整齐等;二是日常居家之礼仪,包括...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记载了先秦时期礼仪制度的产生、内容及变迁,其中有很多关于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大致分为三类:一是仪表举止之礼,包括仪容端庄、举止稳重、衣冠得体、仪表整齐等;二是日常居家之礼仪,包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三是与人交往的礼节,包括待人接物之礼和公众场合之礼仪等。从这些礼节中体现出来了诚敬、孝道、尊人等道德精神内涵。这些日常生活礼仪规范及其体现出来的人文精神,对当下我们的德育工作仍有启发,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要做到注意从小事做起,善于立规矩,同时要利用礼文化,来提升德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 礼仪 日常生活 规范 道德 价值
下载PDF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高中微德育的开发
12
作者 刘艳丽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232-235,共4页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时代高中德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微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形式,运用生活教育理论,立足细、小、微,关注“微”现象,聚焦“微”问题,搭建“微”平台,提供“微”实践,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良好...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新时代高中德育工作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微德育作为一种新的德育形式,运用生活教育理论,立足细、小、微,关注“微”现象,聚焦“微”问题,搭建“微”平台,提供“微”实践,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起到良好的教育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教育理论 微德育 开发
下载PDF
论榜样德育的情感性:基于体验、认同、共鸣与认知的教化
13
作者 杨欣慧 林可 《教学研究》 2024年第3期28-33,共6页
榜样示范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其德育价值已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普遍的认可。然而,在现实中,榜样德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思传统榜样德育实效性低迷的问题及其原因,倡导以情感教育为抓手,主张重视榜样德育的情感性,通过增... 榜样示范法作为重要的教育方法之一,其德育价值已在理论界和实践界得到普遍的认可。然而,在现实中,榜样德育的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反思传统榜样德育实效性低迷的问题及其原因,倡导以情感教育为抓手,主张重视榜样德育的情感性,通过增强道德榜样的审美化、现实化、生活化与意义感,强化学生对榜样及其事迹的情感体验、情感认同、情感共鸣和情感认知,培育真实、积极而有力量的道德情感,从而提升榜样德育的实效性,在德育实践中切实促进个体道德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情感 榜样德育 情感教育 审美情感 生活意义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说课设计--以“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为例
14
作者 张文颖 《科教文汇》 2024年第2期57-60,共4页
该选题来源于《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价值是审视和评... 该选题来源于《思想道德与法治》(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第一章第二节第三目“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实现”、第三节第三目“成就出彩人生”。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人生价值是审视和评价人生意义的重要维度。正确认识人生价值是什么、如何评价人生价值,以及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选择、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是大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思政课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价值旨归。该设计在把握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通过“一确定,二配置,三设计,四融合”的教学思路,设计三个教学环节,引领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真正成为能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价值 思想道德与法治 教学案例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生命教育实践的必要性研究
15
作者 李若彬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2期110-112,共3页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爱生命,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可根据学生的身心阶段发展特征培养其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文章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生命并珍爱生命,促使其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可根据学生的身心阶段发展特征培养其生命意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文章阐述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合生命教育的必要性,从核心素养出发探究了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实践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命教育 实践必要性
下载PDF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
16
作者 王进恒 《科教导刊》 2024年第17期123-125,共3页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任务,而生活事例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其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也能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逻辑,增强学生对道法知识的吸... 道德与法治是初中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和法治观念的任务,而生活事例是一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将其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能够强化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也能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逻辑,增强学生对道法知识的吸收效果。文章主要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生活事例的运用价值,从课程目标和实际学情出发,研究生活事例的具体运用策略,力求打造富有生活气息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生活事例 运用 价值 策略
下载PDF
生活化策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探微
17
作者 倪玉琴 《成才之路》 2024年第4期45-48,共4页
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课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道德标准、法治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教师在... 道德与法治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三观、形成良好道德观念的重要课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将道德标准、法治知识融入日常生活,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公民道德意识。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生活化策略时,应延伸教材知识,丰富学生认知,结合已有经验,紧密联系实际,模拟教学情境,突破认知难点,践行知行合一,增强实践技能,创新评价机制,促进生活化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教学 生活化策略 立德树人 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下载PDF
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设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应用——以乡土建筑空间设计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俞梅芳 赵斌 《嘉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不断提升专业高阶能力,增强家国情怀和主人翁精神,实现专业教育促进高校学生思想价值塑造的目标,以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贯穿乡土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全流程,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学习情境、重组学习...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设计类专业学生不断提升专业高阶能力,增强家国情怀和主人翁精神,实现专业教育促进高校学生思想价值塑造的目标,以项目沉浸式教学模式贯穿乡土建筑空间设计课程教学全流程,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学习情境、重组学习共同体、搭建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组织和建构正向评价的六项教学措施,帮助学生以“设计服务乡村振兴”为核心,在多元化专业教师团队的帮助下,在专业项目实践中沉浸式融入乡村学习环境,真正理解乡村振兴发展的内涵,提升设计专业促进乡村发展的动力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真正实现知识内化与情感共鸣的专业价值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沉浸式 真实情境教学 课程思政 正向激励评价
下载PDF
残疾与关怀:一种基于可行能力理论的德育寻径
19
作者 杨银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6-138,共13页
残疾作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脆弱性与依赖性的客观体现,是生命的基本样态之一。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建构的人类“好生活”是一种崇尚德性的完满生活,因遵循理性主义精神范式而将残疾视为人类过上“好生活”的阻碍,残疾被置于理性的对立面,... 残疾作为人类在社会发展中脆弱性与依赖性的客观体现,是生命的基本样态之一。传统道德哲学视域中建构的人类“好生活”是一种崇尚德性的完满生活,因遵循理性主义精神范式而将残疾视为人类过上“好生活”的阻碍,残疾被置于理性的对立面,进而忽视了残疾主体内在的道德发展需求及其追求“好生活”的可能性。基于此,努斯鲍姆在反思传统契约论式的残疾建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强烈同情感与尊严的可行能力理论,强调公共教育作为帮助残疾学生在追求“好生活”过程中积极实现其可行能力的基本手段,应在尊重残疾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培育其道德品质。这一可行能力进路对当前融合教育生态下的道德教育如何满足残疾学生的道德成长需求,强化儿童之善,培育其健全人格以融入社会提供了积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 好生活 残疾学生 可行能力理论 道德教育 儿童之善
下载PDF
尊严死的幸福指向
20
作者 杨祖行 王健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7-31,46,共6页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 尊严死是尊重临终主体对生命的自主选择权,不采取无意义的创伤性医疗手段,减轻临终主体的病痛程度,保留其生命尊严。让临终主体的生命无外在干预的情况下自然消逝。在这种语境下的死亡过程,能够从功利主义的苦乐原理、效果论、功利原则三个维度获得道德诠释,有着明显的幸福指向。既指向临终主体的主观幸福,又回应了临终主体利益相关者所面临的道德难题,指明了在临终状态时死亡与幸福的可匹配性。并与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观相契合,有着其“应该”性和正当性。对促进尊严死合法化,健全和完善我国民生伦理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尊严死 主观幸福 道德难题 幸福指向 儒道生死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